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打造百亿元茶产业

——梧州推进六堡茶跨越发展纪实

“六堡茶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了,去年的销量不错,我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近日,梧州市茶商黄先生看着2016年账单,美滋滋地表示要扩大产量。这是梧州六堡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梧州以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为目标,全力抓好产业规划实施、龙头建设、品牌打造等各项工作,六堡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2016年,梧州茶园面积达8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从业人员4500多人,年产量超1.2万吨,产值13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六堡茶品牌,在黑茶类列第3位,全国综合排名第28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

规划引领,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把六堡茶打造成百亿元茶产业。”梧州将六堡茶发展纳入全市战略规划。

2016年5月,梧州市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专门的六堡茶产业引领、指导、扶持机构,制定《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措施。

当前,梧州重点推进的两个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已初现规模。其中,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产能达6600吨的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已有3家六堡茶生产企业进驻;总投资3.2亿元,首期占地200亩,产能1.4万吨的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建设也快马加鞭,3家企业已建成投产。

该市同时不断完善六堡茶专业市场,水木蓝山梧州茶城、丽港茶城两个功能齐全的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已建成。此外,注重持续进行品牌推介。

规划引领,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已从2003年的两家发展到45家,产量由2005年的1015吨发展到现在的超1.2万吨。

质量为本,六堡茶国标成为广西茶叶首个国标

梧州设立六堡茶技术研究机构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护航”。2010年,梧州市成立六堡茶研究院,并先后从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引进两名茶学博士、4名茶学硕士充实科研队伍;2011年,梧州市聘请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教授为六堡茶研究院名誉院长。注重产学研合作,六堡茶研究院牵头联合梧州学院、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梧州茶厂等13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六堡茶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梧州学院还与梧州六堡茶研究院深入合作,共同培养茶学专业人才。

狠抓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去年6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广西六堡茶国家标准成为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此外,梧州还制订并发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5个、出口标准1个,建立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全市获认证的有机茶企业合作社共12家,面积达5000多亩。

创新工艺,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面对市场机遇,梧州市注重引导茶叶企业进行工艺创新,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在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传承创新方面,梧州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发起冲击,使六堡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一批批经过匠心打造、陈化的手工六堡茶在各地举办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屡创佳绩。

在六堡茶数字化生产流程工艺改造与提升方面,各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更新,不断校准市场定位。梧州茶厂研发出六堡茶渥堆发酵自动控制技术,使茶叶的发酵效率提升1.5倍。茂圣茶业自主研发的六堡茶生产线,发酵罐在保持六堡茶的传统风味品质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天誉茶业自主创新研发全自动智能茶叶发酵装置和塔式连续震动蒸茶装置,比原来的传统人工发酵缩短一半时间。

抱团发展,做大六堡茶产业“蛋糕”

2016年12月26日,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股份公司由梧州市农村投资发展公司、茂圣茶业、天誉茶业、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公司、苍梧雄业六堡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让六堡茶企业看到了政企联动携手发展六堡茶产业的信心与决心!”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除了4家已入股的六堡茶企业外,中国茶叶总公司旗下的梧州中茶和广西梧州茶厂也正在走相关审批程序筹备入股,其他六堡茶企业也纷纷表示愿意入股,共同做大六堡茶产业蛋糕。

“创新集团化经营模式,以‘提高产量、提高产值、提高茶园面积’为目标,做好‘整合资源、创新发展、资本运作、市场运营’四篇文章,将企业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说,“目标是打造上市龙头公司,引领梧州六堡茶产业走得更快、更远。”

为此,该市设立六堡茶产业基金,为六堡茶产业保驾护航。2016年9月,梧州与深圳世纪贤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商定基金总规模为5亿元。同时,与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和君集团对接,推动基金发展壮大。(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吴凌平通讯员唐云凯马士成)

延伸阅读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确定 实现百亿元产业目标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实现百亿元产业目标

为推动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以六堡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实现百亿元产业目标。

据了解,早在2007年市政府就发布文件,将六堡茶产业列为十大农产品优势产业给予政策支持,开始了“一次创业”的历程。为推动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市委、市政府以“二次创业、以茶兴市”为引领,实施以茶兴市、品牌带动、产融结合三大战略,确定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期,近期2016~2018年、中期2019~2020年、远期2021~2025年。

规划指出,六堡茶作为横跨一、二、三产的特色优势产业,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经济增长起到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六堡茶产业呈现优势集聚的态势,形成了梧州市区产业发展集聚中心、六堡镇原产地集聚中心,以及各县(市、区)产业小聚集发展的产业区域格局。

规划明确,我市将加快推动六堡茶产业现代化发展,按照“三年提升稳基础、五年创新见成效、十年振兴惠民生”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科学六堡茶、文化六堡茶、健康六堡茶、国际六堡茶、旅游六堡茶、高值六堡茶等六项建设,突出厚植产业发展基础、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开放发展等重点任务,努力把六堡茶产业发展成为梧州规模较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高、带动能力最强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同时,结合精准扶贫、“美丽广西”建设促进六堡茶“接二连三”,增加茶农收入,使产业开发成为惠民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00亩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年产茶叶30万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200亿元。(祝琳/梧州日报)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培育,企业的积极参与,六堡茶市场流通体系初露端倪。一是全国首家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在梧州鸳江丽港开业,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梧州六堡茶企业相继开张营业;二是梧州茶网建成,通过梧州茶网宣传六堡茶产业和六堡茶文化,宣传和推介六堡茶产品等。

而六堡茶最终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也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堡垒。"地理标志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防止假冒产品充斥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一鸣,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7年之前,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市场开拓不好,梧州茶厂都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六堡茶,一年也就300吨的产量。"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何志强向记者介绍说。2007年以后,由于梧州各六堡茶生产企业开始注重宣传,积极参加区内外茶业博览会,注意改进产品包装,增加产品的美观度,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形象逐步建立。

何志强说,随着茶企给予经销商的各种优惠激励制度的建立,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国内市场需求渐大。2007年,梧州生产的六堡茶产品,几乎都是没有生产出来就已经定购一空,国内市场已从以前广西及粤港澳市场,逐步拓展到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大市场,且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外销渠道方面,数十年来六堡茶每年都保持着数百吨以上的出口,近几年来梧州市每年的六堡茶出口量都在千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显示了六堡茶产业强劲的发展态势。

何志强向记者陈述了自己关于六堡茶市场发展前景的一些看法。他说:"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很多制约,犹如泡茶,讲究时间和技巧,掌握不好容易发苦。"

何志强说,随着六堡茶市场需求的逐年扩大,原料短缺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梧州茶厂在加强原料采购和改良现有基地的基础上,在昭平、蒙山等地培植和扶持种植基地,这些基地进入盛产期时,年产干茶可达3000吨至4000吨,将逐步满足其年产量1万吨的发展需要。

然而,近年来,六堡茶生产与经营作坊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部分企业租用旧厂房、旧仓库作为车间进行六堡茶加工,生产设施简陋,存在加工技术不成熟,经营管理无序等问题。何志强认为,原料优良、生产过程规范直接影响六堡茶的品质。品质不好的六堡茶含有超标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物质,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此外,口感不好的六堡茶其营养成分也大打折扣。

记者注意到,自己正在冲泡的六堡茶编号为"0855",其参评广西第一届春茶节,获得"桂茶杯"特等奖,代表梧州茶厂制茶水平,具有价格适中、质量中上性价比较高的特点,汤色红浓明亮。据介绍,"0"为茶叶等级,即特级;"8"为年份,即2008年获得"桂茶杯"特等奖;"55"为批次,即第55批次。然而,另一款编号为"07123"则意为2007年4月份在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获得金奖。同一厂的茶叶编号并不一致。

此前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其每批次茶叶编码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一致。如本地某知名厂家生产的"5612"六堡茶同样荣获2007年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但编码完全不同。各生产厂家、各批次六堡茶的编号为何不一致?编码的依据是什么?

何志强等一些梧州茶人还指出,目前,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保健功效等还缺乏系统全面的宣传推介;六堡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六堡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分、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以及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等,由于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研究,相关定量、定性指标有待完善等因素也制约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何志强告诉记者,六堡茶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同为黑茶类的云南普洱相比,其知名度在全国来说仍远远不及。六堡茶如何健康、快速地发展,已经成为梧州六堡茶企业及政府部门关注的的问题。

在此前的采访中,梧州市几位知名六堡茶企业的负责人,也与记者探讨了关于打造六堡茶品牌的途径和方法。他们认为,在宣传方面,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打造梧州六堡茶在全国的知名度。而作为企业自身,宣传时则提炼出各自鲜明的特色,如"中华老字号"、绿色生态、多项国际金奖的特优产品等宣传口号。

六堡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播,直接影响六堡茶产业今后的发展,因此搜集六堡茶资料,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六堡茶文化的特点,整理出版六堡茶专着,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在充分完善六堡茶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通过书、报、刊、影视等形式,传播弘扬六堡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间风俗。

同时,六堡茶的编号絮乱难记,不仅消费者容易混淆,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业内人士指出,六堡茶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普洱茶的经验,设立规范的品质标准。使消费者通过有规律的编号,理解茶叶生产的厂家、年份及品质。

另外,以梧州的两个中国六堡茶名茶城为龙头,建设以各主产区乡镇批发市场和各零售商店为支撑的本地市场网络。创造条件在区内外各大城市设立六堡茶连锁专卖店网络,在广州南方茶叶市场、深圳东方国际茶都等一些大城市的专业茶叶市场开拓一块六堡茶销售专区,以成为六堡茶企业在各大城市的基地,以便于向各大城市的茶叶零售店分销茶叶,拓宽销售渠道。

此外,梧州交通网络发展迅速,因此与旅游业的结合必定能使六堡茶产业得到更快捷有效的发展。政府可打造一个六堡茶文化博览园,以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建设为主,挖掘和开发民族茶文化,打造融茶文化体验、溯源、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区(长廊);加快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促进茶健康消费和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 梧州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


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梧州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

2月9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总结分析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市长朱学庆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朱学庆指出,去年是六堡茶产业发展的丰收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保持了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好态势,六堡茶产业规模、品牌效应和产品价值稳步上升,工作成绩值得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差距与不足,采取措施提高茶叶企业实力市场占有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朱学庆强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六堡茶作为横跨一二三产的特色优势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各级各部门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继续加大六堡茶产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打造百亿元茶产业,努力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全面提高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水平。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要做优产业规划明晰茶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为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遵循。二要做实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三要做大产业规模,一方面突出抓好六堡茶原料基地及六堡茶加工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实现六堡茶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四要做响品牌和影响力,加快申报注册“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商标,加大公共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五要做大销售市场,完善“线下”流通网络,打通“线上”营销渠道,扩大六堡茶市场占有率。六要做好产业融合发展文章,一方面做好与旅游业发展的结合文章,另一方面做好与健康养生产业的结合文章,推动茶叶、旅游、养生等元素深度融合。七要做强科技和人才支撑,提高六堡茶科技含量,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六堡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据悉,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获QS或SC认证),从业人员4500多人;2016年六堡茶产量超1.2万吨,产值达12.8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主持会议,市领导叶剑强、黄恩、黄荣森参加会议。(祝琳梧州日报)

广西梧州茶厂六堡茶车间员工推动企业发展纪实


精心制茶多出精品-----广西梧州茶厂六堡茶车间员工推动企业发展纪实梧州茶厂始建于1953年,是广西茶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龙头企业。梧州茶厂六堡茶车间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文化积淀,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精心制茶、诚信至上”的企业理念,他们团结拼博、守业创新、甘于奉献。1978年6月,车间副主任陈秀贞同志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年,企业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授予“出口产品六堡茶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90年,产品六堡茶荣获“广西优质食品奖”。2011年获贺州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工会主席何志强(右5)与荣获“工人先锋号标兵”的员工合影走进梧州茶厂生产区大门,幢幢厂房绿树环绕,阵阵茶香扑鼻而来,喷泉的水花在阳光下跳跃,无论是筛分车间、发酵车间、蒸压车间、包装车间,还是机修车间、检验室,均整洁明亮,井然有序,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只有45名员工的六堡茶车间,目前年加工六堡茶2500吨。一.责任-----“这是我的工作,就要尽心尽力去做好”建厂初期,梧州茶厂就在总结吸收六堡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按照“毛茶→分筛→拼堆→初蒸→渥堆→复蒸→压篓→陈化”的工艺精制加工六堡茶,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加工工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发酵是六堡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性工序,也是六堡茶加工过程最辛苦的工种,黄国华班长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为了提高发酵质量,达到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的品质要求,黄国华亲力亲为,记录茶叶温湿度变化,探索最佳的翻堆周期及加水量,把握发酵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带领员工进行筑堆、开堆、解块等作业。每年发酵六堡茶十多批,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包装班在谢筠班长的带领下,一丝不苟地做好包装、入箱工作,保证成品合格、美观。生产科长兼车间主任何梅珍质量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被梧州市工信委、梧州市质量协会授予“2011年度梧州市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称号。“这是我的工作,就要尽心尽力去做好”,这是车间工人常说的一句话。正是这种精心制茶的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使“三鹤”牌六堡茶质量稳步提升,成为代表梧州形象的名牌产品和消费者公认的“绿色、健康、好喝”的放心茶。二.创新------“抓好技术改进,我们的产品才有竞争力”机修班职工认真维护车间机械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班长祝纪烽在检修工作中常常在本子里记录机器的故障和原因,认真分析、善于处理,这使他成为维修方面的主心骨,一次次设备攻坚战的排头兵。尤其是近年来,他带领机修师傅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改良机械设备,提高了机械化程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企业买回来的液压机经过他们的改造,成为压砖机、压饼机、压沱机。旋转式蒸茶机、六堡茶自动联合发酵机,更是机修师博智慧的结晶,大大提高了制作六堡茶的效率和质量,并申请了发明专利。蒸压工艺中难脱模、难清理模具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企业。蒸压班的师傅们经过探索和试验,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使压制六堡茶的效率和合格率大大提高。在姚静健、何梅珍科长的带领下,车间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六堡茶新技术,不断研发新产品.2011年研发推出“槟榔香”箩装茶、“老师傅饼”等特色产品,以独特的香韵,受到市场追捧,并被收藏爱好者推崇。《六堡茶产业化开发研究与应用》获梧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六堡茶“发金花”技术研究》、《六堡茶陈化新方法研究》等项目获政府资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还参与制订广西地方标准《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标准、加工工艺,使六堡茶特有的“红、浓、陈、醇”风味品质更加鲜明。近年来,“三鹤”牌六堡茶多次荣获大型茶业博览会黑茶擂主、茶王、金奖等奖项,还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全区用户满意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也让企业进入了产销两旺,经济效益显著的发展轨道。三.成长-----“企业给了我们成长的跑道,我们就要奋力奔跑”在梧州茶厂六堡茶车间,常常见到年轻人的身影,石荣强、黄进达、庚艳玲是年轻人中的三位。石荣强负责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生产过程的实施,把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质量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优质六堡茶的能力和水平。庾艳玲每天都要在生产线上巡视,抽检半成品。多年的质检实践炼就了她的一双“火眼金睛”,许多难以觉察的缺陷都被她及时发现并果断处理,避免了不合格产品出厂。黄进达看起来就像阳光开朗的大男孩,在不到2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企业给了我们成长的跑道,我们就要奋力奔跑”。“厂里的年轻人,大多都是以厂为家,都有一种拼搏的劲头,不甘落后。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梧州茶厂的希望所在。”党支部书记兼副厂长何志强自豪地说。

梧州:十大工程打造六堡茶产业


梧州:十大工程打造六堡茶产业

“力争到2020年,六堡茶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年加工茶叶2万吨以上,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到2025年,建成1000亩良种繁育基地和30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年加工茶叶3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连日来,梧州市主要领导先后到业胜、天誉、圣源等六堡茶企业调研,并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实施标准化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及品牌建设、国家级六堡茶公共技术检验检测研究平台建设等十大工程,加快打造百亿元六堡茶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培育,目前梧州市已有六堡茶生产企业50家,2016年六堡茶产量超1.2万吨,产值达12.8亿元以上,但在规模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为此,梧州市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

其中,财政资金扶持工程,设立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扶持资金,2017年起,市财政预算项目库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按项目实施财政绩效考评及项目需求情况予以保障;标准化茶园建设工程,今年要建设标准化茶园8000亩,以后在此基础上每年新增茶园面积递增20%以上;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鼓励六堡茶加工企业推行清洁化生产,对六堡茶生产企业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投入资金500万元以上项目和荣获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六堡茶企业进行奖励;市场及品牌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在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开设六堡茶形象店的企业,支持对六堡茶的文化挖掘及利用工作,加大公共宣传力度,扩大六堡茶对外影响力和知晓率。

此外,创建梧州市出口六堡茶质量安全示范区工程,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出口六堡茶主产区域建设示范区,区域涵盖梧州市城区和苍梧县的6家六堡茶企业、在梧州市范围内的出口茶叶原料种植基地;六堡茶保护体系建设工程,支持六堡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以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科技体系建设工程,每年安排专项实验室建设经费30万元和专项科研经费30万元,完善六堡茶科研实验室建设,提升六堡茶产业的科技水平;人才体系建设工程,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推动高等院校茶学学科建设,支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及创客空间和产业扶贫创业联盟建设;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建设工程,对六堡茶生产企业的原料、产品等进行全方位风险监测,确保六堡茶产业质量和效益;国家级六堡茶公共技术检验检测研究平台建设工程,建成集监督检验、科学研究、产品质量评价等多项功能的六堡茶检验和科研基地。(吴凌平/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梧州举行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


梧州举行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梧州市茶业商会年会》在梧州市江滨国际大酒店举行3月20日,由梧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梧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梧州市茶业商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梧州市茶业商会年会》在梧州市江滨国际大酒店成功举行;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茶业学科带头人、茶业研究所所长王登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刘栩,广西茶叶学会理事长、会长麦楚均等专家应邀出席研讨,梧州市政府相关领导和管理部门、梧州市六堡茶生产及经营企业等共180多人出席研讨会。

梧州市茶业商会对2014年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颁奖表彰在茶业商会年会上,会长苏淑梅女土作了题为《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六堡茶品牌建设》的发言,对商会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2015年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随后对茶业商会2014年“先进会员单位”、“先进个人”进行颁奖表彰。

在六堡茶产业发展讨会上,专家就六堡茶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刘仲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黑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六堡茶的市场前景》的演讲,王登良教授作了题为《六堡茶体内抗氧化作用的研究》的演讲,刘栩研究员作了题为《以质量为本,兴六堡茶产业》的演讲,专家们围绕六堡茶行业团队意识培养、标准化生产、公共品牌建设、保健功效研究、茶文化建设、特色产业开发等进行深入阐述,受到与会各界人士欢迎。

据悉,至2014年底,梧州市获得生产许可(QS)证的六堡茶企业增至39家,其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企业达6家,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企业2家,六堡茶总产量达10050吨,全行业呈现产销两旺态势。

梧州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钟碧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竺坤松、副市长姜云飞、市政协副主席梁华等参加了研讨会。

台湾媒体聚焦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


台湾媒体聚焦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

12月2-3日,台湾TVBS电视台、旺报记者走进广西梧州,了解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及规划,实地了解六堡茶产业在梧州的发展状况,重点采访梧州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下“茶船古道再扬帆”的做法。

在梧州茂圣六堡茶业公司、梧州茶厂、梧州中茶公司、六堡镇八集茶园、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台湾记者实地拍摄六堡茶制作工艺,从茶叶的采摘、陈化、工艺和包装等环节,记录工人的日常生产场景和六堡茶现代化生产流程,全方位采访报道梧州六堡茶“茶船古道”的历史、加工技术等,突出反映六堡茶生产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讲述梧州人与六堡茶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台湾记者还兴致勃勃地拍摄了该公司特色六堡茶全茶宴,以六堡茶为原料,创新烹饪手法,无论是蒸煮,还是焖炖,都用简单的六堡茶,配以或荤或素的食材,菜式创意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不得不惊叹于茶与食材相互搭配的神奇效果。

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高嘉甫说:“这次以六堡茶为线索的拍摄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梧州市民很懂得享受生活,这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地方。”台湾旺报记者许昌平说:“对于梧州的美食,在来之前就听说跟粤菜的风格很相似,毕竟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来了之后,发现茶叶不仅仅是用来喝,还可以用来做菜,变成食物的一部分,比如有一个用六堡茶茶叶做的一道鸡汤,非常的鲜美,还有用茶叶炒制的河虾,吃起来的感觉也是非常的好。”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唐云凯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四绝及独具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24种名茶之一。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和发展六堡茶产业,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至2016年,全市六堡茶年产量已超过1万吨,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5.79亿元。(中国台湾网广西梧州市台办通讯员吴洁)

普洱工业园区 推进绿色产业跨越式发展


普洱工业园区 推进绿色产业跨越式发展

普洱茶产业聚集效应显现

茶园资料图

茶是普洱的灵魂,茶产业是普洱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目前巳经入驻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普洱玉龙茶叶进出口公司、祯瑞普洱茶业有限公司、兴洋茶业有限公司、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等32户茶叶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加工普洱茶3万余吨的产能,在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形成茶业加工企业的聚集,为推进普洱茶加工清洁化生产,强化普洱茶生产的监管,进一步制定普洱茶国家标准创造条件。

普洱工业园区 推进普洱绿色产业跨越式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普洱频道】

【普洱论坛】

如何打好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战役,我有话说>>>

相关报道

聚焦工业园区系列报道之一:曲靖西城工业园区云南工业园区建设的西城样本

聚焦工业园区系列报道之二:普洱工业园区 推进普洱绿色产业跨越式发展

聚焦工业园区系列报道之三:大理创新工业园区现代制造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聚焦工业园区系列报道之四:安宁工业园构建千亿产值绿色工业园

聚焦工业园区系列报道之五:火红的红河工业园活力无限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综述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综述

六堡茶产业是梧州市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经过最近十多年来的多举措培育,已初步形成种植基地规模化、市场销售扩大化、产业发展制度化的格局,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

国家权威机构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六堡茶品牌价值为15.79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第28位、黑茶类第3位。至此,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实现连续多年上升,排名再上历史高位。

抓住机遇六堡茶复兴崛起

近几年来,梧州的六堡茶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各地茶叶展销会上十分活跃,且收获颇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六堡茶产品先后多次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其独特的品质日益得到业界肯定,引起广泛关注。

“梧州六堡茶属黑茶,在清朝就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历史悠久,飘香中外,可惜后来市场陷入低谷,产销一落千丈。直到本世纪初黑茶在国内外热销,给六堡茶带来了巨大机遇。”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说。

不少六堡茶企业抓住机遇扩大规模,使整个产业加快崛起。2005年至今,六堡茶市场稳步拓展,专卖店和经销商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销售量迅速增长到近万吨。目前,全市有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通过QS或SC认证,年产能力达一万多吨,去年实际加工量为11200吨,产品供不应求。

在本地成功举办的六堡茶博览会和交易会,又进一步助推了梧州六堡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2008年、2009年我市连续两年举办六堡茶博览会,2010年、2011年又连续承办了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以及2012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到2014年,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这一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茶经济和茶产业合作交流盛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更好地提升了六堡茶的产业品牌。

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

2006年我市启动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历经四年的多边沟通、多方努力,最终为六堡茶正名,“梧州六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内外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内力是企业自身要夯实基础增强实力,而外力则是政府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科学的行业发展引导。

毋庸置疑,市委、市政府对于六堡茶产业发展是十分重视的。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并制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茶农、企业建设标准化和绿色有机茶园,投入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创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促进梧州六堡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六堡茶种植面积、市场流通、产业集聚等快速成长,夯实了发展基础。自2007年以来,我市茶园面积每年增幅都保持在3000亩左右,其中增幅最大的2010年新增茶园近10000亩。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7.5万亩。我市还先后建设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和六堡茶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六堡茶流通窗口平台日趋完善。

在推进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市也作出了一番努力。“过去因为缺乏明确的地方标准,六堡茶市场上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市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牵头起草六堡茶的有关标准,至今已先后推进形成了多个广西地方标准。近日,《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发布,成为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对于保证六堡茶品质稳定、保障行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前景可观还需提高整体水平

日前,市六堡茶研究院、六堡茶协会作了2016年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认为茶产业是绿色、健康和文化产业,在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逐年提升、市场日渐规范、产业稳步有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六堡茶产业及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

“不过,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国茶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倒逼压力的形势和挑战,梧州六堡茶还需要在夯实六堡茶产业基础、确保六堡茶质量安全、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扩大六堡茶市场影响力等重点问题上下工夫,推进稳步健康发展。”广西茶叶学会会长麦楚均说。

对此,市委、市政府持续研究探索六堡茶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落实扶持政策,并结合国家茶业宏观发展形势与自治区千亿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正在修改完善,对梧州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目标方向、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产业发展要求,我市需合理规划和布局六堡茶加工企业,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形成市场互补的格局,提高六堡茶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作用。

我市还持续提升六堡茶加工和生产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市六堡茶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桂林茶科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六堡茶技改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下一步,计划在推动标准化茶园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认证、六堡茶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有机种植与生产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实践和推广,通过持续努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梁萍)

梧州六堡茶:收益杠杆撬动产业发展


梧州六堡茶:收益杠杆撬动产业发展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值“两节一会”特别是梧州六堡茶博览会来临之际,我们茶友三人,赴六堡镇理冲、四柳、梧峒,走茶山访茶农,并聚而品茶论茶,就当前六堡茶产业论剑一番,从一个普通喝茶人角度,谈一下对当前业界的看法。

劳力缺不愿种 成本高卖价低

在六堡茶山里,跟茶农聊起种茶,说到现在种植六堡茶政府比较重视,有补贴,但总的来说,茶农的积极性还是不高,甚至,在理冲原来种植有六堡茶的几个农户,在茶地上开始种植松木,准备放弃种茶。在六堡茶产业逐步发展起来的今天,出现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其中有几方面原因。首要就是家中劳力不足。做茶耗费人工较多,劳动强度大。如春季,茶树萌芽快,几乎天天要采茶。白天去茶地采茶,忙碌一整天,也不过采得茶青数公斤(还得看采摘的嫩度要求)。采茶回来已经是傍晚,还得先摊晾开,避免发红。最好还是尽快杀青(不然会影响质量),依靠家中的锅杀青,每锅杀青量不多,速度慢。这时候,往往连晚饭也得赶紧吃,接着还要揉捻。一般而言,单靠手工揉捻,揉捻两遍三遍,已经筋疲力尽。接下来还有烘干,也是靠锅和茶甑用炭火烘干,即使全家老少齐上,一天制茶,也要从大清早忙到晚,甚至第二天一早接着干。加之采茶季节多是农忙时候,往往难以兼顾。很多家庭主要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了,靠中老年人做茶,忙不过来。

另一方面,做茶比价不高,要卖出后才算获利。老农给我们算了个数,相对而言,做茶产生价值不高,劳动强度大,获利却不大,往往做出的茶,还需要担心卖不出好价。做其他,如钩松脂、收八角等工艺简单,一般也能有80~100元一天。出外打工,基本也有不错的收入,劳动强度比采茶制茶一天忙到晚低许多。

制茶需要工艺,做工好,才能卖好价。尤其是杀青的技术,揉捻的技术和揉捻的次数,这些都要学习和摸索。现在很多茶农意识到这一点,也希望做好工艺卖个好价钱。但现实是往往跟市场脱节,茶农不知道怎么样做的茶受市场欢迎。做好的茶销路不明朗,渠道不多。多年来都是靠本地茶人茶商和合作社进去收茶,茶农没有销售渠道,往往是刚刚做好了茶,就需要操心销售问题。

制茶成本高,但卖价偏低。老农给我们大致算了一下,采摘的人工,请人摘的话基本上需要每天70元到80元。每天采得茶青约6~8公斤,每公斤干茶单单采摘成本就占去13元左右,加上其他杀青、揉捻、烘干的人工,所耗费的木柴、用电等其他杂项,卖价总得70~80元以上。如此价钱的毛茶,厂家拿来做精制六堡茶是划不来的,这样也导致没有了一项大的销售渠道。

与老茶农把酒话桑“茶”之余,我们也颇多感慨,现在的各级政府对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不可谓不重视,每亩补贴时有耳闻;在六堡镇上,各种“大力发展”的标语横幅宣传栏,也可见其决心;在六堡镇上,现在频频上马的立面美化、古镇重建、茶园发展项目,也足见其投入力度之大。但笔者三人看来,这各项工作还需落到实处,发展大产业,还得从细处着手。

发展六堡茶的种植,除了扶持、补贴政策的出台,还需要这些政策落实到位,真正惠及每一个茶农;除了打造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还需要切实地为茶农拓展销售渠道,协助解决茶农产品的销售;除了要加大科研力度、做好茶园种植研究,还需要切实地对茶农种植、加工等进行技术培训,规范工艺,让茶农掌握并自觉运用于生产。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真正用市场收益的杠杆,去撬动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作原动力带动种植规模的扩大。

科学管理茶园 利于机械采摘

一直以来,我们的科研部门对六堡茶的种植研究不少,对如何科学种植、管理,如何提高产量也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笔者走访的多个茶叶产区,如公平、塘坪、不倚、四柳等,均发现不少茶园的开垦种植不科学、不规范,甚至有的是种植在田地里,这样种植出来的茶,产量固然高,但品质没有保障。如何引导茶农科学种植、加强茶园管理,不用农药喷杀害虫,种植遮阴树、提倡施用有机肥、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合理采摘,合理施肥以提高产量等等,这些工作需落到实处。

科研部门可针对原种六堡茶茶树的特点,综合原种六堡茶树的树冠、萌芽状况、采摘要求等等因素,研制、选用适合的采摘机械,或研究改良现有的采茶机械,使之适合于六堡茶的采摘。这对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采茶效率,是有着很大的作用的。社前茶、冬茶等精细的茶,可以仍旧采用人工手摘,产量会偏低,适合做高端高价茶品。近期也可以采用采茶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产量,兼顾品质。

对六堡茶而言,一直以来就不是等级越高就越好,这点与普洱茶有类似的地方。从前普洱茶进贡给皇帝的都是选用一些细芽做成“人头茶”,但这些高端茶品并不妨碍普洱茶的大宗茶在民间的边销和普及,反倒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六堡茶也可以继续发展一些精细的茶品,如社前茶、明前茶、冬茶等特色品种,但同时,应该大力推广机械采摘,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产量,做出些中低端适合普通消费者购买的茶品,特别是中茶、老茶婆这些传统优秀产品,已经形成较好的市场口碑,更应该研究怎么把这块市场做好。

一直以来,出口南洋诸国的六堡茶包括有各种级别的,但以较为粗老的三级四级为多,甚至是四级五级、级外的茶。这些在马来西亚现存的老茶可以佐证。其中,固然与消费群体如矿工、民众的购买力等有关,有价格因素的考量,但与其追求茶质浓厚、耐泡醇和等也有一定关系。这些对嫩芽要求不高的传统,其实是很有利于六堡茶使用机械采摘的。

从前,在六堡合口街收茶的茶商将六堡茶分作细茶、元度(原度)、粗茶、行等(行茶)等几个级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厂,按国家规定,六堡茶毛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级外)、七级(粗茶),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粗茶和低级别的茶每年销量不少。

在六堡茶的二级茶中,其净度要求是“净,稍含嫩茎”,而三级四级,则直接是“粗实、紧卷”、“有嫩茎、有茎”这样的标准了。可见,六堡茶与其他如精细绿茶等不同,是不排斥茶梗的。据一些老茶师介绍,一定比例的含梗量,工艺上是允许的,而且在出口的茶中,较粗的四五级茶也很被接受,除了出口日本的茶,对含梗率有一定要求。从工艺上,有一定量富含纤维素的茶梗、粗老茶青参与渥堆发酵、陈化,其口感更甜醇平和。一定含量梗的比例、较为粗老的茶青,也会有利于后期陈化。

汲取传统精华 研究改进工艺

笔者走访过不少茶山,发现很多茶农做茶是“各有一套”,大都是依照旧时做法,没有培训,也缺乏交流。这就导致了“一村一寨一处例”的尴尬,有的是杀青过火或不足,揉捻不够,条索过粗,烘干变焦,导致火烟味等等,也直接导致部分茶农的茶卖不出去,卖不得价。

针对这种情况,现阶段内通过集中培训,技术指导等形式规范工艺,或者以合作社的形式,集中加工(或代加工),都是解决办法,既降低了劳动成本,也使得工艺一致品质稳定。部分茶农和合作社已经购置了杀青和烘干的滚筒杀青机,使用机械化取代手工,效率提高了很多。

针对传统工艺不经渥堆发酵的六堡茶,新茶口感苦涩难以让市场普遍接受,有关部门不妨从改进工艺上加以研究。

日前在富民的六堡茶文化特色街开业的时候,就进行了一场六堡寒露茶的评茶比赛,参赛的茶样就出现了一些茶农自发的改进工艺的做法。不过,据资深老茶人郭维森评析,这些工艺的探索精神值得鼓励,不过,在探索的方向上,有点缺乏研究。比如,在发酵上,没有依据六堡茶后发酵茶的特点,而是把发酵提前了,在杀青之前,进行萎凋,做出来的茶口味上与传统差异较大,这些探索还未能真正的取得成效。

据笔者所见,六堡茶乡内,有不少“民间高手”做出来的茶,其工艺相当好,甚至是一年左右的新茶,不是采用前发酵的做法,但已经能基本去除苦涩,茶汤微红透亮,口感很好。而传统的如虾斗茶等著名品种中,按其秘传工艺,特制工具,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六堡茶,其中很多精妙之处,值得借鉴。有不少茶友建议笔者并已经开始筹备,按当年广生祥老茶人古法所传,严格遵循虾斗茶的传统工艺,小批量重做“虾斗茶”,让这个历史著名的品种重新焕发出光彩,并从中对工艺探索得出一些经验和启发。

相关的农业科研部门也可以从传统的工艺中,发掘其精华,并结合现代的制茶研究成果,完善现有制茶工艺,让广大茶农做出更多被市场接受、受市场普遍欢迎的好茶,把销路拓宽。

以收益作杠杆 撬动产业发展

无论政府怎么扶持补贴、大力宣传,最终还是茶品必须得到市场认可。销路畅顺,以市场需求作原动力,带动种植规模的扩大、工艺的研发推广,至为重要。换句话说,六堡茶销售旺了,能大把大把地赚钱了,无需政府大力扶持、努力宣传,茶农自然会想方设法扩大种植、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在这一赚钱效应下,政府可更多从宏观去引导,并对产业进行规范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规律下,一个茶品能否适销对路、拓展并占有市场,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品质和价格。加强茶园管理、规范工艺、改进工艺,品质得到提高;采用机械化的采摘、制茶,大幅降低劳动成本;加大科研投入,缩短六堡茶的生产周期,使得六堡茶新茶能很快就能够进入品饮期,让新茶也能被消费者接受和欢迎;通过提升品质、降低价格做出更多适合普通消费者消费的六堡茶,做大众化的茶,得到市场认识并认可,这样销量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也只有通过市场的广泛消费,让更多人品尝到原种六堡茶的风味,这样反过来促进原种六堡茶的种植,以实实在在的市场收益,真正惠及茶农,惠及整个产业各个环节。这样,茶农及茶商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原动力,去拓展原种六堡茶的种植与生产和销售。相反,假如做出来的茶,销售不畅、价格偏低、获利甚少等情况下,无论怎么鼓励、扶持和补贴,茶农的积极性都难以调动起来,也很难谈得上真正的大发展。

历史上,六堡茶所经历的几次兴衰沉浮,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在东南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市场需求猛增,产品适销对路的情况下,无需怎么推广扶持,当年六堡茶乡的种植和制茶是一片兴旺景象,甚至出现了旺甫、夏郢等地的劳动力来六堡采摘、制茶、贩运的情况。而后来品质下降、销路不畅的情况下,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没有找到其他适合销的市场,六堡茶的生产陷入下滑状态,也必然导致了六堡茶种植的萎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六堡茶百年盛衰给予我们的启示,值得深思。

六堡茶只有被消费者所接受并大量消费,靠品质和价格赢得市场,才能更有力地推动种植和产业发展。

苍梧县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 六堡镇将打造生态名镇


苍梧县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六堡镇将打造生态名镇

为进一步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日前苍梧县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力争将六堡茶产业培育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把六堡镇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并打造“中国名茶之乡”。按照规划,苍梧将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六堡茶产销及加工基地。到2017年,力争全县六堡茶种植总面积达6万亩,六堡茶产量达1.5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综合税收1亿元。

据了解,该县除建立六堡茶优良原种母本园和优良苗木繁育基地外,还加快原料基地建设,不断提高茶叶原料的品质和产量。目前,全县六堡茶种植面积达3.8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达2.7万亩。此外,该县加强对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完善,大力推进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六堡茶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促进六堡茶生产加工标准化。同时,还建立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茶苗繁育、加工技术研究、六堡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以文化支撑产业发展,是苍梧县扶持壮大六堡茶产业的一大新举措。为此,该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在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的茶叶基地开发六堡茶生态游、六堡茶农家乐,并在六堡镇建设舜帝天坛纪念公园,纪念这位逝于苍梧的人类杰出先祖,以此大力弘扬六堡茶文化,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旅游参观。

今年,该县又将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与六堡镇“特色生态名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计划以1000万元资金支持六堡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市场服务设施、旅游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倾力把六堡镇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把苍梧县打造成“中国名茶之乡”。

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综述


六堡茶产业是梧州市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经过最近十多年来的多举措培育,已初步形成种植基地规模化、市场销售扩大化、产业发展制度化的格局,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

国家权威机构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六堡茶品牌价值为15.79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第28位、黑茶类第3位。至此,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实现连续多年上升,排名再上历史高位。

抓住机遇六堡茶复兴崛起

近几年来,梧州的六堡茶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各地茶叶展销会上十分活跃,且收获颇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六堡茶产品先后多次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其独特的品质日益得到业界肯定,引起广泛关注。

“梧州六堡茶属黑茶,在清朝就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历史悠久,飘香中外,可惜后来市场陷入低谷,产销一落千丈。直到本世纪初黑茶在国内外热销,给六堡茶带来了巨大机遇。”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说。

不少六堡茶企业抓住机遇扩大规模,使整个产业加快崛起。2005年至今,六堡茶市场稳步拓展,专卖店和经销商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销售量迅速增长到近万吨。目前,全市有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通过QS或SC认证,年产能力达一万多吨,去年实际加工量为11200吨,产品供不应求。

在本地成功举办的六堡茶博览会和交易会,又进一步助推了梧州六堡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2008年、2009年我市连续两年举办六堡茶博览会,2010年、2011年又连续承办了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以及2012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到2014年,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这一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茶经济和茶产业合作交流盛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更好地提升了六堡茶的产业品牌。

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

2006年我市启动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历经四年的多边沟通、多方努力,最终为六堡茶正名,“梧州六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内外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内力是企业自身要夯实基础增强实力,而外力则是政府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科学的行业发展引导。

毋庸置疑,市委、市政府对于六堡茶产业发展是十分重视的。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并制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茶农、企业建设标准化和绿色有机茶园,投入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创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促进梧州六堡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六堡茶种植面积、市场流通、产业集聚等快速成长,夯实了发展基础。自2007年以来,我市茶园面积每年增幅都保持在3000亩左右,其中增幅最大的2010年新增茶园近10000亩。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7.5万亩。我市还先后建设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和六堡茶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六堡茶流通窗口平台日趋完善。

在推进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市也作出了一番努力。“过去因为缺乏明确的地方标准,六堡茶市场上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市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牵头起草六堡茶的有关标准,至今已先后推进形成了多个广西地方标准。近日,《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发布,成为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对于保证六堡茶品质稳定、保障行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前景可观还需提高整体水平

日前,市六堡茶研究院、六堡茶协会作了2016年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认为茶产业是绿色、健康和文化产业,在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逐年提升、市场日渐规范、产业稳步有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六堡茶产业及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

“不过,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国茶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倒逼压力的形势和挑战,梧州六堡茶还需要在夯实六堡茶产业基础、确保六堡茶质量安全、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扩大六堡茶市场影响力等重点问题上下工夫,推进稳步健康发展。”广西茶叶学会会长麦楚均说。

对此,市委、市政府持续研究探索六堡茶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落实扶持政策,并结合国家茶业宏观发展形势与自治区千亿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正在修改完善,对梧州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目标方向、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产业发展要求,我市需合理规划和布局六堡茶加工企业,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形成市场互补的格局,提高六堡茶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作用。

我市还持续提升六堡茶加工和生产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市六堡茶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桂林茶科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六堡茶技改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下一步,计划在推动标准化茶园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认证、六堡茶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有机种植与生产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实践和推广,通过持续努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三三三精品推荐三三三江苏大闸蟹产地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梧州推进六堡茶跨越发展纪实: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