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安化黑茶】

“安化茗片”凭什么一泡走红?

2017年的端午节,除了粽子的浓香,龙舟的鼓声,让爱茶人久久回味的莫过于白沙溪新上市的“安化茗片”了。上市一周时间,每天上百件新品即出即走一件不留卖光。为满足市场的火爆需求,白沙溪茶厂加班加点赶货的节奏也是热火朝天啦!

”安化茗片”为什么一泡走红?

看过、品过产品实物的消费者,无不惊喜点赞!大家纷纷在朋友圈留言点评“安化茗片”给人的感觉:一是颜值担当,连赠品都是十分精致,于细微处尽显大品牌风范。二是口感很棒,茗士醇香甘甜、气韵饱满,茗媛花香甜爽,茶味和美,最令茶客认可的是,“安化茗片”在冲泡后能保留完整的叶底,叶片展示匀齐而有弹性,白沙溪独到的“大仓发酵”工艺技术,使产品真正做到了“烹之无滓”。三是同比性价比高,相比市面上同类型薄片产品,白沙溪“安化茗片”除包装精美外,产品净含量要重很多,且原料高端,如“茗士”中拼配的“毫”价值数千元一斤……

据白沙溪“安化茗片”策划运营方大茶帮贺总介绍:“安化茗片”以五大创新,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青睐,同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茶人和跨品牌的经销商参与了分销。

一、工艺品质创新:安化黑茶工艺大师肖益平先生亲自参与研发,完美拼配使“安化茗片”之“茗士”“茗媛”“大茗星”三款产品分别呈现出独到的口感风味;

二、消费体验创新:生活茶的迷你形态与个性概念,生活茶的时尚体验与消费主张,生活茶的配套创意茶具与配套营销服务,形成全元素的时尚生活黑茶体验。

三、品牌概念创新:“安化茗片”无意中与“薄片茶”形成概念冲突,引发市场关注。“茗媛”“茗士”的人格化概念与身份化认同,让产品更有亲和力,而“黑茶小罐”的包装设计更是尽显产品高端大气与时尚流行。湖南农大刘仲华教授为“安化茗片”亲笔题词的“黑茶养生,一片OK”的主题广告语,更是引发了众多追求简单品茶与时尚养生消费者的心灵共鸣。

四、营销模式创新:互联网思维下的超级产品加超级创意,借助天网、地网、人网的“三网合一”推广模式,极大增强了新品爆光率和市场占有率。

五、商业模式创新:白沙溪首款全国众筹产品,不仅强化了渠道经销商的作用,更通过社会资源的参与,实现“圈外画圈”的营销效果。

白沙溪“安化茗片”创意生活小茶,向世人呈现的是一种“小时代、大健康、雅生活”的消费理念;它以“有品味,更简单”的时尚诉求让天下爱茶人“越喝越健康,越来越时尚”!它以第一品牌出品、二大概念支撑、三种口感风格、四大品质卖点,五大营销保障,力争打造白沙溪销售过千万的战略单品。是白沙溪面对市场新环境,引爆消费新需求的鼎新之作。

延伸阅读

大红袍第一泡洗茶多久 泡茶


大红袍第一泡洗茶30秒即可,大红袍第一泡洗茶不喝,三泡四泡是精华,七泡有余香,茶汤清澈不浑浊为上。

大红袍茶最适合8克一泡,大多泡袋包装都是8克装的,当然,如果口味比较淡的,有放6克、7.5克,出水快一些,像云霄和潮汕喝浓的地区十克十二克的都有。

大红袍是不抽真空的,大红袍有焙火的工艺,所以条索易碎,很忌讳抽真空,密封避光就很好保存了。另外大红袍是不折不扣的半发酵乌龙茶,不是红茶。

大红袍冲泡方法:

1、洗杯:

泡茶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需要进行进行洗杯,要先把杯子洗干净,不仅仅是杯子,凡是冲茶所需要使用到的茶具,包括飘逸杯和喝茶杯都需要高温冲洗一次。

2、温杯:

虽然刚才已经是使用了高温为各种茶具进行了一次大致的消毒,但是还不是没有完成温杯这个行为,因为温杯其实是需要高温的热水在杯中停留大概是需要1分钟左右的。

3、投茶:

用干净的勺子取出适量的大红袍茶叶,然后往飘逸杯的内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红袍茶叶,具体需要的茶叶还是需要按照具体的喝茶人数而定,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投放茶叶的数量不适宜过多,因为浓茶喝了对身体是不好的。

4、洗茶:

我们是可以先是进行一次简单快速的洗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去掉茶叶中的杂质以及污垢,或者也有另外一种目的就是为了醒茶。不过小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洗茶醒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泡茶,而不是让茶叶的味道随之而溜走,所以动作要快速,不要让茶叶在洗茶这个步骤中停留太久。

冲泡大红袍的时候一般使用高冲的方式,直接是把滚烫的热水冲熬茶叶上去,让茶叶进行翻滚,这样的话茶的味道会释放得更为彻底。水加到茶叶里之后再泡上个1

5、泡茶:;0秒左右就可以使用了。饮茶的时候先是闻一闻,感受一下大红袍浓郁的气味,然后再进行饮用。

【刀哥说茶】一泡茶叶泡几次合适?


【刀哥说茶】一泡茶叶泡几次合适?

“一泡茶究竟能泡几次?”、“一泡茶叶泡几次合适?”

这两个问题提问的角度不一样,前者是关于茶叶耐泡度的问题,后者是关乎品茶的问题。耐泡度和很多因素有关,小编曾写过专文:《看了这八大因素,你还会轻易说普洱茶的耐泡性吗》这里不再详述,我们只需知道,所泡之茶是属于耐泡型的还是不耐泡型的就够了。

这里重点说一下与关于品饮茶叶密切相关的:“一泡茶叶泡几次合适?假设正常冲泡,某一泡茶可以冲泡8道次,如果你只泡了4泡,那后面的4泡便浪费了,如果你连冲12泡,后面多出的4泡其实饮用价值不大,甚至泡久了还有有害物质浸出,多泡无益。

有人曾总结:“一道苦、二道涩、三道四道是精华”,显然,面对不同品类的茶叶,说法太过武断,自不能千篇一律地套用。

茶叶冲泡几次合适?取决于保证每一道次的茶滋味不失衡的前提下的所泡道次。

虽然不同茶叶的种类、形态和工艺对其所泡道次有影响,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

一、茶叶的冲泡次数和茶原料的嫩度及加工工艺有关,一般嫩茶、制作过程有切碎工艺部分茶类茶汁就容易浸出,一些原料粗老的茶类茶汁就不容易浸出。

二、无论什么茶类第一泡能浸出茶汁总量的55%左右,第二泡浸出30%左右,第三泡浸出10%左右,第四泡茶汁浸出率只有1-5%。

当然,对于紧压茶,这一规律的前提是要先将茶饼(或砖、沱等)解散,而且解散过程不能撬断弄碎,如果碰上龙珠、铁饼等“刺头”,那是无解!小编也黔驴技穷了。

三、从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来看,各类维生素和氨基酸第一次浸出70%,第二次浸出量在20%左右,第三次几乎全部浸出了。

所以,在乎这些营养成分的茶友,请冲泡好前三泡!

四、原则上红茶、绿茶和白芽茶,在冲泡三四次之后“茶”的使命差不多完成了,原料粗老的黑茶和青茶可以多泡几次。

所以,有些茶不要纠结其耐泡性,有些茶则要多多益善,充分发挥。

一般情况下,感觉茶汤滋味明显下降的时候,冲泡次数就不宜过多,否则会吧一些有害的物质浸泡出来,对身体不利。那种一杯茶水泡一天的喝茶方法更是不科学了。

朱学庆代表:擦亮城市“茗”片促农增收致富


朱学庆代表:擦亮城市“茗”片促农增收致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梧州市市长朱学庆深表赞同,与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朱学庆介绍,“南方有嘉木,好茶出苍梧”。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四绝及独具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24名茶之一。长期以来,六堡茶一直作为中国传统出口茶品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成为著名的“侨销茶”,市场属于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朱学庆说,近年来,六堡茶发展势头喜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广西“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黑茶消费需求量逐渐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茶文化内涵的不断追求,使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受到人们的热捧,从而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作为横跨一二三产的特色优势产业,六堡茶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经济增长起到了带动作用。目前,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梧州乃至于广西茶叶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梧州六堡茶产业已经呈现优势集聚的态势,形成了梧州市区产业发展集聚中心、六堡镇原产地集聚中心,以及各县(市、区)产业小聚集发展的产业区域格局。

据了解,去年12月,梧州整合优势资源,联手龙头茶企,成立国有企业控股的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六堡茶产业抱团发展。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模式,力争打造成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龙头茶业企业集团,不断支撑和引领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

为推动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梧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以六堡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实现百亿元产业目标,并结合精准扶贫、“美丽广西”建设促进六堡茶“接二连三”,增加茶农收入,使产业开发成为惠民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据介绍,六堡茶产业基础雄厚。目前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从业人员4500多人;2016年六堡茶产量超1.2万吨,同比增长11.6%;产值达12.8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6.4%;创税超2700万元,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市及港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茶园面积持续扩大,产业集群也初步形成。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在黑茶类列第3位,全国排第28位。公共品牌有效提升,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朱学庆建议,六堡茶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请国家相关部门重点关注该产业发展,在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品牌影响及产业融合等方面予以支持。梧州也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全面提高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形成比较优势,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千两茶怎么开茶 喝一泡千两茶实属不易


都说千两茶汤,它那原始古朴的清香渗透于茶叶内腑,随着千两茶后期的冶炼所形成的香感、滋味、汤色妙不可言。可是千两茶的体积如同竹制一般,不禁体积大重量也不轻,出来市场上有锯开的现成的其千两茶--百两茶外,是不是很想知道千两茶是怎么开茶的呢?

千两茶怎么开茶,首先我们知道,千两茶每年只有端午之后,霜降之前的4个半月生产制作时间,产量很少。但生产工艺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有23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经夏秋季节50天左右的日晒夜露,自然发酵、干燥,然后进入长期陈放期。

千两茶包装奇特、古朴,全部取之于天然材料。外包装花格篾篓使用的竹材是最少生长三年以上的南竹,具有相当的伸缩力,且耐压性强。篾内的棕片,首先是起到保温作用,茶叶通过蒸气软化装包之后在踩制过程中要一小时左右,保持茶叶的高温,使之紧结,最主要的是棕片就像人的嗅毛一样,起到过滤灰尘和排除杂味的作用。内层包装的蓼叶,就是包粽子的叶子。

层层的包装,每一处都是紧压着的,千两茶怎么开茶,必须是用最粗暴的方法了,要把它拆开真是门技术活。

千两茶怎么开茶?首先,需要两位壮汉把千两茶放平,搁置在桌子等器具上,再用刀具将竹篾片劈开,撕去棕叶和蓼叶,露出茶胎,以锯将千两茶锯成茶饼,最后茶饼放置茶盘上,用茶刀或茶针撬取茶叶冲泡。如此一番体力活儿过后,再享用一杯滋味醇厚的千两茶,是最好不过的了!

不要看黑茶粗老,以为这个东西不值钱,但是黑茶在边区几百年,他们绿茶、红茶都不要,就是要黑茶,这个里面有原因的。黑茶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尤其是减油腻,这个是很好的。减肥、降脂,并不比绿茶、红茶低,有的甚至还好,所以黑茶有比较大的潜力。湖南发展黑茶势在必行。

一茗天下“信阳红”


信阳毛尖网资讯: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信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全市年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1℃,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山水相依、泉明林翠,是“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使信阳成为全国最大茶叶生产大市之一。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信阳是茶的故乡,茶是信阳的象征,是信阳市的“金名片”。信阳毛尖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90年,信阳毛尖在全国绿茶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质量奖金奖;1999年获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2002年“信阳毛尖”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2003年“信阳毛尖”原产地地理标志获国家质监总局批准;2007年在日本举办的世界绿茶大会上,信阳21个茶样全部获奖,夺得最高金奖6个,蜚声海内外;2008年底,“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国家标准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并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9年12月,在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信阳毛尖”公用品牌以31.7亿元名列入选茶叶类公用品牌价值第一名;2010年4月,中国最具权威评估机构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开展了201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以41.39亿元位列前三甲;2010年6月,在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信阳有10多家茶企业产品入选最受港澳茶客欢迎的中国茶品牌。2011年4月,经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45.71亿元。

茶产业是信阳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茶产业的发展一直得到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信阳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茶文化建设、茶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宣传推介促销效果明显,信阳毛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180万亩,开采面积100万亩,无性系面积近40万亩。2011年全市茶叶产量达到4.6万吨,总产值达55.8亿元,。现有茶农95万人,从业人员超过110万人;2011年,茶农因种茶人均收入近3500元,信阳毛尖,占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55%;在一些茶叶生产专业村,种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茶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收入来源,茶产业已成为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成为信阳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2010年是信阳茶产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新的形象,创新的模式,跨越式发展,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外展示着一个新生品牌—“信阳红”。“信阳红”的诞生,与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有着很深的渊源。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信阳视察时,为信阳市茶产业发展破题,指出信阳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茶叶资源,尝试开发茶叶新产品——开发生产红茶,增加群众收入。卢展工还给“新生命”起了个厚重而鲜亮的名字:信阳红,。

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卢书记的指示要求,迅速行动,江苏南京赭洛山茶叶助农致富,联合攻关,不断创新,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先行先试,克难攻坚,很快研制出了具有信阳特色品质风味的“信阳红”。信阳作为传统的绿茶产区能生产出红茶,是积极转变观念、务实创新的结果。“信阳红”的开发生产,结束了信阳两千多年不产红茶的历史,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创举,书写了信阳茶产业发展史新的一页。

2010年9月17日邀请中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召开了“信阳红”品质鉴评会,由国内着名茶叶专家对信阳红茶的生产、工艺和品质特点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信阳红外形条索紧细,色泽棕润多金毫,内质汤色红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红亮”,天台县茶文化研究会成立。根据这一品质认定,结合“信阳红”的生产工艺特点和信阳茶树品种特点实际,借鉴国内主要红茶产品质量特点和国家红茶质量标准,市茶办组织有关茶叶专家起草制定了“信阳红红茶质量标准(草案)”,并通过多次讨论修改,并已向有关部门申报,同时要求各生产企业认真执行,确保“信阳红”的品质质量。

为将“信阳红”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继2010年采取“高端策划、媒体造势、政府参与、企业主导、创新载体、多地联动”的方式,在北京、郑州、信阳三地举办了声势浩大、内容丰富的“信阳红风暴”系列宣传活动之后,2011年信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服务、部门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在上海、广州、武汉、福州、杭州等全国主要茶叶消费大城市继续开展声势浩大、内容丰富的“信阳红风暴”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向全国人民展示“信阳红”、推介“信阳红”。各地活动做到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形象、统一口号,,广邀名人推介、名家指点、名媒造势、名企参与,每个城市一个活动主题,即武汉卖茶、福州赏茶、上海秀茶、广州品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茶叶营销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茶界称为成功典范。目前全市红茶生产企业已达60余家,,产量已达600万公斤,产值达到15.5亿元,占全市茶叶总产值55.8亿元的28%,亩均增收近1500余元。

漳州白芽奇兰首秀两岸斗茶茶王赛一"泡"走红


12月23日晚,2014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白芽奇兰首次走出漳州斗茶一“泡”走红,共获得金奖2名,银奖4名,铜奖8名。

2014两岸茶王争霸赛由两岸斗茶组委会主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阿里山茶叶协会、阿里山制茶同业公会、厦门市茶叶协会等共同承办,共收到来自台湾、厦门、武夷山、安溪、漳州、云南、汕头7个赛区的1000多个茶样。茶王赛分清香型铁观音、浓香型铁观音、大红袍、青心乌龙、白芽奇兰、普洱茶、凤凰单枞和红茶等8个组别。

通过决赛,产生5个“两岸茶王”及各8大组别的金、银、铜奖。漳州隆丰茶业有限公司、平和清颖茶行选送的茶样获白芽奇兰金奖,平和县桂兴茶业、平和县欣兰茶叶商行、平和县珍丰茶庄、福建晨晖茶业有限公司获银奖,福建省天醇茶业有限公司、平和闽奇茶业、福建平和县芹露茶业有限公司、平和九徽茶业有限公司(2个)、漳州华壶茶叶有限公司、福建省沁香源茶业有限公司、旷野茶叶获铜奖。

插画:想和你一起泡一泡7月头采小青柑 感受夏日的小幸福


插画:想和你一起泡一泡7月头采小青柑感受夏日的小幸福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走到了2018下半年。走过许多地方,吃过许多美食,然而这个7月还有想喝的好茶,我们还在期待着。

润元昌2018头采小青柑让茶友们等得很是焦急。近期有收到很多茶友的留言:“头采小青柑什么时候上市啊?”“什么时候能喝到头采小青柑啊?”看到我们昨日发布的文章《2018,首批柑普军校毕业生,整装待发》有茶友兴奋地说到:“天天都在等,柑柑终于快要毕业了!”“首长,请给我一打新兵蛋蛋!”

2017年的时候,润元昌头采小青柑一上市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而今,2018润元昌头采小青柑不久之后也即将上市,去年没有能喝到头采小青柑的茶友们更是盯紧了7月里的这一份美味。润元昌头采小青柑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茶友们这么追捧?

润元昌头采小青柑

-小而美-

外形玲珑小巧,用料精细考究。

在七月采摘的小青柑体型小巧,将一颗软萌软萌的小青柑放在手心观赏,光是看着,心就已快要被融化。当然,不能被这高颜值就蒙蔽双眼,长的精致小巧意味着对填充的茶料有更高的要求,如若没有条索更精细、内含物质更丰富的熟茶原料搭配,怎能将小小的一颗柑普茶泡出好滋味?

-鲜而爽-

富含更多氨基酸,品饮口感更鲜爽。

头采小青柑处于小青柑生长最旺盛的前期,柑体内含有的氨基酸含量、比例都要比8、9月份柑果更高,因此用头采小青柑制成的柑普茶,滋味的鲜爽度也会更高。

-甜而醇-

春茶发酵的熟茶,滋味饱满持久耐泡。

春茶发酵的熟茶具有汤浓、香高、水润的特点。润元昌是业内首家提出“春茶发酵的熟茶”概念的企业,又在今年发布了独家首创的“润活”发酵技术,倡导做“更具润感更有活性”的熟茶,润元昌“春茶发酵的熟茶”品质再升级。

这对于柑普茶的制作来说,又是增加了一大优势。头采小青柑体型虽小,以春茶发酵的熟茶搭配,小小一颗,滋味甜润醇滑、持久耐泡。

-温而润-

茶香柑香融合一体,柑普搭配更养生。

普洱茶有助于消脂去腻,暖胃健脾;新会柑又是制作广陈皮的唯一原料,具有理气和中,燥热去湿,止咳化痰的功效。两者都是养生保健的佳品,以越陈越香,越陈功效越佳,越陈越有价值的特点闻名于世。

一颗小小的柑普茶,既有青柑的鲜爽,又有普洱的醇厚。不分季节,随时冲饮,不分人群,老少皆宜,好喝又滋润。

-香而悦-

生长期间雨水少,柑香纯粹更有愉悦感。

头采小青柑成熟度不高,生长期刚好错过雨季,柑体内的芳香物质留存丰富,香气纯粹,柑味浓。一颗一泡,清新怡人的果香与醇厚的普洱茶香交融,愉悦感十足。

-珍而稀-

头采柑果产量低,批量生产投入高。

头采小青柑生长季节短,要保证制作柑果的新鲜,从采摘到加工的各大环节都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资源进行精准把控。头采小青柑柑果个头小,润元昌独创的变温烘焙技术便能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柑果进行科学加工,保证柑的香气和与内含物质的充分融合。

作为第一批被采摘的7月果,头采小青柑产量是非常稀少的。据统计,7月果的采摘的量在整个新会每年上千吨的小青柑产量中仅占0.0012%,每亩挑选不到100斤,头采小青柑可谓“一罐难求”。

润元昌头采小青柑,一款带有美好寓意的好茶。

头采,反过来读就是“彩头”,一款茶的名字里有这样的吉祥寓意,在中国人眼中看来就很是讨喜!喝一泡头采小青柑,也为开启2018下半年的美好生活讨个吉祥的好彩头!一颗一泡带来清爽好滋味,一起收获一份夏日的小幸福。

这一泡惊艳了深圳茶博会的小样茶,究竟长啥样


满披白毫的茶叶,清新淡然的茶香,杏黄明亮的茶汤,回甘无穷的茶韵……手上的这一杯白茶,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味道,感受到纯净、无污染的福鼎白茶的底蕴。

在第13届深圳茶博会上,无数茶友,被这一杯来自福鼎的小样茶惊艳。

在刚刚结束的第13届深圳茶博会上,一个年轻时尚、充满活力的白茶品牌——小样茶,走进了大家的视线。短短的5天,除了络绎不绝的茶友,还有茶悦网网红直播,深圳卫视主持人董超、央视证券资讯频道等也相继走进了小样茶的小天地。小样茶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最原始的福鼎味道

2015年3月,小样茶的创始人郭洁娜,在朋友的引荐下,第一次走进福鼎白茶茶园,参观白茶手工作坊,喝着白茶,和茶农唠嗑着制茶的日常。第一次,与白茶的亲密接触,却在郭洁娜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清新自然的白茶茶园,空气里带着湿润的泥土味道,阵阵清风拂过刚抽出嫩芽的茶树……每次想起,似乎还可以闻到茶园里清新的味道。

感动,油然而生。一个想法,在郭洁娜心里慢慢萌生,挥之不去。作为一个80后,郭洁娜年轻、时尚,有自己的想法。卖茶,很多人都在卖。可是如何把天然、健康的福鼎白茶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认识福鼎白茶、爱上福鼎白茶。郭洁娜开始了长久的思考与市场考研。

一年半后,一个年轻、清新、精美的白茶品牌——小样茶诞生了。

白茶最原始的味道

白茶是一种采摘后不炒不揉,经过自然凋萎和干燥而成的茶叶种类,素有一年茶,三年宝,七年药的美誉,具有清热祛火、平肝益血、解酒醒酒、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美容养颜等功效。

要把福鼎白茶的功效最大化,小样茶选用的是三年陈化的福鼎白茶原料,此外,在制作工艺上坚持纯手工制作,通过气候、温度、湿度、气流等自然环境来促成蜕变,采青、凋萎、干燥和筛检……每一道工序都保持白茶最原始的状态,最原始的味道。

不被放过的茶叶罐

茶叶罐,人们对它往往没有过多要求,实用,不太难看,就够了。而小样茶对于茶叶的安全、健康的追求已经细致到每一个茶叶罐上,所采用的所有茶叶罐均已达到食品安全级别。

时尚有质感的外表

除了内在美,小样茶还有着俏丽的外表。正如大部分80、90后一样,小样茶有想法、有个性,追求健康、有质感的生活。

一泡小茶球的时光

坐下来,喝杯茶。很多人都觉得这特别奢侈。快节奏的生活,让都市人没有时间坐下来喝杯茶,没有闲情坐下来喝杯茶。小样茶推出别出心裁的小茶球包装,一个小球,就是一泡,不管是办公室还是家庭,方便快捷,只需几分钟就能尝到来自福鼎的白茶味道。简化泡茶程序,追求简单、快捷、时尚的茶生活,小样茶期待能够给都市的人们带来一丝惊喜与美好的改变。

小样茶把福鼎的味道带给了广大茶友,茶友们也把小样茶的好口碑口口相传。正宗的福鼎白茶味道,别出心裁的包装设计,期待着,这个福鼎白茶生力军能够继续给我们带来惊喜。

青岩茗翠是什么茶


青岩茗翠是条形炒青绿茶之一。产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庸县境内的青岩山和三贫一带。具有条索紧结、肥硕、浑圆、较曲,银毫满披,色泽翠绿。冲泡后液色嫩绿明澈,叶底鲜活匀整,清香馥郁持久,滋味鲜醇回甘。饮之香留舌底,回绕九肠等特点。

青岩茗翠简介

青岩茗翠是全国名茶之一,因产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青岩而驰名中外,故名青岩茗翠。青岩茗翠于一九八三年五月,参加湖南省“五名”评比活动,被评为优质名茶,荣获金杯奖。一九八八年十月,参加北京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评选,荣获国家银质奖。

青岩茗翠茶场,在海拔四百五十米和九百米之间,山峦重叠,常年多雾,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适宜茶叶生长。

从清明到谷雨开始采摘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制作工艺分杀青、初揉、复炒、初烘、整形、摊晾、干燥等八道工序。

其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紧结、肥硕、浑圆、较曲,银毫满披,色泽翠绿。冲泡后液色嫩绿明澈,叶底鲜活匀整,清香馥郁持久,滋味鲜醇回甘。饮之香留舌底,回绕九肠。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赞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张家界风景胜桂林,青岩茗翠飘四海”。

青岩茗翠冲泡方法

青岩茗翠的冲泡用玻璃杯,冲泡时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六堡茶:一片树叶 一生情怀


六堡茶:一片树叶一生情怀

自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热播后,爱茶的人们就很自然的把茶说成树叶了。新年伊始,就让我说说原梧州茶厂厂长郭维深吧。郭老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供销社,奉献给了他最爱的茶,虽然早已退休在家,但一说到茶,他就会有很多话说,说到六堡茶,他更是为广西梧州茶厂的发展感到自豪。

郭维深学茶出身,后到部队当兵,退役后遵从组织安排到广西桂林茶厂工作,1980年12月从桂林茶厂调到梧州茶厂任副厂长,之后是厂长,党支部书记,直到退休。郭维深爱茶,希望人们通过这片叶子,走向共同富裕。因为他有着这种一心为茶一心为民的情怀,使他格外的和谒可亲。

在郭维深当厂长的年月里,他总是一头系着企业的发展,一头系着农民的增收。1995年我毕业分配到梧州茶厂工作。那时梧州茶厂主要生产茉莉花茶,但梧州没有花源,茶叶要拉到有茉莉花之都的横县去加工,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郭维深厂长决定到横县买茉莉花苗,让梧州当地农民种上茉莉花,梧州茶厂负责收购。这样不但梧州茶厂降低了成本,还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2002年,他退休了。退休后,仍时时关注梧州茶厂的发展。2006年6月8日,梧州茶厂遭受特大地质灾害。灾后几个月内,厂里都是一边清理淤泥,修理环山水渠,一边利用没受灾的厂房搞生产。一次郭老爬上厂后面的珠山,想看看整个厂区的面貌。竟发现了成片野生六堡茶树,仿佛是天佑茶厂,这些蓬勃生长的老茶树不正是茶厂的茶脉所在吗,郭老以其老茶人的敏锐感觉到这些茶树的可贵。就立即利用他的身份呼吁要把整个野生六堡茶树林保护起来。当即引起业界的关注,《西江都市报》也作了追踪报道。

后来,由于整治地质灾害是当届市政府的头等任务。因此,政府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采取折衷办法把茶树移植到了珠山上的河滨公园内。最后存活率极低,这使他感到非常痛心。

2007年后,六堡茶迎来了建国后的最好机遇,梧州茶厂的三鹤牌六堡茶卖到脱销,很多民营生产厂家也在这时纷纷加入。2009年6月,广西地方标准DB45/T581-2009《六堡茶》颁布实施。2017年1月1日,GB/T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梧州茶厂作为六堡茶从手工作坊生产到工业化生产的开拓者,是这些标准的标杆单位,他看着从自己手中接过担子将近20年的现任梧州茶厂厂长刘泽森,很是欣慰。既然生命已赋予了这片叶子,那就讲好这片叶子的故事。

他就为六堡茶爱好者讲述六堡茶的历史,故事,文化,品饮的乐趣。写的《六堡茶啊!你从历史长河庄重走来》,《六堡茶之槟榔香味溯源和辨析》,《享受陈年六堡茶》,《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做优做强原种六堡茶》……多篇文章入选2011年梧州市政府主编,茶学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作序的《六堡茶文萃》一书。

老喽,郭老看着自己收藏了40多年的70年代梧州茶厂茯砖料,一边泡一边说:“做事业,就是要坚持。当初大家都把它当垃圾,又有谁会把它留下来?可我喜欢,把它留下来了,现在你闻,槟榔香,木香,参香,药香都有融合在一起,喝起来多舒服啊。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抬头看见“广西茶业大师”的牌匾,悄然地和他的茶叶罐放在一起。我开玩笑说,这块牌怎么不拿来做做文章?他说:“这块牌最大的好处是对我热爱的茶业的肯定,别无他用。”一边说,一边又拿出他写的字给我看。

看着他,想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句子,茶业大师,犹如茶,溶于水,就悄然绽放,奉献所有,好与不好,就由品者评说了。(杨菲/)

梧州六堡茶:一片树叶 蜚声海外


梧州六堡茶:一片树叶蜚声海外

梧州,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330多万人口的城市,地处广西东部,一条西江贯境而过,分隔两广,承东启西,珠江—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圈在此交汇,珠三角经济圈与大西南经济圈相接于此。四方相合,风云际会,区位优越令梧州成了西江经济带上游龙头。

古郡苍梧,千年沧桑。梧州自古以来就是“三江总汇”和“两广咽喉”,为岭南文化之源,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富饶的自然物产资源,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梧州孕育了一种饮誉海外的历史名茶——六堡茶。这种神奇的黑茶沿着一条传奇的“茶船古道”走出深山,通江达海,并凭借“海上丝绸之路”直达东南亚,远抵日本及北美地区。数百年间,六堡茶推动着西江流域的民生进程和文化发展,影响着南洋地区的社会民俗。

潮落潮起,风浪正劲。近年来,随着的国家和广西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实施,六堡茶迎来了做大做强的新契机。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梧州六堡茶抢抓机遇,适时发力,乘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再次扬帆起航。

历史名茶,传承中夯实基础

梧州地处桂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市区中部。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优美的生态环境使得梧州百物滋生,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5.5%,主要树木种类就有580多种,茶树资源更是其中一大类。

在梧州,辖区内各地都有茶叶出产,而苍梧东北部六堡山区所产六堡茶更是名声显著,当地很多野生古茶树的树龄都超过了500年,清朝同治年间修编的《苍梧县志》记载:“茶多产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

每年春茶始发,六堡山区里的茶农就打着火把上山,采下茶树枝头上的第一缕新芽。然后,或用家中的铁锅炒青,或将茶叶入木甑以蒸气杀青,再把杀青后的茶叶装入大箥箕,搓揉捻好后,堆积晾晒成茶,浓浓的乡情凝聚在了这一片茶叶之上。

经历过杀青、初揉、渥堆发酵、蒸压、陈化等工序,方成品质优良、独具特色的上等六堡好茶。这样的六堡茶,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黑褐油润,具有独特槟榔香味,滋味醇厚滑口,耐于久藏,越陈越好。

一个越陈越好的特性,使得六堡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早年,港澳地区的茶商进口六堡茶后,常以“陈六堡”、“不计年”作商标来进行销售。到了后来,采用“冷水发酵、双蒸双压、干仓陈化”的现代工艺生产制作的精制六堡茶,更利于促进茶叶的发酵与陈化。六堡茶的古韵和醇香,穿越时空,散发出更为迷人的魅力,如今在北京、上海、重庆、港澳台地区,以及南洋各地的茶叶藏家手中,还收藏着少量年份达到数十年以上的六堡茶,品质甚佳而且身价不菲,早已成为了茶中珍品。

为了让这个历史名茶在传承中实现快速发展,梧州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策措施,积极引导全市六堡茶原料基地建设,每年标准化茶园面积增幅都超过3000亩,为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夯实基础。与此同时,梧州通过多方争取,前后历时8年,成功申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六堡茶原产地标准得到国家层面的确认。梧州还不断鼓励六堡茶加工企业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行产品QS/SC认证,实现六堡茶整体的生产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到2016年初,全市的六堡茶年产量已经达到1.12万吨,形成了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200多家销售企业,六堡茶总产值达到11亿元以上。

茶船古道,进入发展新阶段

梧州作为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商埠重镇,历来都是“两广商埠”和“水上门户”,交通网络发达。自1897年开埠以后,商贾云集,百物兴茂,一条西江水道更让梧州成为了连接中国西部地区与粤港澳的主要通道城市,造就了梧州这座“百年商埠”。若要诉说六堡茶的传奇,一条在中国茶叶运销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茶船古道”总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条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百年侨销历程,也沉淀了六堡茶槟榔香的沧桑古韵。

一百多年前,每当六堡茶制成之时,即在六堡镇的合口码头被装上“尖头船”,然后沿六堡河而下。据《中国茶讯》记载:“由合口街用小船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船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船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六堡茶除在穗港销售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

一百多年间,无数茶船在六堡河、东安江、贺江、桂江、西江上驶过,无数六堡茶沿着这条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茶船古道”运销粤港澳和南洋,及至1935年,广西出口六堡茶类茶叶就达1128.95吨,六堡茶成为当时苍梧县最大宗的出口土特产。这些远赴南洋的六堡茶,一直以来都是矿工、劳工、矿主和种植园主祛暑保健、清热解毒、恢复体力的必备饮料,它已经融入了当地华人华侨的生活当中,成为了海外华人化解乡愁的信物。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六堡茶在马来西亚的怡保、槟城、吉隆坡等地,仍是与柴米油盐并列的家常物品,除了茶行里专卖,在香火店、海味店、杂货店里都有出售。而优质的六堡茶在出厂上市前,还要在合适的存放环境中陈化数年。在这过程里,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得到升华转化,甚至间生“金花”。陈年六堡茶口感醇和厚重、汤色红浓透亮、回甘层次丰富,其独特的“槟榔香”极其符合当地华人的品饮口味,令到茶客们趋之若鹜。

除却南洋,六堡茶还曾远销日本。由于六堡茶具有消脂减肥等功效,日本茶商进口六堡茶后,在当地作为一种保健品出售,因此六堡茶在日本又被称为“六保茶”。

时空交替,岁月运转。六堡河水早已变得澄清透澈,“尖头船”的踪影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大交通网络的发展却一日千里。随着梧州定位为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已初步形成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10多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1条西江黄金水道、1个航空港在境内交汇,为六堡茶的流通提供了无限动力。六堡茶在国内销售从2003年以前的几近空白,到目前已经遍布全国各地。2014年以后,除了港澳地区、东南亚等六堡茶的传统销售区保持稳定增长外,北京、上海及东北、西北等新兴市场也迅速扩张,六堡茶产业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各方合力,打造亮丽新名片

千古风流浪淘尽。曾经的“茶船古道”渐渐隐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隔着时空能够清晰闻见过往百年的六堡茶香。

如今的六堡茶,在几经兴衰并一度沉寂之后,已经出现复兴之势。据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经网联合组建课题组2016年对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作价值专项评估,六堡茶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5.79亿元,在全国黑茶类中排第3位。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广西着力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六堡茶被定位为全区茶产业发展的领军产品和核心品牌。梧州市迅速启动振兴六堡茶计划,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壮大六堡茶产业,并有针对性地从挖掘六堡茶的历史底蕴入手,大力发挥六堡茶的文化优势,拓宽六堡茶的对外推广渠道,不断提升六堡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做强做大六堡茶产业创造有利条件。六堡茶,开始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契机。

面对机遇,梧州市适时发力,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发起冲击,使六堡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同时,梧州市还通过组织举办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中国茶叶学会年会、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来提升六堡茶的公共品牌影响力。而梧州茶厂、梧州中茶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也不断在各地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创造佳绩。

未来,梧州将汇集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为六堡茶搭建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努力将六堡茶打造成梧州乃至广西的亮丽名片。(庞革平、杨麦/人民网广西频道)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安化茗片”凭什么一泡走红?》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安化黑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