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类。

提起陕西的茶叶,汉中是绝对绕不过去的。我国著名评茶大师陈慧春教授评价:汉中是我国罕见的高香茶区,而且是洁净、卫生的全天然有机茶区。

清明节前后,记者在汉中采访,不论是茶园田间、茶企车间,还是市县政府,一杯馨香怡人的绿茶立刻拉近双方的距离,话题都从茶展开,忙碌也从茶开始。

满目葱茏的茶园不仅为汉中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也撑起陕西茶叶产业的半壁江山。汉中茶产业经过10多年持续不断的大力发展,基地规模、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06.1万亩,茶叶产量4.67万吨,产值62.3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9.1%、64.9%和62.4%。

培育基地,实现产业厚积薄发

汉中市所辖的11个县区8个县都产茶,茶园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有6个。

十年磨一剑。汉中市在2004年做出了做大做强汉中市茶产业的决定,以发展高产密植生态茶园为主攻方向,以整合品牌、提升汉中仙毫知名度为重点,以扶持发展茶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提高产业装备和技术水平为动力,基地规模稳步扩大,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建立省级茶叶园区6个,市级茶叶园区23个。去年,茶农仅种茶一项人均收入9600元,户均收入2.8万余元,投产茶园亩均收入9253元,围绕茶叶产业链从事生产经营的各类人员超过80万人。

西乡县无疑是北方茶区面积最大的县,号称中国名茶之乡,其书记、县长被誉为茶叶书记、茶叶县长。管了5年茶叶产业的副县长纪文杰说,西乡作为北方适生优质产茶区,随着全县30万亩茶园逐步投产,产量肯定会逐年增加;已经建成34条清洁化生产线,初步实现茶叶加工的标准化、现代化;有5家企业入驻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全国很多城市都有西乡茶叶的实体店,电子销售网络发展迅猛,形成完整的销售渠道。

城固县茶园面积虽然只有10万亩,但干部群众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十足。县长胡新利告诉记者,县上每年拿出500万元支持茶叶产业,近期力争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一个大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这将是城固茶叶产业发展的重心所在。

汉中市茶叶办吕锋副主任说:汉中茶叶产业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厚积薄发的阶段。

整合品牌,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

2005年,汉中市启动茶叶品牌整合,将原有的午子仙毫、定军茗眉等二十多个品名整合为汉中仙毫,2007年,获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全市茶叶公共品牌。2013年,在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汉中仙毫获得绿茶类唯一金奖。去年,在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汉中仙毫获得27枚金奖,占博览会名优绿茶类金奖总数(30枚)的90%。汉中仙毫以17.35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20强,也是汉中经济的一张响亮名片。

汉中出好茶。把汉中茶推向全国市场,闫战利功不可没。这位财政系统走出来的企业家,给全国人民讲了一个动听的午子故事。午子绿茶公司成立18年来,全面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有机茶、QS食品安全等八大质量认证,在全省建立了160多个营销和特许经营网点,电子商务已辐射到北京、上海、深圳、甘肃、辽宁等全国部分主要大中城市。国际贸易取得实质性突破,已经在法国开展专营业务,与美国、法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开展了小额贸易。通过多种文化艺术形式,成功地将午子绿茶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品牌,带动和促进了陕南绿茶产业大发展。仅向茶农收购毛茶一项,每年使每户茶农新增收入2000元到5000元,直接为西乡县茶农每户平均提供货币收入500余元,帮助近万户茶农和10万人脱贫致富,解决了300余名下岗职工和大学生就业。午子绿茶作为高规格贵宾接待用品,先后用于接待印度总理莫迪和俄罗斯总统普京。

在保持汉中绿茶为主导茶类的基础上,汉中茶叶企业已积极开发当前市场前景看好的红茶等其他茶类,形成了绿茶、红茶、黑毛茶、保健茶和功能性茶品齐头并进的格局。去年,汉中福地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汉山红牌汉中红连续两年蝉联大会红茶类特别金奖。陕西茶业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肖斌欣喜地告诉记者,以陕南绿茶为原料,加工制作茯茶原料黑毛茶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陕南茶叶产量、茶农收入很快会有一个大幅提升。

创新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汉中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汉中市茶产业在全省虽然走在前列,但与外省产茶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面对新的机遇,汉中市政府和茶产业主管部门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汉中茶产业要站在新的起点,进一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现又一次飞跃。

推广良种良法,稳步扩张基地。一颗种子改变一个世界,茶树品种是决定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成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对整个茶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无性系良种可提高采摘工效,降低生产成本,单位面积内可采芽叶数量多。汉中目前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为30%左右,而全国平均水平是60%,最高地区达到97%。西乡县茶叶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文贤说,西乡茶园面积再不能有大的发展,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改造老茶园,提高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

做大做强知名品牌。茶产业发展壮大靠品牌,保持行业优势靠品牌,只有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汉中仙毫品牌价值已近20亿元,成为汉中十大文化符号之一,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然而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基本上为区域市场,没有走出去,无法与浙江龙井、云南普洱等全国品牌相提并论。把汉中仙毫、汉中红打造成家喻户晓、有较高知名度的强势品牌还有很长的路。

扶优扶强,培育龙头企业。汉中市有茶叶产销企业1872家,经市茶业办对前200名茶叶加工企业综合实力统计排序,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66家。茶叶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仍处于小、散、弱状态。通过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推动茶产业组织形式从千家万户种茶制茶卖茶的原始形式,公司+农户的初级形式向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高级形式转变,使茶产业发展、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载体。

挖掘文化休闲功能,发展茶叶深加工,拓展产业链。茶为国饮,茶叶市场永不衰败。借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汉中个别县已经尝试推出茶文化、茶乡游、休闲观光茶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取得一定的效果。有关专家指出,茶叶产业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朝阳产业,汉中茶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可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与产品深度开发和多种产品形态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使茶叶成为可喝、可吃、可用、可看、可玩的产品,推动茶产业不断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CY260.com扩展阅读

互联网助推云南茶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助推云南茶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在昆举办2015年迎新春第一次会员双月活动日。会上举行了茶叶商业模式论坛、茶艺展示以及丰富多彩的新春联欢文艺演出。会上提出互联网思维助推云茶实现转型升级、华丽蜕变,逐步适应“新常态、新思路、新发展”的战略布局。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以及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王兴原、成都龙和国际茶城总经理覃中显及300余名茶界人士参会。

商业模式论坛主讲内容既有分析茶叶新商业模式及传统产业的互联网思维,还包括制约云茶市场发展的科学问题以及如何推进云茶品质提升和产品创新、助力云茶流通产业大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大都认为网络购物给实体店带来了空前压力,茶商应该借助互联网打造新兴平台,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据介绍,长期以来,云南省作为茶叶大省,却由于茶产业开发及品牌打造滞后,产品同质化以及市场开拓能力弱等,导致云南毛茶价格列全国倒数第二,仅为全国平均单价的一半;成品茶价格为全国平均价的36%,位列全国倒数第四,云茶急需转型升级,用新思路助推云茶新发展。

陈勋儒说:“云南茶商应利用互联网促进云茶流通,促进云茶产业健康发展。云茶有着云南特有的气候、土壤和优良的生态条件;有着独特的云南大叶种和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有着成熟的特殊加工工艺;有着良好的品牌;有着稳定的消费群体,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扩大。只要我们坚持稳定的质量,完善而讲诚信的营销平台和网络,云茶产业的前景是无限光明的,因为它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部分。所以利用互联网这个现代工具来为云茶产业服务是必须思考的紧迫问题。不管怎样,“求真”是根本,将我们的茶产品做实做优,确保其价有所值,确保其饮用安全是基础。其次是扩大消费群体,目的是让更多的人饮茶后获得健康的体魄,消费者决定着云茶产业的发展,必须取信于消费者,消费者至上是促进消费的立足点。要争取更多的互联网用户成为云茶客户,并为他们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通过网络空间实现茶产品生产和消费者的互联互通,这是云茶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科学利用好先进的各种渠道做实产品,加快流通,促进消费,云茶产业将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茶叶产业实现逆势加速升级


云南茶叶产业实现逆势加速升级

在全国茶价略降的大势下,“云茶”逆势加速产业升级。去年,我省茶产业实现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价格、茶农收入“五增”;茶叶综合产值达223.29亿元,同比增加53.29亿元,增幅达31.34%;600万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924元,增幅34.11%。我省茶园面积达580万亩,居全国第一,改变散、弱、低,实现茶产业升级更显迫切。去年,我省从茶园建设入手,选择澜沧等10个茶叶主产县,采取“以奖代补”办法,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千亩连片优质标准茶园,集成优质茶生产技术向周边茶区扩散,全省新增无性系茶园10万亩,达到22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7.93%;无公害茶园面积达520万亩,占总面积的89.66%,实现优质高产,茶叶总产量达27.35万吨,增11.68%。茶叶精深加工全方位推进。普洱茶从传统的“砖、饼、沱”向“袋泡、茶粉”等延伸;滇红集团、澜沧江集团、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茶膏、茶精、茶饮料、茶多酚等茶系列深加工产品,开启“云茶”以产业链延伸带动产业整体升级的新阶段。全省成品茶总产量达17万多吨,比上年增加3.3万多吨,产品的精制率显著提升,成品茶价每公斤较上年涨2元,茶产业的工业产值首次超过百亿元,创历史新高。茶企业纷纷将品牌打造、知名度提升、文化内涵发掘等作为建立品牌美誉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拓宽市场的重头戏,全省茶业已取得著名商标16个、云南省名牌产品5个,“凤牌”“高黎贡山”“普洱茶”获中国驰名商标。勐海茶厂、双江茶厂、勐库茶厂等企业采取建立直销点、发展加盟店、开设连锁店等方式构建营销网络,“云茶”销区的版图扩大,销售价格上涨,出口创汇量价齐增。去年,全省茶叶平均销售价每公斤比2010年涨8.41元,涨27.45%;出口1.05万吨,较2010年增长83.48%,出口平均价增长32.45%。

产学研推进天目湖白茶转型升级


产学研,即产学研合作教育。它是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

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省供销合作总社和常州市政府,共同推进“天目湖白茶转型升级”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月6日在溧阳签订。

杭州茶叶研究院、省总社江苏省茶叶公司、常州溧阳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园三方,倡导茶资源“全价利用,跨界发展”的理念,以“做中国最好白茶”的市场目标,加快推进天目湖白茶产业转型升级。据悉,天目湖生态农业园将加大投入,筹建天目湖白茶检测中心,在杭茶院指导下对整条产业链进行工业化、标准化改造,加快建设“茶、果、花、林”间作体系和立体生态农业体系:在现有的茶果专业合作社基础上,组建天目湖白茶专业合作联社,加快对当地分散茶资源的整合作用,迅速扩大生产规模。示范基地和省茶叶公司将联手构建现代茶叶流通体系,加快实现天目湖白茶从区域性市场销售向全国高端消费市场、国际消费市场的转换。

普洱迎转型新知 茶业踏变革之路


普洱迎转型新知茶业踏变革之路

7月28日上午,由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特邀醉品·茶帮通联合主办的“普洱市茶产业互联网+战略布局暨普洱市茶咖局携手醉品·茶帮通推进普洱茶产业升级”会议在普洱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致力于通过醉品·茶帮通的茶产业互联网思维对普洱市优秀茶企培训,突破解决普洱市茶产业营销、渠道通路的瓶颈,促进普洱市茶产业加速专业化分工!全市约150多家名优普洱茶茶企参加了本次会议。在现场,普洱市茶产业龙头企业——龙生茶业、祖祥高山茶园、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普洱天下茶国、良种茶厂、普真茶业率先与醉品·茶帮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促进普洱茶品牌营销推广,推动茶业转型。

普洱市约150家优秀茶企参加了会议

互联网+战略合作企业签约仪式

众所周知,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互联网+的战略步伐,到众多先进或新进企业,如京东、小米等借助互联网思维成功突破了传统企业的成长极限,为社会的发展可能创造了巨大的能动力,“互联网+”在全民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了最热门的社会话题。而对于普洱市茶咖局来说,引导传统茶企走向互联网+,是其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战略步伐。

据了解,普洱市的茶企因为地位位置、交通、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产品同质化、营销初级、效率低下、产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普洱茶的品牌塑造及产业提升。“2014年,普洱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57.4万亩,投产143万亩,带动组建专业合作社538个,茶产业从业人员达23.88万户,130余万人。全市茶叶产量9.62万吨,产值107.5亿元,出口创汇61万美元,是普洱市的第一大产业支柱。”普洱市茶咖局副局长刘伦指出,“但对于真正发挥第一支柱产业作用,支撑起‘世界茶源、天赐普洱’城市品牌,仍有一段距离。”“茶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创建现代茶产业”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处长刘年艳指出,“所谓现代茶产业,是指市场导向、差异化、全球化、大流通、多元化同时关链增长性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大茶产业。”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副局长刘伦——“普洱市茶产业现状和困境”演讲

醉品·茶帮通CEO、厦门网络零售企业协会会长叶翱——“互联网+时代的产业机遇”演讲

福建省茶业学会会长冯廷佺曾指出,“互联网+”的理念绝不是简单地开个网店或微店,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产业思维的革新,不仅将对产业模式进行重构,也将对商业模式甚至消费模式产生颠覆式的重塑。“每个时代都应该思维先行,符合时代需求的思维可以创造奇迹,小米崛起、京东的腾飞无一不是互联网时代的奇迹例证。”醉品·茶帮通CEO、厦门网络零售企业协会会长叶翱先生在会上表示,“互联网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前进的方向,互联网思维已以常态化呈现社会生活中。但是与全社会发展需求匹配度最低的莫过于我国的传统企业,茶企便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而醉品·茶帮通正在推进改变的就是良性茶叶市场,创造消费者与茶企共赢的生态链。”

醉品·茶帮通供应链总监曹汝安——“茶帮通与茶企的合作与发展模式”介绍

“我们不但直接缩减的茶企到终端门店的流通环节,我们更是为消费者跟茶企之间架设了一座信息流通的桥梁,茶帮通通过已完善建成了大数据信息追溯分析系统,准确把握消费者市场需求,迅速反馈至源头茶企,为茶企实现遵循市场需求的理性生产成为可能。”醉品·茶帮通供应链总监曹汝安如是说。

在互联网+逐步推进完善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之时,互联网+拥抱茶产业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必然的发展趋势,让消费市场导向生产,规范茶产业格局,必将多方面挖掘茶产业潜能,加速产业升级,实现茶业的持续生态发展。

【2018年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团赴中茶梧州公司调研


【2018年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团赴中茶梧州公司调研9月19日,“智汇西江·群策六堡-2018年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服务活动”在梧州市启动,活动由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厅、梧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学专家来到梧州,通过调研和开展专题讲座、问计访谈等形式,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上午10时,专家团一行来到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下称“中茶梧州公司”),中茶梧州公司总经理助理黎祥、中国茶叶技术委员会专家蔡一鸣陪同调研。

专家团首先参观了中茶梧州公司六堡茶文化馆,接待人员向专家介绍了公司历史及发展历程、中茶窖藏六堡茶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专家们认真聆听介绍后,对梧州中茶公司注重历史文化并努力发扬六堡茶文化表示充分肯定。

随后,专家团一行参观了中茶梧州公司新加工厂,仔细观看了多品类产品蒸压生产线、六堡茶手掰茶砖生产线、六堡茶大箩茶生产线、小包装生产线等现代化生产线,并听取了接待人员的介绍。当听到加工厂的生产线是由公司自主研发,并可实现机械化、清洁化、自动化、全程可视化生产时,专家们对中茶梧州公司的创新精神表示了一致的赞赏,建议企业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合作,继续发扬创新精神,有助于企业持续发展。

据悉,本次“智汇西江·群策六堡-2018年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服务活动”后续还将举行六堡茶行业学术讨论、专题讲座等活动,借此机会搭建产学研交流的平台,提升六堡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团主要专家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姜爱芹、浙江大学教授梁月荣、广西融科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江、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力争、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登良、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教授吕才有。

人社部处长陈平平,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产业办主任叶剑强,副市长邱锡荣参加了本次调研。

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在浙江大学成功举行


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在浙江大学成功举行

为进一步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破解六堡茶产业发展难题,中共梧州市委组织部与市茶产业办联合组织相关部门、重点茶企,在浙江大学举办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班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下达的行动学习项目----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主要内容之一。

本次培训班由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产业办主任叶剑强带队。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先进茶区政府官员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把脉支招。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产业办主任叶剑强在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讲到:我们选择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浙江大学举办这次专题培训班,是想利用国内高等院校的优质培训资源,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提高梧州市领导干部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的能力。

培训方式也real丰富:

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关于科技创新与茶产业永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茶产业转型升级,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政府怎样主导茶产业发展等知识的培训,并赴西湖梅家坞茶文化村、中国茶叶博物馆、艺福堂茶叶有限公司等教学点开展现场教学。

培训班合影

难得的忙中抽空的“充电”学习机会,要努力学习呢!ಠ_ಠ大家都超级认真的哦!

行万里路来读书,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他们给我们的干部精英都上了怎样生动的课程呢?一起来看看吧( ̄▽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姜仁华老师

题目是:《我国茶叶消费增长潜力与消费趋势展望

---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例》,其内容主要分为:

一、当前茶叶发展现状

二、茶叶消费潜力分析

三、茶叶消费趋势展望

四、满足消费需求建议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岳飞老师

题目是:《茶文化与茶健康》,其中主要内容为:

第一部分中国茶产业(茶产业)

第二部分茶.茶之起源.茶之影响(茶文化)

第三部分茶之品质与健康成分(茶科技)

第四部分茶之保健作用及机理(茶健康)

第五部分科学饮茶(茶生活)

▲杭州问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列老师

题目是:《茶品牌互联网营销》,其内容主要分为:

茶叶品牌、互联网营销和品牌策划案例分析三方面内容。

▲杭州西湖商贸旅游局局长王建荣老师

题目为:《茶旅融合的实践与思考》,其主要内容为以下几方面:

一、茶业传承与创新

二、旅游体验加智慧

三、茶旅跨界促融合

四、梧州茶业之建议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张士康老师

题目为:《中国茶产业发展路径思考》,其中主要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茶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战略机遇期;

2.茶业发展基础在“传统”,突破在“现代”;

3.让茶产业从“红海”走向“蓝海”,实现茶产业发展优化突破;

4.利用“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理念,开展茶业“价值创新”;

5.育壮“茶产业树”,创新动力源于“政产学研”联合引导;

6.茶界呼唤行业经营家。

▲新昌县常委常务副县长柴理明老师

题目是:《新昌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其内容主要是:

介绍新昌县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新昌县政府是如何主导茶产业发展的。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庆超老师

题目是:《茶产业品牌战略规划》,其内容主要分为:

战略意义、他山之石和几点建议三个部分。

勤学好问,课后也积极与老师交流哦

更有现场参观学习和座谈学习

还有一丢丢参观花絮,在这里ヽ( ̄▽ ̄)ノ

参观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得拍一张纪念一下~

四桶茶叶揉捻机,也来体验一下

参观学习日常,前路风雨无阻!

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结业仪式

滴٩(๑>◡

普洱茶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与品牌发展


普洱茶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与品牌发展

12月25日,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第六次会员双月活动日举行"转型升级与品牌发展"论坛,龙园号、威盛茶业、茶马司、六大茶山、陈升号等品牌企业分别作了精彩的演讲,就如何实现普洱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品牌发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普洱茶产业链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分享。

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龙园号)副董事长李朝康

适应经济新常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普洱茶产业链

普洱茶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与品牌发展,且看他们怎么说

李总围绕"龙园号15年的发展状况发展任务""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普洱茶产业链"等三个方面进行演讲。

李总提出,龙园号15年以来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9年-2003年,是发展探索阶段,以生茶、纪念茶、礼品茶为主;第二阶段:2004年-2008年,跨越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9年-2013年,改革发展阶段。

面对当前形势,李总提出,在转型方面,龙园茶业将从粗放型管理转向集约型管理,从低成本战略转向差异化战略;在升级上,龙园茶业一方面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打造中高端产品;另一方面将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普洱茶产业链,实现由普洱茶产业链优势品牌向领导品牌的转变。

云南昆明葳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明春

文化是品牌建设和发展的生命力

普洱茶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与品牌发展,且看他们怎么说

张总围绕茶文化的重要性,应培养健康的饮茶方式和加强茶文化建设、促进茶叶流通和消费进行演讲。

张总认为,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生活习惯,应该不断推广和弘扬茶文化,让茶文化深入人心,继而指导人们养成喝茶的习惯。他提出,要以文化为主导、以物质为桥梁发展茶产业,要不断宣传、推动、传播云茶的特色文、民族文化,巩固云茶地位,从而促进云茶流通与消费。

同时,张总也向我们介绍了葳盛茶业与电视台、地产公司等合作,不断推广茶文化所做的努力,并希望云茶企业加大同网站、纸媒的合作,不断推广云茶文化。

云南茶马司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皓明

云南普洱茶品牌的思考

普洱茶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与品牌发展,且看他们怎么说

胡总在《云南普洱茶品牌的思考》的演讲中提出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的崛起推动了云茶产业的发展;中国特色、文化正逐渐被市场所重视,售茶应该在茶叶品质的基础上以文化为主、把文化注入茶等观点。

演讲结束后,胡总还展示了茶马司03年非典期间特别打造的"茶马古道"精品茶的短视频《茶马古道》。

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总监赵青

新常态新发展新起点--打造消费型普洱茶品牌的新探索

普洱茶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与品牌发展,且看他们怎么说

赵总结和自己开发市场的经验提出了普洱茶正日趋成为消费主流、普洱茶正逐渐走出去、普洱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正不断抢占市场份额的新形势。

同时,赵总提出古六大茶山茶业以产业链体系、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三大体系为保障,以产品、管理体系、服务、培训、引领模式等为支撑,不断为打造消费型普洱茶进行探索与努力。

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柳滨

开发稀缺资源品饮普洱生茶促进生产发展

普洱茶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与品牌发展,且看他们怎么说

陈总在演讲中同我们分享了陈升茶业的发展历程,讲述了陈升号以卫生为切入点,抓住云南普洱茶的环境优势和乔木内在优秀品质优势,从源头打造高端普洱茶的经营策略以及不断同老班章村进行商谈,最终签订合同,在班章村建立大型工厂、修公路、建立老班章研究会,进行老班章制作统一规范化、不断提高卫生最终获得认可的艰辛历程。

张总最后提出"喝新茶是享受,藏老茶是乐趣"的观点。他认为大树茶吸收天地之精华,只有品饮时才能享受其本味与芬芳,存放之后更多的是体会它的韵味,因此喝新茶是必然趋势。

云南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

要重视茶产业过剩问题,正确解读茶的基本属性,由上游、中游、下游共同促进茶产业发展

普洱茶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与品牌发展,且看他们怎么说

已经70岁的陈勋儒会长最后提出,应该重视茶产业过剩,云南普洱茶库存量较多的问题,要积极推动普洱茶的转型升级,实现普洱茶产业由同质化向差异化、特色化转变,由品质优势向占领市场优势转变,由文化优势向茶文化启动消费市场转变。

另外,他指出要正确解读茶的基本属性,而不应该过度解读。他认为茶有以下基本属性:饮品、健康、商品和文化,因此他提出要打造可以简简单单、安安全全、放放心心喝的大众茶,对准消费群体,把促消费作为茶产业发展的根本。

最后,陈会长提出要善于把握好上游(茶农)、中游(茶商)和下游(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由他们共同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汉中仙毫属于什么茶类?汉中仙毫的特点


汉中是中国江北茶区北缘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和汉茶文化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汉中茶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3000余年来。茶农不间断的引种改良推广。使这里诞生了众多名茶、贡茶。20世纪80年代初。汉中市先后研制开发出了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定军茗眉、宁强雀舌等名茶。这些名茶曾多次在国内外名茶评比中获得金奖、银奖及优质产品奖。为汉中高端茶叶品牌汉中仙毫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世纪初。汉中市茶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品牌多达20多个。然而。随着中国茶产业的迅猛发展。汉中茶叶品牌多、乱、杂。每个品牌产量有限。市场占有率低。严重阻碍汉中茶业的发展。

2005年开始。汉中市借鉴西湖龙井、铁观音等名茶成功经验。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分步实施。先将原20多个茶品牌整合至“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三大品牌。后于2007年向国家质监总局申报了汉中仙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全市名茶统一命名为汉中仙毫。从此。汉中仙毫成为全市茶叶的公共品牌。

2005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汉中仙毫质量技术标准并将其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畴。这在汉中茶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9年12月。汉中仙毫被农业部信息中心和浙江大学进行联合价值评估。以6.17亿元的品牌价值入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2011年。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到10.35亿元。2012年4月。汉中仙毫以13.08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强。根据2012年相关数据报告显示:“整合汉中茶叶品牌不仅让汉中茶享誉海内外。也为广大茶叶种植户带来更大实惠。促进了全市茶产业的大发展。2012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79.01万亩。茶叶产量2.33万吨。茶农仅种茶一项人均收入5791.2元。全市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800家。经营企业65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77个。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25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39家。

近年来。汉中市政府把汉中仙毫品牌建设作为做大做强茶产业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汉中仙毫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已成为汉中乃至陕西最具地方特色的“金名片。

苍梧县运用“生态+”模式升级六堡茶产业


苍梧县运用“生态+”模式升级六堡茶产业

近年来,苍梧县积极运用“生态+”模式,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优生态六堡茶产业发展,并使之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扶贫产业。目前,我县六堡茶种植面积6.73万亩,其中贫困村种植1000亩,贫困户种茶平均年收入约3000元。

“生态+基地建设”。以现代农业庄园建设、有机茶基地建设和出口茶叶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按照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要求,加强茶叶基地建设。目前,我县2.1万亩茶园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0亩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已备案茶叶出口基地2000亩。

“生态+良种繁育”。2012年起,我县每年投入500万元扶持六堡茶良种繁育,加工技术研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等,推进六堡茶产业化发展。

“生态+无公害茶产品”。我县制定了《苍梧县无公害六堡茶产品生产管理办法》,推广无公害六堡茶生产技术,加强茶叶病虫害预测防治,并在六堡茶种植、加工、储藏、包装、运输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

“生态+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苍梧县古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新品种选育项目”研究,已完成2015年的茶树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工作,收集苍梧县六堡镇古茶树种质资源样本50份,收集苍梧县狮寨镇古茶树种质资源样本21份。

“生态+名牌建设”。我县实施奖励政策,推进六堡茶名牌建设,形成苍梧县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的“苍松”牌、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芊河”牌等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六堡茶品牌。

“生态+茶文化旅游”。我县统筹推进六堡茶和旅游两大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茶促旅、以旅促茶、茶旅共赢”的发展格局,实现茶文化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倍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五一”期间,我县在六堡镇举办首届苍梧六堡茶文化旅游节暨梧州市“党旗领航·茶商扶贫”活动,吸引了3万多人参与,签约项目14个,引进投资金额8.2亿元。

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使六堡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县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六堡茶生产经营企业14家、微型企业45个、专业合作社62家,年产茶叶2382吨,产值近3亿元。六堡茶产业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苏奕柏钟斌明梁宇)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转型升级——汉中茶叶产业突围之路》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种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