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文化】

茶与辽代壁画的情趣:在张家口感受茶文化历史遗产魅力之四

张家口有一座辽墓,就在宣化下八里村北头。1971年,有村民在田地浇水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坍塌的土坑。1972年经探查,深埋在地下的一幅幅璀璨绝伦的辽代壁画让人眼前一亮、叹为观止。

不过在当时在那个年代,人们忙于生计,没有多少人对一个墓葬里的壁画产生兴趣。逐渐的,随着发掘时间的推移,经过了20多年在方圆十六亩的范围内,先后发掘和清理了以辽代汉族官吏监察御使张世卿为首的十几座辽金时期的张氏家族墓时,以辽代壁画墓群的主人张世卿为主的张世本、张公诱、张世右、张匡正、韩师训、张文藻等辽代壁画墓葬仿佛从千年沉睡中被唤醒。在这座地下总计400多平方米、140多幅珍贵壁画墓群的“地下艺术长廊”里,发现了天文图、茶道图、散乐图、出行图、启门图、挑灯图、备经图、备宴图、对奕图、婴戏图、花鸟图等一系列壁画而震惊了世界,简直让国内外学术界惊呆了。

能让学界惊呆的还有一个原因,这些壁画记录了一个已经消亡的契丹民族贵族生活场景。

于是这座令人刮目相看的“文化艺术宝库”在199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1996年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百科全书》《中国文物之最》将此辽墓壁画收录其中。

震惊世界的又何止文物界、考古界和学术界,当辽代系列《茶道图》壁画重出天日之时,同样引起世界茶文化界的极大关注。《煮汤图》、《将进茶图》和《茶道图》《备茶图》等保存完整的辽代茶道壁画,显示墓主人不但身份高贵,而且对茶道情趣独钟,造诣颇深;其次,墓主人与契丹族贵族关系非同寻常,是“辽汉亲善”的一个范例,在汉人的墓穴中,习茶的壁画人物几乎全部是契丹人物。这一点,从衣着与特有的髡发上看多均可证明是契丹人,只有个别儿童是汉人装束。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文物,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封墓,只剩下1号和10号墓留口,而且只允许打开张世卿1号墓葬参观。经由宣化宣传部出面告知缘由,得知我是为研究茶文化而来,才如愿进入张匡正10号墓葬。

我在墓葬前室东壁看到了一幅《备茶图》,虽然有些斑驳,至少它很美。这是辽墓中最为经典的一幅,也是我真正想看到的一幅。身在墓洞欣赏茶道壁画,真有些跨入时空隧道的感觉。

除了万分感恩东道主茶友之外,我也深知只要打开一次墓穴,壁画就会因光线受损一次。我对自己不断地暗言:庆幸!

当我流连在精美的茶道壁画前,犹如被岁月之手牵引着,渐渐走近了辽代契丹贵族生活的那一焙茶,感受他们的悲喜哀乐……这幅《备茶图》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描绘的契丹族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整个壁画场景由五人组成,好像是沿袭前朝宋代点茶法,两契丹女子双手持茶托和茶盏,其中一位为贵族女子,身着华丽衣服,持盏转身欲向后室的主人奉茶,另一女子似乎在持盏候茶。两髡发男童其中一人(图左)半侧身、半盘腿席地而坐,面前有一个茶碾,只见双手轻轻推碾。碾边摆放着一个盘子和盘内一块待碾圆形茶饼;另一髡发男童双膝跪地,口含一根细管正鼓起双腮用力向炉口吹气。茶炉底部为莲花座,炉上坐一细颈茶壶,吹炉男童身后还有两只正在上下跳跃,嬉戏打闹的小花狗。在男童的右后有一髡发成年男子,双手作取物姿态,似乎在等待炉上茶水煮开后取走,在他身旁有貌似带抽屉的立柜,大概是存放茶器和茶叶所用。

实际上,当我看到男童双膝跪地向炉口吹气的画面,立即想起晋代文人左思《娇女诗》中“心为荼荈据,吹嘘对鼎钅历”逼真的煮茶画面,表现了心中为煎煮茶汤不熟而着急,因此对着茶炉不停地吹火的心情。

从茶香、茶童、茶师、侍女到碾茶、煮茶、调茶,构成了一副温馨的茶道画面,《备茶图》壁画一经亮相,立刻引起茶文化界特别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契丹民族饮茶习俗,或者是辽代的饮茶习俗在壁画中得到了完整保存,也不仅仅是因为茶道壁画的艺术水准,或者是画面完整地展示了当时备茶的全部过程,而是它填补了古代茶道实证和在形象资料方面的空白,而且还是唐、宋时期南北各地渐盛之饮茶的有力的证据。

在煮茶之前,有一契丹女童双脚登在一个双膝跪地的契丹男童肩膀上,正从在屋梁上挂吊的竹篮里取桃子时,下面一个男仆似乎正在撩起围裙接桃子,身后有一只嬉耍的小花狗。此时恰被契丹女管家发现(从画面中似乎已经没收了一个桃子在手上),眼神中似有不满,并用手指着偷桃男童责备他们,其他四个契丹男童吓得躲藏在桌子和茶柜的后面,隐隐窃乐。构成这幅“童嬉茶道图”的恰是茶炉、煮茶壶、炉扇、茶筅、茶巾,以及长条茶桌上的八个白色茶盏和盛茶用的瓷罐,在茶桌后面尚有四方形书案一张,上面有笔砚等文房四宝等精彩画面。调皮男童们偷家中桃子是一种儿时的生活乐趣,整个画面造型准确,对象动态逼真,写实生动,具有高超的绘画技艺……

总之,十几座宣化辽墓壁画,其中有八座辽墓壁画有碾茶、煮茶、奉茶、喝茶的场景,涉及到备茶器具有莲花风炉、煮水汤瓶、茶盏茶托、茶碾、茶罗、茶盒、点茶汤瓶、扎、鹾簋,以及香道用具火箸、香炉、香匙等等。

临别辽代壁画墓群时,我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如此美妙的辽代壁画的出现,究竟是张氏汉墓里“搬进”了契丹贵族习茶的场景?还是汉墓群主人张世卿家族使用的契丹奴仆为汉人贵族碾茶、煮茶、奉茶的场景?

不过,这几点疑问还都能解释得通。

其一,辽代是在在契丹的统治下,契丹人崇尚汉人生活方式、尊重儒术是不争之实,契丹贵族完全有可能在闲暇生活中沿用中原茶道以此提高生活品位;

其二,虽然辽人统治的中国,但辽代为笼人心,求得经济、政治上的安定,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类似“一国两制”的政策。身为大财主张世卿家族曾经在五谷不登的大旱之年捐献2500斛(25万斤)小米为国赈灾,张世卿为国为民而忧,做出善举,赢得天祚皇帝龙颜大悦,封他为国子监祭酒、监察御史等官职。所以,张氏家族以其贵族身份雇佣和使用契丹奴仆习茶也在情理之中。

其三,汉族与契丹族通婚后的家庭和谐,宣化府是辽代汉人和辽人聚居区,通婚亦属于常态。从宣化辽墓二区的七座辽代契丹贵族家族墓出土了铜丝网络和防真人木偶雕像及26幅壁画上,其中二区一号墓安葬着两具高1.50米的仿真人木偶雕像,均为汉族女性,一老一少,木偶身边躺着身罩铜丝网络尸骨一具,死者为契丹男性墓主人。经考古学家认定,两位年龄悬殊的汉族女性生前是先后嫁给了这位契丹贵族,而且是这位墓主人的正室和爱妾。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仿真人木偶雕像四周的墙壁上,绘有汉民族传统的二十四孝图,其中有“卧冰求鲤”、“为母埋儿”、“怀橘遗亲”、“孝感动天”等孝义经典故事。这两个辽代墓群相隔700米,汉族张氏墓群壁画上的茶道图大多数是契丹人演示宋代传承下来的点茶法;而契丹人墓群壁画上则是充分体现汉民族的“百善孝为先”的儒家思想。正是因为它的珍贵性、罕见性和研究价值,为此央视十套两次录制了专题节目。

我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充其量只能称为茶文化爱好者。只是我一直想解开辽代汉人贵族墓中壁画上为什么是契丹人的“茶道图”?说不定可能其中有动人的故事。

从当时的大背景来看,二区辽墓中出现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习俗、不同葬法,且同出一墓情景实属罕见,但这恰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汉族与契丹族通婚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各依风俗、信仰生活,体现了民族的友好与融合。同时以此来解读辽代汉墓中契丹人玩茶的合理性——辽墓壁画均以写实为主,通过绘有汉人、契丹人、胡人的壁画内容,从各个侧面反映了辽代的经济、文化、宗教和民族大融合。也反映茶文化则是辽代多元文化并存共享的最好见证。同时,一方面辽墓茶道壁画说明墓主人生前为日常家居生活;另一方面基于墓室所决定的性质,传承自古已有“以茶祭祀”习俗也是其原因一部分。

宣化辽代墓葬壁画,从考古学论,对研究辽代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文化生活,葬俗葬式及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从茶文化学论,辽代茶道图的珍贵性、罕见性,极具研究价值。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茶与辽代壁画的情趣:在张家口感受茶文化历史遗产魅力之四》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