【www.cy260.com - 茶叶种类】

作为草根茶人的刘建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起了高山上的种茶人,凭着他对茶叶的执着和善经营、会管理、肯吃苦的本领,时刻掌握市场信息和促农政策,围绕上级部门有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决定和部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带领群众把茶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

刘建春,在生活和工作中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努力做到“五带头”,当好表率,既抓好自身的学习实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又紧密结合化采摘,工厂化加工。2007年,投资37多万元建标准化厂房,投资38多万元引进名优茶机械设备7套,针对市场有机茶销售形势,加强茶园建设和管理,使近1100亩茶园通过了有机茶认证。

刘建春同志在茶叶发展中始终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按照现代茶叶产业化模式运作,以“振兴茶业,致富茶农,诚信经营,外向发展”为理念,合作社的成功运营使制约当地多年卖茶难、价格低的瓶颈被彻底打破,入社茶户种茶积极性大大提高。几年来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步步走向辉煌,茶叶价格从2002年的最高价80—100元/斤无人问津,到现在的250—600元/斤供不应求,茶农的收入也有原来的1200元/人增加到现在的11000元/人,茶叶的价格上去了,农民的收入也大幅提高了,为仙寓镇高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今年新一年度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中,他主动承诺:带领社员严格遵照合作社章程办事,不欺诈客户,做到茶叶优质优价,不克斤扣两,以茶农利益为上,为茶农做好服务,为他们增产增收尽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几年来,刘建春同志对茶业的执著追求,不停的钻研,不但自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农户们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赞许,合作社茶农也获得了良好收益,同时也推动了仙寓镇茶业的发展。

cy260.COm小编推荐

高山茶的泡茶步驟


1:孔雀开屏。展示茶组茶具。

2:沸水温壶烫盏,孟臣淋霖。用沸水注入水壶,闻香杯,及品茗杯和公道杯中预热净洗。

3取茶,用茶则从茶叶袋(罐)中取茶。

4:赏茶,将取出的茶叶置於茶荷内,供宾客欣赏。

5:置茶:乌龙入宫。将茶斗放於壶口上,将茶荷的园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中。而半球型的台湾茶叶颗粒因较紧实,因此泡开以後澎胀威力很大,所以冲泡台湾茶叶时,茶叶置量需适量,水温要高(95度-100度),浸泡要久一点时间。关於置量与时间,谷龙茗茶有详细的说明。

6:茶洗,润茶洗尘。(温润泡)。用沸水悬壶高冲,使茶叶在壶内尽量翻腾。

注:一般茶洗的茶汤(初泡)茶汤的色,香,味,都没有完全出来。如果不是有机种植的茶叶,不建议喝。

7:刮沫,春风佛面。用壶盖刮去茶泡沫浮沫。使壶内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8:仙泉入盅,将温壶茶洗的水迅速倒入公道杯中。

9:冲泡,游龙戏水。或高山流水。用沸水悬壶高冲,使茶叶在壶内尽量翻腾。

注:龙井绿茶类用玻璃杯之下投法冲泡的,则适用凤凰三点头的冲泡法,即在冲入沸水时利用手腕的力量,使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充分击打茶叶,激发茶性。

10:淋壶,重洗仙颜。用沸水洗烫壶外壁,内外加温有利於茶香的散发。

11:洗杯,狮子滚绣球。双手同时将闻香杯的水倒入左右两侧品茗杯中,再将两侧品茗杯中的水倒入中间的品茗杯,用手指转动茶杯清洗。

12:出汤入壶,玉液瓊汁。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13:分茶,普降甘霖。以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法(倒茶水入闻香杯上)。并以逆时针方向巡迴的方法低斟茶水,水流不断此称为游山玩水。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做人情。

14:奉茶,福星高照。把品茗杯反扣在闻香杯上。

15:敬奉香茗,倒转乾坤。再将品茗杯倒转。双手送至宾客面前。

16:喜闻幽香,将闻香杯倾斜45度提起,使茶汤置於品茗杯中。再将闻香杯置於掌心,迅速滚动嗅杯中馀香,以鉴茶香醇度。

17:鉴赏汤色。

18:口啜甘露。品茶时分三小口小啜,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部位对香味的敏感度程度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味才能体会。

19:重赏馀韵。

高山为何出好茶


古往今来,中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高山为什么出好茶呢?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说高山茶的品质所以好,是因为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的缘故。所以,我国的许多名茶,以山名加云雾命名的特别多。如江西的庐山云雾茶,浙江的华顶云雾茶,湖北的熊洞云雾茶,安徽的高峰云雾茶,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南的南岳云雾茶等。其实,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高山出好茶的奥妙,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对生长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一是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二是由于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三是由于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销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绿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2、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是香高味浓。

3、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现代科学分析表明,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轻;而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却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某些鲜花的芬芳香气,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兰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从上可见,高山出好茶,乃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那就更会锦上添花。当然,只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温度较大,以及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即使不是高山,但具备了高山生态环境的地方,同样会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茶叶。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相比而言的并非是山越高,茶越好。对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的调查表明,这些茶山大都集中在海拔200-600米之间。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由于气温偏低,往往茶树生长受阻,且易受白星病危害,用这种茶树新梢制出来的茶叶,饮起来涩口,味感较差。

刘仲华:白茶与健康


刘仲华,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茶学博士点领衔导师、药用植物资源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一直从事茶叶科学和药用植物资源功能成分研究,在茶叶功能成分化学、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天然保健食品开发等研究领域具有颇深的学术造诣和颇高学术地位。

2011年,刘仲华承担了“白茶与健康”的研究项目,项目组采用现代最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在对白茶品质与功能成分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系列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从化学物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了白茶美容抗衰、抗炎清火、降脂减肥、调降血糖、调控尿酸、保护肝脏、抵御病毒等保健养生功效及其科学机理。现就研究成果发布如下:

第一、白茶具有美容与抗衰老作用

通过细胞模型研究和衰老生理指标分析发现,白茶能有效清除过量的氧自由基,抑制细胞内毒性羰基的生成,有效抑制皮肤色素沉积和老年色素荧光物质的形成;可以有效降低由于自由基攻击引起的蛋白质变性以及由于毒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有效增强皮肤细胞及脑神经细胞的活力与增殖能力,起到美容抗衰老功效。白茶能增强秀丽线虫抵御氧化应激的能力,有效延长秀丽线虫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表现出优异的抗衰老能力。

第二、白茶可预防皮肤细胞的光老化

皮肤光老化是由于长期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加速衰老的现象。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证实,临床许多皮肤病,光、线性弹力纤维病,日光性角化病、慢性光线性唇炎、日光性雀斑样痣、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素细胞瘤等的发生发展与皮肤光老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白茶能有效清除紫外辐射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增强皮肤细胞的抗氧化力,对紫外辐射引起的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第三、白茶可降血脂

通过细胞模型和高脂动物模型研究发现,白茶可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通过改善肝脏及细胞的代谢功能,提高肝脏的抗氧化活力,有效高脂小鼠血液中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起到显著的降血脂效果。

第四、白茶可降血糖

白茶中的多酚类和酯类,有促进胰岛素合成的作用;茶多糖类物质,有去除血液中过多糖分的作用。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本研究以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氧嘧啶制造小鼠高血糖模型,探讨白茶的降血糖效果。通过化学药物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模型研究发现,白茶可通过有效调控高血糖小鼠的胰岛素代谢水平降低血清中血糖的浓度,减轻高血糖小鼠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不利变化。

第五、白茶有效修复过量饮酒引起酒精性肝损伤

通过小鼠肝组织外观、切片的电镜观察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发现,白茶能有效提升小鼠抵御酒精引起的氧化性肝损伤的能力,保护肝细胞,减轻过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病变。

第六、白茶具有抗炎作用

在以血管通透性增加为主要改变的急性炎症模型中白茶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炎症反应,对肿胀程度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见,白茶能有效调节细胞的免疫功能,抵御炎症因子,增强机体清除损伤因子的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草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所含丰富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香豆素类及挥发油等的抗炎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实验资料显示抗炎中药对于急慢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中药抗炎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许多合成药物具有较强不良反应,人们愈来愈重视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抗炎药物。

第七、白茶调理肠胃

通过小鼠饲喂实验发现,白茶可以有效增加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减少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数量,起到平衡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有效调理肠胃功能。

第八、年份白茶比新产白茶有独到的表现

过对1年、6年、18年的白茶同时进行研究发现,随着白茶贮藏年份的延长,陈年白茶在抗炎症、降血糖、修复酒精肝损伤和调理肠胃等功能方面比新产白茶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制茶人陈树褔:二圣茶山上的隐居岁月


前阵子,《法国小伙重庆练铁砂掌炒绿茶》的新闻,一时间席卷网络各大媒体。

而我们也顺藤摸瓜,找出了法国小伙所拜的师傅——重庆茶业集团资历最老的非遗传承人,陈树褔老先生,聊一聊,他的如茶人生。

陈树褔已经记不清上一次走下二圣茶山,去闹市区走走逛逛,是在几个月前。他的活动半径,从很多年以来,都一直是从半山腰的住处,到山顶茶园的往返小路。一如他身上的蓝工装,穿上它似乎就是一生。

“城里头的生活我不习惯,”陈树褔摇摇头,“太嘈杂了,每次去了市区,回来都觉得很不适应。”“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啊,还耐得住寂寞,过得去就好。我女儿这代人就不行了。”

作为重茶集团资历最老的非遗传承人,陈树褔原本想让80后的女儿继承衣钵,但最终还是尊重了女儿自己的选择,让她出去打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而且做茶确实是辛苦。”

一年中最忙碌的春茶季终于过去了。坐下去,一杯茶端上来,看着茶叶在水中起起伏伏,陈树褔的脸上露出这几个月以来久违的松弛神态。

茶的名字叫“定心”,而陈树褔,这位一生与茶打交道的老师傅,每天在田间地头巡视的身影,何尝不是重茶人心中的一颗“定心丸”。

生为茶人

陈树褔这辈子没有做过茶以外的任何营生。又或者说,他的名字——“树褔”就似乎昭示了此生与茶树、自然、土地剪不断的命运联系。

重庆山多树稠,茶树资源也极为丰富,而在渝东南的高山名优绿茶区,尤以巴南区二圣山的“巴条茶”远近闻名,而陈树褔的祖辈,就世世代代耕种于这二圣山下,以茶为生。

“那时候有还很多野园,我记忆中,小的时候就经常跟着大人去采了回来自己做了喝,亲戚朋友来了,都要拿些回去。”就像其他任何地方靠山吃山,生来就会耕种、插秧的农家人一样,采茶、制茶,是陈树褔从小就耳濡目染学会的基本技艺。

1985年,对陈树褔,乃至对整个巴南的茶产业都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濒临破产边缘的二圣茶厂由张节明承包,从此开始如日中天的发展,而陈树褔也随后进入了二圣茶厂(今重茶集团),这一干,就是30年。

陈树褔说,茶叶的生命有3次,长在树上吸取养分、自由生长是一次,在被人采摘、翻炒、揉捻继而出落成自己特有的茶形是一次,最后被懂茶的人冲泡、品饮、欣赏是第三次。陈树褔懂茶,而作为制茶人,他无疑是给茶叶第二次生命的人。

手工业时代练就的非遗传承人

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制茶的机械化程度还很低,几乎都是靠手工完成全线流程,而每到春茶季,制茶师傅们几乎都是夜夜加班,每一道工序都亲自上阵,“累的几乎一下生产线,站着都能睡着!”

累是累了些,而说起当年几十口炒锅支起,炒茶师傅们一字排开炒茶的壮观情景,陈树褔依旧声音兴奋。“那时候还是好耍,人多,大家一起做茶,不像现在这么多机器冷冰冰的,不得跟你说话解解闷。”

在厂里,人人都知道陈树褔做的茶好,无论形或味,做出来的都堪称上品。但怎么做得这么好,陈树褔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在人淡如茶的他看来,制茶是一项与生俱来的基本技能,仿佛那几十年来高锅温下形成的厚厚的手茧,和常年徒手炒茶,茶汁渗入掌纹形成的青黑色也是与生俱来一样。

而师傅们相互暗自较劲,较量制茶技术的过程,也是陈树褔想起来就要嘴角上扬的回忆。制茶的工序明明就是那些,而且大家都是赤手炒茶,但做出来的茶,就是没有工龄资历最老的陈树褔好,很多年轻小伙子还很不服气,日夜苦练,可泡出来的茶,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其实,制茶工序差不多就是那样,但是每一锅茶都不一样,好不好,就看你用不用心了。”陈树褔只言片语,却又一语中的。而且在他看来,从采茶开始的一系列工序,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没有达到足够的“完美”,都会影响到茶叶出来的最终品质。

2012年,陈树褔被评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巴南茶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的名优绿茶太多了,对比其他绿茶,可能巴南银针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但是高等级绿茶的各种优点,像是香气嫩甜啊、带毫香啊,滋味丰富啊等等评判一杯好茶的标准,它又全部具备。”“但凡有人说我的茶不够有特点,我都要跟他解释,茶是拿来喝的,我的茶没得撒子噱头,也不整嘿(很)多花样,但绝对是一杯味道纯正、好喝又健康的绿茶。”

工业化时代的手工传承

在新的世纪,市场需求的上涨已经不再是几十个炒茶工人朝夕劳作所能供应得上的,机器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已经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步一步地完全替代了老一代手工制茶人的位置。陈树褔说起这些,怅然若失。

不过好在作为非遗传承人,每年都要固定收二到三个徒弟的陈树褔,已经不再担心手艺失传。“机器永远只能是模拟人的手工炒法,却不能完全和人一样,而人要控制机器,要让机器最大程度地模拟人工炒茶的优势,必须也得自己会炒茶。”

对于徒弟的要求,陈树褔只要求两点,“第一,要真心喜欢,第二,吃得了苦。”“做茶真的不是一个一时兴起的工作,要沉得下心来才行。”

57岁的陈树褔再过几年就要退休,说起此事,他有点意犹未尽,“只要厂里需要,我当然是要继续干。为什么?没有茶,我还不是没得耍事的(没事情做的)。”

木心的诗里曾写,“那时候,时间很慢,慢到只能用一生去爱一个人。”对于二圣山上度过大半生的陈树褔来说,山里的日子,何尝不是很慢。

慢到一杯茶,就是一生。

恩施市人物故事:猫子山上种茶人


阳春三月,恩施市龙凤镇猫子山上,野樱花开遍山头,山腰,一株株茶树发出嫩芽,泛出这个季节应有的葱绿。

猫子山村61岁的村民张龙云,从龙凤镇街上买回10个崭新的竹背篓,作为必要的采茶工具,他必须在茶叶采摘前做好准备。

张龙云家四周,是自家的10亩茶园,加上土地流转承包的,一共30亩茶。每年3月到6月,是采茶旺季,作为种茶大户,张龙云会请上10多个人帮忙采摘。

进入采摘期,张龙云家热闹起来,每天摆上两张桌子吃饭,腾出4个房间提供采茶工人住宿。一篓篓新鲜的茶叶背回家里,傍晚时分运到村里的加工厂出售。

“管吃管喝,工资每人每天不低于100元。”张龙云说。本村的农民,还有镇上的下岗工人,成为他的采茶工人。

“从采摘芽茶开始,到秋茶结束,每年有6个月时间采茶。6个月时间,天天都有现金收入。”张龙云说。其他时间里,张龙云进行茶园管理,无需再请工人。

茶香满屋的情景,在猫子山村张龙云家,已持续8年时间。8年前,张龙云家却是另一番景象。

“那些年,猫子山没有发展茶叶,我种了10几年的苞谷、洋芋、红苕、麦子,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没多少收成,更没现金收入。”张龙云回忆说。

那时,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张龙云和他附近的村民们一样,没日没夜在土地里刨食,仅能自给,维持温饱。

“政府给我们讲退耕还林政策,很多村民开始不相信,怕没吃的。我带头不种苞谷哒,改种茶,偿到了甜头!”张龙云说。原来的玉米地,全部种上福鼎大白茶,3年后,开始有了收益。

“收入嘛,数字要保密。”面对记者的提问,张龙云笑着说。他介绍,仅靠种茶,他给在广州的儿子和在本地的女儿出钱买了房子。种茶,让张龙云一家实现了致富梦。

刘祥国:实干发展茶产业


刘祥国(右二)为茶农讲解6家、名优茶基地1.2万亩。年加工绿茶7万公斤、红茶3万公斤。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市场销售逐年扩大,跨区域辐射带动鄂、豫、皖3省9县区46家荼场。实现茶农户均年茶叶增收1500元以上。该公司原料全部来自“古光州”区域大别山高山茶园及施用饼肥的有机茶。全部按照国家标准化、清洁化要求生产。

公司坚持按照“诚信为本、仁义经商、先做人、后做生意”的经营理念和“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采取资源、资金入股的方式和茶叶初精制一条龙,名优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办法,通过创新加工工艺,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市场信息等途径,实行订单生产,为成员提供技术、购销、信息等服务,开展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同时,每年自筹资金60万元,对成员实施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产品等级认证、统一销售。实现合作社及合作伙伴“八个统一”。公司对社员和合作伙伴的茶叶高于市场价的15%左右收购,确保他们比其他茶农增收。

勇于开创新思路

光州牌信阳毛尖茶,刘祥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在国营凌集茶场进行加工工艺的改革并引进机械加工。研发了一套信阳毛尖茶的机制工艺。他将杀青的“生锅”改为滚筒杀青,投叶量大,杀青均匀,更能达到高温快速杀青的效果。确保了毛尖茶的色绿汤清。把“熟锅”做形理条先改用机动小茶把,后又改为揉捻机轻揉、热揉,再用整形机理条提毫。最后用烘干机两次烘干(初烘和足火)。这套工艺把原来的手工“两锅”、“三烘”的费时切难掌握的老工艺改成了全部机械的新工艺,省工省力,降低成本。保证了成茶质量,开创了信阳毛尖茶机械化的新路。这套机械制茶新工艺从上世纪80代开始逐步完善。现在已在潢川、商城、光山、新县、固始等地区普遍推广,是对信阳茶产业的一大推动。用这套机制工艺加工的信阳毛尖茶条形整细圆滑,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郁有板栗香。不会做出“小浑淡”的信阳毛尖茶。这就引领了信阳毛尖茶的回归,把毛尖茶又拉回了大众巿场。老百姓说,这样的毛尖茶可以自己喝,送礼好而且不贵。

他所创制的光州雪芽,人称毛尖茶中的名茶。外形扁平匀直,白毫显露,茶色翠绿,汤色黄绿明亮,清香高长,有熟板栗香。深得茶叶专家的喜爱,曾作诗贊曰:“信阳毛尖好,名茶出潢川。淮南光州上,复入榜名间。新秀有雪芽,尤喜冷水煎。紧结锋苗秀,品啜浓郁鲜。”就是这个东方佳人——光州雪芽,得到欧美人士的钟爱,来信来函订购。

刘祥国诚信做人,妙手做茶。做人讲义气,不忘老朋友。做茶质量好,物美又价廉。一身茶人精神,勇于奉献,不愧是60年茶亊功勋。

“茶支书”刘恒能


每逢春夏,洪雅、丹棱等周边地区1000余劳动力纷纷到修文村采茶务工,各路商贩也争相前来抢购茶叶。村民认为,将偏远的修文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生态茶叶特色村、劳动力输入村,多亏了“茶支书”刘恒能。

修文村地处离县城近40公里的偏远山区,一条长长的修文坡,成为阻隔村民致富的“高墙”:农产品很难卖出去,生产资料运进来成本高。

1992年11月,刘恒能当选村支书,当即立下“军令状”:打通修文的进出路和产业路。当年,村道建设拉开帷幕,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建成了全县山区第一条通村公路。

2002年,他瞒着妻子把1万多元定期存款提前取出,把房产证抵押,垫付村道硬化工程款……如今,村里建成了全县第一个通乡、进村、连社、入户的水泥路网。

上世纪90年代起,刘恒能自费到龙泉驿、郫县等地参观学习,认真把每一个致富点子记下来。随后,他回家做试验。搞玉米制种,失败了;栽种水稻,产量不理想;发展水果,品质不佳……有一年干旱,村里玉米、水稻、蔬菜等作物几乎绝收,唯有他搞的那片茶园长势喜人。刘恒能见状高兴得直拍脑袋:对,发展茶叶!

刘恒能率先砍掉自家果树,辟出茶园6亩,接着动员群众发展茶叶。开村民大会,走访动员,办田间技校,协调贷款,引进茶苗……执著与汗水换来收获,全村茶园面积迅速发展到4500余亩,户均年产值近2万元,茶叶加工大户迅速发展到90余户。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4205元。

目前,修文村98%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90%的农户盖了新房,60%的农户发展了庭园经济。在刘恒能的带领下,“农业部乡村清洁示范工程”等新农村建设项目正在该村顺利实施。

建窑茶盏与饮茶文化的思考


中国人最爱喝茶,随着华人经济圈的成长,茶文化以及花、香、书、琴等各种生活余事也日益蓬勃发展,连带周边的各种道具行情也直线上升。有接触古董市场的藏友一定会注意到,过去一些一两千元可入手的铁茶壶,现在已上涨到万元;前些年五千元左右的银壶,价格突然跃升到两三万元,短时间内突如其来的涨幅,令饮茶人难以消受。

作为茶仪中心的茶碗,近年价格亦是节节攀高,建窑、景德镇窑、耀州窑、德化窑……各种窑口的杯子,只要能作为茶具,莫不备受关注。其中建窑茶盏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茶碗,备受历来中外茶人的宝爱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现市场,莫不成为众人头号珍藏目标。不过,好品相的建盏其实数量不多,由于宋墓极少出土建窑瓷器,因此我们目前在市场上所见的建窑,多是传世品、出水品或是捡自窑址的窑址货。传世品几乎只见于日本,这些自宋朝以来代代相传的建盏,箱书上题签着完整的递藏史,标志着箱中茶碗尊贵的血统。经过无数鉴赏家的审视挑选,这些传世茶碗多是具有卓越品质的名品,曜变、兔毫、油滴……各种变化令人目眩神迷。而像这类充满历史气息、艺术性高超的建盏,当然也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

目前流通的建盏绝大多数都是窑址废品,碗上通常都带有些缺陷,有些软塌变形、有些因温度不足釉面未烧结、又或是烧造时倾覆而与匣钵沾黏等等。由于这些窑址标本长期埋在土中,在风化沁蚀下,无论怎么煮都还是会带有一丝微微的土沁味,这点令对茶味讲究的喝茶人似乎有点难以忍受。

真正全品端正、尺寸标准、纹路清晰、气息清雅的建碗,实际上相当难得;然而,在各处的茶席却经常可见各种纹色大小不同的建碗,这当然是因为其中掺有不少新仿茶碗的缘故。建碗由于含铁量高、釉色漆黑,不像青瓷等可以轻易看见釉层的风化,再加上新仿胎、釉、工艺不断提升,常令不少藏家跌跤打眼。不过,许多茶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依旧以仿建碗饮茶,并在品茶时感怀古人,长发议论。有些人以假建盏饮茶时,还认为茶味因此特别甘美,并由此归纳出一些磁场方面的理论,这令人想起1955年由毕阙博士(HenryK.Beecher)所提出的安慰剂效应,即尽管医生开的是假药,但由于病人“相信”医生给的药会有效,于是心理的力量产生效果,进而产生了治疗的作用。仿建盏似乎也是如此,虽不像老件有着因岁月风化而柔和的釉光,也没有沉厚且富有层次的美感,但由于“古物”两字在饮茶人心里起了作用,以致于对味觉也产生了影响。

然而不管真也好、假也罢,目前建盏似乎都不应如此使用,也不应会让茶更好喝。建盏之所以流行于宋代,与当时的饮茶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宋代流行点茶,方式类似现今日本茶道所饮用的“抹茶”,是先将茶叶碾制成粉末,点茶时再将茶粉直接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并用茶筅击拂搅拌后饮用。另也有先用香膏等调和茶末,模印押制成团样精致的“腊茶”,要饮用时再将团块碾成粉末注点。当时有茶色“尚白”的流行,以突变的建州全白茶种为第一,不过由于白茶难得,大部分茶汤多是如嫩叶般的绿色。当色黑如漆的建盏,映衬着雪白、嫩绿的茶汤,那种对比强烈的美学效果以及自然风情,堪称是中国茶文化中最浪漫的景色之一。

然而除了少数场合,中国目前很少人喝抹茶,绝大多数都是以明清以来流行的淹茶法泡茶,无论喝的是高山茶、普洱茶、老茶……茶汤都是茶褐色的,像普洱、老茶一类更是浓得近乎深褐。当这样的茶汤注入深黑色的建盏里,不要说难以欣赏茶色之美,实际上根本就是一团漆黑,与建盏原本的设计意趣大相违背。尽管如此,以建盏饮茶目前仍很流行,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令笔者想起中国传统艺术中以“废墟”、“遗迹”为题的作品。中外历代都有相关母题的怀古作品,在这类绘画里,艺术家抓住特定时刻中,人们直接面对往昔时的那种强烈情感,藉由遗迹与古人神会,赋诗抒怀,抒发对于历史以及人生的感喟。有趣的是,不像欧洲艺术需要一个真正的、半毁损的废墟,东方艺术藉由某些荒芜情境留下的虚空,加上诗文的搭配,即能引发观者对往昔的悲伤哀叹。一系列的赤壁艺术即是如此,无数的文人、画家在江边,抚摸着峭崖岩壁,遥想着千古人物之风流。作为古代遗存的“迹”的意义,并不在于反映历史的真实,而是为古和今的会面提供了契机。

现代人已失去了古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手作工艺之美以及生活的品味,许多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为了追寻失落的美感或是生命的禅境而开始学习饮茶。建盏的设计虽已不合时宜,然而其于现今茶文化中的存在,或许是已成为一种古代茶仪的诗意象征,凝结着往昔美好的历史记忆,因而能激发茶人对远古浪漫情怀的领悟。也许,无论真与假,下回再用建盏饮茶时,就会在茶的滋味中发现,原来我们在生活中寻寻觅觅的,也就是那与古相会的小小契机而已。

吕建锋:草根垒出B2C茶叶销售王国51普洱网


51普洱网总经理吕建锋。曾高新/摄

7月初,在大型专业茶叶交易中心康乐茶文化城,51普洱网总经理吕建锋带领记者参观了实体店,一身休闲装扮的他并没有想像中严肃,他亲自泡制红茶给记者品尝,大谈创业往事。五年前只身一人来昆明的他没背景没人脉,靠着一个萝卜一个坑白手起家,凭坚持和专注走到现在。整整两个小时,他被业务电话打断几次,但并不妨碍我们就51普洱网和云南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进行轻松愉快的交流畅谈。

在普洱茶最低迷的时候开始做茶,淘宝大热的时候开创自主品牌、做独立商城,吕建锋从不按常规出牌。他称没从事这行时很显年轻,现在头发花白不少,也许这正是吕建锋艰苦创业的具体体现。他语速很快,坚定朴实的话语中带着执著和自信,随和大方的举止体现出十足的亲和力,时而像朋友一样聊生活,时而像过来人一样聊经验,一边感慨创业之路坎坷一边对未来充满信心,抱着永不言弃的信念,吕建锋成为云南茶行业电子商务的成功标杆。这位曾经完全不懂普洱的江西人,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对云茶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带来哪些启示?

就算逆境环绕我面对也要带着笑

记者:很多人从事某个行业都有一定的巧合和原因,请问您是哪一年做普洱茶生意,之前从事过什么,有互联网经验吗?

吕建锋:2008年12月1日我建了51普洱网,也就是那个时候接触普洱茶。2003年我在北京开的公司倒闭,当时我卖数据库,对此有一定了解,于是做了个网站,做这些都是在非典前后。前期汇总娱乐类信息,后期定位为资讯类网站,当时有人出1000多的广告费使我尝到做网站的甜头,从而打消去上班给人打工的念头。当然也有朋友质疑为什么不做淘宝要做独立网站,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创建个人平台做生意要更踏实。

记者:在创业过程中,一定有令你难忘、感动的事,遇到拦路虎在所难免。当时没做淘宝做了独立网站,有没有人反对,不怕再一次亏本吗?

吕建锋:其实选择这条路很难,少有人能坚持下来。淘宝上每天4、5万人等数十个著名品牌的茶产品,涵盖散茶、沱茶、砖茶,生饼,熟饼等所有茶种类。所以只要是普洱茶,都可以一站式购齐。淘宝、拍拍等只是普洱网的辅助平台,很多客户是被51普洱网带着去的,对于第一次打交道的客户,他们更信赖淘宝这个平台。但主要的销售额还是靠我们的网站。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高山上的茶叶领军人—刘建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种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