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谢明军正在为记者展示他所经营的普洱茶

为了一个醇香茶梦

这是一个雪落无声的冬日,记者走进了位于荆河东路的醇香居茶荘,见到了八零后的总经理谢明军。店内红黑色的货架,茶室古典雅致的风格,与眼前这名年轻帅气的谢经理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面对记者的疑虑,谢明军微微一笑:“喝茶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时尚爱好,你想不到吧?”他认真地说:“目前,有很多时尚的年轻人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也渴望着健康、绿色、环保,希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一份内心的宁静。尤其是在近几年国学热的带动下,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潮。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当这种文化深入骨髓,受益的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生于1980年的谢明军,专业是电气自动化,毕业后进了一家国企,从事电气自动化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他毫不谦虚地称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这个每天和计算机、电子元件和各种机器打交道,脑子里装满各种电气线路和计算机程序的年轻人是怎么想到做茶叶生意的呢?

为了那份浓厚茶缘

在山清水秀的滇之边界,谢明军品着醇香的大益茶,心却飞到了遥远的天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留下了的千古名句。他一生爱茶,所作的《斗茶歌》也广为流传。范仲淹后人的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则鲜为人知:1938年,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一群热血青年翻山越岭,来到了山清水秀的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他们肩负重大的使命——“振茶业,换外汇,援抗战,救中国”。1940年,在他们的多方努力和筹措之下,拉开了云南机械化制茶的序幕,创立了和一心报国只做好茶的精神却从此留了下来,在跌宕起伏中走过68个不平凡的春秋。

因为这个故事,因为这份茶缘,谢明军决定自己就做大益茶,引进纯正的普洱。开店后,有朋友前往品茗或者咨询,他总要将自己所代理茶产品的前世今生,从头到尾地讲一讲。

为君奉上最好香茶

“要做就做最好”,这是谢明军的职业信念,也是做人做事的标准。

喜欢普洱茶的最初原因,不是因为它的香醇,而是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位云南的舞蹈艺术家——刀美兰。她特别注重养生,用普洱茶泡饭,因为这样可以清洗肠道多余油脂,而且还有美容纤体功效。她还用炒茶泡的水洗头发,六十岁都满头乌发。谢明军说:“看了那个报道以后,我们全家都开始尝试喝普洱茶,最初我们不习惯那个味道,而现在喝茶已经演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他介绍说:大益茶的“益”不仅指对身体有益处,还有一种深度和广度的理解。茶为健康之饮,此为身体之“益”;茶为文明之饮,是修心养性、启迪智慧的媒介,此为精神之“益”;茶为和谐之饮,雅俗共赏,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此为沟通之“益”。

古人有诗曰,寒夜客来茶当酒。谢明军也喜欢这样的自得其乐。有时他会约上三两知己一起喝茶,谈天说地,畅所欲言;而当家人欢聚一堂共饮,则又是另一番滋味。或许这样喝茶,不是为了单纯品赏,图的只是那份热闹,那份朋友相逢的喜悦,那种家人团聚的温馨。他说:“饮茶之乐,其乐无穷。喝功夫茶,泡茶的每一道工序,都能让我感到兴致勃勃。也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便是一种享受。”

喜欢喝茶、聊茶、琢磨茶的谢明军唯独对自己的创业感悟说得最少。“我还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相信我会做得更好!”采访结束时,他简洁而坚定地说道。

扩展阅读

谢文章:让云南普洱茶走出国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喝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朋友视为健康的生活习惯之一。如何让好的普洱茶,健康的普洱茶普及全国,让它走出国门呢?云南彩程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文章一直为此努力着。他希望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让家乡的纯天然普洱茶红遍全国,走出国门。

谢文章1984年11月19日生,祖籍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文山村。云南彩程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四只猫咖啡联合创始人、云南红日花卉联合创始人、昆明市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2003-2006年在黄河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学习;2007年至今任云南彩程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年获普洱市政府“普洱茶市场开拓营销奖”。

通过电商把家乡的生态出去

谢文章,80后,帅气的样子,休闲的打扮,一双会微笑的眼睛给人亲切感十足。这位年轻有为的80后,外表上看,并不和其他同龄人有什么区别。但他内心的想法却总是快人一拍。还在上高中的谢文章就已经意识到共产党将带领着大家走富裕之路,而茶叶将会成为以后健康生活的体现之一。那时的他,就介绍村子里的亲朋好友种植普洱茶。

2006年谢文章大学毕业,他去杭州工作了三个月,刚毕业的大学生除了打杂很难接触到公司的核心工作。并不忙碌的谢文章每天下班都会去当地的图书馆看书,而一本《马云创业经验与人生感悟》给了谢文章很大的感悟。他辞掉了杭州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回到云南,决定用网络这个平台,将自己家乡的健康普洱茶推向全国。因为他深知,只有网络才能让更多不在云南的人更快了解普洱茶,了解他们这个生产原生态普洱茶的村子。

经过两年的市场调查2008年5月,谢文章的原生态普洱茶正式在淘宝、京东等大型网络交易平台上露脸了。原来,普洱茶的生长也可以通过打农药或者加肥料来快速获取产量,但在谢文章看来,他一定要坚持为天下人做放心茶。他放弃了农药带来的高产量,坚持家乡的传统种植茶叶方法。从原先一天只能销售几十块,到后来销售几百块,再到日销售达千余块,直到今天日销售几乎上万。

今天,他用事实证明了网络市场的包容性,当然也证明了坚持做放心茶总会得到好口碑、高信任的事实。

线上线下结合努力让普洱茶走得更远

问到谢文章将来公司的发展方向。谢文章笑了。他说,现在他在普洱市有一个1.8万亩的普洱茶茶园,14家合作社,100多位员工,而且他认为他全产业的监管是他为天下人做放心茶的基础。他不会因为生意好了,就对最原始的茶园放手不管。今年他会继续扩大茶园,培育茶树,从而满足他现在日益增长的普洱茶日销售量。

当然,在谢文章看来,只是单纯地在网络上销售茶叶也不是长远之计,未来他将在昆明、广州、珠江等地率先尝试线下实体体验店。这个线下体验店,一个是对普洱茶做普及,再个朋友们可以免费品尝云南的生态普洱茶。而这个体验店,并不做销售。

谢文章认为,茶,最好的体验就是品尝,他希望这样的线下体验店,让更多省外的朋友,能品尝到他的纯天然老树普洱茶,让健康的生活理念传递到每一个爱生活的人身边。同时,也希望通过线下体验店扩大自己的品牌,将产品和服务一同提高,让放心普洱茶走得更远。

常读书、勤自省、宽待人、严律己。

谢文章是怀着梦想的80后青年,他充满了激情,也有他独到的事物见解和营销理念。他有一帮和他有着同样梦想的兄弟,他将带领着他们一起打拼更美好的未来,实现属于他们的中国梦。

谢春生课堂:普洱茶的价值跟保留


普洱茶按形状分类:分为饼茶、砖茶、沱茶、柱茶、金瓜贡茶等形状普洱茶按发酵工艺分类:分为生茶和熟茶。

起源:《艺术贸易》杂志7月刊

近年来,普洱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云南省大叶种古树“山头”原料茶价钱一直攀升。个别有名村寨古树茶春季毛茶每公斤从数十元、数百元或者数千元一路攀升到上万元。越来越多的人开端涉足普洱茶的收藏。那么,普洱茶到底有着怎么的价值?

产地和分类

普洱茶是在以云南省必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由发酵、加工造成的散茶和紧压茶。主要以西双版纳、思茅、临沧、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六大茶山高海拔地段生长的乔木大叶种茶为主,特殊是以勐海、镇远、景迈、易武、景东、景谷、南糯山、布郎山等地的古茶山多少百年以上古树茶为优。

按形状:分为饼茶、砖茶、沱茶、柱茶、金瓜贡茶等外形。

按发酵工艺: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是以合乎,都以取舍具备透气性但又不完整无氧状况下的条件为佳,如竹篓、竹筐,陶缸、陶罐等。生茶储藏最好抉择温湿度适中、通风条件好的地下室,岩洞也是储藏普洱茶的一种合适场合,但要有迷信根据,做好温湿度把持体系设计并设专人进行登记和相干数据的察看调控与记载,信阳有哪些好的胰腺癌医院。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史军超


史军超,男,1946年生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特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专家组”成员。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工作三十年,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学术论文百余篇。两次获得中国图书奖。是“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的提出、论证人及专家组组长,是“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世界茶树原产地及普洱茶”申报世界遗产的提出人及课题组组长。

他认为,普洱茶申报“双遗产”,其内涵不仅包含了世界茶树原产地所依据的古地质、古生物、古气候,茶树对土壤、气候的物理、化学条件所需要的自然系统,以及所包含的诸要素,如民族、历史、文化、工艺、商贸等,及所体现的地球史、茶属史的自然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而且必将极大地提升普洱茶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将保护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源于云南的大叶种茶树。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茶人故事:“大国茶匠”肖时英与普洱茶的故事


千年国饮不知孕育了几多“大国茶匠”,他们世代传承的是手艺,更是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和敬业精神。对中华民族来说,工匠文化一脉相承,是一种生活中的伟大。日前,在普洱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上,人们被4位“大国茶匠”的故事深深打动。四位“匠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把握世界一个可触摸的片段,以过硬的产品向世人展现了一种人格投射和审美视角。现在,让我们从春天出发,探寻“大国茶匠”们与一片叶子的故事。

“台地茶之父”肖时英:一生只育一株苗

年近九旬的肖时英老人,在茶界被称为“云南无性系茶叶之父”,民间也有人称他为“台地茶之父”。

在这超过一个甲子的漫长岁月里,肖时英和他的爱人张木兰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为大叶种茶树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的扦插育苗。

1954年,肖时英和爱人张木兰就研究出了“以苗育苗”的新方法。多年以后,他们又解决了云南大叶种不易发根的难题,将大叶种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使大面积台地茶的推广成为可能。今天,在云南广为种植的“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云梅”“云瑰”“木兰一号”等都是他们所选育。其中,1987年“云抗10号”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现已成为云南茶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园。

1992年,退休后的肖时英又和妻子自掏腰包,在思茅区大寨垦建立了130多亩的“生态立体茶园”。他们将茶树修剪成立体形状,形成两个采摘面,并配种发芽期不同的两个品种,产量提高了两倍,并有效地调剂了劳动力,首创了新型“立体生态茶园”模式。

如今,老伴张木兰已先他而去,但肖时英依然坚持他们夫妻年轻时的信念:与茶相伴,研茶为乐。“回顾我这一辈子学茶、研茶、种茶、制茶、教茶、评茶、写茶的实践与收获,深感自己的茶人生是探索、开创、丰富和幸福的。”肖时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澜沧古茶董事长杜春峄:半个世纪的茶妈妈

杜春峄50年如一日地和一片树叶子打交道,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茶妈妈”。

50年前,15岁零两月的杜春峄进山,用脚步丈量万亩古茶园的每一寸土地,开山制茶,并精心养护了1700余年的邦崴茶王树。50年来,她一直践行手工制茶的“工匠精神”,爱茶护茶,亲力亲为。

茶妈妈对澜沧古茶的产品有一种骨肉般的情感。从采摘、摊青、杀青到毛料分类评审的每一个环节,她都要据当时的各种变化来进行精准细微的把控。关键时候,她全天要审评52个茶样,光泡茶的水就要用掉16升装的山泉水两桶半,一口茶汤走过她的喉舌,她能品出苦、涩、甘、薄、醇、水……10多种细微的变化。

她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原叶原料。当一款熟茶产品发酵时,她知道它该洒多少水、开多大窗、盖多厚的被子。

和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杜春峄知道,要想古茶长久存世就要保护好古茶树。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大旱,杜春峄发起了“古树保护供养活动”,倡议天下爱茶人积极捐出供养款,保护古茶树。她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古茶园,更亲自上山下寨,指导茶农留采,保证景迈山一年整体采2季留1季,并实现了澜沧古茶景迈山的合作社80%的茶树连续多年遵循这个方法,让1000多年的活化石健康地延续下去。她还成立了“春億古茶文化基金”,专门用于古茶树的养护、对茶农的培训计划以及民俗、民间文化的推动。

闻名世界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一个企业家要像匠人一样用放大镜观察产品,用耳朵倾听产品的哭泣声”。茶妈妈在多少个夜里无眠,她真听得见001、0085这些倾注着她心血的产品每天生长的声音。

普洱贡茶制作人李兴昌:没有秘籍的传承人

在普洱市困鹿山下有一位60多岁的彝族老人,守着母亲留下的百亩古茶园,不借助任何机器,固执地依照古法做着他的普洱茶,这位老人就是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兴昌。

李兴昌家世代都是普洱贡茶的制作人,这个古法技艺到他这儿已经是第八代传人了。

90多岁的老母亲,30年前曾经做过一件令众人不解的事,花一生积蓄买下了当年专门为贡茶提供原料的困鹿山皇家古茶园上百亩古茶园的经营权。

李兴昌牢牢记往母亲郑重叮嘱的两件事:第一,对困鹿山上1万多亩古茶园进行实地考察,整理茶园的相关资料;第二,要管好自家茶园,世代相传的做茶手艺不能荒废。30年来,凋落不堪的古茶园在李兴昌的精心守护中重获新生。

按照家传,古法贡茶的加工程序特别繁复,有72道工序,36天的周期。而每一道手工制作的工序,李兴昌认为都必须用心揣摸,比如杀青环节就必须据锅中叶子的多少老嫩程度来决定火候、翻炒的快慢和抛撒的高度,李兴昌制作的茶饼拿起来可以吹得透,摔在地上却不散。这门历经百年传承下来的手艺,之所以能进入国家非物质保护遗产的名录,是和其世代传人的敬业精神和对其每道工序的精愈求精分不开的。

如今,作为普洱贡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兴昌四处演示和传承普洱茶制作技艺,并创办了“普洱茶制作传习所”,前来学艺者络绎不绝。李兴昌的儿子也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努力学习这门古法制作祖传技艺。

“云南茶农”董祖祥:有机种茶闯新路

作为普洱茶主产区,多年以来,普洱市坚持发展扩大有机茶园的种植,全市现有有机茶园30万亩。

说起有机茶园的发展,董祖祥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他是南屏镇整碗村土生土长的傣族农民,他曾做过木材加工,砍伐过森林,后又种了5万亩人工林“赎罪”;他曾是村里的养猪、养鱼大户;也赚了些钱,但他总认为这些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后来他想到了种茶,觉得种茶才可以把乡亲们的劲儿拧在一起,把事情做大。

1999年,董祖祥在自家的30亩地上开始种茶,后来又创办了公司。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人介绍了“欧盟、美国有机认证”这件事,他明白了这是世界生态食品的最高标准,这与他一开始就下决心做清洁、安全的茶饮料的初心是一致的,他认定自己要做一个“绿色、有机、生态”的企业。他从此坚持在茶园里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代之使用的是粘虫贴、生物治虫、羊粪等有机肥料。他跑云贵地区收购山羊粪,他认为山羊是吃草的,不存在人工饲料的二次污染。当每年病虫害高发时,他除了用粘虫贴、灯光、家禽捕捉外,甚至还动用人工去捉虫。经过三年的土壤转换,他的2000多亩茶园终于获得了欧盟、美国的有机认证。

近几年来,祖祥有机茶的出口单价平均超过35美元/公斤,个别产品创下每公斤2000欧元的纪录,批量出口日本的有机茶叶也曾达到480美元1公斤。祖祥有机茶园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的,绿色生态茶园已建成20000多亩。

由于董祖祥一丝不苟地坚持,他的庄园已连续8年获得了欧盟、美国的有机认证。2014年,他又投巨资对茶叶加工生产线按欧盟有机标准(GMP)进行改造。今年春天,符合有机标准的茶叶生产线投入生产,董祖祥的“一个集生产、加工、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有机生态茶庄园”梦想即将实现。

“茶园如果仅有绿色,那还少了风骨和韵味。”这是民营企业家董祖祥的一贯理念。他的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不但“绿色”还强调“有机生态”的茶园,今天,董祖祥正带领他的家族团队逐步完成从一个农户向现代化农庄的巨变!

普洱茶名人:胡明方


胡明方:不尽的旅程

瘦瘦的胡明方很有一股韧劲,决定了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不管会有多少困难。

1993年8月,胡明方最初的想法是骑自行车游历整个云南省,离开昆明,到了那些贫困的山区,看到很多地方农民穷得连被子都没得盖,更别说让孩子们上学读书了,胡明方被深深震撼了,他想起了“希望工程”,他想为失学孩子做些什么。

难度可想而知。

每到一个县,每到一个单位,他就开始宣传“希望工程”,希望人们能资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但很多的时候,人们不信任他,因为他没有任何凭证,人们以为他是在骗钱。幸好他那一颗诚挚的心最终打动了善良的人们,他很执着,况且他也从不让那些捐款从他的手上经过。如果哪个县有“希望工程”办公室,他就让人们直接把钱捐到那儿,如果没有,他就让人们把钱汇至云南团省委的“希望工程”办公室

为了跑完全省127个县(区),他在县城里打过小工,在西双版纳种过西瓜;他的自行车被偷过;他遇见过泥石流。18000余公里的行程,他终于用1年琴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艰难的“希望工程云南行”也使他收集了大最的资料,最终义务募捐近1O万元。

普洱市副市长盛军:谈普洱茶


文/黄素贞

盛军:“普洱茶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您印象中,您最早接触到普洱茶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之下?

盛军:最早接触普洱茶还是在2002年出差的时候来昆明,记得有一次在昆明机场等候,我和朋友分别要了一杯普洱茶。当时那杯普洱茶是服务员用飘逸杯送来的。由于不知道飘逸杯的用法,所以感觉泡的普洱茶汤色黑红,如酱油色一般。自此以后,印象中的普洱茶就是酱油色、味苦,还有发霉的味道。一直到2007年来普洱后才知道普洱茶分生茶、熟茶,还有后发酵茶;也才进一步了解到,云南各少数民族喝茶的方法很多,烤茶、糊米茶、竹筒茶等等。

非常有趣的是,在来普洱之前半年,朋友经常约我去喝普洱茶,那时感觉普洱茶太贵。后来,朋友开玩笑说:“没想到,请你喝普洱茶把你喝到普洱去了”。自己真正喜欢上普洱茶还是2007年来到普洱以后。看到普洱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尤其是千年以上的万亩古茶树、古茶林,对茶生敬畏,也产生了感情、热情、激情和痴情!

发展普洱茶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产学研和政府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指导未来产业的发展。无疑,科技支撑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茶的营销模式创新也是今后实现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投入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是什么?

盛军:在上期的《普洱》杂志上自己写了一篇关于普洱茶研究的几个案例和故事,说到普洱茶的研究源于岳母的糖尿病的好转。2007年7月到普洱挂职锻炼,10月回长春探亲,做为云南的礼物和普洱茶产地的特产,带回了普洱茶。记得当时的沈培平市长(现为普洱市委书记)在我临回家前说,多带一些普洱茶回去,让大家多喝。所以就让岳母多喝普洱熟茶,降血糖效果明显,我就让吉林大学的博士生在诺贝尔奖名字命名的实验室——爱德华·费舍尔细胞信号实验室开始了降血糖机理研究。研究发现,普洱茶的茶褐素(TB)是PTP1B的天然抑制剂。后来,普洱市委、政府抓住普洱茶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开始实施“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整合不同的科技资源、专业资源以及人才资源,构建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实现了创新理念、现代科技与传统产业的对接。

在普洱茶研究计划中,普洱市委和政府注重产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茶新产品开发,从新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到发酵成套设备的开发,从的特征活性因子,在肠道和血液内具有“刮油”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强力结合油脂,抑制吸收,增加排泄;茶褐素在肌体组织内具有“燃烧脂肪”的作用,通过加强脂肪的水解和氧化,生成CO2、H2O和ATP(能量),促进脂肪的代谢,消耗脂肪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这些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对全面解释普洱茶调节脂代谢的功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发现,普洱茶主要成分茶褐素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强烈抑制突变P53的表达,强烈抑制notch蛋白的活化,对白血病、乳腺癌等恶性病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为了推动普洱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您认为今后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哪些方面呢?

盛军:发展普洱茶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产学研和政府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指导未来产业的发展。无疑,科技支撑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茶的营销模式创新也是今后实现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目前,帝泊洱已经在国内茶业内创造很多第一,我认为最值得期待的有两个创新,一是渠道创新,即通过帝泊洱茶吧来拓展营销渠道,突破茶馆消费文化的局限;二是体验式消费,即通过功效体验,建立帝泊洱即溶普洱茶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使帝泊洱茶吧成为健康体验的“驿站”,也使帝泊洱成为亚健康和患者的健康“驿站”。普洱茶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品开发应该围绕市场和消费的反馈与需求进行调整,做到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为市场和消费者服务。

期待普洱茶在调节人类代谢疾病上能够起到“桥头堡”的作用,相信普洱茶会成为世界健康饮料的领跑者和主力军。

张宗群:做一饼有民族情怀的普洱茶


一饮涤昏寐,情来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这是饮茶的境界。繁忙的工作之余,张宗群总会在自己个性的茶仓独自品茗,收获一份宁静的馨香甘甜。张宗群说,这是她所喜爱的慢生活。

从一位媒体人到专注、专一地做易武茶,她将自己的民族情怀与茶叶完美融合,而这,就是她的“倮倮茶”。

结缘普洱一往情深

“情,由茶而生,一往而深;茶,因爱而浓,醇厚回甘。”用这句话来形容张宗群与普洱茶的渊源,再贴切不过。2004年,张宗群还是一家纸媒的记者/编辑,那时的普洱茶还藏于深山,虽然省外销售市场不错,但对于云南本土来说却暗香无人识。于是,张宗群向农业厅及报社申请并得到支持,开辟了一个茶文化版面,采写传播普洱茶专业知识。之后,张宗群跟随茶商深入到几大茶区进行了解及采访。

“那时云南的几大茶产地我都去过了,比如临沧的凤庆、双江,思茅(今普洱),西双版纳勐海、勐腊易武等茶山,在采访的过程中慢慢开始了解茶,感兴趣,并且我非常爱喝。”张宗群说,从茶山回来后,她每天都喝茶,尤其最爱易武茶。沉迷于普洱茶的张宗群转念一想,自己都这样痴迷,那肯定还有很多人跟自己有相似的爱好,何不做一饼自己的茶叶呢。

整合资源重装出发

张宗群现在的倮倮茶仓在稳步增长,但在创业初期,她的起步也异常艰难。在正式创业之前,张宗群也曾是一名上班族。当时,张宗群因为在媒体工作,又从事茶叶版面的采写,工作缘由让她有了深入了解普洱茶的机会,同时也结识了很多茶行业的资深人士,这其中就包括茶商和厂家。

凭借良好的人缘,加上创意品牌的资源整合,张宗群筹备了启动资金100万元。接下来,确定原料及调动彝族同胞的民族情怀,2006年4月,她个人注册的倮倮品牌第一款茶上市了。

源头有保证,当时普洱茶市场行情也不错,第一年她就收获到成功的果实。慢慢地,从一开始只有一款茶,到慢慢地又出第二款、第三款,再到国内有数家代理、专卖店、经销商,现在倮倮茶在普洱茶界已经有非常牢固的群众基础。

茶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有人不禁会提出疑问,有古树茶、老班章,而张宗群的茶叶为什么叫“倮倮茶”?其实,在做这饼茶叶之初,张宗群就将自己的民族情怀融入了进去。

在决定创业时,张宗群花了一年多时间对普洱茶的文化进行钻研并实地考察。随着她对普洱茶的深入了解,她发现普洱茶源于彝族的祖先濮满人。而在市场上,将普洱茶与彝族文化相联系的茶品牌却并未出现。

“我可以将普洱茶与彝族文化结合在一起,传承和推广彝族祖先的文化。”于是,张宗群在彝语里挑选了“倮倮”这个词。因为“倮倮”在彝语中译为“龙、虎”,意为“勇敢、勤劳、正直、善良、团结”,以它为名,除传播彝族的文化外,也可以传播云南人民的性格特征。

有了赋予深意的名字,茶叶的品质更要保证。在寻遍了茶山后,张宗群选择了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正山古树料,且只做易武茶山的茶,这在普洱茶界是唯一的一个品牌。此外,张宗群最爱易武茶,因此她放弃了其他山头,这意味着也放弃品饮其他山头茶的消费者与市场,只专心做易武茶。让品过“倮倮”茶的茶客,对“倮倮”的精细与专业印象深刻。

成功背后不忘感恩

现在的张宗群,不喜欢“某某总”的头衔,最喜欢的是别人称呼她为“倮倮茶仓仓主”“倮倮茶仓掌柜”。她喜欢茶叶,以茶为业并获得成功后,常常感恩于当初帮过她的人。生活中,她常常以茶会友,虽然普洱茶的市场起起落落,但她说,得益于老顾客和朋友们的照顾,自己的生意还算稳定。

除了对朋友十分真诚外,生活中她也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在慈善方面,张宗群曾参与过多次拍卖义卖的行动,自己拿出数吨茶叶进行义卖,获得的收入全部捐给灾区。她曾帮助过因经济条件而差点辍学的大学生重返校园,鲁甸地震的灾民,云南3年抗旱期间,还捐款为受旱灾民建造水窖等。

当然,她的倮倮茶也没有辜负她。“倮倮”普洱茶在2006年由云南省政府主办的中国首届普洱茶博览会上被荣选为“技能大赛唯一指定用茶”;2007年,倮倮普洱茶在《普洱江湖》、《三醉斋》等专业媒介举办的评选活动中被广大茶客投票选为“十大个性品牌”;一举挤入知名度前50强的的喜爱而将自己的职业转向自主品牌倮倮普洱茶的推广,并常以“倮倮茶仓”为名在网络上进行写作。著作有《一壶普洱》、《遇见》等。

微言大义

对于为什么我只做易武茶,我觉得只有专注、专一,才能做成百年品牌。

创业就是要把自己练成一个全才,从品牌、渠道、销售、广告、创意、美学各方面恶补自己,还得懂点儿财务税法,否则无法营销。

记者点评

有人说,张宗群的成功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因为刚好那几年普洱茶的市场大热才使得她轻松地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我觉得,她的成功并非偶然,首先她凭借着对普洱茶的热爱,深入了解它以及它所有相关联的事物,再因为之前有采写各领域企业主的经营经验,并恶补市场营销创意等书籍的积累,当机会到来时,她才能一把抓住,并获得成功。

最值得敬佩的是,她坚持自己的定位,坚持品质,坚持只做易武茶,坚持真心做茶、诚信卖茶、科学说茶,坚持赢得好名声。

诸葛亮与普洱茶的故事


相传,在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蜀汉丞相诸葛亮请膺南征,平息南中诸郡叛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路上虽遇艰难险阻,孟获蛮兵的顽强抵抗,但诸葛亮凭着深明天文地理,熟谙韬略兵机,运筹帷幄,实行兵战与安扶相结合的策略。加之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渡过金沙江以后,势如破竹,攻无不克,每擒孟获,以仁义相待,若其不服,则备马送出营寨,放他归去重整兵马再战。

有一次,诸葛亮率兵离开西洱河,沿哀牢山南进途中,军士来到桃花江畔的桃叶渡口,因触江水瘴气中毒,纷纷晕倒于沙滩,在万分危急之时,得到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而康复,送茶叶含在口中避染瘴气,才得以渡过桃花江作战。

诸葛亮看到茶叶如此神效,即命王平、吕凯率军士以当地蛮濮人为向导,到哀牢山中采购茶子。赵云、魏延率兵过江后,分兵两路围歼蛮兵,于盘蛇谷第七次擒住孟获,押往塔郎甸诸葛亮帐前。诸葛亮仍以仁义相待,令解去绳索,问孟获今服不服?孟获跪于帐前说:“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过,安得不服乎!天公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诸葛亮请孟获入帐,设宴庆贺,委任孟获照旧掌管南中事务,所占之地尽皆退还。孟获及所胁从的部族酋长、蛮兵无不感戴,欢呼跳跃。

至此,南中已平定,副将王平、云南太守吕凯受命在哀牢山中向蛮濮人采购的数十驮茶籽已驮运到,诸葛亮于7月亲率一支军队继续南进,深入裸濮、乌蛮、金齿、锅搓、羌尼人居住的地方,察看山川河流,体察民情,安扶民心,赠送茶籽和礼物,传授农耕技术,教民预防瘴毒。所到之处无不深受各族酋长、族人的欢迎,并以丞相赐物和地名为荣。

诸葛亮经过一月的艰苦跋涉之后,回到斑鸠峰下的坝子安营扎寨。数月来不毛之地的征战之后,看到这里青山绿水,景致诱人,便触景生情,思念起翠竹掩映的隆中茅庐,于是在帐中挥毫写下“思茅”二字。次日邀约各酋长会盟,诸葛亮坐在轮椅上,右手持鹅毛扇,左手拿着书写的“思茅”二字说:“此地就称思茅吧!”接着他倡导各族团结,广植茶园,发展生产,共谋生计。当地一酋长跪拜双手接过写有“思茅”的绸绢,众酋长胜感荣幸,欢呼丞相赐地名。由于部族语音的原故,欢呼中喊的都是“思茅”的谐音,有的喊思摩!有的喊思么!有的喊西卯!

诸葛亮在思茅小憩数日,让军士们在坝子边的小河洗澡、洗马后,班师返回。8月底“遂至滇池”,在滇池边受到孟获及当地酋长土官的热烈欢送,诸葛亮就此作出部署,留王伉、吕凯守四郡;吩咐孟获勤政驭下,善抚居民,勿失务农,即回蛮邦。安排完毕即起程返回成都。

诸葛亮回到成都后,云南各郡各部落每年都有“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为筹划北伐中原再兴汉室,诸葛亮拨出银两,派得力将校和军士随纳贡的云南部族人到滇西南采购、驮运茶叶,以备军需和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各地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

千百年来,不管历史怎样沿革变迁,诸葛亮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总是无羁无束地传颂着。在思茅当年诸葛亮路过的地方有孔明山,洗战马的小河称洗马河,思茅城北郊斑鸠峰下诸葛亮扎营处建有“诸葛故垒”。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后,重建毁于兵燹的“诸葛故垒”,改称“诸葛营”,营地中建武侯祠,塑有诸葛亮及琴童、武将的雕像。诸葛亮还被尊为茶祖,在思茅的同乡会馆举办“茶祖会”,每年农历6月19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都要聚在一起,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恭读祭文,演出文艺节目,以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载:“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拓展阅读: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孟获?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关于七擒七纵的具体过程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您代表着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孟获后来迁为御史中丞。蜀军归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如此看来,诸葛亮、孟获都是普洱茶扩大规模种植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

中国新首富马云和普洱茶的故事


阿里巴巴今晚就将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随着68美元发行价的确定,打破美国甚至全球IPO记录已经没有什么悬念,马云也将成为新的中国首富。在阿里巴巴持股8.9%的马云,上市后将以219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为中国首富,这在世界富豪榜上可排进前30名,与索罗斯等人接近。(来源:人民网)

阿里巴巴的上市故事,中国将改变世界!马云涉足普洱茶将改变什么?

普洱茶,不用介绍了,大家都熟悉。

马云,更不用讲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

近几年,围绕着马云产生了不少的话题,从阿里巴巴开始,马云开始构建属于他的商业帝国:电商、物流、足球、太极拳、普洱茶……每一步棋,都会引起业内讨论,每一次亮相,都是行业的焦点。

在马云构建的商业帝国中,阿里巴巴是大手笔,它创建了一个商业奇迹,也改变了中国人购物习惯;创建菜鸟网,瞄准未来的物流体系;投资足球,为中国球迷圆梦,同时带来品牌的巨大附加值……但马云投资太极禅,与普洱茶结缘,似乎令人大跌眼镜,各种猜测不断。

如果说阿里巴巴、菜鸟网与足球是马云拓展帝国疆域,构建更强大商业体系,那么太极和普洱茶,在这个帝国中,充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去年,马云和李连杰的景迈山之行,引起了茶业界的一片惊呼:马云要投资普洱茶了!但冷静下来分析,就目前普洱茶的这点量,从商业的角度来考虑,能入马云的法眼么?

一年过去了,猜测变成了现实。由马云和李连杰共同投资的北京太极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太极禅系列普洱茶,其中的两款重量级产品——茶禅一味、秋月禅心,经过星云大师的题字加持,在茶叶市场亮相,一时间,成为了业内争相收藏的普洱茶高端产品,毕竟,这是马云和李连杰联手推出的第一款普洱茶产品,收藏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这两款产品上,北京太极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与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的商标并列出现,又让业内产生了很多议论,有人说马云收购了柏联普洱茶庄园,有人说马云只是个人喜欢,做一点茶玩玩,也有人说马云碍于面子,不得已才做的普洱茶,所有这些猜测,都不准确。

也许柏联普洱茶庄园的严谨和对品质的追求打动了马云和李连杰吧,他们选择与柏联普洱茶庄园共同打造,也许不是偶然,但马云图的是什么呢?用马云自己的话说:科技的东西很容易被更高的科技替代,而普洱茶这样随着时光流逝而更显价值的东西不多了,何况普洱茶还那么健康!

我们揣摩不了马云的心理,但太极禅茶所体现出来的品质、包容和那种越陈越香的特点,也许正是马云所看重的。就像投资太极拳,他抢救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茶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国人应抢救的传统文化!

在茶叶领域,英国的立顿成为了行业老大,而我们国人,大约也应该有自己的品牌。

裴小军:普洱茶需要揭穿之(一)——古树茶


“揭穿”不是说背后有多黑暗,仅仅为了正确引导消费者喝茶,用健康的心态喝安全茶。

放眼望去,茶城店铺招牌多以“古树”“纯料”招引顾客,而普洱茶界好些品牌从来没明确告知消费者,他家产品是×岛,××章,×归,或是“千年古树”亦没告诉你“纯手工”,为什么?可能是懒得“擦屁股”——危机公关。“怕上火喝王老吉”,没告诉你喝王老吉会“降火”。

什么是“古树”茶?百度一下:“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在以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而在一些所谓“骨灰级”茶友的标准中,则必须是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

不一定对吧。植物生长程度受种源、气候、土壤、海拔、养分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测量树的规格(胸径、冠幅、高度)尚难界定,难道存活99年树龄的树就只能被打为“台地茶”或“非古树茶”,关键看您要标榜什么?建议您标“生态乔木”茶,妥了,我什么都没说!

吴明宪,厦门恋上云南普洱茶


在厦门文灶附近,有一家专门经营普遍不高,利润低,搭配点茶壶,才符合经济规律,哈哈。”吴明宪打趣道。茶壶很多,但其人生里的第一个茶壶却是他永远也舍不得割爱的。那是他18岁时从一个朋友手里用400元新台币买来的,养了二十几年后,这个茶壶几乎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吴明宪不仅是爱茶人,更是爱壶人。朋友们都把“养”不好的茶壶寄在他那儿,经他悉心养上一段时间后,面貌马上发生很大变化。吴先生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秘诀,他不过是比别人更勤快些,每次泡完茶都要耐心地把茶渣、茶水擦拭干净。

吴先生说这些话时依然一遍遍地为记者添茶,经由他的手泡出来的普洱茶仿佛更多了几分清香。透过茶香的氤氲,我突然想起了林清玄在散文里说过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相近,然而善泡者自能泡出更清香的滋味,而善饮者能饮到更细腻的消息。”应该还可以加上一句:“善养壶者能品味更完美的人生。”吴明宪就是个善泡、善饮、善养壶者,生活虽然平淡繁琐,但他自能泡成一杯香茗。

“千里姻缘茶来牵”

喜爱普洱茶的吴明宪在厦门惊喜地找到了另一半。他们的故事,开始在9年前的厦门。

那时,刚从台北来的吴先生和重庆女子杨艳萍在这个温馨的城市相遇,朋友聚会上,满口普洱经的他吸引了她的注意。浓郁的普洱香味,唤起了她小时候关于重庆沱茶的记忆,“直把他乡作故乡”。席间,他也觉得这个重庆妹子“很不错”。

年逾40的吴明宪告诉记者,他已过了一见钟情的年纪,他要找的是合适的另一半,而在他看来,最平常的生活才能最了解一个人。

吴明宪和杨艳萍从朋友开始做起,几个朋友一起出去玩时,他留意她的处事方式、对待朋友的态度……

在“考察期”里,吴明宪和杨艳萍做得最多的事是泡茶话仙(闽南语,聊天),他喜欢泡普洱给她喝,而她也喜欢喝他泡的茶,氤氲茶香中,两人谈天说地,越谈越投缘。就像越陈越香的普洱一样,他俩的这一泡“恋爱茶”,一泡就是5年。

2006年,他们在厦门结婚了。

婚后朋友们笑着说,这也称得上是“千里姻缘茶来牵”了。

吴明宪认为,夫妻两个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能够沟通。“若要求你的另一半和你一样,那是不可能的。人本来就是一人一种,更何况是在不同的环境里面长大的呢。”为了消弭这种“隔阂”,他们现在习惯在晚上泡上一壶普洱,相拥而坐,细品、细看。这样的平淡生活,他们甘之如饴。(薛洋、蔡志超)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谢明军:做有故事的普洱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