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紫砂壶工艺品是有着独特艺术特色和实用价值的收藏珍品,从古至今已走过无数个春秋,今天,2010中国紫砂精品茶具“金羊奖”颁奖典礼如期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获奖紫砂壶工艺师接过象征荣誉与肯定的证书和奖杯。

来自江苏的紫砂壶工艺师、铜奖获得者卢宁刚向记者介绍到,他这次获奖的作品名为《中华魂》。这一带有中国风名字的作品,灵感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它的外观形如中国古代的玉玺,为少见的长方体紫砂壶。卢先生说,这样的设计能给人以顶天立地的感觉,方形使作品整体力度提高。紫砂壶上刻有狮像,并以“老子出观”作为独特的装饰。卢先生解释道,这样的创意使为了更多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内容,老子使道家文化的创始,能展现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这份作品,就如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创意源自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根据卢先生的介绍,他毕业于美术专业,而从事紫砂壶工艺品制作,除了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还有有至少三年的基本功。除此之外,紫砂壶工艺师还需要对茶有一定的了解,什么样的壶适合什么类型的茶,都很有讲究。例如,冲泡铁观音的紫砂壶体型相对较小,而冲泡普洱茶的紫砂壶就要大一些。

卢先生说,紫砂壶的制作不分春夏秋冬,即使在很冷的寒冬也要细心工作,是一项辛苦与乐趣兼具的职业。他所设计制作的紫砂壶,一般作为收藏品售出,市场价格大约在5500元上下。卢先生一个月一般能制出成品10件左右,但是,能够真正作为藏品的也许只是其中精挑细选出的五六件。

对于此次获奖,卢先生表示心情非常高兴,也很激动。作品获奖是一次机缘巧合,能够来广州这样一座茶文化盛行的城市领奖,并且与其他紫砂壶工艺师们交流,学习他们的优点,将之融入自己的紫砂壶制作,卢先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扩展阅读

紫砂壶源自文人茶道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

源自文人茶道

梅尧臣、蔡襄、苏东坡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千古绝唱,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当然最讲究、最有创造精神的要数苏东坡了。他总结出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用活水、江流深水煎茶,味道会不同凡响,更加清醇清远。到了明代饮茶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595年张源撰写的《茶录》对沏茶的程序,做了详尽的介绍: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两壶后又用冷水汤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这与今天的沏茶方法没有什么不同。烹茶演变为沏茶,对茶壶的质地要求就相对高了,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

创始于供春

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现在流传的供春壶多是仿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龚春传时大彬、李仲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荠、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气与活动。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陈洪绶,是清代中期的着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诸人,则一代不如一代。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很少创新,制作工艺也日渐草率荒疏。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建国后七老艺人: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蒋蓉,现当代紫砂代表人物:高海庚、徐秀棠、徐汉棠、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李昌鸿、鲍志强、顾绍培、何道洪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日本馆藏国宝茶具源自福建建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享誉世界。而茶具则因种类多、造型美,为历代品茶、饮茶者所青睐,其中,宋代福建建安的鹧鸪斑茶盏,更是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鹧鸪斑茶盏烧制条件严格,且烧制技术早已失传,传世非常少,目前仅知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美术馆收藏有几件和鹧鸪斑茶盏特征相似或相近的古建窑茶盏,中国的文物研究专家基本上都是没有真正上手研究过”。

日本茶道的形成过程中,建窑生产的兔毫盏等被日本茶人推崇备至,在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垸等记载。”林伟毅先生表示,日本将建盏视为国宝珍藏,可见建盏在日本茶道中的影响之深。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官方网站里对这件国宝黑釉油滴茶盏的描述为:建窑天目茶盏在镰仓和室町时代被大量船运至日本。在这些瓷器中,曜变天目被认为具有最高的价值。这个茶碗长期以来被称为无以伦比的‘油滴’天目。”

林先生介绍,目前有四件建盏被宣布为日本国宝,其中三件为曜变天目,它们分别被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阪藤田美术馆和京都大德寺龙光院收藏;另一件为油滴天目,被收藏于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林伟毅说,中国古陶瓷中的建盏,在日本有曜变天目、油滴天目、禾木天目等命名分类,天目”是日本国对古代铁系黑釉陶瓷的统称。

 

认全这些茶具,你只算刚入门


泡茶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只要一壶一杯;泡茶也可以很讲究,讲究到整个茶席铺排都具有仪式感。喜欢喝茶的朋友,经常壶不离手,但如何让你的壶在茶桌上不显得单调呢?其实还需要搭配以下茶具:

一、基础茶具

1、茶壶

用于泡茶,优选紫砂壶。

在诸多茶具的流变中,紫砂茶具所呈现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度,尤能与“和谐、宁静、圆融、朴真”茶道精神相合。紫砂壶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点,让紫砂壶成为泡茶茶具优选。

2、公道杯

用于均匀茶汤、分茶。

公道杯又称茶海或茶盅,是用来分茶的器具,用茶叶冲泡完毕以后,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匀茶,使茶汤均匀,然后平均分给客人,这样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浓度均匀,体现出一种平等。

3、品茗杯

用于喝茶,杯子较矮。

品茗杯主要是用来品饮茶汤,材质多样,涵盖紫砂、瓷质、玻璃等。

4、茶盘

用于盛放茶具、排水。

茶盘又称茶船,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等的浅底器皿。材质广泛,款式多样,常见的有金属、竹木、陶土等材质。

5、茶叶罐

用于储存茶叶。

茶叶罐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茶叶变质,茶香挥发等。从质地上来说,一般有铁质、锡质、陶瓷等。

二、煮水器

1、煮水壶

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煮水壶。现在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紫砂壶;也有用铁壶的,铁壶古朴、耐看,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银壶煮的水,味道软甜,壶也不重。

2、煮水炉

炭炉:适用于大部分材质的壶,煮水活性好,但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电磁炉:适用于铁壶,不适用于玻璃壶、陶壶。

电陶炉:适用于大部分材质的壶,铁壶、玻璃壶、陶壶等都可以加热,煮水水质好,且有利于煮水壶的保养。

三、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是功夫茶艺里的辅助工具,材质通常为竹木或金属。“六君子”一般为六件,但茶匙和茶针有时候会制成一头平一头尖的结合体,则为五件。

茶筒:用于收纳道具。

茶漏:壶口较小的时候,可以放到壶口上起到一个漏斗的作用。

茶夹:用于夹杯子等。

茶匙:用于从茶罐或包装袋里取茶叶。

茶针:用于通壶嘴或拨茶叶。

茶则:又称「茶勺」为盛茶入壶之用,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适量。

四、其他小道具

1、壶承

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

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

2、杯托

用来放置品茗杯、闻香杯等。

目的是为了防止杯里或杯底的茶汤溅湿润茶桌,同时使用杯托给客人奉茶,显得更卫生。

3、茶刀

用于撬茶饼。

结构包括带有刀柄的刀体及刀鞘,利用刀体前端的尖刃可顺利的插入茶饼内,以此沿被切轨迹重复上述方法,这时只要轻加很小外力,即可实现茶饼部分的分离。

4、水方

水方又称水盂,纳污,用于倾置温壶清杯后的水和冲泡完的渣叶。

水方的选择,要依自己在泡茶时的空间来决定,选择适当的大小,才不会占去太多的空间,影响到泡茶时的动作。

5、茶巾

用于清理茶桌。

茶巾主要用来擦拭茶具上的水渍、茶渍和桌面上的茶水。常用麻、棉等纤维制造而成。

6、养壶笔

用于养壶、养茶宠、清理茶盘。

温馨小提示:泡茶的一般步骤

1、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2、温杯:用烫壶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3、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正确的泡茶方法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5、刮沫: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之后盖上壶盖静置稍许。

6、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这样不会起泡沫,也不会溅出。

7、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8、品饮:正确的泡茶方法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少许茶汤入口,含汤在舌尖回旋细品,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鼻口生香,咽喉生“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配齐了这些,在懂行人眼里,你才算是个合格的入门者。这些茶具,在美观上也为壶增添了文雅之味,这才是爱壶人的一方天地。(来源:懂茶道,图来源:)

传承紫砂文化,创新紫砂艺术


中国自古是个茶文化大国,中国人爱喝茶,也喜欢泡茶,更是对泡茶的壶具有着独到的讲究,正是因此,紫砂壶因为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而成为了最优质的泡茶壶具,而备受青睐。佛说一花一世界之说,在紫砂行业说却是一壶一世界,紫砂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瑰宝,在中国灿烂的艺术史和文化史上留下了绚烂的篇章。

紫砂壶作为集诗词,绘画,手工等多门类艺术形式于一身的艺术品来说,在工艺的制造和美学的讲究上理应更加的严谨,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传承,一种国之文化的传承。紫砂不仅质地优良,而且含铁量高,生坯程度高,可塑性强,且在经过烧制成器以后,成品的吸水率和排气率都能达到优质标准,既能适合平时饮用品茶,也能满足收藏者们收藏的需求。

妙作心造,对于专注于紫砂壶具的人来说,坚持做好真产品,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把手艺放在第一位,是它一直以来所秉承的运营理念。在今天,紫砂人正是凭借着这份心意将紫砂壶的事业稳步推进着得到了业界和藏家们的支持,一壶一世界,让紫砂文化传承下去!

纵观紫砂陶艺发展轨迹,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无不融汇文人文化的气息,在长期的历史磨合中,在陶瓷文化的表达中获取了生命的永恒。它充盈着文化味和书卷气,它挖掘出历史文化富矿中的精华,并在弘扬继承中按照文化艺术的规律,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物化了的精神艺术品。这种至美的艺术品,是立体的画,是凝固的诗,以独有风采神韵满足人们的审美和鉴赏需求,留给人们是隽永的美感。要让这颗“华夏明珠”更加璀璨夺目,展示其瑰丽的文化艺术魅力,那就需要紫砂艺人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寻求新的创造,跨上新的台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卢宁刚:创意源自传承》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