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收藏白茶】

黑茶精典知识收藏:当代名茶介绍(四)

四川

峨眉竹叶青

提起竹叶青,人们十分自然地会联想到我国名酒“竹叶青”;名茶竹叶青,其名其实,不亚于名酒竹叶青。该茶产于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峨眉山山腰的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是盛产竹叶青茶的好地方。这里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翠竹茂密,茶树生长十分适宜。

用于制作竹叶青茶的鲜叶十分细嫩,加工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前3~5天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适当摊放后,经高温杀青、三炒三凉,采用抖、撒、抓、压、带条等手法,做形干燥。使茶叶具有扁直平滑、翠绿显毫,形似竹叶的特点;再进行烘焙,茶香益增,成茶外形美观,内质十分优异。

竹叶青的命名,尚有一番来历。1964年4月下旬的一天,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一行途经四川,来到峨眉山时,在山腰的万年寺?息。老和尚泡了一杯新采的绿茶送到陈毅手里,一股馨香扑鼻袭来,陈毅笑盈盈地喝了两口,味醇回甘、清香沁脾,顿觉心旷神怡,劳倦顿消,连问:“这茶产在哪里?”老和尚答道:“此茶是我们峨眉山的土产,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陈毅又问:“此茶啥个名字?”老和尚答:“还没有名字呢!请首长赐个名字吧!”陈毅推辞道:“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经老和尚再三请求,陈毅高兴地说:“我看这茶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从此与我国美酒同名的峨眉竹叶青茶,有了自己的名称。

峨眉竹叶青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内质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该茶自1983年以来,连续数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茶;1985年在葡萄牙举行的第24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荣获国际金质奖。

永川秀芽

永川秀芽,简称“川秀”。产于四川省永川县。它象征着秀丽幽雅的巴山蜀水,也反映出色翠形秀的名茶特色。四川古称天府,有秀、幽、雄,险四大特点。由于山水秀丽,云蒸雾蔚,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宜茶地区比比皆是。历代人民先后发明了多种茶叶的制造方法,而且还创造了不少珍贵名茶。

永川秀芽系1963年创制,经过反复实践,技术日臻完善,品质不断提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多次参加四川省名茶评比,均获优胜。1989年获农业部名茶称号。

永川秀芽的鲜叶,以“早白尖”、“南江茶”等良种为优,标准为一芽一叶,要求芽叶完整、新鲜、洁净。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抖水、做条、烘干五道工序。杀青在锅中进行,要求杀匀杀透;揉捻用双手滚球揉,要求茶条紧卷;抖水相当于炒青绿茶的二青工序。永川秀芽紧直细秀外形的形成,主要在“做条”工序。做条在锅中进行,锅温为60~70℃,先用手把茶条在锅内理直,然后两手掌心相对,轻轻搓动茶团,期间茶条不断从指缝间落入锅内,这样反复搓动,达八成干时,微升锅温,以提高茶香和显露毫峰。出锅后,经过烘焙至含水量6%时,下烘摊凉贮藏。

该茶具有外形紧直、细秀,色泽鲜润翠绿,芽叶披毫露锋,汤色碧绿澄清,香气馥郁高长,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黄明亮的特点。据化学测定,永川秀芽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各种儿茶素的比值亦较恰当。

文君嫩绿

文君嫩绿产于四川省邛崃县。“地接蒙山味具殊,火前火后亦同呼。相如应有清泉喝,会试萌芽一试无。”这是清代诗人章发,盛赞邛崃茶写下的诗篇。

相传西汉年间,成都著名才子司马相如,因父母双亡,无以为业,来到临邛(今邛崃县)求助于同窗好友王吉,当时王吉为临邛县令,为迎接司马相如,王吉广请宾客设宴款待,在众宾客中有临邛首富卓王孙;后来卓为讨好王吉,故作风雅,请司马相如到家作客。相如在卓家作客期间,常日夜抚琴,优雅的《凤求凰》曲,飘入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房中。文君不听尤可,一听夜不成眠,于是不顾封建礼教,悄悄来到相如室外,隔窗偷听琴音。两人一见钟情,不久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两人私奔,到达成都结为恩爱夫妻。后又返回临邛,工余和佳节时,酌取井水,用以烹茶,夫妻常以品茗相叙。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实为千古佳话,当年文君取水的故井,至今犹存。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1957年10月,曾以《文君井》为题,作词一首,词曰:“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躯,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水中,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后人为纪念卓文君冲破封建礼教,忠贞爱情,特将新创制的绿茶取名文君嫩绿。

邛崃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邛崃山脉,有南宝山、花楸堰、平落、油榨、白合等茶叶产区。这里多高山峻岭,也有部分丘陵,两旁山势巍峨,峰峦挺秀,云雾缭绕,境内竹木苍翠,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土质肥沃,为文君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文君嫩绿的采制方法十分精细。鲜叶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二叶初展为辅,茶叶长度为2~2.5厘米。加工工艺分为杀青、初揉、烘二青、复揉、炒三青、做形提毫、烘干七道工序。杀青用微型瓶炒机,投叶量1.25~1.5公斤,全程3~4分钟;初揉用微型揉捻机,约揉5~6分钟;烘二青在烘笼中进行,干度为四、五成干;烘后稍经摊凉,进行复揉,然后进行炒三青,此时茶叶已初具条索,炒时要求抖得快,扬得高,抖得散,捞得净。炒至七成干时,转入做形提毫工序,这是一个使文君嫩绿外形紧细、弯曲、显毫的关键工序。操作手法是边抖炒,边团揉,边抖散,边解块,反复操作。后阶段改用双手加速团揉,以使白毫显露、条索紧曲。达九成干时出锅,再用烘笼烘干,经拣选、整理,装盒待用。

文君嫩绿一问世,就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茶,深受国内外好评。

峨眉毛峰

峨眉毛峰产于四川省雅安县凤鸣乡。原名凤鸡毛峰,现改为峨眉毛峰。是近年来新创制的蒙山地区的名茶新秀。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与西藏高原东麓接壤,位于北纬30°,东经103.3°,受西藏高原大地形和雅安所处四面环山地形所影响,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群山青翠,烟雨蒙蒙,湿热同季。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表土疏松,酸度适宜,为茶叶形成良好品质,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峨眉毛峰继承了当地传统名茶的制作方法,引用现代技术,采取烘炒结合的工艺,炒、揉、烘交替,扬烘青之长,避炒青之短,研究成独具一格的峨眉毛峰制作技术。整个炒制过程分为三炒、三揉、四烘、一整形共十一道工序。所制成品,外形条索细紧匀卷,色泽嫩绿,鲜润显毫,银芽秀丽,香气高洁,新鲜悦鼻;汤色微黄而碧绿;滋味浓爽适口;叶底匀整,整叶全芽,嫩绿明亮。该茶问世不久,即以其独特的风格跨入了全国名茶行列,近几年连续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茶,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5年在葡萄牙举办的第24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荣获国际金质奖。

蒙顶甘露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这是古往今来名茶爱好者赞誉蒙顶茶的著名诗句。蒙顶甘露则是蒙山名茶诸明珠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蒙顶甘露历史已很悠久。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四川雅安府志》已有“蒙山上清峰产甘露”的记载。据考,蒙顶甘露是在总结宋宣和二年(公元1112年)创制的“玉叶长春”和宋宣和十年(公元1120年)创制的“万春银叶”两种茶炒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它继承了上述二茶炒制方法的优点,又加以改进提高,直到现在,逐步形成了蒙顶甘露独特精湛的炒制技术。

蒙顶甘露采摘细嫩,每年春分时节,当茶园中有5%左右的茶芽萌发时,即开园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加工工艺分为高温杀青、三炒三揉、解块整形、精细烘焙等工序。

鲜叶采回后,经过摊放,然后杀青。杀青锅温为140~160℃,投叶量0.4公斤左右,炒到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匀称,茶香显露,含水量减至60%左右时出锅。为使茶叶初步卷紧成条,给“做形”工序创造条件,杀青后需经过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做形”工序是决定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其操作法是将三揉叶投入锅中,用双手将锅中茶叶抓起,五指分开,两手心相对,将茶握住团揉4~5转,撒入锅中,如此反复数次,待茶叶含水量减至15~20%时,略升锅温,双手加速团揉,直到满显白毫,再经过初烘、匀小堆和复烘达到足干,匀拼大堆后,入库收藏。该茶外形紧卷多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汤色碧清微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浓郁回甜;叶底嫩芽秀丽、匀整。

蒙顶甘露甚受消费者喜爱,由于成茶形质俱佳,常供作我国外事工作的礼茶之用。

川红工夫

川红工夫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是本世纪50年代产生的工夫红茶。30多年来,川红的“宫殿”牌、“节日之夜”牌产品,以条索紧细圆直,毫锋披露,色泽乌润,内质香高味浓的优良品质,畅销国际市场,成为我国后起之秀的高品质工夫红茶之一。CY260.coM

四川省是我国茶树发源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四川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形成盆地,秦岭、大巴山挡住北来寒流,东南向的海洋季风可直达盆地各隅。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7~18℃,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最冷的1月份,其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4℃,茶园土壤多为山地黄泥及紫色砂土。茶园一般地势较高,伏旱影响不大,十分宜茶生长。川红工夫生产于川东南地区,即长江流域以南边缘地带,包括宜宾、江津、内江、涪陵四地区及重庆、自贡两市所属部分地区。这里茶树发芽早,比川西茶区早30~40天,采摘期长40~60天,全年采摘期长达210天以上。秋茶产量占全年的26~30%。

宜宾地区所产川红,出口早,每年4月即可进入国际市场,以早、新取胜。川红珍品——“早白尖”,更是以早、嫩、快、好的突出特点及优良的品质,博得国内外茶界的好评。1979年首批川红工夫一级每吨售价7320美元,高于国内的同类同级的工夫茶价格,并得到高度赞誉。

川东北茶区的万县、达县、南充及南部靠近长江沿岸各县,气温较高,气候与川东南茶区大体相似,适合发展红茶生产。50年代中期,先在宜宾、万县、达县等地区10余个县的部分国营茶场试制工夫红茶,逐步推广,年产仅为3000余担,后逐步调整产区布局,主要集中在宜宾、钨连、高县、珙县四个县生产工夫红茶,1980年工夫茶的毛茶产量已达4万余担,此后基本维持这一产量水平。

川红工夫外形条索肥壮圆紧、显金毫,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清鲜带枯糖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浓亮,叶底厚软红匀。川红问世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多年来畅销苏联、法国、英国、德国及罗马尼亚等国,堪称中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

(施兆鹏)

河南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信阳产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茶园主要分布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等群山的峡谷之间。这里地势高峻,一般高达800米以上,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多。

清乾隆年间有人道:“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长伴山中客。”这里还有豫南第一泉“黑龙潭”和“白龙潭”,景色奇丽,诗人赞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泉。溅花飞雾雪,喧石向晴天。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这缕缕之雾滋生润育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

欲知毛尖独特风格,须知细采巧烘炒。采摘是制好毛尖的第一关。一般自四月中、下旬开采,分20~25批次采,每隔2~3天巡回采一次。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特级和一级毛尖;一芽二三叶制2~3级毛尖。芽叶采下,分级验收,分级摊放,分别炒制。

鲜叶经适当摊放后,进行炒制。分生锅和熟锅两次炒。炒生锅的主要作用是杀青并轻揉。鲜叶投入斜锅中,每次投叶750克,用竹茅扎成束的扫把,有节奏地挑动翻炒。经3~4分钟,叶变软时,用扫把末端扫拢叶子,在锅中呈弧形地团团抖动,使叶子初步成条。炒熟锅是里扫把呈弧形来回抖动,予以紧条和理条,使茶叶外形达到紧、细、直、光。然后将茶叶摊放在焙笼上,约经半小时,再放到坑灶上烘焙。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名茶优质奖状;1959年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质名茶;1985年被选送到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展出。销往国内20个省区以及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深受欢迎。

云南

滇红工夫

滇红工夫茶,属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是我国工夫红茶的新葩,以外形肥硕紧实,金毫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独树一帜,而称著于世。

云南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是茶叶之路的起始点。然而,云南红茶生产仅有50年的历史。1938年底,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公司成立,派人分别到顺宁(今凤庆)和佛海(今勐海)两地试制红茶,首批约500担,通过香港富华公司转销伦敦,深受客户欢迎,以每磅800便士的最高价格售出而一举成名。据说,英国女王将其置于玻璃器皿之中,作为观赏之物。后因战事连绵,滇红工夫被窒息于襁褓之中。直至50年代后才开始发展。1987年底,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00万亩,茶叶产量达78万担,其中滇红工夫茶约占20%。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在东经97°~106°,北纬21°9~29°15之间。主产茶区基本上分布在横贯东西的北纬23°27附近。这条在北回归线附近不超过3°的纬度范围内,被科学家称为“生物优生地带”。全省128个县有120个县产茶,23个重点产茶县的海拔高度,均在1000~2000米之间。

云南有雨热同季和干凉同季的气候特点,全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18℃之间,昼夜温差平均超过10℃以上。从3月初到11月底,一年可采9个月的茶叶。云南六山五水构成山岭纵横,河谷渊深,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这种帚形山系、水系,使云南西北高东南低,即可抵挡西北大陆性气候的入侵,又可接受来自印度洋、太平洋温暖季风,随地形产生温度水平、垂直的变化,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茶区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溪涧穿织,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多红黄壤土,腐殖质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

按地理位置,云南划分为滇西、滇南、滇东北三个茶区。滇红产于滇西、滇南两个自然区。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大理四个州(地区),种茶面积占全省的52.2%,产量占全省总产的65.5%,系滇红的主产区,其中凤庆、云县、双江、临沧、昌宁等县,占滇红产量的90%以上。滇南茶区,是茶叶发源地,含思茅、西双版纳、文山、红河四个州(地区),面积占全省的32.7%,产量占全省的30.8%,滇红产于西双版纳和景洪、普文等地。

滇红工夫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国内独具一格,系举世欢迎的工夫红茶。

滇红工夫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

滇红工夫茸毫显露为其品质特点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黄、菊黄、金黄等类。凤庆、云县、昌宁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黄,勐海、双江、临沧、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黄。同一茶园春季采制的一般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唯秋茶多呈金黄色。

滇红工夫内质香郁味浓。香气以滇西茶区的云县、凤庆、昌宁为好,尤其是云县部分地区所产的工夫茶,香气高长,且带有花香。滇南茶区工夫茶滋味浓厚,刺激性较强,滇西茶区工夫茶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鲜爽。

(施兆鹏)

宝洪茶

宝洪茶又名十里香茶,1980年评为云南省级名茶。

宝洪茶产于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唐朝期间由福建开山和尚引进福建小叶种种植而成。据1948年《新纂云南通志》载:“滇茶除普洱茶外,有宝洪茶,产宜良……为该地之特品”。可见,宝洪茶早已是云南宜良的特品,为高香型的名茶之一。

茶树多分布在宝洪寺四周的宝洪山上,这里海拔高约1000多米,林木交荫,云雾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6.3℃,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茶树的生长,有利芽叶有效成份的形成和积累,为形成香味特异的宝洪茶奠定了物质基础。

宝洪茶采摘精细,具有开采早、采期短、采得嫩三大特点。每年春分后清明前开始采摘,清明时采摘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分,去除青草气,便于炒制。

宝洪茶炒制方法酷似龙井茶,曾有宜良龙井茶之称,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回潮、?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掳、抓、扣、揿、压、推、磨八种。炒制时根据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成形程度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杀青:是蒸发水分,钝化酶活性和初步做形的过程。当锅温140℃左右,在铁锅上涂少许桕油,使锅面光滑,待青烟消失,投入500~700克摊青叶,开始用单手掳翻高抖手势,当散发一定水分后,降低锅温至60℃左右,逐渐改用抓、扣、揿、抖手法进行造形,用力由轻到重,达到理直茶条、揿压成形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历时12分钟左右。

?锅: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和干燥。当锅温50~60℃,投入杀青回潮叶1.5公斤左右,开始采用抖、抓、掳手法,将青锅叶抖散、抓齐、理直成条,待茶叶全部柔软,有热手感时改用压、推、磨手法,进一步做形,将茶叶压扁、磨光,炒至扁平光滑,茸毛脱落,折梗即成粉末时,起锅摊凉,分筛割头除末,匀堆装箱。

宝洪茶茶香特异,人们流传着“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茶满屋香”的说法。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平滑,形似杉松叶,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高锐,味浓鲜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成朵。

宝洪茶性寒,贮藏1~2年后的陈宝洪茶有清火解热的药理功能,因而颇受消费者的喜爱。

(季玉琴)

南糯白毫

南糯白毫,因产于世界“茶树王”所在地——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南糯山而得名。创制于198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名茶。

南糯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凤尾竹婀娜多姿,涌翠泻玉的茶树,沿山坡铺排到云际。这里终年云雾飘渺,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8~21℃,昼夜温差明显,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腐殖质层厚达50厘米左右,俗有海绵地之称。矿物质含量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

南糯白毫采自云南大叶种,优良品种的芽叶肥嫩,叶质柔软,茸毫特多,富含茶多酚,咖啡碱等成份,为南糯白毫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南糯白毫属烘青型绿茶。一般只采春茶,3月上旬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主要工艺分摊青、杀青、揉捻和烘干四道工序。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有锋苗,身披白毫,香气馥郁清纯,滋味浓厚醇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经饮耐泡。饮后口颊留芳,生津回甘。难怪人们饮后吟诗道:“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在一杯中。”

(季玉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黑茶精典知识收藏:当代名茶介绍(四)》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收藏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