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茶山情歌》是吴颂今作词,韩乘光作曲,杨钰莹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杨钰莹1992年专辑《风含情水含笑》中,是一首民歌味道十足的歌曲。

《茶山情歌》歌词:

茶山的阿妹俏模样

啊…吔…吔…吔…吔…俏模样

十指尖尖采茶忙

啊…吔…吔…吔…吔…采茶忙

引得蝴蝶翩翩飞

呀引得蜜蜂嗡嗡唱

啊…哎…哎…哎…哎…吔…吔…

引来了对面坡上的砍柴郎 呀砍柴郎 呀砍柴郎

嘿 茶山上的那个小阿妹

啊…吔…吔…吔…吔…俏模样

引来了的那个对面坡上吔 砍柴的少年郎

砍柴的阿哥嗓门亮

啊…吔…吔…吔…吔…嗓门亮

一支情歌两人唱

啊…吔…吔…吔…吔…两人唱

唱得蝴蝶双双飞

呀唱得茶花并蒂香

啊…哎…哎…哎…哎…吔…吔…

茶林里飞出一对金凤凰 呀金凤凰 呀金凤凰

嘿 砍柴柴的那个小阿哥

啊…吔…吔…吔…吔…嗓门亮

茶林里的那个飞出了吔 一对金凤凰

茶山的阿妹俏模样

啊…吔…吔…吔…吔…俏模样

十指尖尖采茶忙

啊…吔…吔…吔…吔…采茶忙

引得蝴蝶翩翩飞

呀引得蜜蜂嗡嗡唱

啊…哎…哎…哎…哎…吔…吔…

引来了对面坡上的砍柴郎 呀砍柴郎 呀砍柴郎

茶山上的那个小阿妹

啊…吔…吔…吔…吔…俏模样

引来了的那个对面坡上吔 砍柴的少年郎

砍柴柴的那个小阿哥

啊…吔…吔…吔…吔…嗓门亮

茶林里的那个飞出了吔 一对金凤凰

茶山上的那个小阿妹

啊…吔…吔…吔…吔…俏模样

引来了的那个对面坡上吔 砍柴的少年郎

砍柴柴的那个小阿哥

啊…吔…吔…吔…吔…嗓门亮

茶林里的那个飞出了吔 一对金凤凰

cy260.COm小编推荐

民俗文化:茶山情歌,茶俗歌谣


《送茶歌》:“大田栽秧排对排,望见幺姑送茶来。只要幺姑心肠好,二天送你大花鞋”。“青青桑叶采一篮,竹心芦根配齐全。还有大娘心一片,熬成香茶送下田”。

《薅秧歌》:“太阳斜挂照胸怀,主家幺姑送茶来。又送茶来以又送酒,这些主人哪里有”。四川农村薅秧有送茶送酒送盐蛋的习俗,农民边薅边唱歌是川西坝子“吼山歌”的重要形式。

《茶堂馆》:“日行千里未出门,虽然为官未管民。白天银钱包包满,晚来腰间无半文”。《掺茶师》:“从早忙到晚,两腿多跑酸。这边应声喊,那边把茶掺。忙得团团转,挣不到升米钱”。两首茶俗歌谣唱出了他们艰辛和苦情。在反映家庭情感的茶歌《我要去看我的妈》:“巴山子,叶叶塔,巴心巴肝惦爹娘。圆茶盘,端茶来,方茶盘,端花来。不吃你的茶,不戴你的花,我要去看我的妈。”

《太阳出来照红岩》:“太阳出来照红岩,情妹给我送茶来。红茶绿茶都不受,只爱情妹好人才。喝口香拉妹手!巴心巴肝难分开。在生之时同路耍,死了也要同棺材”。

《高山顶上一棵茶》:“高山顶上一棵茶,不等春来早发芽。两边发的绿叶叶,中间开的白花花。大姐讨来头上戴,二姐讨来诓娃娃。唯有三姐不去讨,手摇棉车心想他。”《望郎歌》:“八月望郎八月八,八月十五望月华。我手拿月饼来坐下,倒一杯茶香陪月华。我咬口月饼喝口茶,想起我情哥乱如麻”。“四月望郎正栽秧,小妹田间送茶汤。送茶不见情哥面,不知我郎在何方”。《渣渣落在眼睛头》:“红丝带子绿丝绸,默念情哥在心头。吃茶吃水都想你,眼泪落在茶碗头。娘问女儿哭啥子,渣渣落在眼睛头。”哥唱:“妹儿采茶在山腰,青苔闪了妹儿腰;有心栏腰扶一把,怎奈隔着河一条”。妹唱:“这山采茶望那山,讨得嫩叶做毛尖。哥哥不嫌味道苦,卖茶买来油盐米,娃儿大小笑哈哈。高高山上一棵茶,一对麻雀往上爬。问你麻雀爬啥子,口干舌燥想喝茶?岩上绿了枇杷茶,郎在崖下放木漂。滩陡水急穿云过差点闪断妹的腰”。枇杷茶为四川省崇州市的文井江西岸山区所产,树干高十余米,树围数十厘米,史称“尤门贡茶”。这是姑娘们嬉戏唱给小伙们听的山歌情歌。

《王婆婆,在卖茶》是一首儿童做游戏所唱的茶俗歌,“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姑说闲话”。这是一首用指头做游戏时唱的儿童茶俗歌。先将双手的大拇指中指、无名指撮在一起,各形成一个圈,然后将右手食指穿入左手圈内,将左手小指穿入右手圈内,左的食指与右手小指迭在一起,右手食指代表王婆婆,左手大拇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个观音,右手大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匹马,左手食指和右手小指代表两个童儿,左手小指代表幺姑。游戏时,边唱歌边扣相关的指头。这首茶俗儿歌,形式活泼,易唱易记,老少皆宜。

情歌茶俗歌


情歌是民歌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魅力的部分,这里叙述的茶俗情歌,其语言,感情色彩,及表现出来的民情风俗,都具有四川茶俗风情的特色,把爱情表现的大胆、泼辣、直率、热烈的有《太阳出来照红岩》:“太阳出来照红岩,情妹给我送茶来。

红茶绿茶都不受,只爱情妹好人才。喝口香拉妹手!巴心巴肝难分开。在生之时同路耍,死了也要同棺材”。把爱情表现含蓄。委婉的有:《高山顶上一棵茶》:“高山顶上一棵茶,不等春来早发芽。两边发的绿叶叶,中间开的白花花。大姐讨来头上戴,二姐讨来诓娃娃。唯有三姐不去讨,手摇棉车心想他”。

《望郎歌》:“八月望郎八月八,八月十五望月华。我手拿月饼来坐下,倒一杯茶香陪月华。我咬口月饼喝口茶,想起我情哥乱如麻”。“四月望郎正栽秧,小妹田间送茶汤。送茶不见情哥面,不知我郎在何方”。

《渣渣落在眼睛头》:“红丝带子绿丝绸,默念情哥在心头。吃茶吃水都想你,眼泪落在茶碗头。娘问女儿哭啥子,渣渣落在眼睛头”。以茶为媒,以饮茶、送茶来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和爱慕,篇篇美玉,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男女对唱的山歌情歌有:哥唱:“妹儿采茶在山腰,青苔闪了妹儿腰;有心栏腰扶一把,怎奈隔着河一条”。妹唱:“这山采茶望那山,讨得嫩叶做毛尖。哥哥不嫌味道苦,卖茶买来油盐米,娃儿大小笑哈哈。高高山上一棵茶,一对麻雀往上爬。问你麻雀爬啥子,口干舌燥想喝茶?岩上绿了枇杷茶,郎在崖下放木漂。滩陡水急穿云过差点闪断妹的腰”。

枇杷茶为四川崇庆县文井江西岸山区所产,树干高十余米,树围数十厘米,史称“尤门贡茶”。这是姑娘们嬉戏唱给小伙们听的山歌情歌。

包忠华专栏:南段古茶山——景迈古茶山的姊妹山


刚下了一场大雨,抢栽“雷响田”

南段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的南段、洛勐、阿里、宛卡、戈的等村,共有茶园28600亩,其中古茶园面积868亩;南段古茶山最高海拨2150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400—1450毫米,茶园生长在海拔1600米—2000米之间,四季气候温凉;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保护非常完整;土壤为沙粒赤红壤,富含各种微量元素,透水、透气性好。是中国与缅甸分界的山,国境线长56.8公里。

糯福位于澜沧县南部,距县城97公里,全乡辖糯福、阿里、宛卡、南段、洛勐、戈的、勐宋、阿木嘎、坝卡乃等9个村民委员会,92个村民小组,有国土面积879平方公里。糯福乡居住着拉祜、哈尼、佤、傣等多种少数民族,是拉祜文字的发源地。

从景迈山的芒景村往前16公里就是南门河,海拔不到800米,一个V形河谷,没走多久,茶园逐渐稀疏,然后过渡到橡胶林,进入糯福乡洛勐村,又是橡胶林渐渐变成了茶园。

自古以来拉祜族、哈尼族、佤族等民族习惯于定居在山上,南段古茶山上的居民大都居住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腰上。由于河流、沟渠缺水,种田只能种“雷响田”——要等天空雷电交加之时,在雨季来临之后才能栽秧,所以叫“雷响田”。

2014年6月13日,我到南段古茶山采访,前夜下了一夜的大雨,恰逢当地百姓在抓紧栽秧,看到3个男子,一人在犁田,一人在耙田,一人在糊埂,8个年轻妇女在栽秧,突然听到一阵欢歌笑语,女方唱:“大河发水小河干,过河栽下一丘秧,认得秧好早下种,晓得好玩早成双。”

男方回应唱:“大田栽秧谷棵稀,谷棵下面有秧鸡,抓着秧鸡来下酒,抓着小妹来做妻。”我赶忙照下几张难得的照片,终于碰到了久违的田园美景,让人追忆起乡愁。

南段茶山只要有茶园就盖有简易小屋,我们好奇的询问陪同的张文灿经理。他说:“茶园里盖小屋是这里的传统,过去全都是小草屋,特别好看,现在很多用石棉瓦代替茅草。它的用途首先是避雨休息;其次是摊凉茶叶;还有一个用途就让你们猜猜。”

在我们一番催促下,他笑着说:“过去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比较贫困,每家的干栏式草屋,人和牲畜拥挤地住在一起,年轻小伙和姑娘谈情说爱不方便,就到茶园小草屋里来谈恋爱。”拉祜族、佤族是幸福指数特高的民族之一,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月亮升起来,山寨静悄悄,青年男女在小屋里倾诉心声,唱着“芦笙恋歌”、“快乐拉祜”。所以人们就给这些简易小屋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拉祜甜蜜小屋”。

南段山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中有“三宝”:多雨果、野杨梅、南段野茶。普洱市有117.8万亩野。在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时,南段古茶山也列入辐射、缓冲区域。所以南段古茶山被称为景迈古茶山的姊妹山。

六大茶山最美的茶花


讯:阮殿蓉,1968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回族,毕业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班。曾任中外合资云南振思铁合金厂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1998年出任上遗留下来的器物。

与“文化”一样,阮殿蓉也很看重普洱茶的“品质”。在《我的人文普洱》一书中,她开宗明义地讲自己的“普洱观”:“真正优质的普洱茶,其陈香必须是建立在安全和卫生上的陈香。”她把目光放得更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绿色壁垒的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协定已经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我国茶叶的发展,也制约着普洱茶走向世界的步伐。”她指出,普洱茶在卫生、管理、价格、年份、农残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农残方面,中国内地的达到欧美农残标准的还是太少。“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她娓娓道来。

她身后有一排装满茶叶茶山书籍的书柜。“哪天我们继续喝茶聊天!”她笑着这一说,办公室像成了一个私人会所。她继续忙碌,在茶香中把握普洱茶和自己的走向。

李德洪:茶山群众的领路人


李德洪(左一)在三七种植基地和群众交流经验

致富带头人

“你看看这一棵,长势就很好,明天这一片可以再浇点水。”日前,记者见到隆阳区杨柳乡茶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德洪时,他正在重楼种植基地和技术人员一起查看重楼苗长势情况。近年来,李德洪带头种植经济作物,种植重楼苗7亩共7万株,种植三七6亩,他把传统的玉米地变成了中草药基地,成了茶山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茶山村属于隆阳区西山片,是一个彝族、白族聚居的山村,多年以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以及外出务工,村级集体经济也一直处于“空壳”状态。为了摘掉“空壳村”的帽子,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村党总支书记李德洪带领干部群众,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统一管理烟房,激活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2012年,李德洪任党总支书记后,就开始琢磨如何发展中草药产业,他去外地取经学习如何种植重楼、三七,学习后把种植技术带回了茶山村。

“2010年,听说种重楼收益好,我就种了3亩左右,由于管理不规范,长得不好。后来,在李书记的指导下,学到了科学种植重楼的知识,盖起了遮阴棚,并把水管排进了棚里,通过规范及科学的管理,重楼长得非常好。明年重楼就可以挖了。按今年的市场价,预计3亩重楼可以收益180多万元。”茶山村主任杨来想到丰收的景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李德洪的带领下,茶山村的重楼全部实现规范种植,全村种植的30亩重楼,成为茶山村增加群众收入的一项重要经济产业。除了种植中药材,养蜂也成为李德洪带领群众致富的又一条路子。在中草药基地后山的树林里,记者看到一窝窝棕色的蜂窝包,李德洪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养的“土蜂”。

去年9月,李德洪无意之中在看到龙陵县龙山镇河头村养蜂的电视节目,于是,他开始花心思学习养蜂,熟习了采蜂王、蜂王过冬、取蜂王、蜂王进箱、养蜂王、蜂王产卵、工蜂筑巢等程序。他最初养了80窝蜂,其中25窝成功,8月份可以收第一批蜂蛹,预计今年的收入将达2.5万。

“今年10月取蜂王后,群众想养蜂的就可以直接来我这里拿,技术方面,我统一地教他们,这可以为每家每户增加收入。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我的职责。”李德洪说。

“在李书记带领下,我们茶山村村民都脱贫了,收入好的家庭比城里人收入还高,生活还好!”杨柳乡组织委员杨祖元羡慕地说。

李德洪担任党总支书记3年来,茶山村农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4672元增加到2014年的7109元,茶山村成为了杨柳乡快速脱贫致富的典型。

“茶山”多含重金属 洗茶垢有妙招


关于茶垢有一个传说:一位穷老太太去市场卖祖传的一把宜兴紫砂小茶壶,起码有几百年历史,就是不加茶叶,水中也会有茶香。有人愿意以三两银子的高价购买,岂料老太太觉得茶壶太旧,不好意思要这么多的钱,就用水反复清洗了。买主回来一看,里面的茶垢全洗干净了,便说连5钱银子也不值了。爱茶者很讲究茶垢的养成,但爱茶者哪知,茶垢也会影响健康。

很多好饮茶者,给长期积攒的茶垢取了个雅称——“茶山”,并视之为宝物。实际上,长期堆积的茶垢中却含有很多重金属。

昆明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美芬说:“由于饮用水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加热后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析出物,后随着茶叶冲泡,附着在茶杯上,便形成了茶垢。茶垢主要是由于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物质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的,而且茶垢中含有大量的镉、铅、铁、砷、汞等多种重金属以及亚硝酸盐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会附着在光滑的茶杯表面。”

茶垢进入身体,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结合,生成难溶的沉淀,阻碍营养的吸收。同时,这些氧化物进入身体后通过长期的积累还会引起神经、消化系统病变和功能紊乱,甚至引起人体过早衰老。

如何才能彻底去除茶垢呢?可以用牙刷挤上牙膏,在茶壶或茶杯中来回擦刷,由于牙膏中既有去污剂,又有极细的摩擦剂,很容易将茶锈擦去而又不损伤壶杯;还可用加热的米醋或苏打水浸泡24小时,或是在杯子内侧涂上食用盐,都可以起到彻底清洁的效果。清洗时要特别注意杯口的清洗,因为残留在杯口的口水及茶水的混合物,暴露在空气中,更易滋生细菌,对口腔也有影响。

西秀区新场乡大山深处的“茶山人家”


提起新场乡枝杨村村民杨金刚,新场人无人不为他的创业精神、创业勇气所感动。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杨金刚从小生活在新场乡枝杨村农村,吃了很多苦,受了不少的穷,却锻炼他坚强的意志,品偿到贫穷滋味的他从小立志长大后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杨金刚小时候的生活枯燥无味,业余时间生活单调,就连看电视也要到几里以外了隔壁寨子去看,当时谁家买得起电视,那就是大富人家,当时看电视比现在看露天电影还热闹,一个寨子就那么一户有钱人家买得起电视,(有些相邻的几个寨子都没有人家买得起)。周边寨子的大人小孩一到下晚,吃了晚餐,就会不约而同往有电视人家去看电视,有时聚集了几十个人,家里坐不下,主人还算客气,把电视抬到院坝里去看,杨金刚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过过只有过年才吃上肉的日子,过过冬天只有单薄的衣服穿受冻的日子,过过一双解放鞋穿到到到处开花,只有脚底板的日子。

从小杨金刚除了上学,回家就是放牛,每个周未,他都会和小伙伴把牛赶到几公里以外的荒坡上去放,他对寨子周边的环境再熟悉不过了。

1995年,已经18岁的杨金刚应征入伍当兵,在入伍期间,他加入的中国共产党,2000年12月复员退伍后,他加入了打工的潮流,到广东、深圳等地打了几年工,在打工期间,他吃过很多苦,受了很多气。他越来越留恋家乡,特别留恋家乡的放牛坡,每次回家,他都会翻山越岭到放牛坡去看看,当时已无人放牛了,放牛坡长满杂草,但来到这里,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感觉心旷神怡。杨金刚有了要在放牛坡发展事业的念头。

2008年,在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的号召下,杨金刚毅然放弃在外打工丰厚收入待遇,利用当地荒山资源,返乡承包集体1000亩荒山,就是小时候他常放牛的放牛坡,并说服父母、兄嫂和妻子跟着他起开荒种茶,从此一家从走向艰苦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路温长而辛苦,杨金刚带领全家孤注一掷,把全部的家产都投到了茶山上,一家人在茶山上搭临时工棚,在山上吃住,精心培育管护经营茶园,这一干就是五年。

杨金刚的艰苦创业精神打动了区委区政府区直相关领导的关注和关心,纷纷给予茶园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2014年5月6日,西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邓辉、区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颀、西秀区民宗局副局长杨艳宇等一行五人到杨金刚茶园调研茶园的发展情况。当时,通往杨金刚茶园的路是一条机耕道,这还是2013年区民宗局支持他8万元,他自己自筹6万元,然后请当地百姓帮忙投工投劳,通过劈山开路,修出了这条4.5米宽,3公里长的机耕道,之前这只是一条宽仅0.5的放牛路。由于路不通,只能开越野车才能勉强上山,越野猎豹车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慢慢爬行,颠簸近20分钟,绕了几座山,终于看见茶园。已发展种植1000亩的茶园长得非常嫩绿,一片又一片,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茶园旁边,有一座临时搭建的工棚,工棚极其简陋,没有自来水,没有通电,杨金刚一家人一直在工棚里吃住,这一住就是五年,周围两公里以内没有一户人家,又显得有点荒凉,这是一种坚持,这是一种毅力,这是一种精神。当天,区民宗局答应支持杨金刚20万元,对进园公路进行硬化。邓辉区长又和区水利局协调,支持杨金刚20万元,修建一个灌溉池,解决茶园用水,目前,这两项目正在施工当中。

茶叶种出来以后,对茶叶进行深加工也是最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杨金刚就自已建茶叶加工场,同时,他还邀请当地几十户农户入股,成立农业合作社,现合作社已发展有50余个社民。

该茶园2013年已经开始投产,产优质茶叶2000公斤,产值达100万元。2014年产量上升到4000公斤,产值达200万元。支付给社民劳务费近18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2015年1月,杨金刚又承包500亩村集体荒山,引进种植先进茶种白茶,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扩大种植规模。杨金刚创办的茶园,即增加了生态,美化了环境的同时,将村集体的荒山进行有效利用。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益,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因为生活的磨练,杨金刚比同龄人显更成熟、更苍老,他话不多,做事却很实在,提起目前面临的困难,他感到有些苦涩。他说:一是路还没有修通,区民宗支持20万元,只能硬化800米,还有1500米通茶叶公路的硬化资金,还得再想办法;二是茶园至今没有通电,家人在茶山上生活极其不便;三是加工场面临的困难,随着茶产量的增加,现有的加工厂小,设备不齐全,加工技术跟不上,还得需要购买先进的大型的加工设备,扩大加工场房等。不过他说,有了当地政府和区直各部门的大力关心,给予他那么多的支持,他已经很满足,一切会慢慢好起来的。

对下一步茶园的发展,杨金刚信心十足,他说,他会进一步壮大合作社,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在茶园里发展林下养鸡。等条件成熟后,他还会在茶山上建农家乐,山上空气好,气候宜人,茶场还可供观偿,相信可以吸引客人到这里来游玩。

茶山经济学:茶商拍照,茶客收茶,茶农收钱


正常来说,一个商业社会是一个体系,每一个节点都管用,缺一不可。

就茶而言,茶客、茶商、茶厂、茶农、茶树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缺一不可,区别只是在于大与小。

这其间需要各种专家,尤其需要各种伪专家的表演,否则少了谈资。

这其间也需要形形色色的文化人当吹鼓手,否则,少了多姿多彩,少了各种新编的概念。

毫无疑问,普洱茶是需要感谢各种各样的概念的,没有概念,就缺乏利润,就缺乏热点。

而热点的形成,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吹鼓手,今天天下流行的各种概念,无不是如此的吹鼓而成,气流广大,乃至于成“势”,昨日的老茶,今日的古树,无不是如此,只不过,杀君马者道旁儿,鼓敲急了,会破。

概念多了,会破。概念多了,会假。茶商、茶人去包装概念,目的是卖高价,然而,复杂的概念无不是逼迫茶客向茶山而行。

如今的普洱,茶客收茶,茶农收钱,所有中间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被省略了,茶商仅仅是游客。所有商业的社会,最重要的是商人,然而,茶商却被严重忽略了。

从普洱到古树,从易武到薄荷塘,从野生到高杆,从干仓到湿仓,几乎每一个概念都在细分,细分的结果累积到茶山,累积到鲜叶,结果很明显:

茶客收茶,茶农收钱。

这中间所有的渠道,所有的文化人,所有的茶商,所有的茶厂,所有的品牌,统统被抛弃,茶山越来越富裕。

茶山富裕,其意义自不待言,然而,这仅仅是茶叶到茶汤当中的一环而已。

茶客追逐天价,资本社会,本身无可非议,然而,天价茶,未必适合每一个人。

茶叶的销售,目前就是一个圈。茶商是圈中的专家,那构成圈子的层次就与茶叶的层次有很大的关系。很多茶商不明白一个道理,大益、下关、中茶的经销商按照山头茶商的思路,该怎么卖茶呢?

茶商卖茶,无止境追求高价,无止境追求高品质,其实就如同开夏利车的圈子每天谈论的是宾利车的刹车好用不好用。

当然,茶客的圈子足够庞大,足够高端,自然会追求单株,自然会追求高杆,这是一种个性化,豪客豪商的个性化不等于普遍性。

这其实就是如今很多茶商的症结,不切实际,不设身处地,不会定位,把市场他人的优势当成了自己的优势。很多人不明白一个道理,所有成功的销售,无非是优势的组合,而不是劣势的组合。

在茶山转悠,经常能遇到各地茶商拿来各种古树茶来品鉴,比的都是树粗,比的都是树高,普遍认为老、粗、高就等于好茶。

很多茶,品尝下来,不过而而,这尚且是在茶山,有茶地,茶树,森林的氛围作为依托,一旦下达销区,销售的氛围不在,天价购之的所谓高杆茶,又如何销售?

不可否认,的确有味厚、味甘的好茶,让人感动,但是,鲜叶如同鲍鱼,不会加工也是白搭,有些茶,明显发酸,饮者陶醉于曼松、薄荷塘的名头,未识其真味。

再则,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而为枳,只不过,水土异也,如此简单明白,哪里能说树高树粗就一定好,如同说版纳、临沧、思茅三地茶口感都差不多。

概念到顶,市场难销,所以,有人另辟蹊径,寻找一些自媒体包装,自媒体包装其实简单,收什么钱说什么话,于是,现在的茶山,单株创始人,高杆创始人,纯料创始人,离地发酵创始人一堆,各种封号都是自媒体人给予,这让人感叹,现在的茶的确难卖,没有封号更难卖。

普洱茶界的各种创新,各种走势,都是圈子化,茶品圈子化,销售圈子化,名号圈子化,这些种种,表现了一种趋势,大家都居于漂浮的半空,而不知实际的方向。

在茶区,看到很多自媒体人在企业家面前侃侃而谈,大谈营销,大谈趋势,场面诡异,我觉得是普洱世界的一种疯狂,茶叶是专业的,企业也是专业的,为什么推广宣传手法却是业余得不能再业余呢?

有一次,碰到柏联的刘董,一堆人在旁边出谋划策,言及策划,文化包装,谈及的还是于丹、余秋雨之流,刘董言这类人我们请的还不够多吗?其实潜台词即为:专业的人才能办专业的事。

一时的喧嚣,留下的,无非是一地的鸡毛。

茶市总是走到一个节点而戛然而止,茶叶的概念也如是,这是把双刃剑,没有名山古树的概念,没有干仓湿仓的争执,茶叶就没有这么好玩,茶叶的概念一多,所有人都陷入概念而不能自拔,哪里知道茶市的方向在哪里呢?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山情歌》》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