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六堡茶】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在吉隆坡的一家茶行六堡茶每个月的销量就有10多吨

9月12日,记者来到吉隆坡广汇丰茶行,采访茶行负责人刘伟才和刘俊光。据刘伟才介绍,广汇丰茶行创办于1928年,创办人是他的叔公刘大志。起初,广汇丰茶行主要经销种子等农资产品,以及经营农场,也兼营茶叶。随着茶叶业务占比越来越大,上世纪60年代,广汇丰茶行开始专门经营茶叶,六堡茶是其经营的主要品种之一。

(刘伟才出示一份1973年秋季广交会的交易合同)

刘伟才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汇丰茶行分别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进口六堡茶,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其中,进囗的茶叶以中国大陆为主。当时,中国大陆每年都会举办两次广交会,广汇丰茶行正是从广交会上购买六堡茶。上世纪70年代,广汇丰茶行每年从中国进口并销售的六堡茶大约有10吨,此后,茶行销售的六堡茶数量不断攀升,80年代达六七十吨,如今每个月销量就达10多吨。广汇丰茶行会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有的放矢地销售六堡茶,茶行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以前,一级茶主要供应门店、酒楼等地方,三级至五级茶则供应给当地的锡矿区。

(刘俊光展示一份宣传六堡茶的报章广告)

据介绍,广汇丰从中国进口的六堡茶都是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回吉隆坡的。从中国进口茶叶,从下定单、发货、运输到收货,以前需要几个星期,如今仅要一个星期左右就行了。

cy260.com小编推荐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在新加坡这个茶庄 六堡茶份额曾占所销售茶叶的10%以上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在新加坡这个茶庄六堡茶份额曾占所销售茶叶的10%以上

9月9日,记者到新加坡安发行茶庄采访六堡茶销售情况。茶庄负责人李麦莲告诉记者,其丈夫黄长安的家族很早就在新加坡经营日杂生意,其经营的品种中就有六堡茶,购买者不少是“红头巾”。1975年前后,黄长安自己创办了安发行茶庄,主要经销六堡、普洱、乌龙和茉莉花茶等茶叶。

李麦莲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苏爱清/摄

李麦莲向记者出示一张昔日在百货大楼内销售六堡茶的老照片。龙天传/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安发行茶庄六堡茶销售的高峰期,其经销的六堡茶主要从黄长安家族在香港的茶企进货。当时,安发行茶庄每年都会从香港进两三批六堡茶,每批重约一两吨。安发行茶庄的茶叶最初以批发为主,主要销往本地酒楼,同时,在百货公司、超市也有销售,不仅如此,一些茶叶还销往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当时,安发行茶庄的茶叶供应新加坡本地近八成的大酒楼,其中,六堡茶的份额占到10%~15%。1985年,安发行茶庄在硕莪巷开设了门店,茶叶的零售业务得到提升。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安发行茶庄的茶叶总体销量和六堡茶的销量均有所下降。进入2000年以后,安发行茶庄主要的进货渠道改为中国大陆。供茶的,仍是这个家族在中国大陆的分支。

安发行茶庄里至今仍有出售陈年六堡茶。龙天传/摄李麦莲收藏的两盒陈年六堡茶。龙天传/摄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当年 矿场工人每天必喝六堡茶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当年矿场工人每天必喝六堡茶

巫昆仑(右一)接受西江都市报记者采访。龙天传摄

巫昆仑向记者展示一块陈年六堡茶的旧包装。龙天传摄

巫昆仑所收藏的陈年六堡茶。龙天传摄

9月10日,记者在马六甲采访茶人巫昆仑。巫昆仑年轻时曾在马来西亚怡保一处锡矿场担任机械操作员。据其忆述,当时他工作的锡矿区有300多名工人。每天,矿场主人必定会提供六堡茶给工人们饮用。由于六堡茶有消暑解渴的功效,故备受矿工们的青睐。巫昆仑告诉记者,当时负责矿场膳食的女工是用一个大陶缸浸泡六堡茶,俗称“大缸茶”。待桶内茶水喝得差不多时,女工又会往桶里添加茶叶和水,再反复浸泡。即便如此,六堡茶仍过夜不馊。

巫昆仑说,自己真正开始对六堡茶着迷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他在机缘巧合之下品饮到一款陈年六堡茶,甚为欣赏。于是,他就开始大量四处收购和收藏陈年六堡茶。至今,巫昆仑所收藏的陈年六堡茶数量巨大,其中仅一款由慎昌老茶庄生产的六角唛四金钱六堡茶便超过一吨。

【茶船古道·境外行印尼篇①】六堡茶在南洋爆红,从“卖猪仔”开始


【茶船古道·境外行印尼篇①】六堡茶在南洋爆红,从“卖猪仔”开始

深山有茶飘香,万里漂洋过海。

梧州的六堡茶,通过“茶船古道”输送到了珠三角地区的各大商埠,然后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南亚输出,在清代中后期至今的百多年间,成为了一种著名的外销茶。

使得六堡茶蜚声海外的,首推清代中后期开始形成的华工“下南洋”风潮,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市场文化科副科长、梧州市六堡茶研究会秘书长于翠萍介绍说:“梧州六堡茶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随着19世纪中后期南洋华工的剧增而达到一个峰值。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之间,东南亚华工数量常年保持在40万人左右,因为这个特殊消费群体的存在,使梧州六堡茶对东南亚的出口保持一个很大的数量。1935年,广西出口的六堡茶就有1000多吨。时至今天,梧州六堡茶仍是当地华人华侨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大批华工“下南洋”在当地安家,随船而去的六堡茶在南洋各处也落地生根。此时,“茶船古道”的外运线路呈扇面展开,自广州、香港、澳门等珠三角商埠向新加坡、巴达维亚、巴生、山打根、怡保、马六甲等地伸展,源源不断地向东南亚各地输出六堡茶。

随着东南亚地区华工数量的增加,华工们随船携带而去的六堡茶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的需求。于是,从19世纪后期起,逐渐有茶商大批采购六堡茶,然后使用远洋船舶运输到东南亚各地销售。1950年以后,自梧州出口的六堡茶基本上都集中到香港中转,再发往东南亚甚至日本。这些运输线路使得“茶船古道”的外延不断深化。现任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蔡一鸣,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从事梧州六堡茶的外贸出口业务,他对六堡茶的海外销售市场相当了解。蔡一鸣介绍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梧州六堡茶出口的主要销售地区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每年最高出口量超过1000吨。

也正是从这时起,六堡茶在东南亚地区不再是仅仅作为低端的“矿工茶”来使用。据《茶艺》杂志介绍,由于六堡茶已经成为了当地华人华侨生活中的一种日常用品,茶商们进口了六堡茶以后,往往先行筛选,选出最优质的一、二级茶叶,专门提供给茶楼使用。中等级别的六堡茶则销往市面,在茶叶店、海味店、日杂铺等店铺出售,以供应居民家庭日常饮用,剩下低等级的六堡茶才销往锡矿区、种植园或橡胶园,以供应工人饮用。只是由于当时工人群体和居民群体太大,中低端市场的六堡茶消费占据了大多数,因此才给了外界一种“矿工茶”的感觉。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六堡茶在东南亚各个矿区、种植区、港口码头都留下了鲜明印迹。例如,印尼的雅加达,旧称“巴达维亚”,从明清时期起,就是华工进入东南亚地区的第一站,六堡茶的消费在当地也曾一度盛行。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六堡茶对印尼的输出基本断绝。但是,我们依然沿着“茶船古道”的海外延伸线路,来到雅加达,开始我们寻访六堡茶在海外踪迹的旅程。

六堡茶行销全球首站在吉隆坡启动


与东南亚各国共赋“茶船古道”新意蕴

六堡茶行销全球首站在吉隆坡启动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3月19日,“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首站当天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启动。这是梧州市首次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组织六堡茶龙头企业抱团参展,与东南亚各国合作共赋“茶船古道”新意蕴。

此次马来西亚站活动持续4天。期间,梧州市还将在郑和大船博物馆举行六堡茶赠茶入馆活动,把印有“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赠”字样的纪念茶饼赠予馆方封存珍藏。

梧州是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对接点。“茶船古道”通过内河航运将六堡茶销往海外,其中就有六堡茶为马来西亚锡矿区矿工“祛湿消瘴”的佳话。如今,当地的茶友还珍藏有30余年的六堡茶。

近年来,梧州市重点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六堡茶的质量和美誉度大幅提升。2011年,六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梧州市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年产量超1.2万吨,年产值达12.8亿元以上。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新客”都爱六堡茶,原因究竟是什么?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新客”都爱六堡茶,原因究竟是什么?

每年从三月开始,南海进入信风季节。历史上,无数从梧州出产的六堡茶,在信风季节沿着“茶船古道”在海外的延伸线,直抵南洋各地。

在南洋地区,新加坡是一个最重要的中转站。据《东南亚概述》记载,新加坡旧称“石叻坡”,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华埠。而据新加坡牛车水原貌馆的资料显示,19世纪,中国饱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加上社会长期动荡,大量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众生活困苦,他们不得不冒险远渡重洋,到南洋地区谋生。其中,到达新加坡的华人被称为“新客”。南来的“新客”逐年增加,使新加坡华人人口剧增。1824年,新加坡华人仅有3317人,到了1901年,就增至164041人,这个人数还不包括收留在合法猪仔馆内暂时逗留的“新客”。来到新加坡的“新客”中,有很多人来自两广地区。而20世纪初期,随着中国放宽对妇女的出入境管制,大批华人女性也到南洋谋生,如充当家庭佣人或到工厂丶建筑工地当工人。这些女工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广东三水,喜欢戴红色的头巾,她们因此在新加坡被称为‘’三水婆‘’或“红头巾”。不少‘’新客‘’及‘’红头巾‘’均喜欢饮用六堡茶,认为这种茶价钱便宜且有解暑去湿的功效,这种饮茶习惯的传承,带动了六堡茶在新加坡的销售。

9月7日和8日,我们深入到新加坡茶叶进出口商会以及部分茶庄,详细了解六堡茶在新加坡的经销历史。

成立于1925年的白新春茶庄,是新加坡的老字号,现在的负责人白进火已经是第四代传人。白进火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当时他还是小孩子,白新春茶庄就有六堡茶销售。当时新加坡的街边有很多小食铺,一些铺子会买入六堡茶,泡在大壶里任由食客就餐后免费饮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的六堡茶是低端茶,每公斤售价不高于5元新加坡币。而且,当时的茶叶店一般都紧靠着小食铺,茶庄购进整笠的六堡茶后,分成小包装后,很方便就能卖给沿街的小食铺。不过,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六堡茶在新加坡的市场越来越窄,白新春茶庄也不再销售六堡茶。

白进火向记者介绍六堡茶在新加坡销售的历史。

其实,在新加坡,要说销售六堡茶历史久且名气大的,应首推广珍茶庄。广珍茶庄成立于1935年,由来自香港的苏振业先生创办。自创办之初,茶庄就开始销售梧州六堡茶,后来还获得了直接进口梧州六堡茶的资格。时至今天,虽然执掌茶庄的已是苏振业的孙媳妇刘秀凤,但茶庄始终坚持销售六堡茶。据刘秀凤介绍,多年来,广珍茶庄所销售的梧州六堡茶,均是通过海运从中国广州运抵新加坡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六堡茶销售的‘’黄金时代‘’,当时,茶庄一次性就买入需要一个大货仓存放的茶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受大环境的影响,广珍茶庄的六堡茶销量也出现了下滑,但近年来,茶庄每隔一两年仍会进口两三百公斤的六堡茶。

广珍茶庄店面旁,立着一块与梧州六堡茶相关的牌匾。

记者向刘秀凤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南洋篇:真正的铁杆“粉丝”:一次买40多公斤的六堡茶一喝就是15年!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南洋篇:真正的铁杆“粉丝”:一次买40多公斤的六堡茶一喝就是15年!

西江风来风去,

南洋潮涨潮落。

在新加坡采访期间,几乎所有的茶商都对我们说,由于价格便宜,早期在新加坡的茶叶消费市场中,六堡茶占据了非常大的份额,从事繁重劳动工作的“红头巾”、街边的饮食摊档、茶楼酒楼、以及普通的市民家庭,都是六堡茶的消费客户,六堡茶甚至还一度进入百货商场和超市。创办于1935年的广珍茶庄,从成立之初便经销六堡茶,如今仍是新加坡所剩无几的六堡茶销售企业之一。广珍茶庄销售最高峰的时候,每次进六堡茶都会填满一个货仓。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六堡茶在新加坡的销售开始回落,但直到现在,当地依然有很多顾客喜爱六堡茶,并坚持长期饮用。9月9日,我们在广珍茶庄采访的时候,这家茶庄的负责人刘秀凤介绍说,近年来,每隔一两年,茶庄仍会进两三百公斤的六堡茶,做的大多是老客户的生意,很多客户都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喝六堡茶,形成了习惯,有的甚至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前些年,广珍茶庄换了地址,不少顾客仍四处打听,找到茶庄购买六堡茶。

图为广珍茶庄销售的整萝六堡茶。杨麦/摄

我们在采访当中,刚好遇上了前来买六堡茶的顾客罗小姐。罗小姐说,受母亲的影响,她已经喝了二十多年的六堡茶,从刘秀凤的家翁仍然执掌广珍茶行的时候,就已经成为茶行的常客。她买回家里的六堡茶,不仅她们母女喝,经常到她们家聊天、玩耍的朋友也喜欢喝。

六堡茶在新加坡民间的使用不仅仅停留在饮用上,而且还成为了居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在广珍茶庄采访时,我们还遇到了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女顾客,据她介绍,她购买的六堡茶主要用于敬神。

不少新加坡普通居民家庭中,都有着冲泡六堡茶的茶具。

刘秀凤说,以前,六堡茶在新加坡居民生活中的使用率相当高,上茶楼休闲喝茶,在家饮用解渴,逢年过节敬神、办法事……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一包六堡茶。如今时代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但当地还是有不少老顾客坚持把六堡茶作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六堡茶在新加坡还有着不少铁杆“粉丝”。9月10日,我们在安发行茶庄采访的时候,就遇上了这么一个“痴心汉”。今年62岁的谢国亮,在一家经营油压机的企业里从事管理工作。15年前,他在店里买了一大箩六堡茶,此后,每天上班的时候都喝六堡茶。最近,那箩40多公斤重的六堡茶终于被他喝完了,于是,他又来店里继续买一整箩的六堡茶,以便回去慢慢喝。谢先生说:“六堡茶口感甘甜,茶韵独特,有养生保健功能,而且,相对其他同类茶来说,价格便宜,很适合新加坡普通市民饮用。”

用保温瓶装着一壶六堡茶是新加坡“红头巾”们日常生活的标配。

不仅如此,由于新加坡长期都是自由贸易港,前来新加坡旅游、经商的外国人很多。在当地商家、朋友的外介绍下,一些外国人也成为了六堡茶的“粉丝“。刘秀凤说,从2005年开始,有一位日本老人,年年都会来茶庄里购买六堡茶。

据新加坡茶叶进出口商会会长魏荣南介绍,一直以来,六堡茶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有销售市场,就是由于它价格便宜,口感又不错,够“接地气”,直到现在,在新加坡的茶叶市场上,六堡茶仍占据着一席之地。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当年马来西亚六堡茶的进口量很大 甚至要从香港补货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当年马来西亚六堡茶的进口量很大甚至要从香港补货

9月11日,记者来到裕生隆有限公司,采访公司负责人邓信孝先生。邓信孝说,裕生隆公司成立于1933年,主要销售酱料,海味,茶叶等日杂百货。该公司从邓信孝父亲接手开始便经销六堡茶。从1980年起,邓信孝经常跟父亲邓福汝前往中国参加广交会,并直接进口梧州六堡茶。如果六堡茶进口量很大,裕生隆公司还需要从香港茶商处补货。上世纪六十年代至2010年前,裕生隆公司每年可销售3吨六堡茶,2010年以后,该公司每年六堡茶销量达到6吨。

邓信孝接受西江都市报记者采访。苏爱清摄邓信孝店面所出售的六堡茶。苏爱清摄

邓信孝忆述,当时所采购的梧州六堡茶均是通过海运经香港、新加坡再运抵马六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六堡茶是用散柜运输。它先是通过远洋货轮运至马六甲河口对开的洋面,随后改用大木船分批运入河内,再由苦力把船上的六堡茶运上岸。当时,河岸两边货仓密布。苦力们把六堡茶搬上岸后就会放入指定的货仓,随后裕生隆公司会派人和车辆前往货仓提货。到了上世纪八九年代,中国出口马六甲的六堡茶则改用集装箱运输,并直接在马来西亚的巴山港起货。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 许多华人都有品饮六堡茶的习惯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许多华人都有品饮六堡茶的习惯

9月11日,记者采访了马来西亚马六甲州政府对华特使、拿督威拉颜天禄。颜天禄说,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近年来,每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商船有十多万艘,中国商船占了七成。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和沿线国家来说都是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马六甲州正抢抓机遇,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规划建设临海工业园区,以重振马六甲州昔日作为东南亚重要商务贸易港口的辉煌。

颜天禄接受西江都市报记者采访。龙天传摄影记者向颜天禄赠送茶礼。龙天传摄影颜天禄向记者展示2011年广西代表团访问马六甲州期间赠送给他的六堡茶。杨麦摄影颜天禄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六堡茶。龙天传摄影

颜天禄说,马六甲州许多华人都有品饮六堡茶的习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人到茶楼喝茶,如没有明确要求,店家上的一般都是六堡茶。他的外公是从广东来的,最爱喝的也是六堡茶,几乎每天都要泡上一壶。受外公影响,他平常也会喝六堡茶。

今年3月,“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在马来西亚举行。对于这个活动,颜天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有助于六堡茶和六堡茶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推广。颜天禄表示,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六堡茶解暑去湿,能调理肠胃,适合马六甲地区的群众饮用,他很乐意为梧州六堡茶和六堡茶文化在马六甲地区的推广出一份力。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细说印尼的茶叶生产、进出口与“大叶六堡”的那些事儿


茶船古道境外行:印尼的茶叶生产、进出口与“大叶六堡”的那些事

虽然印尼华人华侨的饮茶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印尼的茶叶生产和进出口一直以来都有所保持,而且还曾与“大叶六堡”有着密切关系。

9月6日上午,我们从雅加达赶到西爪哇省的茂物市,走访参观了印尼63茶叶公司在当地的茶园。该公司董事长陆友亮介绍说,63茶园始建于1990年,经过将近30年的建设,如今在当地已经开垦了300多公顷的茶园,出产的茶叶主要制成爪哇乌龙茶和红茶,在印尼当地销售,也有部分制成茶粉,出口到日本或我国的台湾地区。谈到深处,陆友亮感慨地说,华人华侨在印尼有着悠久的种茶制作历史,但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印尼的茶叶种植全部由政府经营。在旺季,印尼全国的国营茶场每天能生产数千吨原料毛茶,这些原料毛茶中,等级比较高的全部出口到西方过国家,中低等级次的则加工成本地茶饮,也有部分出口到其他周边国家和中国的香港。

63茶园山清水秀。龙天传摄

63茶园里,两名茶农正在晾晒刚采摘的茶叶。龙天传摄

陆友亮(右二)给记者介绍现代化制茶机器。龙天传摄

陆友亮的话印证了我们其他的采访内容。9月6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位于印尼华人文化公园内的印尼客家博物馆,这家博物馆展示了印尼华人到印尼谋生、创业的历史。据博物馆的资料介绍,华人来到印尼,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如文学、艺术、科技(主要体现在农业、林业、矿产、制造业等行业),以及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如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张榕轩、张耀轩兄弟,就在苏门答腊岛棉兰市经营商业和垦植业,广种甘蔗、椰子、茶叶等,成为当地有名的实业家。至今,棉兰市仍是印尼茶叶重要的种植区。

客家博物馆讲解员向记者介绍昔日华人下南洋的历史情况。苏爱清摄

记者听讲解员介绍博物馆里陈列的中国古代瓷器情况。苏爱清摄

客家博物馆向记者赠送珍贵书籍。杨麦摄

而此前,我们在香港开展“茶船古道境外行”采访活动的时候,就有很多香港的老茶商、老茶人提及,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六堡茶在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地供不应求,很多香港的茶商就从印尼、泰国、缅甸和越南等国家购进毛茶原料,加工制作六堡茶,这些来自印尼等国的毛茶原料所制成的六堡茶也被称为“大叶六堡”或“大叶青”。

在历史上,印尼的茶叶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在雅加达,我们采访了印尼ADF物流公司。该公司董事长李奇利告诉我们,从他的爷爷那一代开始,他们家族就在印尼经营“唐山货”(来自中国的土杂百货)进口生意。当时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们经营的进口“唐山货”里,就有来自中国的茶叶。到了20世纪70年代,他的父亲接管公司的生意,由于熟悉进出口审批流程,还代理了一些其他公司的进口业务。当时,这家公司每个月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就有二三十吨,主要是“乌龙茶”(青茶)。直至如今,ADF物流公司仍然从事着中国茶叶的进口业务。

李奇利还说,从他爷爷那一代开始,ADF物流公司进口的中国茶叶基本上都在香港采购,然后通过海运在新加坡中转,而后再运到雅加达的港口进行配送,最后发往棉兰、巨港、泗水、苏门答腊等印尼各地。

​李奇利的岳父张忠生先生今年已经74岁了,有多年从事日杂用品进口经销生意的经历。他告诉我们,以前中国出口到东南亚的茶叶等土产都要先经过香港,再到新加坡中转后,才能发往印尼等东南亚各国。后来,中国与印尼之间的海上通航日益畅顺,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就可直接运到雅加达,两国间的贸易方便多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在吉隆坡的一家茶行 六堡茶每个月的销量就有10多吨》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