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春雨绵绵的一个下午,福州市鼓西路旧米仓一户普通人家。老寿星吴益馨老人正坐在客厅里,手拿放大镜看报纸,身边的茶桌上摆着一个紫砂壶和一个白色镶花的瓷杯。虽然外面阴雨滴滴答答,这里却分外的和谐宁静。

老人今年已经101岁高龄了,她是福州百年老茶庄“五顶峰”老板邱哼莆长子的大媳妇。老人思路清晰,每天看报,偶尔也看电视,还会接、打电话,有的时候儿子出去应酬,母亲都会给他打电话说:不能喝酒,你高血压啊。

仔细端详老人的茶杯,大约只有125毫升,然而就是它,已经为老人盛茶水几十年了。老人回忆起当年五顶峰茶庄还兴旺的时候,家里每天都是用锡茶壶泡茶,一家人都是这样喝。虽然茶庄的“明前绿”很好、很出名,但那是用来卖的,家中都是喝香片,就是比“明前绿”差些的,相当于现在三四级的绿茶。过去医药没现在这么方便,自家小孩肚子痛、感冒发热等,也是泡一包香片给他们喝下,然后去睡觉,效果还很好。

至上世纪50年代初,茶庄中落,老人家里自此改喝茉莉花茶,自己买茶坯回来加工制作。上世纪70年代初,老人的儿子在供销系统工作,经常在闽南、广东跑业务,见那里都是喝功夫茶,所以也改喝铁观音,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老人对茶叶品质并不苛求,价格也就是在百元以内,但喝茶习惯却颇为讲究:早晨起床,洗漱后一杯茶,中午饭后一杯茶,午休起床后一杯茶。由于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晚上现在一般不喝茶了。平时口渴了就喝茶,肚子不舒服了,也得泡一杯浓茶喝。

老人桌上的紫砂壶,是儿子上世纪70年代从浙江带回来的。抓一撮茶叶放进壶里,倒开水洗一遍,把水倒掉,然后再加水,一会儿茶水直接从壶里倒到杯中就可以喝了。老人说,茶叶可以治疗感冒等疾病,肚子不舒服,泡个浓点的茶喝了去睡觉,醒起来的时候就会减轻很多。

延伸阅读

百岁寿星的饮茶经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茶文化,是我国饮料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多彩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茶文化中的养生术,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国人尤其是老年人的青睐。千百年来,演绎了许多生动有趣的饮茶经,而百岁寿星的饮茶经,更是弥足珍贵,值得世人细细品味。

茶,作为饮料,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人们日常起居的必需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许多百岁寿星对饮茶情有独钟。在饮茶品茗这点上,不分男女,没有贵贱,有身居山村的穷人,也有寓居都市的富人;既有随世俗沉浮的士子,也有看破红尘的僧侣。如有“现代太极拳泰斗”之称的吴图南平生就喜欢喝茶,一杯在手,日夜不断。唐代120岁的高僧从谂,人称“赵州禅师”,在佛坛创“赵州门风”,其中便有“吃茶去”的禅法,以诠释“平常心是道”。清代有位百岁寿星李庆远,他生前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这段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李庆远说:“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根据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茶叶,使其“各尽其能”地在体内发挥作用,是寿星们以喝茶达到养生目的的喝茶方式之一。河南省漯河市107岁的丁富妮就是这样一个典例。她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有人对她的饮茶方式表示不解,她解释:春天饮花茶可以散发冬天积存在体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的产生;绿茶性味苦寒,夏天饮之可以消暑去热,解毒止渴;青茶不冷不热,秋季饮之能消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而红茶味甘性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冬季饮之能助消化,补身体,使身体强壮。

作为茶叶的发源国,我国有着名目繁多的各类保健茶,擂茶就是其中的一种。湖南省桃花县的百岁寿星范香秀对当地的擂茶也情有独钟。其做法是:将茶叶、花生、芝麻等放进擂钵内,然后用木棒挤压,速度由慢变快,一圈圈地擂起来,最后变成糊状。值得一提的是:该地是我国的长寿地区,当地人都有吃擂茶的习惯,范香秀的长寿与其吃擂茶也不无关系。此外,老人的枕头也很特别,她的枕芯内装的是茶叶和谷壳,而现代医学证实:用茶叶做枕芯,确实可以起到醒脑明目的作用。

喝茶有益,但凡事不可过度,喝茶也是如此,喝茶过多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甚至导致心肺功能异常。因此民间有不饮过浓茶、不空腹饮茶、不饮隔夜茶等说法。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生物学家、104岁的陈纳逊教授在步入老年之后,每天只喝五杯左右浓茶;上海静安区的袁敦梓、毛惠琴是一对百岁夫妇,袁老先生的饮食起居极为严格定时,就连每日品茶也有规定,他一般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各饮一杯绿茶。3时过后,绝不再饮。

那么,饮茶为何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呢?祖国医学认为,茶能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清痰;益肺胃,明目解温。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现代医学则指出:人的衰老与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氧化作用有关,而这种氧化又和一种叫自由基的物质有关。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碱及维生素C、E等对自由基有着很强的清除效果,这便是茶能养生益寿的奥秘所在。

茶马古道上的普洱茶庄


1909年—1910年,历史上,勐海与缅甸景栋之间就有长期的贸易往来。在勐海,大丫口,思茅之间经营散茶、黄烟等商品的商业资本很早已经存在,而以揉制茶叶,做紧茶——普洱茶的则在1909年间才开始在勐海出现。

最早的一家普洱茶庄叫张堂阶。在此之前,勐海茶叶散茶远至思茅揉制。藏族在三月和十月,两次来思茅买茶。张堂阶设立了茶庄,由思茅请来了汉族揉茶师傅,传授技术,开始揉茶,制紧茶。从此,运往西藏的茶叶由勐海出口,经缅甸景栋、仰光,印度的加尔咯答、噶伦堡进入西藏。傣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大批揉茶技术人员。在汉族师傅的培训后,逐渐成长起来,勐海地区揉制茶叶的商号也纷纷出现。

字号年份规模掌堂

“恒春”号1909—19102盘灶张堂阶

“洪记茶庄”19246盘灶董耀庭

“可以兴茶庄”19271盘灶周文卿

“恒盛公”19273盘灶张静波

“新民茶庄”19282盘灶

“利利茶庄”19292盘灶罕荣邦

“时利和”19282盘灶王确实

1930——1931年开业的有:

云生祥2盘灶李云生大同茶庄2盘灶麦植三

佛兴茶庄2盘灶李佛一

1938年,民国政府开设机蒸制茶厂。

当初品茶客 今日茶庄主


慵懒的午后,啜一杯淡淡的清茶,闲观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上云卷云舒,生活的真味尽品其中,繁忙中没有半点的失落,平淡中倒多了几分真实。古诗云:“楚云散尽,燕山飞雪。江湖归梦,从此忘机”,一语道出饮茶之真谛。

谈到茶,在中山就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当走进他的福缘茶行,扑面而来浓浓的古雅情致,名家字画,名师紫砂,古茶藏品,曲廊古韵,不禁让人身心放松。而其拥有者伍沛明更因对茶近于痴迷的研究,让他在中山茶业界声名显赫。

由收茶、品茶、藏茶以致由于“没地方放茶”而开起了自己的茶庄,伍沛明已经在茶叶销售领域里从业多年,如今成为中山市茶业协会会长的他,已成功地从一名普通茶商到文化商人的转变。

观茶之理悟茶之道

乍一见伍沛明其人,40多岁年纪,中等身材,身着休闲服,不胖不瘦,一眼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那一双炯炯有神的浓眉大眼给人留下了比较精明的印象。落座好一会儿后,伍沛明才开口说:“你们要采访我什么呀?”从他说的第一句开场白记者分明感到,他是个不善花言巧语的实在人。在品尝了一杯老茶过后,关于茶的谈话随着悠悠的茶香铺陈开去。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其实,除了提神醒脑的作用,茶还有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抗癌,防辐射,消炎止泻,美容护肤,醒酒解酒,护齿明目等功效。其实,除了提神醒脑的作用,茶还有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抗癌,防辐射,消炎止泻,美容护肤,醒酒解酒,护齿明目等功效。

更为国人津津乐道的是,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之外,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说到茶,伍沛明顿时来了精神。从选茶、泡茶、品茶,再到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气候而选择不同的茶种饮用……这些都是他几十年品茶生涯中品出来的心得。

伍沛明说,茶业并不是他年轻时的首选职业,他从事过装饰行业、房地产,但在此期间,喝茶却一直都是他的爱好,“可以说,从少时开始,茶便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喝茶的人好静。少年人喝茶,性格就能练得沉稳。这是茶对自身修为的好处。”对于伍沛明来说,一壶好茶的内涵远不止于品那么简单。而在茶这个圈子里兜兜转转,终于在十几年前,他开起了自己的茶庄。如今,他正一边开着店一边品着茶。

他介绍,佛家、道家在品茶前,总是先将茶叶捧在手中,细心观摩其形状和颜色,闻其甘香,然后选取合适的容器,调好水温,泡入茶叶,再看茶叶在杯中散开的形状,闻茶水的香味。品茶时,先啜一小口,但并不急于下咽,而是让茶水在口舌中充分浸润,让茶的香气充分散发,细细地品味一番后,再吞入喉咙,体会茶叶回甘的香味。

“茶叶有灵性,不同人泡的茶味道也不一样。从泡出的茶中能体会到泡茶人的心境和用心程度。”在伍沛明看来,做生意和品茶有着相通之处。茶需要慢慢地品,做生意也不能急功近利;茶叶要到几泡之后,味道才能完全散发出来,做生意也要日积月累方能水到渠成。

经营之路文化之窗

茶叶集天地之精华,吸万物之灵气,在循序渐进、去粗取精的积蓄中,过滤沉淀,成为恒久。像携着生命最初颤音而来的春雨,挟着清雅洒脱的美韵,滋润无声,轻轻拂面,品性飘荡物外,淡雅高洁。在多年的经销茶叶中,伍沛明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一个卖茶商人的层面上,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感悟,追寻着茶文化的真谛。

他说,茶文化提倡和谐。中国茶文化包含儒家、道家思想,和周易文化一脉相承。品茶可以修身养性,有着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和哲理养生的三重境界。泡茶的技艺是文化体现的一种形式,让品茶人由艺入道,以道统艺,符合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

从品茶,到与茶为伴当成自己的人生乐趣,从喝茶人变为爱茶人,伍沛明的生活不断变化,他的性情也得到了陶冶,整个人变得温和、内敛、包容。而他对茶的痴迷及研究也让他成为了中山市茶业协会会长。他调侃道:“当了会长就像落到十八层地狱,哪天掉到了最底层便可以超生了。”茶业协会最大的职能是促进中山茶产业发展,把茶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为此,身为会长的伍沛明不辞劳苦地为协会奔波忙碌。

对于中山的茶文化市场,伍沛明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茶文化是我国最古老最优秀的文化之一,对它的传承与发展将是中山人民群众一大精神享受,对加强中山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同时茶文化市场是现代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一座标志性建筑,它的成立将对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能力、唤起城市居民淳朴民风和儒雅气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伍沛明当选会长后,他亲手操办了中山市首届,成功地搭建了茶商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当时,我们对参展茶商有严格的把关,也打出了‘健康绿色’的口号。就是因为,从茶商角度来说,一定要为消费者提供信得过的产品。”

下一步,伍沛明将以“打造安全高品质茶叶”为目标,带领中山的茶企业作出自己的信誉来。他在做房地产时敢不随潮流,拿出大片土地当公共绿地,敢在公共用地上用最好的建材装饰,就是为了给消费者一个有品质的社区。而他做茶,也同样敢不随潮流,按自己的想法搭建一个以消费者安全为主要考量的平台,按自己的想法构建一个协会规则,厘清社会上对行业的误解,也增强行业的自律。

柏联普洱茶庄园基本法(下篇)


第三部分柏联普洱茶庄园的十年之路

位于澜沧县惠民乡的景迈山境内有上万亩种植在雨林中的千年古茶园,茶山是那么美。茶叶是那么好,1950年建国一周年时,当地的布朗族头人岩洒就专门选择了景迈茶送给毛主席。2001年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送给各国首脑的礼品中也有景迈茶。美丽的景迈山成为柏联集团又一个圆梦的地方。

自2006年开始筹备,收购了拥有50年历史的国营惠民茶厂,引入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由港资柏联集团投资两个亿的国内首个普洱茶庄园,于2008年7月21日在普洱市景迈山正式启幕。庄园集种植、加工、旅游、文化、服务为一体,在普洱茶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通过挖掘窖藏,推出年份茶。

五、需要的政策支持

附件

柏联茶庄园企业标准

定义:

茶庄园是指,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拥有鲜明的原产地特征,符合庄园规范标准体系,自有茶园、工厂、销售体系与品牌,产业链涵盖一二三产业,以茶业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综合体。

内涵:

1、鲜明的原产地特征

2、符合庄园规范标准体系

3、自有茶园、工厂、销售体系与品牌

外延:

涵盖一二三产业,涉及茶产业、旅游产业与休闲养生产业,拥有茶园、制茶坊、茶窖、茶道、茶山寨、茶博物馆、祭茶祖、茶佛寺、雨林会所九大项目。

标准:

庄园规范标准体系

1、种植标准

必须符合环境友好、自然生态、绿色有机、安全健康标准

2、生产标准

拥有符合茶叶生产规范的标准化工厂

符合国家食品行业生产标准

自成体系的产品工艺标准

3、仓储标准

原产地标准化专业茶窖

符合普洱茶后发酵机理的仓储工艺标准

4、产品管控标准

茶园到产品可追溯体系

产品辅料可追溯体系

5、产品认证标准

拥有食品卫生许可证、QS证、中国有机认证、ISO认证、HSP认证

考核指标:

1、庄园认证六大硬性指标:

符合原产地保护认证

自有茶园1000亩以上

亩产不高于100千克干毛茶

厂房不低于2000㎡,功能齐全

自建销售体系

自有品牌

2、庄园认证五大软性指标:

即符合庄园规范标准体系五大标准

原产地认证:

国家认证保护范围

茶有明显地域风格

具有相似的物候特征

有悠久的茶历史文化传承和共同认知

形成原产地公共价值观与影响力

庄园茶标准:

1、绿色、有机

2、安全、健康

3、有明显的庄园风格

4、大众能接受,消费得起

5、原产地可溯源

后记:

我所理解的庄园经济是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并不是简单照搬法国红酒庄园的分级制度,而是基于中国特殊国情与未来发展的一种国家战略,亦即关于农村、农业、农民与小城镇的雄安千年大计。因此,企业战略必须紧扣国家战略才能将庄园经济做大做强,才能做成茶庄园经济的典范……

对话香港永利茶庄主事——钟汉荣


钟汉荣先生从1962年8月开始经营茶叶并研究普洱茶至今,在多年的茶叶经销生涯中,钟先生不惧千辛万苦,多次往返云南各处茶山和普洱茶原料基地考察与研究,对普洱茶的各大茶区、茶山、原料的情况了解甚透。为了把普洱茶更好的推广,他结合港人饮茶习惯,研究出适合香港地区与广东等地品饮与仓储的茶品。

钟汉荣先生于1964年创办永利茶庄注册的普洱茶商标是《双象牌》,由于长期来受到消费者与市场的欢迎和赞誉。

钟汉荣先生于2007年在国内注册了《金象献瑞》商标,为国内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普洱茶品和分享香港的饮茶文化。钟汉荣先生是海内外普洱茶界里有着较大影响的一个名家,他多年来对普洱茶的研究与茶文化传播丰富了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编辑部:请问钟汉荣先生是那年开始做茶的?

钟汉荣:永利茶庄创立于1962年。

编辑部:那么多年了,您做过哪些种类的茶?

钟汉荣:我做过很多种类的茶,铁观音、普洱、花茶、散茶、还有广西的六堡茶、四川的沱茶、安徽的沱茶等等。到现在为止,普洱做的多一点,还有了自己的品牌—“金象”商标。

编辑部:为什么您要中意普洱茶多一些呢?

钟汉荣:。实际上做茶很需要经验的,怎么挑茶,怎么拼配,怎么放茶,都很关键,做茶一定要找出茶的“实味”和“虚味”,那些是真“实”,那些是真“虚”,这是很关键的。

柏联普洱茶庄园基本法(上篇)


庄园作为普洱市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早在2007年就投身绿色经济建设,建立了全球首家普洱茶精品庄园,通过十载建设,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保障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繁荣了边疆经济,成为庄园经济的示范。高原特色农业、庄园经济是绿色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柏联普洱茶庄园在这方面有着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今天柏联将浅谈一下“以精品庄园为抓手,打通高原特色农业,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望各位领导、专家与同仁不吝指正!

第一部分云南农业的希望在于高原特色农业,庄园经济是其抓手

自2012年起,高原特色农业与庄园经济就频频闯入云南普通老百姓的视野,因为云南省政府将这两者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关键词在打造。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政策的出台与发展目标。

2012年6月,全省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大会在曲靖隆重召开,拉开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序幕。同年9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描绘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蓝图。

2013年,云南省时任主要领导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庄园经济,是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及擦亮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重大选择,有利于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引导城市资本下乡、探索农村土地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要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要求,在全省打造100个省级农业庄园。其中,昆曲绿色经济带要打造30个精品农业庄园,建成100个庄园生产基地,打造50个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园区,扶持30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20个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产品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具备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是中国的生态高地,具备生物多样性,是发展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的宝地。基于此,云南很难像地处大平原地区、靠近大销区的山东、河南等地去发展数量型、成本型的大型农业,而应该走高原特色之路,用适度规模的精品农业做大附加值,以应对中国老百姓的消费升级,从而开启庞大的绿色生态有机市场。

云南省政府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将云南农业现代化定位为高原特色农业,其需要一个纲举目张的抓手,这就是庄园经济。庄园经济其实质是一种集约农业、资本农业。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其最主要的问题是各种资源要素分散,缺乏集约统一打造。在现代社会中,有效整合资源要素离不开资本的参与,有得资本者得天下之说。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之所以取得超常规快速发展,其很大程度离不开引进外资,用源源不断的资本输入撬动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传统的农业一向小散乱,要转向现代化的集约农业,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让资本下乡,靠资本的力量深度改变农村、农业与农民,走现代化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城乡统筹发展之路,实现农村地区的城镇化。由于中国农业人口居多的特殊国情,农民的安居乐业关乎着国家的稳定,长治久安,如放任资本大规模无序开发农业,让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将之廉价地依附农业企业,或者简单粗暴地赶到城市,都是极不负责任的,非常危险的。“三农”问题作为敏感词汇,必须有妥善的制度安排,才能开启大规模的资本下乡运动,让农民在资本深度改变农业的时代浪潮中受益,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发展成果。

庄园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建设的最新成果,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通过妥善处理“三农问题”,让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集约农业、资本农业,通过一二三产融合的方式,走多元经济发展之路,换言之,其在充分保障农民的长期利益的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之思路,打造农业深度开发的综合体。

总之,云南农业希望在于高原特色农业,而庄园经济为资本下乡、土地流转提供了一套安全高效的制度保障体系,故其是开启高原特色农业之抓手。

第二部分柏联对庄园经济本质的一些认识(解读庄园经济)

要真正做好庄园,必须对庄园经济的本质要有深刻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从经济性质上看,庄园经济属于民营经济;从组织形式上看,庄园经济属于规模经济;就从管理经济上看,庄园经济属于公司经济;从产业形态上看,庄园经济属于多元经济;从生态流程上看,庄园经济属于循环经济。柏联集团自2007年投身全球首家普洱茶庄园建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指导与扶持下,在专家学者的建议下,并广泛深入地吸收国内外发展庄园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学习与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根据中国国情与景迈山的实际情况加以不断探索与改进,通过为期十年的艰苦实践,摸索出一套以茶为主题的庄园建设模式,并着手制订茶庄园的企业标准,用企业标准来推动行业的标准化,供相关部门下一步制订茶庄园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作参考。

下面将简要谈一下柏联对庄园经济本质的一些认识,或者说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解读庄园经济。

一、做好庄园经济,要从三个维度来定位

我们认为,庄园经济其本质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关于“三农问题”的组织与制度安排,其不但要实现企业盈利,更要肩负起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因此投身庄园经济建设的企业,必须突破小我境界,要有发展的大局观,从制度安排、品牌打造、特殊地方情况三个维度来思考问题,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与农民的关系,让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大政方针得以贯彻,地方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农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提高,企业盈利,不断发展壮大。

(一)制度安排(社会良性发展维度)

制度安排,是解决顶层设计的问题。企业必须深刻理解与体会国家关于资本投身农业开发的顶层设计。

首先要讲政治,有政治高度,企业要深度参与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资本下乡、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等国家命题。

其次要做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柏联庄园通过十载建设,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保障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繁荣了边疆经济,成为庄园经济的示范。

再次要处理好政府、资本、农民三者的关系。庄园经济建设,虽然企业是主体,但要妥善处理好政府、资本与农民的关系。让资本下乡进行土地流转,搞集约农业,打通一二三产,不是为了套政策、套项目,不只是为了企业盈利,而是要做到资源共享,利益长期分享。

(二)品牌打造(市场经济维度)

庄园经济是种资本密集型农业,其要真正实现商业价值,必须进行品牌化运作,将庄园打造成特色精品品牌,才能在市场拥有话语权。因此,打造精品茶品牌庄园是柏联集团孜孜以求的目标,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的普洱茶庄园,是中国茶在庄园经济方面的一张名片。在品牌打造方面,柏联的经验是,以做精品为核心定位,融合一二三产,茶叶、旅游与休闲养生三大产业相辅相成,共同做大柏联普洱茶庄园这一精品品牌。要做好精品,必须深入理解市场真实的需求,通过深度对接市场,来倒逼供给侧改革,从而从茶园种植开始,乃至加工、仓储,到销售与展示,施行一系列与市场深度接轨的精品工程,以改变目前我国农业与农村落后的现状,实现农业的转型与升级。

一流企业做标准,标准是品牌竞争的制高点。下一步,柏联将以中国茶庄园的领军企业之身份,主动推动行业标准建设,将以“原产地、自有、标准”三个核心关键词,来构建茶庄园的标准体系。

(三)特殊地方情况(省情、市情、县情等)

发展庄园经济,要因地制宜,要深入考虑当地的特殊情况,规避其缺点,放大其优点与特色,打造特色精品庄园。具体到云南而言,我省搞农业要以高原特色农业为核心;而对于澜沧县惠民镇而言,其地处普洱市的“边三县”,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庄园经济还要肩负起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稳定、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之责任。柏联深度参与景迈山这一申遗工程,更要在妥善保护好当地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开发。为此,柏联庄园制定了“景迈山茶祖文化旅游开发指导原则(十六字方针)”:保护先行、浮现文化、高端配套、标准发展,将保护放在首要地位。

二、庄园经济的制度变迁

庄园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庄园模式。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庄园经济,但搞好庄园必须深入了解庄园经济的发展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做好现代庄园建设。

(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庄园经济

奴隶社会:中国井田制,古罗马的北非、西西里岛大农庄。

封建社会:中国以地主庄园为主,西方以领主庄园为主。

封建社会的庄园,封闭、僵化、等级森严,结构锁定,社会经济缺乏流动,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交易为辅。其最大问题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与商业为辅,生产力低下。

资本主义社会:庄园是贸易的产物,政府、协会与资本合谋,推动庄园建设进程,品牌化是其发展高级形式,综合体庄园的出现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其代表是法国葡萄酒庄园,其是法国政府推动的产物,拥有完善的制度安排,葡萄酒庄园有严格的原产地认证程序,严格控制庄园数量、种植规模,种植、加工与销售有着严格的规范。其制度深入人心,经过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传统,庄园主拥有家族荣誉感,自觉维护庄园品牌形象,形成一种习惯和文化自觉。

其不局限于简单的农业耕作与放牧,而是一二三产高度融合,以市场为导向来安排种植与生产。

云南发展庄园经济需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柏联是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排头兵。

(二)社会主义中国的庄园经济

计划经济阶段(1949—1978):在农村搞人民公社,计划生产,统购统销。

商品经济阶段(1978—1992):农村经济以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当时,经济才放开,市场竞争不激烈,产品供不应求,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农民只要把粮食与经济作物种好,牲口养好,往往不愁卖。乡镇企业、个体户只要开办一个粗放式的工厂或简陋的作坊,产品往往不愁销。那个年代是草根发展的黄金时期,农民从田里洗脚上岸办厂,做生意,乡镇企业与个私经济蓬勃发展。

市场经济初期(1992—2008):这一时期盛行公司+基地+农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茶农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抱团参与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在80年代末期第一次面临产品过剩,经过为期三年的治理整顿,终于在1992年确定走市场经济道路。这样一来,中国农村的经济组织,不再是简单粗放的乡镇企业与小生产者一统天下,而是现代企业纷纷投身农业,带来了先进的市场运作与管理经验,并对农业种植与加工环节进行改造,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其经典模式就是“公司+基地+农户”。另一方面,农民也出现了专业化的协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生产者组织起来参与市场定价。

“公司+基地+农户”只是现代企业参与农业的一种初体验,其并没有构建一套以企业为主体的良好的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有其组织化程度不够、与市场脱节等弊端,因此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高级的经济组织形式。

中国现代的庄园经济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是“公司+基地+农户”与茶农专业合作社的升级版,也就是说庄园建设中包含有“公司+基地+农户”与茶农专业合作社的内容,但将之大而化之,融合到更专业、更宏大的构建中去。

中国的庄园经济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其真正引起社会重视,大规模搞,还是2008年以后的事,云南大力推进庄园经济是在2012年底。茶界大规模搞庄园经济也是2012年以后的事。柏联堪称云南庄园经济的先行者、探路者,早在2006年就在筹备,2007年正式开建全球首家普洱茶庄园,其与普洱市的爱伲咖啡庄园等一起为云南发展庄园经济积累宝贵的经验,是中国茶庄园的绝佳范本。目前,云南龙头茶企纷纷兴建庄园,比如大益庄园、云南白药的天颐茶源临沧庄园等等。柏联的茶庄园经验可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对于“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现代庄园建设门槛要高得多,其需要一套完善的体系来支撑,不是企业到农村承包一片土地,建一个加工厂,搞点餐饮与旅游接待设施,就能叫庄园。柏联认为庄园经济的打造,宁缺毋滥,其需要符合一套严格的标准才可以叫庄园。同时,可对庄园进行分级,比如可以分为普通庄园与精品庄园,严格控制精品庄园的数量。

三、柏联学习法国葡萄酒庄园的先进经验,在庄园建设上有着四大传承

2012年底召开的省委九届四次全委会报告中指出:“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庄园经济的经验,把现代庄园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组织方式、一种重要发展模式、一种重要实现途径,来推动我省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大变革、大飞跃、大发展,形成一大批高原特色农业精品庄园,产出一大批高原特色农业产品。”

柏联早在2006年就深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庄园经济的经验,对标法国葡萄酒庄,于2007年正式建设全球首家普洱茶庄园。柏联作为庄园经济的探路者,为全省发展庄园经济竖立了一个标杆与范本。柏联普洱茶庄园并不是简单的照搬法国葡萄酒庄,而是将外国的先进经验与中国本土的优秀传统深入融合,创造除了既有国际风范,又处处彰显本土人文情怀的精品庄园。如同杨丽萍创作的《云南映象》用高超的现代艺术重塑了云南原生态文化,创造了一个云南当代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以此观之,柏联普洱茶庄园就是云南庄园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演绎了庄园的云南映象传奇。

柏联普洱茶庄园建设有着四大传承,正是四者的水乳交融,才成就了全球第一普洱茶庄园的尊贵气质与文化品格,成为中国茶企打造庄园的一个范本。其四大传承是:

(一)法国葡萄酒庄园的先进经验(模式)

(二)景迈山原生民族的生态文明(底蕴)

(三)惠民茶厂的拓荒精神(精神)

惠民茶厂成立于1966年,原属农垦系统,以种当时国家极为重视的战略物质——金鸡纳,用以抗疟疾。1979年移交澜沧县管理,成为由县农牧局管理的县办茶场。惠民茶厂自诞生那天起一直充当着拓荒角色,发挥着国家乃至地方政府战略布局的实施单位角色,填补着产业空白。最开始是被国家安排种植紧缺的战略物质金鸡纳,后来又作为澜沧县茶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来对待,自1980年起,与景迈山古茶园、澜沧县茶厂一起成为澜沧县茶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推动着澜沧茶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其建立了万亩现代化茶园与代表当时水准的先进工厂,生产广受市场好评的茶品,屡获农业部、省里嘉奖。虽然其进入21世纪后,由于体制问题而逐渐衰落与边缘化,但柏联集团通过改制,使之焕发了新春,又成为了云南庄园经济建设的排头兵与拓荒者,打造全球第一个普洱茶庄园,为中国茶庄园建设输出标准。

(四)柏联多年开发精品项目的实践(企业基因)

为精品而生的柏联,相继开发了柏联广场、阳宗海温泉SPA、和顺古镇,引领中国高端物业、精品酒店、旅游业之风尚,将一个个商业项目都当成一辈子的作品来悉心打磨,无疑拥有良好的企业基因,其才能很好地将外国先进经验融合到中国本土文化中,打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

【访谈】解码全球首家茶庄园 柏联开启庄园茶新时代


聚焦茶企新模式系列报道

策划:庄园经过了10年时间的积淀,消费者已经能够切实感受到时间给柏联普洱茶展现出的巨大魅力——三款宫廷系列普洱茶,以景迈山独有茶香的得到全国茶商的认可。“这三款宫廷级普洱茶灵感来自皇家宫殿太和殿、养心殿、武英殿,香气为兰花香、枣香、蜜香,口感都非常具有侵略性,香气特殊明显很容易记住。”简根红说,三款宫廷普洱,两生一熟,跳出传统茶砖、饼、沱的形态,均为散茶,包装为简洁大方的铁罐,从包装、香气、工艺上呈现尊贵气质,成为景迈山普洱茶的一个最新代表。

图为庄园经济的九大核心内容将逐步完备

图为长在茶园里的景迈山柏联精品酒店

升级4A级景区量身定制茶山之旅

随着柏联庄园茶在茶市场冉冉上升,越来越多的普洱茶企业开始涉足庄园茶,柏联普洱茶要如何在市场上独领风骚?柏联普洱是要做一个有历史性、有厚重感的企业,除在产品上打造景迈山独有的三款宫廷普洱散茶,再有就是柏联集团已经跟当地政府合作,景迈山已经通过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初审,不久的将来,景迈山会因为普洱茶而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而景迈山的普洱茶,也会因为柏联普洱茶庄园的保护更显珍贵。

打造成一个4A级景区,以庄园9大内容为依托,为消费者量身定制茶山之旅。“景区主要是以茶为主,酒店、温泉、茶园一起,逐步绿色开发景迈山的旅游资源,比如说漂流、洗温泉、美食,我们希望一个人来到景区,可以体验到9至10项内容。”目前景迈山柏联集团已经投入5至6个亿。

目前,柏联普洱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已经把第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完善相应的旅游设施。不仅景区的基础配套逐步在完善,还在普洱修建了两条通往景区的高速公路,甚至建起了景迈山机场。

图为在茶园中做SPA,尽情呼吸满园的茶香

图为茶山上的惠民旅游小镇让人流连忘返

后记:同样是一片普洱茶,凭什么柏联普洱会吸引着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消费?也许就像10年前《景迈山宣言》里说的一样:作为现代人,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决不能对自然界过度索取。我们要争取立法,保护景迈山每一棵参天的大树、每一块古老的茶园,每一缕阳光、每一寸土地、每一捧水……柏联能用十年的时间对景迈山千年万亩茶园进行生态保护、有机利用,同样对于下一个十年,简根红表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针对消费者不同的购买梯度,做成金字塔结构,让每一个爱茶的人都能品尝到来自于柏联庄园的普洱茶。

荆门永兴茶庄老板刘华平:执着实干 赢得满山茶香


在荆门工商街有一家老字号的茶庄——永兴茶庄。这里是荆门地方名茶的起源店,打造了“漳河绿茶”商标,出产“漳河银针”、仙居有机茶等名品。荆门市政协委员、实干青年刘华平就是这家茶庄的老板。

从1994年起,刘华平立足工商街一家不足30平方米的小店面开始从事茶叶经营。考虑当时茶艺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比较大,刘华平决定要干出点名堂来。于是1996年他奔赴外地拜师学茶艺归来后,选址东宝区仙居乡,建起仙居生态观光茶园。

通过他精心运作,努力拼搏,永兴茶庄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一步一步发生着变化:公司员工从创办时的3人发展到27人,茶农200多人,年采茶用工2万人次;拥有3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及占地3000亩的茶园基地。经过长期的摸爬滚打,他闯出一条新路,通过“市场+公司+基地+承包人+农户”的组织形式打造了一条绿色产业链。该模式带动了本地茶叶产业的发展。500多户茶农靠种茶走上了致富道路,茶农户均种茶年增收入2000元以上。

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刘华平致富后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坚持用实际行动履行职责,为荆门经济社会发展奉献力量。2009年春,他发起春茶义卖活动,筹资4000多元捐助仙居山区贫困学子。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带上慰问品前往结对帮扶单位——仙居福利院,为那里的老人们送去温暖。近年来他为贫困农户、贫困学子及受灾地区捐资15万多元。

满山茶香,一路走来艰辛相伴。谈到未来,刘华平信心百倍,豪情满怀。他表示将利用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市场,逐步把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的方式,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游,进一步带动东宝山区群众增收致富。

茶人的心,辩士的眼


一一品茶随笔听古树讲茶的故事

茶人黄志坚,人称"古树哥",在东江流域也算得上一个风云人物,琴棋诗画花酒茶样样精通,对茶的痴迷、对茶的执着也是晌当当的。他从售茶到收茶再到制茶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为破解普洱茶的奥秘真是穷其一生去硏究,越过界限,四处求学。从种植、地质、天文、土壤、化学、仓储.生物都广泛进行研究,可谓种类之多、跨度之广不是常人所能及,但不妨碍他对各个领域的探讨,也许正是这些不同的知识才造就了他,使他有机会发挥自身多方面的潜能。一个能用兴趣去制作茶的人应该是快乐的,如遇上懂茶爱茶的知音捧一壶茶他能与你谈上三天三夜而不倦。如果用茶文化的双眼看普洱世界更是快乐的,因为他有一对辩士的眼和一个茶人的心。黄志坚先生这个茶人就是这样的"两只眼"一个心去观察人生、洞察宏观与微观世界.行走于漫长云上茶之路,进而选择提练、表现及抒发自己的茶味人生。

所谓的"辩士的眼"就是理性的、思辩的、睿智的"眼"。黄先生一直追求普洱古树茶的自然本真,研究海拨.土质对茶的影响,他能随意报出云南茶区各个区域的海拨与土质结构、茶的特性。他尤其喜欢研究太阳光线对茶质的光合作用与影响,追求普洱茶晒青技术当中太阳的含金量。在他制作的茶中这一特点得到更酣畅的挥洒,他的制茶理念和我收藏茶品的理念是一致的。讲究都是古树纯真和古树拼配,要求都是传统晒青茶和传统制作工艺,走的是阴阳路线。说到制茶工艺,我认为,这是一种精神创造,它首先需要天赋,同时也需要多方面的素养。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谓工夫在茶外,这些外在的工夫,绝不是单一地潜沉在某一行当里能得到的,而是在多个领域的穿梭出入所获得的素养和经验,恰恰是使他的茶有别于简单的农产品,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平正厚重而不失灵动的变化、刚健率真而又内敛含蓄,无一不强烈地透露制茶者的性格。他说作为有良知的茶人不能贫一时的口感来哄顾客的开心,不能用绿茶的技巧用到普洱茶这个后化酵的品种上,要对茶友负责,若干年后、十几年后、几十年之后都能变化的茶,短短几句话足见茶人古树兄的社会责仼和良知。

古树兄是心胸坦荡的茶人,也是爱茶之人,有一晚他与无为冒雨前来六和堂求一泡老茶以解茶瘾。我特地冲了一泡八十年代的易武正山小蓝铁饼给他品鉴,三巡过后他说好茶,一款存放三十年的老茶,能有如此出息的表现的确令人震惊和感动。它的神韵、??、陈韵俱全,普洱茶的香、甜、爽、滑、润、甘、化、活的优点都具备了。过去我在东莞卖茶也追求过老茶,但都上当受骗,很难喝得上好的老茶和新茶。寻求一杯好茶老茶竟是如此艰难,只好亲自到云南收茶做茶,做自己喜欢、茶友满意的茶。今天在六和堂这里品到这么好、这么干净、这么甘醇的老茶让我何等欣慰......

我们边品边聊,情投意合。在谈到现在的古树茶时,他随兴问我能否冲一泡我一直收藏的易武古树给他品。茶舍刚好还有一饼九九易武古树,我便取出来与他分享。我见无为口感偏重,取茶十三克来冲泡。在我的主泡下,茶的色、香、味尽情绽放,在场的人格外惊喜。

茶的穿透力很强,三几杯就让茶友有温暧的体感.气入丹田打嗝连连,三品之后古树哥连忙说:"好茶,不愧为高手藏茶,我服了。堂主说句不好听的话,刚才那饼小铁饼,虽然老些,两饼茶一比较,茶底韵味却没有这饼茶这么好,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这饼九九古树茶。“他实话实说,说到点子上。我们、藏茶、品茶不能单听、单看年份。最重要的是有个性,是传统的晒青茶,具备阴阳路线的古树纯料茶或拼配茶”要藏真、藏对、藏好。一般的茶时间一长就显其劣势,难以服众,只能以一个普通的老头角色,只让人感到老,而没有老而厚重,越老愈醇的滋味。茶人的命意,当然不在一片茶的见解,而是借古扬今。借此宣扬一项让茶友脱胎换骨的普世价值观,这就是一个智者的眼光。

"辩士的眼"除了聚焦于被赋予对普洱茶具体个案,更重要是以理性思维审视普洱茶的发展,着力于概括、归纳、做出和道出茶友普遍性的意蕴,让茶友在迷途找到归途和曙光。我愿意静下来和这样的茶人对话,我会捕捉茶人随意闪烁的光彩和智慧。静下来,慢慢品味发自内心的茶语.....

淡淡的茶平静的心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听着电脑硬盘的呼呼声和自己喜欢的音乐,浏览网页,轻敲键盘,写些只有自己才喜欢的文字。喜欢随手拿来一本书,慢慢翻看,旁边泡上一杯清茶,倒不是嗜好喝,欣赏地是这杯茶不紧不慢地飘着热气和升腾满屋的清香。舒展开来的叶片正如耳边流淌的音乐,让我感觉自乐和幸福。微弱的快乐和幸福别人是无从察觉的,只需自己用心去体会,去寻觅。呈现于表面的快乐常被一个微笑、一个闪烁的眼神所传递,而这种急促似的快乐往往不能长久延伸,它是短暂而易破碎的。让自己陶醉在一杯清淡馨香的茶中,这种简单的方式却能让冷漠的心滋生出温暖,感受着一片茶叶,一滴水的淡雅。

端着茶杯凭窗而立,无语胜有语,仰望广袤的天空、疏朗的群星,遐想着音乐里那钢琴与长笛所营造出来的空灵意境。冬去春来,岁月蹉跎,时间像永不会返回的朋友有聚就有分,邂逅了便注定成为永远的回忆与遗憾。转眼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的心路历程踏实而坚定,这一年里的收获富足而欣慰。仰望星空,遥望未来,人生变化无常,生死更是无从掌控,跟随着自己的心走,跟随着自己的心而微笑。

手中的茶氲出白色的雾气,一点一点弥漫开来,最终消逝在视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轻轻啜饮一口,唇齿留香,一片小小的茶叶却蕴涵着大自然的精华,经过阳光风雨的洗礼,被人采撷存贮起来,轻柔地洒到茶杯中注入沸腾的开水,在水中早已干涸的生命因有水的陪伴又重新复活,开始舒展着自己长眠的睡眼和腰肢,原来生活的意义在于有人陪伴与簇拥。冰凉的手因有一杯热腾的茶的衬托而变得温暖,这份纯洁简单的温暖唤醒了自己沉眠的心灵。感谢所有的朋友,有你们的陪伴我将不会再孤单。

翻开记忆的扉页,一页一页仔细地回味。曾经为何而泪流满面?曾经为何而雀跃欢呼?曾经是谁在耳畔吟咏爱恋?曾经又是谁斟一杯酒对月宣誓着彼此真诚的友情?将所有的过去用一个恬淡地微笑来回答。

继续追溯往昔的种种,生活留给自己唯一值得珍藏的就是这本用自己的心和时间来装钉成册的“回忆”了。手中的茶温渐渐消逝,也将自己从冥想的世界里带回到现实的音乐中,惟妙清脆的钢琴声依然在耳畔盘旋。垂下头又轻轻地啜饮一口,闭上双眼尽享着它的芬芳与醇香,原来此刻自己心是如此的澄清和快乐。

袋泡茶的历史起源,早期的袋泡茶是怎样的


袋泡茶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美国纽约茶商汤姆斯·沙利文。有关专利资料显示,1903年已经出现手工缝制的丝绸棉布袋。据信,1904年袋泡茶在商业上已经获得成功。坊间流传1908年发明袋泡茶,当为误传。

袋泡茶的历史起源故事:

1904年6月,美国纽约茶商托马斯·沙利文希望压低生意成本,于是决定把少量茶叶样品装入一个小丝袋,寄送给潜在客户试尝。收到这些奇怪的小袋子后,疑惑的客户无从下手,只能尝试着把它们浸泡到一杯滚烫的开水中。结果完全出人意料--他的客户认为茶叶装在小丝袋里使用很方便,定货纷至沓来。

其实就是有个茶商嫌锡器成本高,改用廉价的丝带装送货,结果歪打正着,激发了零售商销售袋泡茶的生意经。

丝袋泡茶的使用,免去了人们清洗茶杯的程序,还开拓了茶商的丝带生意。丝带后来发展成纸袋,就是如今的袋泡茶。简单快速又不失茶味的袋泡法,对红茶的推广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早期的袋泡茶都是手工作业。

早些时候的大泡茶,都是靠着工人手工制作完成。到了1935年,生产茶袋的机器和包装红茶的机器成为主流。市场上的袋泡茶也各色各样。比如“茶包”则用两片纱布缝合成袋,装入茶叶后封口,还有圆弧状袋子。

1920年,袋泡茶上市,需求量一度猛增。

1920年,袋泡茶在市面上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一度飙升。不仅满足了普通家庭消费的需要,而且也逐渐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而在当时,老牌茶企川宁还未生产袋泡茶,立顿就抓住了袋泡茶的发展机遇,打破了老牌茶企川宁的市场垄断,与其平起平坐。随后,立顿便在美国开始设厂,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袋泡茶的市场,随后又大规模的向各国大规模销售袋泡茶。

如今,袋泡茶已经遍布全世界各地,袋泡茶横跨茶饮料、保健品、药茶三大黄金行业,它既可品茗,又能保健,又可养生,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多或缺的时尚饮品之一。

《每日邮报》援引英国泰特利茶叶公司公关部总监萨拉·豪的话说:"无法想像,没有袋泡茶,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庄里的老寿星》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