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定位不高、品质平平的产品往往产量较大,在这个物以稀为贵的年代,任何大量流通的东西收藏价值自然就高不到哪去。

文、图:记者郭晓昊

本期艺人:资深茶叶品鉴家、合和昌董事长钟广林

回顾2012年,春茶行情仍有些雾里看花,但下半年市场细分非常明显。今年春茶收购以来,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令普洱茶再次成为市场焦点。去年的行情也显示,在经历了2007年的阵痛后,市场正逐步实现理性回归,中低端产品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日常饮品,而高端产品则因其浓稠厚润的口感及相对稳定的增值空间,吸引了更多投资客和收藏者。

去年曾有不少机构称普洱茶的年均涨幅在15%~20%左右,但今年的实际情况是,光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就超过了三成,其原因主要是潜在的市场被逐步挖掘,例如北京、天津、太原、大连等北方地区对普洱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第二,国民财富的积累和品位的提高令高端产品需求量大增,而高品质的原料产量十分有限。第三,随着行业日趋成熟,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难免出现为争夺市场主动权而抢占原料资源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毛茶价格。不过茶叶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品,品质和口碑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质量没保证,即使名头打响了,那也注定是空中楼阁。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有存放时间越长价值越高的说法,但这也是有前提的。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邬梦兆曾在去年的“藏之有道”论坛上指出,并非所有的普洱茶都越陈越香,只有具备了良好品质和品牌的普洱茶才有收藏价值。如同好的红酒永远只是少数一样,值得收藏的原生态普洱也只可能是少数,且价值会随年份的增长越来越高,拉开跟消费级茶品的距离,例如这次上现身的“红印、大白菜、三载朝阳、尚品珍藏”等。可以说,如今价格昂贵的老茶,当年也必然是新茶中的佼佼者。相反,定位不高、品质平平的产品往往产量较大,在这个物以稀为贵的年代,任何大量流通的东西收藏价值自然就高不到哪去。

从产业角度来看,十几年来,各地茶人都习惯奔赴云南各产茶区收购原料,然后通过加工销售或者收藏。然而时代在进步,产业必须转型升级,这样的“游击队”难以为继,私人收购的量也在逐年萎缩。今后值得憧憬的景象应该是:一家家规范的企业不断创立、科学地收茶、采用现代化设备和科学管理,同时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招募人才,越发重视品牌和品质。同时,我们也希望云南产茶区的人们更好地呵护老祖宗留下来的古树、土壤和植被,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水源,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体验到上等古树春茶的真正魅力。

Cy260.com精选阅读

吴疆:普洱茶库存大,都是因为“越陈越香”


编者按:“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文化以及营销中重要的概念,但也是一个存在讨论的概念,之前我们也梳理过越陈越香的概念流变,整理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普洱茶大规模存茶至于如今不过十来年,这十来年普洱茶表面上是越来越好喝,越来越增值,市场的存茶也是越来越多,以吨计,以天量计,喝茶5年以上者,家里的存茶随便都是几百片、几百件,大部分茶客都存放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喝不完的茶饼,甚至很大一部分茶客如今都被动为了茶商,成为了库存推广员。

普洱茶库存大,都是因为“越陈越香”。

十多年了,普洱茶越陈越香了吗?

普洱茶放老更好喝,这是毋庸置疑的。

货币贬值,普洱茶保值,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普洱茶大规模存茶,始于06、07年,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只不过,大规模存茶变得越陈越香没有呢?

这是存疑的。

按照规律,普洱茶经历十来年的存储,尤其存放于广东区域为主,只要存放得当,转化按道理是越来越好,按道理,只要不有十分过分的暴利心态,茶叶的销售毫无问题。

然而,事实上,这些大规模的仓储至今仍然还是大仓储。

普洱茶变成了讲故事的产业,故事讲得越好,茶品越好卖。

百年老茶好卖,稀缺。

红印好卖,稀缺。

千年古树单株好卖,稀缺。

大师茶好卖,稀缺。

虽然大家都没有办法去确认谁是百年、谁是50年、谁是千年,然而,市场仍然火爆。当然,正是因为谁也无法确定,故事才好讲,稀缺价值才凸显。

大家发现没有,稀缺的都好卖,规模性存茶的呢?好像都难以脱手。

越陈越香也好,南茶北调也好,对于市场好像都没有影响。

每年的新茶都在加码升高,所谓的旧茶、老茶、中期茶,价格却是越放越低。

至今为止,抛却大益、中茶这些品牌茶的升值,甚至抛却改制前茶品的升值,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茶品仍然升值无望。

是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

是仓储存放不当的问题?

是市场故事的问题?

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梳理出一大堆的问题,可以梳理出厚厚的一本本茶书,原料、加工、仓储、大师故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没有人注意到,炒的茶不喝,喝的茶不炒。

前一段去芳村、深圳、厦门、泉州、武夷山转了一大圈,发现在华南的老板,案头上自己喝的茶都是易武、老班章,仓库的存茶却都是自己不喝的大品牌的茶。

这是品牌的影响力不够?

不够,为什么要存?

不够,为什么要炒?

又存又炒,为什么又不喝呢?

客观来讲,普洱茶如同啤酒,是需要泡沫的,没有泡沫不好喝,没有泡沫不活跃。

如同,普洱茶没有32万老班章,可能早就冰凉凉。

如同,普洱茶没有小青柑,估计市场早就不知道熟茶为何味?

然而,问题也来了,大家都在说越陈越香,事实上,越陈越香的茶因为好喝,都喝完了,越陈越增值的茶,把包装品名一撕掉,茶饼却是可以扔掉的。

那么,谁是越陈越香?

方可: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有条件、有技术的


2017年12月6日,在云南康乐茶城举行了一场有关“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秘密专题研讨会”。

会上,方可分享了关于他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认识。

“越陈越香”作为普洱茶行业发展的动力,现在却因此产生很多矛盾、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说到底是没有把越陈越香这个概念“科学化”、“具体化”、“标准化”。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所在,但也是需要一定条件来支撑的。“越陈越香”离不开几大要素:

1、选用原料的品种。

2、采摘原料的季节

3、原料的标准

4、制作的工艺

5、必须有合适的仓储

这五大要素,决定了一款普洱茶产品“越香越香”的基础。

方可,1984年毕业于安徽茶学专业,,之后一直从事茶叶相关生产。

“普洱生茶有散茶吗?实际上是一个概念错误,按照普洱茶国家标准,晒青毛茶经过紧压成型后才叫普洱茶,因此没有蒸压的时候,我们只能叫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在历史上经过精制,精制完了之后,再进行拼配,再蒸压成型。这即是2007年以前,普洱茶主要的生产工艺流程”。

参照GB/T22111-2008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加工工艺流程定义:

晒青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包装。

普洱茶(生茶):晒青茶精制-蒸压成型-干燥-包装。

普洱茶(熟茶)散茶:晒青茶后发酵-干燥-精制-包装。

普洱茶(熟茶)紧压茶:普洱茶(熟茶)散茶-蒸压成型-干燥-包装。晒青茶精制—蒸压成型-干燥-后发酵-普洱茶(熟茶)紧压茶-包装。

谈及工艺,他认为,现在的普洱茶生产工艺,有很多是在其他茶类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向普洱茶工艺进行了衍生和嫁接。

“比如萎凋工艺。六大茶类中,萎凋工艺的出现,一个是白茶,一个是红茶。为什么萎凋工艺会出现?这是因为,在2002年、2003年,特别是2007年以后,普洱茶主要是以生茶为核心的市场,而这个市场主要是面向云南以外的其他省份进行销售,这些地区的消费者,主要是以品饮感受为主。云南大叶种茶出去后,这些地区的消费者觉得其涩味太重,而从业者便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在生产工艺上采取一些突破,来降低涩味,满足市场要求”。

“这种形式的工艺创新,实际上是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损坏。”

普洱茶越陈越香,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陈在什么地方?

方可认为,云南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仓储标准体系,真正什么条件下的仓储能达到“越陈越香”的效果?很难解答。

“我个人认为,普洱茶的仓储,实际上是普洱茶加工工艺的再延续。换句话说,不是每个人随便在家里放一个茶叶,就能达到陈香的。”

因此,他认为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有条件、有技术的,如果不能做到条件和技术,就不要把普洱茶,当做自己投资收藏的追求。

老徐谈茶:生滇红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吗?


“滇红”过去特指云南临沧凤庆茶厂生产的红茶,是云南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四大名茶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现在市场上所说的滇红所指的范围就很广了,基本上是指云南生产的红茶,并且还弄出个晒红来。

这个问题分两方面来回答:第一,引用凤庆茶厂老工艺生产的正宗滇红,总体来看它不能长久存放,不会越陈越香。因为它干燥是用火烘培出来的,茶叶中的多酚酶在高温下已经被分解,不会产生类似普洱茶的后发酵,因此它像绿茶一样是有保值期的。不过它也不是越新越好,最好存放半年后将它微微带有的酸味去除后再喝是最好的。

个人之见,在干燥环境里,不密封的状态下,存放半年到一年的红茶最好喝。

第二,所谓晒红,就是应用传统滇红茶前发酵的工艺,并且发酵的程度稍微轻一点,然后像普洱茶一样在阳光下晒干。这种做法是近些年“创新”出来的。因为它颜色发黑,特别像野生茶,所以市场反应还不错。这种工艺制作而成的红茶,理论上是可以比较常时间保存的,至于是不是越陈越香,那要用时间来证明了。

钟广林:普洱茶体验式营销开创者


在新普洱茶时代,各普洱品牌纷纷“据山而起”,而当体验式推广已成为各路普洱品牌营销“标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说业内体验式营销的先行者——合和昌茶业掌舵人钟广林先生的故事。

在进入茶行业之前,钟广林曾先后从事制造、装饰、再生资源、房地产等十多个行业。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业界资深人士的引领下,正式投身普洱茶行业。从投身茶行业至今十多年时间里,从藏家到茶商到经销商,再到成为合和昌品牌的掌舵人,正因其务实专注、对品质执着、敢为人先的个性,使偶然成为了必然。钟广林以普洱藏家的身份,在芳村及勐海各茶山研究了5年后,2007年初在芳村正式创办了“品正堂茶行”,同期成为了黎明茶厂经销商,并肩负起品牌相关的推广及区域招商工作。

俗话说“普门深似海”。据说,当年有一日本人,为研究中国的普洱茶,曾雄心勃勃深入普洱产地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研究,但最终未能如愿,抛下了一本《神秘的普洱茶》后便灰心回国,从此不敢再踏足华夏大地。而在普洱茶生产研发工艺上,熟茶较生茶更为复杂、更难掌握把控,通常进入“普门”的人士,基本以生茶作为“敲门砖”,而钟广林恰恰是反行其道。2008年,经过了6年学习钻研、摸索、反复尝试并在业内资深人士的指导下,确立以勐海县布朗山作为产品主要原材料产区,并以一款在黎明茶厂定制的熟茶——“黎明精品”,敲开了这扇“深似海”的普洱之门。同年,市场触觉敏锐、敢为人先的他,正式着手研发酝酿已久的,普洱茶界之前没人尝试过的事情——普洱茶试饮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年定制的熟茶“黎明精品”上市的时候,业内首款普洱茶试饮装正式宣告研发成功,并在产品上市时大力推广及免费派送,这一举措,当年在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也是“合和昌小红盒”的前身——第一代试饮装。2009年,又继续研发出了三款熟茶“五福临门、黎明精品、黎明精品贡茶”,同时,在产品上市前,继续向市场免费派送“黎明精品”及“五福临门”两款产品的试饮装,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及好评。

2010年,钟广林创办了合和昌茶业并担任了董事长。缘于对产品品质的信心及市场认可度,同年上市的合和昌五星、六星,合和昌精品熟茶,在产品上市前全面推行试饮装的推广及免费派发。由于在产品上市前消费者便可品鉴到该款产品的真正滋味,使得合和昌的产品在上市当天便全部抢购一空。据统计,近年来合和昌在全国各大主流市场累计派发小红盒超过了70万盒!

在钟广林的带领下,合和昌茶业自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凭借品牌过硬的品质、良好的口碑,再加上稳健创新的营销理念以及一直坚持的“小红盒”试饮装体验式推广,研发出的八大系列40多款高端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并先后被评为“十大畅销品牌”、“最受媒体关注十大茶口感中,茶品的优劣主要以产品浓强度为衡量标准,而浓强度高的茶品,在普洱茶生产及拼配技术发展到今天,已很容易达到,但合和昌的茶品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口感是以浓而润且喉韵深为基调,并以“浓稠厚润“作为其品牌的产品标杆,同时,对“浓稠厚润“作出了详细解读,这一拼配技术及风格,在同行中是较难做到的,这也是合和昌为什么在短短几年便个性鲜明地在高端普洱茶领域和广大消费人群中能初露头角并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茶文化传播及推广方面,钟广林身兼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广州茶业协会副会长、合和昌茶业董事长等多重身份,带领合和昌茶业作为业内先行者,自2012年开始至今,已成功组织举办了三届“普洱茶藏之有道交流论坛”、三站“健康中国普洱北行茶文化交流论坛”以及十多期“普洱茶体验日”等茶文化传播推广活动,而《普洱茶“藏之有道“交流论坛》、《“健康中国普洱北行“茶文化交流论坛》等两大品牌活动,已成为行业影响力深远的茶文化传播推广旗帜,并得到了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众多茶界人士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及认可。

从藏家、商家、经销商再到合和昌品牌创始人,从业界首创的普洱茶试饮装到“藏之有道“、”普洱北行“、”普洱茶体验日“,已在“普门”探索钻研十数寒暑的钟广林表示,他与合和昌的普洱之路才刚刚起步,前行路漫漫而修远,需上下求索,谋定而动,善积畦步,方可至千里。作为一个茶人,更应该具备对品质负责、对品牌负责、对行业负责的责任心,以推广、普及茶文化为己任,为行业稳步健康发展尽一份绵力。

吴疆:茶界怪象,越贵的茶越难喝


正常而言,茶越老越贵,则越好喝。旧茶更贵,符合经济规律,但是,左右价格成长的因素很多,时间要素,仅仅是其中一环。

旧茶价格膨胀,取决于通货膨胀,这是一般的价值规律,由长期上行的经济规律所决定,如此,成本则一直在增加。

诚然,主导旧茶上涨的因素很多,诸如毛料选择,初制及精制的工艺高低,仓储加工工艺的水平等等。如若皆属正常,还得受到品牌因素之左右。

旧茶更好喝是导致价格上涨另一主要因素。普洱是后熟工艺茶品,岁月之转换,茶体内含物质也随之转化,随之柔和,随之甘醇。

然而,事实上,我们很难遇到越贵的茶越好喝的情况,而是,越贵的茶越难喝。

市场上旧茶的营销体系,让人匪夷所思。

最近从东北到了深圳,这间歇抽空去了东莞一次。正常来说,华南区域是普洱茶的前沿阵地,喝茶的理念应该比较正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东北还是华南,大家都还是按照前期港台茶商定义的老茶去理解茶,市场出现的情况则千奇百怪。

我在2003年开始接触普洱,当时的茶叶尚属正常,消费的层次比较清晰,青砖、青饼、青沱、熟饼、熟砖、熟沱,各有消费群体,而且,当时的市场由于都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体系,无论是勐海茶厂的经营部,还是下关茶厂,普洱县茶厂的办事处,都是一样的理念,熟茶才是普洱茶。市场也没有争论,不过是根据自己喜欢,选择不同的茶品。

当时的市场不大,圈子极小,存茶随意,然而,实际可以选择也无非是三大厂的茶品,港仓茶并没有开始回流,直到2005年才有所改变,但是,市场绝大部分既不知道台湾大师,也不知道市场会流行百年老茶这一说。

经过两年的助推,2008年,云南开始流行喝超级古董老茶,我去思茅采访,某普洱茶企业家每天带我去一家茶室品鉴,茶室位于思茅市区中心,就两间房两张桌子,每泡20克,收费一万元起跳,品鉴的茶都是至少50年代往上走,这在当时的思茅属于天价,尤其是与当时茶产业一派衰败的景象对比,更是强烈。然而,领导喜茶,所以,每晚茶桌皆需预定。

我第一次喝百年老茶,差点一口吐出来,那种浓烈的六六粉味道,扑鼻扑面而来,非常霸道占满人的口腔、鼻腔,但是,眼见旁座的达官贵人皆正襟危坐,如饮宫廷玉液,一瞬间,觉得自己的判断是否有误?

时至今日,我都记得自己第一次饮用所谓百年老茶的那种感受,也清晰地记得那种仓味、霉味、陈香叠加结合而产生出的一种强烈而尖锐的味道,让人印象深刻。其后的一周,我都泡在这种强烈而古怪的味道里,乃至于我返回昆明后再去品尝其他的任何茶品,皆无味。

喝茶本就是一种习惯。

习惯喝中小叶种绿茶的,喜欢龙井的上扬的香气,而习惯喝老茶的群体,则喜欢内敛、溶于茶汤的陈香,这是完全不同的习惯。同样道理,喝仓味茶也一样是一种习惯,长期品饮仓味茶、霉味茶,则认为单独陈香的自然香气不够味。

当时的云南上下皆流行这种六六粉味道的老茶,甚至zf定制茶也专门拉到深圳去存放出这种味道,我也一度误解广东仓原来就是这种味。后来始知,原来该企业家之前在深圳的某茶叶公司工作过,是一个普通职员,与港商的交流中只言片语听得一些仓储方法,自认为就是仓储理论,于是,所有茶皆按照出六六粉味道的标准存放制造,而领导也不懂,认为该味就是老茶味,于是,向天下推广,天下老茶于是皆六六粉味,这种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控制着顶级老茶市场的口味。

然而,市场在逐渐清醒之后,认识到霉味就是霉味,刺鼻味就是刺鼻味,哪里有自然的陈香味那么舒服?

应该说,云南是最先清醒认识到这种茶的危险之处的,一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职工其实是清楚普洱茶的滋味香气到底为何物的。二是,云南毕竟是产区,鲜叶到初制到渥堆,其间散发的不同香气,其实可以倒退市场演化的各种香气。

然而,产区之外的市场却远非如此。

这次去深圳,发现很多茶友从普洱内地热一开始即品鉴,几乎与云南同步。所有市场的逻辑都是领导喝,则余属皆喝,进而推导于市场。常理而言,品饮时间越长,喝茶的种类越多,越能清楚茶叶内含的物质,以及滋味香气的变化,但是,反应在普洱老茶的身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一个朋友的老茶说是60年代,我当时就指出不太可能有,因为当时云南并无生产记录,至少,圆茶的生产记录当时是没有的,这也是当时运动不断的历史大背景所决定的。

在深圳,无论是走到哪个会所,茶友谈论的仍然是那几个熟悉的港台大师,这些人的西洋镜其实早在云南被拆穿,然而,紧靠香港位处普洱茶最大消费地的消费者仍然毫不知情,这让人匪夷所思。

一个普洱茶收藏家港商胆大包天,甚至吹牛自己随国家领导人周游列国,其理由是该君收藏了一把古琴是国宝,弹奏的人要带国宝去演奏,该君也随行。这样的故事如果是在北京吹,估计当场就会有人打电话核实,然而,在远至边疆的区域,这样的故事可以成为一种传奇,可以佐证这样的收藏家的茶品。

同样是该君,在2007年的普洱茶杂志上号称:只藏茶而不卖茶。然而,现在全国到处不遗余力到处贩卖百年老茶。邓时海在该期杂志上说自己是普洱茶的耶稣,该君是上帝。我不知道后来人看到这样一篇堂而皇之刊登在国家正规官媒的文章会怎么想,难道大师都是需要极度膨胀极度狂妄,胡言乱语,才能写就普洱天价老茶这一篇“狂人日记”?

我们的社会,假茶认真茶,假人认真人,已经成为了一种体系,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也许,这才是当前普洱茶的文化。

在一系列无关茶品的行销运动中,大家谈论的是喝茶的达官贵人,谈论的是老茶的天价,谈论的是老茶流转的传奇,一个敢把银行的保安也称为银行家的群体,有什么不敢干?所有谈论的,有茶品有任何关系?

无论多老的茶,茶不好喝,还有任何价值吗?

越简单,茶道越多


中国的茶文化一直是茶界争论的话题。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的,有些人认为它是独一无二的,虽然百家争鸣,但各种观点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倾听,蔡兰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陌生的。他出生在广东潮州。他出生在新加坡,在日本学习。后来他在中国香港发展了自己的电影和写作生涯。他被称为天才、食神和老顽童。蔡兰在生活中,不仅对饮食有很多研究,而且喜欢喝茶,但谈到中国的茶道,他有很多看法。因此,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立即在茶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喝茶的精神是什么台湾人发明了所谓的中国茶道。最恶心的。除了茶壶和茶杯,还有一个闻茶杯。如果你往里面倒茶,你一定要闻到它的味道。你知道有多少细菌和多脏吗击球杯是现在,即使是大陆人也在学习这一套,到处都能看到女孩在茶馆里表演,固定的手势不算在内。她们都是些陈词滥调,比如说要泡什么,要泡什么,一个好女人,变成一个粗俗不堪的女孩。

如果有茶道的话,就跟潮州功夫茶或文人茶一样,不要觉得太复杂了,这只是一项基本的技能,让茶完全尝起来,有些人用一分钟的时间来计算要煮多少分几秒的茶,这违背了喝茶的精神。

喝茶的精神是什么什么是茶道答案很清楚。舒适是。茶应该是休闲娱乐或自用的。如果你习惯了泡茶,你喜欢泡茶,你喜欢喝什么就喝什么。照顾好他3721。简单自然,一个真实的词就出来了。当真情显露出来时,就有禅宗。如果你有禅宗的味道,你就会活下去。茶就是那么简单。简单就是道。不要做作。是真的。

有人问我:茶还是咖啡,同样的选择,你选择茶还是咖啡我回答说:当然是茶,我对饮食很忠诚。比起咖啡,我更喜欢茶。

在茶馆里,我们看到了普洱、铁观音、龙井、大红袍、大吉岭、锡兰、富勋、井冈绿茶、茶道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加上我们自己的调料,我们应该一辈子都喝。

茶的乐趣从小就培养起来了。我的父亲是一个茶迷,他告诉我们的四个兄弟姐妹早上去花园。到了花上,用手指轻轻地拨动花瓣上的露珠,每人一盘小菜,集中精神后,泡茶的感觉仍然很深。

简单就是茶道,生活也是。

茶商艾田:陈香牌普洱茶


2004年2月,曾被鲁迅、许广平收藏的一块清宫普洱茶砖(重3克)在5分钟之内,便拍出了12000元的天价;同段时期,珠三角的普洱茶销量增三成以上;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所推出的"普洱茶世纪珍藏版"500克一盒目前售价达320元;上海茶叶协会的调查显示,香港人最爱饮普洱茶,该区市场上最好卖的茶叶排名榜首的就是---普洱茶;目前,台湾、香港追逐三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已成为一种最高境界;仅是云南就有1300万茶农依靠普洱茶生存……就在这些年,多少饮茶发烧友、商家竞相收藏普洱茶以待升值!

作为普洱茶的产地,云南,避无可避地被推上了这个火爆市场的最前沿试炼地;作为曾获中国茶叶学会"中华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陈香牌"普洱茶制作者,艾田,毫无准备地在良莠难辩的诸多茶行中当上了普洱茶茶庄"百茶堂"堂主,他以积累了二十多年的事茶经验,将"陈香牌"普洱茶在堂中发扬光大,将"百茶堂"做成了海内外说到当代普洱茶都会提到的一个茶人会所。

这是个把爱好作成了品牌的人。

从生存到热爱

云南普洱茶从商周起,到唐代已经成为主要商品,清代入贡朝廷,声名崛起。这种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思茅、版纳、临沧等地的"历史宝物"因其独特的保健作用和收藏价值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从台湾地区刮起"热"风,吹向全国乃至世界。

这股热风渐刮之初,艾田对"普洱茶"的概念是,生存。

"我一个学化工的人,为能到城里工作选择了临沧的茶厂,跟着同事全国到处跑,就觉得云南的茶很牛,广东、浙江、上海都争着要。后来参与普洱茶制作、品普洱茶……也就为生存,为工作而做。"艾田在选择做"自由人"之前,几乎是自觉地将普洱茶划到了私人生活享受以外。

而世间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不可能。就在艾田自认为对普洱茶的态度仅仅是"解决生存问题"时,他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了一个"茶人",一个性格都被浸染尽了普洱茶气息的茶人。

所谓普洱茶气息,其实就如品它的人---厚道、敦实、内敛。这是艾田开始意识到此生热爱是什么的缘因。那时,台湾人正在络绎不绝地一波波涌向云南,涌向这个传说中普洱茶的神奇产地。普洱茶,在人气极旺的推动下,其云南市场露出灿然的黄金一角。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会毕生挚爱什么,无论这个什么是她,还是他,是金钱,还是幻觉。只要知道,都是有福了。

艾田分明在30岁那年成了个有福之人。其后他凭自己悉心研究多年得出的对普洱茶茶色、茶形、茶味、茶气、茶性、茶理、茶义、茶境、茶情的准确理解,于1994年开设"百茶堂",摆开八仙桌,全凭一张嘴---品茶道、谱茶经。这个至今已经研究制作、销售普洱茶20多年的茶界"奇人"制作的"陈香牌"普洱茶曾获"中茶杯"一等奖。

一人得神、二人得趣

艾田在他的堂中闲闲地抽着老烟,玩着一把宜兴紫砂壶,和茶友们谈到最想过的生活。"不过是有好茶喝、有好书看,足矣。"还有呢?"还有,就是在这样过日子之前,先把我办个普洱茶博物馆的梦圆了。"

其实,艾田本人就像一个活着的普洱茶历史文物。他的发生、传播的摇篮,因而它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普洱茶却是这一茶树发源地的传统正宗名茶。作为"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普洱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饮料,老普洱茶却又"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价值",是只涨不跌的"耐久财";而右端则是"饮用价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费财",那"时间"就是游走在两者之间的"砝码",随着时间砝码往左推移,这饼茶的典藏价值就越高,反之亦然,远年普洱茶所具备的典藏性类似红酒,两者一样讲究年份、出身(酒庄、茶庄),注重稀有性与保存状况。艾田就对法国人之于红酒的痴迷执着、专业专注给了很高评价,"我要像法国人做红酒一样来做普洱茶。面对前辈留下的好茶和神秘未破知的做茶技术,我总是愿意挑战这样的好茶,希望自己做的茶可以一步一步更贴近前辈留下的文化遗产精髓。"

为了做好茶,研究好茶,喝好茶,艾田将云南出山泉的地方都跑了一遍,"无水不可与论茶。昆明附近的妙高寺、西山、宜良宝洪寺、澄江西龙塘等都是品茶好水,以活水烹茶真是一种境界。有茶友得到好茶时,总来相邀带上茶盘茶具前往好山泉处放开论茶。此生最快意的事,就是因为普洱茶交上了这么多好朋友。"

好友固然是重要的,而艾田对好友也还有个私人的却也是公开的秘密---早晨到中午请勿打扰。

"早起到露台坐在小椅子上看看书,喝喝茶,不见人不做事,给自己留个呼吸的时间。朋友从中下午就开始一批批来了,那时又高高兴兴地论茶品茶,两种滋味不同,对茶人都不可少。喝茶啊,一人得神,二人得趣。"

艾田的确就是这样一个茶中"神人",一个在普洱茶中神游之人。面对摄影镜头,他低着头自己把玩着手中壶,猛然抬头一笑,"你知道吗?我想最好的生活就是,有个好身体可以一直喝好茶,然后幸福的休息。"

祁门青年承包茶园做活茶文章 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27岁的汪武林,是祁门县塔坊镇塔坊村人,朴实中透着执着,从承包山场开始,紧跟市场变化,不断进行尝试,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汪武林得知塔坊村茶林场有近二百亩的茶园,长年无人问津,疏于管理,近乎荒芜,在深觉可惜的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个自己创业的好机会。和家人商量后,他便毅然承包下了这片茶园,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那片茶园长期疏于管理,杂草丛生,几近荒山。为了改造茶园,他虚心向村里的长辈们请教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并广泛收集茶叶栽培管理技术资料认真学习,参照一些茶叶产区的成功管理经验技术,结合自己茶山的实际,摸索经验,学习茶叶管理技术。凭着百折不挠、顽强吃苦的精神,他起早摸黑,顶风冒雨,一双手不知磨破了多少血泡,硬是在一个冬天把近200亩荒芜的茶园给复垦出来。接着又结合修剪、施肥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加强对茶园进行冬季管理。第二年春茶品质明显得到了改善,不仅芽头较粗了,叶片较肥厚了,鲜叶产量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这更加坚定了他加大投入的决心。接下来,他按照高效茶园建设标准,加大了投入,补植补种、改良茶种。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跑到农技站虚心求教,请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块近于荒山的低产茶园在他的手里变成了高效示范园。

在做好、做活茶文章的同时,他又动起了脑筋,在茶园中套种板栗等经济树种,这不但不影响茶叶生长还改善了茶园小环境,提高了茶叶品质,同时又增加了收入。紧接着他结合参加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班学到的各方面的农业知识,又在自己茶林场里搞起了土鸡养殖,刚开始没有太大的把握,他就从小规模养起,第一次养了一百余只鸭,边干边学。随着鸭子一天天长大,汪武林的养殖技术也一天天提高,不但学会了养鸭,一般简单的禽畜疾病他自己就能治。平时附近农户养的畜禽有点什么状况也都会过来找汪武林帮着解决。经过几年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汪武林的养鸡养鸭技术有很大的提高,信心更是与日俱增,养殖规模也从原来的百余只发展到如今的常年存栏量四五千只。

2012年,通过媒体宣传,汪武林了解到养殖山羊是一条很好的致富路,同时自己的近200亩山场的价值也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完全可以解决养羊的场地问题。通过认真思考与仔细调研,年底,他筹集资金从山东引进波尔山羊进行养殖。由于有着多年丰富的养殖经验,加上善于学习、勤于钻研,通过他的耐心饲养,一年多就收回了成本。如今他正信心百倍地准备扩大养殖规模。

眼下,他正在整合自己的养鸡、养鸭、养羊及茶园、茶厂资源,修建鱼塘发展养鱼,新建道路、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准备创办一个集生产生活、休闲观光、自助吃住为一体的家庭农场,准备在农村广阔舞台上大干一场。

汪武林,一个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几年来凭着自己的聪明、勤奋和胆识,在国家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农业部门的鼓励帮助下,不断学习、大胆创新、勤劳苦干,不断成长为了一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为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做茶文化传承的先行者——访合和昌茶业董事长钟广林


只因热爱只做好茶

钟广林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进入茶行业之前,先后从事过制造、装饰、再生资源、房地产等10多个行业。他告诉记者:“2002年的一天,朋友说要去芳村的茶叶市场走走,那时候我只喝白开水,而那时候的广州芳村,已是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也就是因为那次的芳村之行,让我对茶叶有了了解,特别是初步知道普洱茶在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后所表现出来的饮用价值跟流通价值,那是大部分商品所不具备的特性,普洱茶所特有的魅力让我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经过进一步接触后,在普洱茶行业资深人士的影响及指引下,也就是在2002年,我以藏家的身份正式投身普洱茶行业。”

钟广林告诉记者,2002年,因为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他就开始以普洱藏家的身份在广州芳村以及原材料源头——云南勐海各茶山进行研究,对普洱茶源头以及原材料了解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经验累积。2007年年初,在广州芳村正式创办了“品正堂茶行”,同期成为了黎明茶厂经销商,正式开始了茶叶的经营,并协助黎明茶厂做品牌区域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品牌推广及招商工作。到了2008年,经过6年的摸索与反复尝试,并在业内资深人士的帮助下,在黎明茶厂定制了第一款名为“黎明精品”的熟茶。与此同时,推出了业内首款普洱茶试饮装,在产品上市时大力推广及免费派送。这一举措当年在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也是“合和昌小红盒”的前身——第一代试饮装。2009年,又继续研发出三款熟茶——“五福临门”“黎明精品”“黎明精品贡茶”,上市前继续向市场免费派送试饮装,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及好评。

他告诉记者:“这几款产品的成功坚定了我们坚持出品好茶的信心。也可以说,2007年到2009年这3年,我收获了对产品定位、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市场运营等方面的初步经验累积。2010年,普洱茶市场开始出现了新变化,同时也给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正式成立了合和昌公司,并确立了以勐海布朗山作为产品主要原材料产区的初步定位。”

坚持品质传承创新

合和昌逐步形成了董事长决策下的总经办负责制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原材料储备、产品研发、生产为核心的勐海研发生产基地,以品牌运营、配送、体验为核心的广州三大中心。在经营理念上,也逐步形成了“诚信、专注、执着、奉献”的务实经营理念。

钟广林表示:“合和昌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以品质作为品牌的发展核心。因此,一路走来,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坚持品质、传承创新。我觉得,普洱茶企的企业文化形成,跟普洱茶一样,是需要经历时间沉淀跟检验的,合和昌会在坚持品质、传承创新这条发展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以对品质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初衷,致力将中国的茶文化、健康的普洱茶传递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每位茶友。”

合和昌坚持传播中国茶文化,先后多次举办“藏之有道”论坛、“普洱思享”、合和昌体验日等活动。钟广林告诉记者:“这几大活动的举办一方面推动了将来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说普洱茶是一个朝阳行业。钟广林表示,合和昌将一直致力于茶文化传播,并对下一阶段茶文化推广制定了新的计划:第一,合和昌将继续坚持品牌的四大茶文化特色推广活动;第二,让更多年轻人接触茶,喜欢茶这样的健康饮品,让年轻一代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第三,通过在俄罗斯市场建立起迈向欧洲乃至全球的茶文化推广平台,将中国的茶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做出最大努力。

范伟群:越玩越深的紫砂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在诗中提到的“紫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紫砂。宜兴紫砂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它是从宜兴七千多年紫陶历史中延伸出来的一种特殊材质和特殊工艺,并具有人文文化的综合体。从材质而言,紫砂有着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作为泡茶的器皿,能百分之百地释放出来茶香。紫砂的可塑性强,适合制作各种器皿,尤其是紫砂壶和花盆。另外,紫砂壶的成型技艺已经保留了上百年,传统手工的制作方式流传至今,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具有“方非一式、圆无一相”的造型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创作者的个人思想、个人痕迹,看似大同小异的紫砂壶,表现出来的面貌却不尽相同。

此外,紫砂壶是目前较为火爆的一个收藏门类,小小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不断拍出高价。究竟哪些紫砂壶值得收藏,如何辨别紫砂壶的真假?对此记者采访了清末民初制壶大家范大生的后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伟群先生,为读者答疑解惑。

《卓越理财》:紫砂壶是一个很有升值空间的收藏门类,对新玩家而言,您有什么建议?

范伟群:紫砂壶是一个特殊的门类,收藏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作为一个新玩家,如果对它不了解,就不要盲目地追求古壶或名家壶。紫砂壶其实有很多种,发展到现在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它最初是因茶而起,为了泡茶才有了紫砂壶,它是很实用的器皿。如果新人玩壶,就不要想着投资、收藏,应该先踏踏实实地买一个紫砂壶来泡泡茶,用一用、看一看,慢慢提升,直到真正对紫砂壶有了解了,再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不要盲从,也不要去贪便宜,更不要有捡漏的心态,这样很容易上当,必须要对它很了解,才能真正淘到好东西。

《卓越理财》:您说紫砂壶有很多种,您觉得可以分为几大类呢?

范伟群:紫砂壶应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实用类,用纯正的紫砂泥制作的,传统的手法做的,但工艺不是很精美,其造型是传统的,或者是临摹别人的壶,没有原创性,这种壶称它为实用壶,专用来泡茶的,由于紫砂特殊的材质,比瓷壶好,可以把它当做一种实用的器皿。

第二类,不光用传统的紫砂泥和传统的技艺制作,并且还做得很精美,造型、线条都很精致,即工艺壶,比如工艺员、工艺师等人制作的,这类壶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现在他们还是刚起步,随着工艺师技艺的提高,市场影响力的提升,其作品会慢慢升值。

第三是艺术类,不光是好料好工,同时也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有文化内涵或思想在其中,有原创性。譬如我的作品,具有原创性,有我个人特点的。这类壶肯定是值得收藏的。它并没有定价标准,价格一般跟市场供给关系、个人的市场认可度相关。

《卓越理财》:如何鉴别紫砂壶的真假呢?

范伟群:是紫砂料做的就是紫砂壶,不是紫砂料做的就不是紫砂壶。紫砂属于陶土中细分出来的一个种类,跟宜兴紫砂完全一样的材质还没有,但相近的很多,假的紫砂壶可能是用相近的陶土冒充紫砂来做的。如果一把壶卖几十块钱,就要仔细琢磨了。因为现在好的砂料都要几十块钱一斤,可想而知,花几十块钱买真紫砂壶是不现实的。几百块钱的紫砂壶基本上是可以的,几千块钱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把壶使用的砂料六七两泥巴,一百块钱一斤的砂料,成本也要60块钱,几百块钱的紫砂壶,完全可以负担起砂料的成本。如果一把壶卖60块钱,但是砂料就要60元,这把壶可能会有问题。

《卓越理财》:您认为紫砂壶的价值由哪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范伟群:紫砂壶的价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第一是作品的好坏,好的作品价值自然高。第二,传世的数量,以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的作品为例,可以说他的作品在民国老艺人中是最少的。第三是人文价值,顾景舟在当今的影响力是最大的。所以,他制作的紫砂壶具有很高的价值。

《卓越理财》:在收藏过程中如何考证古人或名家的紫砂壶?

范伟群:事实上,时间越久越好考证。因为每个时代有几个特征,可以从砂料、制作方法、个人风格等方面综合地考虑。从明代到清代,到民国,再到现在,砂料都有区别,因为矿脉挖下来,每层都不一样的。砂料的成分不一样,有历史的烙印。在工艺上,明朝的工艺简洁、粗犷,清朝的工艺繁复、花俏。从作者风格来看,可根据他的代表作来比较,这样就容易辨别了。比如,落的什么样的款,有了标准器就好辨认了。当代的作品有一个好处,以我的作品为例,我的每一个作品,都会在书上登刊出来,将来就是有据可依的。

《卓越理财》:您创作紫砂壶多年,有哪些心得?

范伟群:刚开始觉得很简单,现在反而感觉越做越复杂,越玩越深。以前做几个壶感觉很好,现在觉得越做越挖不完。正因为紫砂内涵太丰富了,如果一下子很明白,那是对它不了解。如果感觉它很深奥,这个感觉倒是对的。最起码通过了解、认识紫砂壶,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就是我多年创作紫砂壶最大的感触。

《卓越理财》:您个人是否也收藏紫砂壶?

范伟群:我的收藏多了。我创办了一个范家壶藏的博物馆,藏品有几百个,包括从汉代出土的宜兴陶土,到明清紫砂,都有收藏。

另外,我祖父范大生的紫砂壶目前我收藏了二十多个,将来打算建立一个博物馆——大生艺术馆。我创作的壶,我也想建立一个馆,以前我卖出去的作品,目前收回来五六十个。我现在创作的作品,并不是全部卖掉,有的自己也留一把。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如果我的作品升值了,我收藏自己的紫砂壶也相当于留下了财富。同样,以前收藏我的紫砂壶的藏家,他也有了参考器物,手上那把是否是真的,跟范家壶藏留存的那把壶对比一下就知道真伪了。我将来要做一家艺术馆,这样一来既把自己的作品传承下去了,也为藏友、爱好者服务了。对子孙来说,也留下财富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钟广林:并非所有普洱茶都越陈越香》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