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何为普洱茶?

普洱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其饮用方法异常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茶中随意添加自己喜欢的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喜欢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

耐泡是普洱茶的一个优点,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茶,最多可以泡20次以上,其味与汤色会随着泡的次数增加慢慢的减淡。

普洱茶在产地、品种、品质、制作工艺、形状包装、饮用上皆独具特点。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该地具有终年雨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所产茶叶是纯绿色茶饮。

野生普洱茶树数百年历史的在正慢慢的减少,为了保护好先祖留下的自然文物,云南省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保护上年份的普洱茶树,树龄达到500-800年的古树已经禁止采摘茶叶了。

普洱茶树与樟脑树、枣树等混生,所产茶叶冲泡之后会有独特的樟香和枣香等香气,品质特优。

普洱茶是1973年诞生的

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亩,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烘青绿茶、炒青绿茶、功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普洱茶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1975年普洱熟茶用于生产,随着逐年的发展人们对普洱熟茶的了解认可,工业化批量生产势在必行,可传统的熟茶工艺制作过程相对缓慢,各种香型需靠陈放几年缓慢转化。

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老师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这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普洱茶的分类

按压制形状分类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

6.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7.七子饼: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以称为七子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8.小金沱:圆形的沱茶,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重量2克。世界最小普洱茶。

9.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非常耐泡,为熟茶中精华,口感汤色极佳!

按发酵工艺分类

⒈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饮用长久储藏年复一年看着生普洱叶子颜色的渐渐变深。香味越来越醇厚。

⒉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质量上乘的熟普,熟普也是值得珍藏的,同样熟普的香味也仍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以1973年为分界点,1973年之前没有熟茶。

精选阅读

普洱茶乱局的研究:诚信系统的缺失


普洱茶乱局的研究:诚信系统的缺失

经过十几年的普洱茶观察,突然想到:诚信系统的缺失,爱茶者在用心品茶时可以品尝出厂家和茶人的人格,茶人的目的不同,有资本人想套更多钱,这是资本的本性,茶人要生存面对着大厂家和资本要生存就要做出选择,赚钱是未来钱还是现在的钱,茶叶就变质了。卖茶者多了,竞争力度大了。市场的规则更加体现出了商人的不成熟。爱茶人,专心用心的茶人的不成熟,会由时间来评判。

古树茶,纯料的标准缺失,靠的是良心做茶,采摘的标准,茶农的短见,就在一次次的在普洱茶泡沫中,迷失了自己。

这个也许是快速发展的代价。资金套牢了市场就没有来者。新茶其实是存放的,就要说现成喝,那么就没有观音茶的优势,茶人拼命卖新茶,好的熟茶没有或少,难见。老茶好的超贵,老百姓喝的茶量小,价底,费用高,这个市场茶人多。茶路上能够有实力懂茶用心做茶的人少。能够存放对得起时间的茶少,到处洗钱,套钱,茶叶也就迷失了自己。总之,观念和实际市场的炒作。

全国经济大势在转变,生意在于资金,茶叶吸住了钱,观念没有改变,买了茶叶发现自己的选择错了,还会有再来者吗?没有好茶能带动普洱的市场口碑吗?有实力的买家爱好者是消费者中的聪明人,忽悠久了也就没有效果了,影响口碑也大,这个普洱茶的大家生存圈,做茶人共同保护着,才能够健康发展。

观点:何为好的普洱茶品?


观点:何为好的普洱茶品?

什么叫好的普洱茶?以我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可以随意喝的茶应该没有理由不是好茶吧?什么是可以随意喝的呢?也就是可以随便投茶、可以怎么泡都行、甚至拿来煮都可以的!

然后,就是怎么样泡和煮之后还可以怎么喝都行的才可以吧?什么叫怎么喝都可以的呢?

我个人认为:好东西应该没有必要用框框套套来约束,什么时候不可以喝或者什么时候喝吧?而且历史上的普洱茶是可以随时喝的,因为普洱茶历来都是温性的,所以从哪个角度上来讲都没有可以伤胃的理由!

除非不是”普洱茶”?为什么呢?因为普洱茶和其它茶类的特性从根本上就不是一码事!简单地看与其它茶类的加工工艺就不同,其它茶类是需要高温制成,而普洱茶只需要瞬间的高温,之后却需要自然的阳光来成就!这就是”历史上的普洱茶”!同样的茶品,在不同时间让您有不一样的神奇的感觉!

历史上的普洱茶?为什么这样说呢?老茶?还是什么意思?本来大家谁都知道说:古树乔木大叶种,晒青为原料压制成积压茶的,为普洱茶!可大家在做的时候就不这样做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是自2005年,才接触普洱茶的,发现大家经常拿历史说话、以现代来做事,用古树乔木来说事,可做出来的普洱茶却是台地茶?业界在混淆视听,把消费者的饮茶思路给弄得不知所措啦!把只要是云南出去的、包装纸上写着普洱茶的、压成饼,砖,沱的,都当作普洱茶了!使本来有“滋味”又多“韵味”的普洱茶变成了只有“滋味”了!

“韵味”去哪里了呢?呵呵,随着工艺改变已经跑得烟消云散了,谁都打着传统的幌子,谁都不做传统?去年,一个做冰岛茶的,寄点茶样给我,冲泡了一个样,发觉味道不对,没有敢喝,20多分钟后,竟然呈过期“鲜橙多”状!?打电话询问: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做的?回答: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做的。天啊,台湾的客户来,做出来就一定会有“乌龙”的味道?四川的客户来,一定要有“竹叶青”的味道?安徽的客户呢?就一定要有“猴魁、毛峰”的滋味了吗?

我曾经在几年前就多次提出过:云南人要做普洱茶的主人!大家透过本质看现象,普洱茶属于茶中之茶!只要是爱茶人自古以来都比较钟爱,居心叵测之人也绞尽脑汁随时在考虑从中获取暴利。世间凡事都有共同的一点,就是,做自己事情的时候,谁不用心?不是自己的事情,有谁不是为了利益而来?

大家想一想,普洱茶的炒作,哪一段时间,不是有新的炒家不断涌出?呵呵,何尝没有企业消失呢?这就是炒作后剩下的不良后果,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什么有益的好事。其实,现在说什么都意义不太大了,因为各种错误、不正确的误导已经很深很深啦,雄辩胜过事实!茶好和坏,普洱茶应该怎么样?还是大家喝后再说吧!

一个好的茶品,不应该有什么原因可以搪塞的!比方说:因人而异啊、各人喜欢的口感啊这样的托词,一开始难道大家喝“湿沧”茶时也赞不绝口啊!难道这也“因人而异”吗?还是各人喜好不同?俗话说:真金不怕火来炼!好的普洱茶最起码应该具备一下最基本的几点:

1、可以空着肚子喝;

2、可以睡觉之前喝;

3、可以投茶20克煮着喝;

4、喝到肚里小便少;

5、冷茶、热茶可以随意喝;

6、隔夜的茶汤可以喝;

7、可以马上喝可以留存;

8、耐泡耐煮如人生。

好的茶品一定不可以只是好在理论上、和眼睛上,一定要好在嘴巴上才是真正的“王道”!

探秘易武:何为普洱茶名重天下,何为茶文化本源?


探秘易武:何为普洱茶名重天下,何为茶文化本源?

图为:百年海关遗址,见证了当年易武去易武的感觉真的很好,一路经过的澜沧江风光已是美不胜收了,可进入易武另一种美更让你目不暇接,让我不再感到去“难武”了。这里生态环境特别优美,整个乡的土地全都被各种树木、竹林、草、藤条、鲜花覆盖,终年小溪丁冬流淌,彩蝶翩翩起舞,各种小鸟竞相比赛歌唱,构成了一幅美丽富饶、多姿多彩的世外走进易武古镇

易武古镇原有老街12条,历经百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现仅残存几条,非常值得一走。现在的易武街从街头一眼就可看到街尾,2000米左右,你从乡政府傍右转,沿着一条白色的水泥路上去,走到一半处在左边可看到清朝政府设置的海关遗址依然还在,只是破烂不堪。然后再往上走进易武中心小学,在门口左边就可看到能工巧匠们依原样修旧如旧好的关帝大庙,这是道光四年就有的古建筑,雕画精美,有名的断案碑就立在庙大堂中央。站在球场中央就可看见进古镇的三条路:右边的一条可直通“公家大园”、中间的一条街口就是同兴号古茶庄可直通到福元昌号古茶庄,左边一条从房子后面绕下去可通到王少和故居、车顺号古茶庄……

图为:易武镇的易比村安乐号老址

你可在古镇残留的青石板道上感受昔日螺马塞途、队队马帮驮着茶出去又驮着其它商品穿梭于古镇的繁荣景象。据说倚邦古镇当时是不允许马帮穿街而过的,可易武就可让马帮在古镇上穿街绕巷,这以足见易武人的开放意识,所以她发展迅速,从商贸交易中心最后成为古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

采古树原茶

图为:云南最南端的彝族,茶文化已深深融入他们的生活

若你正好赶在采茶的时节,驱车从易武街出发只需半小时左右就可到易武北边的麻黑村,南到易比村。这里有易武乡保存最完好、最大、也是产量最高的古茶山。你可请村主任何天强先生(成兴昌号第三代传人),或是请(鸿庆号)第三代传人张银能先生和易比村长李师云先生(易武安乐号第四代传人),带到他们家的古茶园采茶,走进茶园你一定会被那一株株高大的茶树所震撼!

图为:落水洞前800多年的古茶树

我初识落水洞那棵800多年的古茶树时,没有向导,对易武是完全陌生。我只是想找点景色照照,可没想到在大片树林中一眼就看到开满朵朵洁白小花的大树,我没见过开成这样的花,太美了,忙举起相机按快门,怎么也没法把满树的花拍摄下来。过了一会儿,才看到一个背着竹萝的老乡走过来,我忙问:“老大妈这树上开的是什么花?”老大妈回答:“茶花。”我顿时纳闷了,怎么我过去认识的茶花可不是这样,比这个大多了也漂亮多了,昆明金殿茶花园里的各种、各色山茶花多了去了唯独没有这种茶花。我赶忙再问“那这是什么树?”答:“古茶树,可以摘吃的。”我又更好奇了,便拉住老乡谈了起来……是她,彻底改变了我以往对茶树的人识。以后我逐渐认识了易武,每年春茶上市时都要到这天然氧吧里来休闲、采茶做茶。

图为:面对高大的茶树,向导会让你踩到脚手架上慢慢摘,摘得差不多就跟着向导回去在他们的茶庄,用传统工艺自制一片古元宝茶带回家,若今天是你或家人、朋友的什么特别纪念日,可在内票上注明,带回去留作纪念。正因为这些古茶树是未被污染的原生态,再加上它树有多高、根有多深、集天地之精华,可饮、可药、可泡澡、可美容,它的叶、茎、花都有可为,真可谓茶叶全身都是宝,所以,易武普洱茶的收藏功能是任何茶都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据记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对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古六大茶山产的普洱茶是皇室成员显贵的标志,普洱茶还是朝廷馈赠各国首脑、贵宾的礼品,深受外宾喜爱。

中外茶叶专家考察普洱茶文化系统


中外茶叶专家考察普洱茶文化系统

11月3日至5日,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闵庆文研究员等陪同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水土资源司司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总协调人ParvizKoohafkan先生和项目官员MaraneDelaCruz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蒙古、朝鲜代表处代表PercyMisika先生和项目官员戴卫东先生等一行8人对GIAHS候选地普洱市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普洱市副市长童书玮等的陪同下,ParvizKoohafkan先生等先后考察了普洱茶博苑、普洱茶良种场、龙生普洱茶交易市场、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芒景叭岩冷寺、芒景翁基布朗族古村落及柏联普洱茶庄园等,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普洱茶的生长环境、栽培管理、采摘加工、生产、销售、品饮及相关的茶文化。

考察期间,还专门召开了“普洱市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座谈会”。童书玮以及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室和市发改委、农业局、规划局、民族宗教局、旅游局、茶叶局、国土资源局、文化局和镇沅、宁洱、澜沧、思茅四县(区)相关领导与工作人员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市农业局局长、市申遗领导小组普洱茶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办公室主任岩甾准备了书面发言材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普洱市审议准备情况;闵庆文研究员就普洱茶农业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文本编制情况进行了介绍。

ParvizKoohafkan先生和PercyMisika先生对普洱茶农业文化系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这一系统具有极好的资源禀赋,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谐的自然景观,完全具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条件,对普洱市政府为申报所开展的大量工作给予高度赞赏。同时指出,在除了认真准备好较为完善的申报文本外,还需要进一步围绕普洱茶农业文化系统资源本底调查,尤其是生物多样性调查方面,并提高保护地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与文化自觉,制定多方参与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组织国际论坛,并到已经成为GIAHS试点地区进行经验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

ParvizKoohafkan先生特别强调,普洱茶农业文化系统是以茶为中心的农业系统,但它不仅仅是茶,还包括当地其它各种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当地社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要保护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完整的农业文化系统。他表示,将积极推动普洱茶农业文化系统尽早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会上,ParvizKoohafkan先生等还就申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以指导,回答了普洱市各相关部门提出的包括申报技术流程,申报成功后责任与义务的界定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产品认证相关的各项问题。

我国云南省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省份。云南省澜沧江沿岸一带,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普洱茶农业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与澜沧江流域乃至我国古茶树资源、茶园生态系统与茶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普洱茶文化系统是以普洱茶与茶文化为核心构成。该系统包含了完整的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我国西南部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从野生型古茶树居群、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园以及应用与借鉴传统森林茶园栽培管理方式进行改造的生态茶园的各个种类的茶树居群类型,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发展体系;具有多样的农业物种栽培,农业生物多样性丰富;涵盖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多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位于茶马古道的起点,是重要的茶文化传播节点。

全面分析丨普洱茶喝黑茶的区别


按六大茶类划分,湖南黑茶、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都属于黑茶,它们的区别在哪呢?

在分类学,普洱属于黑茶类,这是因为两类茶都是边销茶及两类茶大部分茶品都是紧压类型,且都是越陈口感越好、药理功能越强,据此而作出的分类。事实上,按照六大茶类的分类原则,在工艺特点和品质特点上,这两茶茶却有很大的差别。

传统的普洱茶属于晒青称滇青茶,而黑茶在初加工过程中,有其特征性工艺渥堆。渥堆以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为主导,尽管普洱茶在毛茶晒青过程中也会有微生物参与,但两者所处的环境(温、湿度条件)不同,前者是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后者经过日晒,历时短,水分挥发迅速,相对而言却有了抑制微生物的活动。正因为如此,两者的毛茶品质特征显然不同,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青味重、汤味苦涩,而黑毛茶却无青味而代之以辛辣味,滋味醇和,苦涩味较轻,这是湖南黑茶新品与普洱新品生普的差异。

在后期储藏过程中,虽然都是以非酶性氧化和微生物作用作为品质变化的机制,但因为在毛茶加工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有质和量差异(两者机制不同),其产物也就不同,这是湖南陈年黑茶区别于云南陈年生饼的关键所在。

1973年,普洱茶采用后发酵工艺,其发酵是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进行的,与黑毛茶加工过程中的渥堆工艺有较大的差异。首先是反应基质的差异,普洱茶的反应基质是建立在晒青毛茶基础上的反应物,而黑茶则是杀青后的半成品作为反应物,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其次,反应条件不同(温、湿度条件),微生物的种群自然有一定的差异。

据湖南农大温琼英教授测定: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以黑曲酶为优势,而湖南黑茶却以假丝酵母菌为主。正因为这种差异,使茶叶本身的物质变化,代谢产物都有一定的区别。当然,如果普洱茶在低温低湿短时的条件下进行后发酵,其品质特征可能会更接近湖南黑茶。

此外,由于普洱茶与湖南黑茶在鲜叶原料方面的差异,亦是导致两者在茶汤浓度、色泽及耐泡性方面具有明显区别的原因之一。普洱茶原料是大叶种,其多酚类物质含量比中小叶种的湖南黑茶要高,因而茶汤浓度、茶汤色泽和耐泡性都较湖南黑茶要强。

综上所述,由于鲜叶原料、加工工艺及由此形成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的不同,导致了两种品质风格截然不同的茶品产生,两者各具特色,谁优谁劣,不可同言而喻。

从品质风格上讲:普洱茶汤味浓厚,湖南黑茶甜纯爽口;普洱茶经久耐泡,湖南黑茶陈韵绵长(茶汤甘甜纯和,陈香突出持久)。

1.汤色差异:普洱茶汤色由青、靛青至栗红、深红、暗红,而湖南黑茶汤色由橙黄至橙红。

2.滋味差异:普洱茶入口茶味浓厚,湖南黑茶入口甘甜纯正。普洱茶经久耐泡,湖南黑茶陈韵隽长,尤以茶汤的甜纯。

3.香气差异:普洱茶香味相当复杂,因地域、工艺、存放地方、存放年代等因素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香气,整体感觉较丰富而厚重。湖南黑茶相对而言比较单纯。概括地说,普洱茶香气深沉,湖南黑茶则相对开阔、爽朗。

4.叶底差异:叶底特征取决于原料和加工工艺,云南普洱茶采摘的原料多属整个芽头,一芽二三叶,而且无需切碎,而湖南黑茶因有含梗要求,工艺上采用切碎工序,芽叶完整性较差(高档黑茶叶底完整性较好)。

5.功能差异:首先体现在茶性上,现代普洱熟茶及特别是存放多年的老茶,喝之有发热之感,而湖南黑茶则饮后青凉甜爽解渴。普洱茶对保护肠胃功能方面有独到之处,表现在对肠胃无刺激,久饮不伤胃。而湖南黑茶尤其是陈年黑茶则对肠胃病有独到的治疗效果。两者都有降血压和血脂的功效,可健美塑身,是可长期饮用的保健性饮料。另外,湖南黑茶在降血糖、治疗糖尿病方面功效较强。

而六堡茶产于广西浔江、贺江、桂林、郁江等地,以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期的《梧君录》中曾有记述,说南方有一种大叶茶,称瓜芦木,以叶制成屑末茶,由苦涩变为醇厚;五六世纪时,两广人民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采下鲜叶先制成团状、饼状和方块状的紧压茶。在广西生产的较为可能是六堡茶。

六堡茶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黑褐油润,内质汤色红黄,香气醇厚,滋味浓醇爽口,叶底黄褐色。成品茶外形色泽黑光润,间有金黄花(即生有黄色菌类饱子),汤色红浓,香气醇陈槟榔香,滋味甘醇爽滑,清凉甘甜,叶底红褐色,耐于存藏,越陈越好。

六堡茶毛茶加工工艺,与湖南黑茶极为相似,六堡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琮与湖南黑毛茶加工工艺是一致的。渥堆及松柴明火干燥也是六堡茶加工的关键性工序,据研究六堡茶的渥堆机制与湖南黑茶是一致的,故六堡茶在其品质风格上与湖南黑茶雷同。

六堡茶紧压成形后因紧压程度较轻而茶品的水分含量较高并采用自然晾置干燥法,茶品内着生类似于茯茶的菌花即“冠突散囊菌”,因而六堡茶在品质特征和功效作用等方面应与湖南黑茶是一致的。

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具有独特的槟榔香味,品种有砖状、沱状、散茶、竹萝紧压茶等。其品质风格类似于湖南黑茶的散尖茶(天尖、贡尖、生尖)和茯砖茶。

云南普洱茶科学研究系统提纲


云南普洱茶科学研究系统提纲

近年来,云南茶产量已达9万吨,随普洱茶文化的普及宣传推广,对普洱茶了解的人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由于普洱茶历史悠久,文化沉积深厚,保健功能特异,又有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科学保存、越陈越香”的特点,激发了人们的收藏热,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件好事,预示着普洱茶的美好前景。但是,普洱茶的认知和发展进程尚处在若明若暗的混沌状态,我们对普洱茶的科学研究还很不够,不像红茶、绿茶那样有了系统、全面的研究,从整体上看,对普洱茶的客观真实知识掌握得太少。从工艺过程、工艺条件、成份变化、终端成份的鉴别、提纯、特性、功能,流行病学科学调查、毒性实验、临床研究都缺乏全面系统的工作,这就使普洱茶的发展处在朦胧之中,潜藏着许多不确定性,给产业预测、规划和指导带来困难。没有有力的科学依据的产业,没有科学指导的产业,必然是盲目的,难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盲目性和风险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出现的,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使普洱茶做大做强,特别是在宏观指、引导上,要特别重视。带动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做贡献,必须对普洱茶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把未知变知之,对上述问题给出科学的回答,用这些科学知识来预测普洱茶的发展前景,规划云南茶产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向。为此,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云南普洱茶研究中心经深入讨论,提出下列研究方向和内容,供国家科研和产业主管部门、茶界和社会各界参考,并在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各方力量组织逐步实施,为弘扬普洱茶奠定科学基础。为区别研究项目的性质,在研究项目、课题后标以A、B、AB、C、AC字样,A为硬项目,B为软项目,AB为混合型项目,C为文化型项目,AC为文化建设项目。下列项目,有些已被研究和正在研究,有些已有了相当进展,如刘勤晋、周红杰、梁明达等,但为了系统的完整性,仍全部列进了提纲。

第一部分 预测与宏观指导研究

1、云南茶叶生产的潜力估价研究;(B)

2、普洱茶市场开拓与市场总容量预测研究;(B)

3、云茶产品结构多样性对实现茶叶经济稳定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B)

4、建立地区性、全省性普洱茶总(集团)公司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B)

5、普洱茶名牌选择培育研究。(B)

6、普洱茶科学研究实体的确认与扶持。(B)

第二部分 中观、微观研究

一、普洱茶的名实研究(B)

1、历史的普洱茶:名称、工艺、形态、品质特征,贮运过程等对品质形成研究。(B)

2、普洱茶发展演化:名称、工艺、形态、品质特征。(B)

3、普洱茶的分类地位。(B)

二、普洱茶原料地理学研究:(B)

1、各地原料特点评价;(B)

2、各地原料适制性(青、熟、散、紧);(B)

3、各地加工普洱茶的气候条件分析;(B)

4、各地成品普洱茶的风格与品质特征;(B)

5、“普洱茶原产地”保护申报与标识管理研究。(B)

三、普洱茶工艺及陈化研究:(A)

1、普洱茶加工机理研究:光化学、自动氧化、酶促、微生物诸因子所起的作用;(A)

2、普洱茶优良品质形成的“陈化”所需的理化条件、过程及掌控;(A)

①封闭的环境②开放的环境③人工的环境

3、普洱茶发酵工艺的理化条件、过程及掌控;(A)

4、发酵工艺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特点、动态变化及对品质特征成份形成的影响及掌控;(A)

5、普洱茶的仓贮、“银行”陈放研究及昆明普洱茶银行建设研究(封闭环境、开放环境、人工环境);(AB)

6、普洱茶陈化与葡萄酒陈化对比研究(B)

7、普洱茶品质关键成份研究及快速测定研究(A)

四、普洱茶的功能(营养、药理)成份研究(A)

1、普洱茶营养成份与红、绿、青茶成份比较研究(A)

①氨基酸②多酚类③色素④可溶性糖类⑤矿物质⑥维生素等

2、普洱茶主要药理成份研究:①生物碱②抗氧化、抗突变,清除氧自由基成份③增强免疫力成份④减肥降脂、降糖、降血压成份⑤其他保健成份;(A)

3、普洱茶主要药理成份提取研究。(A)

五、普洱茶汤和药理成份的医学研究。(A)

1、普洱茶饮用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眼病、齿病、三高、三降、癌变、免疫力等);(A)

2、普洱茶汤及药理粗成份的毒性试验;(A)

3、普洱茶及药理粗成份的免疫力试验;(A)

4、普洱茶及药理粗成份抗癌、抗核辐射动物试验;(A)

5、普洱茶汤及药理粗成份的辅助治疗临床试验;(A)

①抗癌辅助治疗研究

②高血酯、高血糖、高血压治疗研究

6、普洱茶减肥美容研究。(A)

六、普洱茶保健药品、保健食品开发研究:(A)

1、普洱茶可溶份或药理粗成份胶囊研制;(A)

2、银杏普洱茶开发;(A)

3、滇丹参普洱茶开发;(A)

4、三七、丹参、普洱茶复方胶囊研制;(A)

5、可口酥油普洱茶膏(饼)研制;(A)

6、普洱茶罐装水开发;(A)

7、普洱茶膳研究推广;(A)

8、普洱茶糕点、食品研究;(A)

9、普洱茶冰淇淋研究开发;(A)

10、普洱茶酸奶开发研究。(A)

七、普洱茶历史文化研究。(C)

1、云南茶叶通志研究编纂;(C)

2、云南茶叶博物馆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AC)

3、民族茶文化广场、文化公园规划、设计与建立研究;(AC)

4、普洱茶冲泡、烹煮、茶艺、茶道程式制定;(B)

5、普洱茶与民族文化融合研究;(AC)

6、普洱茶文化产品开发研究。(A)

7、民族茶图腾研究。(C)

8、茶文化场研究。(C)

9、茶人道德规范研究。(C)

10、茶叶生态文化研究。(C)

八、普洱茶、普洱茶文化传播推广与共享研究:(AC)

1、普洱茶与旅游研究(旅游购茶广场建设);(AC)

2、普洱茶文化与会展结合长效机制建立研究;(AB)

3、政府对茶产业、茶文化的组织、领导作用研究:宏观指导、政策引导、经济扶持;(B)

4、普洱茶民间社会力量整合研究与权威机制建立,实行内部“百家争鸣”,对外宣传“异口同声”。(B)

九、普洱茶市场研究:(B)

1、省内市场研究;(B)

2、国内南方市场分析评估;(B)

3、国内北方市场开拓研究;(B)

4、海外市场开拓研究;(B)

5、10+1市场研究;(B)

6、昆明普洱茶拍卖市场建设研究。(AB)

十、普洱茶信息化建设研究:(AB)

1、云南省茶叶信息网中心建设研究;(AB)

2、州市生产信息系统;(AB)

3、10-20个大中型普洱茶企业加工销售信息系统建设:

①加工信息系统;②内销信息系统;③外销信息系统。(AB)

4、科研信息系统;(AB)

5、教育与人才信息系统;(AB)

6、标准信息系统;(AB)

7、文化信息系统。(AB)

第三部分 当前优先项目(由第一、

第二部份中抽出)

1、普洱茶与葡萄酒陈化对比研究(时空、物理条件、品质风格)及普洱茶银行建设研究。(AB)

2、自然陈化与人工发酵过程分阶段化学成份动态研究。(A)

3、普洱茶与红、绿茶功能成份的差别研究。(A)

4、普洱茶关键功能成份粗品工业提取工艺研究。(A)

5、普洱茶饮用与流行病学调查(减肥、活血、化淤是重点之一)。(A)

6、普洱茶汤或药理粗成份免疫力试验、毒性动物试验。(A)

7、普洱茶汤或药理粗成份抗癌、抗核辐射动物试验。(A)

8、普洱茶汤或药理粗成份临床试验。(A)

普洱茶汤或药理粗成份抗癌辅助治疗。

普洱茶汤或药理粗成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酯治疗研究。

9、“普洱茶”原产地保护申办与标识管理研究。(B)

10、云药普洱茶系列开发研究。(A)

11、普洱茶酸奶、冰淇淋开发研究。(A)

12、云南茶叶博物馆、茶文化公园、广场建设研究。(AC)

13、云南普洱茶文化艺术团组建及进军2008奥运会研究。(AC)

14、云南普洱茶领域力量整合研究及对外宣传“异口同声”机制建立。(B)

15、普洱茶市场研究。(B)

16、云南茶叶信息网建设研究。(A)

17、普洱茶市场开拓与市场总容量预测研究。(B)

18、云茶产品结构多样性对实现茶叶经济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B)

19、普洱茶品质关键成份研究与普洱茶品质快速测定法研究。(A)

20、普洱茶科学研究实体的政府确认与政府重点扶持的建议研究。(B)

全面分析影响普洱茶茶质的多种因素


全面分析影响普洱茶茶质的多种因素

茶的质量包括其先天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及化学变化类型等。影响茶质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17个方面:

一是茶种。茶叶种类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如大叶茶和小叶茶有别,龙井茶与乌龙茶有别等。六大茶山茶种除了大叶茶、中叶茶、柳叶茶、小叶茶、红茶、紫茶外,还有椭叶茶和嫩红茶等。

二是土壤。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也载:“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三是气候。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

四是其树型与生长的自然度。同山坡、同树龄的同种茶,受修剪成低矮扩散型和散放而自由生长的高大直挺型,其茶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有别。有性繁殖的茶苗和无性繁殖的茶苗,本性也有不同。

五是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其它因素相同,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优良。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六是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种类。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七是树龄。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之味,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单薄。

八是采摘时节。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九是生态性,包括茶树所吸收的养分的生态性及茶树保健的生态性。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地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或绿肥者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

十是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苦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宜,能兼顾滋味与外观。

十一是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故茶林周围不宜种橡胶。

十二是杀青与揉作技术。杀青方式分为手工杀青、机器杀青,工艺好坏各有优劣,但高端普洱必定是手工杀青。

杀青剧烈度是指鲜茶一开始受杀青时的温度是低于温准、高于温准、还是恰到温准。始温偏低则受闷;始温偏高则易糊,而且往往杀青不均匀。杀青的及时度是指鲜茶采下时起,至杀青时,所间隔的时间是否过长。隔夜以后才杀青者色黑;夏茶表面水未凉干就杀青者色泽也黑。当日杀青后就晒干者色黄。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所谓:“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

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

十三是干燥的方式、及时程度及其场所的卫生状况。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有晒干、烘干和烤干3种。晒干者远比烘干者理想;烘干又比烤干者理想;及时干燥者比延时干燥者理想,但隔日干燥者比当日及次日干燥者陈化快。有烟的火烤干者会使茶带上烟臭味;3日后的延时烤干者会带上馊味或酸味。烘干室温不宜偏高,约32℃至36℃左右为宜。

通常所说的“烘青”、“晒青”,并非杀青方式,而是指炒青以后的干燥方式。

十四是选料与制作标准。选料与制作要求越高,成品质量越优。选料包括收购何种毛料和筛选时选取何料。制作要求包括筛选、配料、蒸压、干燥、包装等工序。筛选是关键而又艰苦的工序,低要求者只须基本拣尽黄片与渣滓,筛尽碎沫;高要求者除此以外,还须拣尽因受闷或杀青不匀等造成的色黑而无光泽者、色杂者、色褐者、色黄者、色红者、色绿者以及发霉者、疙瘩茶、碎片、老梗等。茶饼的薄厚应基本匀称,松紧适度,窝深,周边光滑。中心部厚度宜23-24毫米,周边厚度宜12-13毫米。松紧度宜稳固而不易脱落,但表面条索仍清晰可辨。

十五是加工与再干燥环境。若其它因素相同,厂房内外无污染者的质量较优。

十六是储存环境。其它因素相同的茶,保存在透气而避风、透光而避晒、温热避烤、干湿适度又无任何污染的场地而无霉烂者的质量,比保存在闷气或吹风、暴晒或阴暗、寒冷潮湿又有污染的场地而有霉烂者优良。气温和湿度分别宜为约20℃至30℃之间和50%至80%之间。

十七是发酵的种类与单纯度。目前为止,发酵总的分为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两类。其中人工发酵分为毛茶前发酵和成品后发酵,自然发酵除了成品后发酵,还有成品前发酵,即妥善保存毛茶以使之自然适度发酵后再压成饼。相同条件下,前者的速度比后者快。其中自然发酵者往往比人工发酵者的质量优良,饮用也更安全;而两者中纯发酵而不发霉者的质量,又远比有霉烂者优良。

何为普洱茶冷后混、冷后酸?


何为普洱茶冷后混、冷后酸?

茶叶趁热喝,当然能喝出最好的香气和滋味。可泡茶不一定能把所有茶汤都趁热喝完。茶汤冷却之后,颜色变浑浊了,为什么?还有一些茶汤冷后喝了竟然发酸,这又是为什么?

冷后混

首先,不论是生茶、熟茶,茶汤的颜色形成主要是取决于茶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以及茶褐素。一款好茶一定是要茶色适中,亮度均匀的汤色才能为上乘。茶黄素与茶红素的含量适中,茶色自然深浅适中透亮,只有好茶才具备这样好的汤色,这样解释,不难发现,好的茶,茶汤中,基本都含有茶黄素与茶红素。

茶叶中,除了茶黄素和茶红素,还含有咖啡碱,它影响着茶汤的口感和滋味。当一款尚且能算是好茶的茶汤中,茶红素,茶黄素,咖啡碱三种物质的络合物,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溶于水和产生沉淀。刚刚冲泡出汤,汤色透亮,当茶汤冷却,汤色逐渐变浑浊,是因为络合物在水温低于40度时,便不溶解,产生了沉淀。凝固在茶汤中。所以为什么说茶汤冷后混是好茶?原因就在于此。

冷后酸

就普洱茶正常的滋味来说,酸,和馊一直是不好的形容词,这里的酸,有两种情况:

熟茶的酸和生茶冷后的酸。熟茶经过发酵,过高的温度促使茶多酚和酶产生不好的转化,产生酸类物质,这是发酵的时候出了问题。

而生茶冷后酸,原因何在呢?生茶不经过发酵,却有酸味,是因为在鲜叶下树的时候,很多茶农,初采不到位。一般情况,茶农是用竹箩或是棉麻布袋来盛装采摘下的鲜叶,便于鲜叶的通风透气。但有一些茶农,则使用编织袋,鲜叶采摘后,长时间的捂压,难以透气,高温加之自身水分的散发,在一定程度就产生轻度发酵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制成干茶之后,干茶含有的水分在百分之4——6以上,这时很多茶农也用编织袋来装茶,不透气,加上回潮,很容易就产生轻度发酵,这些都是可能形成生茶冷后酸的原因。

因为茶叶的转化,其实就是多酚类和酶类物质的转化,正常转化,就形成茶叶的正常滋味口感和香气。非正常转化就形成一些入口的异杂味。不管原料有如何的好,在鲜叶下树后的每一步都对于后期的茶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何为普洱茶?全面系统的告诉您!》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