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的茶叶】

普洱茶树龄高低是不能以叶片大小来区分的

经常听到有朋友和我说:“这个普洱茶看起来干茶条索很粗或泡开后叶底叶片很大,这一定是古树茶。”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普洱茶是不能从叶子大小分别年龄的。

其实,普洱茶树龄高低是不能以叶片大小来区分的,同等树龄的茶树因树种、茶树生长地域、环境、气候、土壤等等的不同,茶树生长状况各异,不同茶区同树龄的茶树高矮粗细、叶片大小都有区别。如景迈、倚邦茶区的古树茶叶片反而小,而易武茶区的古树茶与小树茶叶片大小就差不多;

干茶条索粗细也与鲜叶初制加工时揉捻的紧结度有关。

当然,古树茶与小树茶外观光泽度、油润度、质感等肯定是有区别的,但这必须要长期深入茶区,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对各茶区茶有深入了解的人才能区分(但也有看走眼的可能)!

什么才是最佳的区分方法呢?

那就是喝!喝滋味,也就是把握好“汤感”,就如同样是鸡汤,土鸡汤与饲料鸡汤的区别。

其实,所有茶区的古树茶都有其共同的味道,要先对茶汤有个整体的把握,把古树茶与小树茶味道区分开,再来喝各茶区不同的地域味!但前提是你必须要找到正宗的标准古树普洱茶样,并养成长期喝茶的习惯,再掌握正确的方法。

喝时不要刻意地想去记住各个茶的味道,尤其纠结一些细微的感受,比如这个茶有多苦、多涩、多回甘,就如同我们喝土鸡汤,只要多吃,入口自然会有感觉!

至于香气、苦涩度、回甘度等那都是在能正确区分大小树后再来体会每款茶带给身体的一些不同的细微感受!上述说的是给想喝懂并希望能准确区分普洱大小树茶朋友的一点建议,如果只想平时随意喝喝,那只要选择自己喜欢喝的茶就行!

CY260.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的树龄与口感


普洱茶的树龄与口感

普洱茶的口感与她的树龄有很明显的关系,具体信息今天小编将为您介绍。

千年野生古茶树(树龄1000年以上)

树龄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极其稀有,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普洱茶的价格也极高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最为明显。

大茶树(树龄500-1000年)

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云南滇南茶区的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通常,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正确采用普洱茶的泡法,茶汤温润,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500)

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原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生态古茶树(树龄100-200)

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老茶树(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小茶树(树龄35-60年)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明显不足,多为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台地茶树(树龄0-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普洱茶的价格叫前几种树龄的普洱茶最低,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普洱茶的“大小叶”之争


普洱茶的“大小叶“之争有关普洱茶的定义,许多年过去了,至今仍在喋喋不休地争论当中,现在的所谓定论实在是看似有却胜似无。普洱茶的定义实在有点无聊了,期待它能够有个“盖棺”之日:待其盖棺定论后我们又来慢慢聊也不迟。现在,来说一说更具争议的“云南大叶种”。有时候,很简单的问题却能困住参与“答题”的绝大多数的人,比如大叶种、小叶种与普洱茶,问题的答案有时候看似是单选题,或A或B,而最后正确答案居然是特殊条件下的A和B。云南大叶种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由来已久,要定义普洱茶首先便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原料。只要提到普洱茶,首先便是云南大叶种,但“云南大叶种”更为重要的是强调了几个有关普洱茶概念的分支:其一是地域,泛指云南澜沧江流域;其二是泛指的茶树品种;其三为后期引入的“地理标志产品”——产自云南多个行政区域内。坊间至今广为流传——古六大茶山,唯倚邦茶山有小叶种,即所谓的“正山小叶”:那么,此说法与“云南大叶种”矛盾不矛盾呢?倚邦小叶种即为小叶种还会是普洱茶?可倚邦茶山小叶种非但是普洱,且曾为贡茶的倚邦曼松茶!如此,又怎么解释呢?官方坚称:云南大叶种是制作普洱茶的唯一原料;坊间许多茶商却始终还流传“小种叶”,并以每年获取正山小叶为最高追求目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又是许多年,终于,有关云南大叶种的“国标”“千呼万唤始出来”,规定:云南区域内茶树叶片(成叶)面积在28平方厘米至50平方厘米间的茶树,为大叶种!这下好了,云南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的所有茶山古茶园以及后期的无性系品种的茶园茶等,皆被划入了大叶种的行列,因为,它们的叶面积被28和50涵盖了,包括著名的倚邦,也包括困鹿山,还包括大家还未熟知的许多古茶山。叶面积具体的计算方式为:叶面积=叶长X叶宽X0.7(单位:cm)。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公式和几组数字居然就让一个圈内争论多年的问题就此“偃旗息鼓”,着实不易。如果在80年代就有此国标,那么后来的争议也就不会存在了。但有争议也从一定的侧面说明了许多问题,譬如:划分大叶种与小叶种的依据不唯一,不同的茶商用不同的方法,茶都来自云南,在树种确定及加工方法确定的情况下,仍然会有分歧,这很正常。其实——也就是大叶当中有小叶,仅此而已。但要强调云南大叶种是普洱茶的唯一原料,不外乎是要与云南之外的茶树品种做区分,因为,的的确确——云南大叶种茶叶的内含物要远高于(有的达数倍之巨)其它茶树品种。其实,划分大叶种与小叶种的依据除了成叶面积,还包括茶树品种,但更复杂的问题是这涉及到目前还在研究但尚未定性的许多茶树品种以及许多从云南引种栽种“云南大叶种”的省份所种植的茶树品种,所以,以一定地域内的茶树成叶面积来划分大叶、小叶,成了较为“安全”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云南大叶种也受“水土”制约,引种栽种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亦养一方茶”,云南大叶种离开了云南的海拔、水土、立体气候等硬性条件,皆是云南大叶种,但区别很大很大......还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大理、楚雄、昆明等地域,是一个由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过渡的区域,这个地域内大叶种、小叶种、中小叶种兼而有之,但更要强调的是,最优质的普洱茶原料主要分布于澜沧江中下游沿岸地带,不同地域内但都有茶树,也分布大叶种、小叶种、中小叶种,但更应该根据情况区别对待,而不应该是简而盖之......说这么多,不是要让大伙儿拿云南大叶种去怎么样,而是希望加深对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认识。比如,在一些人“痛批”某些专家、学者诸如“历史上XX圆茶原料选自倚邦正山小叶种”的论调时,切忌人云亦云,因为在许多茶商及茶友眼里,它就是“小叶种”,无非是划定大叶种与小叶种的依据不同而已,毕竟,叶面积从28至50,涵盖面也太广了些,相对50的成叶面积,28算是小了,说它是当地的小叶种又怎么会有错?——相同地域内,根据茶树品种的不同,树龄不同,成长环境的差异及自身成长状况等条件,大叶当中有小叶,这,难道不正常么?缘何正常的问题会被极不正常的争论如此许久?又或是这些年间对普洱茶太有话语权者是听得太多而跑得太少见得太少罢......说到这儿,应该明白了吧:所谓的、生长于云南普洱、版纳的小叶种,诸如倚邦小叶种其实是云南大叶种,但我们还称呼它为小叶种,困鹿山亦属于云南大叶种,但我们还称呼它为中小叶种,因为习惯了。

普洱茶里的糯香味是怎么来的?


普洱茶里的糯香味是怎么来的?喜欢普洱茶,尤其喜欢普洱熟茶的朋友,一定熟知一款优质普洱熟茶离不开“香、醇、润、厚、滑、甜”六大特点。

近期,有茶友询问说在品饮一款小沱茶时,喝到了糯米香味,于是询问:“普洱茶汤中的糯米香气是茶品本身所特有的吗?”

具体缘由,请看下文:

一、糯米香普洱茶是什么?怎么来的?

糯米香普洱茶是在普洱茶中,加入“糯米香(一种植物)”所制成的一种调味茶品。即,如同市面上常见陈皮普洱,菊花普洱一般,都是窨[xūn]香或调味的茶品。

何为“糯米香”?即糯米香是一种云南所特产的草本植物,含有香草醇等多种芳香成分,及其大量对人体有益氨基酸,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除却用于普洱茶配料之外,还可供调配香精。

那普洱茶的糯米香是怎么来的呢?目前在市面上,普洱茶糯香来源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直接添加糯香植物切碎,混合茶叶进行一起压制。这类糯香普洱大多以小沱茶为主,用在普洱熟茶身上的居多。

第二类,运用普洱茶特有“吸附性”特性,采用糯米香叶进行窨[xūn]香,让茶叶与糯香味充分融合。不过,这类制法成本更高,通畅在二三线厂地制造。

二、如何理性看待普洱茶中的“各类”香气?

除却上述所说糯香味,普洱茶还会有陈香、木香、樟香等香气。而且,品质、工艺、仓储越发得当的普洱茶,所呈现香气越发变化莫测,曼妙无穷。

然而,市面上普洱茶香气来源,既有普洱茶先天转化香气,也有后天人为加工转化香气(各有利弊)。作为茶客,或许我们该端正自己的认知,不盲目追寻各类香气,也不过分排斥有益香气。

作为消费者,选择途中可保持茶中香气既不过分浓烈,也不显得怪异,且能与各种香气的原始气味相符合的原则挑选。

作为商家(厂家),也应守住自己的道德及其法律底线,力争为茶叶消费者用心缔造每一款茶品,确保茶品的品质安全。

当然,茶品归根结底只是一类饮(药品、食品)品,选取途中,还应适口为真,不过度追求价格、品牌,或者某一类极端工艺。

普洱茶基本的苦、涩、甜味是怎么来的?


普洱茶基本的苦、涩、甜味是怎么来的?

我们在喝茶的时候,苦涩是基本都会表达的,也是可以第一时间喝出的滋味,那普洱茶里面的最基本苦、涩、甜是怎么来的呢?内容仅供参考:一杯普洱茶里包含很多种滋味,主要有苦、涩、甜等等,而这些滋味恰好是茶叶里所含物质产生的,其中茶多酚占有主导地位,其次为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等,再加上其他各种呈味物质的融合,就出现了茶汤饱满丰富的滋味。

我们所喝到的滋味都是茶叶遇水后,茶与水相融的水浸出物,在冲泡时这些物质在茶叶当中散发出来。

那这些滋味是如何产生的呢?

普洱茶很苦主要是因为它本身所含的茶碱(咖啡碱、咖啡因)、花青素和茶皂素、茶多酚(儿茶素)和单宁(植物鞣质)所致。咖啡碱在茶叶的水浸出物中一般占4%左右的含量,普洱茶中的茶碱是苦的,可以带来普洱茶很苦的感觉。

造成涩感的主要物质是多酚类物质,占茶叶干重的25-30%,茶多酚类亦称“茶单宁”,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的混合物,可以分为儿茶素(黄烷醇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花白素类;酚酸及所酚酸类,统称为类黄酮物质。喝茶时使人感觉得收敛的涩感是单宁等多酚类物质与唾液蛋白和糖蛋白相互作用产生的。甜

茶汤当中的甜味物质主要有两大类:糖类、天然含氮化合物(氨基酸),甜味主要由普洱茶中的可溶性糖类物质和某些氨基酸形成。

除了以上普洱茶所含物质类会产生这些滋味,以下这些也有肯能会造成普洱茶苦涩的因素:

(1)除了茶区、叶种本身的特点外,杀青偏轻、失水不达标,会导致茶叶苦涩感偏重。

(2)仓储环境湿度过大,也会导致茶叶偏涩。

(3)冲泡时投茶量过大、水温偏高,同样会使得茶叶口感偏苦涩。

普洱茶的茶树知识


普洱茶的茶树知识

普洱茶树属山茶科。

现状--稀有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800多年的“茶对王”,为目前较大的植株,当地虽已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植株仍在受到人为干扰,如不加强管护,将有被摧残致死的危险。海南随着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剧缩减,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野茶叶的人众多,野茶树也日益减少。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3(-20)米,主干直径可达1米以上;幼枝和幼叶被细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8(-12)厘米,宽1.8-4.5厘米,先钝刀基部楔边级具锯齿,两面无滑无毛;叶柄长3-7毫米,花单生或2-4组成生聚伞花序白色,直径2.5-3.5厘米,有香气,花梗长6-10毫米,下弯;萼片5(6),圆形,果时宿存;花瓣7-8(-9),宽倒卵形或圆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顶端3裂。蒴果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25厘米,果皮革质;种子1或2,近球形,微有棱角,直径约1.5-1.8厘米,淡褐色。

地理分布--主要产云南勐海、勐腊、思茅、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其欠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云南分布区多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产地勐海南糯山年平均温17-19℃,极端最高温22.3℃,极端最低温-5.4℃(出现在1月);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土壤多为赤红壤和黄色赤红壤,喜山坡沟谷,干季云雾弥漫,空气潮湿,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质的小环境。花期9-11月,果期4-6月,有时花、果并存。野茶树果实常被采收,天然生繁殖差,林下幼苗罕见。与其伴生的主要乔木树种有峨眉木荷SchimawallichiiChoisy、截果柯LithocarpustruncatusRehd.etWils.、普文楠PhoebepuwenensisCheng等。

保护价值--野茶树原产我国南部,尤以云南南部有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对研究茶树的起源、进化等有重要意义。云南的普洱茶叶自古以来是著名的饮料,种子富含油脂可作食用油或工业用油。

保护措施--对特大的野茶树植株应加强保护措施,严禁采叶采叶采果,建议将分布集中的云南勐海南糯山划为野茶树保护点,保持必要的生态环境,创造天然繁殖条云南境内尚有大黑山野茶CamelliataheishangensisF.S.Zhang产地和生境与野茶树相同,亦应保护。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种子寿命短,宜采后即播。栽培法和茶树相同。

普洱茶树的生长环境


普洱茶树的生长环境

茶树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里,受到环境条件特定的影响,通过新陈代谢,于是在茶树的生育过程中就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成为茶树的适生条件。也就是说,茶树的适生条件是长期对该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

就茶树的生长发育而言,适生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和土壤环境的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条件的综合,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在经常对茶树生长发育等各方面发生明显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因素叫做生态因子。每个生态因子都有它本身的变化规律,由于地区及时间的不同,以及它们在数量、质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变化,都会综合地影响于茶树,使茶树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环境对茶树的生态作用。

一、茶树适宜的生长条件

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荫蔽的生长环境,需要适当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条件。影响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是气候和土壤,在选择茶地发展新茶园和日常栽培管理上必须重视。

(一)茶树对土壤的要求

茶树是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它只能在酸性土壤中才能生长,要求土壤pH值在4-6.5之间,以4.5-5.5最适合茶树生长。茶树不喜欢钙质,土壤中如含有石灰质(活性钙含量超过0.2%),就影响到茶树生长,甚至逐渐死亡。通常看到种在坟堆上的茶树低矮黄瘦,生长不良,主要就是灰廊引起的。灰廊以大量石灰掺和细砂、粘土生成,使茶根不能深扎,灰廊还不断释放碱性石灰质,造成周围土壤钙质过多,影响茶树生长。

土层深厚对茶树生长有利,一般要求超过80cm。底土不能有粘盘层或硬盘层,不然容易积水。土壤的通透性要好,以便蓄水积肥,地下水位过高,孔隙堵塞,根系产生缺氧呼吸,就会造成烂根,因此地下水位必须控制在80cm以下。

(二)茶树对温度的要求

温度对于茶树生长发育的快慢、采摘期的迟早和长短、鲜叶的产量以及成茶的品质,都有密切关系。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度,10度左右开始发芽。在35度以上的高温及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茶树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幼嫩芽叶会灼伤。在10度以下,茶树生长缓慢或停止;到零下13度左右,茶树地上部会冻枯甚至死亡。低温加燥风,茶树最易受冻。

(三)茶树对水分的要求

茶树幼嫩芽叶的含水量为74%-77%嫩茎的含水量在80%以上,水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当叶片失水10%时,光合作用就会受到抑制。茶树虽喜潮湿,但也不能长期积水。茶树最适宜的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根据浙江省常年降雨量1044-1600mm来看,是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但由于各月降水量的分配不匀,夏秋季常出现“伏旱”和“秋旱”,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会严重影响夏秋茶的产量。茶树要求土壤相对持水量在60%-90%之间,以70%-80%为宜。空气湿度以80%-90%为宜。土壤水分适当,空气湿度较高,不仅新梢叶片大,而且持嫩性强,叶质柔软,角质层薄,茶叶品质优良。

(四)茶树对光照的要求

茶树耐荫,但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在比较荫蔽、多漫射光的条件下,新梢内含物丰富,嫩度好,品质高。因为漫射光中含紫外线较多,能促进儿茶素和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对品质有利。直射光中过强的红外线只能促使茶叶纤维素的形成,叶片容易老化,致使茶叶品质下降。人们常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其道理就在于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光质和强度起了变化,有利于茶树的光合作用,促进了茶叶质量的提高。

二、土壤条件

优良茶区土壤首先需排水良好,表土深厚,在成分方面以含腐殖质及矿物质为佳,以PH值4.5~6最适合。

普洱茶地位: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的重要中心


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的重要中心

茶树原产地之争是自英国人勃鲁士1824年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开始的。自那以后,许多科技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茶树原产地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有“阿萨姆”说、“伊洛瓦底江源”说、“东南亚”说等等;但世界大部分学者认为茶树原产我国。如1892年美国的瓦尔希写的《茶的历史及奥秘》中,1893年法国金奈的《植物自然分类》中,1960年前苏联的杰莫哈节《论野生茶树进化因素》里,以及近年来日本“茶树原产地研究会”志村桥博士、桥本实博士的论文里,都认为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则进一步指出,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云南则是这原产地的中心。茶树资源专家虞富莲、陈炳环、谭永济等在对云南全境茶树资源考察后,从云南茶种(Species)的数量、新种的发现、茶种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特点、云南的地质历史等,论证了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1994年,陈兴琰教授等又以云南古今地质变迁和被子植物的分布为依据,结合茶树起源的亲缘性、时间性、空间性三个方面,进一步系统地论证了茶树的原产地在云南。总结以往研究结果,云南是世界茶树的重要原产地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云南的地质条件和气候因子为茶树的起源提供了重要条件

云南位于东经97°39?—106°12?,北纬21°09?—29°15?,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属于低纬高原区。云南地质古老,因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岭纵横、山高谷深的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全省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部、东南部、南部流去;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米。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海拔高差达6000多米。由于受到印度洋和太平洋等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温暖湿润的气候。因此,云南古代和以后的气候以及地形、地貌、演变等都是适宜被子植物包括茶树的起源和大量繁衍,以植物种类丰富著称于世,被誉为“植物王国”。全世界被子植物已知的544个科中,云南就有256个科。著名的第三纪孓遗植物鹅掌楸、水杉、金钱松、枫香仍在滇东和滇西的原始森林中存在。还有起源古老的八角科、五味子科、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等,在云南都有较多种类。茶树属山茶科,并由山茶属植物演化而来,山茶目植物的起源时间约距今6—7千万年之间,而山茶属植物可能在距今4千万年。根据对茶树花粉的研究认为,茶树出现于中生代末至新生代初期。

2、云南的山茶属植物和茶组植物种类最多

世界上已报道的山茶属植物有23个属380余种,我国有15个属260余种,大部分集中在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而云南也素有“山茶甲天下”之称。茶树与红山茶、红花油茶、西南连蕊茶等山茶属植物在外形特征方面很相似,并在自然环境中相互混生。我国植物学家张宏达、闵天禄和茶叶专家虞富莲、张芳赐、叶创新等先后报道了山茶属中茶组植物的47种4变种,目前云南已发现的茶树种类就有35个种3变种,占茶组植物的80%,其中具有较多原始形态结构的大厂茶、厚轴茶、大理茶等在云南都有集中分布。始建于1983年的“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中,保存了省内68个县市、8个省区和5个国家的以云南大叶茶为主的各类茶树资源860份,并且每年都在逐步增加。按照某种植物属种最多的地区,也就是那种植物的起源地区的观点,可以认为,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

3、云南的大茶树资源和古茶园分布面最广、数量最大

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和保护了古茶树资源。云南除滇西北高寒地区外,几乎都发现有野生茶树生长,其中树高在数十米以上的有20余处,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有十余株。而巴达大茶树、南糯山大茶树、邦崴大茶树曾经分别代表了茶树的野生类型、栽培类型和过渡类型,被称为“云南三大古茶树王”。同时,云南还是我国乃至世界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保存数量最多的地区。云南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据统计,目前云南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在60公顷以上的有14片,总面积超过1.8万公顷。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双江、镇沅、澜沧、普洱、屏边、勐海等地又发现连片野生茶树,数量之多,面积之广,实属罕见。其中海拔在2250米-2800米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海拔1500米-1700米的景迈万亩古茶园是面积最大的普洱茶种群落。这些大茶树和古茶园是云南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和见证,也是国家珍贵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4、云南茶树资源的传播

从被子植物的进化可以知道,原始被子植物是起源于亚热带区域的高山上,茶树也是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云南的茶树因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毁灭,得以生存和发展。由于茶果难以凭借风和昆虫四处传播,主要传播方式是从高处移到低处,或借助水的流动散播到遥远的地方。云南境内有“三大山系”和“六大水系”,是萨尔温江、湄公河、红河、伊洛瓦底江等许多大江、大河的上游。茶树种子通过这些江河传入缅甸、老挝、泰国、越南以及邻近缅甸的印度北部,在这些地方发现了类似云南大叶茶的乔木型茶树也是很自然的。虞富莲研究员等认为,茶树大致沿着三个方向自然传播:一是沿着云贵高原的横断山脉,从澜沧江、怒江等水系向西南方向,即向着低纬高湿的方向演变,使茶树逐渐适应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栽培型的云南大叶茶是其中的代表。二是茶树沿着云贵高原的南北盘江及元江向东及东南方向,即向着受东南季风影响,且干湿季分明的方向演变,这类茶树的代表种有五室茶、五柱茶等。三是沿着云贵高原的金沙江、长江水系东北大斜坡,即向着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且干燥的方向演变,经人工选育栽培的云南东北部的苔茶是这类茶树的代表。

5、云南发现和利用茶的历史悠久

云南茶树资源的多样性蕴藏着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多样性,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1975年云南省博物馆提供了宾川羊树村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一块果实印痕标本,经专家鉴定是茶树果实;据考证,罗平、师宗从野生茶转移为家种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另据傣文记载,早在东汉时期,云南已有茶树栽培;唐朝樊绰著《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界诸山即当今思茅、西双版纳地区)。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他们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较早的民族。如在对茶树的利用方面,至少能列举出5种不同功效,如提神解乏、消炎解毒、腹泻腹涨等。不同民族对茶的加工和饮用方式更是各具特色。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南诏国时期,大理、景东一带的彝族先民就形成了“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饮茶习俗,其它诸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佤族的“烧茶”、拉祜族的“烤茶”、彝族的“土罐茶”、纳西族的“龙虎斗茶”、藏族的“酥油茶”等已作为传统的饮茶习俗,代代相传。另外,茶对各民族的影响已浸透到精神和宗教方面,在婚丧、节庆、祭祀等活动中,茶叶常常作为必须的饮品、礼品和祭品。因此,源远流长的云南民族茶文化,从侧面也反映了茶树起源于云南。

综上所述,从大量的事实到基础学科提供的理论依据,都证明云南不仅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心,而且也是演化变异中心。

云南普洱茶中的七子饼是怎样来的?


云南普洱茶中的七子饼是怎样来的?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以往的茶饼都是357克,当然现今的茶厂为了饼形更丰满,制作成380克或400克也叫七子饼。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七子饼是怎样来的呢?

说法一:“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说法二:为什么七子饼只装七张饼?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从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用来上税。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说法三: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中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虽叫“月饼”却不能吃 普洱茶也来抢占中秋商机


虽叫“月饼”却不能吃普洱茶也来抢占中秋商机

(

中秋节将至,记者日前了解到,月饼商家缠斗的同时,一些并不是做传统月饼的商家也打着“月饼”的名头抢占中秋商机。

“我老丈人有糖尿病,每年中秋送不送月饼成了我纠结的事情。送吧,每年都浪费掉,有几年放到下一年中秋都还有。不送吧,感觉中秋没月饼就不像过中秋。前两天听说有种月饼茶,是用普洱茶压制成月饼状的,包装也像月饼礼盒的包装,正好我老丈人喜欢喝茶,今年我就准备送月饼茶了。”市民严先生说。

记者在网上搜索“月饼茶”,立即有上百条结果出来,从一百多元到上千元的月饼茶礼盒都有。月饼茶的原料多为普洱茶,压制成月饼形状。当然,这种月饼茶不是用来吃的,也没有传统月饼的馅料,主要是用来泡茶喝,取的是月饼的意思。但网上各种月饼茶的销售并不太好,很多人在听说“月饼茶”时,都以为是茶味的月饼,并不知道有月饼茶这种东西。但知道月饼茶的真正身份后,很多人都表示比传统月饼好,普洱茶本身有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养胃等功效,送月饼茶等于送健康.

苦涩不能化的普洱茶


苦涩不能化的普洱茶

茶通常都会有苦涩味,这里“不能化”的意思是指苦涩后不会甘甜,苦涩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好的茶苦涩能化,并回甘回甜,越好的茶化的越快,回得越快,它那种“苦”是苦凉的、打开的。

像老班章的古树茶,一喝下去很苦,苦到喉咙,但苦一瞬间消失,马上回甘回甜,而且甘甜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令人感觉舒服、愉悦。

喝茶应该使人解渴、生津,品茶应该使人舒服、愉悦。但这都需要茶喝下去后,停下来去感觉。有些茶会使人越喝越口干,又苦又涩,甚至有胸闷、心烦、不舒服的感觉。

茶不化的苦涩到底是什么呢?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茶树的生态说起,根据我们这些年在茶山的考察,我们先甄别茶树的生态,有原生态的古茶园;有新开发的茶园;有台地茶园;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有没有的。

在茶园里,我们摘茶的鲜叶品尝,发现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苦涩不能化,有胸闷、心烦的感觉;

没有的,苦涩能化。再细品,发现前者的苦是死的苦、实的苦,后者是凉的苦、开的苦。两者的苦是不一样,前者不能化,令人不舒服;后者能化,令人舒服。前者的苦是来自化肥、农药;后者的苦是来自茶的本身。喝这两种茶时,入口时两者区别不大,特别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分得开,但停下来,留口的感觉很多人都能分辨出来。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树龄高低是不能以叶片大小来区分的》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的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