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在如今的紫砂收藏领域中,紫砂装饰成为考量其收藏价值多少的重要一环。其实,自古以来装饰工艺就是提高传统陶瓷质量和艺术价值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宜兴紫砂壶,因里外不施釉,就需要有较高的制作水准及装饰,以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需要。在五百年的发展中,由文人雅士所倡导的注重其文化内涵,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壶风格,一直受到爱壶之人的推崇。

紫砂陶的装饰手段很多,雕塑、印花、贴花、镂雕、浮雕、剔红、描金、陶刻、纹胎、泥绘、珐琅彩、粉彩、炉钧釉、包锡、镶铜锡、镶嵌与复合材料、胎中加砂、磨光、贴花纸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装饰方法就是陶刻。

擅长紫砂绘画陶刻工艺的邵民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宜兴紫砂陶在成型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装饰,而装饰形式中最常见的、历史最悠久的就是陶刻。“紫砂陶刻的基本步骤是在紫砂器成型之后,未进窑烧制前以刻刀在紫砂坯体上进行书画刻绘。”

陶片上刻字,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邹平县丁公村一座4200年前的古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刻有至少11个字的文字陶片,一下子将中国书法史推进了近一千年,这种文字早于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一种最早的文字。

紫砂壶中的文字陶刻装饰兴始于明代,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已日趋成熟。民泰先生告诉记者:“清代陈鸿寿所创制的"曼生壶"系列可以说是一个代表,它掀起了成规模和体系装饰紫砂陶的高潮。”

民泰先生介绍,陈鸿寿的参与使当时的紫砂壶一改过去的繁琐,设计出简洁、明快、新颖、美观的造型,线面结合较多,体现了设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大面积的空白,留得干净利索,让诗、书、画尽情发挥,从而将诗、书、画、印集为一体,达到完美统一。所以,陈鸿寿与诸名匠的合作也就成了“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此举一直影响至今。

今天的陶刻艺术,题材已极为广泛,不但注重形式、内容、手法、陶刻技巧,以及陶刻家的文化素养,也已经注意到了陶刻应该有它本身独立存在的表现形式,而不只是把书法、图案搬移到壶体之上。民泰先生表示,如今人们越来越看重紫砂装饰的重要一点就是来自于审美需求和把玩的需要,一把紫砂壶若配以名家大师的精美绘画陶刻,其市场收藏价值也水涨船高,升值潜力极大。“几年前我曾经跟顾绍培大师一起合作制壶,当时顾大师烧制的壶,市场价已非常高,而经过我的绘画陶刻之后,紫砂壶市场价又再次提升了数万元,如今这把壶的价值仍在不断上涨,可见紫砂装饰对提升紫砂壶收藏价值的重要性。”民泰先生也建议紫砂收藏爱好者,在收藏当代新壶时,多选择当代名家烧制并有当代书画名家陶刻的紫砂壶,收藏和升值潜力空间都比较大。

扩展阅读

紫砂陶刻和书法的关系


自陶刻艺术诞生以来,书法就与陶刻有着扯不断的关系,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在书法中衬托陶刻的韵味,似乎是很多紫砂陶刻艺人永恒的追求,“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在书法中衬托陶刻的韵味”一句就能很好地概括书法与陶刻的关系。

紫砂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木雕、碑文铭刻利其它陶瓷刻绘。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刻画。诚然,书画雕刻是紫砂工艺过程中最后的一道工序,书画题材的取舍与笔法,基本上与国画相似。即有书有画,书画之外,还有款识印章。只是布局有不同,要按照砂陶器各种造型分别施艺,画面要求清晰而层次分明,一般都是先在陶坯上书画,然后依著字画雕刻。刻字要划平竖直,刻得珠圆玉润,鹿画要刻得有来龙去脉,做以结构相称,刀法分明。而雕刻用刀法则可归纳为“划、竖、撇、踢、捺”五个字。刻“划”刻刀先下后上;刻“竖”刻刀先左后右;刻“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刻“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刻“捺”刻刀先上后下。

陶刻艺人常常以书法来表现紫砂陶艺作品的个性和气质。将书法作为紫砂陶艺的主体,来表现该作品的思想、感情、风格以及丰富的内涵。作品或古朴端庄、或高贵典雅、或霸气十足,很多方面都是通过书法艺术来展示的。

而在紫砂陶艺中变现书法艺术,最主要的一方面就是通过书法的线条与紫砂壶作品的造型、色彩、材料等有着内在的一致与融合。因为每一件陶艺作品其实都是包含着一种感情、一种思想、一种境界的,不管是刀法、刻法还是表现内容都需要与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感情、思想想一致,那么作品中所融入的书法艺术也应该与陶艺作品的正题造型、感情相吻合。

紫砂陶刻的思想丰富而深邃、感情丰满而浓烈,它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积淀孕育的最宝贵的珍品。有人曾说“一个民族可以没有传奇,但不能没有传承”,紫砂陶刻,就是中国民族千百年来最好的传承。

紫砂陶刻装饰历史的积淀


紫砂陶刻又叫“刻绘”、“雕刻”,是现代紫砂装饰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在成品进窑烧之前先刻好内容,紫砂陶刻装饰是一种集文字、绘画、书法与器型于一体的特殊装饰手法,可以让整款紫砂壶即古朴妍美,又富有文化蕴含,将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

文人、书画家积极参与和提倡的陶刻装饰,将文字、书法、绘画、篆刻融于壶艺、茶艺之中,是紫砂陶装饰的主流。

最早的紫砂专著《阳羨茗壶系》提及“镌壶款识”时说:“时大彬初倩能书者落墨,用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竟运刀成字,书法娴雅,在黄庭、乐毅间……次则李仲芳,亦合书法。若李茂林,朱书号记而已。仲芳亦时代大彬刻款,手法自逊。”“沈子澈……尝为人制菱花壶,铭之日:‘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一‘陈用卿……款仿钟太傅(钟繇)帖意,落墨拙,落刀工。”

陶刻装饰史上最具影响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当推清代嘉、道年间的陈鸿寿(字曼生)及其“曼生壶”。陈鸿寿为了自娱雅兴,亲自参与设计了多种以光货为主的造型,比较简洁,壶型可装饰面较大,利于装饰,请紫砂艺人杨彭年等人制作,由他自己及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等人题铭并刻画,开创了紫砂壶艺的独特艺术风格,是陶刻装饰上的一次飞跃性升华,自此打开了紫砂步入艺术殿堂瞠的通道。陈曼生等人凭借他们的学识素质,提出完整的总体设计,讲究造型的形制,施工制作以形而定,或需精工细作,或求粗犷豁达,选泥或粗或细,或调砂或铺砂,形式和工艺协调,色泽相宜。曼生壶主要是由铭文为主的陶刻装饰,以贴切的文学艺犬彩砵强的铭文及其自成一格的书法,布局独具,装饰表现不拘一格,镌刻的刀法与壶形、壶名及其铭文相映成趣,其艺术特点与风格整体追求文化和艺术的高品位。特别是其铭文,充满了文人的雅趣和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直接表达了设计者和参与者的思想和艺术水平。

自陈鸿寿开创陶刻壶铭新风之后,又有朱石楳、瞿应绍、邓奎、胡公寿、梅调鼎、徐三庚等一批书画家积极参与其事,对紫砂陶器向艺术的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一步发扬光大了这门装饰艺术。

清末,宜兴有名的书画金石家崔克顺、陈懋生、陈研卿、沈瑞田、卢兰芳,碑刻家韩泰等,是造壶店商聘请的兼职陶刻的宜兴文人,他们笔法老辣,技艺纯熟,讲究布局的程式化与完整性,亦具风采,雅俗共赏。陈少亭(少庭)、任淦庭等就是师从卢兰芳的著名陶刻艺人,同时期的陶刻艺人还有饶寿川、戴雪生、杜顺六等人。

紫砂陶刻的师承徒习制是从邵云如开始的。邵云如,字筠如,又名祖庆,笔名北岩、北研、北岩生、蜀麓山人,斋号适然轩主,约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享年48岁。邵云如祖籍宜兴川埠上岸里(今川埠乡紫砂村),其父邵赦大时迁居蜀山,并在蜀山北厂开陶器店。邵云如自学成才,擅长花鸟画,有署刻癸亥春月、己未春月、壬戌仲冬等年月的作品存世。他陶刻的作品,布局匀称,陶刻功夫深厚,富有金石和陶刻味。邵云如陶刻用印有:“适然轩主”印为小篆阳刻长方印;“北岩”印为方形,两字一阴一阳;“筠如”印为小圆印,阳文篆书。

紫砂壶的刻绘知识


紫砂壶

紫砂壶大体分为光货,花货,筋纹器。在紫砂壶中刻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是紫砂壶装饰的主要形式,通过在壶上留下诗词歌赋、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使紫砂壶增加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内涵。

紫砂壶刻画讲究刻出的字要清晰、圆润、贯通、分明、横平竖直,归结起来为五字真言“划、竖、撇、踢、捺”。刻出来的画,要主意刀法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要一脉贯通,能够体现出原画的神韵、气度。

陶刻的装饰方法分为清刻、沙地刻、阴刻、阳刻和着色刻。清刻是指不着色的刻画,主要用来塑造字画粗线条部分;沙地刻指在壶身上刻出一块区域,并让这块空间呈现出凹凸不平、犹如沙地的金石效果;阴刻指刻画出的线条或字画是凹进去的,反之就是阳刻;着色刻指刻出效果以后辅以颜色,增强色彩感。

陶刻的刀法主要有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双刀正入法指的是在陶坯表面先用毛笔画上所需要的字画,然后从线条的两面下刀进行刻画,要求严谨、工整,营造出篆刻的金石效果。单刀侧入法,无需草稿,直接用刀在陶坯上进行刻画,可以自由发挥作者的技术和想象,轻重虚实、粗细大小都要有作者一手把握,难度较大,但也更具自由深远的意味。

对于最常见的款识刻画,一般分为四种形式:

一、写泥刻款,指当紫砂壶还未完全干时,就用钝一些的铁笔或竹刀进行刻画。

二、湿泥刻款,指在陶坯近于干硬状态时用锋利的铁刀进行刻画。

三、干坯刻款,指陶坯已经处于干硬状态时,先用毛笔绘稿再用钢刀刻画。

四、描边剔泥刻款,指先用较细小的刀勾画轮廓,然后再逐步提出其中的部分。

紫砂壶的刻绘装饰是由最初的款识署名演变发展而来的,最早见于元代“且吃茶,清隐”的草书。后来由于茶事的兴盛、文人士大夫的参予而得到不断发展,到了清代陈曼生时期发展到一个高潮。书法字画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通过精妙的手法施于紫砂壶上之后,使得紫砂壶本身的价值和内涵又有了丰富,也为我们这些爱壶的朋友们提供了更多乐趣。

紫砂仟筒制刻双美


紫砂是中国传统品茗器具,源自明武宗正德时期。自古至今紫砂以其材料独特稀缺,工艺变化多端而著称。历代制壶匠人创意不断,与文人合作后,艺术风格更显现独特的文化价值。

近日,福州路文化街上的上海笔墨博物馆举办“寅客堂宜兴紫砂精品收藏展”,汇聚了紫砂精品上百件。展品精选自上海的紫砂藏家孟寅先生二十多年来的收藏,他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收藏紫砂壶,至今藏品已达五百多把,从清代古壶到现代名家壶。

展品中,一对大仟筒特别惹人注目,它是著名的民国七大紫砂名人任淦庭(1888—1969)和他的高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于1958年合作的(见图),高43cm,老泥料全手工制作。此筒由任淦庭临画,徐秀棠刻字。筒上渔舟图栩栩如生,摹刻的书法字迹铁画银钩,书画结合堪称珠联璧合的神品。

好的紫砂作品既是艺术工艺的体现,也与作者的知名度、技艺特点息息相关。此次展品汇聚了五十多位紫砂工艺大师的作品,有当代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的作品“高风亮节”套壶,顾大师嫡系传人顾婷和张守智合作的“智婷壶”,有当代制壶高手陈国良的“鱼乐壶”,还有以薄胎技艺独步江湖的壶坛怪杰唐彬杰的“侧角方瓢壶”等等。此外,还可以看到非常独特的寅客堂珐琅彩紫砂壶,这项技艺十分难得,在紫砂壶上运用珐琅彩装饰艺术,紫砂与珐琅相结合,凸显了雍容华贵的皇家宫廷风格。管诚

紫砂壶的刻绘工艺


紫砂壶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手工制品,蕴含一种情趣,其灵魂可以说是文人趣味。宋代诗人苏轼住在宜兴时,就喜爱一种提梁式砂壶,即“东坡壶”。至明代,出现了供春壶,供春原是文人吴颐山的书僮,多年侍读,受到文人习气的濡染,刨制出造型新颖、胜似金玉的“供着壶”。时大彬则改前代的大壶为精致的小壶“干奇百状信手出”,风范一变。这也是与大彬游历娄东时,多与陈眉多、王世贞等文人名士交流有很大关系。清代名手杨彭年,干脆与文人陈曼生合作,由陈设计式样,杨来捏制,再由陈于壶身刻制书画,最终入窑烧制成壶。难怪后世将杨彭年所制壶称为“曼生壶”。此后,不少书画名家都有亲镌书画的壶器。

紫砂陶刻是紫砂与其他艺术相融合的,诗、书、画、印常常作为壶的画面构成因素紫砂陶刻的刀法主要有双刀直人法、单刀加刀法、三刀法(由双刀直人法和单刀加刀法演变而来)、沙地法、冲刀法等等,而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两种技法。双刀正入法是指两面用刀起底,刻出的底面为三角底、平圆底、沙地自然形底等,犹如碑碣石刻,比较端庄严谨。单刀侧入法则运刀需胸有成竹,下刀可轻可重,虚实结合,恰似信马由缰却自然流畅。

紫砂陶刻的刻绘形式主要有五种,分别是素刻、阴刻、阳刻、描黑以及通身刻绘。素刻是指直接用刀刻绘后而不加任何颜色的装饰,这种方式是选刻绘后烧制而成。阴刻是作品刻出来的效果是凹下去的效果,可想而知阳刻就是刻绘效果是凸起来的。

描黑则是指在素刻之后对刻绘的图案描绘一种叫聚丙烯的人体彩绘所用无毒颜料。最后的通身刻绘指的是壶身与壶盖的刻绘组合起来是幅完整的画,两者刻绘是相连的。

收藏紫砂壶看准潜力股


收藏紫砂壶看准潜力股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陶文化、茶文化以及诗词、书画、雕刻、制作工艺技艺于一体且既可品赏兼顾实用的传统艺术品。今天的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一种喝茶的工具,做工精良的紫砂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有些人因为喜欢而收藏,有些人则为了投资而收藏。

如今,紫砂壶不仅是茶具中的宠儿,也是藏家眼中的珍宝。但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全面调整,紫砂壶遭遇了和其他艺术品一样的境遇,在经历了2010年到2012年的价格劲升后,近两年价格开始逐渐走缓。记者从市场中了解到,虽然目前各等级的紫砂壶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价格下跌,但它们的市场热度似乎稍趋平缓。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艺术教授堵江华表示:“在收藏市场中艺术品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关注度和价格的起落是非常正常的市场现象,这说明目前紫砂壶市场正在逐渐趋于理性,这种调整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沉淀,收藏者只要看好工艺、认准人,紫砂壶的身价还是有很大上升空间的。”

新壶比老壶更宜藏

在众多收藏品类中,紫砂壶是较少的兼有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收藏门类,尤其是近年来其价格的逐年提升,更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收藏者加入紫砂壶的收藏大军中。但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紫砂老壶的价格偏低,反而是近现代紫砂名家制作的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价格神话。

从艺术价值而言,除了少数古代紫砂名家制作的壶之外,老紫砂壶大多按照日用器制作,早期工艺精、品位高的紫砂壶本来就不太多,保存完整、流传有序的老紫砂壶就更是屈指可数。“和瓷器收藏一样,只要有残或瑕疵,紫砂壶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堵江华说:“由于时间久远和日常损耗,现在能够保存完好的老紫砂壶非常少,所以在市面上可能有90%以上的老壶都是赝品,如果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想要在市场中捡漏机会几乎为零。”此外,目前对老紫砂壶也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认证机构和标准,这也使得很多喜爱紫砂壶收藏的人对老壶望而却步。

堵江华认为,紫砂新壶比老壶更宜藏。他表示:“紫砂壶属于手工艺品,现在的工艺比过去的工艺要好很多,无论是炼泥还是制作、烧制;现代的社会、市场环境使作者对壶的要求很高;最重要的一点是现代紫砂壶鉴别起来会比老壶容易很多。其实紫砂壶从收藏角度看或并不在于它是老壶还是新壶,这就像投资股票一样,有潜力股也有蓝筹股。且我个人认为新壶比老壶更宜收藏把握,也更适合初入紫砂收藏的人。”

重料更应重艺

采访中,堵江华认为在选择紫砂壶时泥料固然重要,但更应该注重紫砂壶的造型、工艺等综合品质,也就是“重料更应重艺”。紫砂壶制作上的“工”,实际上与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国画的大写意属于豪放之列,而紫砂壶的造形技法与国画之工笔技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在点、线、面的处理上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合格的紫砂壶。按照紫砂壶的成型工艺特殊要求,壶嘴、扭、把三点一线,壶口与壶盖要严合,总体感觉上要和谐平衡,这些都属于对紫砂壶工艺的基本要求。

“很多时候人们总认为选择紫砂壶首先要看的就是紫砂泥料的优劣,但这容易将初涉者带入一个误区。”堵江华表示:“泥料的好坏固然重要,但初涉者很难认识泥料品质的优劣,而一把工艺精良的紫砂壶的作者其实在制作之前就已经对泥料进行了把关。”

堵江华认为,一把品质好的紫砂壶在泥料好的基础上,必须同时具备器形周正、做工精良、装饰恰当、款识考究以及烧成恰到好处等综合因素,同时又要利于使用把玩。而优良的使用功能,则包括重量和容积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盖的周正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等等。同时堵江华为初涉紫砂壶的朋友总结两句看壶的诀窍:“内部处理很周到、细节处理不马虎。”就是说,一把壶的内部都处理得干干净净、内外的每个细节都处理得精致周到,说明作者对待作品的态度认真严谨,功力也自然不弱。一个功力不弱、作风严谨的作者自然对泥料的认识能力也无需担忧。选壶者只需对泥料的色泽、颗粒质感、润泽度等感觉喜欢或不喜欢就可以,品质优劣自然由作者去把关——要相信作者不会用品质差的泥料来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在一件紫砂壶作品的价值构成里紫砂泥料的成本只占较小部分!

把握行情看准人

“收藏者与其去费力淘老壶,不如去购买当代名家的精品,其收藏升值的空间更大。”堵江华表示。“收藏者尤其是初涉收藏的爱好者,最好寻找紫砂壶的潜力股,从收藏现当代紫砂艺术家的作品入手。”

因人而价也好,物有艺值也罢,投资紫砂壶的最基本要求是以自己的眼光为准,不管是大师还是工艺师,这些紫砂行业内的职称,可以作为作者艺术水准的参考,当然也不一定完全代表其作品的工艺水平。初入紫砂收藏领域的人不一定只靠职称来选壶,堵江华建议,初涉收藏的爱好者可关注中青年工艺师的作品,尤其是一些工艺技艺基础扎实同时又有较好文化底蕴的,价格在数千到一两万元或数万元之间,大师也是从“小师”过来的,今天的新秀或成长为未来的大师。

对于新涉紫砂的收藏者来说,若想选到有升值潜力的作品,在选壶的同时更要注重选人。堵江华说:“要选好壶,更要看做壶的人。壶的品质好是评判一把紫砂壶作品价值的基础,而作者的品质,包括作者的艺术造诣、艺术修养、艺术品格、艺术思想等作者个人综合因素才是作品未来价值最根本的保证。”

此外,紫砂壶因为可用、可赏、可玩、可藏,是最能融入我们生活、提升我们生活品位的艺术品,紫砂壶投资具有其他理财投资无法比拟的意义乃至升值潜力和空间。但艺术投资本身是非常费心费力的事情,所以选择紫砂壶投资的初衷一定要缘于喜爱,主要意义在使用和品赏,进而“收藏”或“投资”。如果不是纯粹地抱着投资甚至投机的念头,就可以在紫砂壶收藏中品味到紫砂壶给我们带来的趣味和快乐。

北京商报记者马嘉会

相关链接

紫砂壶的保养六原则

■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壶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

■切忌油污接触。紫砂壶最忌油污,一旦沾油必须马上清洗,否则土胎吸收油污后会留下痕迹。

■可用茶汁滋润壶表。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

■适度擦刷。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轻刷即可;壶中积茶,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拭即可,切忌用力刷擦。

■用毕清理晾干。泡茶完毕,要将茶渣清除干净,用清水冲净晾干,以免产生异味。

■让壶有休息的时间。浸泡一段时间后,茶壶需要休息,要使土胎自然彻底干燥,再次使用时才能吸收更多茶汁,壶表才可更润泽。

紫砂壶上刻绘学院派


砂与壶结缘,紫砂壶便是壶中群芳之冠;紫砂壶与书画家结缘,便更添独特的艺术气息。伴随紫砂壶收藏热,紫砂刻绘随之步入新天地,一些造诣深厚的书画家以刀代笔,以紫砂壶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并在圈子里形成热潮。“学院派紫砂刻绘研究会”在山东艺术学院应运而生,并通过一次大展而声名远播,成为北方紫砂刻绘艺术的引领力量。研究会会长、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刘光和他的同道也被称为“八刀客”。

刘光的工作室陈列着各种形式的紫砂壶、紫砂罐刻绘作品,都是他在宜兴刻绘后带回的。他说,以前紫砂壶上的图案大都是由工艺美术师或陶艺师画的,他们在技术上非常纯熟,但在艺术创作理念上较单一,难免出现“千壶一面”的现象。书画家在紫砂壶上写字画画,随性自在,把创意和灵感直接带到壶上来,使巧思妙构的书画和质朴自然的紫砂壶融为一体,更能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立体的壶上作画,笔墨情趣与宣纸上的平面水墨大有不同。所以,在构图和装饰效果上,要有一些新的构思,这对画家来讲也是一个难点。刘光教授表示,学院派紫砂刻绘的意义在于将喜爱紫砂刻绘的艺术家集中起来,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吸收各种艺术形式,在刀具使用和刀法上都有所创新,不同的壶形、材质选择不同的刀具、刀法,更好地表达出紫砂壶的神采意韵。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将出版学院派紫砂刻绘的书籍。

记者获悉,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紫砂刻绘的行列,构成一道独特的紫砂文化风景线。

从紫砂兰盆收藏说藏品潜力发掘


二十多年前,此类紫砂花盆很多收藏人都不屑一顾,原因是当时主流藏品可挑选的余地很大,许多藏家没太多闲钱来光顾这些“非主流藏品(业内称杂项)”。比如你喜欢瓷器,当时有大把明清瓷可挑选,有钱人选官窑,一般收藏人也挑清三代的民窑精品。再如你喜欢紫砂器,大藏家追时大彬、杨彭年、陈曼生、顾景舟等大名家的壶,普通收藏者则选有小名气工匠的作品。所以当时我把握住机会,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入藏这对非主流、但具潜力的晚清名家紫砂兰盆。

它原为梅州一大户人家的花匠所藏,盆长22cm,宽21cm,古旧紫砂盆很素雅,历来受文人追捧,尤其书画具佳者更受青睐。此盆两面刻画,一幅山水,一幅折枝花,两面刻字,一幅隶书,一幅行书,以刀代笔,刀法娴熟,力道遒劲,金石味甚浓;落款:癸酉,北岩生刻。北岩为清乾隆紫砂艺人,其子孙续其旧业,延至民国,一直使用北岩名款,成为品牌商号。

大概在七、八年前,市面“非主流古玩”开始大行其道,价格一路飞涨。如木雕、石雕、犀角、田黄等精品,已冲上千万元天价。究其原因一是收藏大军在发展壮大,市场上的主流藏品越来越少了。二是杂项隐藏着巨大的“潜力”,是一片正待开垦的肥沃处女地,之前藏界对其关注不够,尤其是沾有文房、文玩一类的杂项。时至今日,这对紫砂盆的价格已经翻了几十倍了。

正如一位资深藏家分析认为:成功的收藏不在于你收藏的藏品档次多高,也不在于你收藏的藏品数量多大,而在于你是否发现和挖掘出最具潜力的藏品品种。回顾这段收藏历程,应验了这一道理。

玩家述说紫砂壶的陶趣


我在收藏古陶初期就喜爱与水相关的陶器,而陶器收藏与日常生活发生直接联系,是从紫砂壶开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北京老壶”宋双才先生。宋先生收藏有六百余把老紫砂壶,对紫砂壶研究颇深,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紫砂壶“五美”说,激发了我收藏紫砂壶的兴趣。

宋双才先生的“五美”说,包括和之美、融之美、用之美、奇之美和隐之美。他认为,紫砂壶适合于各种茶,能冲泡出最好的效果。无论是高贵的普洱、龙井,还是茉莉花茶,置于紫砂壶中,都可氤氲出最醇正的香气,流淌出最本真的色泽;紫砂壶融方圆刚柔,不仅造型上有方圆之分,壶身、壶把、壶嘴有不同的组合,壶上的线条更是有曲有直、刚柔相济。气质刚强似猛士,曲水流长处也自有侠骨柔肠;紫砂壶的美存在于使用当中,将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色莹润如玉,闻茶香袅袅而来。拿来摩挲把玩,心中顿生愉悦亲近之感。紫砂材质特殊,这是一奇。它具有双重气孔结构,泡茶隔夜不馊。紫砂壶表现力强,又是一奇。每一把都有不同,变化多端,幻化无穷;虽然仅是一抔泥土,却能化高贵于其中。紫砂壶表面无釉色,不以浮华悦人而藏温润光泽于泥内,只有在不断使用当中才会越来越美。这种含蓄、深沉的姿态也是一种人生的启迪。

受宋先生的影响,我在收藏紫砂壶的起步阶段,就严格区分作品壶和商品壶。平时用的壶,选几百元一把的普品。有心收藏的壶,就格外挑剔,重质量不求数量。为了提高眼力,先后去了几趟宜兴,拜访了汪寅仙、何道洪、王小龙等紫砂壶大师,受益匪浅。虽然阅壶无数,其中不乏天价壶,但收入囊中的却寥寥无几,一则是名家壶的市场价格已远远高出实际价值。再者,现在的制壶人普遍走入一个误区,把工艺的精细复杂做到极致,以求好的卖相。殊不知,壶不拙不成器,那些散发着浓重“机器味”的所谓手工壶,让人兴味索然。于是,我把收藏的目光投向老壶,收藏了一些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紫砂壶。前不久,买到一把清早期的紫砂壶,虽然其貌不扬,却古拙大气,壶身上留有明显的手工拍打的痕迹,抚摸品赏,浮想联翩。现代工艺师的壶我也收藏了几把,完全凭个人喜好,看着顺眼,没考虑保值升值。虽然看的多买的少,但对紫砂壶还是兴趣浓厚,无论走到哪儿,只要见到紫砂壶的商店,就凑过去和卖家攀谈,增长见识。

名家紫砂壶价价十年升值百倍


“10年来,茶文化传播迅猛,茶具价格也水涨船高,高端紫砂壶价格起码涨了几十倍,一些名家紫砂壶价格更是猛涨百倍。”昨天,南方茶叶商会副会长梁伟德告诉记者,现在国家大师制作品紫砂名壶动辄上万元,价格起码超过10万元,高级工艺师制作品紫砂壶价格在数万元~10万元之间。紫砂泥原材料上涨是拉动紫砂壶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据悉,紫砂泥价格10年前仅几千元一吨,到现在好的紫砂泥料价格高达几十万元一吨。此外,物以稀为贵,一些国家大师一年仅制作两把紫砂壶,国家大师普遍一年只制作10把。部分大师的作品由10年前的几千元猛涨至现在的十万元以上。

紫砂壶不断升温的价格,让紫砂陶瓷投资收藏热潮正在全国兴起。其中广东珠三角地区尤其喜欢收藏紫砂壶,“估计珠三角超过10亿资金投资在收藏级紫砂壶上,仅东莞地区就有2亿~3亿资金。”梁伟德告诉记者。

在紫砂壶市场日趋热火的同时,假冒伪劣品也开始扰乱市场。紫砂壶收藏者何敏思提醒投资者,如果初始入门,可以选择几百元的紫砂壶开始鉴赏学习,或者选择业内知名的茶具经营商购买高端紫砂壶,切忌随意从不法经营者处淘货,以免上当受骗。据悉,广州一些大型经营商提出“假一赔十”严把采购关,避免让投资者买到假货。

中超电缆拍卖紫砂壶 顾景舟作品3个月升值1倍多


决定深挖紫砂市场的中超电缆今日公告,公司在中超百年利永紫砂博物馆(北京)发起了业界首场紫砂竞买会。本次参加竞买的作品总价值为3060万元,其中成交29把壶,合计成交金额为2413.4万元,成交率78.8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公司花费1.04亿元购买28把顾景舟大师作品中的景舟秦权壶也参与了本次竞拍,最终以800万元价格成交,是当时购壶价的2倍多。

据悉,本次竞买会在模式上有所创新,竞买者通过暗标竞价的方式参加。公司的VIP客户除享受此次竞买资格之外,还享有作品回购、分期支付、质押融资、金融理财、私人订制、代购代售、咨询服务等一系列专业服务。

公司表示,中超利永将集合自身优势,整合诸多资源,凭借与保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防伪鉴定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紫砂壶消费、投资提供支付、小额贷款、分期付款、保险,以及租赁、回购交易、质押融资等一系列完善的金融服务。打通文化发展、金融服务、市场流通等诸多环节,促进紫砂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超利永此次竞买会负责人表示,竞买会每年会不定期组织四次左右,这一营销新模式,将为中超电缆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长,成为中超电缆新的利润增长点。

周树坚刻壶:运刀如笔直追商周


周树坚刻壶周树坚刻壶

周树坚刻壶艺术

品茶和挂画、插花、品香并称为文人士大夫的“四大闲事”,在这四大闲事中,品茶更是与人息息相关,古人品茶在择茶、选水、火侯、配具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十分讲究,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同时,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故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所以茶具的配置就十分重要了,茶具的品位可以看出品饮者的修养和情趣,历代以来,紫砂茶具都是文人雅士的案头所好,为清供把玩之物。

在紫砂壶上镌字刻画,自明清时起,已成风气。清末民国时,刻陶成为一种职业,出现了一些刻壶高手。随着文人书画家参与紫砂设计制作,紫砂艺术,突破了造型艺术和实用功能的藩篱,文人书画与紫砂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类——“文人壶”。文人壶的出现既丰富了紫砂艺术的表现内容,同时让书画家在另外的领域尝试书画的表现力,让自己的书画增添了紫砂陶独有的淳朴、浑厚的古韵,两者如影随形、相得益彰。近代谢稚柳、陈佩秋、唐云、陆俨少、关良、朱屺瞻、王个簃、程十发等书画名家均与紫砂艺人合作,制作出很多精美而富有人文气息的紫砂壶,形成了紫砂艺术创作的新潮流。文人壶一时成为紫砂壶收藏的热点,累现各大拍卖场中,成交价格高涨。如顾景舟制作、国画大师吴湖帆亲笔书画的紫砂壶作品“石瓢壶”在嘉德春拍中以1232万元的天价成交。唐云等艺术家参与制作的紫砂壶也拍出几百万元的高价。

在业内,周树坚的书法篆刻为众人熟知,其师承容庚、商承祚、秦咢生等书法大家,潜心书法篆刻艺术和古文字研究。篆刻直追秦汉,书法力求商周——篆刻以周、秦、两汉玺印为宗;书法专攻甲骨文及钟鼎彝器款识、秦篆汉隶,以及博览历朝名家墨迹,融会贯通,作品风格大气磅礴、隽利古拙、苍劲浑穆。其书体爨体更是为人称道,庄严而不呆板,威仪却不失天真。刚柔并济,暗合法度。

因缘际会,周树坚的书法篆刻艺术与紫砂不期而遇,碰撞出艺术的火花,创作出一批紫砂珍品——紫砂壶形态各异,古意丛生,周树坚因形而创,精巧构思,用心雕琢,或篆隶、或钟鼎、或行草、或象形、或兰草、或修竹……把紫砂壶的内在美通过书画雕刻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一件件紫砂器物上,周树坚的书画艺术游刃有余:刀法粗犷豪健、爽朗风神;布局随遇而安、浑然天成;气息高古淳雅、凝重质朴;结字平正大气、古拙天真;用笔稳重刚劲、收放自如。运刀如笔、开阖有度,充分显示了周树坚在书法篆刻艺术上的造诣。而随心而发的运刀产生的爽利意趣,更显得金石味十足。紫砂器形而随意雕琢产生的文人意趣,无不散发着艺术家娴熟的艺术素养和高洁闲适的生活态度。

试想,当我们抛弃烦躁的心态,约三五知己,赏壶品茗,在茶香缭绕之中,追名士雅韵,尚传统遗风,放飞心境,思接千载,意通古今,此乐何及!

我想,这正是周树坚雕刻紫砂的用心之处!(黄颂豪)

一代名臣陶澍的茶缘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自称桃花渔者、印心石屋主人,晚年自称髯樵,湖南安化小淹人。陶澍是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清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陶澍于嘉庆七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陶澍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死后追封太子太保,谥文毅。陶澍的主要著作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靖节先生集》、《陶文毅公全集》等。

陶澍是获得民间广泛认同的著名清官,更是我国古代和近代之交最杰出的经济改革家之一。陶澍政绩辉煌,他在改革盐政、改良漕运、首创海运、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建设文化、整顿吏治、严禁鸦片等九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利国利民的杰出政绩。陶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全国而言,他既是清朝中叶经世派的领袖,又是近代洋务派的先声;对湖南而言,他是近代湖湘人才群体崛起的先导者。由于陶澍善于发现人才和知人善任,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著名的优秀人物,包括林则徐、贺长龄、魏源、左宗棠、胡林翼等,直至曾国藩被认为是全面继承陶澍思想的人。朝廷评论家称陶澍是“黄河之昆仑、大江这岷也”,是晚清时期全国人才发生、发展的源头。

陶澍不仅是政治家和经济改革家,还是清朝中期最重要的诗人与散文家之一。他的奏疏、散文、诗歌、对联,既是其经世思想的载体,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陶澍还是安化茶这一家乡风物的爱好者、研究者、宣传者,他笔下的和茶史上都很少见,但陶澍这一比喻却自然贴切、深刻传神,这足以表明陶澍懂安化茶,是真的很懂;陶澍爱安化茶,是真的深爱。

服膺茶德

古今中外的茶人,都有对茶德的领悟,“茶圣”陆羽认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日本高僧千利休认为茶道的基本精神在于“和、敬、清、寂”;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提出中国茶德应是“廉、美、和、敬”。爱茶、懂茶的陶澍,不仅对茶德有着自己的独特体会,而且注重自觉地将茶德与己德融如一体,在品饮安化茶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在上述《试安化茶》诗中,每节都有关于茶德与修养的深刻体认。在第一节中,陶澍写到自家宴客唯三五碟凉菜、一壶好茶,其原因就是:“煮茗况家风,庭前馀雪白。”即自己欣赏和继承了晋代陆纳煮茶待客、清廉自守的清白家风,就像庭前馀雪那样无瑕。在第三节中,陶澍更是借无良茶商以外地茶充当安化茶的卑劣行径,鞭挞一味追求虚假名声、不能保持品质始终如一的世风。最后他感叹道:“臭味慎差池,我谓茶犹小!”强调相对于茶叶的作假来说,保持品德的表里如一更为重要。第四节中,陶澍进一步阐发了安化茶“闇然而日章”的良好品德:“着号材所长,自昔功已迥。历久用弥彰,暗然思尚褧。因知君子交,味淡情斯永。”安化茶以除毒祛滞著称,而且越是长久地坚持饮用,这一功效就越是显著,这种因性赋形、润物无声、味淡情长的风格,正是陶澍等儒家经世学派追求的人生境界。

留心茶政

《明史?食货志》记载:“番人食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以制羌虏,明制尤密。”“汉川茶少而贵,湖南茶多而贱。湖茶之行,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亦利番也。”这一记载,说破了唐宋以下直至鸦片战争之前“以茶制边”政策的本质,同时也是以安化茶为代表的“湖茶”大行于世的根本原因。作为关心封建统治与改革的一代名臣,陶澍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谈到安化茶叶的功能时,进一步指出安化茶对西北边疆的重要性:“所以西北部,嗜之逾珍鼎。性命系此物,有欲不敢逞。”意即西北的少数民族对安化茶的嗜好甚至超过了珍宝与权力,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都要靠安化茶来维系,所以哪怕有野心也轻易不敢表露出来。但从陶澍日后推行盐政改革的思路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拘泥于祖宗成法的改革家,就像他因势利导、革除陈规以降低盐价、惠及百姓一样,估计他也不会因为“西北部”嗜茶就去卡他们的脖子,而是会引入市场因素来理顺茶政、惠及边疆。果真如此,则安化茶将提早百余年成为“民族团结之茶”,中国的边疆也将少了许多纠葛和纷扰。只可惜陶澍逝世于两江任上,后人不得目睹其治茶之效。但几十年后,陶澍的亲家左宗棠在治理甘肃茶政时,正是采取了减轻商人负担以保障流通、降低茶价的措施,因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给安化茶开辟了更为广阔深远的空间。对此,我们不得不感慨历史的传承之妙。

近现代学人研究认为,陶澍是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倡导者和推行者,是中国近代改革派前期的领袖和核心,他“独于宴安无事、局守文法之时,洞见症瘕,亟起救药(黄彭年语)”,“勇于任事,不避嫌怨”(道光语),第一个突破清代政治经济体系,睁开眼睛看现实,首先将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引入改革中,具有某种趋向近代化的意味,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标志着古老的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里程碑式的人物。而爱戴陶澍的安化人,更愿意把他看成一个具有安化茶一般高洁品性的长者……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陶刻升值潜力极大》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