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生茶熟茶】

唐庚《斗茶记》赏析

唐庚《斗茶记》

北宋诗人唐庚,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进士。商英罢相,唐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斗茶记》作于正和二年(1112年),唐庚在三月的一天与二、三好友烹茶相斗为乐,因而写下了此文。《斗茶记》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中提出的关于品茶用水高下优劣的观点为后世所看重。

斗茶,又称“茗战”,宋代极具盛行。所谓斗茶,比茶之优劣,论水之等第,可以多人进行,也可一人进行,无抱有任何得失之心为好。流传后世的有关斗茶之文很多,而唐庚的一篇《斗茶记》则是其中首屈一指。唐庚对于饮茶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下面请欣赏这篇文章——

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某闽人,其所赍宜尤高,而又次之。然大较皆精绝。盖尝以为天下之物,有宜得而不得,不宜得而得之者。富贵有力之人,或有所不能致;而贫贱穷厄流离迁徙之中,或偶然获焉。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良不虚也。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而近世欧阳少师作《龙茶录序》,称嘉?七年,亲享明堂,致斋之夕,始以小团分赐二府,人给一饼,不敢碾试,至今藏之。时熙宁元年也。吾闻茶不问团绔,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自嘉?七年壬寅,至熙宁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哉。今吾提瓶支龙塘,无数十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而海道趋建安,不数日可至,故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孰与烹数千里之泉,浇七年之赐茗也哉,此非吾君之力欤。夫耕凿食息,终日蒙福而不知为之者,直愚民耳,岂吾辈谓耶,是宜有所记述,以无忘在上者之泽云。

(《眉山文集》卷2)

《斗茶记》首先交代了斗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虽无直接叙述斗茶的经过,也无交代斗茶见水次第的依据和标准,但却通过举例唐代李德裕千里取水和宋代欧阳修贡茶七年尚未吃完的事实来告诉人们:“吾闻茶不问团绔,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唐庚以为,不管什么样的茶叶,茶一定是要新茶,不管什么样的水质,水一定要活水。文中对李德裕之水和欧阳修之茶提出了质疑:想那李德裕饮惠山泉水,长途跋涉,以过去运输工具的速度,真正到了他手上,姑姐不论其真假,这水质一定很差。千里之遥足以使天下名泉变成一泓死水,以死水煮茶,齐飞糟蹋了茶叶;而欧阳修的七年储藏的茶,查找三朝史书,没有说明茶是越久越香。如此长时间的茶要变成何物?唐庚最后说到自己贬谪惠州,但却每天能提着瓶子走龙塘取水。并且每年新茶上市不出三个月就能得到建安茶,以戴罪之身,在乡村与朋友一起煮茶品茗,获取身心快乐,哪怕是一时的快乐。实际上,唐庚虽然处在劣境中,但能以茶为乐,泰然处之,表现了作者随性而适、随意而安的乐观态度。(未完待续——下篇:梅尧臣《南有嘉茗赋》解读)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唐庚《斗茶记》赏析》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生茶熟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