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赵佶,是北宋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朝政腐朽而黑暗。可是他精于书画,通晓百艺术,在音乐、绘画、书法、诗词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赵佶和和南唐李煜一样,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

赵佶不仅工书画、精百艺,他还对烹茶品茗尤为精通。他在位的时候,以帝王之尊,编著了一篇《茶论》。此文被后人称为《大观茶论》。一个皇帝,以御笔著茶论,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皇帝尚且评茶论具,群臣也就趋之若骛,一时间,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纷纷效仿,以烹茶品茗为时尚,而且挖空心思地弄出花样来品茶、煮茶、论茶,甚至是斗茶。

这斗茶始于唐代,兴在宋朝。唐时称之为“茗战”,宋代时叫“斗茶”。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就是这样个本属于民间的赛事,却被赵佶引人宫中,乐此不疲地玩起来。对于斗茶,他在《大观茶论·序》里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默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荚之精,争鉴裁之别。”在大规模的斗茶比赛中,最终胜出的茶,就成为贡茶了。这样一来,在徽宗时代,斗茶之风日益盛行,产茶和制茶的工艺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向朝廷贡茶的品种和名目也繁多起来。当时在武夷山,有一个御茶园,里面的贡茶品种,就多达五十余种。

在宋代,还流行一种茶事游艺,叫做“分茶”。赵佶在《延福宫曲宴记》里,记述了分茶的过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日: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赵佶皇帝的《大观茶论》,写得很详细,也很具体,该文有序言、产地、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辩、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等手九个方面。一个深居皇宫的国君,不仅把茶事弄得十分清楚,而且还加以论述,这在中国历史上的若干帝王中,实在是空前的。

赵佶对于茶的论述,精辟而又通俗,比如他在《大观茶论·香》里,是这样写的:“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要须蒸及熟而压之,及千而研,研细而造,则和美具足。入盏则馨香四达。秋爽洒然。或蒸气如桃人夹杂,则其气酸烈而恶。”

扩展阅读

赵汝碧先生与普洱茶


赵汝碧先生,是在普洱茶故乡勐海县闻着茶叶芳香长大成才的著名中年茶人。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读中学时的“学工学农”活动中,就与当时驻扎勐遮乡景真茶山指导茶叶种植、老茶园改造的县“多经”办(茶叶产业办)主任、著名茶叶专家曾云荣认识,由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赵汝碧于1982年自云南民族大学政治经济学本科毕业到《西双版纳报》做记者,先后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等职;1991年春,调《云南日报》社任驻西双版纳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至今。同时,他于1993年起连任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任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和西双版纳普洱茶研究院客座教授等。

凭着对西双版纳和古茶区各族人民的热爱,对普洱茶及茶文化的执着追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古茶山考察、云南普洱茶历史文化的研究,普洱茶传统加工技艺、特色普洱茶产品的开发,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成为西双版纳乃至全省的著名茶人和普洱茶文化专家。

赵汝壁先生会见哥德堡豪船长彼得·卡林并赠送普洱茶

1993年4月10日至18日,云南省茶业协会与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西双版纳国际茶王节”,他任组委会成员兼宣传文化组组长,用2个月时间踏访了云南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和当年州内的20余家大小茶叶加工厂,寻访老茶农、传统手工技艺制茶人,收集了一些珍贵文物,拍摄了大量古六大茶山茶马古镇、古道、古茶庄、石碑等历史古迹和古茶树、古茶园、茶园及制茶生产图片,利用所收集的历史文物、作坊工具实物和图片,与现任省茶叶科研所党委副书记石兆祥一同筹办了“国内第一个普洱茶文化展览”、手工绘制了现代第一副“古六大茶山”地图。当时,他就提出了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是普洱茶“发祥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源头的论点。

2002年6月下旬,2002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云南省茶业协会联合主办,赵汝碧任组委会成员、会议副秘书长、宣传组长,期间,他举办了有80余幅介绍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茶文化和古茶山照片的个人《西双版纳普洱茶文化展》,使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进一步加深了对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文化的了解。其中部分图片被云南省茶协会选送到马来西亚首届茶博会上展出。期间,与著名茶人苏方华、曾云荣一道动议,促成了有中、日、韩、马来西亚和港台地区21位茶叶专家学者、茶人参加的首次“普洱茶”定义专题蹉商、研讨会的举行,形成了“普洱茶”定义的纪要,为以后普洱茶定义的确定、有关普洱茶历史文化的探讨产生了积极影响。

2004年3月至7月,他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西双版纳历史上规模最大、科目最多的全州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工作,并任普查资料汇总、报告编写小组组长,经过两个月紧张的资料整理、普查报告编撰和图表绘制等,完成了长达8万字的《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报告》,同年11月,被西双版纳州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全州科技成果二等奖。他又主编出版了《历览西双版纳古茶山》一书(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成为人们了解版纳古茶区茶叶发展历史和民族茶文化的工具性书籍。他承担了由张俊、陈宏伟编著的《西双版纳普洱茶文化》一书的策划、编审任务。十余年来,他在《云南日报》、《云南茶叶》、《云南民族茶文化》等报刊发表了《普洱茶,抖落尘埃现现辉煌》、《古茶树资源是普洱茶发展的“活化石”》、《普洱茶热的冷思考》等十多篇论文、调查报告,近百篇茶叶产业方面的新闻稿件。他还参与了《西双版纳普洱茶产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材料起草、审改工作。

他还注重普洱茶产品加工技艺学习实践和新特产品开发,兼任了勐海云海茶厂、泰瑞茶行的顾问,参与开发出了“布朗山陈醇”七子饼茶(砖茶)、“那卡王”青饼等特色产品,在广州茶博会和首届全国茶艺师联宜会精品普洱茶评比中获得优质品奖和银奖;2006年春,与茶厂合作独创特制的“西双版纳古茶山12星”经典普洱,选料考究,制作精细,文化气息浓,被称为西双版纳12古茶山的古乔木“样标”茶,成为省内外普洱茶爱好者品赏、收藏的珍品;2007年春,新创的“瑞贡天下”生、熟“至尊普洱”饼茶,一上市即受到消费者青睐。爱新觉罗毓•松石(清末代亲王、中国故宫博物院书画院副院长)品了此茶后称,这茶香气浓、滋味好,并欣然题赠了“天赐瑞草,天下共享”的墨宝。

禅煮赵州茶


禅门修行,最重视的方法是“坐禅观心”。它要求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排除所有的杂念,长时间专注于一境,以期达到身心轻安明净,最终导入禅悟之目的。禅修打坐最大的障碍是嗜睡昏沉和杂念掉举,而饮茶则具有去杂生精,清心凝神的功效。古人所谓“茶之三德”:即参禅打坐时可以全神贯注,通宵不眠;饱食满腹时可以助消利化,清神静气;心烦意乱时可以去除杂去念,心安体和。所以,吃茶素来为禅林所提倡,

宋代时,饮茶技艺发展到一个高峰,在热衷感官趣味的同时,更是钟情于茶艺、茶道,茶禅相依的三昧旨趣,禅宗寺院吃茶并非如世间人闲来无事,消磨时光。一般只要法堂前的茶鼓敲响时,僧人们便都要到指定处去吃茶;凡要招待尊客长老时,也要敲茶鼓集众陪茶。可以这样说,“寺院茶”已是一种在一般念经修行之外的特殊修行方式。

据史载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二次上任间,曾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净慈寺的谦师特地前来亲自为苏东坡点茶。苏东坡品此茶中极品,妙乎一心,作《送南屏谦师》一首,欣然答谢: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名刹出名茶,自古有之。名刹多位于名山,名山多在深山云雾之中,即有野生之茶树,也宜于一般茶树的种植,赵州柏林禅寺也因一句“吃茶去”而千古流传。赵州古佛从谂禅师在柏林禅寺的佛法问答,于吃茶的禅语机锋中寓于了佛法的三昧妙道,也显示了修行人高深的见地。

自从“赵州茶”成为千古禅门公案之后,后世因参究“赵州吃茶去”而大彻大悟者,实是大有人在。有禅诗道:“山僧活计茶三亩,渔夫生涯竹一竿。”可见禅与茶的关系,已经达到了水乳交融的份上了。

饮茶对于僧人,既可提神,又可领悟佛性。茶的俭朴,让人矜守俭德,不去贪图享乐;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水的清香,让人尤如喝进了大自然的精华,换来脑清意爽,生出缕缕佛国美景。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茶禅一味”。

赵州茶平常味


各位茶友、各位道友、各位朋友:

清明时节,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朋友们,在五叶堂前,忆可亭下,通过茶会的形式来怀念师父。我们的师父慧公上人,离开我们将近两年了。在2013年的谷雨时节,他老人家非常地洒脱,说走就走,这种禅者的风范,给我们每一个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对我们产生了很强大的影响力。

今天,我们通过茶会的形式来怀念师父,把师父“生活禅”的理念,“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精神,通过茶来给我们加油,给我们加强动力。看过各位茶艺师的表演,诵过老和尚的诗偈,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喝这杯茶一样,有不同的体会。从禅宗来讲,禅是不立文字的,是不可言说的,但是,还是能通过一种形式来启发大家的。我想,这个茶也应该是这样的。

大家知道有一本书叫《指月录》,柏林寺有一个大厅叫“指月楼”,为什么叫“指月”呢?如果说我们不知道天上的月亮,要通过手指,可以因指见月。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茶,来因茶见道。茶是清净的、是清新的。茶的味,可以使我们安住下来,在安住的过程中,来把握、来进取,那么所谓的悟道也应该是在这个地方给我们启发。所谓明心见性,心,就是说我们这个心的状态,心是念念不停的,有善念、有恶念,就好像茶一样,有红茶,有绿茶。那么这个心的善念和恶念是它的相——相状、表相,那么心的性是什么呢?茶有红茶,有绿茶,它是它的味,也是它的相,那么它的性是什么呢?我们要明心见性,要品茶,也要来悟性,那么这个性怎么悟呢?要说难以表述,但是只能通过一种启发、启迪的形式、比喻的形式让大家来因指见月。因茶悟道,就是在这种平净的、清净的、祥和的状态之下,把它延续、展开。

我们也讲平常心是道,赵州禅师的开悟就跟平常心是道有直接的关系。平,就是清净的,跟我们的茶味是一致的。那么茶呢?从字意上来讲就是保持的、平衡的、平稳延续的,所以如果我们能把茶的这种状态保持下去就可以不离道。

有一个故事说日本的一个禅师,有客人来了,这个禅师就吩咐侍者说:“你去取茶粉去,用茶粉泡茶来接待客人。”大家知道,我们在宋朝以前喝茶都是喝的茶粉,到现在就简化了,但是,在日本还是喝茶粉的。那么这个侍者就去找茶粉,结果没找到,茶粉喝完了。侍者回来就对师父说:“师父,没有茶粉了怎么办?怎么接待客人?”师父说:“没茶粉,面粉也可以呀!”那么,禅师就用面粉泡茶来接待客人。如果我们能体会到面粉泡的茶也有这种清净、清凉、清雅、清和,那么同样它也是道。

刚才就说红茶有红茶的味,绿茶有绿茶的味,那么赵州茶是什么味呢?赵州茶就是平常心的味。这个心是平静的,是清雅的,如果能保持,能延续,这就是道。所以,净土宗讲一心不乱,禅宗讲明心见性,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念一句佛号,不是念一句就结束了,而是要依此延续下去。那么延续下去的状态又是什么呢?我记得有一次在柏林寺问禅寮,那一天,师父接待客人非常多,从早上一直接待到中午,中午吃完午饭还有客人,快上晚课的时候还有客人来。客人还没有到,我就希望让师父休息一下。师父平时的精力是很充沛的,他的精神总是那样的饱满,但是,已经接待了一天的客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都感到非常疲劳了,估计师父也应该是疲劳的。于是,我就对师父说:“快上晚课了,还有客人来怎么办?”师父说:“有求必应,来者不拒呀!”其实,师父的心就是清净、清雅的,它在平的前提下保持常,就是平常。

我们拥有了平常心有什么作用呢?就是能够有求必应,来者不拒。我们修道的作用就是要“觉悟人生”,同时来“奉献人生”。我们通过喝茶来悟道,然后就以奉献的精神来各做各的事。通过今天的禅茶会给大家分享一下师父的理念,在提升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方面,师父首先强调我们个人的品德,通过修道喝茶,来提高我们个人的品德,然后落实到家庭的美德,再普及到社会的公德,作为我们出家人,我们还要提升自己修道的道德。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要提高我们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我们出家人要来提高个人的修道道德。

阿弥陀佛!

乾隆皇帝的养生茶


中国帝王当中,最长寿的人当属乾隆皇帝了,享年89岁,不仅在皇帝当中首屈一指,在“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中国,这个年龄已经十分难得,这和乾隆皇帝十分注重养生分不开。

中国历代皇帝,为求长生不老,求仙访道,炼制丹药的比比皆是。秦始皇就曾经命令500童男童女寻找蓬莱仙岛以求仙丹。然而历代服用仙丹的皇帝,不仅没有长生的,很多皇帝还早早地“登天”了,其实大多数是重金属中毒导致的。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极其不科学,不仅用料多是汞、砷一些重金属,而且长期高温熬炼的方法也会带来大量的重金属残留。

与乾隆皇帝不同,乾隆的皇阿玛雍正就是一位迷恋仙丹的皇帝,雍正正是服用了仙丹中毒而亡的。所以说雍正并不是不注重养生,只不过方法和思维受到了局限。雍正死后,对炼丹术十分怀疑和反感的乾隆,马上就将宫中的炼丹术士赶出皇宫(一说是全部杀了)。可见乾隆是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科学认识的皇帝,这也是促成了他长寿的原因。

茶是皇家的主要饮品之一,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养生作用。乾隆皇帝就是一位茶叶爱好者,为喝到最好的茶,他甚至发明了一个秤,称不同水的重量,选取最轻的水泡茶,足见他对茶的考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关于茶的诗很多,从这些诗中可发现,乾隆皇帝对云南的普洱茶也是情有独钟的。现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还遗留着云南古六大茶山进贡的普洱茶贡品。其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普洱茶的砖茶、沱茶、团茶和金瓜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普洱茶膏的茶制品。现在仍保存在故宫的普洱茶膏,是清朝道光年间宫廷御茶房生产的,除少许碳化外,茶膏没有任何霉变。称奇的是,这个普洱茶膏在自然条件下被存放了100多年,不仅没有变质,且至今仍可以食用。

受到清朝宫廷普洱茶膏制作工艺的启示,当今的人们在低温条件下制作具有“活性”的普洱茶膏。利用现代发酵工程和超膜过滤技术,不仅可以生产出媲美陈放数十年“老普洱”的茶膏,还能完全剔除农残,无重金属超标,成为了安全、营养、快捷的现代高端茶品的代表。近年来普洱茶膏的养生价值,不断为世人所认识,普洱茶膏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青睐。

茶之三德 禅煮赵州茶


禅门修行,最重视的方法是“坐禅观心”。它要求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排除所有的杂念,长时间专注于一境,以期达到身心轻安明净,最终导入禅悟之目的。禅修打坐最大的障碍是嗜睡昏沉和杂念掉举,而饮茶则具有去杂生精,清心凝神的功效。古人所谓“茶之三德”:即参禅打坐时可以全神贯注,通宵不眠;饱食满腹时可以助消利化,清神静气;心烦意乱时可以去除杂去念,心安体和。所以,吃茶素来为禅林所提倡,

宋代时,饮茶技艺发展到一个高峰,在热衷感官趣味的同时,更是钟情于茶艺、茶道,茶禅相依的三昧旨趣,禅宗寺院吃茶并非如世间人闲来无事,消磨时光。一般只要法堂前的茶鼓敲响时,僧人们便都要到指定处去吃茶;凡要招待尊客长老时,也要敲茶鼓集众陪茶。可以这样说,“寺院茶”已是一种在一般念经修行之外的特殊修行方式。

据史载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二次上任间,曾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净慈寺的谦师特地前来亲自为苏东坡点茶。苏东坡品此茶中极品,妙乎一心,作《送南屏谦师》一首,欣然答谢: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名刹出名茶,自古有之。名刹多位于名山,名山多在深山云雾之中,即有野生之茶树,也宜于一般茶树的种植,赵州柏林禅寺也因一句“吃茶去”而千古流传。赵州古佛从谂禅师在柏林禅寺的佛法问答,于吃茶的禅语机锋中寓于了佛法的三昧妙道,也显示了修行人高深的见地。

自从“赵州茶”成为千古禅门公案之后,后世因参究“赵州吃茶去”而大彻大悟者,实是大有人在。有禅诗道:“山僧活计茶三亩,渔夫生涯竹一竿。”可见禅与茶的关系,已经达到了水乳交融的份儿上了。

饮茶对于僧人,既可提神,又可领悟佛性。茶的俭朴,让人矜守俭德,不去贪图享乐;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水的清香,让人尤如喝进了大自然的精华,换来脑清意爽,生出缕缕佛国美景。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茶禅一味”。

记东北知名老茶人:赵忠武


记东北知名老茶人:赵忠武

引来茶香飘关外辛苦奔波为茶忙

赵忠武,男,1939年3月18日生,汉族,辽宁人。1961年高中毕业于沈阳第四中学后却一步迈入商业大潮,一干就是四十余年。他曾任职于中华老字号百年老店沈阳中和福茶庄总经理。在职期间曾带领全体员工更加珍惜、爱护、保持和发扬老字号优良传统和历史荣誉及机动灵活的经营理念,使这个沈城百年名店一度成为省市文明单位和物价计量信得过企业。中和福是沈城唯一被内贸部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赵忠武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1989年被商业部认命为茶叶工程师。他在职和退休后,积极参与并兼职于辽宁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艺大赛,受到各界赞扬。他是东北赴俄罗斯各大院校的孔子学院讲学宣传中华茶文化和加深中俄师生友宜的第一人。

为了倡导“茶为国饮”提倡“科学健康饮茶”他不倦的向人们传播有关茶的历史,文化和茶叶基础知识普及宣传工作,积极参与省社科联举办的“辽海讲坛”科普知识讲座,使辽沈地区广大茶叶爱好者在饮茶之余领略到茶史、茶话、茶德、茶道、茶艺等诸多学问。在他70寿辰之际,获得了新中国建国60周年“茶事功勋人物”和当代茶圣吴觉农“觉农”勋章获得者,茶叶泰斗张天福老先生还为他写了“引来茶香飘关外,辛勤奔波为茶忙”的题词。他是辽沈及东北地区的一位杰出的茶文化积极鼓动者和开拓者。

赵波:聊茶记,普洱茶PK功夫茶


喜欢,和老朋友一起喝茶聊天。

也喜欢,和陌生人一起品茗闲聊。

正如平日里听歌。

有时候,喜欢单曲循环,一遍一遍品味熟悉的旋律和声音。

有时候,喜欢随机播放,听一听各种知道或不知道、喜欢或不喜欢的歌曲,感动于偶然发现的意外惊喜。

那些突然蹦出的好听的新歌,就像生活中偶然相遇的新朋友。

这些突然出现的有缘人,说着一口带着各地乡音的普通话,讲着天南海北的事,就像在封闭的墙上突然凿了一扇窗,窗外是五湖四海的风景。

这位朋友来自广东,汕头人。

云南人遇见广东人,话题自然就聊到了普洱茶和功夫茶。

普洱茶流行的原因,我认为一个是健康,一个是品味,朋友说。

我点头赞成。身边喝普洱茶的朋友,大致分属两大门派。

“实用派”看中。每次喝茶,都是三个人。”

“为什么是三个人?”我更好奇了,如果两个朋友见面,刚好找不到第三个人,难道就不能喝茶了吗?喝功夫茶和打麻将一样,必须人数够了才能进行吗?

“因为只有三个杯子。”

“那人不够或人多了怎么办?”

“哎呀,反正我们那里的习惯,就是三个人一起喝。一边喝茶,一边吹牛。”

朋友来自汕头潮阳区,说起话来一口地道的广东腔。来自功夫茶发源地的人,却说不清楚功夫茶的名堂,哈哈,真有意思。

不过他接下来的话,却立马让我羞愧难当。

“泡功夫茶很有讲究。先用茶壶从空中转一圈,把茶水冲到三个杯子里面,这叫‘关公巡城’。然后把茶壶在每个杯子上点一下,把剩余茶水倒完,这叫‘韩信三点兵’。”

好个“关公巡城”、“韩信三点兵”!

简短的几个字,既形象生动的勾绘出泡制功夫茶的动作要领,又巧妙的传递出潮州人对历史人物的喜好和豪放爽朗的个性!

“可以用红酒杯来鉴赏普洱茶的汤色。”“云南的普洱茶都是大叶种茶。好的普洱茶冲泡完后,展开茶渣,还是一片完整的叶子了。”“普洱茶是地道的时间味道,玩的是茶叶里面微生物转化的灵感。”……

对于普洱茶,根据多年的耳濡目染,我也可以滔滔不绝讲出很多,但是很失败,我在大脑里百度了很多遍,也搜索不到“关公巡城”、“韩信三点兵”这样绝妙的典故和词语!

刚刚还在嘲笑潮汕人不懂功夫茶,现在轮到我脸红了。

云南人讲不出自家普洱茶的典故和妙语。

普洱茶,是云南的特产,是云南的骄傲。外地人一讲起云南,就会想到普洱茶。可惜身边还是有很多像我一样对普洱茶知之甚少的云南人。喜欢普洱茶的人中,中年人偏多,年轻人偏少。普洱茶的厂家很多,能让人一说到普洱茶就能想起来的品牌却不多。普洱茶有优雅的身形、温润的口感、最具中国风的古典气质,却缺少中国风的典故和诗文。这也许是普洱茶传播过程中的一个缺憾吧。

普洱茶,云南人尚欠你一句好诗文!

赵丈田:醉在古村茶香中


在古村张谷英东南方向八公里处,有一个群山环抱的村庄叫竹坪,那是大革命时期湘北特委的所在地,也是一个历史久远具有建筑特色的村落。村前有着一条从大山深处奔泻出来的清澈溪流,村庄里有着一条泛着潮湿的青石板路,有着一栋栋直接用粘土筑成的近代民居,村前村后的山坡上到处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茶树,农家土屋里散发出淡淡的茶香。

古村产茶,是大自然的恩赐。竹坪村位于幕阜山的最北端,山上树木葱茏,竹海云山,尤其春秋朝夕,山谷间云雾缭绕,烟霞茫茫,土境肥沃,雨量充沛,是典型的板页岩地貌,特别适宜茶树生长。茶树种植没有科学规划,有的种在傍山腰的梯土边,梯土种植红薯、蚕豆等;有的栽种在房前屋后道路边,还有的就栽植在蔬菜地边缘。“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每到茶采季节,姑娘们背着背篓,穿着艳丽的衣服,再加上优美的采茶动作,构成一幅活动的“春满茶乡”图。

古村制茶,是烘青茶制法的世代传承。从我懂事的时候起,茶叶加工都是土法上马,自产自销。清明谷雨时节有制茶技术的青壮年把采回的鲜叶,放在铁锅里杀青,出锅后进行摊晾,然后用手揉成条,揉捻后的茶叶放在自制的蔑盘中用炭火烘干。村里会制茶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常常是分散采回,集中制作。记得小时候,几里外的大村庄里有一个木制结构的揉茶机,利用溪水冲动水轮,水轮带动茶机,可惜后来被铁制机械取代了,这些制法在现在看来显得落后,但“土”法制出的茶叶有着特别的香味,尤其山里人喝茶,喝完茶汤,还要咀嚼茶叶并连渣都吃掉的习惯,只有这种茶最合口味。

古村茶俗质朴无华,走入生活。客来敬茶是山里人家最普通、最基本的礼节,农村的火坑里时时都燃着柴火,吊一把铜壶,铜壶里盛满大山里流出来的山泉水,客人到了,冲一杯滚荡的清茶,没有修饰和夸张,表达着主人的真心实意。主人敬茶通常是从长辈至晚辈,客人还要起身接茶,以表尊重。

山里的婚礼茶俗一直流传至今。婚宴上“敬茶”是红糖加花生米和红枣,既象征夫妇甜甜蜜蜜,又寓意早生贵子。婚宴结束后再去新房中“吃抬茶”。新婚夫妇双手抬茶逐一敬客,新郎新娘要以儿女的身份称呼客人,是长辈或亲属还要给些茶钱,有的还要说上赞美的四言八句。到了晚上年轻人就去“闹茶”,唱的唱,跳的跳,有时甚至把新娘抬起来,据说一直闹到天亮。

离开故乡快四十年了,那里的大山、茶友、茶俗,仍是我深深的眷恋。

赵力生:普洱茶产业的理论前提


熟茶的产生是普洱茶产业化的一个里程碑似的开端。至今对“人工渥堆”工艺和原理的研究仍然不够,一切的工作都不应停留在相互抄袭粗浅研究工作结论的阶段,真正需要的是搞清茶叶物质成分与菌群作用的关系,分清有害菌与益生菌的种类和生长条件,按人们的意愿工业化的、清洁级的生产普洱茶。

形而下的喝茶方法是把普洱茶当保健品;形而上的喝茶方法是把普洱茶当艺术,前者追求的是健康,后者追求的是境界。

对普洱茶品质的评鉴有科学的客观标准和文化的主观标准,两种标准可以并行不悖。科学是实证的学问,它的观点必须有证据来支持;文化是主观的意见,它的观点可以立足于主观的意识。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客观的部分要从科学钓角度来认识,主观的部分要从文化的角度来把握。

普洱茶源自不同区域的茶箐,成品又分成生茶和熟茶两大品系,而各厂家工艺制程上都有很大差异,再经存放的时间、地点、温度、湿度、容氧量的变化,再加上后发酵时微生物的种类和菌群组配不同,必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从科学和文化的多个角度去不断探讨。一直以来关于普洱茶的认识与争论,无不贯穿在科学与文化之中,又无不迷乱在科学与文化之间。不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普洱茶的原理与知识就会走向盲从、迷信和谬误;而不从文化的角度去提升普洱茶的内涵,就必然会走向封闭、狭隘和机械。

茶叶的品种、栽培、采摘与加工,普洱茶的生产与储存,对茶叶所合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属于科学的范畴;而普洱茶的历史,普洱茶的演变,包括包装、品饮、评判和流行方式就穿越科学走向了文化的领域。下面就普洱茶原料的科学分析、生产与加工的科学认识、品饮的不同文化、鉴定的不同标准四个方面去做一点探讨,以便分清科学与文化在发展普洱茶产业进程中的交叉点与界线。

一、普洱茶原料的科学认识:乔木茶与灌木茶的再分析说乔木茶比灌木茶好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看法,在市场上乔木茶总比灌木茶贵,其依据是:乔木茶生态,不含有害农药,最重要的是乔木茶口感好,所谓清甜回甘,苦涩味低等。有人为此做了乔木茶和灌木茶的物质成分测定,认为乔木茶物质成分的含量普遍比灌木茶要高,并以此来论证乔木茶比灌木茶好。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乔木茶比灌木茶好只是海派普洱茶人的一种观点,并无科学根据,他们也作了两种茶叶的物质成份分析,认为两种茶叶物质含量各有千秋,不能认定乔木茶就比灌木茶好,并认为乔木茶比灌木茶的提法无异于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家们多年来进行品种选育的结果,也否定了政府对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勐海大叶种以及云抗14号、云抗10号、云抗43号等国家良种的推广工作。

所谓乔木灌木说穿了只是茶树大点小点而已,乔木从学术上讲就是有独立主干,树高3米以上的树,乔木茶叶底薄大而柔软,叶柄细长,叶片少齿或无齿,嫩叶无毛或少毛,口感淡雅;而灌木茶无独立主干,分枝较多,树冠矮小,通常不超过3米,叶底粗短质地较硬,叶柄粗短,叶沿锯齿明显,嫩叶多毛口感浓烈等。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赞成乔木茶和灌木茶物质含量各有千秋的观点,并对乔木茶叶物质含量普遍高于灌木茶的说法表示怀疑,因为用什么地方的乔木茶,又用什么地方的灌木茶做试验才是关键。任何学过《植物生理学》的人都知道植物的营养器管是根和叶,根部吸收水份和各种矿物质,叶子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碳源转化成糖源和其它各种次生代谢产物,茶叶里所含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就是茶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咖啡碱、可可碱等生物碱是茶叶里的苦味物质,而茶多酚、儿茶素是茶叶里的涩味物质。咖啡碱与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结合物让茶汤醇厚鲜爽,这是优质茶叶的表现。普洱茶的品质跟茶叶中所含物质成分的多少成正比。普洱茶的各种口感与香味来自于微生物对茶叶中各种次生代谢产物和糖类物质的分解,其中,无论是不饱和脂肪酸代谢降解还是氨基酸降解,以及多糖类氧化降解,都能释放各种香气物质,例如,释放出具有樟香及陈香味的物质n-壬醛(n-Monanal)、氧化芳樟醇(I、Ⅱ)(LinaloolOxidtI、Ⅱ)、以及n-癸醛(n-Decanal)、芳樟醇(Linalool)、1-乙基-2-甲酰基吡咯(l-Ethyl-2-Formylphyole)、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等。而不像有些人说的是:“茶树吸收了樟树叶散发出的樟香而储存在叶片中。”或者说:“茶树的根会与樟树的根在地下交错生长,而使茶叶具有了樟香。”这种说法就象是说,只要给茶树浇大粪,茶叶就会吸收大粪散发出的氨气而产生屎臭一样的可笑。

我们认为用何种茶叶原料做普洱茶,主要是看茶叶内物质成分含量的多少和比例,物质成分多,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就多,就更能形成滋味丰富的茶品,而不同品种的茶树不同产地的原料所含的物质成分的多少是形成普洱茶千滋百味的物质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来谈乔木茶好还是灌木茶好是没有意义的。

一般说来,乔木茶混杂在热带阔叶林中,与其它速生树种相比其生长速度和争夺阳光的能力是较弱的,不可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其物质成份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是不可能比台地灌木茶多,这也是为什么台地灌木茶涩味重的原因,我们说乔木茶口感好是因为我们是在喝新制的生茶,如果我们等这些生茶陈化十年后再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们赞成这种说法:“喝新制的普洱生茶时不是在喝普洱茶,而是在喝一种近似于绿茶的普洱茶的原料”,我们喝这类茶时,要么是为了清热降火,要么是衡量一下这些茶是否有存放的价值,以新茶的口感来界定哪种茶叶好是喝绿茶的概念而不是喝普洱茶的概念。我们认为,只有那些苦涩味重的茶品才有后发酵的价值,否则强调做普洱茶需用云南大叶种茶还有什么意义呢?

书呆子赵育怀:云茶“淘品牌”的进化之路


京东老板刘强东说,电商越大越安全。这揭示了包括淘宝、京东在内的大众电商平台的生存残酷性。要不你做大,从钻石做到皇冠,从皇冠做到金冠,从金冠做到……“淘宝大学”的进修道路是一条漫长的不归路,前有狙击,后有追兵,除了不断做大做强别无他途。要不你做特色,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丛林中靠着自己独门绝技,行走淘宝江湖。

淘宝,难道一定是淘宝吗?草根可以借助淘宝的平台资源修炼成“淘品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而是打上淘宝版权所有的品牌。“淘品牌”在享受淘宝的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可取的。2011年发生的淘宝10月围城事件,无疑就是一个惨重的教训,淘宝改变游戏规则,一夜间让众多集市店主OUT了。于是,他们出离地愤怒了,一些草根店主集结起来,对韩都衣舍这样的淘宝大户展开恶性的商业攻击。愤怒解决不了问题,过激行为只会受到法律的制约。理性表达诉求,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我的命运我做主,才是真正的出路。淘宝是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在创业期借助了草根的力量,在成长期抛弃了草根转向扶持品牌商。在将来,我们不排除,淘宝会整顿淘宝大户,进一步规范市场,压缩品牌商的利润空间,就像沃尔玛、家乐福一直在传统卖场做的——利用自己掌握终端资源,将品牌商收拾得服服贴贴,后者好像前者的打工仔。

世界上可供选择的机会很多,但人们做任何事都是有粘性的,都要付出机会成本。对于习惯依附淘宝的“淘品牌”而言,要做成独立自主的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目前云茶行业而言,由草根修炼成“淘品牌”的有十多家,但还没有一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知名品牌。“书呆子”作为云茶电子商务的一个奇迹和典范,2008年就在淘宝上卖了一千万元的茶,目前一年销售额数千万元;其也是普洱茶界唯一的一个金冠店,正向双金冠店作最后的冲刺。书呆子的基础打得最扎实,这几年也一直在努力布局淘宝以外的体系,其离修炼成自主品牌还有多远?带着疑问,我们访谈了书呆子掌门人赵育怀,请他谈谈书呆子做大做强的秘笈,以及如何打造将来的自主品牌。

从草根到金冠,书呆子凭什么

白马非马:你们是做茶的,为什么取名“书呆子”?

赵育怀:这跟我们的经历有关,我教过历史,待过图书公司,2005年做淘宝最开始也是卖书,当时就给淘宝店取了个“书呆子”的名号。

白马非马:听说当时你们做书,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做到皇冠级别的店铺,为什么要放弃生意火红的书生意,转来做茶?

赵育怀:2006年,我们卖书就卖到皇冠,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淘宝网最好卖的就是书,第一批网购人群以办公室人群为主,有知识,有文化,喜欢读书。“书呆子”是2006年8月转向做茶的,这是因为是当时普洱茶很火爆,而且我们觉得做书,云南没有优势,不能跟北京等地比。做点有云南资源优势的东西,才会长久,所以就选择了做茶。书与茶的客户群体有相当大的重合性,都是喜欢安静,有内涵的人,我们从做书转向做茶可以利用以前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

白马非马:现在你们的店铺做到什么级别?

赵育怀:我们是普洱茶行业唯一一家金冠店。50万好评,可以得金冠,目前,我们好评92万,预计明年春季可以超过百万好评,达到双金冠。

白马非马:我很好奇,淘宝上卖普洱茶的千千万万,为什么做到金冠的是“书呆子”?

赵育怀:首先我得感谢运气,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事,做了多次转型,时机把握得不错。比如,我们才开淘宝店,书卖得最火,要淘第一桶金是比较容易的。我们转向做普洱茶又碰到普洱茶最红火的时候;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崩盘了,很多厂家被迫寻找销售通道,而我们能帮厂家消化库存,获得大厂家的支持肯定不言而喻。2009年底我们开始尝试做自有品牌,2010年淘宝就提出了扶持品牌商的计划。总之,一路走来,我们时机把握得很好,不是刚好遇到了黄金时代,就是在机会降临之前提前布了局。所以,我们才显得主动,从容不迫,能稳定地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白马非马:表面看是运气,其实深层次的是你们对市场的解读和把握功力,这才是书呆子一直做得很顺的原因。请谈谈你们做大做强的核心竞争力。

赵育怀:我们注重品牌、平台、团队三个核心资源的建设。因为注重品质,在网上我们老客户的回头率很高,可以达到50—60%。我们多年以来做茶的理念与价值观是,只有大厂的、我们自己开发的、品质稳定的、性价比高的产品才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我们做茶,是做品质这个核心。当然,这个品质除了产品本身要好,受消费者欢迎外,服务也是品质的一个重要内涵。比如“书呆子”在茶界首倡7天无理由退换货,运费由我们承担。马上我们要推出24小时值班制,除了节假日休息外全天候为顾客服务。我们心里装着消费者,一心一意为顾客服务,这才是我们做起来的根本原因。

白马非马:忠实的“书呆子”粉丝是你们最宝贵的财富吧?

赵育怀:是的。我们没做多少宣传,为什么客户这么多,不断有新客户进来?

靠的是质量与口碑宣传。口碑是最好的宣传,很多人买茶,成了我们的粉丝。这些粉丝挺让人感动的,他们向别人积极介绍“书呆子”的茶叶,积极参与我们举办的互动活动,四处传播着“书呆子”的理念和品牌文化。举个例子来说说“书呆子”粉丝的疯狂。今年10月8日是我们的店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一系列活动的预热,每天几万人参与购茶活动。而“撞楼有奖”活动,我们盖楼(指在消费讨论区跟帖,跟一个帖叫盖一层楼)已经盖到24万层,预计到10月8日店庆那天,要到30多万层。书呆子的“帮派”,在淘宝卖普洱茶的店铺中是最活跃的。书呆子有一批痴迷的“集邮党”(指像收集邮票一样买茶),我们一出什么茶,就买什么茶。我们的老客户回头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六十,业界同行一般是做不到的。老客户的购买占销量的一半。每天来淘宝店访问的人数达几千,来看有什么新品、促销活动等信息。

淘宝“忍者神龟”:苦练内功,厚积薄发

白马非马:都说淘宝竞争空前激烈,对于新手而言还有机会吗?

赵育怀:现在做淘宝的起点跟以前差别很大,以前草根做普洱茶的两大法宝——大厂支持和价格战,都不是现在的新手所能玩的。就拿低价武器来说吧,比如大益很难淘到货,即便淘到了价格也贵,这样一来你还有什么空间打价格战?淘宝已经进入了品牌化运作阶段,新来做淘宝的成功率很小,因为对资金、团队、库存的投入越来越大,这不是小商家所能承受的。目前的情况是,由于价格透明,竞争加剧,即便拥有大厂货在集市店也赚不了钱;专营店也不好做,厂家管控比较多,只能做品牌店(旗舰店)。

白马非马:对于你们这样的“淘品牌”而言,未来的道路怎么走,是继续依托淘宝做,还是走独立品牌道路?

赵育怀:就目前而言,书呆子还有以淘宝的平台为主,继续夯实自己的基础,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逐渐创建自己的独立品牌。

白马非马:你们现在做了哪些基础性的布局工作?

赵育怀:主要体现在生产基地建设、产品线规划、客户管理等方面。在基地建设方面,我们的基地在普洱市营盘山万亩茶园,在原料这块跟跟初制所、农户合作,精制厂叫藏香茶厂,占地10多亩,投资了几百万元。自己建厂的好处是,品种增多,库存可控,上货及时,质量可控。在控制质量方面,我们采取人工与机器两种方式去除杂质。比如我们就采用了摩擦静电去杂质的机器,可以去除肉眼看不到,人工无法剔除的细微杂质。这款机器是去年才开发出来的,我们是第一批使用的企业。还有烘房,过去用锅炉,我们用电,靠电阻产生蒸汽来烘干茶叶。我们有后发优势,业内改进的设备与工艺,我们都用起来了。普洱市茶办带人参观了我们的车间,作为一个严格控制品质的典范在推广。

白马非马:产品线规划与客户管理这两块,你们是怎么抓的?

赵育怀:我们的产品定位是中高端,以专业市场为主,药用功能、快消品涉及得比较少,自有产品占半数以上,主要针对喝普洱茶的人群来卖。产品线主要分为礼品、高端收藏、大众口粮茶、特色茶四块,每个系列采用极有针对性的产品文化和包装。比如,针对骨灰级喝茶的人,我们推出的是“单株”顶级产品,包装传统、环保,简单到极致,因为好茶靠内在说话,修饰性的包装对茶品而言反是一种伤害。这款“大器”茶,就是玩“单株”概念的,限量版,茶样一上架就被一抢而空。而这款“早春黄片”就属于大众化的“口粮”级系列,品质很高,属古树黄片茶,三四十元一片的售价,是让茶友喝得起的真正“口粮茶”。这种黄片其实是嫩叶,因为春天天气干燥,茶农不敢用力揉捻,有些叶片揉不拢,但叶子很嫩,不是真正的黄片(指粗老的叶片)。

在客户管理这块,我们用好的软件来跟踪管理客户,数据化管理一直在做。跟一般做淘宝的比,我们更专业,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做这个数据管理这个事。数据做到精细化,数据分析是我们的决策依据。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前来购买人群的年龄段为25—50岁,有一定消费能力,过了喝可乐的年纪。25岁以下是可乐人群,50岁以上使用网购有困难。男女比例差不多,很多是妻子帮丈夫买茶。以单位上班人员、白领为主,学生不多。

放飞梦想,从“淘品牌”到自主品牌

白马非马:目前你们还是要依托淘宝这个平台来做,请讲讲你们以后做自主品牌的规划。

赵育怀:我们会继续做好淘宝,练好内功。比如以前我们以集市店为主,今年10月份天猫书呆子旗舰店会上市,将来以天猫为主。目前以大众平台为主,独立平台还在规划之中,但前提是先把自己的旗舰店做好,再推。我们现在做“淘品牌”,将来我们会做线下渠道,比如明年会尝试通过来招商;也许还会做门户网站,进行战略延伸。此外,在仓储方面我们也有规划,明年起准备每年都留部分新茶放在仓库里,这样我们不但卖新茶,还有历年的老茶,可以给客户更多的选择。在做活动时,也可以拿出老茶来跟茶友分享。

白马非马:要做大做强,从“淘品牌”到实现独立品牌的龙门一跃,实行战略延伸是必须要做的。但问题是,很多企业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在多元化尝试方面迷失了自己,不但新业务没做好,原有的核心市场也丢了。你们怎么来规避风险?

赵育怀:首先,我们紧紧围绕品牌、客户、服务来做,这是我们立足之本,是不会丢的,其次,我们的基础比较扎实,有延伸的基础。现在能做到产销一体化,从原料、生产到终端客户,已经具备了打造全产业链企业的条件。打基础是最慢的,我们主张厚积薄发。我们有稳健的发展战略,相信在未来不会迷失自己。

白马非马:在品牌文化的导入上,你们有什么构想?

赵育怀:到目前为止,品牌形象上我们做的只是点,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点,比如产品包装设计就请专业设计工作室来做,深受茶友好评。到今年12月份,会请咨询管理公司全方位诊断,出品牌形象全案,要正式做面上的东西了。

白马非马:将来会考虑风投吗?

赵育怀:我们不会考虑风投、天使投资。我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喜欢受约束。

白马非马:最后,请谈谈梦想,让我们带着书呆子的梦想一路同行。

赵育怀:梦想是立足云南,由茶业品牌逐步向云南生态食品品牌过度。如果能通过搭建平台,向这些食品领域延伸,是很开心的事。我到州市出差看到很多好的东西,比如咖啡、核桃都不错,心动了,想把云南的好东西推出去。

文/白马非马(云茶电商系列报道之三,来源:普洱中国网)

“中庸茶人”赵玉方:老茶品出新人生


赵玉方,53岁,石家庄人,工程企业家。玩儿茶、收藏茶、从茶里体味人生,他总结:茶是老的好,明天的茶永远比今天好喝,做人也一样,明天永远比今天进步。张雅琳/摄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3月6日讯:大多时候,人们了解一个人习惯用眼睛直观地去看,最终留下的只是视觉印象,而当你回忆起一个人时能留下一些“味道”,这是比“看”更高一级别的。赵玉方就是这样的人。他作为“茶界圈外”的潮人,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1500平方米的茶库和100吨的茶叶收藏总量,也不在于他喝一口茶立马就能说出茶叶的生产厂家和生产年代,而是因为他在茶中重新找回了自我,一如他所说,“肉体跑得太快了,灵魂得跟上。”

做人要像六堡茶

见到赵玉方的时候,他刚坐凌晨五点半的飞机从广州回来,脸上看不出疲倦的神色,坐在茶店里颇有兴致地泡着茶。“冲第一遍水,要倒掉,我们叫润茶。注水的方式有很多,高水细冲时,水对茶的作用力小;高水粗冲时能迅速把茶激活。不同的注水方式冲出来的茶汤不一样,不同产地的杯子泡出来的茶味道也不同。通常半老的杯子冲出来的茶比新杯子好喝。”他埋着头,一边说着,手上的动作也没停下,水流忽高忽低,壶盖与壶身碰出令人愉悦的声音,一愣神儿的工夫,一杯茶已推到面前。

尝一口,微苦,还带着股土腥气,但香气凝重,含在嘴里一团和气散不开。老赵介绍说,这是2000年广西生产的一种黑茶,叫六堡茶,也是他的生活茶。“普洱、茯茶属于热茶,白茶、绿茶属于凉茶。六堡茶居于两者之间,即便坐着喝一下午也没关系,你感觉不到它进到你的胃里,而是在全身上下融化开了,身体只有润的感觉。”他说得不含糊,没有把玩语言的油滑,字字平实。喜欢六堡茶,是因为它中庸,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他也是这样的人。

“圈外人”看茶看得清

赵玉方这次去广州的目的是与一些茶友访茶,鉴定两款茶的年份和价值。从外在信息上已经完全鉴别不出来了,只能通过内在信息,去喝、去品。有一款千两茶商家打算卖掉,但断定不了生产年代,也就无法判断其价值。赵玉方知道,千两茶在上世纪50年代生产过一批,六七十年代停产了,再次恢复生产是1983年。但他从口感上判断,茶既不是50年代也不是80年代的,而是介于两个年代之间,可70年代又没有厂家生产……

最终,他下了一个看似简单的结论——野千两,也就是茶农自己留下来的茶。“茶跟人差不多,科班出身和野茶出身价钱会大不相同。”老赵打趣道。他对比过60年的农家六堡茶跟同一时期的厂茶,“味道的确要差很多。”

老赵走到哪儿都会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把对茶的一些感受随时记下来,久而久之形成了他作为一个“圈外人”对茶的新认识。“为什么一些品茶会邀请我过去?因为圈里人对茶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我是做企业出身的,面临千变万化的市场,我有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当圈里人百思不得其解时,我给出了个概念‘野千两’——问题解决掉了。”他两手一摊,呵呵一乐,笑里满是成就感。

广州博物馆给一个卖普洱茶的商人三个月的时间展示茶的历史,商人专门请来设计团队,定的主线是“茶叶贸易”。老赵一听,说主线错了,广东在全国最出名的不是茶叶贸易,而是广东人喝茶的文化,“潮汕功夫茶”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占着重要地位的。他直接告诉那商人,贸易没意义,重要的是展示广东人的茶文化。商人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茶香要凝聚,生活也一样

赵玉方最开始喜欢上茶有一个细节,他去北京找一个收藏六堡茶的专家,专家喝了第一泡把茶一泼:你这个茶是哪个厂产的,再喝第二泡:你这个茶是哪个年份的,第三泡:你这个茶没法要。为什么?说出个一二三来。老赵一听就来兴趣了,当年就投资买了几千万的茶。通过这个细节他找到了生活的支撑点,玩儿茶、收茶。他现在很轻松地说:“只要经常喝,你也能喝出来。就好比一篇文章,懂文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谁写的。”

以前总觉得,茶文化在庙堂之上,是什么高深的东西。没想到一句“经常喝”说明了一切。

很多人夸赵玉方学茶快,他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我只是多跟国家级的专家打交道,而不是跟茶商打交道。专家给我的信息很正,评价也是很客观的。不像我身边很多玩儿茶的人,太浮躁!”老赵说他们有领袖欲,炫耀自己有多少收藏、到处给别人讲茶。“他很少给人讲茶,讲得更多的是人生。老赵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能达到这些水平,就是因为追求的东西不同。弘一法师出家晚,但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才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河北师范大学的教授南方这样评价他。

老赵从2009年开始接触茶文化,他说当时把自己的灵魂弄丢了,想从茶里找到更多值得精神去寄托的东西。“肉体跑得太快了,得想办法让精神追上它。”见记者不解,他又接着说,“当一个人做到花钱不眨眼的时候,是很可怕的,特别像我们这样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的人,会出现空虚的状态,找不到创业时的激情了。”这类话是入不了大多数人的耳朵的,很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但他就坐在你对面,你却对他“鄙视”不起来,因为他的眼神特别真诚,“我在39岁之前还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当我们什么都拥有的时候,追求会很散,找不到目标,生活也就没动力,这时候就不得不重新寻找目标。老赵说,评价一款茶的好坏,要品它的香是不是够凝聚,有些茶喝到嘴里香很散,给口腔和身体的信息是杂乱的,这就不是一款好茶。真正的好茶,香味要统一一致,生活也一样。

追求自在的茶道形式

最近他一直在思考中国的茶道究竟是什么?是“遥看草色近却无”的静谧?还是努力适应年轻人的价值观?“中国的茶道原本是让人静静地坐在那儿享受,而不是去奔跑、撒欢儿。”赵玉方参加茶圈人士举办的茶会,茶会上要求手机静音,要求正襟危坐……一结束,所有的人都长嘘一口气:太压抑了。

“现在的年轻人做不到这点。”他说,后来他干脆不刻意还原什么了,把很多形式都淡化掉,“边喝茶边玩儿手机,有什么不对?没有人会说你坐姿不对而体会不到茶的味道。”慢慢发现,来找他喝茶的总是年轻人居多,他不是迂腐的老夫子,是追求自在的一个人。与此同时,他也在把这份“自在”影响着身边更多的“茶人”,“喝茶只是一种形式,为了喝茶而喝茶没任何意义。”

石家庄一个知名企业家喜欢收藏玉,有一次喝茶时跟老赵说了这样一番话:首德次符,意思是如果一块玉的品质很好,不用给它加任何符号它依旧是一块好玉;如果它只是一块石头,再怎么细心雕琢,它也只是一块石头。人性本质的东西远远高于外在的东西,赵玉方没有玩物丧志,而是通过玩物来提升自我,玩儿茶,最后超越茶。

【稿件来源:河北青年报】

赵华琼:一生芳华普洱梦


赵华琼,女,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茶叶协会理事、云南茶业协会常务理事、云南普洱茶叶协会理事、普洱市普洱茶叶协会副会长、普洱市政协委员、高级评茶师。在赵华琼的身上,很难找到岁月留下的痕迹,更多的,是经历人生捶打、事业凝练后呈现出来的玉石般的沉静和精美,由内到外自然流露的成熟和成功女性飘逸内敛的精神气质,如同盛夏绽放的荷花,华贵而不妖艳,这让她变得更加气场,更加内涵,她说,是普洱茶成就、丰富和延伸了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一生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树一个产业,为自己最初的梦想、为地方百姓的富足发展,这是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做到的事情,赵华琼做到了。她识茶、知茶、懂茶、爱茶、做茶,一生以茶为业,以茶为骄傲,以茶为精神寄托,普洱茶含而不露、韵味悠长的秉性,就是赵华琼集时间之精华、自然之灵性、品德之高尚的真实写照!

“普洱茶是我的太阳,矢志不渝地追赶我内心的目标,是我一生最伟大的事业”,赵华琼这样说,也这样做,“把祖先流传下来的这片绿叶研究好、发展好,服务社会,服务广大老百姓,是我们光荣的使命”。在岁月的长河中,赵华琼的每一个脚印,都被浓醇的普洱茶长久地浸泡过,这是她一生坚持不断的吟唱……

事业梦

50年代末期,赵华琼出生在原思茅地区普洱县(2007年4月8日,因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普洱县相应更名为宁洱县),1971年,初中毕业,参加工作的赵华琼被分配到勐先乡供销社,在这里,这个充满好奇的小姑娘初次接触到了普洱茶,便与普洱茶结下了情缘。就是这不起眼的、老百姓家居饮喝的一片绿叶,竟然成为她一生追寻的梦。由于工作出色,四年后,她调回县外贸公司(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普洱县公司),自此,她对普洱茶的钟爱,越发浓厚起来。当时普洱茶的种植非常粗放,仅是老百姓生活之饮品,谈不上科技含量,不成规模,没有市场。聪明慧智的赵华琼敏锐地嗅到这棵茶上所蕴含的东西,情不自禁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她从种茶历史比较长,基地比较集中的勐先茶厂入手,一个小姑娘家,硬是背着自制的宣传板(上面贴着她手写的普洱茶基本知识),顶着烈日,冒着寒风,赤脚走茶山、进农户家,苦口婆心给老百姓推广、培训种茶基本技术,为赢得群众的信任,提高种茶的积极性,打破普洱茶自产自销,没有经济效益的瓶颈,在没有任何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屁大的小姑娘竟然胆敢走出了集中收购、集中加工、集中调供出口的市场之路。在当时,在这闭塞的小城,这无疑是投下一颗小小的炸弹。敢于创新实践的人,总是最先得到成功的垂青的:短短的时间里,赵华琼就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出口之道,为公司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985年,公司率先发展了龙潭坝、凉水箐、勐海田三个茶叶基地。1993年,外贸企业实现了国有民营扩大内销,赵华琼再次以超常的气魄,带着三个人,克服困难,承包了茶叶分公司,她自己任经理,此时,做茶叶这档子事情,赵华琼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就是在这段时间,她赢得一定的资金积累,为后来她发展壮大茶叶产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1996年,赵华琼被县人民政府任命为外贸公司副经理,1998年任总经理。2001年2月,县委政府任命其为新组建的国有普洱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总经理,董事会选举为公司首席董事长。当时的普洱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可谓是百废待兴:厂房萧条,瓦落墙倒、草木丛生,机器锈迹斑斑、落满厚厚的灰尘,工人散乱、四处逃生活……赵华琼的事业梦再次遇到了拦路虎。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不言后退的女人,硬是凭借她的坚韧和智慧,用四年的时间,实现了一个负债累累、负担沉重的国有企业扭亏为盈的转变,重振生机,公司年平均销售量达3000多万元,茶叶基地产量达1000多吨,公司内部职工,七大茶山的几千名茶农都有了固定收入。公司走上正轨后,赵华琼坚持推广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和生产技术之路,努力保证茶产品绿色、生态质量关,坚决走品牌发展之路,很快见成效,普洱茶的市场逐渐展绰,经济效益日益见好。2005年,由于改制,赵华琼含泪离开了她倾注心血打拼出来普洱茶(集团)公司,带着几个下岗工人,再次走上了创业之路,创新研制“濮女”品牌,打造“普洱茶厂”老字号。9个月后,有远见卓识的她与深圳永年公司联手,组建了一个综合实力更加强大的集现代化普洱茶专业为一体的“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厂区占地上百亩,依山傍水、湖光山色、风景秀丽,公司年生产规模达1500吨以上,自有和合作型原料基地5万余亩,为140余名下岗员工及闲散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带动8000多户茶农增收。公司生产的“普克”牌系列产品,跳出常规思维,成为引领薪火相传,老百姓从中获得生存、壮大、发展,这是赵华琼做茶的最终目的。2007年1月,国家副总理回良玉到普洱茶厂,视察了该厂的生产车间,品尝了圆润回甘的普洱茶后,对赵华琼茶与人生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她继续高举巾帼大旗,展示现代女性别样的风采。

家庭梦

赵华琼不是仙、不是神,她是个女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有着普通女人相同的追求和渴望:一个温暖的家,懂自己、疼爱自己的老公,女儿听话懂事,父母兄弟姐妹健康,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梦想,对赵华琼来说,也是一种奢望。

赵华琼的父亲是个南下干部,骨子里充满军人的刚正不阿,赵华琼姊妹对父亲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他们的人生和性格秉承了父亲的传统,1984年,是赵华琼创业初期,给她鼓励和支持的父母因病相继去世,这给她很大的打击。1990年,她相知相爱的丈夫又撒手西去,赵华琼的世界坍塌了!

赵华琼和丈夫的婚姻生活,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热情似火的语言,有的是相敬如宾的亲情,是耳濡目染平静自然,尤其是她走上创业之路后,丈夫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庭责任,对她嘘寒问暖,关心备致,他们像一个整体,融洽得那么和谐,生命的无常与无情就在这个女人最需要关心照顾的时候降临了:丈夫身患肝癌,从发现到去世,只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即使赵华琼把每一天掰开来,当做两天使用,丢下所有的工作,寸步不离地守在丈夫的病床前,端药喂饭,亲力亲为,还是没办法弥补对丈夫的愧疚,表达对这个山一样沉默的男人的挚爱。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怀揣刚刚积攒起来的一点点钱,义无反顾地把丈夫送到昆明大医院,希望奇迹能够发生,希望医生有回天之力。“阿琼,别再花这个冤枉钱了,以后你一个人领着姑娘过日子,会有太多艰难的,把你们母女俩丢下,我实在放心不下……”赵华琼说不出话来,豆大的泪滴,落在病入膏肓的丈夫脸上……爱自己的,和自己爱的人一个个离去,赵华琼的生命抽空了。那是在整理丈夫遗物的一个深夜,赵华琼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无论如何也走不出这个夜,无论如何战胜不了这个痛了,她给妹妹写了封遗书,把不足五岁的女儿托付给他,手握安眠药瓶(过度伤心、悲痛和劳累,让她换上了严重的失眠症,只能用安眠药来强迫自己入睡),她想,生不能相随,就用死来满足他们相依的梦吧。就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在赵华琼的脚一步步向天堂迈进的关键时刻,睡在旁边木床上的女儿翻了个身,喃喃地梦语到“妈妈,妈妈……”赵华琼痛苦不堪的心,再次被女儿稚嫩的呼唤戳得鲜血淋漓:孩子已经没有了爸爸,那是爱人自身无法选择的选择,难道自己要人为地让女儿也没有妈妈吗?这是一个有责任的母亲的选择吗?在天堂的丈夫会张开双臂迎接自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就是在那个流淌了太多血和泪的黑夜,赵华琼战胜了人生最大的困难,完成了人生最大的蜕变:为给女儿创造比较好的成长环境,活下去,完成丈夫心愿,活出两个人的精彩!直到现在,赵华琼还保留着那天晚上写的遗书,这是她人生的一个见证。在经历了这次转变后,赵华琼更加坚强,更加吃苦耐劳,在普洱茶这条路上,走得更加无反顾了。赵华琼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丈夫去世20多年了,她自己也从一个困难重重,灰头土脸的单身母亲,成长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日子过得富足有余了,和丈夫的兄弟姐妹依然保持着当初的亲情,一大家子人和和睦睦。

赵华琼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茶,她力争做得最好,做政协委员,她也力争做得出色,她连续担任市、县政协委员,多次获得优秀委员称号,所提的“加强茶文化知识的普及、培训”、“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等提案获优秀提案,唯独做母亲,她很不够资格。女儿生产期间,她因为工作推不开,叫医生给女儿打催产剂,女儿生产第二天,她就跑回厂里了;女婿手术躺在病床上,她丢下含泪的女儿,跑去上海出差;多少个除夕夜,女儿一家三口陪着她在宽敞寂静的厂里过年……

现在,女儿一家最大的心愿,就是妈妈能够到省城,呆在他们身边,疼了能够送水递药,饿了能端上一碗热饭,就连6岁的小孙女也常常要求她:“外婆,您来带我嘛,我不要一个人待在家里”。赵华琼何尝不想这样,像所有幸福普通的中年人一样,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是,她停不下来呀,还有许多普洱茶未知的领域需要开发,还有许多粗放的模式需要改进,还有许多不科学的观念需要校正过来,还有许多产品需要她去挖掘和研究,她依然重复着20多年来的生活模式: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进入产区,就进入高度的亢奋状态。女儿一家也非常体谅理解母亲,尽量抽时间来陪母亲,学校放假就把孩子送到母亲身边。

“你有钱、有车、有房,一辈子吃不完了,干吗还这样没日没夜地奔波?”很多人都这样问她。赵华琼只能笑笑,别人不会理解她的,不会理解她这样拼命地工作并不是为了钱、为了名声、为了荣誉的,她是为了一生一世的普洱茶情节,为了把普洱茶做强、做大、做精。“就如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一辆高速奔驰的车辆,我没有办法停止下来的”,赵华琼说,她的目的,就是要引领和带动更多的茶人认识普洱茶、品饮普洱茶,健康全人类。这个外表坚毅、执着、认真的女人,内心其实非常柔弱的,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独寂寞会如同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把这个成功的女人紧紧包裹住,她想倾诉,她想疼爱别人,也被别人疼爱,想像所有情趣婉约的女人一样,为自己心仪的男人洗脚捶背,或者躺在宽厚的怀抱小憩,或者在夜灯下相视着品茶读书,拥有女人所应该拥有的一切,可从丈夫去世,到现在,她都紧闭了情感的大门,拒绝了许多好意,把时间、精力、爱心,一切都交给了普洱茶,那时,她才35岁,一个何等风华正茂的年龄!

“如果机会适合,条件成熟,我想成一个家,找一个能够执手相伴的男人,享受生活的馈赠,细细地品读每一个日出日落的岁月时光”。这个执着、忍耐的女人,已经被时光磨练得更加漂亮、柔情,深情款款了,如果哪位男士邂逅了她,读懂了她,爱护了她,并牵手走过春华秋实,何尝不是一段佳话,不是赵总人生一笔靓丽的色彩呢?

无论斗转星移,赵华琼都可以在时光的洪流中向世界呈现自己独特的品质和风格:那是几百上千年岁月沉淀过滤出来的一壶玛瑙色的醇香回润的普洱茶!

碧生源董事长赵一弘:传统茶商也要互联网


“碧生源整个团队15年来只卖了两袋茶,一袋减肥茶,一袋常润茶。在我们创业初期,基本没人看得起这两袋小小的茶叶。但是2010年我们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小产品有大市场’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3月29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碧生源董事长赵一弘在接受腾讯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

碧生源成立于2000年,主推减肥功能茶及润肠功能茶,到2010年上市时销售额已经达到8亿人民币,超过当时联合利华旗下立顿红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

碧生源方面披露,其减肥茶产品的市场份额目前占据40%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中国市场第一位。而将所有茶产品定位在健康养生的功能上,是碧生源与国外茶品牌明显区隔的特点。

“这次博鳌论坛上有关中医药国际化的讨论印证了我们一直以来对碧生源的方向构想,大健康、中医药概念的产品一定会拥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赵一弘说。

“在这个行业,商业机会是非常多元和碎片化的,所以我们应该更聚焦,做细分市场里的小冠军。”围绕健康养生的产品开发理念,碧生源很快会推出第三个产品系列,健康花草茶。

一直以来,碧生源的茶产品都是依靠传统的经分销渠道向外分发。目前全国43万家药店中有超过40万家在销售碧生源的茶产品,药店的销售份额占到80%左右。

不过,赵一弘已经意识到这种传统市场模式的不适应。

随着减肥市场从盲目速瘦到健康瘦身方向的转变,消费者的年龄正在逐渐降低,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逐步提高。这些都促使作为传统茶商的碧生源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与传播。

“现在我们有自己的天猫网店,网售占比不到10%,和超市、商场的份额差不多。未来电商的销量会持续上升。”赵一弘表示,即将上市的花草茶将主要依靠互联网思维进行营销与销售,公司会进一步向互联网倾斜,探索传统茶产业与互联网思维的结合。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北宋皇帝赵佶与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