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茶船古道”起点广西苍梧六堡镇焕发“茶新机”

平静安详的六堡合口码头。 王敏 摄

中新网南宁6月27日电(王敏)人们耳熟能详“茶马古道”,而另一条“茶船古道”却掩埋在历史长河中被世人淡忘。现如今,“茶船古道”的起点广西梧州市苍梧六堡镇,开始依照自身优势打造“茶文化旅游”项目,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民众脱贫致富。

与“茶马古道”的陆路不同,“茶船古道”通过水路将六堡茶销往海外。茶商在六堡镇收购茶叶后,从六堡镇合口码头用竹排或小船运至梨埠镇,改用木船运到广州封开,转大木船到广州、香港,再下南洋,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远销海外的“茶船古道”。

六堡镇合口码头的大樟树枝繁叶茂,树下神坛百年来香火不绝,人们祈求神明佑福赐安。历史上六堡茶贸易繁盛时期,茶商们就在码头上把成箱的茶叶运上船,四周人声鼎沸,岸上车马不绝。当地人会跳起古朴的鹿儿舞,唱起响亮的山歌欢送茶船的远去。

然而随着时间的迁移,更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取而代之,“茶船古道”却慢慢没落,岸上的大樟树和水道两岸坚实的石堤,还能看出当年“茶船古道”的繁华昌盛。

延绵的茶山。 王敏摄

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六堡茶以“甘、爽、醇、厚”为人们所称道。2015年经权威机构认证,六堡茶的品牌价值达13.8亿元,在中国黑茶类排第3名,列广西茶叶类之首。而“茶船古道”没落后,如何利用六堡茶的自身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六堡人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六堡镇通过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六堡茶种植、茶商扶贫等项目与特色名镇发展“茶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整体的茶商业链条以开拓六堡茶海内外市场。

易章奇是六堡茶茶商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所负责的六堡镇八集山茶园,是已逾百年的老茶园。走进老茶园,天空碧蓝如洗,阳光肆意,冒着嫩芽的茶树整齐成排。茶农在茶园里劳作,时不时用毛巾擦拭额角的汗水。

易章奇介绍,他的老茶园不仅雇佣六堡镇里能劳作的贫困户,还鼓励当地茶农自己种茶,并给予技术指导。如果农户种的的茶优质,易章奇也会以略高出市场价向茶农收购,以此进行经济帮扶。

另外,易章奇的老茶园也正在策划“茶文化旅游”活动。活动准备将六堡茶文化与游客在老茶园的体验相结合,游客可以亲自摘茶、炒茶、泡茶等,亲自感受六堡镇浓郁的茶文化和独特人文气质。

易章奇说,现在来老茶园观览的不仅有广西区内的游客,还有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组团或者自驾的形式来到这里。此外,想要合作的茶商也纷纷涌来。

截止目前,六堡镇主产茶园种植面积已达到3万亩,可采摘茶园面积约2万亩,年产六堡茶400吨,实现单项人均收入达1100余元。当地制茶人增多、茶园面积扩大、外部茶商投资、六堡茶开始进行深加工、六堡茶的销售量也直线上升。

如今的六堡镇依然保持着淳朴风貌,人们在“茶船古道”码头瞻迹思古,新的事物也在这座安宁的小镇悄然兴起。而“茶新机”的出现,必将为六堡镇带来更多的变化。(王敏/中新网南宁)

CY260.com扩展阅读

苍梧六堡茶盛衰记


苍梧六堡茶盛衰记

六堡茶是广西特产,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六堡茶的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早在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中国名茶之一,畅销于穗、港、澳以及东南亚一带,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场仍占主导地位,盛时年产1500吨左右,曾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同时亦是六堡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那时候,每到采茶时节,随着各地茶商茶客的到来,整个六堡乡显得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一片繁荣的购销景象,规模不一的茶庄和茶厂如“广元茶”、“广福泰”、“新记”、“三纪”、“永组”、“公盛”等等,难以细数。

可惜的是,在市场需求量大增、六堡本地茶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部分茶贩、茶商受到短期利益驱动,到周边产茶市县收购茶叶返销六堡,充当本地六堡茶,甚至粗制滥造,致使传统风味消失。另外,一些当地茶厂也在短期利益上做文章,向高值产品转型,纷纷仿效我国的名茶云南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艺,盲目地将六堡茶人为地加速发酵,但由于生产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质量难以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六堡茶的声誉受损,加上当时营销观念守旧落后,慢慢在出口海外市场方面出现萎缩。国内茶商茶客又一时难以接受六堡茶向熟茶风味的改变,销量逐渐降低,退出了市场。到50年代初期,广西六堡茶年销量由原来的1500吨左右下降到444吨。

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六堡当地所有的茶厂已全部倒闭,茶农在种茶无利可图的情况下纷纷砍掉茶园的茶树,转而种植经济型林木,如湿地松、八角树和玉桂树等,以维持生计。

但是,当地农民仍一直保留着祖辈们的喝茶习惯,也一直钟情于本地的六堡茶,为了保证茶叶的来源,除到边远的山冲采摘野生茶叶外,各家各户还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零散地少量栽种,以供自家饮用。每每提及六堡茶的过去,当地茶农仍叹息不已。

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六堡茶已恢复了大面积的种植,相信用不了几年,昔日六堡茶的辉煌将会再现!

苍梧传统六堡茶的振兴之路


苍梧传统六堡茶的振兴之路

北京6月24日消息(记者杨泽柱)中国茶业过去20年最大的变化是中国黑茶崛起,其中,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的六堡茶更是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消费者的目光。2017年以来,六堡茶知名度、美誉度迅速攀升,六堡茶产品的价格也明显上升。据梧州海关统计,2018年梧州口岸出口六堡茶147吨、总值为1498.4万元人民币,与上一年度相比,重量减42.9%,总值增长58.7%,出口总值创5年来新高,六堡茶品牌竞争优势逐渐显现。而六堡茶以“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2019年6月22日,由中共苍梧县委员会、苍梧县人民政府主办,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中心、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共同承办的苍梧传统六堡茶公用品牌发布会暨品牌授权仪式,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农业农村部、广西自治区区、梧州市、县相关领导,部分企业代表及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期间,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李明利董事长,从品牌塑造的角度分析、挖掘产品资源,历史优势,将六堡茶与与皇家文化建立脉络联系,提出了“与嘉庆皇帝共品一盏六堡茶”的策略方针,确定六堡茶的皇家贡茶身份,提升了品牌整体档次。六堡茶兼顾消费属性与收藏投资属性,具备艺术性,从而提出了“传统六堡茶,茶中艺术品”的战略定位,聚焦人群需求,提炼六堡茶的祛湿功能等作为鲜明的品牌标签,形成多个场景需求的解决方案。会议期间,还进行了苍梧传统六堡茶公用品牌的授权仪式,明确公用品牌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任务,旨在保护及宣传推广传统六堡茶产业,利用好这一品牌。

未来,苍梧县围绕六堡茶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缔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在上游种植、品质监管、品牌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做大做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苍梧传统六堡茶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彻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访苍梧六堡茶黄利华


访苍梧六堡茶黄利华

要做大做强梧州六堡茶产业,必须做好原产地种植这篇文章。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成立初始,就明确了企业的发展定位———致力于在原产地发展有机茶种植,生产精品有机六堡原茶。

三年前,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选择在苍梧县六堡镇建设有机茶示范基地,把有机茶种植作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先后筹措1800万元资金建设500亩有机茶园。六堡镇种茶有15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生产技术制作六堡茶。为了高起点种植有机六堡茶,企业坚持以国家有机茶标准建设有机茶园,按照无害化标准对茶园的土壤、水质、空气以及茶叶的采摘、加工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并派出科技人员在生产现场指导茶农种植和加工,杜绝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物的化学药品,最大限度保持茶园空气清新和有机茶的清洁性。他们建立全程跟踪质量体系,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出厂建立一整套档案,为有机六堡茶制定家谱,做好产品的质量认证。

经过三年的努力,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在第一期200亩有机茶园生产出来的六堡原茶,经过国家有关认证部门的严格审核,最近获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同时也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颁发的绿色食品AA级产品证书。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为梧州六堡茶取得了第一张国家认证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书,成为梧州六堡茶企业中笫一个获得绿色食品AA级产品认证书的企业。

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利华在投资开发六堡茶产业很有独到的眼光。他说,随着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人们逐渐意识到食品杀虫剂残留,以及像碳水化合物、脂肪、卡路里、氢化油等化学品,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人们的消费观念已从传统茶转向健康的有机茶。我国早期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中国茶叶多为用传统生产技术生产的茶,在种植过程中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在国际市场上,不使用农药、化肥的有机茶比传统茶价格高出50%以上。特别在近年来,由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最主要茶叶进出口国屡屡采取针对传统茶产品的“绿色壁垒”,我国茶叶出口市场形势日益严峻。梧州六堡茶要在国内扩大销路和占领国外市场,一定要抓好有机茶的种植和无害化生产。

梧州六堡茶在清朝嘉庆年间,就被列为中国名茶。黄利华说,他们是慕名而来六堡投资发展茶叶生产的。梧州六堡茶早已成为一个品牌。六堡镇虽然无名山大川,但六堡镇山区风景宜人,四季如春,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适宜种植品质优良的黑茶品种。同时,六堡镇特有的气候,也非常有利于茶叶贮存,相比其他许多地方,这里贮存的六堡茶滋味更醇,汤色更深,陈香更显露。因此,他们决定到六堡镇投资办厂,在六堡镇山区原产地种植生态茶,并大力发展精品有机六堡茶。公司选择在已有30多年的原六堡茶厂的厂址上改造建设新厂,在六堡茶厂原有的传统生产工艺上引入新的制茶技术,生产纯正精品有机六堡茶,提升六堡茶的文化品位,使六堡茶在故乡再放异彩。目前,六堡茶厂已建设成为年加工超300吨的精品有机六堡茶加工基地。

六堡有机茶示范基地的建设,已为六堡茶原产地的茶农们种植有机六堡茶起到示范作用,种植有机六堡茶己成为我市六堡茶企业今后的发展目标。为了保证正宗六堡茶优良品种的种源培植,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在六堡镇建设200亩育苗基地,通过对老茶树进行培育,优选六堡茶良种,已培育有2000万株六堡茶苗,为梧州六堡茶的推广种植提供种苗。

为了发展梧州生态旅游,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还计划在六堡有机茶园里开发旅游观光茶园,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茶业产业有机结合,开展茶园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让更多游客了解原产地六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了解悠久历史的六堡茶文化。(梧州日报记者 麦朝枢 文并摄影)

广西梧州推动茶旅融合 苍梧六堡茶成品牌主打


广西梧州推动茶旅融合苍梧六堡茶成品牌主打

近日,在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中国合作经济学学会旅游合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评选活动中,经过网络投票及专业评审,苍梧县以优异成绩获“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称号,梧州茂圣有机生态茶园——八集山庄获“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称号。

近年来,梧州市把六堡茶列为全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来扶持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目前,梧州六堡茶公共品牌价值达到15.79亿元,全市有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集中加工区2个,专业茶叶市场2个,年产量11200吨,产值11亿元以上,创税超2500万元。未来5年,梧州市六堡茶园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茶产量达到10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

梧州市副市长荣志晓表示,梧州市将以苍梧县荣获“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为契机,统筹推进六堡茶和旅游两大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茶促旅、以旅促茶、茶旅共赢”的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实现茶文化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倍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大力实施六堡茶文化旅游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六堡茶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了解,六堡茶为中国历史名茶,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清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24种名茶之列,在黑茶类列第2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六堡茶作为传统的侨销茶,一直以来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深受东南亚地区消费者的喜爱。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综合处处长苏尉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苍梧县拿到了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的称号,将对进一步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是将大力推动苍梧县六堡茶乡村休闲游。六堡茶与广府文化圈中的茶楼文化茶俗文化一起,在粤港澳以及南洋华人华侨中传播并传承,必将吸引大量珠三角的游客到苍梧县茶园观光、采摘茶叶,拓展珠三角休闲游市场。

二是将大力推动六堡茶旅游商品化的开发。据统计,梧州市每年六堡茶产量为1.12万吨,有3个亿的产值,通过广西旅游商品行业协会卖出的六堡茶旅游商品就有5000多万元,占了六堡茶产值的六分之一。

三是将大力推动苍梧六堡茶康疗养生游。下一步,自治区及梧州市、苍梧县旅游部门将坚持以富集的六堡茶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技术发展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取向、以项目带动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六堡茶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凸显“旅游+茶”的综合联动效应,实现苍梧县特色县域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六堡茶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六堡茶特色养生旅游品牌。

数据显示,梧州六堡茶公共品牌价值目前已达15.79亿元,未来五年,梧州六堡茶产量将达到10万吨,产业综合产值有望超100亿元。梧州将借助六堡茶这一名片,推进茶旅结合,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伍策李坤)

梧州苍梧六堡茶“南茶北上”获成效


梧州苍梧六堡茶“南茶北上”获成效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因产于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在2012年中国茶业学会年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和水产畜牧兽医局联合颁发了“2009—2012年南北农业合作对接工作突出贡献”奖,该奖唯一得主茂圣茶业公司是2003年始建的梧州第一家六堡茶民营企业,因在“南茶北上”、“北技南下”的对接工作中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为推动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奖。

在茶博会开幕式上,茂圣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加强科技合作,重点研发新品种。梧州六堡茶目前年产量超过8000吨,主要销往北京、上海以及两广和东南亚等地。上世纪末,梧州六堡茶以两广本地销售为主,2010年,茂圣六堡茶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六堡茶唯一特许专卖产品,并通过与上海茶企的合作,迅速打开六堡茶在上海的市场,后又通过推介会进入北京、重庆市场,真正实现了梧州六堡茶“南茶北上”。

六堡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受经济条件制约的年代,普通百姓感冒、腹泻无法就医,梧州人就用六堡老茶煮水治病,效果显著,在当地人眼里,六堡茶就是他们健康的守护神。后经过权威专家两年多的实验论证,2012年11月8日,茂圣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六堡茶的功效研究成果予以公示,不仅丰富了六堡茶的功用,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六堡茶的养生之道,受益于六堡茶。

一般茶类以新茶为贵,而六堡茶却是越久越香,并且久存的六堡茶会生成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金花霉菌。六堡茶从杀青、揉捻、渥堆、烘干、陈化到最后进入市场,大约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品牌要靠品质来支撑,只有品质好,品牌才能存活。我们是第一家民营企业,必须带好头,对整个六堡茶产业负责。”据茂圣董事长苏淑梅介绍,为从茶种、茶园管理和生产技术方面保障茶叶的稳定可靠,生产地道正宗的六堡茶,茂圣公司在六堡镇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从资金到技术对茶农进行扶持,发力发展新茶园,目前已拥有5000多亩种植基地,其中1500多亩基地已通过有机茶认证。作为第一家生产六堡茶的民营企业和梧州六堡茶的三大龙头之一,茂圣公司把传承六堡茶传统工艺,发扬正宗六堡茶文化放在首位,虽然已达到年产一千多吨的规模,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茂圣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发酵、陈化,以保留六堡茶原有的“红、浓、陈、醇”特色。

六堡茶文化:茶船古道


六堡茶文化:茶船古道

走进六堡镇,会在合口街处发现一条以六堡为名的河流穿城而过。茶船(排)古道即是以六堡合口街为起点,沿六堡河进入西江和珠江,千百年来,无数的船帮茶商驶过,不知道茶叶从这里运销粤港澳和南洋,六堡茶由此成为西江流域最著名的船帮茶。

据1951年出版的《中国茶讯》记载:“由合口街用小船(船排)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船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船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六堡茶除在穗港销售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

六堡茶远销海外,得益于西江流域的船帮,更得益于广州这个茶叶国际贸易口岸,它使梧州成为“海上茶瓷丝绸之路”的一个新站点。

有一个场景,六堡镇的老茶人至今还记忆犹新,放眼望去,仿佛又看到了六堡河上常来常往的十多只载茶小船排。老茶人陈振东勾画出了这种带篷船的形状,两头尖尖,船载重在1000公斤(约20担)左右,大一些的还可以载两吨(约40担)或者更多。遗憾的是,现在的六堡河水早已变浅,再难寻找到这种“尖头船”的踪影。(西江明珠/广西六堡茶)

在苍梧体验六堡茶采制过程 溯源问道六堡茶


在苍梧体验六堡茶采制过程溯源问道六堡茶

体验者把茶叶倒进杀青机中。

读者取出蒸软的茶叶,准备制作茶砖。

体验者徐庆君对照着书上的介绍观察六堡茶叶。

体验者背着竹篓,上山采茶。

茶山上,体验者按照采茶要领,细心地采摘茶叶。

体验者近距离观察茶砖上的金花。(以上图片均由麦朝枢拍摄)

(原题《溯源问道六堡茶本报编辑部组织读者代表体验六堡茶采制》。)

六堡茶,一种清嘉庆年间就以六堡乡命名的茶叶,近年愈发红火,其红浓陈醇的独特韵味让不少人钟爱有加。很多人喝过六堡茶,但也许没机会亲自到六堡茶之乡感受采茶制茶的传统工艺。为了让读者零距离接触和认识六堡茶,4月12日,本报编辑部组织13名热心读者参加六堡茶采茶之旅活动,前往苍梧县六堡镇茶园参观、体验采茶制茶,亲手尝试从采摘到炒制的整个传统手工制作六堡茶的过程,享受做茶之乐。

12日上午8时45分,13名参与六堡茶采茶之旅的读者,搭乘大巴从梧州日报社出发,前往六堡镇四柳村。

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进入苍梧县六堡镇,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吸引住体验者的目光。只见房子白墙蓝瓦,错落有致,在布局、样式上带有浓郁的茶文化风格,六堡镇浓郁的茶乡文化已越来越近。

11时30分,体验者终于到到达此次采茶之旅体验地——六堡镇四柳村沁怡茶园。一下车,淳朴的四柳村茶农就给体验者送上一杯杯刚刚冲泡好的六堡茶,香气宜人的茶香一洗大家旅途的疲惫。

制茶工序引人入胜

很快,大家的目光就被眼前紧凑的制茶过程吸引住了。

制作六堡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杀青”,是加工中的关键一环。经过高温杀青,散发茶叶叶内水分,钝化酶的活性,并使鲜叶中的内含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其特有的品质。

在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内,一台滚筒茶叶杀青机正轰隆隆地工作着,大家里一层外一层的围在烧得正旺的杀青机边,饶有兴趣地看着杀青的过程。只见制茶师傅一边添柴火掌握火候,一边将采摘回来已晾干水汽的六堡茶鲜叶投入机中,鲜叶入机半晌即发出了轻轻的“毖啵毖啵”的爆响声音。沁怡合作社负责人谭爱云介绍,杀青机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左右,杀青要反复进行4次,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叶片颜色是否转暗绿、青气去了多少、叶梗是否变软、是否匀透,以便为下一道揉捻工序创造条件。

杀青后的茶叶经过摊凉,便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揉捻”。在揉捻机的不停运转下,不一会柔软的叶片有的开始缩成条状,溢出的茶汁附在叶片的表面上,透出淡淡的茶香。

经过反复揉捻后的茶叶经风干渐渐冷却,蜷缩成条后,便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烘干”。制茶师傅介绍,由于茶叶的青气去后,条索成型,但还有部分水汽未去,因此在这一工序要退火慢焙。控制好烘干机的温度后,制茶师傅投入揉捻好的茶叶,不时观察着茶叶的成色,他说为了茶叶均匀干燥不至于有的过火,这道工序更要耐心,烘干至九成干时就可放入竹萁摊凉,留一成自然干,这样茶叶的条索才会有光泽泛油光,清香扑鼻。

“烘干”完成后,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初制就算完成了。

为方便运输,一些茶农还会将制好的六堡茶叶制成茶砖或茶饼。只见制茶师傅将称好重量的茶叶放入茶包,投入锅中蒸软,不一会,锅里冒起阵阵青烟,醇香飘起。蒸软了的茶叶放进模具后,安装好千斤顶,反复用力压制,方能将茶叶压制成型。

参观完整个制茶过程,体验团中年龄最小的团员张庭菀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跃跃欲试。于是,在父亲张在德的帮忙下,父女二人合力压制出一块醇香的茶砖。捧着自己亲手压制的茶砖,6岁的张庭菀十分开心,忍不住一再嗅闻茶砖散发的茶香。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张在德认为这次的采茶之旅很有意义:“虽然说六堡茶是梧州的特产,但很多梧州人并不真正熟悉六堡茶的历史和制作工艺,今天带着女儿到体会六堡茶的文化历史与传统工艺,踏青的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传统文化教育。”

亲历方知采茶不易

午饭过后,便到体验者最为期待的采茶环节。

当天下午,经过短暂的跋山,体验者来到了沁怡合作社一处面积有50多亩的茶园,茶树依山而栽,井井有条,茶树刚及膝盖高,远看如层层叠翠,身在茶园犹似人入画中。

然而,第一次接触采茶的团友们却对满山的茶树犯了愁,不知该如何下手。于是,谭爱云边给大家介绍采摘茶叶的方法边慢动作进行演示:“采茶一般只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不超过一芽三叶,要注意的是,无芽不采,即芽已成叶,就不应该采了,过大过小的不采,被虫吃过的更不要采。采茶时,轻轻用指甲掐断茎部,才不会对茶树造成伤害。”

掌握了采茶的要领,大家便按着要求边分辨边学采茶,不一会,各人的竹篓中都有了亲手采摘的鲜茶叶。有的团友还把新鲜采下的茶叶放入口中细细轻嚼,品味鲜叶中苦涩但清香的味道。

人群中,体验者徐庆君尤为认真。对六堡茶颇感兴趣的他可谓有备而来,只见他一手捧着《中国六堡茶》一书,肩挎采茶竹篓,一边仔细对照着上面的茶叶形状介绍,一边辨别着茶树上各类茶叶的形态,再小心翼翼地采下。“我很喜欢喝六堡茶,对其种植、制作以及文化历史很感兴趣,但大部分只能从书上了解,一直未能亲身体验,今天终于有机会来到六堡茶茶园,我不但要参与体验,更要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好好地领会六堡茶文化。”

而从事六堡茶销售的黄青连对采茶之旅活动也颇有感触。尽管每天与六堡茶打交道,但她对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却了解不多,“这次来到六堡茶的原产地,零距离地接触采茶制茶的各个工序,对六堡茶的认识更为深刻了,六堡茶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绿茶的制作方法有不少区别,我想这也是它特有韵味的所在。”

捧着自己亲手压制的茶砖,6岁的张庭菀十分开心。

反思·求突破:合作共赢让茶农受益

六堡镇种茶产制历史已有1500年,近年来随着知名度的扩展,更是风生水起。然而,在这一红火的背后,六堡茶产业发展却遭遇无法忽视的问题:六堡茶产业的兴旺并没有使六堡茶原产地的茶农真正受益。

曾经,家家户户炒茶制茶是六堡镇采茶季节的一道风景。然而,如今“百家茶百家味”却成了六堡茶发展的硬伤。各家各户所生产出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导致茶叶不得价甚至滞销,不少农户单靠种茶难以维持生计。

同时,一位一直关注六堡茶发展的资深茶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六堡镇虽然是六堡茶的原产地,但由于原产地的六堡茶成本高,一些六堡茶加工企业望而却步,对外宣传称自家的茶园在六堡镇,但却不用六堡镇的茶叶原料制作六堡茶,这不仅影响了传统工艺六堡茶的销售,更严重打击茶农的种茶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除茶农的担忧,破解茶叶销售问题,如今六堡镇当地正改进“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企业、合作社与茶农的发展捆绑在一起。企业、合作社既是茶叶销售商,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将没有经过规范培训且分散着的茶农组织起来,把先进经验和理念,先进技术和方法传授给茶农,提高茶农的市场竞争力。

采茶之旅当天所参观的沁怡合作社,正是这一模式的探索者之一。该合作社于2011年成立,如今与共拥有500多亩茶园的70多户茶农签订了茶叶收购协议,按照市场价收购鲜茶叶,统一加工销售,并与南宁、深圳、北京等地的客户建立了固定的贸易关系,年销售额达百万。“我们与茶农签订了协议,就要对茶农负有责任和义务,茶农生产出来的茶叶,我们按质论价,非茶叶质量问题不拒收。如今与我们合作的茶农,有2亩茶园的一般年收入也有2万元。”谭爱云说。

采茶之旅中,记者还看到,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如今六堡镇的不少农户、合作社陆续购置了制茶机械,尝试半机械化制茶,沁怡合作社就是其中一家。“人工杀青一天只能完成约10斤的茶叶,使用杀青机,一天的杀青量就能达到500到1000斤,比人工快了10倍。同样,人工揉捻一天大概只有15斤的产出量,揉捻机一次就能揉40斤茶叶,二者的效率相差甚远。”谭爱云说,如今她只需聘请5名工人负责操控监制机器,就能满足合作社制茶的需要。同时,他们特意采用柴火加热,以保证在杀青、烘干过程中六堡茶特有的韵味。

但也有六堡茶爱好者表示,六堡茶有着1500年的产制历史,其独特的品质是经过多年的经验摸索积累而成,如今采用人工与机械结合的模式制茶,尽管效率提高了不少,但是能否真正达到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品质还有待探索。在品尝比较过多家半机械化制作的六堡茶后,有资深茶人建议,如今机械加热烘干出来的六堡茶与手工制作的六堡茶还是有一定差别。

此外,目前在六堡镇的部分茶园,已经开始利用当地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多年的种茶制茶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探索“文化卖茶”的路子,打造观光茶园旅游项目,让茶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茶叶品质上,还可通过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多方面拓展,增加茶叶附加值,带动茶农的经济收入。在沁怡茶园内,工人们也正赶制多个手工帐篷,。谭爱云表示,帐篷建成后,她将安装炉灶,届时,游客们可享受“观茶园、看工艺、做茶叶、品茶香、赏茶艺、购茶叶”的一条龙服务。

全国各地百名茶友齐聚苍梧六堡镇感受六堡茶文化


全国各地百名茶友齐聚苍梧六堡镇感受六堡茶文化

3月17日,茶友体验采春茶过程。当日,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主办的六堡茶开茶节在苍梧县六堡镇苍松茶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钟情六堡茶的人士闻讯而至,亲身体验游茶山、摘社前茶和手工制茶等多种传统采茶制茶工序,进一步加深对梧州六堡茶文化的了解。西江都市报记者龙天传/摄

3月17日,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主办的六堡茶开茶节在苍梧县六堡镇苍松茶园举行。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钟情六堡茶的人士闻讯而至,亲身体验游茶山、摘社前茶和手工制茶等多种传统采茶制茶工序,进一步加深对梧州六堡茶文化的了解。

当天活动伊始,一群身穿特色民族服饰的舞者演奏着悠扬的音乐,让前来参加活动的茶友们为之着迷。不过,让一众茶友们最感兴趣的是“游茶山”的环节。他们身披斗笠,按照活动指定的茶山路线进行徒步游览。期间,茶友们一边走,还一边向茶园田间播撒五谷和茶叶。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当地群众祈求各茶山风调雨顺的一种独特方式。

随后,茶友们来到了苍松茶厂内一处面积过百亩的茶园。在那里,他们亲自体验手工采茶的乐趣。然而,第一次接触采茶的茶友们却对满山的茶树犯了愁,不知该如何下手。于是,工作人员边给大家介绍采摘茶叶的方法,边慢动作进行演示:“采茶一般只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不超过一芽三叶,要注意的是,无芽不采,即芽已成叶,就不应该采了,过大过小的不采,被虫吃过的更不要采。采茶时,轻轻用指甲掐断茎部,才不会对茶树造成伤害。”

掌握了采茶的要领,体验者便按要求边分辨边学采茶,不一会儿,各人的竹篓中都有了亲手采摘的鲜茶叶。常年在上海从事六堡茶销售的黄晓江对采茶活动颇有感触,尽管他每天与六堡茶打交道,但对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却了解不多。“这次来到六堡茶的原产地,零距离接触采茶制茶的各个工序,对六堡茶的认识更为深刻了,这有利于加深与当地茶商的合作。”黄晓江说。

苍梧六堡茶产业园投产


苍梧六堡茶产业园投产

11月8日,苍梧六堡茶产业园投产仪式在梧州天誉茶叶有限公司举行。广西梧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全桂寿、苍梧县县委书记叶剑强、梧州市天誉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出席了此次投产仪式。

苍梧六堡茶产业园的投产标志着六堡茶走向了园区化生产,将逐步形成集六堡茶精深加工、产品展示、休闲旅游区等于一体的发展局面。

六堡茶实现农业产业化

苍梧六堡茶产业园是梧州市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

据介绍,投产后的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加工园区将分为前后两区:前区为产品展示区,主要提供产品展示及销售、贸易洽谈、六堡茶旅游观光、历史文化介绍、仓储陈化等;后区则为六堡茶生产加工区,该区计划引进六堡茶生产加工企业六到十家,全部企业投产后年加工茶叶能达1万吨以上,年创税利也可突破2亿元。

广西梧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全桂寿表示,苍梧六堡茶产业园的建成投产为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新的支撑;为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苍梧县委书记叶剑强认为,未来苍梧县委、县政府将依托六堡茶产业园,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和文化旅游战略,进一步扩大六堡茶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六堡茶的产业层次,走出一条“以茶富民、以茶强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天誉茶叶同时举办投产仪式

借苍梧六堡茶产业园投产仪式之机,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也举办了厂房落成投产仪式。

目前,入园的梧州天誉茶业有限公司项目投资已达1500万元,引进茶叶加工生产线1条,年产成品六堡茶1000吨。

梧州市天誉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刚说:“今天投产的这条茶叶生产线,是由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发酵设备,这种新型装置能使茶叶加湿软化均匀、软化时间短,效率高。该设备比传统人工发酵缩短一半时间,年销售收入会达到6000万元,将为当地财政增收300万元。”

据介绍,天誉公司作为梧州市六堡茶生产的一支新生力量,现已成为将六堡茶产业集种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六堡茶现代化综合企业。公司厂房占地面积23亩、已建成生产研发综合楼1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5000亩种植基地,其中有机转换基地1600亩。

加固茶树清理死株 苍梧六堡镇三百亩茶园受灾


加固茶树清理死株苍梧六堡镇三百亩茶园受灾

近段时间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天气,给苍梧县六堡镇六堡茶生产造成不小破坏。8月22日,记者在探访六堡镇六堡茶种植区时,看到多处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相关的补救修复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在六堡镇的多座茶山上,记者看到山体塌方导致很多茶树被埋没或倒伏,一些断枝和残叶横七竖八地掉落在地上,狼狈不堪。近两日来,茶农们抓紧采取措施,或将被刮倒的茶树扶正加固,再喷洒杀虫剂和杀菌药,防治病害;或将已经死亡的树木清理掉,以免阻碍其他植株生长。

六堡镇大中村官营坪育苗基地内种有六堡茶苗800多万株,通往该基地的一座桥梁被日前大水冲垮,绕行的道路也不通,相关工作人员一直无法到达彼岸了解茶苗受损情况。直到22日,几名技术人员才绕行到基地查看。

“茶苗很显然被洪水浸泡过,种植行间的沟槽里仍有积水,茶叶上沾满黄泥,叶子开始变黄枯萎。”技术人员初步评估大约有200多万株茶苗受灾,且整株被水浸泡时间在三天以上,根叶受损严重,基本上无法补救。

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启明介绍,茶苗受损对来年的六堡茶种植影响较大,可能导致明年产量减少。据初步统计,在此次台风袭击中,受灾的茶园有300亩,受损的茶苗约1400万株。

六堡茶价值:苍梧六堡茶品牌价值七亿元


六堡茶价值:苍梧六堡茶品牌价值七亿元

日前,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联合组建课题组,对全国113个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进行评估,评估报告公布了前80名公用品牌的价值,其中六堡茶品牌价值达6.73亿元,居第32位。这是茶叶行业首次由第三方专业品牌研究机构作出评估。

据了解,六堡茶的产制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六堡茶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成为全国二十四个名茶之一,名闻遐迩。

我市高度重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予以扶持,并启动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工作,大力实施系列地方标准,推动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2008年起,我市成功举办两届“梧州市六堡茶·茶业博览会”和“第三届广西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进一步扩大了六堡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我市还加强六堡茶科研攻关,专门成立六堡茶研究院,与有关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关键技术、功能性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目前,我市24家六堡茶生产企业中,取得QS认证的企业有18家,取得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备案)资格的企业有3家,并有3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家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茶船古道”起点广西苍梧六堡镇 焕发“茶新机”》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