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以茶待客不过三杯现在是指在喝茶过程当中,为了表示客人的尊重,主人要为客人不时的斟茶,续水,这种做法也是有寓意的,表示了“慢慢喝,慢慢叙”。

在我国古代“以茶待客不过三杯”,意思是叫劝客人喝茶,频率不易太多,以免让客人产生“催走”的味道。

以茶待客不过三杯,第一杯叫敬客茶,第二杯叫续水茶,第三杯叫送客茶,所以不论是喝盖碗茶还是功夫茶,让茶应该尽量的随便自然。

如果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劝饮,就有暗示“应该要走了”之意。

俗话说,吃有吃相,睡有睡相,喝茶也是一样。无论客人、主人,饮茶时都应慢慢地小口地细心品尝,切忌大口大口地吞咽茶水,或者喝得咕噜咕噜直响。如此饮茶,不但暴露出饮茶者满脸蠢相,而且也会对旁人造成影响。

《红楼梦》里女尼妙玉说:“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明人许次料说:“一壶之差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到了现代社会,如何喝茶更是成为了大家研究和注意的商务接待和公关不可忽视的重要礼仪环节。喝茶礼仪牵扯到一丝一缕的细节问题。一般来讲为解渴而喝茶那不需要注意太多礼节,但是上升到品茶或是在正式场合饮茶我们就要注意了。

CY260.com编辑推荐

非洲喝茶礼仪 连敬三杯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喝茶礼仪,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待客就是用三杯茶,薄荷茶待客也是撒哈拉的古老传统。

对于非洲撒哈拉地区的人来说,茶和爱情一样在生活中不可缺少。不过他们喝茶从不用开水泡,而是加入鲜薄荷叶煮。

每天清晨,菜园子的菜农都会将新鲜的嫩薄荷草运到市场上,十来支捆成一小把卖给顾客。人们无论在家,还是上班工作,薄荷茶是不能没有的。

早晨起来喝杯薄荷茶,搭上一点面包就当早餐了。稍有地位的人,干脆不吃早餐,一上班走进办公室,就喊着茶工送茶并代买早点。在单位的行政费用开支中,都列有这笔专项款。喝薄荷茶是撒哈拉地区的古老传统,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富有人生哲理的谚语:“爱情如蜜一样甜美,生活如薄荷一样苦涩,死亡如荒漠一样无情。”这些,也就成了用三杯薄荷茶待客的传统之由来。撒哈拉地区的人对客人来访总是十分高兴,主人一般都会走出院门或到帐篷外迎候,见面后非常亲热地拥抱欢迎。客人进门,宾主席地而坐,交谈之前,一般要请客人饮薄荷茶三杯,以此显示主人的真情。按照古老的谚语解释,奉茶三杯分别表示“祝福、忠告和提示”。第一杯祝爱情如蜜一样甜美,第二杯要记住生活如薄荷一样清香苦涩,第三杯则提醒生命有限、死亡无情。主人当着客人的面,往小茶壶里放入茶叶和几片鲜薄荷叶,放在小炉子上煮开,然后将茶水倒进一只只加入白糖的小茶杯里,茶水浓似咖啡,上面还飘着一层夹带碎茶叶的白糖泡沫,此时满屋子都散发着特有的清香甘甜气息。

其实,撒哈拉人喝薄荷茶的风俗是他们在与自然环境抗争中积累下来的。撒哈拉地区昼夜温差大,也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地方。人们常年住在野外帐篷里,薄薄一层地毯或一张羊皮底下就是沙地。地下的湿气侵袭,常使他们腰背酸痛、腿脚无力。而茶能提神醒脑,糖可以提供能量,薄荷则有解热祛寒的功效。可见,薄荷茶是最适合他们的保健养生饮料。

撒哈拉人爱喝绿茶,消费量之大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尽管游牧民生活比较贫穷,可是最喜欢饮用原装的中国绿茶。在茶叶店铺里,木箱包装的中国绿茶堆积如山。撒哈拉地区国家都在我国派驻有绿茶采购团。不过,撒哈拉人不爱喝新绿茶,而喜欢陈年绿茶。即便送给他们最高级的新绿茶,加上薄荷一煮也都成“中药汤”味了。

以茶待客莆仙民俗趣谈


中国有风靡世界茶的故乡。利用茶叶的历史,已有四千多年了,几乎同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悠久。饮茶风俗源于四川,饮茶的历史与药用植物一样古老。茶,在莆仙有悠久的历史。仙游县茶叶始植于隋代,唐代成片种植。唐宋间,郑宅(赖店圣泉)茶叶已为贡品,名闻京都。壶公山“仙公茶”,系汉代胡真人所植,品茶已千年,驰名中外。唐时,僧无了在龟山开辟茶园。史载“莆诸山产茶,龟山第一,柯山第二”。明代龟山茶园所产“月中香”驰名远近,成为贡品,如今是莆田的名茶之一。

莆仙不久有盛产茶的历史,而且有喝茶的习惯。唐代,莆人饮茶不大讲究器具的精美,烹茶器皿以碗、瓯。宋代饮茶用盏,所谓盏,口敞底小,涂釉。有的用壶啜茶,曰之“壶小如香橼。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清香扑鼻,舌有余甘。在宋代,蔡襄撰写了农艺名著《茶录》,在清代,莆田人朱粲如先生为好友陈兰士而创作了《饮茶歌》,其歌曰:“摭下诗债心情清,秋风吹我城南行。书仓巷口忽停足,我有好友能弹琴。主人抱膝坐修行,凤尾拂云寒萧森。入门不作寒喧语,呼童汲水将茶烹。竹炉汤沸蟹眼活,瓶笙吹作水龙吟。龙团雀舌试奇品,种种为我开金罂。瓷瓯浅小名若深,涓涓滴滴润枯肠。兴奋养神喜不胜,覆鼻余沥闻芬音。贱予正渴思吞海,饮酒口去嗡如长鲸。千杯万杯不辞醉,一斗一石还自倾。似此咀嚼耐寻味,何以能解我醉醒。安得庐同六七碗,顿使两腋清风生。”

上千年的饮茶史熏陶了莆仙以茶待客的礼俗,有朋自远方来,不能让朋友干坐着。一个精致小巧的茶壶,配几个玲珑别致的茶杯,打开壶盖,轻轻地撮一把茶叶,小心地放进去,冲上开水细细地盖好,放在桌上或茶几上闷一会儿,于平静中透露出闲适,一种难得的平心静气。而后再缓缓地斟出来,也颇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音。慢慢地细细地品尝,边聊边饮,客人杯里茶喝完了,要由主人来斟茶。主人添茶时,客人无须站立,也无须双手托茶杯,只须手指轻轻敲打桌面即表示谢意了。若与人谈话,不必停下,只要转眼望着斟茶人就算行了注目礼。若是处于站立中且拿着杯,可用手指轻轻敲打茶杯,这也是表达谢意的一种方式。俗话说“茶七饭八酒满杯”。即为客人倒茶,水量宜控制在七成,以示尊敬。若是茶斟得太满是对客人的不敬,甚至是骂人之意。民谚云:“酒要满,茶要浅”。因此,茶水适量是衡量主人敬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仙公茶的泡饮方法别具一格:首先是烫热茶具,称“白鹤沐浴”;其次是“落泡”,称“乌龙入宫”;其三是冲水,称“悬壶高冲”;其四是落盖,称“春风拂面”;其五是品味,称“梦里寻芳”;其六是出茶称“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其七是饮尝,称“咀文嚼字”。

唐代前,为制茶起源时期,饮茶方法变化不大,各地所用茶具相差无几,包括贮茶、碎茶、煮茶和饮四个方面的茶具。唐代,茶具开始受到重视。唐初,茶具较为杂乱。中唐时,有二十多种茶具。宋代,茶具逐渐简化。如今,茶具通常为茶杯、茶盏、茶壶、茶盘等,尤其是瓷器茶具,胎质细腻坚致,色调各异,色彩缤纷,绚丽多姿,往往诗词、书法、绘画浑然一体,用来泡茶,妙趣横生。搪瓷茶具,经久耐用,玻璃制品,美观大方。塑料茶具,不易破损,便于携带,深受人们的欢迎。一般说来,敬茶以玻璃杯为器皿,这样可以让客人观尝到茶叶形态的美妙。有如:“生盛盏里水丹青,巧合天工学不成。却笑当时胡仙公,煎茶赢得好名声。”

人生,不过一杯茶!何必太清醒


人生,不过一杯茶,

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

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

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

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

人生,因为在乎,所以痛苦。

因为怀疑,所以伤害;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

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

很多人事,我们都做不了主。

“心”字三个点,没有一个点不在往外蹦。

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你最快的。

一切随缘,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

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离开你多少。

人人都怕自己不清醒,希望自己心明如镜。

其实人生何必太清醒?做粥要放三分米,七分水。

处事要三分为己,七分为人。

对朋友要三分认真,七分宽容。

对家庭要三分爱,七分责任。

看文章,三分在看,七分在品。

喝酒要到三分醉,七分醒。

三分…七分…,不过是人生的掂量。

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

沏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

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

没有彩排,没有重来,

多珍惜眼前的,你现在拥有的,做自己想做的!

以茶待客,这些细节能体现你的素质


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

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自成一体。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茶排在最后,但“以茶待客”历来是我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我们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也应该是这样,这样一杯滚烫的茶汤,让客人从何下手呢?以下六点关于待客的细节,你留心了吗?

1、茶具清洁

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如果用一次性纸杯,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纸杯套上杯托。

2、取茶之法

如果家里或办公场所是用大袋子装的一包散茶,给客人取茶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茶,可以直接倒入客人杯中或先倒一部分茶在一个杯子里再把杯子里的茶倒在客人的杯中。

其次,茶叶要适量,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3、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为敬;持杯时不能抓杯口;以防唾沫溅入杯中,不要边奉茶边说话。

4、奉茶之法

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应依身份的高低顺序奉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从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顺手面比如右面,这样有利于客人手拿茶杯的柄,并礼貌地请客人喝茶;如果房间里在开会或很安静,奉茶时不要出声,放下瓷杯子的同时要用小指垫在杯底以防瓷杯发出响声。

5、添茶之法

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茶。

6、收茶之法

必须要等客人走后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干净收好,以备下次待客之用。

学好这六条,绝对可以给客人留下好印象!

中国乃礼仪之邦 以茶待客礼仪必不可少


中国国是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至,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有"浅茶满酒"的讲究,一般倒茶或冲茶至茶具的2/3到3/4左右,如冲满茶杯,不但烫嘴,还寓有逐客之意。泡茶水温也要因茶而异,乌龙茶需用沸水冲泡,并用沸水预先烫杯;其他茶叶冲泡水温为80~900C,细嫩的茶末冲泡水温还可再低点。

敬茶要礼貌,一定要洗净茶具,切忌用手抓茶,茶汤上不能飘浮一层泡沫和焦黑黄绿的茶末或粗枝大叶横于杯中,茶杯无论有无柄,端茶一定要在下面加托盘,敬茶时温文尔雅、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双手托盘,至客人面前,躬腰低声说"请用茶",客人即应起立说声"谢谢",并用双手接过茶托。

做客饮茶,也要慢啜细饮,边谈边饮,并连声赞誉茶叶鲜美和主人手艺,不能手舞足蹈,狂喝暴饮。主人陪伴客人饮茶时,在客人已喝去半杯时即添加开水,使茶汤浓度、温度前后大略一致。饮茶中,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的功效。

总之,我们待客敬茶所遵循的就是一个"礼"字,我们待人接物所取的是一个"诚"字。让人间真情渗透在一杯茶水里,渗透在每个人的心灵里……

修水待客茶俗


修水盛产茶叶,“宁红”茶叶以“茶盖中华,价压天下”而称著于海内外,修水人居家时却很少喝这种颇具特色有颇为别致的待客茶,“双井茶”也一向早在宋代就名誉京师。

待客茶俗一般是这样:客人进门,主人递上一碗盐菊花凉茶,有的泡有茶果或家制清茶,使凉茶有色,有香,又略有咸味,也有在茶里放了少许花椒子,那种麻辣香酥又生凉意的味道,使你喝后心神一爽。

这一套待客的茶俗,代代相传,过去,一直很少变化,从中也可看出,旧日里无热水瓶,要一下泡出香料茶或滚茶,根本不可能,故先以凉茶应急。此外,山区集市贸易欠繁荣,来了客人,临时砍肉困难、腊肉、鸡蛋则可随到随取,不致窘迫,如今生活条件不同了,有些人视情况已取消了凉茶,靠集镇近的,“泡泡茶”也尽量用新鲜猪肉,更有的泡上蜂蜜,麦乳精,或以汽水、啤酒之类的饮料待客,以显示生活富足。时代的步伐,已经迈入茶俗的领域了。

客人喝着凉茶,热情的主人已在着手准备香料茶了,其中香料因人因地而异,多的可达十余种,如:炒芝麻、炒黄豆、炒花生米、炒糯米、盐可萝卜干、盐生姜丝、甚至有放盐笋丁、盐酱瓜丁等等的。讲究的还把红萝卜等切成梅花形,圆环形。这些香料最基本的是菊花、芝麻、豆子、几乎是每泡必备,所以修水人有句俗话:老大老大娘三样喜,女婿、菊花、鸡。可见菊花在居家中的重要性。对于需要进一步表示敬意的客人或想挽留吃饭而客人时间却不允许的,主人接上来奉上的是“滚茶”,其实已是面点腊肉汤一类,另有一番讲究的。有时客人急着要走,主人搞茶不赢,则要包上三五个鸡蛋,硬塞给客人,称作“当茶”或是“代茶”。

三个小故事 以茶释禅


中国最早用自然的声音来洗去心灵的尘埃

一、空茶

做歌剧《茶》,印象最深的是去南方的一个尼姑庵里,尼姑师父就请喝茶,把石斛和石杯都放好了,我们三个人坐在那儿准备喝茶,结果尼姑师父半天也没有来,后来她来,坐下来说:“请啊,请啊,喝吧!”然后她自己慢慢就拿起石杯喝起来。

我们不知该怎么喝,问道:“师傅,茶碗里边没有东西,没有茶,怎么喝呢?”

她再说一句:“请喝。”说着又喝了一口空茶。

我们继续问道:“师傅,杯子里是空的,怎么喝呀?”

她说:“小兄弟,如果你心里边有物,杯子里边就有茶。杯子里面有茶,如果你没有心,也什么都没有。”

爱情是这样的,同事般的情谊也是这样的,朋友般的情谊都是这样的。所以,禅宗的这种感觉,当时跟尼姑师傅一块儿喝这个空茶的时候,一下子觉得家庭、同事、恋友,其实我们之间的生活都是这样的,就像一杯空茶一样。

二、桥

京都这个城市是在七世纪造的,完全模仿西安。现在我们看不到西安七世纪的遗迹了,但是在京都这个城市,作为中国人,我闻到了七世纪中国的芳香。所以,我一定要在这里感受京都的茶道,因为京都的茶道就是从西安学来的。

而我们的故事就是从唐代的时候,日本的王子来到中国的首都——西安学茶道,结果发现无可比拟的美丽的中国的公主,一见钟情,就从那一瞬间开始了。

他们两个人的爱是如何形成的?中间就有一座桥,这座桥就是茶。

三、洗心

到了京都,我们怎么学茶道呢?先是来到一个茶屋,这个草庵没有窗,也没有洞,只有一个茶门,每个人都得爬进去。

进这个茶屋之前,所有的人都要去听一下水的声音,就是把水泼在手上洗洗手,手就掉在石头上面,水顺着石头就一直流下去,流到地底下,就有不同大小的缸接住你流下去的石头,水通过石头流下去至少需要五到十秒钟左右,流下去发出丁丁咚咚水琴的声音。主人就是要你在开始喝茶的时候,先把你的心洗一次。

心用什么东西洗呢?就是用水声,用有机音乐,也就是中国最早的所谓用自然的声音里洗去心灵的尘埃。很有意思。

茶喝三道 杯有余香


三毛说:“茶喝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题记

落日的余辉中,我应邀推开那扇门。桌上,有一盏热茶,在氤氲着淡淡的清香,一边,一台简单的收录机里,一曲二胡正缓缓拉着,空灵而悠扬。

一时间,我有些恍惚,你笑着看我,告诉我,这是阿炳的二胡曲,叫《二泉映月》。

这是我第一次听阿炳的《二泉映月》。也只是在这一瞬间,我感受到了里面某种摄人心魄的心酸,那声音欲罢不能,让看我毫不犹豫地开始沉迷起来。

你依然笑笑,递上那盏茶,拉了我在桌前坐定,你说这是支自述式悲歌,听它会让你想到“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听它会让你知道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仿佛一种同在的命运感。

你浅浅地啜了一口茶,看向窗外,眼里,是怡然自得,也有一种不知名的忧伤。

从来不知道,一盏茶,一首曲,可以让你有这样一段娓娓的轻轻述说;从来不知道,这个黄昏,可以让我这样静静地感受着这样的一份恬淡。

是的,是恬淡!看,此时香渺渺,韵袅袅,仿佛如云之飘逸,如雾之妙曼,如风之清灵……

于是,爱上了悠扬的二胡曲,爱上了淡淡的茶香,和低低轻述的你。

一直很感激,在我的生命里,可以有着那样一段为人师表的生涯,让我在这一段生涯里认识了这样一个你。

乡村的校园,一到晚上便十分静谧,我经常会在那样的夜晚坐灯下,或批改,或备课,或写上一些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的文字。往往这样的时候,你也会从寝室过来,带上暖壶,让两盏清茶在渐渐浓了的月色中一道又一道地暖了又凉,浅了又满……

我很奇怪为什么你会这样喜欢茶。

每一次看你翻动着灵巧的手指,然后提壶,举杯,冲水,刮沫,压盖,低斟,那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忽急忽缓,有柔有刚,仿佛一个精通茶道的老者在展示着他精湛的茶艺。

你依然笑笑,你说你喜欢喝茶,是喜欢一杯茶的韵味和它那独有的魅力,你说一杯茶用开水漫过茶叶看似那么简单,却有着尘世里千丝万缕的牵连,初尝时有浅浅的苦涩,之后是淡淡的清香,仿佛一种久抑于心中的拨开云雾,和经历了一种一种情怀后的恬淡--恰如你面对着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初时懵懵懂懂,后来清澈明亮。

我这才细细端详起来,看那简陋的白色瓷杯,杯身有典雅的兰花图,杯顶有白雾在缭绕盘旋,杯中有茶叶舒卷有致,宛然那一季的春色正在这清澈的水中无言地释放着生活的苦涩,而曾经的褶皱曾经的不平已然渐渐摊开,渐渐舒展,渐渐绽放出生命中那一缕缕淡淡的清香。

因为你的茶,因为你的这番话语,我更喜欢这样的日子了。想到那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有那么多如你我的人正燃烧着热血,每天面对的是那么多的孩子和他们那满是求知的眼神--原来教与学,本身就有无穷尽的乐趣啊!

是淡泊的生活,是如水的日子,每天我就这样忙碌在校园里,渐渐养成了一份淡泊闲适的心境。看杯中的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慢慢沉浮,心里满是那种去留无意的闲散和宠辱不惊的淡定。

尘世浮躁,人生苦短,若能忙里偷闲捧得一杯香茗,守一份清心,凝心静气里,该自有一番温润且意味深远的悠悠乐趣。这样的时候,多么希望会有那么一天,我可以找到那有雕花的格窗,古香古色的案几,抚着琴,焚着香,斟一壶茶,与你,浅浅慢品……

后来,我告别了三尺讲台,告别了我生命中最难以忘怀的岁月,以至于现在每每想起时,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

但,我很欣慰,你一直守着那方净土,用你那一如既往的热忱和一如既往恬淡的心境。

一晃已是十多年的光阴。

想到阡陌红尘,终于可以这样和你相依相伴,我嫣然一笑。

慢慢的,就养成这样的习惯了--常常捧着一杯茶,慢慢地细细品着,看杯中的茶叶经沸水一泡慢慢地舒展开来,那种美,美得让人凝神屏气,此时若能迎着阳光看去,那嫩绿的芽片会在茶汤中上下翻滚,有细小茶素,晶莹着,闪灼着,交相辉映着,宛然一片春的生机;而茶水之色则素净淡雅,仿佛早春三月烟雨空蒙中的一片新绿,那水气氤氲,香如幽谷之兰,无意中便沁人心脾,芬芳隽永;而茶叶,则像女子着衣裙在迎风慢慢地起舞,在旋转、在翩迁、在娥娜、在摇曳,直让人想起苏东坡的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是平淡如水的日子,你一直忙碌着,学校里各种各样的事务也曾经让你累的一回家便蒙头大睡,但往往也会看到夜深人静时你的埋案疾书。我无以说清我心头的那种不舍,却也只能在这样的时候,娴熟地斟上一杯你喜爱的茶,让那一缕缕淡淡的醇香缓解你那一刻的劳累。

三毛说:“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我只希望在这样的悄悄流逝的时光中,让生活里那些酸甜苦辣在能这一注浇灌之下,慢慢沉淀,慢慢融解,慢慢地消逝。只留下满是茶香的氤氲空气中,这份细水长流的快乐。

四、

这个有雨的夜里,想起三毛曾说“茶喝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很喜欢这句话,看似品茶,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吧。

我倚窗而坐,许是沿袭了你的习惯:只一杯茶,伴一首悠扬的乐曲。杯中,那绿的芽翠的叶慢慢舒展着浮沉着,馥郁的香气在那瞬间开始弥散开始袅袅升腾了--第一道,涩涩的,有点苦;第二道,是那浅浅的甜;第三道,淡淡的,是萦绕在舌间的那份回味甘醇,和杯中遗留的缕缕醇香……

是啊,任时光飞逝,任岁月流转,我只愿这样做个如茶般淡然的女子,在那纷纷扰扰的尘世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定而从容。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以茶待客不过三杯》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