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文化】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拟建设茶山报价体系

2月25日,云茶网记者对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陈正荣先生进行了专访,就建设云南茶山报价体系等事宜了解相关情况。陈正荣副会长透漏,研究会目前在李师程会长指示和领导下建设的茶山报价体系,与云茶网致力完善的云茶报价体系在本质上殊途同归。在现已达成的多项共识上,双方很有可能在今后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专业权威的云茶产业数据仓库。

建立公信度,让消费者心里有杆秤

据陈正荣秘书长介绍,早在2010年,研究会就已经有了建设茶山报价体系的初步构想。鉴于云南尚无有效的茶叶检测标准,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知名茶山和产茶区的茶时,往往不知道如何鉴别。而只是依赖茶叶专家和资深茶友判断的做法,也通常会引起许多争议。为使消费者能够在购买茶时心里有数,建立茶山的报价体系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茶山报价体系的理念,是希望通过发布权威的茶叶数据,主要是茶叶价格,为消费者购茶提供真实可信的参考依据,由此屏蔽市场上一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茶叶。陈正荣秘书长说:“茶叶贵不一定代表品质好,但如果太便宜那一定就有问题。”近几年,茶叶市场上挂着纯料古树的招牌卖几十块一片的茶叶屡见不鲜。对此,真正懂茶的人可以一笑了之,而不少人被蒙在鼓里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这些无良商家之所以能死而不僵,反而不断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方面源于消费者缺乏基本的茶叶常识,另一方面,行业内相关监管制度和检测体系的失位,也是造成种种乱象的重要原因。而建立茶山报价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迫于市场恶性竞争的无奈之举。陈正荣副会长相信,有了这样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此部分商家将在逐步规范的市场下,渐渐失去竞争力,最终被淘汰。

茶叶市场客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供求关系的平衡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价格变化。因此,每年春茶和秋茶的上市,具体到各区域的价格分布也不尽相同。而这也决定了茶山报价体系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系统工程。陈正荣秘书长说,发布数据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能够让消费者心里有杆秤,使一些投机商家的“欺诈行为”不攻自破。只有建立公信度,茶叶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携手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建立茶山报价体系的构想,与云茶网报价体系的理念可谓不谋而合。目前,双方虽尚未进行过正式洽谈,但有关负责人均明确表示了合作的意向。

据悉,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已经与省内多个州、县的茶办和一些名山茶区村寨取得了联系,建立茶山报价体系的构想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支持。除此之外,茶文化研究会的多家会员单位本身位于茶区内,这无疑也为信息资料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初步阶段,茶文化研究会将会把重点放在知名的茶山和产区上,其中将以古六大茶山等云南一些名茶区为主。目前,版纳地区的十几个点已经完成了初步对接。基础的准备工作完成后,信息采集的面将逐步覆盖其它地区,将来很可能具体至各村各寨。

陈正荣秘书长说:“必须要把触角伸入下去,按区域划分的同时,区分台地茶和老树茶价格,归类进行价格的收集和发布。”通过整理和总结,对特定年份特定地区的茶叶价格,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陈正荣秘书长表示:“研究会愿意免费地、毫无保留地提供这些数据,与志同道合的企业分享。”

云茶网总经理倪兵也对双方的合作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有了大量的数据,而云茶网在综合其信息的同时,更能为其提供一个数据发布的平台。这是双方很好的一个契合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肩负使命,布局未来

报价体系的定位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服务平台,茶叶价格的数据发布是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日后,报价体系还会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将云南省内各民族的茶文化研究成果、企业需求等纳入其中,届时,该体系势必能发挥更大的功能。报价体系的建立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业内外热心人士支持,陈正荣秘书长坚信,这样一个庞大的项目在“竣工”之时,一定会给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

陈正荣秘书长说,在建报价系统构想初期调研时,有很少部分业内人士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担心价格的公布等于断了一些“暴利”产品的销路,但大部分人的支持给了他们放手去做的信心。他相信,在现代资信畅通的年代,透明和公正才是一个行业长期、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努力为行业健康发展搭建平台和为行业服务是研究会成立的宗旨,背负了这样的责任和使命,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精选阅读

云南省勐海县被授予“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


云南省勐海县被授予“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勐海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东连景洪市,东北与普洱市为邻,北面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相连接,西面和南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6.56公里,总面积为5511平方公里。

4月10日晚,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国普洱茶文化之乡”匾牌。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出席授牌仪式并亲自授牌。

勐海县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是世界上迄今保存古茶园面积最大、茶树品种最多的古茶区,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种茶民族、茶树、茶园和种茶山寨,有最醇厚的普洱茶,有世界上最响亮的普洱茶品牌“大益”,勐海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勐海味”而倍受广大普洱茶消费者青睐。

勐海因茶而兴、因茶而名。每一座森林密布、铺青叠翠的古茶山、古茶园,都是一座生态茶叶公园;勐海县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和普洱茶主产区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中心地带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

在漫长的种茶、饮茶、贸茶等茶事活动中,居住在勐海这片古茶区的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十多个世居民族之茶工艺、饮食习惯彼此交融,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特色文化,并世代相承沿袭至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

云南省普洱市副市长盛军谈普洱速溶茶文化


云南省普洱市副市长盛军谈普洱速溶茶文化

近几年,国内正在形成的速溶茶文化,成为传统茶文化的有益补充。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以茶馆为平台,以茶壶为载体,以茶艺为手法,以茶道为内涵的综合表现形式。它是一种“慢”文化,茶产品是一种“慢”销品。这种充满韵味的文化,却不容易走进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尤其是时尚的年轻人中间。而速溶茶以茶袋为载体代替了茶壶和茶馆,使消费者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其系列产品和衍生服务的诞生也延长了茶产业链。

速溶茶文化可以说是近年茶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这种创新的茶文化概括起来为工艺创新、茶具创新、茶艺创新、渠道创新和理念创新。以帝泊洱茶珍为代表的速溶茶现象,通过帝泊洱茶吧、花式速溶普洱、天池水配普洱茶、健康功效以及打造速溶茶具、茶艺、茶学等形式,正在形成独具魅力的速溶茶文化。

最近,我们在《茶叶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微生物在普洱茶熟茶发酵过程中作用研究的论文,首次发现了普洱茶熟茶制作工艺中的嗜热微生物,初步阐明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嗜热微生物的种类,总结了普洱茶发酵的温度、耗氧以及水分变化关系,确定了微生物种类与茶褐素形成的关系。这一发现,为现代普洱茶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同时也为速溶普洱茶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速溶茶文化有别于袋泡茶文化。以立顿红茶为代表的袋泡茶文化已经成为红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得茶文化在世界得以迅速推广。所以,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普及和影响与立顿袋泡茶文化的推广是分不开的。

中国的茶产值一直是慢增长,茶产业也一直处在慢发展阶段。近些年,王老吉凉茶的出现,让我们对茶文化创新、茶品牌打造、茶产业链延长、茶产业快速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整合、融合也是一种创新,这在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速溶咖啡文化的形成正是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和习惯融合的最好案例。

在日本,罐装的茶饮料成为茶产品的主流;立顿袋泡茶行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在袋泡红茶市场上拥有80%的市场份额。2009年,韩国有媒体报道,韩国大型超市中一直稳居销量榜首的大米被速溶咖啡超越;咖啡文化的推广得益于速溶咖啡的开发和普及,方便、快捷的速溶咖啡已经成为一种方式和时尚。

目前,国际上的茶叶科学研究越来越热,有关茶多酚、咖啡碱以及茶叶其他活性因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茶叶科学和科技手段的进步,会将中国的速溶茶的发展带入新的境界。

青海少数民族的饮茶文化


青海高原的少数民族酷爱饮茶,人们日常见面打招呼间吃的什么,常会听道“馍馍茶”的回答,民间也有“无茶则病”,“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这些足以说明茶与高原人生活息息相关。

住在西宁、海东地区的回、撒拉等民族,喝茶一般不用茶罐、茶壶,也不用茶杯,而是用制做精细、颇为讲究的“三炮台”,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盖碗茶。盖碗茶具一般由底下的小托盘、中间的小茶碗和上面的盖子组成,碗上烧制有书法家题写的“清心明目”、“可清心也”等一些脍炙人口的回文佳句。无论从哪个字读起皆能体味出高原人嗜茶如命的情感,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高原人把喝盖碗茶叫刮碗子,茶一般选用上等的茉莉花茶,放上桂圆、冰糖、红枣、枸杞、葡萄干等辅料,饮时冲上开水,稍等片刻,一手端着托盘,一手拿盖向外翻刮,让辅料融化,边喝边添水,一碗可以喝一至二小时。盖碗茶香甜爽口,其味无穷,长期饮用具有抗癌保肝、生精益气、补肾养血、明目祛风、益寿延年的功效。因此,平时无论是参加婚宴或访友,主人都会端上盖碗茶。就在人们在工作、劳动之余,约上亲朋好友,坐在茶馆里一边刮碗子,一边聊天,好不自在,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西宁以西的大通、门源、湟中等地的群众,因气候寒冷,经济收入低等原因,基本上不饮用花茶、清茶,而是喝“燕窝茶”。这种茶制作时采用价格低廉的砖茶,先把水烧开,再加上草果、姜片、花椒、青盐等作料,再滚上几分钟,喝了以后驱寒助消化。在这些地方流传着一首民谣:“人没钱鬼一般,茶没盐水一般。”平时若客人到家,茶里不放盐视为对客人的不礼貌或客人是不受欢迎的人。

奶茶飘香,情深意浓,这是对生活在牧区的藏族、蒙古族等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倘若你到青海牧区旅游或做客,只要刚到牧民帐房前,好客的主人便会招呼你入帐,不一会儿女主人便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奶茶让你享用。奶茶一般采用高原特有的牦牛奶,熬制时用牛粪作燃料先把砖茶放在铜壶或铝壶中煮,待茶烧开后加鲜奶,沸时不断用勺扬茶,直到茶乳充分交融,除去茶叶梗,加盐和酥油即可。但有时不加盐,只将盐放在一边,根据自己的口味增减盐量。夏天喝奶茶不把奶茶盛满,只盛大半碗,这样喝起来味浓香又凉得快。到了冬季,有的牧民在熬制奶茶时还要放一些辣的,喝了可以提高抗寒能力。

云南前卫茶文化广场(试)营业


云南前卫茶文化广场(试)营业

日前,云南前卫茶文化广场彩虹门上写有“云南前卫茶文化广场(试)营业”。据了解,前卫茶文化广场一楼的墙壁全部打通连成一片。这种模式类似于大型商场,爱茶人士可到这里购买茶叶

背景

云南前卫茶叶交易市场于2004年6月由云南福联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600万元兴建,于2005年3月竣工,并于2005年4月3日隆重开业。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一层建有商用铺面400余间,共12000余平方米;二层设有各商户专供茶叶爱好者品茗休憩的优雅场所;三层备有供全国茶叶产地文化交流的展示大厅。

云南前卫茶叶交易市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北距昆明市中心和昆明火车站2公里,东距昆明国际机场3公里。市场紧靠兴科路,向北连接海埂路、安石公路;向南连接十里长街、广福路。乘市内公交车109路、110路、127路可直达前卫营站点。市场所处各地段均和大型综合批发市场相近为邻,是南市区较为理想的商业中心带,同时为广大客商提供了先入为主的商业契机。

云南前卫茶叶交易市场本着“以人为本、规范创新”的理念;以“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为宗旨;致力于打造专业品牌茶叶交易市场为己任,目前已有厂家和总代理商及专业茶叶经销商400多家,入住率达100%。市场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其发展日新月异并不断走向成熟,是茶叶厂家和客商经营的好地方,是顾客购茶的好去处,更是展示和提高云南普洱茶知名度的好平台。

关闭

为了落实昆明市委、市政府对海埂路片区综合整治,加快新昆明的快速发展的政策,西山区永昌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从2009年开始挨家挨户对各商户做宣传动员工作,并及时发送给商户《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海埂路片区综合整治项目前卫茶叶市场关闭和搬迁的通知》、《永昌街道办事处关于前卫茶叶市场关闭搬迁补助及奖励有关事项通知》等文件,并作了详细讲解,鼓励商户们在市场关闭日2010年6月30日前进行搬迁的将给予相应的补偿和奖励。2010年6月30日,云南前卫茶叶市场关闭。

云南前卫茶文化广场

近日,云南前卫茶文化广场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据了解,前卫茶文化广场一楼的墙壁全部打通连成一片。这种模式类似于大型商场,爱茶人士可到这里购买茶叶。日前,云南前卫茶文化广场彩虹门上写有“云南前卫茶文化广场(试)营业”。中国普洱茶网预祝云南前卫茶文化广场改造升级成功。

下关沱茶诚信体系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下关沱茶诚信体系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5月22日,以公司总经理陈国风动员,常务副总经理褚九云牵头负责的下关沱茶诚信体系建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筹备,在程序文件定稿之后正式召开启动会议。陈总提出,诚信体系的建设再次强调了食品安全管理,企业品牌建设的前提是必须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必须依法依规经营,完善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必须按照诚信体系的要求,强化员工从工作方式到行为意识的培养,踏踏实实做好茶,让下关沱茶这个百年品牌延续并发扬光大。

诚信体系建设启动会议

5月28日,由工信部认证认监委员会技术研究所指派的指导老师进驻公司,从公司全面给予审查及指导。

诚信体系培训学习会议

诚信体系培训学习会议

诚信体系内部审查

诚信体系内部审查

诚信体系内部审查

诚信体系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食品行业率先推行的确认与加强企业诚信经营的全面系统的认证体系,体系涵盖了公司经营的各方面,从原料采购、工艺控制、质量管理、市场营销、仓储物流、售后服务、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与改进全流程,从生产质量、营销服务、财务税务、员工关怀、后勤保障、社会责任、消防安全以及信用修复等方面全方位建立可操作的诚信体系细则,全面检查与控制,确保企业在各方面都能做到诚信。诚信是基业长青的核心机密。下关沱茶自1902年创制以来,一直以诚信为本,踏踏实实做茶,一是料实,始终以优质的原料生产下关沱茶;二是工实,沱茶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经过长期探索与积累而形成的经典工艺,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按照工艺执行;三是量实,经过不断摸索与技术设备的改进,下关沱茶成品(批次)出厂合格率100%;四是价实,下关沱茶一直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为己任,价格实在、亲民,一直以促进“茶被喝掉”为目标。基于扎实的诚信基础,无论在解放前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还是解放后计划经济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时期,一代又一代的关茶人对诚信这一核心基础从来没有动摇过,只在不同时期赋予了其更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以诚为本作为经营理念深入关茶人的灵魂,形成关茶人的一种文化,一种行为准则。下关沱茶公司作为省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积极开展各项基础准备工作,按诚信体系要求,进一步规范诚信工作各个方面,使诚信工作从原来不自觉执行到完整、自觉地执行,使下关沱茶在诚信经营的良好基础上更进了一大步,为下关沱茶未来发展和品牌的提升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当云南翡翠遇上普洱茶文化


当云南翡翠遇上普洱茶文化

赏翡翠,品普洱,享人生!近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在昆明举办了“百年中行·云南翡翠茶文化鉴赏之旅”活动,来自该行全国17家私人银行分部的50多名高端客户参与了本次活动。

来到翡翠之乡——云南,为让高端客户更好地欣赏翡翠之美,中国银行私人银行特地邀请到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肖永福先生,为贵宾客户介绍了翡翠鉴赏、保养的相关知识,并组织了翡翠鉴赏活动,一件件价值不菲的翡翠精品流光溢彩,使得大家留恋忘返。

追寻普洱茶香,本次活动应邀的贵宾客户还近距离体味了活动主办方特邀嘉宾——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盛军介绍的普洱茶文化及功效,细细品读着一杯普洱中所包含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此外,活动还特邀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天权董事长举行了滇红古茶树投资讲座,为客户带来全新的财富投资理念。

品茗、赏玉、静心、冶情操!本次高端客户活动,超出一般意义上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范畴,处处体现出该行私人银行服务关怀客户生活、甚至是心灵的尊贵和专享,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云南茶山 普洱之根


云南茶山普洱之根

我们知道,普洱茶的好坏,第一个要素是原料,原料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普洱茶品的质量。而原料的基础是茶叶,茶叶的基础是茶山,所以,茶山就是普洱茶的根基。如果这个根基不稳固,那普洱茶的根基就会很脆弱。幸运的是,普洱茶的根基——云南茶山,是最为稳固,最为优越的。俗话说“好山出好茶”,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全世界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理气候禀赋,云南茶山不仅出好茶,并且地域辽阔,出全国最多的好茶。近二十年来,普洱茶崛起,价格一路趋高,尤其近年来,全国其它茶类比较低迷的情况下,普洱茶崛起的势头依旧不显颓势,可谓一茶独秀。这种状况,固然和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个性品质能够使普洱茶产品大量长久保存,具有惊人资金吸纳能力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云南茶山出好茶,并且多出好茶,是这些好茶征服了广大消费者的嘴巴,赢得了他们的青睐和信任。

可云南为什么出好茶?许多人却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解码云南何以出好茶之谜。云南地处中国西南,普洱茶区也在云南的西南部,即以昆明为中点,正西北纬25°左右,正南偏东大约东经105°左右的扇形区域之内。这个区域的行政版图含昆明、玉溪、红河、文山、楚雄、大理、保山、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普洱茶区地势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主要山脉有无量山、哀牢山(从西北往东南走向),有如汉字的一大捺“乀”,邦马山、老别山(从东北往西南走向),有如汉字的一小撇“ノ”,它们很像入茶道之门的“入”字。普洱茶区群山逶迤,江河纵横,多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比适宜茶树生长。这片区域纬度上属北回归线附近,土壤类型以赤红壤、砖红壤为主。这两种土壤都颜色较红,土层较厚,含有极其适于茶树生长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直接决定了普洱茶茶叶的优良质地。

此外,这一区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这一地区既有强烈的日照,又有大量的云雾,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使普洱茶具备了极其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加上这片区域又僻处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山川河流阻隔,自古交通极为不便,使这片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工业文明很不发达,使得这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得到保存,使普洱茶区至今保存着从野生古茶树到过渡型野生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乔木大茶树、人工栽培型台地茶树,从大叶种茶树到中、小叶种茶树的完整茶树序列,茶树遗传性和品种属性极为完整丰富,为生长优质普洱茶原料提供了极为深厚的根基。

此外,这种原生态的环境,还使云南茶山生态极为平衡,可以尽量少用,甚至根本不用人工施肥和使用农药,就能使茶树良好生长,收获足够制作大量普洱茶产品的大量优质茶叶。

而除以上因素之外,最优质的普洱茶生长密码,还有着两个性命攸关的关键地理气候要素——海拔和纬度。海拔对茶叶生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就降低0.65℃,海拔太低,1200以下,日照过强,温度过高,茶性暴烈,苦涩呆滞;海拔太高,1900米以上,容易冻寒,积温不够,茶性寡淡疲软。而纬度,则是在海拔条件满足外,纬度越低越好,纬度决定了日照时间和积温,纬度越低,日照越长,积温越高,茶性越厚。

所以,云南最优质好茶之迷就是适宜的海拔和较低纬度的有机结合,具体就是指较高海拔条件(1200米~1800米之间)和低纬度(22°左右)这个区域之内的茶山出的茶叶。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后,这样会得到的良好结果是:日温差很大,海拔越高,晚上越冷,白天很热,茶叶品质就越好。日温差大就是好茶之迷!

以这个条件衡量,就会发现:云南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尤其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等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茶山都达到了最佳的高海拔和低纬度条件的结合,是云南普洱茶区最适宜茶树生长,最出好茶的地区,其次才是保山、大理、德宏等云南其它地州市的茶区。而这些地区,也刚好是普洱茶的传统产区。即使在现在普洱茶崛起的大背景下,普通消费者最“追”的“现实的”(相对那些被炒成文物,不具备实际消费价值的“号级茶而言)优质普洱茶,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的“山头”里。

由上可知,以优质普洱茶生产的地理气候条件,尤其是高海拔和低纬度有机结合的条件衡量,只有云南才具备最适合普洱茶生长的地理气候条件,云南之外其它茶区(除了老挝、缅甸、越南极少地区)生长的茶叶,都不具备普洱茶优质原料的第一要求“味最酽”的标准。

只有用云南茶区优质原料按照普洱茶特殊工艺生产出来的茶品,才能算优质正宗的普洱茶。而非云南茶叶原料,即使它们用普洱茶工艺生产出来,也不能算普洱茶。因为指称普洱茶的第一要素“普洱”这两个字,本身就包含了普洱茶云南性的地理要素,缺乏这一要素的普洱茶,即使勉强算普洱茶,那也只能毫不客气地说它们是非正宗,甚至是劣质的、假冒的普洱茶!

云南曼撒古茶山


云南曼撒古茶山

曼撒古茶山为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所辖茶山均在现今的勐腊县曼腊乡境内。曼撒地名改为“曼腊”,正因为其盛产茶叶而得名。“曼腊”系傣语地名,“曼”为村庄;“腊”指茶;“曼腊”即茶村之意。曼腊东与老挝、丰沙里省接壤,南与易武乡相连,西与象明乡毗邻,北与江城县整董镇毗邻,群山连绵,河谷纵横。

据史书记载,曼撒茶山是最早发展的六大茶山之一,域内拥有古老茶园l万余亩。《云南经济滇茶概述》中载:“镇越县即六大茶山的易武茶乡,曼撒茶山茶质优良,远较佛海为胜,年产茶约200吨,清朝乾隆(1736年)前已有汉族在易武曼腊制团茶。乾隆年间(1736~l795年)石屏一带的汉族就纷纷迁居曼撒茶山,开发茶园,致使茶叶产量大增”。曼撒茶山茶叶以品质好、香高味浓而享誉国内和国际茶叶市场。清末民初,茶山所产茶叶主要经老挝运销越南莱州,再转销南洋诸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当时较有名的商号有张家湾的“张正号”、曼乃旧庙的“胡记号”茶,闻名遐迩的易武“元宝茶”有相当一部分出自曼腊。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撒寨,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茶叶年产量曾经达到70多吨。据史载和口传,茶王树寨原有一棵茶王树,老树直径为1.2米,树龄千年以上。1918年前,这株茶王树一次可采鲜叶100多公斤。1926年,茶王树主干枯死,后从树桩根部萌发出3枝新枝,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

曼撒茶山海拔在750~1958米之间。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年降雨量l600毫米,茶区土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局部地区黄壤和紫色壤土。PH值在5-5.5之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曼撒古茶园几经沧桑,大部分荒芜衰败。通过普查队实地考查测量,古茶山古茶园面积仅存2500余亩,分布于曼撒、曼腊、曼乃、倮德。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或是只采不管状况,相当一部分茶园荒芜、树势衰退,有的变为林茶混杂的树林。茶园单产低下。单产仅为12公斤左右。杨家寨的一片林茶混交林。由于土壤肥沃、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地处偏僻,罕有人迹。茶树生长茂盛,树势强壮,树干基围140厘米不等,而且密度较大。其中,在杨家寨海拔1060米的多依树山上,保存有一株高23.5米,基部围粗1.44米,树龄在500年左右的古茶树,是当地发现的野生状态下最高的栽培型古茶树。

古茶树均属云南大叶种,古茶树茶种群体较集中,叶型分为长叶型、椭圆形两种;从芽叶上可分为红梗绿芽、绿梗绿芽两种;另外在张家湾茶园中尚有少许的中小叶茶树分布。

清朝乾隆年间,曼撒茶山开始进入最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年产达万担以上。当时生产出茶叶,多集中在曼撒老街进行交易;曼撒在鼎盛时期有300多户居民。同治十三年,曼撒老街遭遇关键性的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曼撒再次遭遇第二次大火,无情的大火瞬间毁灭繁荣的小镇,而第三次火灾与疫病,更是将曼撒成为颓圯之荒城。此时,离曼撒20千米外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这也说明为何清光绪以后的《普洱府志》上,易武替代曼撒,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古代行政区域划分,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并且易武与曼撒茶区相近,因此很难严格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以致在坊间,有不少厂方与业者将茶区所产茶菁同属“易武”。

实际上曼撒古茶山包括易武茶山,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时被称为“利润城”,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易武茶,茶质优良,远销佛海,年产茶约4000担,以加工团茶(砣茶)为主,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七子饼茶”作为贡茶,加工精细。《云南经济滇茶》说:“于二月间(农历)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七子饼茶,采用的是上等好茶,要讲究花色,共计八色贡茶。乾隆六十年(1796)易武、曼腊茶山所产的团茶(砣茶)也定为贡茶。李佛一《十二版纳志》载:“清道光同治间,易武产茶额七万担,光绪三十年间,因战乱易武区茶产额减为二万担”。易武在几个世纪前,它就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因盛产大叶种茶,唐时就被称为“利闰城”。据说车家祖上敬奉贡茶有功,皇帝品茗之余,龙颜大悦,特赐“瑞贡天朝”匾,以诏后人。明清时期更为朝廷关注之地,既是普洱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曼撒古茶山普洱茶的特点与口感: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因过度采摘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拟建设茶山报价体系》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