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许多想进入茶市的投资者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如何经营一家茶叶店?如何在茶叶市场脱颖而出?如何使普洱茶“经营”和“投资”两者兼顾?温州益圆茶业总经理朱宁分享了自己15年的茶市经营之道。

商报记者邵卢静

经营之道:

兴趣是你事业是否成功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心态,越想着赚钱反而越赚不到,要把做茶叶生意变成一种享受;

凡事量力而行,有些人很喜欢自己打品牌,当自己还没有足够能力的时候,这条路必定走不通,借助他人力量未必不是件好事;

茶叶种类繁多,投资茶叶店需选择合适的茶种开展经营;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行选址,人气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交通便利),主要是有足够的停车位;

要有洞察、了解和把握市场的能力,并选择合适的品牌(当然也可以自主经营品牌);

当茶叶店发展到一定规模,并有了一定的客户群时,建议设置茶吧、茶座等,多渠道经营。

专营普洱解决压货苦恼

“普洱茶就像‘银行’,白天卖茶,晚上囤茶,两样都赚钱。”一落座,朱宁就开门见山道。

朱宁从1997年就开始做茶生意,当时是什么茶种都卖,利润很薄。“比如绿茶,喝的就是一个新爽,所以像温州的早茶就要拼一个‘早’字,虽然经济效益好,但毕竟时间短。”朱宁分析说,做普洱生意却需要长期的投资眼光。

2006年,普洱茶的价值逐渐浮出市场,普洱茶的投资热潮也随之而来。“普洱茶的年份、产地、品种等因素决定其价格,一般而言,普洱茶的年份越久价格越高。”朱宁拿出计算器,简单地算了一笔账。目前市场上2011年产的出品的多款茶具外,其他的都是朱宁从各处搜集而来,为的就是满足一些要求较高顾客的需求。从明年开始,朱宁还打算将自己的直营店装修成茶吧,以茶会友,推广茶文化。当然,这同时也是他的另一种创收方式。

朱宁还鼓励茶客收藏新老茶饼,并协助其藏茶。待到客人想转手卖出茶饼,朱宁就帮助其寻找买家,“这样一来,茶客购茶的热情会高起来。”

“玩茶友”变“加盟商”拓宽加盟渠道

方俊是一名普洱茶的收藏爱好者,收藏普洱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身边也有一票“玩”茶的好友。方俊说,开一家普洱茶店是为了“玩”友们有个喝茶聊天的地方,于是通过网上搜索,他确定了“大益”的品牌,也结缘朱宁,最终变成了朱宁的加盟商。

由此,朱宁发现发展加盟商的渠道是可以多面的,把“玩茶友”变成“加盟商”将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比如走南闯北的客商,在外经商的温州人,普洱茶的投资者、收藏爱好者,经营其他茶种的商家,这些都是普洱茶的购买者(销售链上的“下家”),朱宁都通过努力让其了解“大益”、了解普洱,从而变成大益茶的加盟商。朱宁说,在他的50多家加盟店里,就有30多家是原本就从事茶叶经营的店家“转型”做普洱茶。

通过这样的方式,朱宁在取得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浙江区域授权不到两年的时间,轻松发展了4家直营店和50多家加盟店,加盟足迹遍及温州、丽水、义乌、台州、衢州、嘉善、宁海等地。

cy260.COm小编推荐

普洱茶企话普洱茶经营之道


在普洱,茶是根,是魂,是普洱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普洱的产业。普洱茶作为一种文化深深融入到了普洱各民族的血脉中,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普洱,茶是大产业,茶园面积达302万亩,现代茶园164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20万亩、古茶园18万亩,普洱茶就是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2017年茶产业产值231亿元。在普洱,有茶农130万人,有人种茶,有人做茶,有人分享好茶,每个领域都有一些人可以讲述他们与普洱茶的茶缘情怀。

日前,第十三届中国云南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在普洱举办,在短短三天以茶为媒、以茶会友的盛会中,云南网记者采访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跃于普洱茶市场,以茶论道,以茶为生,借普洱茶的生产和营销,讲述各自的精彩故事。

有人喊她“茶妈妈”

1998年,80多个平均年龄在50岁的茶厂老工人们破产重组了澜沧古茶有限公司。

“半辈子都在做茶,不做茶了好像也没有其他技能在社会上立足了。”这是这群老茶人的心声,他们破产再创业,尽管一路走来多经磨难,但因为一颗做良心茶的初心,他们始终在坚守。

做茶很多年,有人喊她“茶妈妈“,这是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20年的重组创业,一路走来的故事她历历在目。

杜春峄说,创业起步初期从第一年的14余万元到第二年34余万元,一直靠大家集资经营维持。她说自己那时每天都在想:所有的磨难都不是难,而是越磨越好,越磨越亮,等到资产达到千万的时候可能会开心的睡不着觉。

如今,澜沧古茶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段,在茶商界已具有了很高的美誉度。“茶妈妈”说,做茶用诚信,用爱心做茶,用细心和坚心做茶,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做茶者就能收获最大的财富。“人生如茶,先苦后甜,苦中有甘,苦尽甘来。”做了50多年多年茶,闻了50多年茶香,做茶于杜春峄来说就是一种坚守。

他让年轻人爱上普洱茶

传统的普洱茶冲泡从别致的茶器到润茶、分茶都有一套讲究,喝茶者大都除了品茗茶的口感之外,也从冲泡的技法中得到乐趣。但是如何让“静不下来”的年轻人群也爱上普洱茶呢?云南天士力帝泊尔生物茶有限公司贾黎辉有妙招。

他从科技创新入手,把普洱茶分流打造成为快消饮品,从饮用方式和冲泡条件方面进行改变,从而尽量去拓展年轻化的消费群体。一直以来,普洱茶都具有健康饮品的称誉,它也在逐渐成为一种养生保健品,满足亚健康人群服用的需求,帝泊尔在做的就是在保证普洱茶口感纯正和健康的同时,用科技创新的手段对普洱茶产品进行包装和冲泡方式的改良,开发便捷快捷的普洱茶,获得了快消用户的肯定,也对传统普洱茶消费群体进行了补充。

他让有机茶在海外畅销

“很多人一味追求古树茶,其实台地茶只要是有机、健康、生态的,它同样是一款好茶。”在普洱,有机生态茶已经成为一条新兴的健康产业,从种植到管理再到生产,普洱在有机普洱茶产业上要做到的就是“做出让全世界人放心的健康茶叶”。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祖祥介绍,普洱有几百万亩的台地茶,乱、散、弱的做茶乱像已经发声改变,“数据追溯和科学管理已然成为让消费者认同和监督的最好方法,走安全、有机、绿色的茶叶生产是普洱祖祥企业最正确的发展道路,也是最长远的规划”。

如今的有机普洱茶已经打通了国外市场,欧盟、美国、日本、英国等成为主要供应市场,但与此同时国内的市场却缺乏宣传力度。因此,董祖祥有更长远的打算。“好的健康的东西就应该人人来分享,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好的东西销往国外,却不供给国内消费者饮用?”

企业强强联合打造普洱茶

饮用普洱茶不分年龄,它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健康饮品。1729年的普洱茶集团还曾是皇家贡茶园,后来改制成国营茶厂,直到现在的重新打造,借助电商平台线上线下把普洱茶打造成为云南的品牌。

近年来,普洱茶集团与北京同仁堂企业强强联合,借助着普洱茶集团4.5万亩的基地资源、2.7万亩的古茶园优势,以及同仁堂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两家企业在注重普洱茶健康效应和绿色品质的共同合作中把健康、有机的茶产品全面普及到全国。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朱卫东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到双江喝茶不喝双江沙河精制茶厂的“东半山”系列朱氏普洱茶,你等于没有喝到好茶,更没有品尝到双江的味道,就像到了北京你不去长城等于没到北京一样。双江,秘境临沧里一个太阳转身的地方,一个汉子,怀着对普洱茶的一颗赤诚之心,从一个种茶人,一路走来,一蓑烟雨,八千里路云和月,终成境界。

1987年,朱卫东在澜沧供销社走上了种茶之路,四年的种茶路让他了解了普洱茶,爱上了普洱茶,并在心中暗暗许下此生定与普洱茶结缘,一定要在普洱茶树上结出自己的事业之果。四年的种茶中,一个学习的机会让他不仅会种茶,更让他学到了制茶的技术。到精制普洱茶历史最老的学习,让他初步掌握了制茶技术。“老朱”以驰名中外的勐库大叶种茶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普洱茶工艺,经过层层质量把关,生产出了远近闻名的东半山系列品种。2006年,朱卫东的双江沙河乡精制茶厂顺利通过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核查,并取得QS市场准入资格,为普洱茶的研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茶文化传播机构的王美津博士,在参观访问茶厂时结识了这位“嗜茶无度”饱经风霜的制茶汉子,在品尝了老朱亲手泡就的普洱茶后饶有兴味地在他的居室的墙壁上留下了“吃茶无度”的题字,并附题“双江朱卫东制茶一流”的赞誉。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我的有机速溶普洱茶人生——朱向东


很遗憾,作为观察者的我们,无法回到2001年,看着一个身患癌症晚期的人是如何靠着坚强的意志与死神博斗,直到最后他意外抓到生命的“诺亚方舟”,战胜了癌症病魔,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并且成就了一个品牌。

我们错过的,是一个与病魔的斗争故事,也是一部饱含辛酸的奋斗史——朱向东在与癌魔抗争的日子里,不断查找与抗癌相关的资料与案例,从中发现了茶中的茶多酚等有益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使得在癌症病痛中的他看到了希望,通过长期科学定量的饮用普洱茶(大叶种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他的病情逐步好转并痊愈康复,正如朱向东所总结的“癌症痊愈的因素很多,但对我来说普洱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他就确定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创新型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理想就是让有机普洱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的健康。于是,他的人生翻滚、蜕变、升腾,一个企业跌宕起伏的商业故事就此上演。

2003年,刚从病痛中恢复过来的朱向东创立云南奥欧科技有限公司,并且随着公司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生产国家专利的研发成功,公司正式更名为云南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是,公司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的“醇润”品牌,就像一颗倔强的种子,艰难而真实的破土生长。

童年的戏剧人生,一段抹不过去的经历

1961年,在思茅(现在的普洱市)的景谷县,朱向东出生了,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在那个年代享受了短暂的快乐童年,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关进了牛棚,母亲也受到了牵连,家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年幼的朱向东从幼儿园里被赶了出来,由于没人照理,只得回到老家景谷益志乡跟随爷爷和舅舅生活。他在偏僻的乡村无法获得正常孩子的学校教育,好在母亲和舅舅都是教师,幼小的朱能幸运地跟着旁听,更多的是参与到人民公社的集体劳动中,放牛、积肥和耕田等农活,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这段辛苦和快乐的田间劳作过程中,使朱对农村的生活和劳动有着较深刻的感悟,在此后的中学及大学假期都会抽空回到村里体验生活,并且学会了丰富的传统农作知识(传统的农耕文化),这对他后来从事有机普洱茶的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是后话。

1972年,朱向东的父亲恢复了名誉和工作,于是朱向东随父亲搬迁到了普洱,并开始正式上学。

1978年朱高中毕业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所报的志愿都是理工类,但命运又一次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在数学考场上流鼻血不止,此后的科目也考砸了,虽然考分进入录取线,但没有被自己选择的大学录取,随后的补充录取阶段,在云南民族学院与思茅师专中选择了思茅师专。

1980年师专毕业后,由于县城中学师资奇缺,积极响应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主动报名到景谷县一中任教,并很快成为数学教学骨干。在1983年举办的全省中学生数学竞赛中,思茅的10个获奖名额中,朱向东的学生就占了6个,并因此获得了云南省教育厅的嘉奖。

1985年考取云南师大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并分配到思茅财经学校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参编和出版了全国中等财经学校计算机教材,担任过学校教务科副科长、工会主席和校办企业总经理等职务,2000年调到云南省农业厅工作。

悲喜2003改变人生方向的一年

2001年,当人们都还在沉浸在新千年的兴奋中,纷纷谋划人生新蓝图时,朱向东却迎来了他人生之中最为灰暗的时刻。朱感觉身体不适,经过确诊为甲状腺癌晚期,并发淋巴结转移。尽管身心受到病痛的巨大折磨,但坚强的他对生命依然充满着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一边积极配合医生作手术和治疗;一边积极查找相关的抗癌资料和治疗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查看了大量的资料后,发现茶叶中的茶多酚在细胞级别和动物身上的试验证明对癌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于是他决定在自己身上作实验,开始长期科学定量的喝高浓度的普洱茶(大叶种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

两个月后,他发现病痛减轻了很多,最显著的是彻底解决了便秘问题,半年后检查,发现癌细胞没有扩散,医生同意可以出院,但不能中断抗癌治疗,在随后2年的时间里,又先后2次住院进行抗癌治疗,但他长期科学定量的喝高浓度普洱茶是一天都没有停止过,2004年再去复查癌症时已经完全康复痊愈,医生说他这是一个奇迹——如果没有以前的病史,很难想象朱曾经是癌症晚期病人。现在家人也都科学定量的饮用普洱茶,近6年来没有上过医院看病,就连以前经常患得感冒都没有。

从医院出来之时,朱向东就决定改变人生走向了,随着他对普洱茶医疗功效的更多了解,他要把这挽救了他生命的普洱茶推广做大,立志于研发和生产出功能化普洱茶新产品,并且保证天然有机(避免农残的毒副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有机普洱茶带来的健康。于是根据云南省劳动人事厅相关部门的病情鉴定(癌症晚期淋巴结转移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报告,办理了提前退休(病退)手续。

2003年,朱向东成立了云南奥欧科技有限公司和墨江紫金工贸公司,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将来的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筹集资金;2005年,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开始进行功能化普洱茶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朱向东把工贸公司转让出去,利用科技公司潜心下来进行研发工作。他笑着对记者说:“那两个公司的使命已经完成,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接下来的日子,朱和他的研发团队抓紧进行功能化普洱茶产品及生产工艺的研发和普洱茶产区茶树种的调查分析研究工作,生产工艺研究主攻方向就是如何在常温下不使用任何化学溶剂并且还要低成本的浓缩普洱茶精华。经过反复试验探索,2009年他们在有机速溶茶产品生产工艺上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并先后申报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经有2项被国家授予国家发明专利权,另外3项处于公示期,也很快就会得到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

醇润“有机速溶普洱茶”的代名词

何为有机速溶茶,朱向东告诉记者,这在国际上是有一套严格的评判标准的。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产品生产中绝不能使用任何化学溶剂和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在此基础上各个国家的有机食品的标准不同,尤其以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的有机食品标准最为严格,经相关国家认可的检验审核机构评审通过后,由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有机产品证书,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据了解,在,填补了速溶普洱茶没有有机产品的空白。

有机茶国内国际蕴藏商机无限

据说,醇润速溶普洱茶当年刚生产出来,就得到了云南省商务厅一领导的高度赞赏,于是当年朱向东和他的“醇润”速溶普洱茶顺利地参加了广交会,在展会上,独特的有机产品生产工艺及产品立即引起极大反响,国内外客商极力热捧“醇润”有机速溶普洱茶,广交会后有来自于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公司实地考察了益康公司的有机速溶茶生产线,以及茶原料基地,他们都为茶原料基地优异的生态环境感到震撼,经过洽谈,选择了一家香港的集团公司做海外市场的推广,目前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地,源于海外消费者对有机茶产品的喜爱,海外市场销售量每年都以200%的速度递增。

与海外市场的有机速溶茶热销相比,由于益康公司还没有在国内(包括昆明市)建立有效的销售网点等原因,国内市场认知度还很低,特别是传统有机茶产品。但朱向东坦言公司的传统茶产品品质与销售量是不相称的,而且通过国内一些展会了解到,一方面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甚至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有机茶产品又不以为然。对此他也感到十分困惑。朱向东告诉记者,其实有机茶产品不一定价格很高,比如他们公司的传统有机转换滇红茶、滇绿茶和普洱茶(春茶)由于是古树茶并由有名的制茶师傅制作,其茶香和味道都很好,而价格仅仅是每100克不到10元,这比许多含有农残的茶叶价格都低,但仍然不热销,象他们一样在偏僻的乡村中茶农生产的也是没有任何农残的茶叶,但依然销售困难,难道有机茶目前在国内真的没有市场吗?这与当初想让有机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相去甚远,什么时候人们才能理智的关注自己的健康,其实,有机茶是最安全和有效的保健饮品。

朱向东:醇润牌“有机速溶普洱茶”人生


我们错过的,是一个与病魔的斗争故事,也是一部饱含辛酸的奋斗史——朱向东在与癌魔抗争的日子里,不断查找与抗癌相关的资料与案例,从中发现了茶中的茶多酚等有益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使得在癌症病痛中的他看到了希望,通过长期科学定量的饮用普洱茶(大叶种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他的病情逐步好转并痊愈康复,正如朱向东所总结的“癌症痊愈的因素很多,但对我来说普洱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他就确定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创新型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理想就是让有机普洱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的健康。于是,他的人生翻滚、蜕变、升腾,一个企业跌宕起伏的商业故事就此上演。

2003年,刚从病痛中恢复过来的朱向东创立云南奥欧科技有限公司,并且随着公司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生产国家专利的研发成功,公司正式更名为云南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是,公司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的“醇润”品牌,就像一颗倔强的种子,艰难而真实的破土生长。

童年的戏剧人生,一段抹不过去的经历

1961年,在思茅(现在的普洱市)的景谷县,朱向东出生了,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在那个年代享受了短暂的快乐童年,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关进了牛棚,母亲也受到了牵连,家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年幼的朱向东从幼儿园里被赶了出来,由于没人照理,只得回到老家景谷益志乡跟随爷爷和舅舅生活。他在偏僻的乡村无法获得正常孩子的学校教育,好在母亲和舅舅都是教师,幼小的朱能幸运地跟着旁听,更多的是参与到人民公社的集体劳动中,放牛、积肥和耕田等农活,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这段辛苦和快乐的田间劳作过程中,使朱对农村的生活和劳动有着较深刻的感悟,在此后的中学及大学假期都会抽空回到村里体验生活,并且学会了丰富的传统农作知识(传统的农耕文化),这对他后来从事有机普洱茶的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是后话。

1972年,朱向东的父亲恢复了名誉和工作,于是朱向东随父亲搬迁到了普洱,并开始正式上学。

1978年朱高中毕业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所报的志愿都是理工类,但命运又一次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在数学考场上流鼻血不止,此后的科目也考砸了,虽然考分进入录取线,但没有被自己选择的大学录取,随后的补充录取阶段,在云南民族学院与思茅师专中选择了思茅师专。

1980年师专毕业后,由于县城中学师资奇缺,积极响应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主动报名到景谷县一中任教,并很快成为数学教学骨干。在1983年举办的全省中学生数学竞赛中,思茅的10个获奖名额中,朱向东的学生就占了6个,并因此获得了云南省教育厅的嘉奖。

1985年考取云南师大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并分配到思茅财经学校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参编和出版了全国中等财经学校计算机教材,担任过学校教务科副科长、工会主席和校办企业总经理等职务,2000年调到云南省农业厅工作。

悲喜2003改变人生方向的一年

2001年,当人们都还在沉浸在新千年的兴奋中,纷纷谋划人生新蓝图时,朱向东却迎来了他人生之中最为灰暗的时刻。朱感觉身体不适,经过确诊为甲状腺癌晚期,并发淋巴结转移。尽管身心受到病痛的巨大折磨,但坚强的他对生命依然充满着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一边积极配合医生作手术和治疗;一边积极查找相关的抗癌资料和治疗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查看了大量的资料后,发现茶叶中的茶多酚在细胞级别和动物身上的试验证明对癌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于是他决定在自己身上作实验,开始长期科学定量的喝高浓度的普洱茶(大叶种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

两个月后,他发现病痛减轻了很多,最显著的是彻底解决了便秘问题,半年后检查,发现癌细胞没有扩散,医生同意可以出院,但不能中断抗癌治疗,在随后2年的时间里,又先后2次住院进行抗癌治疗,但他长期科学定量的喝高浓度普洱茶是一天都没有停止过,2004年再去复查癌症时已经完全康复痊愈,医生说他这是一个奇迹——如果没有以前的病史,很难想象朱曾经是癌症晚期病人。现在家人也都科学定量的饮用普洱茶,近6年来没有上过医院看病,就连以前经常患得感冒都没有。

从医院出来之时,朱向东就决定改变人生走向了,随着他对普洱茶医疗功效的更多了解,他要把这挽救了他生命的普洱茶推广做大,立志于研发和生产出功能化普洱茶新产品,并且保证天然有机(避免农残的毒副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有机普洱茶带来的健康。于是根据云南省劳动人事厅相关部门的病情鉴定(癌症晚期淋巴结转移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报告,办理了提前退休(病退)手续。

2003年,朱向东成立了云南奥欧科技有限公司和墨江紫金工贸公司,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将来的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筹集资金;2005年,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开始进行功能化普洱茶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朱向东把工贸公司转让出去,利用科技公司潜心下来进行研发工作。他笑着对记者说:“那两个公司的使命已经完成,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接下来的日子,朱和他的研发团队抓紧进行功能化普洱茶产品及生产工艺的研发和普洱茶产区茶树种的调查分析研究工作,生产工艺研究主攻方向就是如何在常温下不使用任何化学溶剂并且还要低成本的浓缩普洱茶精华。经过反复试验探索,2009年他们在有机速溶茶产品生产工艺上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并先后申报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经有2项被国家授予国家发明专利权,另外3项处于公示期,也很快就会得到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

茶商艾田:陈香牌普洱茶


2004年2月,曾被鲁迅、许广平收藏的一块清宫普洱茶砖(重3克)在5分钟之内,便拍出了12000元的天价;同段时期,珠三角的普洱茶销量增三成以上;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所推出的"普洱茶世纪珍藏版"500克一盒目前售价达320元;上海茶叶协会的调查显示,香港人最爱饮普洱茶,该区市场上最好卖的茶叶排名榜首的就是---普洱茶;目前,台湾、香港追逐三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已成为一种最高境界;仅是云南就有1300万茶农依靠普洱茶生存……就在这些年,多少饮茶发烧友、商家竞相收藏普洱茶以待升值!

作为普洱茶的产地,云南,避无可避地被推上了这个火爆市场的最前沿试炼地;作为曾获中国茶叶学会"中华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陈香牌"普洱茶制作者,艾田,毫无准备地在良莠难辩的诸多茶行中当上了普洱茶茶庄"百茶堂"堂主,他以积累了二十多年的事茶经验,将"陈香牌"普洱茶在堂中发扬光大,将"百茶堂"做成了海内外说到当代普洱茶都会提到的一个茶人会所。

这是个把爱好作成了品牌的人。

从生存到热爱

云南普洱茶从商周起,到唐代已经成为主要商品,清代入贡朝廷,声名崛起。这种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思茅、版纳、临沧等地的"历史宝物"因其独特的保健作用和收藏价值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从台湾地区刮起"热"风,吹向全国乃至世界。

这股热风渐刮之初,艾田对"普洱茶"的概念是,生存。

"我一个学化工的人,为能到城里工作选择了临沧的茶厂,跟着同事全国到处跑,就觉得云南的茶很牛,广东、浙江、上海都争着要。后来参与普洱茶制作、品普洱茶……也就为生存,为工作而做。"艾田在选择做"自由人"之前,几乎是自觉地将普洱茶划到了私人生活享受以外。

而世间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不可能。就在艾田自认为对普洱茶的态度仅仅是"解决生存问题"时,他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了一个"茶人",一个性格都被浸染尽了普洱茶气息的茶人。

所谓普洱茶气息,其实就如品它的人---厚道、敦实、内敛。这是艾田开始意识到此生热爱是什么的缘因。那时,台湾人正在络绎不绝地一波波涌向云南,涌向这个传说中普洱茶的神奇产地。普洱茶,在人气极旺的推动下,其云南市场露出灿然的黄金一角。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会毕生挚爱什么,无论这个什么是她,还是他,是金钱,还是幻觉。只要知道,都是有福了。

艾田分明在30岁那年成了个有福之人。其后他凭自己悉心研究多年得出的对普洱茶茶色、茶形、茶味、茶气、茶性、茶理、茶义、茶境、茶情的准确理解,于1994年开设"百茶堂",摆开八仙桌,全凭一张嘴---品茶道、谱茶经。这个至今已经研究制作、销售普洱茶20多年的茶界"奇人"制作的"陈香牌"普洱茶曾获"中茶杯"一等奖。

一人得神、二人得趣

艾田在他的堂中闲闲地抽着老烟,玩着一把宜兴紫砂壶,和茶友们谈到最想过的生活。"不过是有好茶喝、有好书看,足矣。"还有呢?"还有,就是在这样过日子之前,先把我办个普洱茶博物馆的梦圆了。"

其实,艾田本人就像一个活着的普洱茶历史文物。他的发生、传播的摇篮,因而它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普洱茶却是这一茶树发源地的传统正宗名茶。作为"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普洱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饮料,老普洱茶却又"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价值",是只涨不跌的"耐久财";而右端则是"饮用价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费财",那"时间"就是游走在两者之间的"砝码",随着时间砝码往左推移,这饼茶的典藏价值就越高,反之亦然,远年普洱茶所具备的典藏性类似红酒,两者一样讲究年份、出身(酒庄、茶庄),注重稀有性与保存状况。艾田就对法国人之于红酒的痴迷执着、专业专注给了很高评价,"我要像法国人做红酒一样来做普洱茶。面对前辈留下的好茶和神秘未破知的做茶技术,我总是愿意挑战这样的好茶,希望自己做的茶可以一步一步更贴近前辈留下的文化遗产精髓。"

为了做好茶,研究好茶,喝好茶,艾田将云南出山泉的地方都跑了一遍,"无水不可与论茶。昆明附近的妙高寺、西山、宜良宝洪寺、澄江西龙塘等都是品茶好水,以活水烹茶真是一种境界。有茶友得到好茶时,总来相邀带上茶盘茶具前往好山泉处放开论茶。此生最快意的事,就是因为普洱茶交上了这么多好朋友。"

好友固然是重要的,而艾田对好友也还有个私人的却也是公开的秘密---早晨到中午请勿打扰。

"早起到露台坐在小椅子上看看书,喝喝茶,不见人不做事,给自己留个呼吸的时间。朋友从中下午就开始一批批来了,那时又高高兴兴地论茶品茶,两种滋味不同,对茶人都不可少。喝茶啊,一人得神,二人得趣。"

艾田的确就是这样一个茶中"神人",一个在普洱茶中神游之人。面对摄影镜头,他低着头自己把玩着手中壶,猛然抬头一笑,"你知道吗?我想最好的生活就是,有个好身体可以一直喝好茶,然后幸福的休息。"

紫砂壶投资者务必量力而为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向来与奇石、兰花一起被古人并称为文人三雅。之所以称之为雅,是因为紫砂是我国宜兴特产的陶土,经匠人或大师之手制作烧制为壶后用来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而且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经过精心保养的紫砂壶,肌体丰满,浑圆滋润,光润亮泽。正因为紫砂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超的工艺性和优雅的艺术性,所以历朝历代都是人们收藏的对象,特别是一些制作精良的,更是呈现出“泥土与黄金等价”的现象:2002年4月,一件清初陈亮彩制的紫砂六棱文人壶拍出了22万元人民币的价位;2005年7月,一件清乾隆年制紫砂花卉文字茶壶以17.05万元成交;2007年1月,位于玉泉营花卉市场内的供春轩汇集了来自宜兴的十位中青年制壶名家,进行现场制壶交流,结果200余把名家带来的展示之壶被高价一买而空。但即使如此,前来参与制壶交流的大师徐可棠依旧认为:“收藏正当时。”

从当前紫砂壶整体市场行情来看,专家认为:“和其他艺术品相比,紫砂壶价格偏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台地区的紫砂壶收藏之风逐渐传入内地,艺术大师制作的紫砂壶价格快速上升,少则几万元,高则上了数十万元。加之商家的炒作和市场的追捧,即便普通的技术员所作之品,也能够以近万元的价格卖出。可以说目前紫砂壶价格已经比港台地区收藏的价格高出数倍。历史上紫砂壶的价格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遭遇暴涨。在暴利驱使之下,大量的仿制品出现,形成鱼目混珠,赝品横行的混乱局面,市场最终接近崩盘,行情从此低迷。但经过多年的盘整徘徊,这种恶意暴炒的风险已经释放完毕,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整体繁荣,从去年开始,壶的收藏已经有回暖迹象,因为供求关系,价格直线上升。”

供春轩2006年末的紫砂壶交流会上,200多把中青年大师的精品紫砂壶整体成交价格有所回升,成交价格多在万元左右,但在徐可棠看来,最好的行情应该在两三年以后,“这个阶段正是逢低吸纳的好时机。在精品市场中,清代紫砂壶仍是高端市场的主体。从历年紫砂壶成交价格前二十名来看,清代紫砂壶就占了八成。但对于短线投资者而言,与其购买价值数万数十万元的明清,倒不如以较适当的价格,收藏价位较低的近代精品壶。”

因此,对于从事紫砂收藏的人来说,收藏要量力而行。财力和其他条件充允许的,可以专以名家作品为收藏品,非精品、名家之作不收;也可以分门别类地做专题收藏,如专收圆器、方器或筋囊器,专收民国时期的出品,专收陈呜远的,专收顾景舟的,专收陈曼生的,专收当代名家的……这些都要视财力和自己拥有的收藏途径而定。

邓时海:普洱茶启蒙时代的先驱者


 1、启蒙

十多年前,对云南普洱茶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上有些名气,产于思茅地区的茶”。当时不知道沱茶也是普洱茶,更不知道还有老陈茶、生茶、熟茶这一说。后来,听人说,“云南普洱茶热起来了,好多台湾、香港人都来炒普洱茶,还专拣老的、陈的”。自己一直喜爱喝茶,虽然当时更加钟爱的是绿茶,但周围的人,老提普洱茶,也便开始留意。

当年有一个同事,最爱喝茶,每天都泡一个大杯红彤彤琥珀色的茶,开始有些好奇,便问他什么茶?他答:宫廷普洱。他捧着那杯茶很神气。自然觉得自己很肤浅无知,既羡慕又羞愧。又不好意思细问,只以为普洱茶都是这种汤色。真正刺激到我的是:有一天偶然间看到这个爱喝茶的同事,依然手捧一杯茶,不一样的是那杯茶的颜色变成绿色了!我很诧异,禁不住问道:怎么喝起绿茶来了?他答:“这是普洱生茶!”一下弄得我尴尬无比,至今都留有“阴影”,所以当时发誓一定要搞懂这个让我颜面丢尽的怪茶!

2016版《普洱茶》书影

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平时懒散惯了的我变得异常“好学”,没事就往书店、图书馆里钻,同事们觉得奇怪,就问我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我愤愤地回答:普洱茶!

在书店看到的第一本普洱茶书,是《普洱茶》,先翻了翻,感觉图片很精美,上面介绍的茶似乎有些与众不同,瞟了一眼作者:邓时海。记得当时没怎么在意,也没细看,把“海”字看成“梅”字了,还以为该书出自哪位女作家之手。幸亏接下来的细读中,及时纠正了我的低级失误,幸亏没有在这个时间与人“大谈邓时梅与普洱茶”,不然糗大了!

这本《普洱茶》,成了我阅读的第一本普洱茶类书籍,自然邓时海便成了我的普洱茶理论知识的启蒙老师。

2、鼻祖

在好奇心驱使和“阴影”的刺激之下,开始发奋研读关于普洱茶的各类书籍,想方设法搜寻到各类普洱茶来试喝,并在品茶过程中不断地找各方茶友学习、交流、探讨……

坚持不断地“用功”之下,终于让我摸到一点普洱茶的庙门,也终于知道:我当初盲目学茶居然歪打正着,找到的普洱茶启蒙老师,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先生。

随着深入学习了解,才知道邓时海是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著名学者,被业内称为中国“普洱茶第一人”。1993年,邓时海先生在云南思茅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诠释普洱茶在艺术层面上的丰富内涵。

1995年,当普洱茶对海峡两岸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还仅仅是水中月雾中花的时候,邓时海先生在台湾出版了《普洱茶》一书,这本书后来被公认为普洱茶圣经的巨著,为记录普洱茶的历史,以越陈越香为思维核心。同时也被普洱爱好者视为必读之书。

由于《普洱茶》的出版,进而带动了全中国以及海外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的普洱茶市场,从而改善了云南茶农的生活品质,脱离贫困,对普洱茶的兴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普洱茶》书影

今日,普洱茶能成为(中国茶第一品牌)《普洱茶》一书功不可没!邓时海先生将普洱茶这断代数十年的中国历史名茶从沉睡中唤醒,并赋予了“越陈越香”、“品老茶,喝熟茶,藏新茶”的全新观念,在老茶日益难求的状态下,给广大普洱爱好者一个新的品茗方式的选择,丰富了我们对普洱茶更多的认识。

时至今日,暗自庆幸,自己当初病急乱投医,找到的启蒙老师竟然是被誉为“现代普洱茶开山鼻祖”的邓时海先生。

3、非议

自从邓时海的《普洱茶》问世,其书中的一些观点便一直遭人质疑、非议不断。

最突出的他提出越陈越香的观点,试图把普洱茶提升到艺术品饮的层面。不过,却招致了很多人的口诛笔伐。甚至直到现在,关于“越陈越香”的争论,我们还都时常在茶人圈里看到,足见其争议性。

“我用了20年的时间,才让很多在云南喝普洱茶的朋友,慢慢接受我这个概念。还有很多搞科研的,对这个观点非常反对。站在科学的立场上看,确实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永恒性的,但是站在艺术的层面来看,其实不然。”邓时海说。

活动中的邓时海先生,

“我常常问年轻人喜不喜欢老东西,不喜欢?那还没长大。”邓时海笑道,“时间是宝贵的,而能经历时间的千锤百炼留下来的东西都是美好的,老是一种美感,所以首先‘越陈越香’的‘香’字,不单指香气,而是‘美好’之意,是茶越老越美好的意思。普洱茶就是占了‘老’这个便宜——普洱茶是大叶种,新鲜喝的时候又苦又涩,必须让时间来去掉苦涩,喝起来才会甘甜。”

“但是‘越陈越香’是永远无法被科学证明的,很多搞科研的还是不接受这个观念。”邓时海若有所思,“就好像有些经验是可以被科学证明,很多不能,但就艺术来讲我认为它是成立的。就好像感情、情谊、审美是无法被科学证明的。”

邓时海先生所藏茶品,

在搞科研的茶学学者们看来,江湖派的茶人往往太过经验导向,缺乏实证精神,有信口开河之嫌。由此《普洱茶》中的很多观点亦成了争论点,这让邓时海经常处于茶界舆论的核心。面对科普界、学术界的质疑,追求品饮艺术性的邓时海,有种“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其实,无论普洱茶的从业者还是广大普洱茶的爱好者心里都清楚,从学术、科研角度对“越陈越香”有讨论的余地,但这四个字却精准地概括的普洱茶的内涵和外延,是普洱茶的精髓所在,区区四个字便道明了普洱茶的品饮价值和发展方向,古往今来,邓时海堪称第一人。

4、省思

自从《普洱茶》的横空出世,沉睡多年的普洱茶被唤醒,普洱茶热迅速吹遍中华大地,并成为中国第一品牌名茶。当然,伴随而来的也有很多质疑、争议和负面的问题,对这一系列较为敏感的话题,邓先生毫不回避,坦然面对:

关于普洱茶的界定问题,面对大家都看出来却无人敢说的“云南省一定区域”和“云南大叶种”问题,邓先生把这层纸直接捅破:…可以看出,“云南大叶种”是现代界定“普洱茶”最主要的内涵,这样的内涵界定已风行许久,之后尽管衍生各种不同的外延界定,却总是离不开“云南(省)”与“大叶种”这两个重点。所谓上施下效的结果,极具权威性的内涵界定,致使在七子级而后的普洱茶发展,包括1995年以后乔木级普洱茶,甚或私人茶庄的旧态复萌的茶品生产,一直深受上述普洱茶内涵界定的影响,以至于有了所谓“山头主义”、“大茶树主义”甚或“单一茶料主义”等意识形态的茶叶工序或制茶配方的崛起。

《普洱茶》书影

其实,这里头隐藏着一些含糊不清的灰色地带。如果不厘清这些灰色地带,将是一种对普洱茶历史与传统的伤害,也是对普洱茶茶品的分类有所不公平的对待。由此,认识的不足将使普洱茶未来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也使“越陈越香”的﹞、一九四〇年代以前的倚邦山茶青制作的﹝杨聘号茶﹞、﹝同兴号茶﹞、﹝同昌黄记茶﹞,它们大都是小叶种乔木茶品,既是过往进贡清廷的御用品,又是至今享誉海内外的茶品。至今,倚邦茶区仍然保有小叶种茶区及其茶品制作。难道这些小叶种茶青所制作出来的茶品不算是普洱茶吗?”

邓时海先生所藏茶茶汤,

目前,一般对普洱茶的识别,就仅依据“云南大叶种”作为指标,其实业界、学界早已发现云南省许多地区的茶山,其质量已经退化到几乎没有了普洱韵的地步。然而,许多茶品监制者却罔顾这样的事实,仍以“山头韵”、“茶区特性特色”来替代普洱韵。假以时日,几十年的陈放后,这些茶品将有怎样的品味?能有如号字级或印字级茶品的普洱韵特性么?这是值得省思的问题!”

其实,邓时海先生质疑、提出并分析的诸多问题,也是时下普洱茶爱好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科普定义和规范国标固然重要,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品饮普洱茶时,这些才是直接面临、必须正视的问题。作为普洱茶的资深前辈和唤醒普洱茶的第一人,邓老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如同洞悉普洱茶一切的长者,时时刻刻关心并鞭策着这个还未长大的孩子,殷切希望它健康成长。

紫砂朱泥的种类


朱泥有很多花哨的名字,梨皮朱泥、水纹朱泥、大红袍、小红袍、黄朱泥、黑朱泥、红芯朱泥等等。这些对朱泥的称谓以前根本就没有。

这些朱泥都是现代对朱泥调配或加工后的产物,有的是纯朱泥加入石黄,有的是加铁红粉,有的是加化学原料,有的在壶表制作效果,而每一种效果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也许是为了区别,但这样很容易让壶友混淆对朱泥的概念,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如果要把事情简单化,仅仅需要把朱泥分为几种:

1.原矿朱泥。产于黄龙山的原矿朱泥,不添加任何化料,也不掺合其它泥料进行调配。(本人推荐这种朱泥,首先是健康,其次是泥料特性明显,较为稳定)

2.老朱泥。老朱泥就是经过一段陈腐时间的朱泥,具有原矿朱泥具有的一切特征,区别仅仅在于成壶的观感略有不同,而不是泡茶会更醇香。关于陈腐的时间有一个合理的期限,并不是越久越好。

3.赵庄小红泥。赵庄小红泥是以前练泥人对产于赵庄的朱泥的一种称谓。其特性和原矿朱泥略有区别,区别在于它的收缩率小于原矿朱泥。

4.调配朱泥。把一切花哨名字的朱泥归于此类,等将来对前三种泥料有一定的了解,再来研究这些有这好听名字的朱泥,这样会简单得多。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经营”和“投资”两者兼顾的茶商朱宁》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