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发展。

普洱工业园区 推进绿色产业跨越式发展

普洱茶产业聚集效应显现

茶园资料图

茶是普洱的灵魂,茶产业是普洱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目前巳经入驻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普洱玉龙茶叶进出口公司、祯瑞普洱茶业有限公司、兴洋茶业有限公司、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等32户茶叶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加工普洱茶3万余吨的产能,在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形成茶业加工企业的聚集,为推进普洱茶加工清洁化生产,强化普洱茶生产的监管,进一步制定普洱茶国家标准创造条件。

普洱工业园区 推进普洱绿色产业跨越式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普洱频道】

【普洱论坛】

如何打好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战役,我有话说>>>

相关报道

聚焦工业园区系列报道之一:曲靖西城工业园区云南工业园区建设的西城样本

聚焦工业园区系列报道之二:普洱工业园区 推进普洱绿色产业跨越式发展

聚焦工业园区系列报道之三:大理创新工业园区现代制造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聚焦工业园区系列报道之四:安宁工业园构建千亿产值绿色工业园

聚焦工业园区系列报道之五:火红的红河工业园活力无限

cY260.com编辑推荐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现代茶园

茶叶加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普洱”所呈现的内涵愈加丰富,从最初的一片茶叶,到成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再是代表着一种绿色发展方式。

这样的变化,源于普洱市茶产业的砥砺奋进,推动普洱茶从“边销茶”发展到风靡全国的网红产品。从规模种植生态茶园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开始,普洱茶产业不断跃上新台阶,特别是从2004年以来,产量从当年仅有的2万吨,增长到了2017年的13.9万吨,增长了近7倍。

产量倍增的同时,普洱茶的品牌、文化价值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普洱茶品牌价值连续两年位居首位,高达64亿多元。一生一熟、越陈越香,这样的普洱茶文化体验正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普洱茶,从一片生态绿叶,到一种文化现象。如今,在普洱,茶叶美了一方环境、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普洱市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市“世界茶源”称号。围绕“普洱茶文化之源”发展定位,普洱市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大生态、大产业、大文化、大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长成“衣食万户”大产业

俯瞰普洱大地,漫山遍野的现代茶园,生机盎然的古茶林,独具特色的茶景、茶街、茶庄园,成为普洱自然底色、大地本色。

经过几代人的耕耘,普洱市茶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茶园面积300多万亩,其中现代茶园16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2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18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茶农130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去年全市茶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以上。”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负责人说,茶产业已经成长为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农民来自茶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许多农民通过茶叶实现了脱贫致富。

普洱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目标,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普洱最有优势、最具特色、最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坚持抓品牌、抓标准、抓“互联网+”、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形成百姓增收、企业增益、产业增效——全产业链持续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普洱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品质的绿色产业。

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普洱市最有希望、最有条件、最有潜力。普洱市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不断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力实施好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计划、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品牌战略营销计划“三个计划”,为云南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目标贡献普洱力量。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

普洱景迈山已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家家种茶,户户饮茶,人茶相依,伴茶而生。丛林深处少数民族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古朴典雅,与美丽的山水和千年万亩古茶林交相呼应。为有效保护澜沧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这一人类共同的自然人文遗产,普洱市全力推动景迈山古茶林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普洱市不仅有景迈山的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园,还拥有距今3500多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至今还存活着2700余年的千家寨野生型“茶树王”和野生茶树群落,还有邦崴千年过渡型茶树为代表的一批过渡型古茶树。完整的茶树进化景观,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茶源”。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普洱市把打造普洱茶品牌,作为主动服务“千亿云茶”战略的具体行动,以八大古茶山普洱茶品牌打造为突破口,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出台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等名茶名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标准,确保每一片古茶林都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茶原料来自哪里,是哪个厂家生产的,质量、标准、价格一目了然,完全可以放心消费。

从普洱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全市推出“名山名茶”品牌,普洱市坚持“高端精品”和“大众大量”两条腿走路,推行“联盟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深入实施“古茶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做优大基地、培育大主体、建设大数据、建成大仓储、擦亮大品牌、发展大产业,推动普洱资源禀赋变为物质财富,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本,“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不久前,第十三届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普洱市举办,成立刚好10年的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会上发布了2018年普洱茶产业创新成果,普洱茶基因组、茶发酵微生物、茶功效、茶工艺设备、茶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创新研究令人对普洱茶有了全新认识的同时,“科学普洱”理念正推动普洱茶各类基础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转化。

位于普洱市的帝泊洱生物茶谷完美诠释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普洱茶的融合,公司研发制备了数控自动化罐组逆流提取生产线,最大程度地提取出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创新开发现代生物普洱茶、即饮普洱茶饮料等系列产品,把普洱茶从单一的农产品打造成一个全面升级换代的高科技产品。这得益于“科学普洱”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普洱茶的种植、采集和产业链全程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控制体系,结束了普洱茶仅凭经验感官评判的传统历史。目前,仅公司在普洱茶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已受理和获批100多项专利。

在绿色生态新理念下,普洱茶的种植、加工各环节均取得突破。传统普洱茶烘干技术中,引入纯太阳能烘干系统和蒸汽系统,将清洁能源运用到普洱茶的生产加工环节中,不仅极大地节能减排,更加清洁卫生地保证了茶产品质量;出台《普洱市有机茶发展规划》,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态茶园165万亩,已有30多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力争到2020年,全市60万亩的茶园实现有机化,100%的茶园将走上绿色安全生态之路。

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历史和文化,是普洱人的依恋。普洱茶已深深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为普洱传承不息的靓丽名片。(来源:云南日报沈浩/文李奕澄/图)

梧州推进六堡茶跨越发展纪实:打造百亿元茶产业


打造百亿元茶产业

——梧州推进六堡茶跨越发展纪实

“六堡茶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了,去年的销量不错,我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近日,梧州市茶商黄先生看着2016年账单,美滋滋地表示要扩大产量。这是梧州六堡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梧州以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为目标,全力抓好产业规划实施、龙头建设、品牌打造等各项工作,六堡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2016年,梧州茶园面积达8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从业人员4500多人,年产量超1.2万吨,产值13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六堡茶品牌,在黑茶类列第3位,全国综合排名第28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

规划引领,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把六堡茶打造成百亿元茶产业。”梧州将六堡茶发展纳入全市战略规划。

2016年5月,梧州市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专门的六堡茶产业引领、指导、扶持机构,制定《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措施。

当前,梧州重点推进的两个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已初现规模。其中,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产能达6600吨的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已有3家六堡茶生产企业进驻;总投资3.2亿元,首期占地200亩,产能1.4万吨的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建设也快马加鞭,3家企业已建成投产。

该市同时不断完善六堡茶专业市场,水木蓝山梧州茶城、丽港茶城两个功能齐全的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已建成。此外,注重持续进行品牌推介。

规划引领,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已从2003年的两家发展到45家,产量由2005年的1015吨发展到现在的超1.2万吨。

质量为本,六堡茶国标成为广西茶叶首个国标

梧州设立六堡茶技术研究机构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护航”。2010年,梧州市成立六堡茶研究院,并先后从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引进两名茶学博士、4名茶学硕士充实科研队伍;2011年,梧州市聘请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教授为六堡茶研究院名誉院长。注重产学研合作,六堡茶研究院牵头联合梧州学院、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梧州茶厂等13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六堡茶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梧州学院还与梧州六堡茶研究院深入合作,共同培养茶学专业人才。

狠抓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去年6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广西六堡茶国家标准成为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此外,梧州还制订并发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5个、出口标准1个,建立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全市获认证的有机茶企业合作社共12家,面积达5000多亩。

创新工艺,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面对市场机遇,梧州市注重引导茶叶企业进行工艺创新,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在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传承创新方面,梧州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发起冲击,使六堡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一批批经过匠心打造、陈化的手工六堡茶在各地举办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屡创佳绩。

在六堡茶数字化生产流程工艺改造与提升方面,各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更新,不断校准市场定位。梧州茶厂研发出六堡茶渥堆发酵自动控制技术,使茶叶的发酵效率提升1.5倍。茂圣茶业自主研发的六堡茶生产线,发酵罐在保持六堡茶的传统风味品质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天誉茶业自主创新研发全自动智能茶叶发酵装置和塔式连续震动蒸茶装置,比原来的传统人工发酵缩短一半时间。

抱团发展,做大六堡茶产业“蛋糕”

2016年12月26日,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股份公司由梧州市农村投资发展公司、茂圣茶业、天誉茶业、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公司、苍梧雄业六堡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让六堡茶企业看到了政企联动携手发展六堡茶产业的信心与决心!”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除了4家已入股的六堡茶企业外,中国茶叶总公司旗下的梧州中茶和广西梧州茶厂也正在走相关审批程序筹备入股,其他六堡茶企业也纷纷表示愿意入股,共同做大六堡茶产业蛋糕。

“创新集团化经营模式,以‘提高产量、提高产值、提高茶园面积’为目标,做好‘整合资源、创新发展、资本运作、市场运营’四篇文章,将企业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说,“目标是打造上市龙头公司,引领梧州六堡茶产业走得更快、更远。”

为此,该市设立六堡茶产业基金,为六堡茶产业保驾护航。2016年9月,梧州与深圳世纪贤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商定基金总规模为5亿元。同时,与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和君集团对接,推动基金发展壮大。(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吴凌平通讯员唐云凯马士成)

以“三高”水平推进普洱茶产业发展


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推进普洱茶产业发展

10月18日下午,普洱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在市委常委会议室召开。市委书记沈培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领导钱德伟、李忠民、盛军、杨卫东、王其明出席会议。

在听取市茶业局关于全市茶产业发展、大型纪录片《走进茶树王国》拍摄情况汇报和参会市领导的发言后,沈培平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立科研监测机构,创办《普洱》杂志,举办中国普洱茶节,实施文化发掘、科技创新、工业转化、生态茶园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完成了从农业普洱、文化普洱到科学普洱的成功过渡,普洱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普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沈培平要求,发展普洱茶产业要狠抓生态茶园建设,按照种植一批覆荫树、砍掉一部分茶树、杜绝农药化肥的要求打造普洱茶基地,在生态有机发展道路上抢先一步。要狠抓标准化初制所建设,实现茶叶初制加工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要狠抓各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树立“普洱标准高于一切”的远大志向,高端打造普洱茶从基地到市场各个环节的普洱标准,将普洱茶做成安全放心饮品,以高品质赢取大市场,不断提升普洱茶产业竞争力。要狠抓茶庄园化建设,在普洱打造一批集基地、工厂、酒店、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高端精品庄园,以庄园化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养生产业的品质。

沈培平强调,不能简单地把普洱茶看作一种普通产品,把普洱茶产业当作一个普通产业,要等同普洱看待普洱茶,超越普洱推介普洱茶,依托普洱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站在提升普洱品牌和竞争力的高度培育普洱茶产业,为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和“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城市品牌提供重要支撑。

对大型纪录片《走进茶树王国》的拍摄工作,沈培平要求,要注意视野视角的选择和逻辑体系的构建,充分考虑预计展示内容和预期宣传效果,广泛征求高端人士意见,对拍摄策划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集中展示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和普洱茶基地、原料、生产、加工、检测各环节的标准化等核心内容,让人们认识普洱茶、爱上普洱茶、放心品味普洱茶,达到弘扬普洱茶文化,营销普洱茶产品,推介普洱妙曼形象的效果。

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普洱思茅区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引领茶产业发展


普洱思茅区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引领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普洱市思茅区按照市委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大品牌战略要求,以现代农业引领茶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止2012年底,全区茶园面积达14.3万亩,采摘面积12.3万亩,茶叶产量14500吨,实现茶产业产值7.59亿元,同比增长63.5%。已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为1.9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1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4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1.8万亩。现有茶叶生产企业189户,其中茶叶初制所93户,绿茶精制企业14户,普洱茶企业82户;年生产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10户,其中省级1户、市级4户、区级5户;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茶叶品牌有65个,获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有机认证“祖祥”、“原生”及国内有机认证“龙生”、“古普洱”、“双兄”、“帕卡”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知名品牌。今年全区春茶产量3200吨,同比增300吨,增长10.3%;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2.11亿元,增长25.9%。

据统计,思茅区茶园面积13.64万亩,按每亩茶园种植10株覆荫树不少于6种树种的标准实施13.64万亩,种植覆荫树167万株。完成市、区、乡(镇)领导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样板65块4.3万亩,其中:市级领导示范样板5块0.5万亩,区级领导示范样板29块1.88万亩,乡(镇)领导示范样板31块1.93万亩。实施高密度留养茶园0.2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套种绿肥示范样板0.2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为1.9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1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4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1.8万亩。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任务32个;完成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7个乡(镇)、60个村委会、22家茶产业、11386农户、13.5万亩,建立生态茶园建设农资专用服务门市(店)14个;组织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培训247场次,培训人数12033人次;共投入生态茶园建设资金4041.388万元,其中:2010年投入619万元,2011年投入500.3万元,2012年投入2922.088万元;投入600万元对12户茶叶初制所进行改造;投入180万元对两户省级茶叶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梧州推进六堡茶跨越发展纪实:打造百亿元茶产


六堡茶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了,去年的销量不错,我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近日,梧州市茶商黄先生看着2016年账单,美滋滋地表示要扩大产量。这是梧州六堡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梧州以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为目标,全力抓好产业规划实施、龙头建设、品牌打造等各项工作,六堡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2016年,梧州茶园面积达8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从业人员4500多人,年产量超1.2万吨,产值13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六堡茶品牌,在黑茶类列第3位,全国综合排名第28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

规划引领,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把六堡茶打造成百亿元茶产业。梧州将六堡茶发展纳入全市战略规划。

2016年5月,梧州市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专门的六堡茶产业引领、指导、扶持机构,制定《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措施。

当前,梧州重点推进的两个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已初现规模。其中,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产能达6600吨的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已有3家六堡茶生产企业进驻;总投资3.2亿元,首期占地200亩,产能1.4万吨的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建设也快马加鞭,3家企业已建成投产。

该市同时不断完善六堡茶专业市场,水木蓝山梧州茶城、丽港茶城两个功能齐全的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已建成。此外,注重持续进行品牌推介。

规划引领,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已从2003年的两家发展到45家,产量由2005年的1015吨发展到现在的超1.2万吨。

质量为本,六堡茶国标成为广西茶叶首个国标

梧州设立六堡茶技术研究机构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护航。2010年,梧州市成立六堡茶研究院,并先后从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引进两名茶学博士、4名茶学硕士充实科研队伍;2011年,梧州市聘请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教授为六堡茶研究院名誉院长。注重产学研合作,六堡茶研究院牵头联合梧州学院、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梧州茶厂等13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六堡茶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梧州学院还与梧州六堡茶研究院深入合作,共同培养茶学专业人才。

狠抓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去年6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广西六堡茶国家标准成为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此外,梧州还制订并发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5个、出口标准1个,建立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全市获认证的有机茶企业合作社共12家,面积达5000多亩。

创新工艺,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面对市场机遇,梧州市注重引导茶叶企业进行工艺创新,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在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传承创新方面,梧州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发起冲击,使六堡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一批批经过匠心打造、陈化的手工六堡茶在各地举办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屡创佳绩。

在六堡茶数字化生产流程工艺改造与提升方面,各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更新,不断校准市场定位。梧州茶厂研发出六堡茶渥堆发酵自动控制技术,使茶叶的发酵效率提升1.5倍。茂圣茶业自主研发的六堡茶生产线,发酵罐在保持六堡茶的传统风味品质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天誉茶业自主创新研发全自动智能茶叶发酵装置和塔式连续震动蒸茶装置,比原来的传统人工发酵缩短一半时间。

抱团发展,做大六堡茶产业蛋糕

2016年12月26日,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股份公司由梧州市农村投资发展公司、茂圣茶业、天誉茶业、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公司、苍梧雄业六堡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让六堡茶企业看到了政企联动携手发展六堡茶产业的信心与决心!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除了4家已入股的六堡茶企业外,中国茶叶总公司旗下的梧州中茶和广西梧州茶厂也正在走相关审批程序筹备入股,其他六堡茶企业也纷纷表示愿意入股,共同做大六堡茶产业蛋糕。

创新集团化经营模式,以‘提高产量、提高产值、提高茶园面积’为目标,做好‘整合资源、创新发展、资本运作、市场运营’四篇文章,将企业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说,目标是打造上市龙头公司,引领梧州六堡茶产业走得更快、更远。

为此,该市设立六堡茶产业基金,为六堡茶产业保驾护航。2016年9月,梧州与深圳世纪贤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商定基金总规模为5亿元。同时,与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和君集团对接,推动基金发展壮大。

扎实推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杨照辉在我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强化机遇意识

扎实推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近日,市政府召开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工作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照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善强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市绿色经济办公室汇报了我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工作进展情况。市发改委、工信、环保等部门围绕会议主题积极发言,讲做法、谈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在听取汇报后,杨照辉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获批来之不易,且通过前一阶段大量、有效的工作,现已初见成效。但是,试验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从目前来看,推进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找准重点,更好地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就加快试验示范区建设,杨照辉强调:一是要强化机遇意识。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也是普洱参与全省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载体,更是普洱顺应科学发展潮流,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重要平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主动作为、积极实践,争取取得更大的成效。二是要出台实施方案。要在规划指导下,尽快出台实施方案,将规划中明确的各项工作具体化,把四大绿色产业基地、八大试验示范重点工程和重点支撑项目有机衔接,充分融入到“十三五”规划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三大定位”中。三是要突出产业项目支撑。产业项目是试验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依托特色主导产业,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庄园经济,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推动绿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要创新体制和机制。要加大对重点产品的标准研究,掌控特色产品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同时,要认真研究制定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机制,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发挥好龙头企业对“三农”工作的带动作用。五是要认真落实政策。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支持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各项政策,将支持政策逐一化为具体办法,吃透用足,确保政策红利最大化,进一步推动我市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六是要明确支持政策落实责任。要把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主体明确到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强化跟踪督查,确保支持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同时,要择机召开推进会,总结成绩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市政府秘书长杨彬,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云南普洱加速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云南普洱加速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日前,云南省政府召开推进普洱绿色经济发展专题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将围绕建设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大力支持普洱市建设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打造绿色品牌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确立绿色发展主基调,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今在云南普洱,绿色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话题,更是一种执政理念。

“普洱最大的优势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云南省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了保护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文明已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选择。

作为生态环境较为优越、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面对诸多挑战,普洱市突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这一主题,把生态保护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沈培平介绍,普洱市林业用地面积46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5%,人均有林业用地面积18.2亩,是全国的8.1倍,云南省的3.4倍;森林覆盖率67%,其中普洱中心城区周围高达80%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2.5亿立方米。

“发达造成了人为的破坏,落后形成了被动的保护。”沈培平对记者说,普洱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加之特殊自然地理的原因,受工业文明的影响不深,虽然经历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年代,但还是为今天保留下了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产业发展生态化趋势加速的大背景下,成为了实施科学发展和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新优势。

沈培平说,普洱这几年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被世人所了解、接受和接纳,主要得益于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的普洱绿色品牌。

“立足普洱的绿色生态优势,提出了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和竞争力。”沈培平向记者介绍,这一思路不仅符合普洱实际,也符合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趋势。今天的普洱既能保证经济的自我发展,又能保证环境、资源的合理承载,未来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养生产业的潜力巨大。

沈培平对记者说,普洱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走出了一条符合普洱实际的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路子。未来几年,普洱将在全国、全世界构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重点打造特色产业、精品城市、普洱文化三个品牌。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普洱要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基地为目标,走高度化推进的发展路径,在全国、全世界叫响普洱的特色绿色产业品牌。”沈培平说,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卖原料的老路,加大对普洱茶功效研发,实现传统普洱茶向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品牌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成功转型。

在咖啡产业的培植过程中,通过引进国际龙头企业,发展咖啡精深加工,加快建设世界级生态咖啡基地和国家咖啡质量检测中心,打响普洱生态咖啡品牌,打造中国咖啡之都。到2015年,全市咖啡面积将达到100万亩,2020年进入盛产期后,产量将达到10万吨,产值400亿。到时,普洱咖啡必将成为普洱的又一特色产业品牌。

沈培平告诉记者,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未来几年,普洱将建成国家级特色生物产业聚集区、国际一流的文化旅游养生胜地和国家级特色生物产业聚集区。

企业投产园区开工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壮大再迈步


企业投产园区开工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壮大再迈步

11月8日,苍梧六堡茶产业园两家企业投产,蝶山区六堡茶文化产业园区开工,标志着我市六堡茶产业走向园区化生产,逐步形成集六堡茶精深加工、产品展示、休闲旅游区等于一体的发展局面。

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加工园区广西重点产业园区苍梧县工业园区的一个专业生产区,加工区分为前后两区,前区为产品展示区,展示区的主要功能为产品展示及销售、贸易洽谈和六堡茶旅游观光、历史文化介绍、仓储陈化,建筑风格突显岭南商业骑楼特色,并设有园林景观和雕塑等元素。后区为六堡茶生产加工区,加工区计划引进六堡茶生产加工企业六到十家,全部企业投产后年加工茶叶1万吨以上,年创税利2亿元以上。目前,入园企业有梧州业胜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天誉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同堡源茶业有限公司。

当天投产的项目包括梧州天誉茶业有限公司、梧州业胜茶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其中,梧州天誉茶业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引进茶叶加工生产线1条,年产成品六堡茶1000吨。梧州业胜茶业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年产成品六堡茶1000吨。

位于舜帝大道中段樟木头地段的梧州市蝶山六堡茶文化产业园项目,是集六堡茶生产加工、研发及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是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12年梧州市统筹推进的重点前期项目之一。项目总投入6亿元,包括市六堡茶研究院所属的六堡茶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六堡茶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及研发中心、六堡茶营销中心,以及8家六堡茶生产企业的六堡茶精加工区、产品展示区、休闲旅游区等。项目预计在2016年建成,建成后厂房建筑面积将达27万多平方米,年产六堡茶2万吨,产值20亿元。

据介绍,根据蝶山区六堡茶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计划,2013年将投资2亿元完善项目用地和“三通一平”,并实现每个企业有一条生产线竣工投产。

设定目标1200亿!云南省发力茶产业绿色发展


设定目标1200亿!云南省发力茶产业绿色发展

“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省茶园全部绿色化,有机茶园面积全国第一,茶叶绿色加工达到一流水平,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一(普洱茶),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200亿以上”,记者从27日召开的云南省委常委会上获悉,即将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茶产业基地提升、加工升级、品牌打造、质量管控、科技攻关、产业融合等6个方面发力,打好“绿色食品第一牌”。

目前,全球茶叶市场出现供给过剩,云南茶产业在质和量上都居全国前列,如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省委书记陈豪说,茶叶是云南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绿色食品产业,有能力走在全国前面,亟需做大做强做优。该《意见》共计十条,包含了许多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措施,并对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专门规定了一条。

按照《意见》规定,到2022年,云南省有机茶园基地面积将达到150万亩以上,其中古茶山(园)30万亩,对面积500亩以上,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的,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亩100元、200元的补助。到2019年底,实现茶叶初制所全部规范化,对验收合格的茶叶初制所,省财政对其配备快速检测设备给予一次性补助一万元。对龙头企业新增种植、加工、冷链物流等资本性投资5-10亿元的,省财政按投资额的5%一次性奖补,投资10亿元以上的奖补投资额的10%。对基地面积500亩以上,获得欧盟、雨林等国际认证机构和国内权威机构认定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费用由省财政全额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第一条是“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责任单位为云南省农业厅、林业厅、法制办和有关州市人民政府。这意味着农业厅将承担起保护古茶树的“牵头责任”,一起研究制定《云南古茶树保护及开发利用条例》。古茶树保护从资源普查、划定古茶园(山)保护区域、严禁对古茶树移栽过度采摘、减少对古茶园(山)的开发等人为破坏等方面入手,保护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独特性。省领导还在会上要求,今后要建立名山茶与乡村的利益分享机制,采取知识产权、品牌收费等办法充实村社集体经济,逐步禁止外地企业直接转租古茶园、茶树,利用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把流通环节的利润更多留在当地。

贵州黔南州全力推进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和品牌


茶园面积由2013年初的75万亩扩大到95.12万亩;今年预计总产量1.3万吨,产值24亿元

记者从州茶办了解到:截至9月份,全州在工商注册茶叶企业833家(含专业合作社),全州茶叶从业人员30万人;茶园基地规模由2013年初的75万亩扩大到95.12万亩,新增茶园基地面积22万亩;全州共有茶青交易市场32个,其中:2013年新建12个;今年春茶产量9938.6吨,实现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14.6%,预计全年总产量1.3万吨,产值24亿元。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的指示精神,我州按照《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以都匀毛尖茶为抓手,把茶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加快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州委、州政府在去201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南州2013-2016年州直部门推进茶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基础上,及时研究出台了《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对茶产业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科技兴茶及品牌培育等工作推进作了全方位部署。

近年来,我州通过强领导、严督查,抓基地,扩规模,抓品牌、扩影响,抓法制、修标准,重科技、促提升,重招商、抓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推进都匀毛尖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都匀、贵定、平塘、瓮安等重点产茶县(市)正开足马力,推进茶产业发展。目前全州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逐步由过去的地方性传统产业步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推进的发展快车道。

据介绍,下一步我州将强力推进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培育工作,继续狠抓基地建设,重点突出“百里毛尖长廊”,并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等,进一步完善全州茶产业发展布局规划。重点围绕将都匀毛尖打造成为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为核心,积极筹办都匀毛尖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庆典,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加快都匀毛尖茶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茶博园建设工作。同时,将研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企业投身都匀毛尖茶市场开发和营销。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工业园区 推进绿色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的发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