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白茶的发展】

中期茶异常便宜的背后是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普洱茶的升值大致有两个方式,一者产地价值被认可,原料增幅所产生的新茶增值。二是“越陈越香”带来的陈化增值,两者究竟孰高孰低?

长久以来,尽管大部分茶商向来都是关起门来做自家生意,但是在原料方面,多数人都喜欢联合在一起,配合茶农来推高原料的价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茶商手中都有足够数量的库存,一旦毛茶价格有增幅,库存也随之增值。

再把库存变成产品后,能够在保证足够利润的情况下,还能够给予经销商更大的折扣。毛茶价格增幅越大,对应的利润、折扣就越高。近几年几乎所有的名山古寨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普洱茶库存主要集中在藏家与经销商手中,老茶价格升值只能对新茶的销售有促进作用。但不能直接转化成金钱,所以在原料与老茶升值,茶商倾向于原料增值,经销商倾向于库存升值。

但经销商的实力怎能与茶商相提并论?尽管中期茶与原料同时升值,但近几年原料升值的幅度超过中期茶太多。

中期茶比新茶便宜,对于茶客来说固然是好事。这样不用花太多的钱就可以感受到名山古寨的魅力。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度,万一新茶的市场份额大幅度被中期茶占据,我敢断言绝大部分茶商都会倒闭。

原因高价收的原料会带来巨额亏损,中期茶比新茶便宜很难得到茶客的认可。在巨额亏损与零售市场严重萎缩的情况下,即便是业内巨擘恐怕也难以支撑下去。

中期茶会随着时间的陈化变得更好,原料价格的高速上扬应该停止了。否则畸形的市场会伤害到从茶农到茶商、再从茶商到经销商,再从经销商到茶客的每一个人。

毕竟,茶农、茶商、经销商有钱赚,茶客能买到满意的好茶才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普洱茶市场。

■作者简介:

天火—普洱茶市场行情观察员,自2013年开始撰写普洱茶市场行情报告。距今4年有余,其报告一向以准确并具有前瞻性而著称。

CY260.com扩展阅读

柑普茶热销的背后是茶叶消费市场的崛起


柑普茶热销的背后是茶叶消费市场的崛起

曾几何,2015年前,“商政礼节茶”一路狂飙突进,然而在“国八条”之后戈然而止,再也难以为继。加上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茶叶收藏品市场陷入低谷,各种炒作行为偃旗息鼓,高端小众产品受众面太窄、销量不大,受以上诸因素影响,这两年茶叶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状态。尤其是收藏和炒作市场。

茶叶本质上是一种农副产品,若没有茶文化的注入,它本身只是一片树叶子而已。近年来以回归、传承、复古的潮流在茶行业内涌现,古典优雅的茶空间环境打造、复古风格的中式元素茶服,倡导茶生活理念,这些都是值得去肯定的。我们在提倡“百花争鸣、百花齐放”追求和弘扬茶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当下社会的节奏和时代的发展潮流,许多大众消费者更多是将茶视为一种品饮的对象,他们更重视茶品的时尚、潮流、健康、便捷、适口性等特性,已经逐渐形成全民喝茶的习惯和氛围,茶叶消费市场正在崛起。

正是在这大的背景之下,这两年柑普茶从以前只是新会当地一些地方品牌的一个小品类,迅速从新会到芳村然后蔓延全国,并以其健康、适口性、冲泡方便等优点在不同的消费人群当中备受青睐并赢得广泛的口碑,一跃成为普洱茶企竞相追捧的热点。随着柑普茶市场的持续火爆,许多普洱茶企纷纷加入、也带动了更多的资金涌入到柑普茶的生产和销售当中。其中有大益、澜沧、润元昌、下关、中茶、老同志等品牌茶企的加入,除了润元昌在新会自己出资设立了专业的柑普茶工厂、建立了柑普茶的专业品牌柑润堂以外,其他的这些普洱茶品牌企业大多数都是以代工的形式来生产其旗下的柑普茶产品。柑普茶产品中,小青柑的柑香馥郁、冲泡便捷,大红柑的甜润稠滑、柑茶协调融合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这其中有大益的柑金普、润元昌的老茶头大红柑、柑润堂的天马、梅江小青柑,澜沧茶妈妈的陈皮普洱等。柑普茶如同一股暖流注入了寒冷的茶市,让整个茶市开始为之沸腾,极大地带动了茶市的流通,帮助许多商家度过了难关。

展望2017年,消耗性品类的产品,例如柑普茶、普洱熟茶等产品,将会依然是茶市中流通的硬通货。消费市场的崛起孕育了柑普茶,随着各方在柑普茶品类投入的加大,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反过来也带动整个消费市场,形成一种趋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润物无声/,图片来源:互联网)

若想市场回暖 中期茶标杆很重要


若想市场回暖中期茶标杆很重要

都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每一款普洱茶都是对应品牌商的“姑娘”,销售普洱茶的过程就是出嫁的过程。

对于茶商来说,每卖出去一款普洱茶都要为其做好后续服务,而不是将其看做“嫁出去的姑娘”。现在很多人都抱怨,抱怨茶客不愿意多买茶,普洱茶也变得追求现饮。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原因很简单,很少有厂家愿意为自己过去的产品做宣传,也很少有厂家去评估自己产品在不同仓储环境下的转化情况。因为这都伴随着资金的投入,而茶商本身很难从这些投入中得到回报。

一边在产品宣传中强调“存新茶喝老茶”,另一边对过去的产品不闻不问。如果说5~10年的普洱茶属于中期茶,那现在整个市场都很难找出2008~2013年,这五年产品的标杆。

现在市场变得非常奇特,明明有大量的中期茶存世,却没有经典产品被茶商推崇。

2008~2013年的中期茶去哪了?

所有人还在老茶的框架中去绕圈圈,常规茶靠向“88青”“92方砖”、名山古寨靠向“大白菜”,至于说有没有什么新产品值得称道,当年新茶倒是能找出几款,但过个几年又没了动静,你说奇怪不奇怪。

在我印象当中,2013年是古树茶的井喷年,在这一年古树茶的价格走向快车道,也是这一年不同名山的古树成为当时的风尚,单饼售价几千甚至上万的茶层出不穷,这也引发了茶客收藏古树茶的热潮。

如今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很想知道这些茶放到今天有怎样的转化。达人以及茶客对这些产品有怎样的评价,可这些茶就像从来没出现在市场当中一样,无论是社区还是朋友圈很难见到这些茶开汤的身影。

我不确定的是这些茶的交流是否转入地下,还是这些茶全都被茶客放着等升值,但我相信茶商那里总该有些存货,是时候让普洱茶市场看到这些中期茶了。

没有产品何谈转化,没有转化何谈收藏,没有收藏何谈销售,普洱茶就是这样的商品,一环套一环。如果没有像样的中期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普洱茶市场难有大的起色。

中期茶的价值困惑


中期茶的价值困惑

中期茶泛指(从2000年到2008年间的茶品),是古树纯料兴起前的一个小高潮。这一时期茶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茶品有些混乱,主要是发酵熟茶为主;2006年以前多数茶企没有生产日期,很多茶厂都生产统一的中茶包装,茶客们的印象就是“云南七子饼”。也不能称他们为三无产品,这是普洱茶萌芽阶段要走过的路线。

中期茶的硬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卫生标准的缺失和产量的巨大

这8年间市场上流通最多的就是大厂货,笔者细整理了一下,主要是大益、中茶、福海茶厂、兴海茶厂、福今、班章茶厂、永明茶厂、黎明茶厂、朗河茶厂、南涧茶厂、南荞茶厂等,大约云南有30家左右的茶厂在大批量出货。很多厂都是以熟茶为主,茶价每饼都在50元以内,生茶只是占出货量的15%左右。每家茶厂每年都有上千吨的产量,产能巨大造成了普洱茶品质的千差万别,由于部份茶厂条件简陋,生产的熟茶伴有(头发丝、编织袋、小石头等)一直是熟茶的硬伤。也是普洱茶价值和价格低迷的原因。上万吨的熟茶产量,东拼西凑的茶料,这就是熟茶很难贴上500元以上的标签的主因。越陈越香也可以适用于熟茶,只是茶企们都在打价格战,没有把做精品熟茶放在心上,故,中期老茶中的熟茶是一个粗糙的年代……,难怪有茶友反映,好的老熟茶更难买。回望2000年到2008年之间的老茶,如果按时间算,现在也是15年的周期,按常理说有的生茶陈化应该有10年左右,熟茶也有10年左右,应该出现很多经典生茶才对,可惜市场上真正的精品老茶甚少。只是其中不泛有几款真正的好生茶可以排上号:

勐海茶厂2002-2003年间的绿大树青饼

景迈惠民茶厂2004年间的景迈青饼

福今茶厂的2002-2004年间的大白菜系列

兴海茶厂2005年的班章王

昌泰2000年间的易武正山七子饼

权记号2004-2005年间的蛮砖饼

以上茶号的在这10年间出现过几批经典生茶,但就数量和流通而言市场上很稀少,所以价值和价格也无从估量,这也导致了中期老茶的价值困惑,它没有延续,有的茶厂可能做完一次就再也做不出和这次一样的品质,如果您要赋予他某些价值,似乎从这些茶号身上找不出高贵和品质的传承,没有坚持自己的独立风格和品味,没有足够深的文化韵味。

对于没有品味的好茶,我们只能说他的原料不错,仅此而已。

二、没有准确的时间记录

包装上没有日期,这就给做假者体供了便利,即便是一些经典的生茶,也没有制茶厂家、原料信息、年份时间等因素。让一些收藏客望而却步,很难让一款生茶价值倍增,因为不透明的因素太多。

对于收藏客而言,他不乎时间久远,而在乎准确的茶叶信息。包括做茶人的技艺、品德、原料、仓储、数量等。就像投资一只股票,如果它是潜力股,我们需要可靠的公司信息和财务信息。而中期老茶是盲人摸象,只有一些轮廓……

三、仓储的差异

产量巨大就会导致管理松懈,特别是台湾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的做仓茶横行,给中期老茶带来了口碑的下降,茶客对于做茶和湿仓茶避而远之。整个10年间,广东沿海一带的生茶估计会有2-5万吨的存货,有多数仓储都没有达标。

相对比近5年来的古树纯料,数量上少得可怜,一些名山茶已经消耗,不存在大量存货。

对上述3个问题,就是一把悬在中期茶头上的利剑,短期内很难有价格的上涨逻辑!

高速发展的柑普茶行业:火爆背后的“冷思考”


高速发展的柑普茶行业:火爆背后的“冷思考”

业内人士曾认为柑普茶能在短时间内,营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发展氛围,不外乎消费市场的崛起和便捷、时尚的品饮需求。柑普茶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深受普洱茶行业的影响,早些年受名山纯料及生茶投资热潮的带动,不少企业着力于普洱茶的收藏与投资中,从而忽视熟茶的地位及其价值,后因生茶收藏、投资市场遇冷及消费市场的崛起,使得熟茶重新回到消费者的视线中,熟茶也在其发展的四十多年的历程中逐步进入精品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知道制作柑普茶离不开普洱熟茶,因为熟茶的品质及库存量会直接影响到柑普茶的品质与产量。而在熟茶不被重视的年代,柑普茶同样不被重视,因为当时多数熟茶选用的发酵原料差、发酵工艺也存在诸多不足,其口感和后期的陈化价值也大大处于缩水状态,这样的熟茶被用来制作柑普茶,又怎能受到消费者的喜欢?

过去的柑普茶行业,可以用一个“小”字概括:即行业比重小、产业规模小、行业影响力小。而现在的行业发展有了质的改变,也可以一个“热”字概括。从近年来全国大大小小的茶博会上随处可见柑普茶的踪迹,而柑普茶的生产商也从几十家迅速发展到几百家,其品牌更是数不胜数,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这种“热”也会持续升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跨界热”。事实上知名茶企对新会产区的进驻,无疑是给柑普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例如凭借自身在熟茶领域所具备优势的茶企润元昌,采用“核心产区新会柑+春茶发酵的熟茶”制作的柑普茶一经上市便受到了市场及消费者的认可。

二是“投资热”。对于投资来说进行资本投入的方式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是直接创建新品牌和对现有品牌进行资本运作。同样都是资本投入,相比之下创建新品牌似乎更为明智,更有利于企业从源头把控产品品质、独立的生产线及厂房也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这一点也在知名茶企润元昌的投资方向上得到了证实,此前由润元昌全资打造的子品牌“柑润堂”在新会核心产区东甲村落地建成,也意味着润元昌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将持续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和产品体系,以高性价比的产品惠利于民。

三是“前景热”。柑普茶的历史已有百年,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才刚开始。因此市场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企业进入柑普茶市场,未来会经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留下品质好的产品或品牌,有品质的产品才是市场的主流。

综上可见:面对高速发展的柑普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呈三大特点:越来越专业(从产业链来看,大量的生产商和经销商实力越来越强、越来越专业)、行业规模更大(柑果的种植面积也会随着品牌入驻商家的增加而增加)、部分品牌脱颖而出(其商业模式更加成熟,无论是直销模式还是加盟连锁都将呈现出一个品质化和品牌化共存的企业)。

普洱茶盛名的背后


普洱茶盛名的背后

东南沿海地区素来喝绿茶和乌龙茶的人比较多,也有喝红茶和普洱茶的,但毕竟只是少数,最起码在普洱茶没有声名大噪、席卷南北市场前是这样的。近些年,在普洱茶出名后,给行内行外带来的影响让很多人为之震惊,可是惊叹之余多了许多唏嘘,为何?从茶叶出产和品饮的角度让人奇怪的是,云南明明是普洱茶原产地,按理喝普洱茶的人应该比外省的更多才是,可事实却与料想的结果恰恰相反。一方面,普洱茶由最早的珠三角地区的广州,乃至香港地区逐渐向北方地区扩散,形成了老、新普洱受众群体,形成了由南至北不断扩散的局面。当然,普洱茶在发展的同时,其它茶类同样也在市场上不断站有一席之地,不过这一席之地与声名鹊起的普洱茶相比起来,其呼喊之声似乎并没有普洱茶这般高。这也就导致了在众多因素的聚合之下,有关普洱茶的新闻也呼之欲出,不断在茶叶市场中展现着独特的身姿。

另一方面,普洱茶的出名对云南来说不可不谓是一件好事,起码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普洱茶作为云南特有产品,在与其它茶类的共同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共同推动着中国茶文化的继续前行,使之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不仅是茶的起源之地,更是茶文化知识的先导者——从古至今都在影响着世界茶饮知识,可谓意义非凡。

据史料获悉,在清朝时期,就不断有西方学者前往云南“古六大茶山”及各茶产区进行实地考察茶的起源,以及寻找有代表性且最具科学依据的三千多年的古茶树。在后来不断的探索中证明,中国云南不仅是人工培育茶树最早之地,更是世界茶叶的起源之地。但这样的探索和研究并没有获得国际权威机构或组织的认可,在几经轮回中,云南是世界茶源的事实又在一片混乱和争夺中沉沦下去,好在“事实就是事实,真理就是真理”,谁想篡改事实和真理是不可能的,艰难过后终得希望。在经过几十年乃至百年的努力,普洱茶终于迎来了誉享世界的曙光,在2013国际茶业大会·第八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第十三届中国普洱茶节(简称“两会一节”)上,普洱获“世界茶源”的称号。这是国际上对云南地区以及云茶的一次高度的权威的认可。这是云茶历史性的一刻,标志着一个百年之久的“茶源”争议终于尘埃落定,同时也拉开了普洱茶大力走向国际市场的帷幕。为此我们也希望借此殊荣使云南普洱茶在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好。

论现代普洱茶市场的发展


论现代普洱茶市场的发展

从廉价的边销茶到高大上的古董茶,同样的茶叶在1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知不觉间,普洱茶在被红茶、绿茶、乌龙茶垄断的市场当中杀出一条血路,占据了不低的市场份额。

一切发生的太快太突然,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普洱茶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喜欢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喜欢喝茶的中国人。

深山、古寨是普洱茶特有的标签,普洱茶市场之所以能否发展的如此迅速,原生态高品质是支撑普洱茶走到今天的主要动力。普洱茶被众人熟知的过程就是老班章村变化的过程。

90年代的老班章无人知晓,普洱茶也不过是1、2元的边销茶。2000年后老班章村通电通路,印有大白菜标志的老班章出现在市场当中。随着大白菜所代表的绿色食品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老班章村口的大门也跟着发生变化,最早由木头和草扎成的寨门换成了水泥砖头的大门,再由水泥砖头的大门换成现在具有哈尼族特色“土豪门”。这都是普洱茶市场发展带给老班章村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普洱茶市场的变迁。

普洱茶市场发展到今天,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是普洱茶已经很土豪,如果再向着高大上的方向发展就要离开消费者的视线。高中低三类产品格局的市场已经形成,低端产品最起码要保障食品安全,中端产品要兼顾品饮与性价比,高端产品在满足消费者品饮需求的同时,更要保持高端产品的水准,维持高端产品的价格。否则价格上去,品质下来,普洱茶市场必然走向没落。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知得失。过去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历程为以后普洱茶市场的走向提供参照。找到好的原料,并把原料做成好的产品,由市场去做验证。搞太多假大空的东西,终将远离市场。

便宜的普洱茶不好卖了?


便宜的普洱茶不好卖了?

记者调查德州茶市了解到,目前,高端的普洱茶供不应求,而低端普洱茶的销售陷入困局,不少店主反映2008年的普洱茶存货还没有卖完。专业人士预测,普洱茶适合秋冬季节饮用,再过段时间或许销量会好些。

9日,记者从金华茶城了解到,高端普洱茶的价格平稳,低端普洱价格略有下降。一家茶店店主徐女士介绍,有收藏价值的普洱茶随着年份的增长价格也增加三四倍。“这种普洱茶现在卖600元/斤,5年后能到1000元/斤,有收藏价值的,和往年相比价格非常平稳,销量也一直很好,一度供不应求。”徐女士说,真正懂茶的人不会因为价格的涨跌停止购买,好的普洱茶一直受追捧。

高端普洱茶受热捧,低端普洱茶销售却不尽如人意,部分低端普洱茶价格略有下降。“2008年炒得非常火,每天都有顾客来店里购买普洱茶,现在一个月能卖出去两三斤就不错。”福建茶城经营茶庄的崔先生指着店里角落的普洱茶饼说,2008年花了约300元购进,当时该茶饼能卖上千元,现在300元的成本价也没人过问。在金华茶城内,不少店主反映2008年的普洱茶存货还没有卖完,包装盒落满了尘土。

德州市茶文化协会会长许筱告诉记者,虽然市场上普洱茶货源比较充足,但是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使得不少茶友都不愿意喝普洱茶。高端普洱茶受到茶友吹捧,更多的是味道吸引茶友,而低端普洱茶味道得不到茶友的喜爱,只能越卖越便宜。据许筱估计,今年低端普洱茶的降价幅度在5%至10%之间,“不过普洱茶适合秋冬季节饮用,再过段时间或许销量会好些。”

只有茶企才能推动老茶市场的发展?


只有茶企才能推动老茶市场的发展?

在普洱茶收藏当中有一条被许多茶人奉为经典的理论:大厂茶最保值,大厂茶最值得投资。如果10年前的普洱茶市场是无老茶可卖,10年后的今天,老茶比比皆是。关于老茶入市这件事,业内的呼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老茶在哪些地方?就目前公布的资料看,存放老茶的仓库主要在广东、云南两地,其中广东珠三角地区占绝对主力。拥有大宗老茶的人要么是大大小小的普洱茶经销商,要么是早些年对普洱茶青睐有加的茶客,还有一些是将普洱茶当做投资品收藏的人。

在老茶上市的问题上,厂家口头很积极,实际行动很消极。经销商很着急,藏家很着急,厂家却很淡定。厂家需要“越陈越香”的概念去推广新茶,但对老茶的销售实际并不上心。出新品的时候,拿对应老茶的价格做对比,却从不推进老茶的销售。经销商望眼欲穿,厂商淡坐钓鱼台。

未来普洱茶市场的销售必然会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有普洱茶销售模式肯定会发生一些改变。经销商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必然会老茶新茶混搭,每销售出去一部分老茶,再由新茶填补仓库,往复循环。

现在的问题是有哪个企业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其实这必然会迎来阵痛,茶企推动老茶的销售,直接受益者是茶商,当茶商消耗掉一部分库存后,必然会购买一定量的新茶,很多茶企怕经销商卖了老茶之后改换门庭,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明明某名牌的老茶很容易出货,凭啥要换新品。推动老茶去销售新茶,老茶卖的越好,新茶的销路就越广。

很多人都觉得勐海茶厂能够傲视群雄是运气使然,但有多少人想过勐海老茶的高流动性、增值的速度才是这一切的根本所在。只不过是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老茶的交易,勐海茶厂为市场所选择。市场发展到今天,老茶的销售需要茶企投入人力物力,只有茶企为经销商带来财富,经销商才能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收益。做茶不能太过短视,像割韭菜一样去割经销商,注定走不远。

中期普洱茶成市场新宠 这3大价值须把握


中期普洱茶成市场新宠这3大价值须把握

很多普洱茶爱好者,刚开始接触普洱茶的时候,都是以喝山头茶入门。时间一久,在钟情于自己熟悉的山头茶品之外,眼光也渐渐转向寻找中期茶的同期茶品,这也就让十年期的茶品如潜水般的在市场中渐渐在浮动。

一、中期茶品是老新茶市场的交点

随着时间的变化,备受关注的老茶市场,也因老茶愈来愈少、价格愈来愈高,使得老茶市场的投资者也渐渐的回头转向寻味中期茶的品茶价值。

因为买卖老茶的老茶客,他们知道目前的老茶也都是由中期茶慢慢变老,时间推移才能累积出老茶的价值。

因此,这批老茶客们早已在市场寻寻觅觅中期茶中有体感、茶气、有当初老茶口感轨迹的茶品,寻味出特殊茶品,且也慢慢的移到他们的茶仓库里。

对市场敏锐的投资客,早已洞悉到普洱茶累积十多年的飞扬市场,老茶渐走渐高端,新走是愈买愈高价,新、老茶价已被订格在高位。

因此从市场规律来看,自然会走向价位偏低的十年茶期的中期茶,现令老茶的投资者,与新茶的买卖者无形中汇合出一股“中期茶的品饮投资”市场。

二、何为有价值的普洱茶?

在众多的中期茶品中,也并非是每一款茶都能有其价值。

如果只是为了从新茶的苦涩转化为甜水,那么普洱茶的原料本质就不需要太讲究了。如果只是为了寻味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痕迹,那么普洱茶的存放环境就不需要太讲究了。如果只是为了市场中期茶比新茶来的少所以价位可以期盼,那么普洱茶的品饮价值就被模糊掉了。

1.品饮价值

品饮是茶对人最终的感召、仓储是普洱茶后发酵的环境、普洱茶的价值是因茶质、存放、岁月等层层的因素相揉转化出的真价值。

回到市场,在众多的茶品中如何寻味出投资标准的,首先终归不变的定律是它必须是可以品饮的,茶汤水平是大众可以接受的,并且要具有特殊性的气韵。

2.时间的验证

另外茶品是十年以上的,因为普洱茶普遍是以十年为转化的一个周期,十年正好可以做为茶品的第一阶段的验证。

3.明星茶的光环

接着是换手要高,以及可辨识性高并具有明星茶的光环。所以如99年易武绿大树、大白菜的老班章茶、昌泰的99易昌号、陈升的08年老班章…等,就成了市场的娇客。

三、辨识性高的茶品换手相对容易

90年末二线茶厂纷纷出线,大家极力推出厂家自家的品牌。

此时,国营企业转出的茶厂,也相继走出自己的路。如:农垦单位的黎明茶厂、海湾茶厂等也多是在99年时开始压制普洱,其中不乏有很多亮点的茶品。

另外也有人会将投资眼光栘到中茶公司所订制的茶品。因为很多是国营企业转出的茶厂代为制作,其中有不少佳品。

因为同是国营企业的脉络,茶品的拼配与制作有一定的潜规则,茶汤的表现有极其相似之处。

因此当这些二线茶厂出产的中茶公司的订制品,其茶价与勐海茶厂的茶品相比还有一点空间时,市场也会从中寻味出勐海茶厂8582或7542的口感轨迹,与勐海茶厂相比,其性价比相对的好。

四、终究还是回归品味

说到这里,若让我们回首看普洱茶的价值,台湾人早年品味普洱茶并不以投资为标准的。

先从体感认知,以自己喜欢的味道买茶品味存放,因为早年几乎都是从香港买进,茶品也都是已进入中期茶,大家是一边喝一边放,觉得好喝往往就多买,随着时间的移动,那些茶也就慢慢的变老。

结论

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能做为投资标准的。有品饮价值,是投资茶品的首要门槛,接着才能论及其茶的价值性。再上层是从茶性中感受最直接的体感,寻味出茶品的特性优势。

可以预期,未来的普洱茶市场中期茶有一定的投资空间,其必要条件是十年以上的陈期茶品,并要能预知换手高,且可辨识性高并具有明星茶的光环。

名山茶遍地开花背后:认清市场真相,不要盲目跟风


名山茶遍地开花背后:认清市场真相,不要盲目跟风

在普洱茶市场里,名山茶向来是茶友最喜欢的,没喝过名山茶,不聊点山头年份的话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喝普洱茶的。有点资金的,人人家里都会藏上那么一些所谓的名山古树茶。

至于这些各种来源的名山茶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向来真假难辨。毕竟以名山古树茶的产量,每个茶客能分到一泡已是奢侈,但我们看到又是完全相反的事实,以稀为贵的名山茶遍地开花,价格也参差不齐,上淘宝一搜,从九块九到上万不等,只要你想要买,多少价格都能买上。到茶叶城走走,随便走进一家普洱茶茶店,名山古树随处可见,标号“千年古树”普洱茶也不少。买家若有疑问,店家拿出早已准备好了一套说辞应对如流。

谁真谁假,可谓是扑朔迷离。若卖家自己尚是一知半解,只是想要蹭市场热点赚点蝇头小利,首先在价格、年份和库存就可以淘汰一大批所谓的假冒的名山古树茶。但若是遇上行事滴水不露的商家,一不小心容易被忽悠的团团转,即使是很多资深茶客也难以幸免。

市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乱象总是伴随而生,对普洱茶不甚了解的普通茶客在追逐热度的同时更应看到背后隐藏的危险,认清市场真相,不断学习,加强品鉴能力和市场认知,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

显然,这种能力的练就不是一时之功,尤其在品鉴能力方面,必须靠一点一点的理论与实践慢慢积累,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缺一不可——如果不能深入原产地吃透每个村寨原料特性,喝足够多的山头茶,进行长期系统性的感官审评训练,普通茶客想要单从茶叶本身品质特征来区分原料来源基本不可能。所以在自身判断能力还不够时,想要品饮和收藏名山茶,可以选择公信力和知名度高的品牌,如润元昌、陈升号、大益等普洱茶品牌的高端产品,一方面可以少交些学费,另一方面边喝边学习验证,品鉴能力的提高也更具成效。

其实我们都知道,顶级的好货永远都是小众消费,古树茶、名山茶产量少,价格自然昂贵,有机缘尝到自然心生欢喜,但我们也无需盲目跟风,非名山古树不买,白白交了智商税。只要茶质好,工艺好,谁说非名山古树的普洱茶就没有品饮和收藏价值呢?(文/扁舟老叶,本文为作者投稿文章。)

普洱茶市场未来的几个发展方向


普洱茶市场未来的几个发展方向

市场每隔十年就会有一定的变化,十年一个风向标。2007年以前是大厂拼配茶的时代,2017年以前是古树茶独领风骚的时代,2017年以后会是什么?

现在古树茶市场的格局已经定型了,云南所有茶山几乎已经被茶商翻了一遍,就连境外的缅甸、老挝越南也都被过了一遍。几乎所有的古树都被打上记号,去发掘新的古树茶资源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按照原料对应产品,未来古树茶市场就是在求真上面做文章,至于开拓新山头,几乎不抱希望,市场已经定型了。当前普洱茶市场有个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大家的资金都扎堆集中在少数几个山头,集中在那几百吨毛茶上面,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一方面过多的资金聚集,使很多茶根本谈不上性价比。比如老班章,一万元一公斤的毛料价格与口感对比就显得有些失衡,别的不说会喝茶的老茶客已经很少有人会花钱去买现在的老班章了。一个原因是因为有存货,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现在一千元就能喝到不错的茶,干嘛非要多花9000呢。各位茶商朋友不妨私下做个统计,就统计购买老班章新茶的茶客,其中新人的比例有多少。市场需要新的着力点,普洱茶市场也不能停步不前。未来普洱茶市场将会更加细化。其中熟茶的口感需要进一步提升,发酵工艺需要更加细致。生茶尤其是名山古寨的产品需要走产地验证这条路。再说直白点,为了解决当前古树茶遍地假货的现状,品牌与产地的双重认证已经是唯一出路,否则谁还会花大价钱去买一片真假难辨的普洱茶。

从开始大规模收藏普洱茶到现在,已经过去20年了。现在普洱茶的库存已经丰富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各式老茶应有尽有,藏新茶喝老茶的品饮收藏方式正在被打破。新茶老茶并举才是关键。未来十年,老茶的交易必将崛起。

白马非马:中期茶崛起的秘密


白马非马:中期茶崛起的秘密

什么样的茶算中期茶,市场是有不同的说法的,最主流的说法是指,陈期10年左右,具备一定越陈越香的品饮价值的茶品。对于“10年”大家都没有意见,但左右浮动范围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但要统一“左右”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同一茶品放在不同地域其转化速度是不一样的,在广东放个三四年转化就很明显,而在昆明摆个七八年也许变化还不大。转化差异我们要考虑,但我们要明确的是中期茶其实是一个市场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因此我们定义中期茶更多的是从市场需要出发。

为什么会出现中期茶这样的概念,其实是仓储10年左右的茶要放量,是做流通的需要。在2003年以前,普洱茶的产量很少,香港人执普洱茶市场之牛耳,云南厂家生产的普洱茶在内地很少销售,都是拉到香港去。当时香港的市场情况是,新茶不值钱,要摆个三四年后卖掉才能赚点钱,于是新茶大都入库,三到四年后再开仓大量销售。普洱茶兴起之后,在突然释放的巨大需求之下,产品供不应求,于是从2003年开始,普洱茶“仓储几年再卖”的模式被打破,变成直接大量卖新茶。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2003年以前产量非常低,之后产量被急剧放大,因此2003年之前的茶物以稀为贵,形成了老茶市场。2003年之后,新茶越做越多,到了2007年第一次面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些没有饮用消耗的茶,就变成了天量库存,藏在云南的厂家手里,藏在东莞,这就是云南中期茶、广东中期茶概念兴起的历史渊源。

2008年,普洱茶进入了瘦身提质的阶段,厂家纷纷压缩产量,古树茶等中高端市场也被开发出来了,加上大益茶变成新时代投资的标的物,由此新茶市场被再次激活,一直到2014年春天茶价冲高回落,市场难以走货为止。新茶卖不动了,商家要寻找全新的题材股,于是2003年到2007年生产的茶,被重新包装冠以中期茶的名义,从东莞的大仓库放出来,大量投放市场,以具备一定陈期与品饮价值,性价比高的名义攻城略地,成为了市场最新的热点。

关于中期茶,有几点需要深入谈一下:

1、中期茶有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一个是普世价值的概念,是指介于新茶与老茶之间,陈放10年左右,有一定转化的茶;另一个是特定的市场概念,其指的是2003~2007年间生产的茶,本文要探讨的就是这一时期的茶。

2、2003~2007年,是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之前生产的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归入老茶的范畴,除了时间长之外,其最大的卖点是稀缺性。

2008年之后生产的茶,厂家更加注重质量,许多是高品质的古树茶,但其目前困扰于B货、价格被炒高,加上多为陈期不够的生茶,性寒,不适合日常大量频繁饮用,在普洱茶由投资时代再次转向日常饮用消费时代之际,这就给中期茶登场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而2007年前后生产的茶,曾经因产量大,产品良莠不齐而广为人诟病,尤其是2006年10月份到2007年上半年的茶,被视为价格虚高粗制滥造的代名词,非理性普洱茶年代深度套牢的产物。但到了2013年以后,大家逐渐发现,这些陈放10年左右的茶,虽然产品良莠不齐,但还是可以淘出天量的高性价比好茶出来的,也不能用老眼光一概排斥。

3、普洱茶是个不断在投资收藏与品饮消费之间摇摆的农产品,从2014年起普洱茶由投资时代再次转向日常饮用消费时代,这就造成了新出的生茶很难走量,市场上熟茶、桔普与中期茶好销之格局。老茶我们喝不起,也缺乏辨别真伪的功力,新出古树茶确实是人间美味,但性寒,喝多了身体受不了,再加上山头茶韵的专业知识尚处于普及的初级阶段,一看高企的价格很难下单。而中期茶品饮价值高,常喝身体受得了,口感消费者容易接受,价钱实惠,就充当了消费者的口粮茶与品鉴茶的主力。要实惠,选择性价比高的中期茶作为口粮茶,要品饮价值,可以挑点价格稍微高些的中期茶精品,当做品鉴茶.中期茶还是绝佳的投资茶,因为其陈期10年左右,买来收藏几年,就是老茶了,到时可以当老茶自己喝,也可以当老茶去卖。

4、数量庞大中期茶的出现,喻示着在未来老茶数量稀少,价格奇高的现象将得到纠正,因为这些中期茶再存放5~10年就可以当老茶出售。中期茶的热销也喻示着普洱茶向2003年之前的销售模式回归,即新茶少量卖,大量的茶仓储三五年再投放市场,而且厂家会严格控制仓储品质,并建立仓储流通交易体系,让经销商、茶客都因之受益。(白马非马,《普洱杂志》)

普洱茶投资分析:投资茶的生态平衡


普洱茶投资分析:投资茶的生态平衡

当一批普洱茶被投放到市场的时候,等待这批茶有三种命运,要么被喝掉,要么被市场遗忘掉,或者被喝掉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成为投资茶。当普洱茶不为世人关注的时候,人们把普洱茶全部喝掉,喝不完倒掉,很少有人想着存起来,所以在这个时候存茶的人就成了投资普洱茶成功的人。当世人开始关注普洱茶,后来的人效仿这些投资普洱茶成功的人时候,人们把本应该喝掉的普洱茶存起来,在一个人人都有茶的时期,老茶和新茶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庆幸的是,人们在存茶的时候也在喝茶,对于当下的普洱茶市场环境,成功的投资者要做的不过是从众多可以被投资的普洱茶中去选择喝的相对比较多,关注的人也不少,同时又有人收藏的普洱茶。虽然选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是选择的过程却异常复杂,没有人知道一款茶从发布以后有多少在经销商手里,又有多少在藏家手里,即使最懂行的人最多也只能知道茶的总量有多少,茶都流通在哪些地区而已。但是,我们还能从很多蛛丝马迹中去得到一些启示,以至于我们多少能够选对一些未来可能升值很大的普洱茶。首先,对于标准的茶客来说,他们是不可能去喝电商中9.9包邮的劣质普洱茶的,其次根据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很少有人会把几千一片的老班章古树茶作为口粮。有了9.9包邮的劣质普洱茶,同时又有了几千一片的老班章古树茶为参考,我们就有了价格区间。能从品饮的角度来喝普洱茶以及收藏普洱茶的人,一般都属于社会收入中上的人群。按照现在的国情,在大城市月入8000-1万左右应该属于社会的中上收入人群。对于房贷压力、生活压力均较小的这批人而言,月收入的3%~4%去喝一饼普洱茶显然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买入大量茶投资那另算,有了金融属性就不能单从喝的角度来考虑)换言之,单价在240~400元/片的普洱茶应该是普洱茶饮用人群的主要口粮茶。如果这个价位的普洱茶品牌又比较出名的话,这款茶就很容易成为未来的明星茶了。因为它满足了3个条件:1.喝的人比较多。2.品牌比较出名。3.存的人也不少。在普洱茶百家争鸣的时代收藏对一款普洱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在追求量,有的人在追求价格。其实这并不可取,量多则无人要,价高则难交易。投资茶的形成总是偶然中带着必然,88青的神话不可复制,白菜班章也是一样。

大益“凤凰计划”的背后


大益“凤凰计划”的背后

1、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梧桐树,自古以来就因其笔直的躯干,洁傲的性格而为世人看重。而凤凰,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历来被视为祥瑞。这两种具备高洁性质的事物被联系在一起,凤凰为百鸟之王,而梧桐为树中王者。所以,在神话里,梧桐树总是作为凤凰的栖身之地而存在。

所以,当普洱茶中的龙头大益在2014年5月22日正式宣布启动“大益茶商圈营销试点”活动的时候,大益将其称为“凤凰计划”,也可见大益对于此计划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其寄予的厚望。根据现有资料来解读“凤凰计划”,可知此计划是大益茶业集团的长期战略计划。

说起“凤凰计划”的起源,还需追溯到自去年开始大益营销管理团队在其董事长吴远之先生的带领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洱茶市场调研。在一系列市场调研以及田野工作后,大益郑重的推出了“凤凰计划”,其主旨是提升大益在全国各类型门店的盈利能力。但是如何提升门店盈利能力并不是开几个经销商会议、发几份文件、研发几个新产品就能解决的。所以,“凤凰计划”的内涵是通过一些门店所处的商圈,以商圈为依托,加强门店的服务管理,提升门店的硬件等手段,然后在大力拓展基础客户群体、进一步夯实原有客户群体、进一步提高大益品牌的市场认知度以及占有率,最终实现门店盈利能力的提升。

应当说,大益作为普洱茶行业的领头羊,在2014年全行业动荡的情况下,煞费苦心的推出这一计划,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市场营销拓展都是一种长期战略,不可能短时间之内收到成效。对于大益而言,其本身已是市场龙头,缘何还要继续推出这一计划?

2、渠道之伤,大益之痛

对于大益而言,用一句戏谑的话来说,那就是“已做大哥好多年”。但是这大哥一直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其小弟(全国各地各类型经销商、门店)有时候不是那么听话。所以,大益这个大哥有时候也很着急。

当然,笑话归笑话,其实困扰大益最大的问题是其茶品大部分是被当做投资标的而不是茶品。笔者曾撰文写过大益与芳村之间的关系,大益对芳村是既爱又恨。一方面,芳村是大益产品最大的销售地,估计每年大益至少90%的茶品是在芳村完成销售;另一方面,大益又不希望芳村控制了自己大部分的销售。

以大益在普洱茶界的龙头地位及其老板吴远之的个人性格,大益是绝对不希望自己被渠道控制乃至绑架。而目前大益的现状是虽然在全国拥有数千家各类型门店,但是其给每家门店的配货中,绝大多数又回流到芳村。所以,大益对此非常不满。

其实自2011年开始,大益就着手整顿门店,希望门店提高专业化程度,希望产品下沉渠道,希望更多的终端消费者能够直接接触到大益的产品。无论大益管理层是怎么想的,但是产品下沉渠道的确是一条正确的思路。如今的普洱茶市场,最大的上升动力是因普洱茶所具备的金融属性所产生的(详见拙文《普洱茶的金融化?》,原文刊载于《茶艺-普洱壶艺》47期)。而普洱茶本身其实是饮品,其基础属性是“茶”而非其他。普洱茶之所以会升值,亦是基于其每年的转化会使得口感变得越来越可口。因此,其本质仍然是基于口感。

无论一款普洱茶如何升值,如果最终没有变成消费者手中那杯茶,那么目前普洱茶市场的繁荣不过是水月镜花。普洱茶目前最大的销售地点是广州芳村,而最大的收藏地点是广东东莞。面对东莞那巨大的普洱茶收藏量,不仅是大益,相信其他普洱茶生产厂家都一样感到焦虑。普洱茶每年都在生产,但是跟中国其他茶叶当年生产当年消费的模式不一样,普洱茶通常是当年生产,若干年后消费。在这样的模式下,巨大的行业库存压力必然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释放出来。而当东莞的藏家把自己手中的普洱茶释放出来后,对整个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当然,普洱茶从业者们也无需过分悲观,因为存茶毕竟有风险,在漫长的岁月中,有些茶品可能并不会“越陈越香”,也有很多茶品会因为仓储环节出错而变成废品,而喝普洱茶的人理论上也会逐年争夺。把这些所有风险因素一起考量,未来的普洱茶市场未必会出现老茶供过于求的现象。

3、凤凰能飞否?

中国人都知道凤凰是百鸟之王。但是,凤凰其实是雌性统称。凤是雄鸟,而凰是雌鸟。《凤求凰》这一汉代古琴曲相传就是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时候所谱曲及作赋。而大益把其商圈营销试点工程命名为“凤凰计划”,是否也隐含了大益向全国广大的普洱茶消费者表达“爱慕”的意思?上一节已经提过大益最近几年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产品渠道下沉。

纵观中国各类茶叶以及众多茶企,在产品渠道下沉做得最好的应该说以天福茶叶、日春茶业、八马茶业、安溪铁观音集团为首的一批以铁观音为主打产品的茶企。毫不夸张的说,以上几个品牌在全国范围的门店,其专业化程度、门店硬件设施、门店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方面,是走在中国茶行业顶端的。以日春茶业为例,无论是在北京的门店、广州的门店或者上海的门店,每一个消费者走进去,其感受都是一样的,标准化的门店装修,专业化的服务水平,令每个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并不会因为地域差异而产生巨大偏差。而天福茶叶这一行业领先者更是长期要求其服务人员要在门店周边免费为来往行人奉茶,借此吸引消费者到店内休息。对于零售行业来说,只要有人光顾,就意味着有消费的可能性。

可是反观普洱茶行业呢?大部分品牌包括大益在内,其全国门店良莠不齐,门店硬件设施高下落差很大,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令人堪忧。不说别的,就在门店统一装修以及服务人员统一着装方面,铁观音茶企分分钟把普洱茶茶企甩开很大一截。就大益而言,一些老牌门店在专业化程度方面还高一点,其服务人员还是懂的引导消费者如何认知普洱茶,了解普洱茶。而最近几年所新开的门店,其老板本身对普洱茶也是一知半解,见有消费者上门,说的不是普洱茶,说的是普洱茶投资。这一现象在大益的门店出现,在下关的门店则更加普遍。

所以,“凤凰计划”所隐含的,或许真的有大益向全国普洱茶消费者示好的意味。笔者曾经不止一次撰文说过,普洱茶只有最终被消费掉,才能实现其附加的各种价值。而普洱茶消费者也才是整个普洱茶市场最为基础的存在。脱离普洱茶的基础价值,脱离普洱茶的基础存在,普洱茶市场再繁荣也只是南柯一梦。

4、等待凤凰飞

大益的“凤凰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并且取得预期效果?应该说大益自己并没有底,整个市场也都在关注。大益作为行业领头羊,其每个动作都会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从前年开始的门店整顿并且关闭部分门店,再到去年的市场调研,直到今年1401批次易武正山需开箱销售并且将外包装箱统一回收,再到如今的“凤凰计划”,都引起市场的热议。

梳理大益自2012年以来的一系列动作,不难发现大益对于整顿其渠道、减少芳村对于其经销商体系的影响、提高门店专业化程度是不留余力的。这些动作背后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产品下沉渠道,也就是让最终消费者可以接触到产品。

“凤凰计划”的核心是以商圈为依托,就中国目前的城市布局来说,商圈的存在往往是一个区域中心。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商圈,其背后的蕴藏着一个巨大的消费人群。大益所瞄准的消费群体,已经从单纯茶叶消费者向普通消费人群扩展。事实上,大益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布局普洱茶快消品,其出产的袋泡茶已经在市场上具备一定知名度,也早已进入商超体系。而大益更是在最近开始学习天福茶叶,在某些城市试点快消品店的模式,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遍布中国各大城市的饮品店。大益以普洱茶为基础,开发系列普洱茶饮品,借此来让更多非茶叶消费者可以解除到普洱茶、解除到大益品牌。

应当说,大益这一系列组合拳是环环相扣的,先整顿渠道、再摸底市场、研发快消品、最终启动“凤凰计划”。从这一计划,不难看出大益的决心,同样也展示了大益不甘心现状的野心。作为茶叶快消品行业的巨无霸立顿,其在茶叶快消品的成功一直是中国众多茶企所羡慕的。但是,立顿难道仅仅只是生产袋泡茶就能成功?那这种成功未免太简单了。所以,大益所希望的,是走出一条具备普洱茶特色、大益特色的中国茶行业快消品之路。

这条路是否会引导大益走向辉煌,甚至创造奇迹,笔者目前不敢断言。但是,深入了解大益最近几年的一系列动作,我们便能够发觉,以投资银行出身的吴远之先生,其市场洞察力以及判断力,的确值得肯定与称道。

5、凤凰终将腾飞

中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国,民众普遍有饮茶习惯。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中国众多茶企却还不如立顿这一外国企业。其实中国茶行业对于立顿成功的思考,对自身的反思已经进行多年。想做快消品行业的茶企也非大益一家。但是,就目前来说,与终端消费者结合度最密切,快消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天福也难言与立顿对抗。

大益的“凤凰计划”并没有提出什么十分新颖的、跨时代的理念。认真解读这一计划,会发现“凤凰计划”的内涵其实十分质朴,或者套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那就是“接地气”。这一计划有一定的实施难度,门店的管理水平、渠道的下沉、服务人员的素质不可能一夜之间得到全面提升以及改观。但是,至少这并非天马行空般的夸夸其谈,而是可以落地操作的实施细则。

所以,无论大益的“凤凰计划”成功与否,其本身虽然并非划时代的理念,但是其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划时代的。至少大益有心摆脱其产品单纯的被当做投资品的现状,让其产品可以到真正的消费者手上。至少表明大益这一中国普洱茶的龙头企业在目前还是比较接地气,也在脚踏实地做好普洱茶。

因此,大益的“凤凰计划”这一只凤凰是否可以腾飞已经不关键了,关键的是中国普洱茶这一行业要从大益的这一系列组合拳中看明白大益的意图。相信,只有全行业的人,包括茶企,包括茶商都落到实处,脚踏实地的经营普洱茶,中国普洱茶市场才会真正实现稳步发展而不是落入崩盘、复苏、繁荣这一圈子。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中期茶异常便宜的背后是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的发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