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知识。

此类茶品通常使用下关茶区(保山、临沧及思茅地区)茶菁,但中茶简体字不管从历史渊源上或实质香气口感上,都很有可能混拼西双版纳茶菁。下关茶厂的七子饼茶压制较勐海茶厂紧压,茶菁使用级数亦较青壮;所以一般而言,同样是饼茶,在相同的环境下,下关茶厂的饼茶陈化速度较慢,但相对的会有其特殊风味,微微花蜜香就是其主要特色,他种茶无可取代。

下关茶厂茶品少有烟熏味,但因此区因素,口感较苦而青涩、香气较沉。从第4~6年开始青味稍降,茶面稍微转亮,香气些许提升、口感微润,但苦涩味仍难化。到第8~10年茶菁条索渐明、茶面微亮,清香度持平,口感苦涩感稍化、稍有甜味,口感青味犹存。第12~14年条索稍浮,喉底有些陈韵,青味仍明显,有微微花蜜香。第16~18年茶面油亮、条索更明,饼身稍有松开,汤色亮红,口感仍有青味而花蜜香更明显,汤柔,甘甜仍微苦涩。第25~28年条索分明,茶面油亮,汤色为琥珀色,口感有明显花香蜜味,汤润质重,苦而回甘、涩能转甜,因陈化速度较慢,此时咽喉间才出现凉气感。喜欢茶性强茶质重的茶友,此时期为最佳选择。

CY260.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品鉴六字诀


普洱茶品鉴六字诀

导读

普洱茶怎么品鉴?当普洱茶爱好者拿到一款普洱茶制品,如何判定这款的品质,或者如何辨别茶叶品质的优劣?本文向大家推荐一个品鉴普洱茶可对比验证的参照指标体系,具体而言,普洱生茶的品鉴,可以从“净、香、润、厚、甘、甜”六字诀入手。具体如下:

净:味正不杂,至纯至净

茶为饮品,净度是首要指标,是其他指标的基础。但净度对于市场上大多数普洱茶而言,却是一个不易达到的高标准。

受生长区域和制作要求的制约,优质古树茶目前还必须依托一家一户的茶农家庭制作。若无严格监管,缺乏科学标准,制茶过程随意,则会导致烟味(未采用阳光干燥,而用柴火烘干;或晒好的原料存放在柴火旁,吸附烟味),糊味(炒制过程火温过高或时间过长),馊味(杀青揉捻后没有及时干燥)等杂味。

香:山野幽香,清蕴悠远

普洱茶的香气以净度为基础,净度纯,香气正,没有杂味干扰。工艺严谨、制作精良的古树茶,具有淡淡的山野幽香(不会像绿茶香气那样奔涌浩荡、明显外扬)。香气纯正是判断普洱茶制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普洱茶的干茶香、茶汤香、挂杯香,均为含蓄内敛,嗅之,不事张扬;饮之,丝丝缕缕,沉稳遍布口腔,留香持久。

不同山头的古树茶又各有特点,如景迈、昔归、冰岛等区域香气相对高扬浓郁,陈化后会出现更迷人、独特的香味。

润:细腻润滑,不粗不涩

优质的古树茶入口细腻润滑,不粗,不涩,不干喉!如无此特点,或者是工艺出了问题,或者是原料自身局限。总体而言,优质的古树纯料普洱茶,最为突出特点是品饮的润滑感。

厚:气韵饱满,物质丰富

普洱古树生茶的厚度主要表现为气韵感(易武茶区弯弓为主要代表)和物质感(布朗山区域老班章为主要代表)。

气韵感是指茶气饱满,充盈整个口腔的感觉,很多老茶友都深有体会。苦涩不显,不苦而甜,萦绕丰沛,体感明显。

物质感是指从入口开始,舌面所感受到的强烈变化,起头的苦涩味瞬间转化为回甘生津,层次丰富,物质厚实。

甘:回甘生津,舌底鸣泉

回甘是普洱茶品饮中最重要的愉悦感之一,是一个由苦转甘的过程。新的古树纯料生茶,入口丝丝清凉的苦味,瞬间转化成满腔甘甜,两颊生津不断,有舌底鸣泉之感。

苦味是普洱茶的重要滋味,回甘则是苦味退去,转为甘甜的愉悦感,这是一个由苦到甘的整体过程。其苦的程度,苦转甘的速度,甘的强度,综合体现回甘的质量,是鉴别古树茶优劣的重要指标。

低劣的茶品只有单纯的苦,苦而不化、不退,持久滞留于口腔,无法产生回甘。

甜:收尾必甜,如蔗似蜜

优质的纯料古树新茶,经久耐泡,滋味稳中有变,循序渐进(茶味不会陡然寡淡,全然水味),最后出现的味道一定是丝丝清甜,或如甘蔗,或似蜂蜜,让人流连忘返。

泡至最后可再煮饮,小银壶、紫砂壶、陶壶均可,更是苦中带甜,薯香甘冽,回味无穷!

大益文化十六字真言


大益文化十六字真言

大益的企业文化,归纳起来就是十六个字:"坚持诚信、注重绩效、勇担责任、追求创新",根据我的观察,作为企业如果真正能做到上述这四点,就应该算得上是卓越的企业了。

首先说"坚持诚信".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什么是诚信?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神奇的。我们把"诚"字拆开来看,就是"言"与"成",也就是要"说到做到";"信"字拆开是"言"与"人",就是"对人说的话",是认真的、严肃的。基督教里有一条:"神对人说的话,就是信仰",那么人对人说的话,就是诚信,所谓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对比一个"狱"字--狗对狗说话,说的不是人话,自然就要下地狱。西方还有一句名言:"promiseispromise",承诺就是承诺,是不可能随便反悔的。所谓诚信就是要言行一致,说了就得算。

坚持诚信的结果就是获得信任--客户的信任,朋友的信任。今天大益市场的基石,很重要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客户对大益建立了非常牢固的信任,对我们收茶的质量、工艺的水准不会有任何的怀疑,这是靠我们坚持诚信所换来的。诚信要能坚持下去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放低姿态,放低身段,长期保持低调。马英九在台湾大选竞选成功后讲到:要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以谦卑的心面对未来。香港特首曾荫权就职演说时的主题就是:"打好这份工!"这就是说,我们在工作中要"少说、多做、多给",不要过度承诺;给予别人的要多过你的承诺,这样才能让人感觉他所获得的价值超过他的期许。比如我们在买机票的时候被告知机上不提供饮水,但登机后空姐发过来一瓶水,这时候就会有意外的惊喜,虽然只是小小的一瓶水,却让人对这家航空公司的服务印象深刻。所以说"低承诺,高成就"是维护诚信的最佳办法。

再说"注重绩效".注重绩效就是要有具体可量化的指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第一份政府预算是国民党退踞台湾后所做的。很难想象,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竟然从来都没有做过象样的政府预算,因为封建中国是所谓"家天下",只有"家"的算盘,没有"国"的预算。而数字化管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

有了数据就可以精准考核,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要熟练掌握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没有哪一家成功的大企业不推行"平衡积分卡",没有哪一家成熟的企业不实行"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所以我们的管理者要充分运用好每一张绩效管理表格,因为我们要带兵,这是我们的工具。要记住数据是决定管理效益的基础。

第三是"勇担责任".这一点是要特别对云南籍的员工强调的。云南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很多人过惯了安逸的生活,不愿意走出去。但云南茶业要做大,必须有人而且是一伙人、一群人走出去,高效率地推广我们的茶。要在全国各地遇到我们的老乡,"火炉"武汉要去,遥远的沙漠也要去,如果有人向我提出申请去拉萨开发西藏市场,我会很赞赏。当年我们的前辈茶人范和钧、张石诚先生能够从繁华的大上海历尽艰辛来到勐海这个"瘴疠之地"(从当地民谣"要去橄榄坝,先把婆娘嫁"可以想见当时环境的险恶),我们今天更要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去实现先辈未竟的事业。温州人之所以从当年的家庭作坊到现在把生意做到全世界,就是因为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温州人在外闯荡,他们放弃风景如画的楠溪江边的悠闲生活,抛弃妻子远离故土,一年仅回一次家,在外住旅馆睡地板,一步步打拼才成就了今天的"可怕的温州人".安溪铁观音如果不是靠几万安溪大军在全国各地开出一家一家的茶艺馆、连锁店,起早贪黑地苦心经营,又怎么可能创造一年5万吨的销量?杭州是"天堂",而娃哈哈的老总一年有200多天在全国各地奔波。

当年为了开发市场,我们给各部委送样茶试饮,磨破脚板费尽口舌,看到谁都拉住苦口婆心地给他讲普洱茶,偌大北京几乎所有的部委我们都跑遍了。茶厂改制之初,面对的是一大摊问题,债务问题,少数民族问题,没有原料等等,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因为我们牢记肩上的责任。经过无数的努力,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一点点成绩,成果来之不易。这个产业已经发展到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走出去,走出去才有赢的可能!所以你们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因为你们代表的是这个产业。

责任的含义还有一点就是自己把自己的事做好,绝不埋怨上级、下级,决不把问题推给上下道工序。不能说因为别的部门如何如何,导致自己没有完成,这决不能成为理由。销售人员拿到产品就必须把它卖出去,不能说因为产品形式不满意、包装不满意所以卖不了,拿到饼就卖饼,拿到砖就卖砖,不折不扣去完成任务。你站在那里就是一座山,就要承担责任。

最后是"追求创新".创新也是大益的本色。从创办之始,大益就植入了创新的基因。目前我们最重要的是营销创新,对大益来说,营销创新是所有创新之首。关键不在于把茶弄出什么新的模样,而是要找到更好的营销模式。我们既不能走家电的模式,也不能完全搬用快消品的做法,要有效地将销售渠道与品牌运作有机地结合,以数据库为基础,使客户价值最大化。如我们首创的保证金制度,开始推出的时候也遇到一些阻力,但结果证明这一做法是成功的,一些别的企业也开始模仿。创新有机会成本,但更有先发优势。

传播模式上也要创新,抄袭和模仿是没有用的,还要创造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云南、广东、华东的消费者都不会一样,只要能帮助客户解决所有的问题,自然就能俘获顾客的心。创新甚至还体现在一些日常工作的细节上,如每次上交的报告都有一些新的火花,新的思想,就是有质量有价值的报告。

因此,创新,尤其是营销创新将会成为我们决胜的关键。

中茶普洱“典藏昆明茶厂1973”研发背景


中茶普洱“典藏昆明茶厂1973”研发背景中茶牌普洱“典藏昆明茶厂1973”茶砖是云茶公司新任总经理邹广田先生携研发团队近40个日日夜夜辛勤研发的一款为了铭记昆明茶厂“普洱(熟茶)发酵工艺”研制成功40周年熟茶经典产品,她的诞生不仅是普洱熟茶精湛技艺的体现,同时还是普洱熟茶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以及普洱熟茶的标准产品。这款由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昆明茶厂奉献给广大消费者经典之作,除给您带来美妙的口感外,更是馈赠、品饮、收藏之珍品。历史呈现普洱茶以古时云南茶叶集散地普洱县得名,普洱茶历史源远流长,茶马古道上留下的传奇故事谱写了普洱茶厚重而华丽的篇章。1973年,中茶公司派出茶厂技术人员赴广东考察普洱茶人工发酵技术,以云茶公司及其下属的昆明茶厂为主体,在吸收、借鉴和创新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熟茶”发酵工艺,实现了普洱茶产业的革命性创新,标志着现代普洱茶时代的到来。跨时代普洱茶历史从1973年翻开了炫丽的一页,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认为熟普只能由生普经数年的自然陈化的观念,突破了传统工艺局限,将原来只作为皇家贡品的普洱茶推向寻常百姓家,是茶叶发展史上一项壮举,这项伟大技术革新,曾一度轰动了整个茶叶界,奠定了现代云南普洱茶(熟普)产业发展的基础。1974年云茶公司在昆明、勐海、下关、普洱四个茶厂推广加工渥堆发酵普洱茶,1975年逐渐实现普洱茶规模化生产加工,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品牌故事“云茶公司”是世界500强之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成员企业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茶”牌商标注册于1951年12月15日,是中国茶叶行业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也是新中国最悠久的商标之一。“中茶”牌商标注册后,由中茶公司授权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中茶”前身以下简称“云茶公司”)在普洱茶产品上使用。2006年9月26日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中茶)经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2012年4月28日,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依法认定为驰名商标。精湛技艺从昆明茶厂1973年“普洱(熟茶)发酵工艺”研发成功到运用于大规模生产普洱熟茶至今,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探索、总结和提炼,其工艺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普洱茶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和赞誉,销售逐年扩大。勐海普洱茶发酵基地—勐海中茶普洱茶发酵有限公司为中茶牌普洱茶品质的稳定提供优质熟茶原料。奉献自然与健康本品甄选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境内古生态茶园乔木优质原料发酵,历经四年岁月积淀,纯干仓存放,自然醇化,茶韵天成;经精心调配,秉承传统工艺精细制作,每片净重为2000克/盒。砖型厚重饱满;品相大气;条索紧结匀整,清晰舒展,显金毫;汤色红浓透亮,赏心悦目;滋味醇厚滑润,喉韵甘醇,回味甘爽绵长;陈香馥郁;饮后心情舒畅。堪为熟茶之典范,经典之再现。在中粮集团“产业链、好产品”战略理念指引下,云茶公司将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健康的茶叶产品与服务”为企业愿景和方向,并期待与有识之士共同谋划美好明天。

普洱茶知识:中壮茶菁、中段茶


普洱茶知识:中壮茶菁、中段茶

在“解读味最酽”文章里,说“味最酽”产品使用中壮茶菁拼配,毛茶来说用到的是4、5、6级,筛分精制后,分了体形大小,身骨轻重,产生了多个单号口的茶,级别就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了。

中段茶,简单地说,是毛茶里的精华部分,在毛茶里,拿掉粗老的叶片,拿掉条索粗松的部分以及细碎部分,就得到了中段茶。中段茶依据体形大小,可以分为几个号,体形稍大、壮实的是“中上段”茶,体形稍小、细紧的为“中下段”茶。

“味最酽”的青饼产品与熟饼产品用料差不多,只是熟茶还要考虑发酵成熟度的问题,以及兼顾滋味浓强度与口感协调性的问题。

“味最酽”大饼(400克产品)与小饼(200克产品),都使用中壮茶菁精制后的单号口茶拼配,400克大饼采用中段茶菁的体形较大的部分(中上段茶),200克小饼采用体形较纤细的部分(中下段茶)。

400克饼“味最酽”大饼,所用的中上段茶,条索粗壮紧实,内质滋味浓厚,由于鲜叶的叶质成熟度适中,其粗老味较少,口感上具有相当的润度。另外,还有中段茶里含有的较肥嫩的芽叶,它的氨基酸类物质较丰富,提供了鲜爽的口感。

200克“味最酽”小饼,所用的中下段茶,具有条索紧实的,也有条索纤细的,保留了中段茶内质滋味浓厚的特征,其嫩度更高,相对大饼来说,滋味稍浓略苦。由于嫩度高,其鲜爽度也就略胜一筹,香气更显嫩香自不必说。

总结起来说,“味最酽”的拼配方案,突出的特点是:中壮茶菁,滋味浓酽,同时提供了一定的鲜爽度及润度,如此一来,品饮时入口会较容易,首先给人甘甜及爽润的感觉,随后,厚重的滋味会绵绵不绝,给人以震撼,这些特点使“味最酽”余味悠长,层次感与变化丰富,给人越喝越带劲的感觉,这不是许多茶友追求的吗?

从收藏角度来说,“味最酽”浓强度足够,收藏价值是可以期待的。至于“鲜爽度和润度”,我个人理解是另外一个更具有收藏价值的特征。

过去不少普洱茶产品,以粗老料为主,这样的配方有其优秀的一面,也有遗憾的一面或者是美中不足的地方。结合自己的见识以及品饮体验,以粗老料为主的茶,陈化会比较快(比较7532、7542以及8582的变化,就容易发现这一点),其特性容易显陈香,但不可避免的是滋味欠厚,陈香偏重于木香,香老而不够润,有干涩之感。

喝了一些老茶,口感是很醇了,但滋味欠厚,有滑顺的感觉,但润度不够,一方面口感不够细腻,另外,干涩之感,粗老之味,会渐渐返回到口腔里,给人以丝丝遗憾。

可以说,粗老料为主的产品,缺乏“鲜爽度和润度”,将来要等到“化”的感觉,是不容易了。世事总是矛盾的,易显陈香,进入“化境”就比较困难;茶菁具有“鲜爽度和润度”,为“化境”奠定了物质基础,

鉴上述理解,自己的拼配思想上有了增加“鲜爽度和润度”,丰富产品层次感的想法。

两年的实践中开发了一些产品,味最酽、0622、勐海之春、勐海之星、金针白莲等,得到市场的认可也甚为欣慰。

历史·下关沱茶的诞生及意义(中)


【沱茶的工艺】

滇西商帮(包括较早的鹤庆帮、腾冲帮和后起之秀喜洲帮)由于参与缅甸、四川、西康的大范围商品的交换,以及生丝、石璜、茶叶、玉石、烟土、南药、军需物品等等的交易,财富积累相当迅速。有了雄厚的资本,它们的茶叶贸易量也在增大。他们开始在下关设厂,雇用工人进行茶叶分拣和包装。这个时间大约起始于1908年,这一年,永昌祥扶持下关汪仲侯、陈德先、陈思贤等人,在下关建立了茶叶工厂,拣选加工茶叶。

1916年,永昌祥共生产沱茶十担,运往四川销售。随后,他们在原料阶段增强管理和控制,将传统的普洱茶初制加工粗放,难免萎凋、发酵,导致汤色红变的缺点克服,生产出优质的绿汤上等下关沱茶,充分突出了大叶种茶清香独绝的特点。1923年,他们注册了蓝色松鹤商标。

关于沱茶的配比和工艺,历来有很多说法,笔者略举一二,罗列于下:

杨克成说法:

现在能把这种配方记得完整的,有前述永昌祥总技师陈思贤。下面是他的口述,由旁人记录下来的配方。

1、本牌沱茶:每圆重九两二钱。

勐库茶六成,凤山茶四成,系一般用料。如头批茶系以三七成配料:三尖二两,二盖三两,底茶四两,外加白毛尖二钱(以上都全用明前春茶,不参加其他)。

2、副牌沱茶:每圆重八两二钱。

凤山茶六成,勐库茶四成,计三尖二两八钱,二盖一两九钱,底茶三两五钱。春尖杂茶可参用一部分;其中并可参用春中一部分在底茶内,最多不能超过三成。

3、正记牌沱茶:每圆重八两二钱。

二水尖二成,春中三成,春尖五成(可以用比较次点的)。三尖二两三钱,二盖一两九钱,底茶四两。(在本牌茶抽出粗茶面,可参入三几成在正记牌内)。

以上重量都是以老秤计算。

按原文用“成”字,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指地区原料品种和采摘时间先后的品种的比例。如一、二,两项牌子的头一个成字指在临沧、双江等县出产的勐库茶和凤庆县出产的凤山茶。而第三项牌子的头一个成字则指在清明节前后采摘二水茶、春中茶、春尖茶。第二,是指每一品种茶叶经过拣选以后的品级。如第一项牌子的第二个成字(所谓三七成)则是指三尖二两加毛尖二钱共二两二钱算30%,二盖三两加底茶四两共七两算70%。三尖是最细的茶条,揉制时放在沱子的顶面,又称盖面茶;二盖较粗,放在中间;底茶最粗,放在底层。而各级茶叶的品种即照第一个成字的比例搭配,然后再照称斤两。

从这个配方可以看出,本牌沱茶的特点在于:(1)勐库品种用得多;(2)全用头批明前春茶;(3)细茶条拣制认真,分量适合。其中勐库春尖香味浓郁是重要关键,凤山春尖则还兼备“看样”好。“名牌”的真实内容就是如此。——杨克成《永昌祥简史》

普洱茶字词解读:“纯”字的体会 引子


普洱茶字词解读:“纯”字的体会引子

普洱茶品评或喝茶交流中经常会用到一些词汇与术语,许多可以用通用的“茶叶审评标准术语”。但由于许多特别的因素,词汇有待总结升华,以及创新。

去年准备起草普洱茶标准时,我归纳整理过一个“普洱茶审评标准用语”,一直想从专业的角度去完善它,工作太忙,未及细致推敲修正。

近来,有许多茶友就产品内质特征,以及拼配、纯料等诸多问题与我交流。感到有些语汇的理解,在普通茶友以及消费者中是不甚清晰明了的。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与领悟,对爱茶人讨论交流普洱茶,或是对收藏者作决策也许有点参考作用。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普洱茶生饼、普洱茶熟茶的特殊性,决定了“茶叶标准语汇”的扩展与细化。

普洱茶的价值取向,从消费价值取向,收藏价值取向两方面,与其他茶类有着根本的不同,许多语汇和价值理解自然就丰富多彩了。

准备分享一下自己对某些重点语汇,或价值取向的理解感悟,今天做个引子,先从“纯”字开讲吧。

“纯”字,普洱茶市场上用的最多的一个字。

可以说,地域特征产品,市场上喜欢用“纯料”两字,产品结构特征,有的则宣扬“一口料”,即所谓的,里外一致,无包心茶的纯;而内质审评上,汤色、香气、叶底,也会用到纯字。

那纯字到底如何解读?如何理解“纯”的价值取向呢?值得分享与讨论。

下关茶厂的制式茶品——沱茶篇


下关茶厂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地处苍山南麓、洱海西岸。同勐海茶厂一样,同为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普洱茶、紧压茶企业之一。其前身为1941年创建的“康藏茶厂”,此后曾多次更名。新中国成立后的的1950年,正式定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历史中,下关茶厂先后并入当地私商茶号和部分国营小厂。1994年组建为“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更名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关茶厂的产品,早期饼、沱俱有,后期则以沱茶为主。早期下关沱茶,主要供边销及出口,多被立时消耗掉,故留存的茶品并不多。严格意义上讲,后期的下关沱茶由于制造工艺于传统的晒青茶制程存在显著差异,已经不能归类为“越陈越香”的普洱生茶系列。而早期下关茶厂生产的饼茶,如印级茶系列,中茶简、繁体系列,依旧在老茶市场上占有一定比例,并由于其优良的品质而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下关茶厂民营化改制之际,本文针对市面上常见的下关制式产品(紧压茶品)做一简要的总结和介绍。并为消费者选购理想的茶品提供一些建议和年代鉴定依据。

下关茶厂素以沱茶闻名。建国后,其沱茶产品一直持续生产,花色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据香港茶史学者何景成先生研究,在国营下关茶厂五十余年的历史中,生产的沱茶计有7大系列11种口感。

甲级沱茶

甲级沱茶市下关厂生产时间最久、产量最大的常规产品。甲级沱茶于1951年投产后,一直延续生产至今。早期的甲级沱茶,规格有250克、125克两种;70年代以后,被现在常见的100克规格所取代(但由于订单的要求,特殊重量的沱茶也曾有少量生产)。甲级沱茶,沱高约4.3厘米,外径约8.3厘米,早期使用“中茶商标”,自1991年以后注册使用“松鹤”商标。

甲级沱茶的年份断代依据,主要有重量、沱型、包装材料的质地与印刷等。1993年以前,甲级沱茶使用油光格纹黄纸包装,约在1992年以后更换为无光的格纹黄纸,1997年开始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便装材料整早期多为五颗装牛皮纸筒,精装为单颗纸盒包装。2000年以后,条装材料改为复膜纸袋。

乙级沱茶与一级沱茶

为解决省茶司中低档毛茶原料过量积压问题,1988年下关茶厂开发投产乙级沱茶,其间1991—1992两年间一度停产。1993年恢复生产,因考虑到消费者心理接受力,更名为一级沱茶。此后两种名称时有混用。茶品规格为100克,沱高约4.1厘米,外径约8.2厘米。早期使用中茶商标,1993年后改用松鹤商标。据称,标注“乙级”的主要销往甘肃,标注“一级”的则主销其他省份。

丙级沱茶与大众沱茶

丙级沱茶投产于1988年,同乙级沱茶一样,是为解决省茶司中低档毛茶原料积压而开发的产品。1991—1997年间一度停产。1998年恢复生产,茶品配方与1988—1990年间的丙级沱茶不同。且因考虑到消费者心理接受力,更名为大众沱茶。茶品规格为100克,沱高约4.1厘米,外径约8.2厘米。早期使用中茶商标,1993年后改用松鹤商标。

特级沱茶

下关茶厂因2003年接盘商订单,投产特级沱茶。茶品规格为100克,沱高约4.3厘米,外径约8厘米,使用松鹤牌商标。外包装有复膜纸袋条装与单颗盒装两种。

苍洱沱茶

此茶曾与1959年及1979年生产两批,作为国庆献礼馈赠外宾。茶品规格为250克,沱高约6厘米,外径约12.5厘米。圆形纸盒包装,使用中茶商标。

2001年,苍洱沱茶成为下关茶厂的常规产品,产品规格与及配方不变,外包装为正方形纸盒,使用松鹤商标。

大理沱茶

1984—1985年间,其由于省茶司库存春芽青毛茶过多,故委托下关茶厂代加工过两批独特的产品——大理沱茶。产品规格为100克,沱高约4.3厘米,外径宽约8.3厘米。牛皮纸袋包装。第一批1984年生产219吨,第二批1985年生产100吨。

销法沱茶及普洱沱茶

下关茶厂的销法沱茶(熟茶)有大、小两种规格。大沱生产于1975—1998年。产品规格为250克,沱高约6厘米,外径宽约12.5厘米。正方形纸盒包装。小沱茶生产于1976以后。产品规格为100克,沱高约4.2厘米,外径约8.2厘米。圆形纸盒包装。这两款不同规格的茶品皆使用中茶商标。

普洱沱茶投产于1998年。其品质、规格与100克销法小沱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外包装为简装牛皮纸袋,印刷文字由“云南沱茶”更改为“普洱沱茶”,以示其为熟茶茶品。使用商标为松鹤。

结语:

下关茶厂的常规产品,亦与勐海茶厂相同,多有固定的唛号,如甲级沱茶为7653,熟沱7663,早期的下关青沱,由于使用较标准的滇青晒青毛茶工序,故品质优异。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烘干工艺的全面应用,许多普洱茶老茶友都认为这类产品更适合新鲜品饮,而不利于久存陈化。此情况消费者在选购、收藏时须加以关注。

梧州茶厂木板干仓简介


梧州茶厂木板干仓简介梧州茶厂木板干仓始建于1953年,1954年11月竣工启用,是梧州茶厂乃至中国茶叶界现存最古老的、目前仍在使用的砖木结构建筑,为第一代梧茶人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国六堡茶第一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苍梧六堡、狮寨以及广西各地的六堡茶毛茶,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集中运到梧州茶厂精制加工,转供国内外市场需要,开创了六堡茶工业化生产的历史新纪元。毛茶到厂验收后即按级别储存于本仓库,等待精制加工,故当时木板仓库又称“毛茶仓”。目前还依稀可见当年六堡毛茶分级仓储的标志。本仓防潮、通风、茶香弥漫,对温湿度有一定调节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专用于六堡茶后期陈化。六堡茶在阴凉的木板仓库储存,陈化效果颇佳。经本仓陈化的六堡茶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具有独特的槟榔香味和“六堡茶韵”。梧州茶厂开展木板干仓陈化工艺研究,“六堡茶干式陈化仓”已获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459152.9)。古老的木板干仓,赋予了梧州茶厂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承。走进这座600多平方米的独具特色的木板干仓,您能体会到“三鹤”六堡茶独特的陈化环境,您能触摸到岁月在这里留下的痕迹,您能欣赏到中国传统建筑构造的神奇。

普洱茶品鉴六字诀:净、香、润、厚、甘、甜


普洱茶品鉴六字诀:净、香、润、厚、甘、甜

普洱茶怎么品鉴?当普洱茶爱好者拿到一款普洱茶制品,如何判定这款的品质,或者如何辨别茶叶品质的优劣?向大家推荐一个品鉴普洱茶可对比验证的参照指标体系,具体而言,普洱生茶的品鉴,可以从“净、香、润、厚、甘、甜”六字诀入手。具体如下:

①净:味正不杂,至纯至净

茶为饮品,净度是首要指标,是其他指标的基础。但净度对于市场上大多数普洱茶而言,却是一个不易达到的高标准。

受生长区域和制作要求的制约,优质古树茶目前还必须依托一家一户的茶农家庭制作。若无严格监管,缺乏科学标准,制茶过程随意,则会导致烟味(未采用阳光干燥,而用柴火烘干;或晒好的原料存放在柴火旁,吸附烟味),糊味(炒制过程火温过高或时间过长),馊味(杀青揉捻后没有及时干燥)等杂味。

②香:山野幽香,清蕴悠远

普洱茶的香气以净度为基础,净度纯,香气正,没有杂味干扰。工艺严谨、制作精良的古树茶,具有淡淡的山野幽香(不会像绿茶香气那样奔涌浩荡、明显外扬)。香气纯正是判断普洱茶制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普洱茶的干茶香、茶汤香、挂杯香,均为含蓄内敛,嗅之,不事张扬;饮之,丝丝缕缕,沉稳遍布口腔,留香持久。不同山头的古树茶又各有特点,如景迈、昔归、冰岛等区域香气相对高扬浓郁,陈化后会出现更迷人、独特的香味。

③润:细腻润滑,不粗不涩

优质的古树茶入口细腻润滑,不粗,不涩,不干喉!如无此特点,或者是工艺出了问题,或者是原料自身局限。总体而言,优质的古树纯料普洱茶,最为突出特点是品饮的润滑感。

④厚:气韵饱满,物质丰富

普洱古树生茶的厚度主要表现为气韵感(易武茶区弯弓为主要代表)和物质感(布朗山区域老班章为主要代表)。

气韵感是指茶气饱满,充盈整个口腔的感觉,很多老茶友都深有体会。苦涩不显,不苦而甜,萦绕丰沛,体感明显。

物质感是指从入口开始,舌面所感受到的强烈变化,起头的苦涩味瞬间转化为回甘生津,层次丰富,物质厚实。

⑤甘:回甘生津,舌底鸣泉

回甘是普洱茶品饮中最重要的愉悦感之一,是一个由苦转甘的过程。新的古树纯料生茶,入口丝丝清凉的苦味,瞬间转化成满腔甘甜,两颊生津不断,有舌底鸣泉之感。

苦味是普洱茶的重要滋味,回甘则是苦味退去,转为甘甜的愉悦感,这是一个由苦到甘的整体过程。其苦的程度,苦转甘的速度,甘的强度,综合体现回甘的质量,是鉴别古树茶优劣的重要指标。

低劣的茶品只有单纯的苦,苦而不化、不退,持久滞留于口腔,无法产生回甘。

⑥甜:收尾必甜,如蔗似蜜

优质的纯料古树新茶,经久耐泡,滋味稳中有变,循序渐进(茶味不会陡然寡淡,全然水味),最后出现的味道一定是丝丝清甜,或如甘蔗,或似蜂蜜,让人流连忘返。

泡至最后可再煮饮,小银壶、紫砂壶、陶壶均可,更是苦中带甜,薯香甘冽,回味无穷!

古语: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爱茶的朋友每天各种茶喝起来吧。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下关茶厂中茶简体字、中茶繁体字8653知识简介》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知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