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每年清明节前后,漫山遍野的茶树上就会长出茶片和茶泡。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很多70后或者家里的长辈听到茶片或者茶泡,还是会会心一笑,引发无限感慨,勾起很多童年的回忆。

四月的野果,小孩的美食

“小时候,我们小孩子都得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每天都要起个大早,然后抗着一大捆柴下山,是个力气活儿。但是开春以后,上山砍材似乎成了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因为开春以后,山上会有很多野果,尤其是清明节前后,茶树上的茶片和茶泡是我们喜爱的美食之一。”王大伯满脸微笑地说道:“但是这茶片和茶泡并没有那么好找,经验老道的孩子知道往都是茶树的山头找,如果发现一颗茶树上有茶片和茶泡,就会叫其他小伙伴一起过来采摘。把采摘来的茶片和茶泡放进自己的背篓里,别提有多兴奋了。”

王大伯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家乡的每一座山上都有他的足迹,一年四季哪些野果成熟了,他也是了如指掌。“我们小时候不比现在,没有这么多的零食可以吃,山上的野果就是我们的零食了。四月份的茶片、五月份的桑葚、六月份的野草莓、十月份的野山楂……每个时节的野果,我们都会采来吃。这个茶片和茶泡,我们撕了表面一层薄薄的膜,就直接拿来吃了,香甜里带些苦涩,非常爽口。童年时候经常去采茶片和茶泡,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是一种难得美食,是有钱也买不来的美食。”

采摘野果,是童年的乐趣

“最开始上山采野果是由大人领着,或者跟在几个大小孩后面学着哪些野果可以采,哪些野果不可以采。一到放学时分,或者节假日,我们就会偷偷溜出家门,满山坡的跑。天黑时分才拎着一篮子的野果回家,虽然少不了家长的一顿骂,但是只要一想到饭后能跟弟弟妹妹一起分享采回来的野果,心里就偷偷乐。家长们也是没办法,因为一辈一辈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在那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漫山遍野的采野果能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许多的乐趣。”七十多岁的李爷爷说。

“有一年春天,茶片茶泡长得特别多,我们村几个小孩儿到了山上,便分头去找吃的,这棵树上的茶片还没摘完呢,那棵树上圆圆的茶泡又出现了。我们怀着雀跃的心情,尽情地吃。在那不知零食为何物的年代,茶片和泡茶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太大了。”李爷爷感慨道:“现在的小孩子都在家,户外运动也不多。年纪大了,我也很久没有上山了,原来我走过的山间小道也已经杂草丛生。一晃眼,孙子都能满山跑了,但是儿时的记忆留存在脑海还是这么宝贵。”

cy260.COm小编推荐

茶是一条记忆的线--马旭初


马旭初,祖籍北京。高级工程师,著名建筑家。曾就读于辅仁大学,后师从梁思成。是六百年古建筑世家——兴隆木厂的第十四代传人。历史上,兴隆木厂曾参与了故宫、颐和园、北海等一系列皇家大型工程的施工及维修。马旭初曾参与修建十大建筑,修复了隆福寺正觉殿的藻井。

第一次听别人介绍马旭初,人家就告诉我,马老一定会给你讲慈禧太后欠他们家银子的事儿。可采访还没开始,马老就抢先问我:“你喝不喝茶?”我说:“喝啊。”马老说:“小姑娘,喝什么茶呀,茶有茶锈的。”这样的解释让我很疑惑,马老的“顽皮”又让我觉得这位84岁的老人可爱又亲切。

欠银子的事儿说和茶无关,却也在千丝万缕中有那么点牵连。明清两朝,马家的兴隆木厂曾是京城12家官木厂的首柜,但凡涉及皇家的工程都由朝廷转给兴隆木厂。那张在清光绪十三年由朝廷主管财政的户部给兴隆木厂开的,写着“据呈请兴隆木厂商人马德春,请将十一年、十二年两年的筹垫,实银三万两千二百九十四两六钱一分四厘,勿恳请照数赏罚”的单子就是慈禧太后为所欠的中海、南海、北海的修缮费开给马家的白条。这张欠据的原件已经进了博物馆,复制件一直保存在这个六百年哲匠世家的第十四代、也是最后一代传人马旭初手里。马老说:“北平一解放,我就把家产都捐了。有魏家胡同的近千间房、恒茂木厂、东安市场上百家铺面和摊位,还有同济堂药店、北京饭店、北京和天津电车公司、自来水公司、开滦煤矿的股份。留着这个复制件,给自己留个念想,留个见证。”不是这样的家庭,也难养得出锈了杯子的茶瘾,更难有这人与茶的缘分。

马老最初喝茶就是受家里人的影响,家人说夏天别喝凉水,喝点热茶,越喝越凉快。马老感叹道:“喝茶,口味是越喝越高啊。我从二十几岁开始喝茶,夏天喝龙井,冬天喝花茶,茶瘾大着呢!”马老手里的茶杯茶锈斑斑,他说自己还有好几个被茶锈住了的杯子,杯中沏泡的云南的普洱茶是朋友当古董送给马老的礼物。喝了六十多年的茶,品过的好茶也不计其数,提及最难忘的茶,马老说是六十年前店铺伙计用来当零钱找给顾客的茶叶末:“茶叶末,北京行话叫满天星,六十多年前店铺伙计用各种茶叶的茶叶末换零钱,那味儿香,沏出的茶水很酽。”提起了过往的事,马老就会讲出很多生动的细节,就像是昨天的事儿,记忆从来没有褪色,他说:“茶庄里吴裕泰的年头多,去瑞蚨祥卖绸缎的时候,都会顺道买点茶。那个时候很有名的谭家菜,一桌菜要四两金,一人一碗茶都是上好的极品铁观音。”

马老告诉我:“过去的人谈事一般都在茶馆,就像现在谈工程。那时的人讲究个礼,如果看中了其中一个人的手艺,就会说,哪一天上我那儿,我厚着您的茶钱。其实,就是说,我的工程愿意交给你来做了。”

传说,皇上要盖城墙上的四个角楼,这个任务就交给了马旭初的先祖。先祖开始反复琢磨,这个角楼做成什么样儿的好呢?从茶馆里出来,先祖往前走,看到前面有一个人手里提着一个蝈蝈笼子,先祖的眼前突然一亮。就是这么个普普通通的蝈蝈笼子,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走近那人说:“先生,你这蝈蝈笼子,我想买,您说多少钱?”那人伸出手掌。先祖说:“您等一下我去取钱。”取钱回来,那人已不见了踪影,那蝈蝈笼子却放在了茶馆的桌子上。先祖就问掌柜的:“刚才的人呢?”掌柜的说没看见,先祖将50两银子放在柜台上说:“掌柜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那提蝈蝈笼子的人一来,你就帮我把这钱给他。”先祖连夜根据这只蝈蝈笼子把角楼的模型做了出来,皇上看了模型之后,十分满意,就依照着建了角楼。后来,马旭初的先祖就把这个茶馆买了下来。提蝈蝈笼子的人一直也没来,据说那是鲁班爷显灵。

有人这样评价马老走过的人生岁月:“作为六百年哲匠世家的第十四代也是最后一代传人,他的人生注定是一幕传奇大戏,起落不由人。”岁月和不平凡的经历给了马老厚实的人生,我总觉得马老手中杯子上的茶锈封存住的是一年又一年的岁月,历史就在这一杯杯的茶中来了又走了,留下了痕迹,留下了余香,留下了每一点记忆印证着传说与现实。茶,像一条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线,穿起了老人一生的记忆。

一杯茶的信仰(一)一个时代的记忆


沈红的世界,平和、恬淡,辗转业界三十余年,只是一杯清茶的岁月流长。这杯茶被稳稳的根治在内心,不随外力颠覆、倾斜,也不随日月干涸、滋长。仅凭舌尖的触感,坚守一杯茶的信仰。

2007年,当北京茶叶总公司成功回购“京华茶叶”(以下部分简称“京华”)的消息传出,沈红终于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

八年的等待之后,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最初,尽管沈红已经从初出茅庐的女大学生变成了一个风韵犹存的成熟妇人,从师从老一辈的茶评人,靠着口传身教学习茉莉花茶的拼配技术,到历时十余年方始独立开单创立自己的拼配工艺,再到担任联合利华技术部主管,随着“京华”的雪藏而赋闲回家,沈红的职业生涯乃至生活轨迹无一不和“京华茶叶”的命运缕缕牵系,激荡沉浮。

没有人知道沈红总是隐含淡淡笑意的和煦面容背后藏匿了多少隐忍、无奈。“京华”的回归,终于可以让沈红接续心头始终缭绕不去的茉莉茶香……自此,沈红的身影再也没有从“京华”离开。即使是在退休之后,审评室里,沈红的白大褂依然会在每天清晨出现在工作台前。三十多年的时间,在被茉莉花和茶香充盈的时光里,沈红齐肩的乌黑长发已经银丝斑驳。

一个时代的记忆

在北京护国寺古玩市场的杂项货摊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标着“京华”字样的茶叶铁罐被作为民俗品摆放着。1981年,北京茶叶总公司申请注册“京华茶叶”,并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茶叶类商标,首开国内铝箔袋包装茶叶的先河。此后近二十年的时间,“京华茶叶”几乎成为京城每个家庭的必需品,乃至惟一的。即使在1985年茶叶市场开放之后,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京华茶叶”对习惯喝花茶的老北京而言,意味着在喉舌之间贯穿几十载的不变口味,杯中浓淡相宜的茉莉花香伴着木柴的烟熏气味,才会让隆冬的街巷彻底从夜的清冷中苏醒过来。

“京华”注册成功之后的第二年的七月(1982年),沈红从安徽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茶叶加工厂。当时,北京茶叶加工厂是北方地区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叶龙头企业,隶属于北京茶叶总公司。沈红一进厂,就被分配到审评室,师从杨、傅两位师傅,分别学习拼配和审评。当时北方地区都有饮用花茶的习惯,一来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均不在产茶区,再者因为运输和保存方面的配置相对滞后,绿茶、白茶等茶品经过千里迢迢的运输和长时间的储存,很容易在中间环节因为不可抗力的影响而导致茶叶品质的不稳定。而花茶则完全规避了这种非人为导致的运输和储存风险。

人们常说的花茶,一般是指茉莉花茶,即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这种花、茶窨制的结果,既让茶胚彻底干燥适合长途运输又能长时间保存,同时茉莉花在加工的过程中其内质也会发生一定的理化作用,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茶单宁在水湿条件下的自然分解,使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有效的减弱喝绿茶时的涩感,也成为北方人喜爱茉莉花茶的原因之一。三十年前,北京所有的茶叶店几乎都只售卖各式花茶,而沈红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按照当时5块、6块、8块、10块的标价拼配出质量对应的花茶。“京华”作为首创的国内铝箔袋包装茶叶,沈红一面和审评组的同事坚守在质量的关口,同时利用各地区茶叶的品质特点,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拼配加工,使得茶叶品质能够相互弥补,她研制出的拼配加工方法,迄今仍然为同行传承沿用。

空无静清 一片茶叶的涅磐


清风拂过松枝千篇一竹梢,泉溪水流在乱石上跳跃,茶炉里的红炭着茶烟升腾起暖和的舞蹈。茶香则把人的思绪引向空灵的悠远,这便是禅意了。如是在茶亭中行茶,那么竹杓的舀水声,瓦釜中水的鸣唱,花瓶中寓意诚挚的插花和洁净优美的茶具,空气中弥漫着的茶香或檀香的气息,把眼、耳、口、鼻的观感集中在一起,这就是在浮躁城市中的一方净土,一片禅境的空间。人们用心去构造一切,用心去品味这一切,就压缩了与历史时空的距离,超脱于尘寰喧嚣于一刻,让我们的身心冷静又睿智的思考过去未来,得到的是自信与振奋。

请你审视一下泡过的茶叶吧。宛若人生结束,它奉献出一切,让别人健康、愉悦、向上,茶叶在茶的世界里无碍地涅磐圆寂了。

中国本土道家中的“无”与外来又经融会了佛家的“空”,两种观念的交流、最完美、最高境界。然而它又是“无”与“空”的。在禅家看来,“静”与“清”这两个字是可以作为表达的。韩国把禅与茶高度概括为“清和礼乐”;日本把禅与茶归为“和敬清寂”四个字就反映了茶道精神中的审美内涵。道家的“清静自在”,佛家的“般若清静”,儒家的“清心寡欲”,清的审美意识和“无”与“空”一样丰富。深奥的玄淡称“清淡”;论人的气质品格是“清者贵,浊者下”;还有“木清则仁、火清则礼、金清则义、水清则智、土清则思。”

作为茶,集五清为一身,在茶室中与清新的音乐,清气的书画,清净的茶道具,清而礼的言谈都达到养心务必先清心的环境要求。无论茶室内外,在茶中修心,在修心中喝茶。因为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意识。眼下,原本东方民族主导的人文科学,西方民族重自然科学的大区域已被现代的通讯传播手段瓦解。人们在多元的文化中失去了精神的信仰支撑和心理平衡。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东方的茶,这虽是一碗由茶叶浸泡出来的汤水,然而它又是已杯容纳了东方文化精髓的东西,已不是一杯有固定价值的解渴的饮料了。当我们以清醒的思维去净滤这杯茶汤的时候,它就像一口贮满了禅思的深井,清而不浮,静而不滞,淡而不薄,能汲取多少,全在个人。

茶把它的根细细密密地扎根于大地,吸收着天地日月的精华,它的本身就是美德;它再经过各种加工在淡而无味的水中复活奉献,这是一种可观可触的轮回。其实,一个人就是一片茶叶。人生下来就分分秒秒在变化,只是这一过程一个人要六七十年,一百年,不易很快察觉而已。茶中的美就是我们身边时时刻刻的“当下”。体会并发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体悟到思维的乐趣和心底的收获,得到会心的一笑,那就是茶汤中的美与禅了。

泡“好茶”,不如“泡好”茶


好茶难寻,有时得赶在新年第一批茶下来的时候去农户家踩点;

好茶难寻,有时得在几十种茶样中才能挑选出一款自己喜欢的茶;

好茶难寻,有时得寻边茶山才能选中一片天时地利人和的灵物;

好茶难寻,有时好茶是泡出来的。

寻遍好茶,舟车劳顿,还不一定满意而归。所以泡“好茶”,还不如“泡好”茶。

泡“好茶”,不如“泡好”茶

一杯好茶,水温不够,水质不好,闷茶时间过久,也是平白辜负了这杯“好茶”。

那么“泡好”茶,10块钱一泡的茶叶能泡出100块的水平,这杯茶的就值一百块,但如果你只是随便应付一下,根本不在乎10块钱一泡的茶,那泡出来的可能就一文不值。

茶有那么多种,好茶也就几种,喜欢喝的又只有两三种,能喝到的好茶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尝不到,所以更想尝,这是人之常情。

泡“好茶”,不如“泡好”茶

煮一壶净水,泡一盏清茶,看茶叶落入杯底,汤色由无转有,又由浓转淡,素淡的心在这一刻得到清默,在生活的点滴之间,感受时光带来的禅茶体验,谁又能说这不是一泡“好茶”?

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携三五好友,泡上一泡茶,闲聊间隙一饮而尽,谁又能说这不是一泡“好茶”?

泡“好茶”,不如“泡好”茶

遇到“好茶”,得之者幸,但是在遇不到“好茶”的时候,“泡好”手上这杯茶,也会得到鲁迅笔下描述的“喝茶的清福”。

一片茶叶 以清净心布施


一片茶叶,以清净心布施。

抓一把茶叶丢在壶里,从壶口流出了金黄色的液体,喝茶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杯茶的每一滴水,是哥哥那一把茶叶中的每一片所释放出来的。我们喝茶的人,从来不会去分辨每一片茶叶,常常忘记一壶茶是由一片一片的茶叶所组成的。

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的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分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本质。

布施不就是这样吗?

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这一片,整壶茶就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我们应以茶叶为师,最好的茶叶需要五六斤茶青才能制成一斤茶,而每一片茶都是泡在壶里才能还原、才能温润、才有做为茶叶的生命的意义;我们也一样,要经过许多岁月的涮洗才能锻炼我们的芬芳,而且只有在奉献时,我们才有了人的温润,有生命的意义。

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喜欢一壶茶的时候并不会去单独赞叹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去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地奉献自己的芳香。

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说珍惜世界,先学习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当我们这样想时,喝茶的时候就特别能品位其中的清香。

张爱玲笔下的茶和女人


张爱玲好茶,她笔下的“茶”范围不但广,且细致有韵。从令人低回不已的故事里,我们不难找到她对茶的依恋与喝茶主张。通过曼桢、娇蕊、银娣、敦风和白流苏若干女人的眼里心里,我发觉,张爱玲比任何一位茶人更像茶人。

张爱玲本身嗜茶,所以她的女主角们也常与茶打交道。《怨女》中的银娣,欢喜地一样样东西都指给嫂子看“里床装着什锦架子,搁花瓶、茶壶、时钟。”那茶壶如此郑重被收放,可见是心头爱,说不定银娣上吊前“拿桌上的茶壶,就着壶嘴喝了一口,冷茶泡了一夜,非常苦”的这茶壶就是那茶壶。这是她自杀前的心情写照:清冷又苦涩。一口茶就道尽了银娣的难处。“就着壶嘴喝”有不管三七廿一,死意已决的味道。

后来姚家分遗产那天,她非常紧张,担心自己会被欺负,她可吃不起这种亏,因是花了前半生的青春与一个初恋换回来的。张爱玲轻描淡写几句,“站着就喝,也许是左计右算想得出神了,来不及坐。”“热”与“冷”的对比,是喝茶老行家的神来之笔,不喝惯茶的人难有此体认。

银娣该是女主角中算最爱喝茶了。在穿孝期不能戴耳环,她耳朵眼里塞的是根茶叶蒂,如此凡事有茶,可知是真的喜欢。其它借用茶来描画情节的小说颇多,都着眼在男女关系上。

《桂花蒸》里阿小的男人,并没有明媒正娶她,也无金戒指,更养不活她。阿小自己在洋人家当阿妈。男人来找她,“她给男人斟了一杯茶,她从来不偷茶的,男人来的时候是例外。男人双手捧着茶慢慢呷着……”以一杯偷来的茶,用喜剧效果,完成了阿小的悲壮爱情。要知道,“苏州娘姨最是要强,受不了人家一点点眉高眼低”,阿小可是从来不贪的,如今却甘心偷茶,要是叫哥儿们察觉了,岂不英名尽丧?晚节不保?偏她又这么地理直气壮。

茶在娇蕊手上又两样了,是拿来调情专哄振保的,不必赶着喝。她千方百计让他知道她记得他说过“喜欢喝清茶,在外国这些年,老是想吃没的吃。”使得他心猿意马,恁地任性。要真的很在乎一个人,你才愿意记住他爱吃什么喝什么这类劳什子,娇蕊并不隐瞒。

看他们两个如何各怀鬼胎,互相诱惑,“阿妈送了绿茶进来,茶叶满满的浮在水面上,振保双手捧着玻璃杯,只是喝不进嘴去。他两眼望着茶,心里却研究出一个缘故来了。”振保的定力其实非常有限,禁不起娇蕊一个媚笑。他踌躇半日,只为在找应当和娇蕊睡觉而又不必自责的理由。娇蕊呢,“低着头,轻轻去拣杯中的茶叶拣半天,喝一口。”放肆的“把一条腿横扫过去,踢得他差一点泼翻了手中的茶。”

大家仍不十分确定对方的心思,又管不住自己的心思时,唯捧着杯茶默然。一则无声胜有声,可藉此眉目传情。二则可一边筹划如何将对方拿下马来。茶在整个调情过程中被描写得富吸引力,兼生活化。张爱玲对喝茶细节的敏锐感受,显示出其喝茶门槛非常精。最后娇蕊出去了,“将残茶一饮而尽,立起身来,把嘴里的茶叶吐到栏杆外面去。”把娇蕊一意孤行,准备狠狠地爱一场的决心表露无遗。

曼桢与世钧那悠悠“半生缘”,亦算是始自一杯茶。这杯茶,想来和坊间“像洗桌布的水”的茶相似,无香无味,只略带少许茶色。他们几个人要跑堂拿纸来擦擦筷子要不到,曼桢便道:“就在茶杯里涮一涮吧,这茶我想你们也不见得要吃的。”顺手便帮世钧洗了。

张爱玲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淡然落笔的“茶”范围不但广,且细致有韵。从收藏茶壶、就壶嘴喝茶、英式下午茶、从玻璃杯冲泡、用盖碗喝之到洗筷子、塞耳朵眼以及杯沿的胭脂渍等令人低回不已的故事里,不难找到她对茶的依恋与喝茶主张。通过曼桢、娇蕊、银娣、敦风和白流苏若干女人的眼里心里,我发觉,张爱玲比任何一位茶人更像茶人。

和茶有关的闲散事


小时候我家里人不怎么喝茶,那部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渴望》上演时我年纪尚小,记得刘慧芳她妹放学,第一件事是撩起帘子进门,拿起桌上的大缸子咕咚咚喝一气。这大概是北方70后大部分人童年时的样子。我小时家里备有茶叶是为招呼客人,和糖果一样属于礼貌用品。偶尔喝茶也是一时兴起,抓一把茶叶往大杯子里一扔,提起暖瓶倾满热水。泡上一会,等上一等,摇着头躲避着浮上来的茶叶就可以喝了。这是我最早理解的喝茶,要素很简单,茶叶,热水,茶杯。

出门就买瓶可乐拎手上满街逛的年纪我总算不再拥有了。到了一些年纪人需平心静气,又开始琢磨茶时我已人在广州。可是广州人平素说地喝茶多半是广式早茶,“餐”的性质更多些,重点在茶点,对茶反倒不那么讲究。而那种蜷于一室围在一起的功夫茶,喝起来倒是有点意思,就是过于讲究,形式也繁琐。我每次在家喝功夫茶,我爸就看不下去继而批评我喝得费劲。因为广州人的功夫茶学问很多。首先,选茶叶是一门学问;选壶配杯子是第二门学问,杯杯盏盏确实好看,买玩起来也会非常上瘾;真要按照日本那套严谨的茶道讲究起来,就是第三门学问。这些东西真要耍好,需要施以充足的时间,像我们这种工作狂,早上醒来一脑门事,心慌意乱,急急忙忙,是断然玩不好的。我对茶没什么大偏好,就是觉得喝茶静心,又能清油解腻,顺带买些杯盏养眼,买坏了也废不了,拿来充军做花瓶,反正广州花木便宜到不行。上次淘宝买了个茶洗,收货后觉得不喜欢,干脆用它来养水仙,立刻衬得客厅里的水仙富贵欲滴,养了几年水仙,它从没住过一百多块一个的“房子”。

广州茶叶市场多,每个区都有,这些批发市场都是半批发半实体店,有点头脑的店主把店面摆弄得十分漂亮,充足而合适的灯光,颇有艺术味道的杯子和壶以及那些可爱的茶宠。茶和书以及花草本来就百般可搭,稍微弄弄,就是一个艺术空间。一进店面便让人百看不厌,总能哄得客人卸包坐下,尝点店家的手艺,尝着尝着就成了半个熟人,免不得要买些东西再走。客人也不亏,本来玩茶这东西,就是要收买一些店主的心,人家才肯把好的东西介绍给你,你花了钱,也买到了正经货。

对普罗大众,玩茶毕竟算一种挥霍,结果如何不用放在心上。玩不好就写入理想,玩得好才写入生活。散文学家爱说些“一茶、一饭、一粥、一菜,与一人相守”这类不够确定的理想,我总觉得这不靠谱,你求来了这些,难道就真不会进一步再求点其他荣华富贵?比如尝一次全城最好的私家菜,住一回五星级酒店,以及去一躺马尔代夫?欲望怎会停止,文字上解释的生活,不过是情绪单方面地说说。好在,喝茶上我一贯怀有纯真的动机,但看到有人写他朋友喝茶能喝出茶叶产地的海拔,我就知道,这座高峰我是攀登不上去了。

佤族的烧茶和擂茶


佤族是跨国境而居的民族,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及双江、耿马、澜沧、孟连等县,沧源和西盟两县是佤族主要聚居县。佤族自称“阿佤”,其先民是古“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剌”、“哈瓦”、“卡瓦”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竹筒茶是一种古老的茶俗,用竹筒煮茶饮茶,别有情趣。

阿佤人的日常生活少不了竹,他们住竹楼、坐竹凳、用竹碗、使竹筷、睡竹箩。有一道山歌这样唱:“竹叶青青竹筒长,砍节竹筒装砂糖,吃了砂糖竹筒在,妹不变心日子长”。

如果说,在竹筒放砂糖是青年男女甜蜜恩爱的象征,那么在竹筒里煮茶水则又包含了更多的内涵。竹筒茶还可以制成姜茶用以驱寒发散;制成糖茶,用于补气血;制成薄荷茶,用于解暑。阿佤人又习惯就着竹筒茶吃用竹筒煮成的糯米饭,喝竹筒装的阿佤水酒。青年男女对坐饮酒喝茶,别具一番情趣。

佤族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百年前,现在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的怕怕和大黑山等地,还有几百年前种植的百亩连片的半栽培型古茶园,因此,佤族饮茶的历史就更为久远了,佤族人们主要有两种饮茶方法,即烧茶法和擂茶法。

佤族的“烧茶”,佤族语称为“枉腊”,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饮茶方法。首先,烧一壶开水,放在火塘边备用;然后,把茶叶均匀地铺在一块薄铁板上,放在火上烤,等到茶叶焦黄时,将茶叶倒入开水壶中煮;最后,煮好的茶倒入茶盅里,便可饮用。这种茶苦中带甜,散发出一股焦香,味道别具一格。这种饮茶方法一直被佤族人民世世代代所流传着,现在仍保留这种饮茶习惯。还有一种饮茶方法称着“擂茶”,也是佤族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即将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土陶罐内共煮食用。

佤族以饮茶非常喜爱,所有的佤族男子都有饮茶的习惯,所以每户佤族人家火塘边都有一个煮茶用的瓦罐。佤族农民外出劳动的时候也离不开茶,有的带茶罐到地边,就地生火煮茶;有的是把茶水熬炼成茶胶,晒干成块后,待外出劳动的时候带在身边,想喝茶的时候含上一块以解茶瘾。因此,佤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茶叶,茶是佤族人最喜爱的日常饮料。

周杰伦《爷爷泡的茶》


《爷爷泡的茶》是周杰伦2002年7月18日发行的第3张音乐专辑《八度空间》中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谱曲、林迈可编曲,方文山填词,整首歌是藉由“茶”这样平常的饮料,来阐述着爷爷生活的禅意,歌曲就仿佛爷爷告诉孙儿,当茶水的颜色蔓延、纯净快乐的旋律扬起时,名利自然就会瞬间抛至九霄云外。

歌曲:《爷爷泡的茶》

歌手:周杰伦

作词:方文山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山泉在地表蜿蜒

从很久很久以前

我有一张稚气的脸

泉水渗透进矿层岩

爷爷栽种的樟木树苗在上面

犹记得那年在一个雨天

那七岁的我躲在屋檐却一直想去荡秋千

爷爷抽着烟说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

千年那天我翻阅字典

查什么字眼形容一件事很遥远

天边是否在海角对面

直到九岁才知道浪费时间

这茶桌樟木的横切面年轮有二十三圈

镜头的另一边跳接我成熟的脸

经过这些年爷爷的手茧

泡在水里会有茶色蔓延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没法挑剔它口感味觉还不差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他牵着一匹瘦马走~天涯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他满头白发喝茶时不准说话

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

Repeat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噢~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没法挑剔它口感味觉还不差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他牵着一匹瘦马走~天涯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他满头白发喝茶时不准说话

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爷爷~)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泡出好普洱茶的秘诀


喜欢喝茶的亲们必须知道有必要冲泡一壶好的普洱茶。冲泡技术非常重要。冲泡普洱茶不仅要有好的茶壶,茶具,茶刀,还要有茶的温度和茶的量。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这两种不同的茶,泡法也不同。

叫醒茶,目的是洗去茶叶中的杂质,茶泡沫,灰尘,唤醒茶叶和茶叶,让叶子舒展,充分睡眠。

每次都容易醒来

建议(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1,散茶:应该出汤3-5秒

2,紧压茶:5-10秒出汤

3,小沱茶:15-20秒出汤

4,熟茶:10-15秒(建议醒茶2次)

在高温下,茶汤表面有泡沫,可以补充水分。用盖子取下漂浮的泡沫。将汤从盖子中取出后,不应将其盖紧。它应该留1-2厘米的间隙。由于高温,它不会扼杀茶的味道,也不会太快冷却。

倒入90°C-93°C的水中冲泡,将茶倒入公平杯中5-8秒,然后将茶叶分入杯中,先闻香,观察颜色,然后饮用。汤是黄绿色,明亮或金黄色,具有独特的香气。叶子是黄色和绿色,味道甜。喝完后很爽。3-5岁茶叶的用量将少于新生茶,水温会更高,出水量应逐渐增加和延长,达到每个泡沫之间的节奏。

为了冲泡普洱煮熟的茶,水温要求高于冲泡茶。由于茶叶受损,茶叶表面受损,茶叶表面容易形成一些影响茶汤真实性的水溶性成分。因此,前两个茶汤被冲走,随后的排水时间优于冲泡。茶应该短,并注意注入锅中的水的强度(碗)不应该太重,不应该翻倒,不应该摇晃,不应该让很长时间站立然后再次冲泡,以免茶汤混浊,茶味变形。

吕才有:普洱茶,一片小树叶,一个大产业


图为:吕才有,系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教授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喝茶已经不仅仅是解渴那么简单了,它更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提到茶,不能不提享誉世界的云南普洱茶。目前,普洱茶产业发展形势怎样,又如何做成千亿元产业?普洱茶的魅力在哪里,它为何备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教授做客《新华访谈》,解析普洱茶产业,讲述“博士茶人”和这一片树叶的故事。

视点一:普洱茶产业“墙内开花”,墙内外都香

近年来,普洱茶产业重新受到重视,并占据了云南茶产业三分之二的份额。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加,对普洱茶有了新的认识。消费群体也由国外转向国内,呈现“墙内开花,墙内外都香”的景象。

普洱茶作为云南茶产业的领头羊、排头兵,特别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受到重视。此前,普洱茶作为特种茶,主要销往国外发达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以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现在是内外都香。

到目前为止,普洱茶占据了云南茶产业三分之二的份额,云南在中国茶产业处于前三的水平,而云南普洱茶又处于领先的水平。因此,普洱茶在云南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视点二:普洱茶:魅力独特的茶业界黑马

云南大叶种是一个独特的品种,它的内涵成分是其他中小叶种的两倍,特征性成分中内涵成分丰富。普洱茶还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可以概括为“一减三调”。

从理论研究来说,无论是云南本地和外地的茶,都是山茶科山茶属山茶种的植物,采用它的叶片来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形成不同的茶类。到目前为止,普洱茶占据了云南茶产业三分之二的份额,云南在中国茶产业处于前三的水平,而云南普洱茶又处于领先的水平。因此,普洱茶在云南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云南是茶叶的故乡,茶的发源地。云南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为生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茶叶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44个茶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独有26个茶种和两个变种。云南大叶种茶树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5%以上,茶树品质优良,枝叶肥厚、内含物质丰富,是制作普洱茶及滇红茶的优质原料。

普洱茶的独特性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云南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环境成就了普洱茶。“一方水土产一方茶”,云南属于特殊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在云南品种的独特性方面,云南大叶种是一个独特的品种,它的基因型表现为乔木型和小乔木型,特别是它的内涵成分是其他中小叶种的两倍,特征性成分里,内涵成分比较丰富;在加工方面,普洱熟茶有一个独特的加工工艺叫做“渥堆”,学术称之为后发酵,而其他茶类没有这个工序;在品质特征方面,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熟茶通过后发酵以后,形成了陈香明显的特征;最后,它还有独特的保健功能,我个人概括为“一减三调”,也就是它有减肥的作用,无论是从现代科学实验和经验的积累来看,晚上瞌睡还特别好。每天喝三道茶,总量不超过20克,饮用是安全的。

当然在喝茶的过程中,我认为要适当讲究,关键是对水、投茶量和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普洱茶需要高温冲泡,更有利于内涵物质的浸出,也更有利于健康。

视点七:普洱茶学院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研发支撑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主要是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己任,同时再进行文化的传承。我希望普洱茶学院成为一个引领普洱茶发展方向的国际化的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主要是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己任,同时再进行文化的传承。我们现在培养人才方面,包含学士、博士人才培养,比较齐全。另外我们的团队里有30多个老师,80%都是硕士以上,60%都是博士以上,而且是多学科交叉的。我希望我们的学院,成为一个引领普洱茶发展方向的国际化的学院,发挥“三导”作用——指导、引导、领导,要领导普洱茶发展的潮流和一直引领普洱茶发展的方向。我现在承担的任务,是国家茶产业体系里的普洱茶岗位“岗位科学家”的职责。从我个人到学院来说,应该竭尽全力,在普洱茶产业中发挥人才和研发的支撑作用。

酒、咖啡和茶


三个朋友在开往远处的车上聊起了自己的个性和人生态度,说着说着就不由自主地与三种液体联系上,分别是酒、咖啡和茶。

嗜酒者多是性情中人,做事为人大刀阔斧。爱喝酒的人大都有朋友缘,餐桌上相识的不相识的,熟悉的不熟悉的,三杯五杯下肚,往往称兄道弟,往往热情迸发,往往豪兴猛增,霎时四海之内皆朋友。一个身上充满酒精气息的人,你会感到他的活力,这活力必须与事业理想紧密相关,否则与暴力和虚无也常常分不开。酒精是人类奇怪的伙伴,人们欢庆时喝酒,痛苦时也爱喝酒。很多国家都有戒酒令,但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真正能戒过。据说俄罗斯是酒鬼最多的国家,但就是这个带着酒气的民族在二战中彻底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法西斯。

爱喝咖啡的人,往往需要背景,需要装潢有特色的环境,需要那么温柔一点的音乐,当然还需要人群,需要穿行其间的侍者。咖啡厅是交际的场所,也是休闲的空间。咖啡厅里很少有隐秘的包间,在咖啡厅里大多是做一些透明的事,比如男女第一次约会往往会在咖啡馆,而不大聚餐,男女聚餐往往是暧昧的开始或暧昧的终结。喝咖啡有时也做些交易,但往往是水到渠成的形式,例如公关一般要放到酒楼去。喜欢约人喝咖啡的人,往往看上去是慢性子,其实是急性子的人。慢是咖啡,只有一杯,不像喝酒那么一杯接着一杯干,也不像茶水那样可以不断地续,喝咖啡者虽有续杯的,但较少见,而且咖啡的内在力量也远在茶水之上,甚至超过酒。时常见到喝一大瓶白酒的人,但很少见到能喝一斤咖啡的人,一斤咖啡的水的容量不可怕,但饮那么多的咖啡恐怕心脏要爆炸了。喝酒者更多的是自我表演,而喝咖啡者难免不抱有看客心态。因而那些好泡咖啡馆的,往往是对人生有些看透或偷懒的人,法国不少作家喜欢在咖啡馆写作,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一般看来写作是要安静的环境的,但明白写作者的那种看客心态,就觉得挺正常的。

茶道是唐代文化传到日本之后现在“出口转内销”的。茶道有很多的讲究,比如讲究个“圆”字,即茶道的表演者出手收手都得划出一个“圆”,像打太极似的,这倒深得中国的处世哲学。现在选择喝茶的人很少是为了观赏茶道,多半是一种社交的方式。文水泡茶慢慢浓,说的是喝茶的经验,也是说人生的一种境界。约人喝茶者往往是把自信隐含得很深,不轻易出手也不敢轻易出手,但出手则有必胜的把握。但茶越喝越淡,如果三开不见成效,则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换茶重沏一道茶,则表明双方喝出了味道,有戏。不过,喝茶还是酒后或饭余,用于解酒或消食,当然也是用来进一步强化友谊和信任的方式,是进一步确认和稳固。茶培养人的耐心和韧劲,也销蚀人的创造力和能量。茶表面看上去温和并不刺激,但茶喝多了喝迟了往往会失眠,而失眠让你觉得无由头。第二天早晨,才恍然想起:嘿,昨晚喝茶喝多了,失眠了。

酒辣,茶涩,咖啡苦,三种味道都是人生中必然会品尝的滋味。酒色最淡,但力量最烈;咖啡色最浓,味道最苦;茶色不浓不淡,是最普通的人生色彩。

“食茶”、“订茶”和“下茶”


在汉族习俗中,许多当地把“提亲”一事称为“食茶”,意指男方媒妁前去说媒,如女方有意向,就以池茶、煮蛋等方法款待。如今浙江省的中部及其他一些当地还在沿袭这一陈旧的传统习俗。

婚事有眉日后,举行订亲典礼,称“订茶”,意指以茶为标志物,男方以重礼相许表诚心,女方无异议,则会收下,并热心款待男方来人。故称乾宅致送坤宅之聘金曰茶金,亦称茶礼,又曰代茶。女家受聘曰受茶。”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记载宋时男女双方相亲中意,“则伐柯人通好,议定礼,往女家报定。若丰厚之家,以珠翠、首饰、金器、销金裙档及缎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清孔尚任的《桃花扇”媚座》中有“花此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的描绘。

清金圣叹《三吴》诗“十五女儿全不解,逢人容易便留茶”,也是对小姑娘好心的调笑。今闽南、粤东、台湾等地,民间订亲仍以茶为礼,女方承受男方的聘礼仍称“受茶”。浙江京兴、江苏南通也有此俗。湖南邵阳、隆回、挂阳、郴州、临湖等地,订亲则称“下茶”。

旧时在湖北的孝感一带,男方备办的礼物中,有“山茗海沙”,实为茶和盐。茗生于山,盐出于海,取“信誓旦旦”之意。在浙江金华一带,还有喜婆送给新郎的“鸡蛋茶”或“子茶”,指定让新娘吃,涵义生子。

何建梅:一片冰心在茶园


她出生在拉祜山乡,没有多少文化,也不懂得市场营销理论,但她却成了拉祜山乡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成了大家口口声声的“老板娘”。她不喜欢“老板娘”的称呼,更喜欢茶农们叫她“大姐”。她叫何建梅,澜沧县建梅茶厂的法人。

今年4月16日,她的茶厂开展10周年纪念活动,她与茶农们度过了一个欢乐而有意义的节日。虽然她也请了相关部门和领导,但她说:“领导来不来不要紧,重要的是我和茶农得一起庆祝,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厂,就没有我这个老板。”

走进澜沧县富邦乡的佧朗、半山、麻栗坪等村,展现在眼前的是千亩连片、管理有序、生机盈然的茶山和茶园。偶然遇到的田间地头劳作人员,只要提起何建梅无人不竖大拇指:“达贾哟(很好)”。何建梅的家在澜沧县富邦乡邦奈村核桃寨,2005年4月她创建了第一个企业——澜沧建梅茶厂,从此开始了她艰苦的创业历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建梅茶厂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种植、养殖和酒店服务业的综合型企业,现有资产4000多万元,直接带动和促进了山区各族群众的经济发展。

历程:从农民到老板

何建梅1984年涉足茶叶购销经营,日积月累,用辛劳和智慧换来了第一桶金。何建梅在小有收获后,坚定了经营茶叶的信心和方向,2002年她以96万元的资金购买了经营管理存在困难的佧朗村茶厂的生产经营权。为了让群众支持并从中获得利益,在经营管理中,她首先从无偿提供化肥、农药出发,让茶农看到了她真诚经营、共同致富的愿望;其次,从稳定鲜叶收购的价格出发让利给茶农,随行就市,实行最低保护价稳定人心。2008年是茶行低迷的一年,许多茶叶经营者因此破产,但建梅茶厂仍然以原定最低保护价悉数收购鲜叶,当时其它茶厂收购每公斤鲜叶0.6元,而建梅茶厂照样以确定的最低保价每公斤1.6元收购,使茶农看到了她真心为民、诚信经营的作风。她从不拖欠一分钱的鲜叶款,日常生产、生活中,茶农有急需,可预支一定的款额应急,待交鲜叶时抵扣,重大节日还购买慰问品慰问茶工。日久见人心,群众的顾虑逐步消除,完成了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的思想转变过程。为强化茶园管理工作,何建梅设立了基地最佳管理奖,每年评选6户给予现金奖励;又设立了最高单产奖,每年评选6户给予奖励;还设立了超产奖,超过亩产定额的每公斤鲜叶奖励0.2元。这样做调动了广大茶农管理茶园的积极性,也使茶厂的产量大幅增加。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建梅茶厂建有一个茶叶精加工厂、7个茶叶初制所,形成了年可加工茶叶3000吨的生产能力。这些加工厂解决了73人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当地的劳动力转移工作。建梅茶厂共开发茶叶、咖啡种值基地9292亩,直接带动了1234户5000余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她“建一个厂,带动一方百姓”的建厂初衷。

发展:办一个社,富一方人

结合农村实际,建梅茶厂在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同时,积极调整的产业结构,于2009年成立了“建梅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社员农户161户。合作社创办了富邦乡的佧朗、半山、麻栗坪村茶场、肉牛、猪、鸡养殖场及2000多亩咖啡基地和勐朗镇佛房陆松养鸡场、大平掌阿柳寨400多亩咖啡基地、东回镇南嗡500亩咖啡基地、酒井乡税房茶厂、糯福乡阿木嘎500亩咖啡基地。三年来共出栏肉牛1006头,社员收入达96万元,存栏能繁母牛468头。2011年佧朗村肉牛养殖基地被国家农业部考核认定为国家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先后接待了县内外300多人的考察学习,在全县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富邦佧朗、半山、麻栗坪三个村就有受益农户866户3464人,人均纯收入达2000多元。据统计,佧朗村邦朵村民小组前几年外流妇女达25人之多,现已有22名回到了家乡创业。半山村养猪场“80”后刘贵生、何芳夫妇前期养猪所产生费用包括猪苗、饲料、预防针针水、药品等由建梅茶厂提供,后期销售也由建梅茶厂负责,扣除所产生费用后,夫妇俩2012年纯收入达到60多万元。合作创办的陆松养鸡场已出售肉鸡7.6万只,出售雏鸡30万只,产值达300余万元,带动和扶持专业合作社社员12户发展养鸡产业,已取得明显效益。

在稳步发展种植和养殖业的基础上,2010年10月,何建梅以500万元的资金收购了原康达酒店,建成了现在的芦笙恋大酒店。芦笙恋大酒店占地面积4102.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82.1平方米,总投资3200多万元,有高中低等档次的客房114间,大中小各型会议室三套,餐厅可同时接待2000余人就餐,标准的现代化厨房配备了现代化的厨具和餐具,具有时代的特征。酒店已于2013年2月6日开业,招收员工41名。为了解决更多人员的就业问题,何建梅在澜沧县民族街(大桥头街35米后)收购了土地4809.55平方米,收购价为360万元,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后,可解决20多人就业问题。

实效:从社会获得,回报给社会

在创业的过程中,何建梅从各方面关心茶工茶农,如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她都购买慰问品,到各分厂去慰问和组织联欢活动,重大节日都安排资金给佧朗邦朵、半山、麻栗等村寨开展娱乐联欢活动,增加了节日的气氛。每年她都要安排资金购买服装送给在佧朗村和在茶厂工作过的60岁以上老人,让这些老人们也分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何建梅在自己的企业得到了发展后,积极回报社会。近三年来,捐资助学3万多元,帮助了30多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五年来为村、组修路、修水利、建房捐助28万元。她所创办的产业直接带动了山区各少数民族1234户、5000多人的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114个就业岗位,促进了就业工作。她所取得的成绩和为回报社会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曾荣获“热心公益事业”奖和民族茶艺技能大奖赛铜奖。2008年1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澜沧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2009年1月被推荐成为普洱市第二届政协委员。2010年她又被评为“云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优秀民营企业家”。同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澜沧县第三届民族团结先进模范称号;2011年3月被普洱市授予普洱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同年5月被评为普洱市首届劳动模范;2012年被授予普洱市优秀民营企业家。

何建梅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她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在各级党委政府关怀、帮助下取得的,也是广大群众支持的结果,只有心里想着群众,群众心里才会有你,只有群众富裕了,企业也才会茁壮成长。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童年的记忆:茶片和茶泡》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