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五花茶。

盗茶笔记:五个茶叶大盗的自白书话说那个月黑风高夜,小编无意寻到一本破烂的笔记,经不住那作死的好奇心将它打开,内容让小编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本经由某几位“高人”撰写的编年史自传体《盗茶笔记》。内容堪称惊世骇俗,小编决定这就将此笔记中的惊天秘密公诸于众。

▎时间:公元828年

地点:新罗

我叫金大廉,一名朝鲜使者。

在家乡时便一直向往大唐,后来有幸受兴德王之名前往这里。看到了长安的繁华,皇城的壮丽。对了,还有那让我念念不忘的东西:茶。

在唐文宗李昂的宴会上,我见到了茶这种东西。其饮用时加入多种“香料”一样的东西,那香气、味道,让我在接触它的一瞬间便爱上了它。

于是乎,在长安期间,我四处奔波寻求茶的来路。不管多艰辛,我都要把茶种带回家,也许冥冥中我就意识到,这东西定是我这次来大唐最大的收获。后来,还是当朝皇帝开明,赐予我一些茶种,让我将它带回国。

▎小编考证:

金大廉此人在历史上属于“三无”人员:无照片,无头衔,无著作。鉴于他对茶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小编觉得应该给他竖一块无字碑。

据悉金大廉回国后,奉王命将茶种种植在智异山南面双溪寺一带。由于唐文宗的一颗豁达之心,茶开始在朝鲜半岛兴起。

智异山双溪寺

▎时间:公元1187年

地点:日本

我叫荣西。在过去的两年中,我曾两次去宋国学禅,而我的副业则是种茶。

我所处在日本鎌仓时代,也正值南宋小康社会,经济发达,茶风盛行。此时中日虽未有正式邦交,但民间已经贸易频繁,交流密切。在此良机下,我受到天皇的支持,前往大宋学禅布道。却不想让我觅得大宋种茶之奥妙:

来到大宋,寺庙中的出家人闲暇之际也就品茶、种茶和制茶,小日子优哉游哉。我在浙江省天台山学佛,山上的茶园就是我的乐园。

出家人也都和善,对什么问题都知无不答,不经意之间,我掌握了不少茶的秘密。后有幸接触到大宋皇帝,当朝皇帝为人厚道,待我回国时,便赠予我当时大宋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和数量可观的茶籽,以便于我回国继续种植。WWW.Cy260.COM

今年我回到祖国,将茶种植于筑前背振山及博多圣福寺(今日本福冈圣福寺),后来分植于宇治,这应该就是宇治茶园的开始了吧。

▎小编考证:

荣西是日本茶祖,并著有《吃茶养生记》。在日本,荣西在以宇治市为中心的京都南部地区所种植的茶便有了响当当的名字:宇治茶。

如今宇治茶是日本三大品牌,根据培育方法以及茶叶的制造工序的不同,宇治茶又分为抹茶、泡茶、煎茶等不同品种。其中最顶级的宇治茶是玉露,号称绿茶中的战斗机。

▎时间:1833年

地点:印尼

我叫杰哥逊,在我六次来中国捣鼓茶业,耗费7年光阴后,终于回到了故乡。

在家时,我便是一名技艺还算不错的茶师,整天沉醉在茶的世界里。当然,从真正成为一名茶师开始,我就听说过这东西产自遥远的清国,去清国茶产区见见茶山与真正的制茶工艺,一直是我的梦想。

六年前,一次偶然的交谈,我终于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受东印度公司的派遣,我踏上了去华的游船。在华期间,我由于出手阔绰,能够在各大茶山中得到关于茶的第一手资料,学到了清国不少茶叶产品专研技艺。并且自己制成绿茶、小种红茶和白毫的样品,与茶种一同带回了家。

▎小编考证:

杰哥逊曾先后六次来到中国(当时为清朝),每次都将茶样和茶种带回国,使印尼成为了中国茶的又一“原产地”。

印尼茶园

▎时间:1849年

地点:英国

我叫福钧,中文名叫吴智恩。

可以自豪地说,这些年来,我一直成功地混迹在中国茶圈。清朝当时是茶叶第一生产大国。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丧失了茶叶进口的垄断权,自己生产茶叶就成了该公司的主要目标。

而我作为当时应该著名的植物学家,被东印度公司聘请,成为“经济特务”,盗取了中国茶的秘密。

事实证明,东印度公司选对了人。我三次来到中国,穿上中国长袍,弄上长辫子,装扮为中国人,走遍江南茶区,蒙骗了不少淳朴的茶农。

在茶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由于我出手大方(财可通神),表现得体(堂堂绅士),主人常常拿出自己珍藏的好茶招待我,以感谢我的来访。

有的甚至会告诉我他们的独家秘方!我其实相当惊喜又紧张。因此,我顺利完成任务,弄到了不少的好茶、茶种、茶树苗。

这九年来,我将两万多株茶树种在了喜马拉雅山一个支脉的山坡上,这片区域(大吉岭)的茶叶产量不断增加。最终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小编考证:

福钧编写了《两度造访中国茶乡和喜马拉雅山麓上的英国茶园》一书,讲述了他在江湖流浪的日子。当年,他也是英国茶圈的一位红人。

现在看来,他到底算不算一位“经济罪犯”,这还是留给后人去评判吧。毕竟,他为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间:1893年

地点:俄国

我叫索洛夫左夫。我和我的伙伴吉霍米罗夫、波波夫,都非常爱喝清国的茶。

近期世界局势动荡,清国茶的出口易受影响。想到我即将回国,无法再品尝到这极品美味,甚是心痛。作为外行人,我们决定采取极为简单粗暴的方式:带走技术与茶种。

我们购买大量清国茶树,将清国茶技工带入俄国,在俄开辟茶庄,并按清国的生产方式办起制茶厂。虽然到后来,由于环境因素的制约,茶树没有成活,但从清国带回的技术和初制茶,却使得我这小茶厂在最后,取得意料之外的成功。

小编考证:

苏联历史学家们曾为此撰专文以示纪念。在波波夫带回国的中国茶叶技工中,有一位名人:刘峻周,别名:“红茶大王”。

他曾任苏联政府国营茶厂经理,还曾受到列宁三次接见。而在格鲁吉亚所产的“刘茶”,就是以刘峻周的姓氏命名的,一个茶叶技工混到这一步,确实让小编敬佩啊。

油画:列宁接见刘峻周

后话:说起这个“盗”字,突然让小编想到了一些事:那些个“盗取”文章的人,好歹也走点心嘛!错别字都出来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盗茶笔记:五个茶叶大盗的自白书》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金菊五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