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高山生态白茶】

云南:山寨汉子建设把那杏生态园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谭正武(左一)向游客介绍单芽茶。

45岁的谭正武在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那杏村种植高优生态茶园、核桃园,加工特色单叶茶,还把生意做到浙江、广东等沿海城市,带动了1800多户茶农走上增收致富路。

那杏村地处澜沧江峡谷群山中,土地高寒贫瘠。笔者近日来到那杏有机生态园,却见这里绿意盎然,茶园百亩连片、层峦叠翠;核桃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马台乡负责人介绍,这片集生产与加工的有机生态园是全乡最早创建的家庭农场。

农场主谭正武聊起了他的创业历程。他说:“我以前专做毛茶生意,收购当地的茶叶后销售到广通、昆明等地,在此期间接触了许多沿海的商家,获得过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一场茶叶大战过后,市场走入低谷,许多做茶叶生意的人亏怕了,洗手不干了。我也开始另寻商机,再创新业。”

凭着多年在茶叶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谭正武到沿海茶叶市场调查、咨询,搜集有关资料,多方论证。最终,一个创业方案终于在全家6人中达成共识,那就是创办单芽茶加工厂,创建有机生态园。

“要感谢乡政府、村委会帮助我流转了这1300多亩土地。”谭正武说,他生于大山,所以决心要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家乡这片热土,让荒野披上绿装,让瘠土结出硕果,让马台乡茶农走上科技种茶脱贫致富路。他多方筹集资金60万元,购进茶叶加工机械,创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又将从村委会流转来的200亩杂草丛生的衰败茶园进行改造,每年投入4万多元从各个牧场、养殖场购来畜禽有机肥施入茶园。10年下来,谭正武已拥有有机茶园360亩,优质核桃园1000亩,辐射带动了周边2000户农家发展。

“什么叫单芽茶?就是每季茶叶萌发时只采一芽二叶中的一芽,确保鲜叶顶尖质量。为保证采茶质量,我培训了上百名能手,采下单芽茶再交售到加工厂。”谭正武介绍说,他的360亩茶园每年只生产2吨单芽茶,年收入360万元。由于产品供不应求,还要到邻近乡村订购,带动了周边1800多户的6000多亩茶园发展。“我每年生产加工20吨单芽绿茶,30吨单芽红茶,50吨单芽黑茶,产品定点供应浙江义乌、广州的两家客商。”

谭正武对未来有更多的打算,他说:“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这一生产形式,使我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我要把那杏生态园建成一个机械化程度高、食品安全有保障的现代化生态庄园,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

cY260.com编辑推荐

云南双江县勐库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建设状况


云南双江县勐库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建设状况

近期,双江县勐库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95.4万元,各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农运路网建设:完成机耕路内外业测设及土石方工程15条(段)23.35公里,完成2座桥梁的内外业设计,其中开工建设桥梁1座;完成采茶便道毛路开挖及混泥土路面铺筑10公里。

路旁绿化和茶园覆荫树建设:完成绿化规划工作;储备苗木50万株;移栽海南黄花梨170亩3200株、香樟842.7亩16854株、肉桂1394.4亩27887株。

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完成项目区饮水主管道、灌区干管、分干管的测设工作;灌区架设干管1000米、分干管1950米,安装喷头130个;开挖土方2200立方;安装主管5100米;浇筑200立方米水池1个。中低产土地改造:完成“小改大”面积1400亩。

茶园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储备优质大叶种茶苗70万株。

地膜覆盖及套种项目:储备地膜14076公斤,调供茶叶专用肥80吨、套种作物籽种8.54吨。

新植地块茶苗定植沟开挖及移栽:完成核心区茶苗定植沟开挖730亩。

茶苗移栽:共发放茶苗99.52万株,共计829.3亩,核心区新植和补植已基本完成。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挂牌成立13个茶叶专业协会并完成相应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勐库镇:陆仁娅)

广西梧州: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拓宽茶农致富路


广西梧州: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拓宽茶农致富路

去年12月22日,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在苍梧县六堡镇理冲村开工。“茶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规划,让当地茶农对家乡日后的开发充满信心。现有六堡镇茶园茶农采茶图片

这片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总规划面积2000多亩,选址紧邻即将开通的G355国道。基地一期工程计划建设观景台、景观道路、观赏植物带、优质茶业种质资源圃展示区。同时,采用“深种低覆盖”种植、“低位压枝”高效栽培等快速成园技术,使茶园能够在三年内投产,每年还可降低管理成本近五成,该模式经推广普及后,效益会更加明显。

理冲村村民谢勇劲对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开工期盼已久。从去年年中以来,他已经投资60多万元在基地旁建设家庭农场。近日,农场配套的果园、鱼塘、养猪场、酿酒厂已投入使用,餐饮和旅宿等设施也在加紧修建。

六堡镇山色

早年,谢勇劲曾在广东创业,参观过当地不少市郊标准化农场。订单农业以及“农游合一”的经营模式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去年初,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在村里调研时提议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茶园,推广种植利于机械化采摘的良种茶苗,还要把茶园打造成为景区,村民既可以参与务工也可以自己投资搞农家乐。这让谢勇劲很动心,他毫不犹豫流转了20多亩林地,还动员亲戚们参与进来。

谢勇劲介绍,理冲村种植的六堡茶面积虽广,但各茶园栽植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人工采茶成本高、利润微薄。建设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不仅可以带动茶农优化种植结构,还能通过开发旅游增加收入来源。

理冲村党支部书记黎炳祥同样看好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基地由国有企业投资建设,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村集体未来还可以通过成立土地合作社,统一流转村民的闲置农田、林地给企业开发,提高茶园效益,增加村集体收入。

加快推进标准化茶园和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是公司去年主抓的一项重点民心工程,寄希望从国营茶园建设入手,推动全市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公司联合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绿异茶树良种研究院等多家科研研究机构,建设茶树种质保护圃和六堡茶优良种苗繁育基地以及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和梧州茶树品种园,加强试验示范,扩大优质种苗资源储备。当前调整生态公益林2000亩,预计年内出圃优良六堡茶种苗超500万株。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拓展协议原料基地,计划在5年内在长洲区和苍梧县六堡镇建设茶园种植面积近万亩,通过科技引领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助力六堡茶产业扶贫。

普洱茶农的“生态经”


普洱茶农的“生态经”

“那时候,每天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时候能填饱肚子。”十年前,29岁的杨顺华带着一家老小,从临沧市的乡下搬迁到了思茅区干海子茶场,开始种植大叶种茶树。“当时茶叶不值钱,茶树也不多,忙一年,收入不到两千元。”杨顺华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村里号召大面积种植茶树,但由于茶叶的收购价和产量都很低,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自己有茶园的,1公斤鲜叶卖不到10元钱;承包茶园的,采摘1公斤鲜叶收入仅有几毛钱。

“现在好了,不算养鸡养猪,仅承包茶园,上交鲜叶,一个人一年的收入就超过了万元。如今,寨子里铺通了柏油路,家家都有彩电、摩托车。”谈起现在的生活,杨顺华一脸的幸福。他说,“如今,市里还派来技术员教我们在茶园里种上树给茶树遮阴,减少茶树的病害,这样就不用打农药。不用施肥打农药的茶叶卖价还更高,我们把这样的茶园叫做生物多样性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党的富农政策好,种植茶树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普洱市茶业局的相关领导告诉记者,“普洱市从事普洱茶产业的人口已超过了百万。普洱茶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命脉。为了尽快让当地的百姓脱贫致富,市委、市政府提出: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想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让农民的生活好起来。政府通过出资培育、购买优良茶树种,然后无偿送给茶农种植,其茶树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归茶农所有。这样的举措,让茶农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茶产业定位为普洱市五大支柱产业之首。坚持走“稳定、优质、名牌、增效”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建设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完善茶叶生产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市场监督体系、科研推广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抓好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营销等关键环节,积极开发优质无公害生态型系列产品,打造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茶叶品牌,全市的茶产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截止到今年9月,全市茶叶总面积达14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22.8万亩;干毛茶总产量6.4万吨,比上年同期的4.4万吨增产45%;总产值40亿元,是去年同期16.4亿元的两倍多。同时,完成招商引资投资15.5亿元。茶产业呈现出了健康有序、好茶好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董祖祥是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茶叶种植经营大户。在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这位谦和朴实的庄稼汉冲破传统的小农经营观念,走出了一条发展“有机茶”的道路。按董祖祥的解释,有机茶从育苗、开沟、种植等各个过程都充分体现着“有机”,即与化肥农药绝缘,完全采用农家肥。不用化肥农药,防治病虫害就要另辟蹊径。有机茶园里的杀虫“法宝”是灯光、粘板、鸡、蜘蛛,他们的杀虫率分别是50%、10%、10%和30%。董祖祥说,有机茶的特别之处不只在味道,更在于内涵。“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对健康更重视了,对饮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有机茶正好符合现代人追求生态、自然、纯净的要求。”

能不能把普洱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融入到每一片小小的茶叶之中?能不能使普洱市的茶叶都能达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这是普洱茶产业的方向和目标。

“我市在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普洱地处北回归线、热带雨林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茶园建设理念,变革以往满山遍野、整齐划一的现代茶园建设模式,在全国率先推行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建设,生产出具有浓郁普洱特色的生态优质原料,全面提升普洱茶叶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以“生态”和“绿色”为最大特色优势的有机茶吸引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市茶业局的领导告诉记者,为实现全市茶产业的科学发展,落实“科学普洱”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全市绿色、有机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工作思路,打造“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安全”的良好农业发展模式,引领整个茶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同时通过狠抓基地建设,规范茶园管理,规范农资市场,禁止使用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和化肥,大力倡导有机肥,提升普洱茶品质。通过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开拓市场,促进销售,增加农民的话语权,帮助农民更加方便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积极鼓励茶企业申请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以此提升普洱茶在种植、生产、加工的水平,最终生产出消费者放心的安全食品,消费者满意的优质产品,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的收入。

“生态茶园就是在未来,为今天被钢铁、黑烟、疾病、焦虑、繁忙所困扰的世人造一个宁静的港湾,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憩息的一个精神家园。”在普洱市领导的理想中,普洱市的茶园不仅能产出优质的茶叶,而且可以成为一片精神高地。几年来,不管是茶叶基地面积,还是基地管理水平,普洱市都迈向了更高层次。未来,普洱茶产业将继续在“质”上创新,以求新突破。

苍梧县六堡生态名镇建设特色初显


苍梧县六堡生态名镇建设特色初显

六堡生态特色名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图为当地整洁干净的镇区街道和融合茶文化和民族风的房屋、路灯装饰。梁萍摄

时下走进苍梧县六堡镇,可以看到外墙和屋檐装饰风格统一的房屋立于整洁干净的镇区街道两旁,别具民族特色的木窗格和路灯点缀其中,充满六堡茶文化元素的配套装饰随处可见,呈现出一个风景怡然、文化氛围浓郁的生态家园。

去年以来,苍梧县六堡镇开展生态(农业)名镇建设,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配套设施建设和镇区街道的亮化、绿化等项目建设,使镇容镇貌焕然一新,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据了解,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有着深厚的六堡茶文化底蕴,居住人口以汉族和瑶族为主。苍梧县根据当地的特色和优势,规划建设以六堡茶文化为核心,融入民族特色元素,建设茶文化民族风相融合的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县、镇两级通过加快建设原生态六堡茶苗圃基地和六堡茶标准示范园,统一房屋外墙立面装饰配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屋檐、艺术木窗格等形成突显地方特色建筑风格,精心设计路灯布置和绿化布置,在镇区建设环保压缩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开展远程教育广场、村屯教育远程站点、乡村学校少年宫、村级篮球场和沼气池等配套工程建设,完成镇区附近12.1公里道路改造建设等,全面有序推进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六堡生态特色名镇风格已初步呈现。当地不少居民表示,镇区环境改善带动了生活质量提高,也增强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为农民增收带来更多机遇。

苍梧县县长李彤华表示,今年是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建设的关键之年,年度计划投资1400多万元,把城乡风貌改造和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加快完成六山公路、茶厂区两侧村庄400多户房屋外立面改造以及1500亩高标准六堡茶生态示范园建设任务。同时,以充分体现六堡茶特色元素为总体要求,镇区三座桥梁将进行改造和维修,并在河道两岸建设拦河坝、护岸,统一街道两侧商铺广告牌、门店招牌风格,力争将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建设打造成为我市城镇化建设和“美丽梧州·清洁乡村”活动的示范品牌。

探访深山野生茶 看茶农致富增渠道


探访深山野生茶看茶农致富增渠道

“野生茶”大多深藏于原始森林,那里海拔较高,遮天蔽日,人迹罕至。因温差大,日照时间短,湿度大,茶叶的芽叶持嫩性较强,更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这正是“野生茶”香气沉久、质量优的原因之一。

5月初的一天,笔者随大干镇干山村猎户饶日应开始了探访顺昌“野生茶”之旅。山路越走越窄,林子越来越密,在离干山村附近一个海拔600多米的王子场,我们终于看到东一簇、西一株的野生茶树。饶日应说,当地人从来不买茶叶,就喝自己上山采制的“野生茶”。这些野茶树如果在原始森林里任其生长,可达一人多高,现在只是散落于毛竹、杉树、松树林里,因村民们刀劈炼山,只待来年春季又重发新芽,因此长得就像灌木丛似的。王子场曾有一大片野生茶,相传南宋时期,这里曾有个400户人家的古村落,后因瘟疫外迁,成片的茶园荒废,就成了现在的“野生茶”。

顺昌元坑镇民间有个俗语“曲山头、宝山腰、前门山脚”。在宝山留传有“皇娘茶”的传说,相传当地有个不识字的茶商到临安,适逢内急随手扯下一张黄纸欲往茅厕,不曾想那是张因皇后腹涨如鼓、久治不愈的求医皇榜,当下就被卫兵带到皇城,得知原委后茶商满头大汗,带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急中生智从怀中取出一包从宝山采制的陈茶给皇后服用,结果皇后口中生津、腹涨顿消,茶商绝处逢生。这临安就是当时南宋的都城杭州,茶叶在历代医书中就有提及其止渴利尿、除烦去腻、驱困轻身等功效。可以说,这位茶商于无意之间当了回乡村野医,茶的特性救了他自己。宝山的茶因此出名,“前山茶”成为明代贡茶。

1994年版《顺昌县志》载,“据顺昌旧志记载,宋代已栽培茶叶。清代茶叶生产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每年有大量茶叶外销。民国时期,茶叶生产逐渐衰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福建沿海地区,茶叶外销困难,茶价跌落,导致茶行倒闭、茶园荒芜,到1949年只有少量零星种植……”由此可见,顺昌有大量的“野生茶”资源。

顺昌“野生茶”从外形上看分叶缘有齿、无齿两种;从色调上又分叶缘绿色、暗红色两种。尤其是叶缘暗红的“野生茶”泡制出的“宝山野生红茶”,其汤色暗红、香气深沉、回甘长稳,是不可多得的上等佳茗。据了解,茶科植物共有大约50多种,大部分是野生茶,人工驯化茶类只是少数。所谓“野生茶”是区别于人工养的自然生长的茶,一般生长环境多在高海拔的原始森林中,因其无人工施肥,无农药、化学污染,属纯生态型的天然佳茗,而倍受世人喜爱。但在种类繁多的野生茶中,有些野生茶有一定毒性,不能随便采用,所以找准真正的“野生茶”并不容易。而顺昌现有的“野生茶”多是远古人工种植的荒废老茶树,这是不可多得的“野生茶”资源。

如今,顺昌“野生茶”正以其生态环保、质量纯正被越来越多的茶人所共识。每逢阳春时节,四邻八乡的山野村民们又多了一条“上山采野茶”的致富增收渠道。

云南古茶树(园)保护与管理


云南古茶树(园)保护与管理

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植茶历史,至今仍保存有13万亩古茶树,分布于海拔760~2060米的澜沧江水系下游的山区丘陵地带。古茶树都生长在远离城市,空气清洁,生态环境良好的山林中。在茶与天然林复合生态环境下生长的古树茶品质独特、安全,深受消费者喜爱,非常畅销。茶农为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对古茶树过分的采摘,加上管理粗放,造成茶树树势衰退,甚至死亡。为了挽救这一宝贵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古茶树(园)的保护与管理。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树冠管理与土壤管理相结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仅不破坏古茶园生态环境,而且使古茶树树势得到恢复,树幅扩大,茶叶产量、品质得到提高。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一套古茶树(园)的管理措施,为古茶树(园)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供西双版纳州各古茶区参考。

保护生态环境

一、保持古茶树原生境

保护古茶园生态环境,维护原境原貌,减少人为干扰,禁止乱砍滥伐古茶园及其周围的森林植被。

二、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古茶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恢复古茶园生态系统。主要做法为:1、补种适宜当地的、并且与茶树生长相协调的乔木树种,增加古茶园的覆荫度,完善生态系统。补植塘深宽为50×50厘米。2、对株数较少的古茶园,可适当补植茶苗,增加茶树的种植密度。种植塘深宽为50×50厘米,表土回塘,用当地的实生苗进行补缺。

土壤管理

一、茶园耕作

大多古茶园森林覆盖率高,落叶形成的腐殖层厚,土壤疏松,肥力较高,一般不需要中耕松土。但对于森林覆盖率低、肥力低下和土壤板结的古茶园,则需要采取适当的中耕除草措施。

中耕除草措施适用于缓坡古茶园,年耕作1次,时间在11月至12月,方法为:以茶树主干为中心,在树冠覆盖范围内进行,耕作深度20厘米左右,将草翻埋。坡度较大的古茶园不宜采取耕作措施,芟草即可,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茶园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茶园肥培管理

茶树是多年生叶用植物,每年采摘次数多,土壤养分消耗大,需要补充一定的肥料才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古茶园施肥可采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基肥用农家有机肥,如牲畜粪便、厩肥、堆肥、油饼等均可。追肥以生物肥为主。

基肥:10至12月;施肥量:牲畜粪肥、厩肥每株5公斤、油枯0.5~1kg。方法: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冠覆盖边缘垂直的地面开环形施肥沟,施肥沟深20厘米左右,施后盖土。

追肥:5月下旬;施肥量:商品生物有机肥0.5~1.0公斤/株(可根据肥料说明施用),施肥沟深15厘米,施后即盖土。

树冠管理

一、剪除枯枝、细弱枝,促进新枝萌发生长。

每年5月中下旬,对古茶树上的细小枯枝和病弱枝进行修剪,剪后进入雨季较容易形成新枝。

二、采养结合,合理采摘。

在对古茶园加强肥培管理的同时,应贯彻采养结合,合理采摘的技术措施,采取“春茶采摘、夏茶留养、秋茶采摘”的采养方式:春茶留鱼叶采,夏茶不采或留一叶采,秋茶留鱼叶或一叶采,以保持良好的树势。

清除寄生(附生)植物

古茶树大多生长在阴湿的环境条件下,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很容易受一些寄生(附生)植物的侵染,如苔藓、地衣等。如果寄生(附生)植物已严重影响到古茶树的生长,导致树体衰老加剧,则应采取用削好的竹片仔细将寄生在树干上的苔藓、地衣刮除干净,以保障茶树的正常生长。

普洱茶农生态茶园里套种杂树


普洱茶农生态茶园里套种杂树

当茶价大幅上涨时,普洱市大面积单一性茶园快速涌现,同时?现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未经科学规划,见山就开,见树就砍,物种单一,导致茶园自然调控功能遭受破坏,抵御病虫害能力降低,茶叶品质受到抑制,化肥、农残等的“成长的烦恼”。当茶价理性回归后,普洱茶农今天为何情愿牺牲每亩约20%的面积,套种6个以上品种的杂树?茶农们在这“一栽一砍”的过程中,思想观念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交锋?

茶园栽杂树茶农“炸开了锅”

2010年普洱市委、市政府刚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时,全市10个县(区)茶农们像炸开了锅,思茅区倚象镇??村委会村民舒培林怎么也不愿意在自己茶园里套种杂树,他认为:“政府让村民在茶园里套种柿树、桤木、香樟树等6种以上乔木,而且每亩要达到8至10株,三五年成林后,履荫面积每亩在20%以上,这样自然会造成茶产量减少。”

“哪有茶农在自己茶园里栽杂树、杂草的,这不是撮合农民卖田吗?”??村委会共有8000多亩茶林,全村1400多村民感受也是一样,一开始不愿意接受这种做法。

舒培林是全村第一个反对此事的村民,他家全家共5口人,有26亩茶林,收入大都来自茶园。茶树就是他的命根子,让他牺牲茶园种一些毫无收益的杂树,他不愿意,尽管此前乡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反复做生态茶园的宣传,他仍旧坚持己见。

“群众工作不好开展。”这是当时市、县、乡三级干部最大的难题。倚象镇副镇长魏鹤回忆:“不能强迫村民砍树,又要按质按量完成茶园改造,而且不能出乱子。”如何引导村民自愿加入生态茶园建设?思茅区各个乡、镇党委班子开展了“大讨论”。

“挨家挨户磨破嘴皮子,不如做出样子,只有让茶农感受到了实惠,群众思想工作就会一通百通了。”倚象镇党委班子在讨论中拿出了一套方案。2010年9月的一天,一辆客车停到了??村委会大门口,村委会主任许健康带领30多位种茶大户上了车。

30多位种茶大户来到了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基地,该公司总经理他永清回忆当时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你们的茶叶现在30元一公斤愁销,而我的茶叶每公斤可以卖到120元,并且供不应求,出口到日、德、美等10多个国家。因为我的茶树不施化肥、农药,自然生态,通过欧盟有机标准认证。如果你们的茶达到了这样的标准,每公斤120元有多少我收购多少。”

舒培林回家后仔细算了笔账,他有26亩茶园,每年产茶约2.5吨,建生态茶园虽然产量减少约20%,但价格却翻了2番,除去增加的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生态茶园建成后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收2万多元,算完账后,他自愿加入了种茶合作社,并主动改造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消息不胫而走,其他种植户纷纷效仿。

从抵触不情愿到配合参与

据了解,近几年,普洱市茶叶产量不断增加,但出口的却很少,只有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思茅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西盟大黑山茶业公司等少量出口。原因就在于茶叶农残超标,达不到国际标准,难以走出国门。而国内市场上,茶价的理性回归,正考验普洱茶因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成本加大等诸多问题。

一位茶农向记者掏出心里话,由于前几年普洱地区漫山遍野的茶园一窝蜂地栽种,导致茶园自然调控功能遭受破坏,在“速成效应”的催化下,化肥、农残问题突出,消费者不敢喝、茶叶卖不掉的问题逐步凸显,影响到了茶农收益和山区农民致富。

面对普洱茶面临的危机,从2010年开始,普洱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转方式、调结构,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生态茶园建设,加大了对普洱茶提质增效的一系列措施。思茅区把开展“四群教育”与生态茶园建设改造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包保”,充分发挥新农村指导员作用,多方位深入村组宣传,并组织技术人员驻村入户指导,让茶农理解改造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生态茶园建设中来,形成了上下一致,全面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思茅区不断完善机制,建立了区委、区政府领导分片挂钩、每周碰头会、每周通报进度等,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减轻茶农在生态茶园改造中的负担,思茅区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仅2011年下发改造资金100多万元,不但让茶农在套种柿树、桤木、香樟树等与茶树共生互惠的树苗不出钱,每年还给茶农发放每株2元钱的扶管费,进一步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思茅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官励兵带记者来到茶园试验示范区,边走边介绍:“茶农从刚开始抵触、不情愿,到积极配合参与,再到主动加入生态茶园协会,得力于普洱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以及突出群众思想工作。常言道,只要利为民所谋,最终老百姓一定会拥护。”

农思想转变干部有了底气

“如今,茶农思想发生很大的转变,种什么样的茶、建什么样的茶园、什么样的茶叶受市场青睐,茶农们心里很有谱!”??村委会主任许健康开心地说。??村有9个村民小组,8000多亩茶园,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茶树,生态茶园改造成林后,预计全村人均可增收1000元。

普洱市茶业局局长李富林向记者透露,普洱市启动生态茶园建设两年来,市级投入资金3906.5万元,县(区)投入资金3313万元,建设生态茶园96.72万亩,种植树苗1037.87万株,建立县级示范样板地40块,乡(镇)样板地158块,从源头上把好普洱茶第一车间原料关。茶农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既对产业负责,又对农民长远利益负责的基础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惠民工程。李富林说:“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从2010年开始,全市计划在3年内把136万亩现代茶园全部改造成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2012年全市还将建设生态茶园40万亩,茶农积极性高了,我们很有底气。”

据了解,普洱全市茶区分布在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茶农22.9万户、113万人。两年来,普洱市共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459个,建设高密度留养茶园面积2.9万亩,规范农资市场414个,完成茶园登记114.19万亩,普洱独有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已形成。

目前,在普洱市建设生态茶园已成为茶农、茶企的共识。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永清告诉记者,公司拥有2600多亩有机茶园,今年公司出产的元生红、黄金茶每公斤售价达260元,而且供不应求。

普洱市通过实施生态茶园建设,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茶园群落环境,而且提升了普洱茶的品质。2011年全市现代茶园总面积143.66万亩,毛茶总产量6.08万吨,增长13.86%;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819.9元。

云南普洱:立足生态谋发展


云南普洱:立足生态谋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

云南普洱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普洱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生态文化、建设生态通道,构建一个快乐、幸福和妙曼的普洱家园。在全国两会上,中国日报社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

中国日报:普洱市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欲把普洱建成国际一流的文化旅游养生胜地,请问普洱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沈培平:普洱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昆曼国际大通道穿城而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绿海明珠,森林覆盖率高达67%,是云岭大地一片引人注目的绿洲。特别是市政府所在的思茅市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所以,一进去的感觉就像在一个绿色海洋里面。

普洱的256万各族群众守护着这片地球的肺叶,守卫着全国为数不多的“绿色海洋”,守望着世人羡慕的“金山银山”,不破坏生态,不毁林开发,不发展有污染的工业,用艰辛的努力保护了良好的生态。

在普洱生态立市的战略中,正以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清洁能源和现代林产业四大基地为依托,全力推进生态普洱、和谐普洱、妙曼普洱建设。至2010年,绿色产业增加值占普洱市GDP的比重已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普洱目前发展的产业90%以上都是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十二五”期间,普洱重点打造的“5+6”产业集群,除矿产业外,其余10个产业属于绿色产业。

普洱提出,要永葆青山常绿、碧水长流、蓝天永驻,并全面实施绿化、亮化、野花、野生动物、好水、风貌改造、酒店、湿地、人文和美食“十大工程”,并恢复和建设湿地10余块,充分挖掘、整理、开发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彝族等原生态民族歌舞。近年来以保护和展示本地特色的各种小城镇、村不断涌现,普洱被评为“2011年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和“中国十大魅力城市”。

中国日报:普洱因普洱茶得名。在上个月的云南省两会上,您说要把普洱“三宝”带到全国两会,普洱“三宝”其中一项就是普洱茶,能否谈谈普洱茶目前的发展状况?

沈培平:在这样一个绿色发展的大背景、大理念指导下,普洱有一系列的发展计划:比如茶产业、咖啡产业、渔业和畜牧业、绿色生态食品,以及生物医药的发展计划。普洱和普洱茶是联系在一块儿的。普洱茶的文字最早记录是在1570年。150多年后,就是1729年清代雍正七年,开始设置普洱府,可以说先有普洱茶,再有普洱府。实际上普洱府因普洱茶得名,普洱这个称谓就延续下来了。

发展普洱茶是我们的一个方向。但是普洱茶有它的弱势,一饼、一砖、一沱,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里,在产品走向中国、走向国际化过程中,它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比如用传统的方式泡茶不容易,同时在运输过程中,一大饼、一大砖,一大沱搬动起来不方便。我们结合现代的方式,结合长期以来普洱茶像中药一样,做了一个“六化三性产品”,“六化”就是数字化、品牌化、功效化、规模化、购销化、国际化。“三性”就是便捷性、安全性和功效性。

比如我们和天津天士力医药集团做的帝泊洱,就是把它做成帝泊洱茶珍,有点像速溶咖啡,降脂、降糖作用也非常好。出差时,带上一盒,一袋一袋的抽出来喝就可以,非常的便捷。所以,我们用绿色环保的理念、用高科技研发的理念,用提高附加值的理念完成了普洱茶不断的高度发展。

外国人习惯喝咖啡,用热水一冲就可以喝,一杯咖啡可以喝一下午。而中国人喝茶,一整天都要在那烧开水,然后把一壶开水一点一点地倒在一个特别小的杯子里,以后外国人也可以像喝咖啡一样来喝中国的普洱茶。

中国日报:普洱不仅有普洱茶,还有咖啡,星巴克、雀巢和麦氏等国际咖啡巨头都看中了普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上个月爱伲集团也与星巴克正式签约,请问普洱咖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沈培平:星巴克跟爱伲集团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下一步要进入深度合作,已经派了技术人员、工程师,鉴定咖啡质量。全世界咖啡种植主要集中在巴西、哥伦比亚、越南等国家。

全世界现在咖啡的销售量是800万吨,而普洱才3万吨左右。普洱市的咖啡产量占到中国58%,占到云南省的60%。因为云南省的咖啡产量占了中国咖啡总产量的98%。2005年到2007年,在美国有一个关于咖啡的打分,历来的冠军是哥伦比亚的咖啡,最好的咖啡是牙买加的蓝山咖啡。但这次综合评分以后,哥伦比亚是85.89分,普洱的咖啡评分是88.75分,高出以往的冠军差不多3分。

过去我们把原料产品出口到国外,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完成了对自己咖啡的再认识,再定位,一般说来咖啡被评超过75分,都可以当做南山咖啡,价格比一般咖啡高出两到三倍。我们的曼中田咖啡评了81.5份,已经超过南山咖啡了,这跟在北回归线旁边、是绿洲、海拔高有关系。

到2015年,普洱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现在有43.9万亩,今年我们即将达到60万亩,今后三年再种40万亩。我们的目标是10万吨咖啡,会在今后三到五年完成,形成一个大的深度的产品,到那时就可以形成几百亿产量的产值,把普洱打造成“中国咖啡之都”。

中国日报:近年来,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普洱采取了哪些措施?

沈培平:普洱非常注重保护野生动物,普洱不仅是云南的,也是是中国的、世界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所有的生态。我们种植一万多亩橡胶把大象栖息地给破坏了,怎么办呢?大象就到老百姓庄稼地里面去吃包谷和香蕉,老百姓说大象糟蹋他们的香蕉,有人敲锣打鼓放鞭炮驱逐大象,第二次,大象就回来报复,伤害到村里的人。

普洱市林业局自2009年7月始,实施亚洲象跟踪监测近两年的时间,已基本摸清了亚洲象活动的范围、活动线路以及喜好食物,获得了相对完备的基础数据资料,已初步具备了开展“亚洲象食源人工增植”项目的条件。为有效保护这一珍稀物种,缓解人象冲突,2011年初,普洱市林业局下拔10多万元资金到澜沧县林业局,组织实施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为亚洲象办起了食堂。

为了保护大象,普洱专门种了200多亩到300亩的香蕉和苞谷给大象吃,办起了“大象食堂”。如果动物到村里肇事,政府负责给村民补偿。普洱去年一年的动物肇事赔偿是770万。经过这些努力,野生大象从当年的5头变成现在的71头,有些大象是从其他地方,甚至从老挝、缅甸、越南来的。大象如此,其他很多动物也如此,现在还有一些野生犀牛回来了。

朱学庆代表:擦亮城市“茗”片促农增收致富


朱学庆代表:擦亮城市“茗”片促农增收致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梧州市市长朱学庆深表赞同,与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朱学庆介绍,“南方有嘉木,好茶出苍梧”。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四绝及独具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24名茶之一。长期以来,六堡茶一直作为中国传统出口茶品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成为著名的“侨销茶”,市场属于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朱学庆说,近年来,六堡茶发展势头喜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广西“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黑茶消费需求量逐渐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茶文化内涵的不断追求,使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受到人们的热捧,从而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作为横跨一二三产的特色优势产业,六堡茶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经济增长起到了带动作用。目前,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梧州乃至于广西茶叶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梧州六堡茶产业已经呈现优势集聚的态势,形成了梧州市区产业发展集聚中心、六堡镇原产地集聚中心,以及各县(市、区)产业小聚集发展的产业区域格局。

据了解,去年12月,梧州整合优势资源,联手龙头茶企,成立国有企业控股的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六堡茶产业抱团发展。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模式,力争打造成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龙头茶业企业集团,不断支撑和引领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

为推动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梧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以六堡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实现百亿元产业目标,并结合精准扶贫、“美丽广西”建设促进六堡茶“接二连三”,增加茶农收入,使产业开发成为惠民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据介绍,六堡茶产业基础雄厚。目前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从业人员4500多人;2016年六堡茶产量超1.2万吨,同比增长11.6%;产值达12.8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6.4%;创税超2700万元,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市及港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茶园面积持续扩大,产业集群也初步形成。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在黑茶类列第3位,全国排第28位。公共品牌有效提升,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朱学庆建议,六堡茶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请国家相关部门重点关注该产业发展,在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品牌影响及产业融合等方面予以支持。梧州也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全面提高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形成比较优势,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普洱景东县“四个强化”建设生态茶园


普洱景东县“四个强化”建设生态茶园

景东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高标准建设绿色、有机、生态、立体、生物多样性复合式生态茶园为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措施,全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全县共投入财政资金1840万元,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面积20.53万亩,占全县茶叶总面积23万亩的89.3%,今年1—5月,实现茶叶产值1.04亿元。

强化组织机构,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成立了由景东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生态茶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联系组、技术督导组、综合督查组;制定下发了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方案,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保障生态茶园建设工作按计划、分步骤有序推进;实行县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制度和部门挂钩联系项目村、千名干部下基层抓生态茶园建设制度,33名处级领导联系13个乡(镇),81个挂钩单位联系166个项目村,有力地推进了生态茶园建设;逐级签订责任书,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和工作组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乡(镇)与项目村签订责任书,做到乡(镇)领导包干到村,村干部包干到地块。

强化日常管理,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加强指导,精心实施,把办样板、抓典型作为推动整个生态茶园建设的重点、亮点,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让广大茶农和茶叶企业学有榜样、有目标、有方向。全县共落实市级领导示范样板3块、县处级领导示范样板34块、乡(镇)示范样板59块、部门示范样板61块,面积达88448亩。

强化典型示范,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抓示范样板,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后续管理工作;通过以会代训、印发资料、现场示范等方式,层层举办技术培训,培训到乡(镇),乡(镇)培训到村、组、农户。县技术督导组和乡(镇)技术员深入乡(镇)驻村包园,搞好技术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手机报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村民建立村规民约,强化茶园管理;落实管护人员的责任,做好遮荫树中耕、浇水、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从源头上切断违禁农药的供应,充分发挥农资供应点的作用,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农药、肥料,提高茶叶品质。

强化品牌推介,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全县投入财政资金1840万元,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面积20.53万亩,套种野樱桃、香樟、杜仲、红叶石楠等17个树种180万株遮荫树,茶园遮荫树种植实现全覆盖;完成高密度留养茶园2000亩;完成文井镇文华村茶园套种绿肥示范样板1000亩;完成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登记20.53万亩;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93个;设立茶叶农资供应点41个;在普洱“两会一节”期间,组织银生茶业公司等4家茶叶企业参展,现场交易23.8万元,签订订单436万元,为景东茶叶品牌对外宣传打下良好基础。

龙园茶业:普洱茶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龙园茶业:普洱茶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当前,普洱茶市场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如何认识和把握普洱茶的发展态势,如何正确定位,建设好自己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了摆在众多茶叶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作为云南西双版纳州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的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龙园茶业),在15年的发展实践中,始终坚持走科学发展、品牌发展、跨越发展之路,努力开创“龙园号”品牌发展新局面,从而不断推进了企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他们的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龙园茶业)是一家集茶叶栽培、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和茶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茶叶企业,在长期的办厂实践中,在李正行董事长的带领下,龙园茶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推动发展”这一主题,以提高办厂效益为中心,以建设“龙园号”品牌为发展目标,坚持质量是根本、创新是动力、营销是关键、队伍是保证、稳定是前提,着重打好质量、文化、营销三张牌,处理好规模、质量和效益三者的关系,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独具特色优势的品牌发展之路,不断推动了龙园茶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过去15年的发展成绩喜人

龙园茶业于1999年1月1日成立,至今走过了光辉灿烂的15年。

过去的15年,是龙园茶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15年;是在探索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的15年;是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注重产品质量,从注重扩大规模到注重内涵提升、从注重产品销售到注重品牌管理的15年;是朝着现代化企业方向稳步前进,逐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15年。

通过15年持之以恒地建设,龙园茶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办厂效益大幅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龙园茶业已从一个小厂发展成为西双版纳州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企业员工由15年前的数十人,发展至今天的2000余人;企业由一个加工厂,发展为5个加工厂,厂房面积达40000余平方米;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由15年前的数十吨,发展至今天的5000余吨;企业产值在15年前不到100万元的基础上,增长了100多倍;企业自有茶园由15年前的数百亩,发展至今天的近2万亩,并在景洪勐宋、勐海帕沙等地建立了古茶生产基地等等,从而使得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办厂实力大大增强。

产品结构明显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加强教育管理,践行“一心只做好茶”的茶者精神,积极改进制茶工艺,不断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形成了能够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的涵盖普洱茶、绿茶等茶类的高、中、低端产品。坚持继承和创新,在传统产品上,重点生产纯料茶、古树茶和纪念茶,如老班章茶、景迈山茶、易武正山茶、勐海开春第一饼、西双版纳州成立60周年纪念茶、龙园正行纪念茶、六国艺术节纪念茶、火烧茶等;在现代产品上,生产了一大批如茶膏、茶粉、龙园印象、勐海印象、老普洱、勐海金沱、勐海金砖、勐海金饼、勐海方砖等普洱茶快消品、速溶品,填补了传统普洱茶的不足。

机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办厂能力不断提高。坚持科学建厂、开门办厂、依章治厂、民主兴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了办厂的能力。龙园茶业由过去的大渡岗龙园生态茶厂扩展为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包括大渡岗龙园生态茶厂、勐海龙园茶厂、龙园营销中心、西双版纳州茶文化传播中心、龙园·融品茶文化馆、勐海龙园茶业体验中心、西双版纳茶叶大世界等7个分支机构,集茶叶栽培、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和茶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茶叶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凝聚力、整合力不断增强。通过努力,形成了“弘扬中国茶文化,传承茶马古道精神,一心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的企业宗旨和“团结拼搏、勤勉高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培育了“精诚合作、奋发有为”的团队精神。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员工和经销商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如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每年均举行中秋慰问活动和新春团拜会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对有关制度进行了清理汇编,不断促进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增强员工和广大经销商的企业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

营销工作迈上新台阶,营销网络不断健全。高度重视营销工作,形成了“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传文化,送健康”的营销理念。注意加强营销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营销体制机制。现行的营销模式充分调动了经销商工作的积极性,一部分经销商很快发展起来,龙园茶业总的销售业绩也大幅上升。通过改革,进一步发展壮大了经销商队伍。目前,“龙园号”营销网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不断增大,已远销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和韩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际市场。“龙园号”品牌已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和喜爱。

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品牌战略意识不断?强。经过多年的建设,“龙园号”已成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中国普洱茶十大畅销品牌、中国著名品牌,龙园茶业也成为西双版纳州茶叶协会、云南省茶叶协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省茶叶商会等行业机构的副会长或常务理事单位,“龙园号”已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2007年后,龙园茶业以被评为“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为契机,加大了品牌建设的力度,认真制定品牌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2011年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龙园茶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品牌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

宣传和对外交流工作成效明显,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和提升。按照“整体策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增强效果”的工作要求,认真抓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网站、专题片、纪录片、宣传栏、报纸、宣传册等媒介,展示成果,扩大影响,促进“龙园号”与商家和广大消费者的联系与交流。同时,加强对外交流,树立“龙园号”品牌的崭新形象,如以全国性茶博会为重要宣传平台,由总公司领导亲自带队或组织当地经销商参展,不断提升“龙园号”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5年的成就集中为一点,就是龙园茶业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独具特色优势的品牌发展之路。

以营销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了实现“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提升品牌、促进发展”的工作目标,2011年龙园茶业启动了以营销模式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对经销商重新进行了授权,对直属经销商实行单个产品返点制(在部分产品中试行),利润与销售业绩挂钩。2012年深化了营销改革,加大产品价格监控和营销网络建设力度,对直属经销商继续实行单个产品返点制(扩大实行返点的产品范围),重点扶持省外和省内地州经销商发展。2013年加大了改革力度,对授权经销商实行年底统一返点制度(以在龙园营销中心进货量为准),完成年度销售任务,即按进货总量返点,返点金额与销售业绩挂钩。与此同时,龙园茶业其他各项改革也有条不紊地进行。

改革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强化了品牌战略意识,明确了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发展要求;二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三是加强了价格监控,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四是加强了营销网络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支忠于企业、热爱茶叶事业的营销队伍;五是加强了管理,不断促进营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六是明确提出了健全完善营销管理体制机制的指导思想、总的目标和工作原则;七是不断改善了办厂条件,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八是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九是加大了宣传力度,树立了品牌良好的形象;十是加强了对外交流,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年营销改革成绩集中为一点,就是龙园茶业适应发展要求,顺应市场变化,适时调整营销策略,不断健全完善营销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优势的营销之路,初步形成了“龙园营销模式”:积极汲取其他品牌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即把科学、先进的经营理念与龙园茶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照搬大企业,不照搬其他中小、微小企业,坚持自己的特色优势,走符合自身实际的营销之路。

面对新的形势,龙园茶业认真分析研究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总结第一轮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深入推进营销攻革的重点和主要措施。深入推进营销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营销管理和理顺销售渠道,进一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产品体系和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直属营销机构和各授权经销商的责、权、利,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内部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龙园品牌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领导营销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1、坚持和完善有龙园特色的营销体制,以集中统一销售模式为主,多种销售方式并存。坚持以授权发行产品为主,多种发行方式并存。坚持以生产“公版”产品为主,有计划地开发“专版”产品。必须毫不动摇地发挥授权经销商的营销主力军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拓展终端消费市场,坚持以代理为主,直销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销售模式。

2、加强营销管理,理顺营销渠道,避免冲突和内耗。进一步明确总公司所属各直属营销单位的销售权限,既分工负责,又形成合力。勐海龙园茶厂继续坚持完全代理销售模式,即厂里不直销;大渡岗龙园茶厂实行代销和直销相结合的模式,逐步加大代销的数量;龙园营销中心负责流通领域产品的统一销售,即通过其代表总公司发展的经销商,在国际国内发行产品;其它直属营销机构在其区域内销售,一般直达终端消费者,其“专版”产品不宜进入其它地方市场流通领域(不批往茶叶?场),以免造成管理混乱。

3、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形成特色鲜明、富有生命力的产品体系。积极开发具有时代特色、贴近?场实际的新产品,构建“整齐划一、协调一致、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的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下大力改进产品包装,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美誉度。针对部分产品包装出现审美疲劳的问题,在保证内质的基础上,重点更换勐海金砖、勐海金沱、勐海方砖等常规产品和勐海开春第一饼等特色产品的包装,开发小袋装普洱散茶和配方稳定的龙园七子饼系列产品。

4、加强产品管理和价格监督,保证产品价格的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除历史原因形成的“专版”产品外,在市场流通领域一般不再生产个人发行的所谓“专版”产品,“专版”主要针对特定区域,针对终端消费者,而不是在批发?场发行。逐步压缩?场流通领域的“专版”产品,积极发展特定领域发行的“专版”产品,同时,注意引导“公版”产品流入无授权销售的区域,尽可能避免串货。加强对“公版”产品价格的监督,登记货号,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对销售“公版”产品的授权经销商,继续实行年底统一返点制、折扣制和按量定价制相结合,以统一返点制为主的优惠制度。

5、巩固省内市场,继续坚持向云南省外倾斜制度,重点扶持省外经销商的发展。在稳定现有授权经销商的基础上,下大力气继续发展省外经销商,不断拓展“龙园号”普洱茶市场。更加关注和支持省外经销商的发展,尽可能为他们在人员培训、销售指导、参观茶厂、考察茶山等方面创造条件。坚持营销策略向省外经销商倾斜,在代理条件、产品折扣、进货数量、货物运输、资料配送等方面给以大力支持。对省外“龙园号”品牌空白的市场,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当地经销商。向省外经销商客观介绍“龙园号”品牌,真心为他们服务,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放手工作,不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从而带动省内“龙园号”普洱茶市场的发展。

6、加强网络管理,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加强“龙园号”官方网站和“龙园号”天猫旗舰店、阿里巴巴旗舰店建设,不断充实完善网站和网络旗舰店内容,及时反映龙园茶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汇集行业最新动态,凝聚员工和广大经销商的共识,加快推进品牌建设。以网上旗舰店价格为标杆,?取定期清理和重点清理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网络价格监控力度,确保众多网店销售“龙园号”统一发行产品的价格相对统一,积极维护品牌的良好形象和广大商家的切身利益。对那些在网上胡乱标价,恶意侵害“龙园号”品牌的不法店家,经劝说不予改正的,及时配合有关方面坚决予以取缔。

7、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建设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既有时代气息,又符合龙园茶业实际的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共谋发展。共铸“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的龙园梦想,坚持“一心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的企业宗旨,弘扬“团结拼搏、勤勉高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龙园精神,营造赶超跨越、勇争一流的厂风,创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公司全体员工和广大经销商、合作朋友“圆梦美丽龙园,共创美好未来”。

8、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坚持“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幅射东亚、东南亚和欧美”的发展定位,巩固珠三角普洱茶传统销区?场,积极开拓长三角普洱茶?场,下大力拓展北方市场,继续幅射韩国、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以全国性茶博会为重要交流平台,定期“走出去”展示成果、宣传品牌。按照“精展、特展”的原则,特装形式,有计划有选择地参加上海茶博会、广州茶博会、深圳茶博会、东莞茶博会、长春茶博会、济南茶博会等一些规格高、影响大的全国性茶博会。

全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目标激人奋进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龙园茶业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新的形势,朝着现代化企业方向,稳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企业转型,全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龙园茶业的首要任务,是要树立新形象,建设新龙园。即解放思想,稳步推进营销改革,进一步整合营销资源,理顺和拓展营销渠道,充分发挥经销商营销主力军作用,把龙园营销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不断增强龙园茶业的核心竞争力。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14年1月,龙园茶业提出,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在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目标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1.认真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15年跨越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最重要的是龙园茶业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认真制定、实施发展战略,始终明确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步骤。早在2004年,龙园茶业就对第一个五年发展认真进行总结,把第一个五年(1999-2003)作为探索发展时期,明确了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第二个五年(2004—2008)是龙园茶业跨越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龙园茶业取得重大进步,“龙园号”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等。第三个5年(2009-2013)是龙园茶业改革发展时期。龙园茶业于2011年开始了以营销模式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经过两年的探索后,于2013年正式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的发展目标,自此进入了龙园茶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品牌发展阶段。

2014年1月,龙园茶业提出第二阶段的发展,大体上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全面建设。龙园茶业“四五”发展时期(2014—2018),是全面建设“龙园号”品牌时期。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8年,使龙园茶业总产值比2013年翻一番;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优化结构、降低损耗的基础上,形成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特色优势产品;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工作效能明显提高;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机茶园建设上水平上台阶,逐年增产增效;营销环境极大改善,公平竞争蔚然成风;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企业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构建和谐厂区取得新进展。

第二步,重点突破。龙园茶业“五五”发展时期(2019-2023),是品牌建设取得重点突破时期。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3年,使龙园茶业总产值比2018年翻一番;建设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建成西双版纳普洱茶庄园,搞好大型旅游观光接待;健全完善现代茶叶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第三步,全面建成。龙园茶业“六五”发展时期(2024-2028),是品牌全面建成时期。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把“龙园号”建成名副其实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真正跻身一流品牌行列;把龙园茶业建成“团结、奋进、和谐、幸福、美丽”的综合性现代化茶叶企业。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发展目标。

2、深入推进以营销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认真总结三年营销改革工作,明确推进全面改革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以营销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在营销改革上,要努力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一是要站在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坚持继承和创新,下大力气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切实改进包装,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各直属营销机构和授权经销商的销售权限和范围,严格区域代理制度,不得越权发行产品。除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专版”产品可在市场流通领域发行外,在市场批发环节流通的产品主要由龙园营销中心统一管理,通过授权经销商发行。要引导逐步减少在流通领域发行的“专版”产品,“专版”产品主要针对终端消费者。

3、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普洱茶品牌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要在现有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凝炼既秉承优秀传统,又富有时代气息,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鼓舞人心的厂风厂训,进一步形成统一规范、个性鲜明的品牌标识,树立品牌的崭新形象。着力培育“精诚合作、奋发有为”的团队精神,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认真组织编写《普洱茶营销理论与实践》书籍,争取2014年上半年出版。2014年还要协助昆明电视台,做好反映董事长茶人历程的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健全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制度汇编,推进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积极推进美丽龙园建设。适应发展需要,积极建设美丽龙园。在今后三年内,争取成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云南景洪市建成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西双版纳茶叶大世界;在龙园茶业总部内新建一个标准化、透明式的普洱茶加工厂;启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建设普洱茶庄园的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上半年要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建成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龙园茶业体验中心并投入使用,要把该“中心”打造成勐海县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普洱茶高端会所。

5、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总公司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茶叶理论和营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领导办厂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企业发展全局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在“稳定、巩固、提高”现有授权经销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的授权经销商。积极吸纳“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的经销商加入龙园营销团队,不断建立健全营销网络,不断?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今后5年内,每年力争发展3-5家直属经销商,使直属经销商遍及全国各省区市和一些重点区域,使营销网络和经销商的结构更加合理。按照“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能力强”的工作要求,充实完善内部培训知识手册,加强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和经销商的工作能力。在今后3年内,由龙园营销中心组织有关茶叶专家和培训机构,在搞好员工培训的基础上,对“龙园号”全体授权经销商轮训一遍,经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关证书。

全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最终把龙园茶业建成“团结、奋进、和谐、幸福、美丽”的综合性现代化茶叶企业,是全体“龙园人”的“龙园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龙园茶业始终坚持“经营始于诚信、质量铸就品牌”的建厂方针;始终坚持“一心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的企业宗旨;始终坚持“团结拼搏、勤勉高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注入发展活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和团结带动全体员工和广大经销商共同办厂,就一定能把“龙园号”品牌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早日实现“龙园梦”!

我们期待也相信,“龙园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作者均为云南民族大学教师)

四川峨眉山茶农种安吉白茶致富


眼下,春茶采摘已经结束。茶农们开始盘算这一季春茶带来的收益,峨眉山市普兴乡仙牙村六组的茶叶种植大户周金贵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正忙着管护自家的茶园,“3天收入4万元,你说效益好不好嘛?”面对记者关于收成的提问,60多岁的周老汉自豪地反问道。

周金贵家有6亩茶园,以前全部种植的是川茶,老俩口没日没夜地在茶园里忙活,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几年前,周金贵到外地走亲戚,发现亲戚家种植的茶叶和自家的不一样,叶片发白,细问之下得知亲戚家种的是安吉白茶,这种茶不但价格贵,而且产量高。

回家后,周金贵专程赶到乡农技站,详细询问了安吉白茶的情况。原来,安吉白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一个月左右。以原产地浙江安吉为例,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雨后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安吉白茶外形细秀,形如凤羽,色如玉霜,光亮油润,泡制后,内质香气鲜爽馥郁,滋味鲜爽甘醇,汤色鹅黄,清澈明亮,叶张玉白,茎脉翠绿。经测定,安吉白茶含人体所需的13种氨基酸,且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绿茶的2—5倍,具有观赏、营养、保健三大价值。在乡农技站,周金贵了解到,仙牙村的地理环境适合种植安吉白茶。

同样是种茶,人家一亩就能收入近万元,凭什么自己就只能挣几千元?2010年,性格倔强的周金贵以每株0.4元的价格从外地买回1.5万株安吉白茶树苗,对自家4亩茶园进行改造。去年,4亩安吉白茶给周金贵带来2万元的收入,“今年就不得了,茶树进入盛产期,几十名采茶工忙活了3天,采摘的鲜叶卖了4万多元。”周金贵告诉记者,安吉白茶今年的鲜叶收购价是每公斤200元左右,而传统的川茶鲜叶收购价春茶是每公斤120元左右,夏茶则只能卖到每公斤60元,并且川茶只采茶芽,安吉白茶采摘时要带两片叶片,产量上差别较大。

既然种植安吉白茶这么赚钱,那为何不把另两亩茶园也一并改造了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周金贵表示,一来安吉白茶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较高,二来安吉白茶具有一定的市场局限性,市场上收购安吉白茶的商家并不是很多,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去年安吉白茶的鲜叶收购价是每公斤360元,今年因气候等因素每公斤下降了160元左右。传统川茶价格虽然不高,但采摘时间长,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我们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安吉白茶的市场前景不好了,我还有川茶和水果这两项收入嘛。”周金贵如是说。

如今,在周金贵的带动下,仙牙村近八成的村民都开始种植安吉白茶。春采茶,夏摘桃,成为仙牙村的两大致富法宝。

普洱思茅区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引领茶产业发展


普洱思茅区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引领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普洱市思茅区按照市委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大品牌战略要求,以现代农业引领茶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止2012年底,全区茶园面积达14.3万亩,采摘面积12.3万亩,茶叶产量14500吨,实现茶产业产值7.59亿元,同比增长63.5%。已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为1.9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1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4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1.8万亩。现有茶叶生产企业189户,其中茶叶初制所93户,绿茶精制企业14户,普洱茶企业82户;年生产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10户,其中省级1户、市级4户、区级5户;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茶叶品牌有65个,获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有机认证“祖祥”、“原生”及国内有机认证“龙生”、“古普洱”、“双兄”、“帕卡”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知名品牌。今年全区春茶产量3200吨,同比增300吨,增长10.3%;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2.11亿元,增长25.9%。

据统计,思茅区茶园面积13.64万亩,按每亩茶园种植10株覆荫树不少于6种树种的标准实施13.64万亩,种植覆荫树167万株。完成市、区、乡(镇)领导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样板65块4.3万亩,其中:市级领导示范样板5块0.5万亩,区级领导示范样板29块1.88万亩,乡(镇)领导示范样板31块1.93万亩。实施高密度留养茶园0.2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套种绿肥示范样板0.2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为1.9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1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4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1.8万亩。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任务32个;完成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7个乡(镇)、60个村委会、22家茶产业、11386农户、13.5万亩,建立生态茶园建设农资专用服务门市(店)14个;组织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培训247场次,培训人数12033人次;共投入生态茶园建设资金4041.388万元,其中:2010年投入619万元,2011年投入500.3万元,2012年投入2922.088万元;投入600万元对12户茶叶初制所进行改造;投入180万元对两户省级茶叶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普洱茶山寨行的山寨圈现象


普洱茶山寨行的山寨圈现象

在天涯看见一篇文章,虽然言语尖刻刺耳,但有些地方却又不无道理,稍加改动应用于当下茶圈,就算伤害了某些人幼小的心灵,也希望不要对号入座,更不希望跟帖的时候那个啥啥啥了,除非你觉得自己够XXX。

在我们乡下有猪圈,牛圈,羊圈,进了城以后我发现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圈,户外圈,山寨圈,我要讲的是挤满把自己打扮成祈求安乐死的家猪的伪山寨圈。

“山寨行”最初简单的形式是走出家门走进茶山,它的精神内核是推崇一种更为简朴的山寨生活方式,并以这种方式去体会未知世界,体验自然的状态,认知世界的同时更是对人类本体的一种精神回归。我们所认同和提倡的山寨行理念是:真实、客观,并且寻找一定的意境,以一种朴素主意的方式行走于山山寨寨和感悟大自然语言。

“山寨行”是良师益友,教给你的是自然而不是矫揉造作,勇敢而不是无知者无畏,个性而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哗众取宠,独立而不是唯我独尊置他人与不顾,自信而不是张扬,坚持而不是固执,博爱而不是狐朋狗友,责任而不是琐事缠身疲于应酬碌碌无为,坦荡而不是来者不拒,洒脱而不是好吃懒作玩事不恭。

而“伪山寨圈”俨然成为一种时尚,是刚面市的卡拉OK,或者是新款手机,是伪小资的标志,你山寨了,你就高素质了,你就与众不同了,你就文化了,你就上九流了。背个大包在别人眼前晃悠,你就自我膨胀了,你就飘起来了。渐渐汇成了一种飞扬跋扈的恶流。一辆辆的各式吉普车穿梭于山寨之间,茶商一旦念上这本经,山寨行就开始偏离了轨道。伪山寨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学无术,跑了几座茶山村寨,拍了一堆无意义的照片,跟茶树合个影,跟茶农合个影,拍一些茶农生活及一些加工,拍几片茶叶,这些都是

重复了又重复,无意义再无意义,配文粗浅如流水账,深讨论坛一部分人叫好。

山寨圈里面成为了虚伪者、蜕变者、自以为是者的大本营。大家面带微笑,就像电影里时髦雅致的上流社会,互相打着招呼“嗨~~~!”“又去哪座山了?”“又收到什么好茶了?”在看起来随便不拘小节的举止下,他们似乎被一种情绪所感动,即,他们是特殊的。

洋人善于把从可乐到摩托的一切都折腾成文化,咱们能把从二胡到旗袍的一切折腾成商业,自然也能把山寨行变成一种强硬的广告。在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和更加轰轰烈烈的商业大潮里,我们的文化先是在一刀斩头焚书坑儒的批孔运动里抛弃了过去,接着在慌乱的开放门户中,篡改西方的同时篡改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伪户外文化可以与亚文化,快餐文化或文化粪坑的美女小说,时尚杂志划等号。它的特点是便与操作、流通、消化,也便于排泄,它的经典程度与文化深度皆在其以娱乐消遣性为主要功能的带领下不堪一击,而这正是它的优势或者幌子。

山寨行的普及是件好事,它让你感悟自然体验真实。朋友和我讲读过《怎样成为亿万富翁》后的心得:想发财就要找人脉——就是发展下线。做活动、聚人气、促销售,这是一般的模式。通过各种活动来聚人气,绞尽脑汁想出一些很COOL,很IN,很HIGH不扎吗啡同样让人亢奋的事来,而从来不去引导他们尚未确定的山寨行精神指向,以至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没有噱头真的会饿死人吗?

环境是一种很容易令人在不自觉中妥协的压制的牢笼,国外有个理论叫“环境决定论”中国有句话叫“近猪者赤”,你选择这个圈子是因为你觉得它纯净——但它只是相对纯净,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受社会恶习的影响,当有了一个俱乐部形成的交流平台,恶习又惯性的传播(惯性是自由的死敌,它与质量成正比,普遍存在于人类一切景态中,包括我们的灵魂和思维,即使你想遏制它),就像一个小偷经过一段铁窗学习,反成了老偷。山寨圈变成了滋生靡烂的温床,我们就是一锅井底之蛙周身布满被加热的温水,让你脑里渐渐长出了苍蝇,之所以你看不到是因为你脑里有个苍蝇。

一些山驴的“山寨行”意识仅是源于山寨行为的表层化渴望,山驴们、打扮得越来越像思想家,脑子却越来越像家猪,由此又形成了另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艳尸旅行”,带上几个PLMM就能以人衬景,山驴们对于物质日益变态的强烈欲望使我们的灵魂越来越苍白扭曲。每个人都似乎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腐烂无动于衷,当一切都不自然,不自然就成了自然。

山寨圈更象THEHOUSEOFDOLLS用灯红酒绿尿出昙花一现的自慰文化,将自身放到远离户外本质的半空中的海市蜃楼的小资幻影里。圈里的人就象是《夜访吸血鬼》里的一帮永远不死们,《大开眼界》里的体面的绅士淑女们,山寨行是他们百无聊赖吗啡扎腻了之后又一选择。

朋友经常旅游回来对我讲:我发现了几个好茶园,我找到了一些好茶,认识了一些很好的茶农,也认识一帮茶界大佬。我不知道朋友这个词是怎么定义的,再加上“好”字是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炫耀自己的资本,大家在一起消费,当然很开心了,我跟大灰狼一起吃涮羊肉一样开心。培根曰:群众不等于同伴,脸孔只是浮光掠夺影。进入社会的人都知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周星星同学讲的更好:如果有好处,我能把爹妈晃晕了。一两句免费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就叫理解了么?就叫好朋友了么?山寨行就一定不是垃圾了么?大浪淘沙,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极端恶劣或极具诱惑)才能去真正认识你周围的人。

每日都是忙碌的,前天大家AA聚餐,昨天在一起茶聚,今天上网聊天,明天一起进厂,后天爬山爬树,大后天拍托。大家聚在一起山呼海啸的神侃,用合肥话讲叫“聒蛋”东北话叫“裤裆里拉胡曲儿——扯**蛋”扯蛋、扯蛋就是打这来的。民族的东西就是出彩,一针见血。我想明白山驴究竟在欢呼什么?他们所做的一切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不要说“凡存在必有理”存在等于正常吗?有理等于合理吗?如果眼前是正常的山寨行、正常的小资、正常的糜烂、正常的狂欢、正常的麻木、正常的无聊、正常的膨胀、正常的玩物丧志,那不正常哪去了?

小小的山寨圈还横生出许多帮派“你是玩哪个山头的?”“玩XX山头的人够Y挺的”“你喜欢喝哪个山头?”告诉你:“我是东北仁,我撒尿和泥自己玩”。早年的山寨人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使他们更为豁达,可我却看到了一帮自私的斤斤计较的人,即使看起来平和、淡定、从容,不如说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甚至是更深的城府、小市民般的谨小慎微,厚黑的最高境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是写在脸上,后面暗藏着刀光剑影,互相指责“XX收到假货”“XX太业余”“XX不是技术派”相互拼比叫劲。毕竟山寨行也是特种旅游,既要跟大家分享也要求得一份真知灼见,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感。对产品的吹嘘推销属于损人利己的现代生存方式尚可接受,对山寨行的靡烂纵容却是损人不利己的道德缺憾无法容忍。

我最烦那些山驴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而且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现在人人都可以享受GRANDTOUR,旅行象一道工业流水线一样操作简单,你见到的只是证实了自己事先形成的思想先入为见,根本达不到触摸真正的灵魂和脉搏的目的。仅仅追求更高更远更多,固执与“我来了”的变态的地理上的经过和“我看到了”的感官上的满足。上下车、住宿、爬山、找小吃,每早醒来不知身在何处,回到家里想不起去过哪里。我分不清走在麻黑,老班章、景迈的风光有什么区别;南糯山、冰岛、困鹿山的茶树有何种不同。

山驴们像蝗虫一样疯狂地扫荡着每块仅存的乐土,茶树看多了是否会审美疲劳?各山的叶子有何不同?各地的民风如何如何?“美”不仅仅源自风景,更多的是因为历尽艰辛的找寻过程。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觉自己又次被升华,其实咱们都是物质一代,狼以上品种,千万别以为自己的消费都化为精神食粮“吃进的是良心,拉出的是思想”拍拍屁股抹身回来,继续该披狼皮披狼皮,该披虎皮披虎皮,磨刀霍霍。

山驴和那些普通的游客没什么区别,别自我感觉良好自鸣得意,吹嘘自己去过的地方和经历,其他城里人确实很少有,但当地的山民已经祖祖辈辈不知走了多少遍。山驴把买来的毛料、茶品、土特产和旅途的照片像战利品一样与人展示时,和欧洲的殖民强盗心态没什么区别,甚至更糟,还在无形中怂恿了自己和观者的虚荣和欲望。

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无论是一片茶山,一只动物,一条小溪,我们对于他们都是外来者、打扰者。更何况身上还带着社会上的习气。你给山区带来的破坏就像是白人带给土著的“喷嚏”,更可怕的是你把他们变成了“你”。过去茶山秀丽现在垃圾满地;“不见苍山老妇,只闻莺歌燕舞,酒色入云霄”。有个广告词是“CHANGEYOURLIFE”,但我看到的是山寨在被改变。山驴已经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一种噱头,虽也纵情山水,更多的是走别人走过的路,过于表达“城里人”的姿态,着实有悖于山寨运动的真谛和内涵,动机不纯行为不端,只是方式现代了,手段更苍白罢了。更有一些山驴子把茶山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每每肆意妄想路上的摘叶换金,茶山猎艳。点击着论坛及QQ,不需要多少资本你可以达到你想表述的一切。

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理念,有自己的快乐方式,有自己寻求快乐的手段。但山驴的活动如果没有一种精神贯穿其中,那和娱乐、采风、旅行团有什么区别?新人在活动中受到了怎样的引导?有什么东西能不断传承?又把自然置于何地?只能用文字图片宣扬了一种到此一游的苍白认识。

大家都是碗口粗的蛇,没有必要让我再添足。当圣洁的茶山被戴上弄臣的尖顶帽,理想和热血成了饭后的甜点,口号在论坛一遍一遍高呼,山寨精神被蒙蔽,被栽赃,被隐瞒,被利用,被强*,被阉割,山寨行就变成皇帝新装里的群体盲动,一切被纵容,被默许。我们必须认识这个圈子的肮脏,必须承认这个圈子已经迅速地远离自然并异化着。

伪山寨已经无法用《七宗罪》所涵盖。我是个自私的人,眼不见为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当我发现周围的朋友被渐渐的改变时,就有说的必要了。人总是在等一个字——“逼”,在这个字之前,人们是绝不主动,绝不行动。而在这个字之后,没有意外的话——鱼一定会死,网却不一定会破。就像尼采说的“与无聊相斗,天神亦输”。本想冲上来刺刀见红,回手只给了一枪托子;本想指哪打哪瞄准了点射,最后却成了火力覆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果你还是要说什么都无所谓,那就让我们一起玩火自焚吧。(文/瘴雨蛮云)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山寨汉子建设把那杏生态园带动茶农增收致富》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高山生态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