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1984年4月,六安市椿树乡椿红村一农民在屋后挖菜地排水沟时,发现地下有似墙基的灰砖,同时挖出一些瓷器及一块刻有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墓志,遂向政府报告。后来文物工作者前往收回文物,其中就有这件非常珍贵的唐三鱼纹茶臼。

该茶臼为唐代北方白瓷产品,口径13.4厘米,底径5.5厘米,高4厘米。圆唇稍内敛,有一缺口,斜腹内收,壁底微露圈足,口沿和外壁施乳白釉,下部露胎,胎质细腻粉白。内壁有清晰网纹,用手触摸有摩擦感。网纹中间用三道弧线勾画出三个鱼身,全身布满鳞片,且鳞片翘起;三个鱼身共享一个鱼头,眼尾均涂着酱黄色釉。整个画面构图巧妙,臼与鱼浑然一体,彩釉的鱼儿栩栩如生,既有整体构图的艺术效果,也有单个鱼纹的活泼可爱,充满灵动之感。这件茶臼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釉色银白恬静,古色古香,堪称同类器物中的翘楚,目前收藏于皖西博物馆。

第一次看到这件文物的人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瓷碗,还是一个破瓷碗,实际上它是一种碾磨器——茶臼。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朝时期,全国各地都流行饮茶,茶文化空前繁荣,带动茶具的兴盛和发展。现代人饮茶是冲泡,而唐代盛行煮茶(类似于现在煎中药)。对此,《茶经》里有详细记载:先是将茶饼放在炭火上烘炙,等茶饼冷却后将它碾磨成茶末,再把茶末筛成茶粉,并添加盐姜和坚果肉等,按照一定的步骤像煮中药一样煮茶。这样煮出来的茶,唐人评价其“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做个实验,找齐材料,自己煮一锅茶,回味一下唐朝的茶味。茶臼,就是用来将茶饼碾磨成茶末的工具。

据考证,茶臼相对准确的使用方法是:把制好的茶饼用纸包好,捣碎,再放入茶臼中,然后用木杵或瓷杵在碗底仔细研磨,直到把碎茶叶完全碾碎成粉末状,再把茶末倒出备用。不仅是茶叶需要碾成末,放进茶里的生姜很有可能也需要用茶臼研磨出姜汁水。这件唐三鱼纹茶臼,茶臼口沿稍内敛,可能是防止碾茶时茶叶从碗里滑出,但这同时也造成茶叶末不能倒干净,这时看似破了一块的口沿,其实是独具匠心的流口,功能大显。内壁划出的网纹增加了臼与杵的摩擦力,省时省力。鱼鳞片的存在应该不单是鱼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鳞片翘起的高度要明显大于网纹。茶叶刚倒进去研磨时就用鱼鳞处,等到茶叶磨制的稍小一些,才改用网纹致密处。仅从此一点不难看出,唐人在制作这件茶臼时的精妙构思。

唐宋之后,人们的饮茶习惯发生了变化,茶臼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逐渐成为那一段历史的见证。唐三鱼纹茶臼。刘春摄

cy260.COm小编推荐

《茶经》唐陆羽


《茶经》唐陆羽撰。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桑苎翁,复州竟陵人。上元初,隐于苕溪。徵拜太子文学,又徙太常寺太祝,并不就职。贞元初卒。事迹具《唐书·隐逸传》。称羽嗜茶,着经三篇。《艺文志》载之小说家,作三卷,与今本同。陈师道《後山集》有《茶经》序曰:陆羽《茶经》,《家书》一卷,毕氏、王氏书三卷,张氏书四卷,内、外书十有一卷,其文繁简不同。王、毕氏书繁杂,意其旧本。张书简明,与家书合,而多脱误。家书近古,可考正。曰七之事以下,其文乃合三书以成之,录为二篇,藏于家。此本三卷,其王氏、毕氏之书欤?抑《後山集》传写多讹,误三篇为二篇也。其书分十类,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其曰具者,皆采制之用;其曰器者,皆煎饮之用,故二者异部。其曰图者,乃谓统上九类,写以绢素张之,非别有图。其类十,其文实九也。言茶者莫精于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七之事所引多古书,如司马相如凡将篇一条三十八字,为他书所无,亦旁资考辨之一端矣。

唐怀廷:“把西莲茶产业做得更好”


“我们要感谢怀廷,是他让我们的茶叶有了出路!”初夏时节,正在地头采摘茶叶的桑植县西莲云雾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郑银仙说道。

1990年,身在山东的唐怀廷,为了发展家乡茶叶产业,毅然放弃不错的工作和机会,带着妻儿回到桑植县创业。

西莲茶叶品质很好,但是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加工,没有合适的经营模式,也不会产生经济效益。为此,唐怀廷先后来到上海、浙江、山东、四川、福建等十多个省份,拜师学艺,向专家们学习茶叶种植和制作工艺。同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协会”的运作模式,创办200亩茶叶样板基地,带动西莲乡玉京、月岩、丰鹤、骡子岭、石门垭、双鹤等6个村700多农户,开发5000多亩有机茶园。为了帮助茶农走出茶叶难卖的困境,他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添置加工设备,新建加工厂房,以高于市场价5元的价格收购茶叶,仅此一项,就为茶农们累计增收100多万元。到201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已经达到1100多万元,盈利150多万元,助农增收500多万元。

唐怀廷一步一个脚印,把家乡的茶产业做得有声有色。2006年,桑植县西莲茶叶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西莲云雾”“西莲红”茶叶分别获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金奖:2014年,“西莲红”获湖南省湘茶大赛金奖。公司也已被评为张家界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公司产品被评为“张家界市名牌产品”。他2012年当选为桑植县人大代表,今年4月被评为“张家界市劳动模范”。

“我将与乡亲们一起再接再厉,把西莲茶产业做得更好。”唐怀廷说。

紫砂壶鉴藏之筋纹器


《宜兴陶器图谱》所录《砂壶考》云:“邓秋板砂壶全形拓本,刻大彬菱花式壶,工巧有致。大彬二字楷书款。”《菱花式壶》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阴阳交间,凹凸分明,十二瓤纹清晰端正,制工亦十分严谨,可谓是明代时大彬所创制的筋纹器代表作。

陶瓷成型和装饰中,筋纹效果的出现,可以追溯至唐代,甚至更远。人们取法于梅、莲、海棠、菱花、蔬果等自然物态和青铜、玉器的造型来仿制陶瓷器皿,这种源于自然的优美的“点、线结合”,“面体切割”在紫砂创始阶段,就得到人们的青睐和赞赏。数百年来,对它的追求和推崇,引起了艺人和壶友间强烈的共鸣,制作者刻意求新,欣赏者推敲玩味,促进了筋纹效果与制作技巧的日臻完美。纵观紫砂艺术的古秀新葩,筋纹效果确以那壁立千仞的整肃;行云流水的从容;花枝摇的和顺;恰如其分的均等和吞吐自如的变化为紫砂艺术的发展和开拓起到了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作用。

筋瓤货的主要特点是规则的纹理组织,等分匀衡,筋纹线清晰柔和,齐整协调,线条顺畅,自然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美。紫砂筋瓤货成型难度比“光货”与“花货”高,要做好一把筋瓤货必须从材质,工具,器形神韵入手,对紫砂艺人的做壶功底要求较高。

筋瓤货器形态多姿优雅,讲求淳朴逸秀的艺术风格。所以优雅造型必须采用精细之泥,才能相得益彰,展现出筋瓤货的独特神韵。其次,筋瓤货由泥片镶接、压筋纹、依据样校准、拼接而成。工具是制作筋瓤货的前提,制成各种工具,如压筋纹的线梗、理筋纹的内外铁皮刀、清线的明针等等,工艺品制作切忌马虎,务必精到,方可出精品。紫砂制作工具,包含诸多的审美理念,是技艺相结合产物。

再次,对筋瓤货线型的把握,筋瓤货线型一致,分直线型、对称型,以圆心均等加旋转型等三大类。直线型宜由小渐大,节奏鲜明,棱线虽多,但无琐碎之感,要集秀丽、华美、大方于一体。中者宜简不宜繁,对称凹凸变化,收放自如,衬托主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后者在平面上分成若干等分,以中轴线为基准,构成旋转的弧形曲线,富有张力,动感十足。

最后,筋瓤货的造型设计。筋瓤货设计上要求线条宽容得体,线面转折明确,体态形象生动,流畅自然,委婉曲折,方可体现紫砂艺术的神韵。千变万化的造型,离不开视觉上的平衡和功能上的稳定,简练而又不失完美,通过严谨的比例美学及精湛的技艺,创造出赋于艺术灵感的完美作品。

辨认真假紫砂壶 首看有无旋纹


方器

随着茶壶收藏的兴起,紫砂壶在收藏市场也愈受藏家青睐。在拍卖方面,由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壶”2010年在中国嘉德春拍上,以1232万元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其他名家壶在拍卖市场上也是屡屡拍出高价,证实了紫砂壶的火热状态。

在之前《老紫砂壶收藏,是收藏历史》中,我们邀请到了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广州市老紫砂壶研究会会长李海与读者分享他收藏老紫砂壶的经历及如何分辨老紫砂壶的经验。这次我们继续邀请李海先生与读者分享如何辨别新紫砂壶的真伪,如何挑选新紫砂壶等收藏要点。

采写/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宇强

老壶市场假货多,新壶适合入手

老壶,一般被认为是1949年之前创作的紫砂壶。在1949年之后创作的紫砂壶,被称为新壶。

李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紫砂壶,到如今将近三十年。李海紫砂壶收藏当中大部分是老壶,对他而言,老壶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收藏老壶的过程,也是不断与历史碰触的过程。在他的收藏中,名家所作的老壶基本都有。明代的时大彬,清代的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杨凤年,晚清的邵大亨、黄玉麟,民国的程寿珍、俞国良、冯桂林、汪宝根、李宝珍等都被李海纳入囊中。

但是随着紫砂壶收藏热的兴起,老壶的收藏反而落后于新壶,而市场价格上新壶更是远远高于老壶。

李海说:“这个很正常,在我们开始收藏紫砂壶的时候,基本还没有假货出现,考的还是藏家的眼力:你能不能辨认出是哪位名家的作品。当然,我也交了很多学费。但是,如今老紫砂壶市场上,假货太多,造假手段层出不穷,稍不留神就买到假货。别说刚入行的新藏家,即便是我带的学生,也经常看不准,邀我去把关。”

与老壶相比,新壶具有一定的优势。李海认为这个优势就是新壶的创作者基本在世,能从创作者处得到真伪辨认。“新壶的优势在于流传有序,你从哪里买的,谁创作的都能查得到。但是老壶就不一样,别人说这是杨彭年作的,你无法辨认,也不知道谁藏过它。如果两者价格都是两万块,你买新壶基本就属真品。但如果你眼力不够,两万块买下来的老壶,可能也就值几百块。”

新壶砂质并非不如老壶

有的观点认为随着紫砂矿的不断开采,紫砂矿所开采的矿质会越来越差,新壶所用的砂不如老壶。李海认为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其实宜兴所含的紫砂矿资源很丰富,足够用作紫砂壶的生产。可以说我们现在用的紫砂矿并不是以前用剩下的,而是不断探测新的矿源。而且与前人粗放式的开采相比,当下的开采方式科技含量更高,能采到的资源实质上会比前人优良一点。”

但是紫砂的质量上确实有高有低,李海说在开采出来后,开采方会进行评判,质量好的价格高,质量没那么好的价格会低一点。“但是质量好坏不是说砂的粗细。其实砂的粗细是通过筛子目数的多少控制的,想要粗一点的筛子目数少一点,想要细一点,筛子的目数用一百多的来筛选就可以了。”李海说,“质量好坏要看砂质,即看含砂量。紫砂刚开采的时候跟泥巴一样,随着风化会慢慢显示出砂粒。好的紫砂里面含砂多,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是颗粒状的,含砂少而泥多的在放大镜下呈现出绒状。”

新壶的分类和壶型

据李海介绍,在藏家中一般将新壶分为四类:即名家壶、潜力股、纪念壶和主题壶。这个分类从创作者主体和作品创作原因划分,当中偶有交集。“所谓名家壶,就是由名家制作的新紫砂壶。当中又可以分国大师、省大师和省高工,他们名气大,工艺精湛,创作壶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的作品,一般都卖到几百万一把。而省大师、省高工的作品基本也达到十万块以上一把。”

潜力股则是技术工艺都不错,名气还不大的创作者,他们的作品价格并不高,一千多一把都有。李海认为藏家收这些潜力股作品比较合适,价格比较亲民,造型也有特色。无论是收藏把玩,还是拿来喝茶,都十分适宜。“对于紫砂壶市场动辄十万一百万的价位,我认为有点虚高,不是很正常的情况。”

纪念壶是创作者为了纪念而创作的,比如亚运壶、奥运壶这样的设计。主题壶则是创作者围绕某一类主题进行创作的作品,比如生肖系列、四大美人系列。李海说:“纪念壶和主题壶都属于一个特别目的而创作的,在数量上有限,也比较独特。比如为了北京奥运会创作的奥运壶,在此之前不可能有,此后也是独特的。”

从壶型上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或四类。即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其中光器又可以分为圆器和方器。李海说:“光器,就是壶的表面是光滑的,没有花纹,即便有题字也算是光器。光器中圆型造型的称为圆器,方型造型的称为方器。花器则是以某一独特造型为壶,比如南瓜壶、松树壶等。筋纹器则指的是紫砂壶上有类似南瓜棱、菊花瓣等曲面形的紫砂壶。”

辨认真假紫砂壶,首先看有无旋纹

紫砂壶在市场的火热,在吸引藏家进场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假货。那么学会辨认真伪,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于藏家来说是减少损失需要学会的技巧。

李海说,老壶的造假比较难以辨认,而新壶相对简单一点。“目前出现很多的假货,都是用泥壶来冒充紫砂壶。广东潮州壶、广西钦州壶和云南建水壶,本身是做得不错的泥壶,但是也有不法商贩拿来冒充紫砂壶。辨认紫砂壶和泥壶,最主要的一点是看有没有旋纹,有一圈圈的旋纹,即是泥壶。呈现放射性纹路的,则是紫砂壶。”

李海指出,这种分辨方式简单实用,很容易分辨是否紫砂壶。这种鉴定方式由材质决定,泥比紫砂要软。泥壶是用转盘转动,用手去塑型,所以壶底和壶口,有一圈圈的螺旋纹。而紫砂壶的成型依靠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手法,即把紫砂打成一片片,然后缝合起来,接口处用紫砂镶上。遇到不平整的地方,则用工具一点点修正,所以会形成放射性的纹路。

“有人问,如果造假者用工具把泥壶的旋纹剔掉,修出放射性纹路,这个鉴定方式是不是就不合用了。但实际上,由于泥巴很软,硬度不及紫砂,一用工具去碰,就会破、塌。所以,只有紫砂壶才能经得起工具修正,形成独特的纹路。”李海说。

好的紫砂壶硬朗挺拔,讲究精气神

除了分辨紫砂壶的真伪,懂得如何去欣赏紫砂壶,判断好坏也是必须要Get的一项技能。李海介绍说,判断一个紫砂壶好与不好,可以从两方面去判断:外形和神韵。

外形是比较容易把握的,李海总结了四条。第一,圆器要圆润,这是说圆型光滑的紫砂壶的外形整体风格要统一。第二,方器要平劲,造型要平整,线条有力刚劲。第三,花器要象型,即南瓜器要像南瓜。第四,筋纹器吻合,壶身的筋纹和壶盖的筋纹要吻合。

在神韵方面,李海觉得这是体现创作者水准的真正把握。“一把壶放在你面前,一看它的神韵,你就知道壶的创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但是,这个是比较难以把握的,需要不断去学习。”具体而言,首先审视壶的点线面,“点要劲挺,线条要刚劲,面要平圆。”点,就是壶嘴、壶把、壶盖上面有三点,这三点要对齐。线条,直线要挺拔,圆线要圆润飘逸。方壶的面,要平、整齐,真正的好壶,面是平的,像玻璃一样。圆壶的面,要圆滑自然。

点线面之外,壶的整体要有精气神。“这就是说,壶的造型要精到,搭配上有气质,整体有神韵。”李海说,名家壶一看就很有精气神,这是创作者赋予的气质,这一点需要藏家不断体会。

藏家简介

李海,字百川,号煮石斋主,壶图居士。上世纪50年代末就读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诗、书、画、印皆擅长。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藏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广州市老紫砂壶研究会会长。广东省工艺美协常务理事,高级工艺师。

湖南茶农唐怀挺:打造西莲茶叶品牌 做大茶叶产业规模


为了发展茶叶产业,西莲乡的农民唐怀挺放弃了在外地经营红火的生意,回到家乡带领村民发展茶叶种植。近几年来,该乡茶园面积每年增加20%,每年解决茶农短期就业岗位1000余个,新增茶农100余名,茶农平均收益增加2000余元,规模越做越大,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西莲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人民生活水平条件差,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天气,却非常适宜茶叶生长。2006年初,在山东从事云雾贡茶市场推广的唐怀挺嗅出了茶行业市场的巨大商机,他果断放弃了在山东经营正红火的门市,带着妻儿回到了西莲。

回到家乡后,唐怀挺发现西莲的茶叶却因生产加工技术的原因,销路狭窄,农民对种植茶叶已经失去了信心。为了让茶园重飘茶香,2006年7月,唐怀挺成立了张家界西莲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要发展,必须要有种植规模,唐怀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说服村民再次种茶。

为了呼吁老百姓种茶,唐怀挺带领大家去保靖县和古丈县去实地参观。回来后,鼓励大家并结合西莲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种植茶叶。

随着村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唐怀挺凭借自己的丰富的经验和对市场的考察,先后研制出了西莲云雾“毛尖”、“红茶”等品牌系列,订单源源不断。同时,唐怀挺只要有时间就指导茶农进行茶园建设,用自己所学的的种植技术帮助他们提高茶叶产量;写报告、打申请,为茶农寻求优惠政策。

2012年,唐怀挺当选为桑植县人大代表。有了新的身份,唐怀挺更加积极思考如何推动全县茶叶产业,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唐怀挺建立了西莲乡“三鹤园”贡茶基地,茶园面积每年增加20%,每年解决茶农短期就业岗位1000多个,新增茶农100多个,茶农平均收益增加2000多元,规模越做越大,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唐怀挺表示,作为人大代表,将更好地起到带头作用,带东该乡及全县茶叶拓市场、走出去。

大理“三道茶”


早在南诏时期就有饮用三道茶的习俗,茶具和制作方法在当时就很考究。托盘用黑漆木制作,烤茶用拳头大的黑色土陶罐,使用白瓷蓝釉花的无耳茶盅。茶盅有小、中、大三种,按顺序分别在每道茶使用。茶叶一般是大理感通寺出的感通茶或下关沱茶,水以苍山溪水或龙潭水为上。

事实上,白族三道茶也是烤茶的一个变种。第一道是“苦茶”,即在火盆上支三角架,将小土陶罐底部预热,待发白时投入茶叶,抖动陶罐使茶叶均匀受热,待茶叶烤至焦黄发香时,冲入少量开水,煮沸后倒入牛眼盅内;第二道“甜茶”是在烤的基础上,加上切细的乳扇、核桃仁、芝麻、红糖等,寓意人生在世历尽沧桑,苦尽甘来。第二道茶的关键是乳扇不能炸,只能烤;第三道“回味茶”是在茶杯中放入花椒数粒、生姜几片、肉桂、蜂蜜和红糖少许,寓意着岁月漫长、酸甜苦辣、回味无穷。讲究的还要用松籽仁和核桃片做成一只欲飞“蝴蝶”漂在茶水中。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白族三道茶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旅游文化内涵,每道茶之间都伴有歌舞,参与者一边看赏心悦目的歌舞,一边喝三道茶,回味“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境界。

茶联欣赏(三)


茶联作为诗词形式的一种变体﹐以对联为形式﹐对偶工整﹐平仄谐调﹐往往悬挂于门庭上或室内﹐以茶事生活为内容﹐不但古朴高雅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为古代文人所擅长和推崇。

(1)

若能杯酒比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2)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

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3)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4)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

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5)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6)

茗外风清移月影﹔

壶过夜静听松涛。

(7)

泉香好解相如渴﹔

火候闲评东坡诗。

(8)

陶潜善饮﹐易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9)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10)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唐三鱼纹茶臼》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