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梧州举行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梧州市茶业商会年会》在梧州市江滨国际大酒店举行3月20日,由梧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梧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梧州市茶业商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梧州市茶业商会年会》在梧州市江滨国际大酒店成功举行;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茶业学科带头人、茶业研究所所长王登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刘栩,广西茶叶学会理事长、会长麦楚均等专家应邀出席研讨,梧州市政府相关领导和管理部门、梧州市六堡茶生产及经营企业等共180多人出席研讨会。

梧州市茶业商会对2014年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颁奖表彰在茶业商会年会上,会长苏淑梅女土作了题为《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六堡茶品牌建设》的发言,对商会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2015年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随后对茶业商会2014年“先进会员单位”、“先进个人”进行颁奖表彰。

在六堡茶产业发展讨会上,专家就六堡茶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刘仲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黑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六堡茶的市场前景》的演讲,王登良教授作了题为《六堡茶体内抗氧化作用的研究》的演讲,刘栩研究员作了题为《以质量为本,兴六堡茶产业》的演讲,专家们围绕六堡茶行业团队意识培养、标准化生产、公共品牌建设、保健功效研究、茶文化建设、特色产业开发等进行深入阐述,受到与会各界人士欢迎。

据悉,至2014年底,梧州市获得生产许可(QS)证的六堡茶企业增至39家,其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企业达6家,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企业2家,六堡茶总产量达10050吨,全行业呈现产销两旺态势。

梧州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钟碧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竺坤松、副市长姜云飞、市政协副主席梁华等参加了研讨会。

cy260.com小编推荐

强强联手 共推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


强强联手共推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

近日,梧州市农业局局长赵春宝、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赴北京拜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并与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等深入交流,双方就共同主办“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下称:研讨会)达成一致。本次研讨会将于2016年5月在梧州市举办,由中共梧州市委、梧州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事务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区茶输出业同业公会、台湾茶协会等共同主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支持,梧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是围绕“缘聚西江,茶和两岸”为主题的桂台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盛会。届时将举办“茶产品质量安全与新产品开发专题研讨会”、“茶叶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推广专题研讨会”等精彩内容。回顾2014年,中共梧州市委、梧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曾联手演绎了2014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的精彩盛会。相信,本次再度合作,且有各级部门的支持,有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一定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新意。据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成立于1992年,是由茶叶行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科研、教学等领域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联合组成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属国家4A级行业协会。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一年一度的盛事,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茶经济和茶产业合作交流盛会,通过行业交流,促进经贸合作,对推动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普洱茶产业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普洱茶产业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9月4日上午,由云南普洱茶协会和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主办的普洱茶产业发展态势及高端品牌打造研讨会在昆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普洱茶发展正逐步回归到正常状态,并呈现上升趋势,云南普洱茶产业应抓住这一新的机遇,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消费,在做好大众化、规模化产品品牌的前提下,做好普洱茶的特色茶品,使之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云南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端锡、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邬梦兆、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西南农大茶叶研究所所长、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刘勤晋、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的张顺高、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长、云南普洱茶认证中心副主任周红杰及来自州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州茶业协会等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普洱茶产品质量大幅提高,生产非常现代化,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展示了云南茶产业最先进的一面,普洱茶消费继续呈现出扩大趋势,普洱茶产品需求也日趋合理,企业的市场区隔日趋清晰,普洱茶卫生加工水平提升非常快,销售渠道建设一直在加强,这些都是普洱茶健康发展的好态势,而且这些发展态势会越来越好,普洱茶的价格市场还会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与会专家建议,对日常饮品的茶叶来说,最重要的是品质,永恒的品质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在进一步加强云南普洱茶品质的前提下,要做好普洱茶的大众化产品,让更多的人群能健康品饮普洱茶。另一方面,普洱茶除了拓展大众市场外,还应致力于特色化的市场。茶本身地域不同,就有不同的风格和滋味,因此普洱茶还要立足个性化消费、差异性消费,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诚信度的培育,大力拓展建立普洱茶终端消费市场,并在普洱茶的收藏和品饮比例中,尽可能扩大品饮的比例。

《梧州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立法论证专家组研讨会成功举行


《梧州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立法论证专家组研讨会成功举行

4月28日上午,根据《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2017年政府立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梧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和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调研的通知》的部署,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的牵头单位,组织调研工作专家组在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会议室举行《梧州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的立法论证专家组研讨会。

会议现场专家各抒己见背景:

当前六堡茶文化保护和开发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对其进行立法规范和引导,已是迫于眉睫、势在必行。而且梧州市正着力打造成为岭南生态花园与养生宜居城市,必然需要有历史文化底蕴和载体,六堡茶恰恰糅合了文化传承、生态建设、旅游开发等多种要素。

同时,历史文化保护也是地方立法范畴之一。因此,对六堡茶历史文化保护开展立法调研,通过立法强化协调产业内部发展关系,研究产业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推动历史文化旅游建设,挖掘整理六堡茶历史文化,打造六堡茶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六堡茶文化氛围,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家组就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的现状、历史文化挖掘的重点方向、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分析研究并归类,从而对六堡茶文化保护立法的主要内容、方式方向等问题进行提炼梳理。作出初步研判,并针对不同的见解汇总分析,结合梧州市六堡茶各方面发展现状,制定《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

总结

会议的最后,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武卫国总结表示:“各位专家所提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好,头脑风暴方式的带来的畅所欲言效果也十分显著。会后我们将根据专家们所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整理,以便下次开会使用。

另外,综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发现大家提出的较突出的是规范化和特色化的问题,以及厂茶和农家茶的关系,我们在条例中也要注意处理好这些问题和关系。还有如何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也加入到我们六堡茶文化保护中来,特别是六堡镇的人民群众,做到全民参与。形成这个《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的目的不应该单单是保护,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开发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以达到促进产业发展的目的。”

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开幕


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开幕

7月15日,为期三天的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在毅德城正式开幕。为期将延续至7月17日。这将是在七月盛夏,桂台茶人将齐聚广西梧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将山、水、茶完美融合,文化与经贸全新对接,两岸茶业深度交流。

梧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朱学庆从活动主办方了解到,本次活动以“缘聚西江·茶和两岸”为主题,开幕式上,由梧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朱学庆致辞拉开帷幕。而各种表演表演引来不少市民前来参与,活动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六堡茶文化、推广六堡茶文化并最终让更多人了解六堡茶、爱上喝六堡茶。

本次活动将推出两岸茶文化走廊、茶产品展销和茶艺交流、欢乐斗茶比赛等几个专项“茶”活动,内容新颖、精彩纷呈。

活动期间在毅德城设梧州六堡茶展区、台湾茗茶展区、广西特色名茶展区、茶艺、茶文化交流区和休闲区五个展区160个展位,其中16个特装展位为各地龙头茶企业更好展示茶文化而搭建。

主办方还邀请了台湾企业共有15家参展,展出多种台湾茶叶产品。来自南投县鹿谷乡的阿和师是“华农”茶叶的第四代传人,精通台湾老茶的制作。阿和师说,他将在展会期间现场展示并邀请市民品尝他用纯手工烘焙的乌龙茶。

16日上午,主办方将举办精彩的“斗茶”活动,由民间斗茶比赛组委会推荐的14位代表通过看外形、嗅香气、观汤色、尝滋味、评叶底进行综合评分,在35份茶样中评出好茶。活动还将举办研讨会,来自中国茶业流通协会等六名专家学者将围绕茶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专题研讨做主题发言,分析研讨在经济新常态下,茶叶消费形势与市场推广策略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研究提高六堡茶产业科技附加值等。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培育,企业的积极参与,六堡茶市场流通体系初露端倪。一是全国首家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在梧州鸳江丽港开业,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梧州六堡茶企业相继开张营业;二是梧州茶网建成,通过梧州茶网宣传六堡茶产业和六堡茶文化,宣传和推介六堡茶产品等。

而六堡茶最终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也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堡垒。"地理标志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防止假冒产品充斥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一鸣,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7年之前,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市场开拓不好,梧州茶厂都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六堡茶,一年也就300吨的产量。"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何志强向记者介绍说。2007年以后,由于梧州各六堡茶生产企业开始注重宣传,积极参加区内外茶业博览会,注意改进产品包装,增加产品的美观度,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形象逐步建立。

何志强说,随着茶企给予经销商的各种优惠激励制度的建立,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国内市场需求渐大。2007年,梧州生产的六堡茶产品,几乎都是没有生产出来就已经定购一空,国内市场已从以前广西及粤港澳市场,逐步拓展到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大市场,且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外销渠道方面,数十年来六堡茶每年都保持着数百吨以上的出口,近几年来梧州市每年的六堡茶出口量都在千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显示了六堡茶产业强劲的发展态势。

何志强向记者陈述了自己关于六堡茶市场发展前景的一些看法。他说:"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很多制约,犹如泡茶,讲究时间和技巧,掌握不好容易发苦。"

何志强说,随着六堡茶市场需求的逐年扩大,原料短缺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梧州茶厂在加强原料采购和改良现有基地的基础上,在昭平、蒙山等地培植和扶持种植基地,这些基地进入盛产期时,年产干茶可达3000吨至4000吨,将逐步满足其年产量1万吨的发展需要。

然而,近年来,六堡茶生产与经营作坊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部分企业租用旧厂房、旧仓库作为车间进行六堡茶加工,生产设施简陋,存在加工技术不成熟,经营管理无序等问题。何志强认为,原料优良、生产过程规范直接影响六堡茶的品质。品质不好的六堡茶含有超标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物质,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此外,口感不好的六堡茶其营养成分也大打折扣。

记者注意到,自己正在冲泡的六堡茶编号为"0855",其参评广西第一届春茶节,获得"桂茶杯"特等奖,代表梧州茶厂制茶水平,具有价格适中、质量中上性价比较高的特点,汤色红浓明亮。据介绍,"0"为茶叶等级,即特级;"8"为年份,即2008年获得"桂茶杯"特等奖;"55"为批次,即第55批次。然而,另一款编号为"07123"则意为2007年4月份在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获得金奖。同一厂的茶叶编号并不一致。

此前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其每批次茶叶编码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一致。如本地某知名厂家生产的"5612"六堡茶同样荣获2007年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但编码完全不同。各生产厂家、各批次六堡茶的编号为何不一致?编码的依据是什么?

何志强等一些梧州茶人还指出,目前,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保健功效等还缺乏系统全面的宣传推介;六堡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六堡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分、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以及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等,由于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研究,相关定量、定性指标有待完善等因素也制约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何志强告诉记者,六堡茶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同为黑茶类的云南普洱相比,其知名度在全国来说仍远远不及。六堡茶如何健康、快速地发展,已经成为梧州六堡茶企业及政府部门关注的的问题。

在此前的采访中,梧州市几位知名六堡茶企业的负责人,也与记者探讨了关于打造六堡茶品牌的途径和方法。他们认为,在宣传方面,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打造梧州六堡茶在全国的知名度。而作为企业自身,宣传时则提炼出各自鲜明的特色,如"中华老字号"、绿色生态、多项国际金奖的特优产品等宣传口号。

六堡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播,直接影响六堡茶产业今后的发展,因此搜集六堡茶资料,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六堡茶文化的特点,整理出版六堡茶专着,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在充分完善六堡茶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通过书、报、刊、影视等形式,传播弘扬六堡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间风俗。

同时,六堡茶的编号絮乱难记,不仅消费者容易混淆,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业内人士指出,六堡茶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普洱茶的经验,设立规范的品质标准。使消费者通过有规律的编号,理解茶叶生产的厂家、年份及品质。

另外,以梧州的两个中国六堡茶名茶城为龙头,建设以各主产区乡镇批发市场和各零售商店为支撑的本地市场网络。创造条件在区内外各大城市设立六堡茶连锁专卖店网络,在广州南方茶叶市场、深圳东方国际茶都等一些大城市的专业茶叶市场开拓一块六堡茶销售专区,以成为六堡茶企业在各大城市的基地,以便于向各大城市的茶叶零售店分销茶叶,拓宽销售渠道。

此外,梧州交通网络发展迅速,因此与旅游业的结合必定能使六堡茶产业得到更快捷有效的发展。政府可打造一个六堡茶文化博览园,以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建设为主,挖掘和开发民族茶文化,打造融茶文化体验、溯源、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区(长廊);加快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促进茶健康消费和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6 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盛会年年有,今年特别大。为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创新思辨、加强合作发展的契机,做大做强本地茶产业优质平台,提高市民对活动的了解,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定于2016年7月14日至17日在梧州市举办,会期4天。

7月6日上午10点就本次会议在梧州市广电中心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梧州市委副秘书长、市茶产业发展办主任唐云凯、市台办主任滕文、市农业局副局长黄凌、市商务局副调研员周志强、市茶产业发展办副主任、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发布会。本次会议由市台办主任滕文主持,市茶业办主任唐云凯首先介绍了活动的背景、意义及整体筹备情况。

记者提问环节,广西日报、梧州日报、梧州电视台记者、西江都市报记者和梧州零距离网等自治区驻梧主流媒体、梧州市媒体记者针对本次会议提出相关问题:

如:

梧州日报记者提问:我们都知道市茶业办是我市最近成立的新机构,请问这一举措对我市茶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西江都市报记者提问:梧州六堡茶要如何在加工制作销售等方面向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如何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新产品开发?

梧州零距离网记者提问:本次茶展是要让梧州市民有更多机会接触及感受到不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除了展销活动,还有没有一些喜闻乐见、平易近人的活动形式,让市民参与,去了解台湾茶、区内外茶,甚至重新认识六堡茶呢?

等等十大问题。五位领导就各个问题分别给予媒体记者满意回答。

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由中共梧州市委员会、梧州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台办、自治区农业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区茶输出业同业公会、台湾茶协会共同主办。以茶为媒,深化桂台茶产业合作与交流,研讨茶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新模式,开展茶叶展示交易活动,促进茶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全区茶产业做大、做强、做精,为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贡献。

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 梧州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


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梧州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

2月9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总结分析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市长朱学庆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朱学庆指出,去年是六堡茶产业发展的丰收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保持了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好态势,六堡茶产业规模、品牌效应和产品价值稳步上升,工作成绩值得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差距与不足,采取措施提高茶叶企业实力市场占有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朱学庆强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六堡茶作为横跨一二三产的特色优势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各级各部门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继续加大六堡茶产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打造百亿元茶产业,努力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全面提高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水平。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要做优产业规划明晰茶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为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遵循。二要做实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三要做大产业规模,一方面突出抓好六堡茶原料基地及六堡茶加工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实现六堡茶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四要做响品牌和影响力,加快申报注册“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商标,加大公共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五要做大销售市场,完善“线下”流通网络,打通“线上”营销渠道,扩大六堡茶市场占有率。六要做好产业融合发展文章,一方面做好与旅游业发展的结合文章,另一方面做好与健康养生产业的结合文章,推动茶叶、旅游、养生等元素深度融合。七要做强科技和人才支撑,提高六堡茶科技含量,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六堡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据悉,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获QS或SC认证),从业人员4500多人;2016年六堡茶产量超1.2万吨,产值达12.8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主持会议,市领导叶剑强、黄恩、黄荣森参加会议。(祝琳梧州日报)

梧州市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专题会研究部署工作


梧州市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专题会研究部署工作

1月13日,梧州市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专题工作会议,总结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做大做强我市六堡茶产业的对策措施。

市领导黄俊华、朱学庆、蒋海东、吴浩岭、黄振饶参加会议。

会上,市农业局、苍梧县分别汇报了我市、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市六堡茶研究院和市发改委、工信委、食药监局、质监局、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就进一步加强六堡茶产业科技研究、推动六堡茶产业规范发展、做好六堡茶产业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市委书记黄俊华指出,近几年来,我市加大对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工作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种植、加工、品牌推广等方面工作有了较快发展,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六堡茶产业的认识、研究和发展思路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为六堡茶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基础。

黄俊华强调,六堡茶产业是我市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是“接二连三”的产业,对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我市六堡茶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探讨和部署进一步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要和必要。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凝聚共识,科学谋划,齐心协力推动我市六堡茶产业创新发展。要围绕六堡茶的功能和价值、农家茶和厂茶的定位与整合、六堡茶的标准化建设等根本性问题,进一步强化对六堡茶特性和特点的研究,精准发力做好六堡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基础性工作,从中找到符合自身实际及适应市场需求的科学发展策略。要加强对六堡茶产业发展的领导,成立并完善专门机构,加大投入抓好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做好六堡茶产业的科研、管理、引导、培育、宣传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统筹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创新和健康发展。

市长朱学庆指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努力下,我市六堡茶产业的行业管理规范、种植技术水平、基地及市场建设等发展快速,成效显著,从氛围、环境、条件上,为进一步经营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提供了良好基础。

朱学庆强调,全市上下要科学谋划,精心部署,推动六堡茶产业在新时期实现新的跨越发展。要坚持抓规划,高起点科学布局,以高水平的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产业发展。要坚持抓激励,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市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设立专项资金,实行奖励措施,并积极争取自治区有关政策支持,从多方面加大对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要加大原料和加工基地建设,加快良种茶苗选育和引进工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加大对现有六堡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主动对接全国茶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大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要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健全质量安全体系,完善六堡茶标准和科研体系,提高六堡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抓好营销和宣传,积极拓宽市场渠道,弘扬六堡茶文化。要抓好保障,成立和完善产业机构,筹办茶业学会,强化科研力量支撑,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同能力,凝聚起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台湾媒体聚焦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


台湾媒体聚焦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

12月2-3日,台湾TVBS电视台、旺报记者走进广西梧州,了解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及规划,实地了解六堡茶产业在梧州的发展状况,重点采访梧州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下“茶船古道再扬帆”的做法。

在梧州茂圣六堡茶业公司、梧州茶厂、梧州中茶公司、六堡镇八集茶园、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台湾记者实地拍摄六堡茶制作工艺,从茶叶的采摘、陈化、工艺和包装等环节,记录工人的日常生产场景和六堡茶现代化生产流程,全方位采访报道梧州六堡茶“茶船古道”的历史、加工技术等,突出反映六堡茶生产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讲述梧州人与六堡茶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台湾记者还兴致勃勃地拍摄了该公司特色六堡茶全茶宴,以六堡茶为原料,创新烹饪手法,无论是蒸煮,还是焖炖,都用简单的六堡茶,配以或荤或素的食材,菜式创意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不得不惊叹于茶与食材相互搭配的神奇效果。

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高嘉甫说:“这次以六堡茶为线索的拍摄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梧州市民很懂得享受生活,这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地方。”台湾旺报记者许昌平说:“对于梧州的美食,在来之前就听说跟粤菜的风格很相似,毕竟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来了之后,发现茶叶不仅仅是用来喝,还可以用来做菜,变成食物的一部分,比如有一个用六堡茶茶叶做的一道鸡汤,非常的鲜美,还有用茶叶炒制的河虾,吃起来的感觉也是非常的好。”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唐云凯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四绝及独具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24种名茶之一。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和发展六堡茶产业,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至2016年,全市六堡茶年产量已超过1万吨,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5.79亿元。(中国台湾网广西梧州市台办通讯员吴洁)

中国生态茶园管理研讨会在广西举行


探讨管理模式确保源头安全

中国生态茶园管理研讨会在广西举行

1月14日,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华合作时报社主办,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广西喷施宝股份公司共同承办的中国生态茶园管理研讨会在位于广西北海的喷施宝股份公司召开。广西喷施宝股份公司董事长王祥林、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国建、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博导、安溪茶学院副院长孙威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韩文炎等专家,以及2014年接受捐赠的茶区政府代表湖北省兴山县特产局局长黄德淼、茶企业代表云南龙生茶叶集团董事长朱启忠等以及其他茶叶企业家、广西喷施宝公司中、高层领导30余人共同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广西喷施宝股份公司首席专家姚源琼首先介绍了目前茶园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她对去年冬天前往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五省区茶园中了解到的问题向各位专家进行了汇报。专家们就各地不同的土壤情况、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茶树品种等在种植管理中施用肥料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目前茶叶种植中的肥料使用是茶园管理中的一大难点,茶叶长在高山上,交通不便,人力成本逐年增加,施肥成本越来越高。此外,2014年4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版的《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对有机茶园在肥料方面的选用将更加严格,施用什么样的肥料才能保证出产的茶叶是有机茶,茶企和茶农无从选择。研讨中,专家认为,目前茶园管理中喷灌设施的缺乏也是茶园管理中的难题,国家应加强在茶园设施方面的投入。

代表们在探讨茶园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之余,对喷施宝茶叶专用肥的市场推广提出了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喷施宝茶叶专用肥经过多年的试验后,增产、提质、增强茶叶抗病性及耐寒、耐旱的效果毫无疑问,而茶园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降解农残,改良土壤,降低铅、镉、铜、汞、砷、硒等重金属含量。喷施宝公司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已经攻克了这一难题,接受捐赠的茶区使用后已经证明在这方面有明显功效,但依然需要做大量的试验,用科学的数据来支撑。大家还建议,茶叶专用肥品种还要细化,可以推出红茶、白茶、黑茶专用肥以及茶苗专用肥等以及重点在夏秋茶上推广意义更大。此外,目前有机茶园肥料是市场空白,建议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可以率先在全国的有机茶园中推广使用。

会后,来宾参观了喷施宝现代化、花园式的工厂,感受到了喷施宝30年产品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企业团队精神。

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邕举行


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邕举行

9月13日,由自治区商务厅和梧州市政府共同举办“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茶船古道”——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9月13日上午,“‘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茶船古道’”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多位从事茶产业、茶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李鸿荣摄

9月13日,由自治区商务厅和梧州市政府共同举办“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茶船古道”——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宣传推介六堡茶文化,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六堡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周光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自治区商务厅厅长王乃学,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健,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严伯贵,自治区科协副主席方芳,斯里兰卡工商部部长里沙德·巴蒂尤丁,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吕克俭,马来西亚拿督、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总裁翁忠义,梧州市领导黄俊华、朱学庆、吴浩岭、荣志晓、王腾,以及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茶企及客商代表近200人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播放了梧州六堡茶产业宣传片,茶艺师现场展示茶艺。在古雅的箫琴乐声和袅袅茶香中,论坛正式揭幕。

张秀隆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广西的基本情况。他说,广西是全国茶叶重要的生产基地,茶叶的总产量超过了6万吨。六堡茶作为广西重要的茶叶品种,种植发展历史悠久,在粤港澳和东盟地区享有盛誉。如今,六堡茶老茶飘新香,成为广西重点发展的特色茶产业之一。当前,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正在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为广西各地与东盟地区进一步开展茶产业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此次举办的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十三年以来首次举办的茶产业高峰论坛,这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乃至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茶产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西与东盟各国以这次论坛为新的起点,以茶为媒,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良好机遇,共同在建设标准化茶园,发展绿色有机茶园、建立生产标准、创造著名商标等方面积极开展务实合作,不断推动以六堡茶为重点的茶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合作共赢。

市长朱学庆代表梧州市委、市政府致辞,他指出,梧州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特别适宜六堡茶生长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传承千年的名茶发展历史和历史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梧州市确定了打造百亿元六堡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全力做大做强茶产业。经过努力培育,六堡茶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有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集中加工区2个,专业茶叶市场2个,六堡茶年产值达11亿元以上,品牌价值达15.8亿元,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一位,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获批了首个国家标准。六堡茶产业发展有历史、有品牌、有市场、有前景,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做活市场,还需要下很大功夫,希望通过举办这次高峰论坛,汇集专家智慧,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完善措施办法,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壮大,提升六堡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沙德·巴蒂尤丁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第一个为斯里兰卡带来茶的国家,目前该国茶叶种植面积达22万公顷,茶产业总产值15亿美元,在国际市场打响了品牌。希望继续加强与中国茶产业界的交流,特别是在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提高茶叶种植和产品科技含量高,壮大茶产业规模。

吕克俭在发言中介绍了日本茶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梧州具有茶产业发展的优越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相信通过论坛集思广益,必将不断提高六堡茶生产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大力开拓东盟国际市场,将六堡茶打造成广西茶产业的龙头和支柱。

王乃学表示,六堡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在岭南和南洋具有较大的市场和良好的口碑。探讨进一步发展六堡茶品牌,就是为了重振六堡茶雄风,使之成为广西在东盟的形象品牌。自治区商务厅将着力把茶产业打造成广西支柱产业的新生力量,以六堡茶为龙头大力培育桂茶品牌,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当天,张秀隆还来到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展区参观指导。(记者李欣鞠)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综述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综述

六堡茶产业是梧州市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经过最近十多年来的多举措培育,已初步形成种植基地规模化、市场销售扩大化、产业发展制度化的格局,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

国家权威机构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六堡茶品牌价值为15.79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第28位、黑茶类第3位。至此,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实现连续多年上升,排名再上历史高位。

抓住机遇六堡茶复兴崛起

近几年来,梧州的六堡茶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各地茶叶展销会上十分活跃,且收获颇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六堡茶产品先后多次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其独特的品质日益得到业界肯定,引起广泛关注。

“梧州六堡茶属黑茶,在清朝就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历史悠久,飘香中外,可惜后来市场陷入低谷,产销一落千丈。直到本世纪初黑茶在国内外热销,给六堡茶带来了巨大机遇。”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说。

不少六堡茶企业抓住机遇扩大规模,使整个产业加快崛起。2005年至今,六堡茶市场稳步拓展,专卖店和经销商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销售量迅速增长到近万吨。目前,全市有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通过QS或SC认证,年产能力达一万多吨,去年实际加工量为11200吨,产品供不应求。

在本地成功举办的六堡茶博览会和交易会,又进一步助推了梧州六堡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2008年、2009年我市连续两年举办六堡茶博览会,2010年、2011年又连续承办了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以及2012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到2014年,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这一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茶经济和茶产业合作交流盛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更好地提升了六堡茶的产业品牌。

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

2006年我市启动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历经四年的多边沟通、多方努力,最终为六堡茶正名,“梧州六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内外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内力是企业自身要夯实基础增强实力,而外力则是政府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科学的行业发展引导。

毋庸置疑,市委、市政府对于六堡茶产业发展是十分重视的。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并制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茶农、企业建设标准化和绿色有机茶园,投入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创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促进梧州六堡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六堡茶种植面积、市场流通、产业集聚等快速成长,夯实了发展基础。自2007年以来,我市茶园面积每年增幅都保持在3000亩左右,其中增幅最大的2010年新增茶园近10000亩。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7.5万亩。我市还先后建设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和六堡茶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六堡茶流通窗口平台日趋完善。

在推进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市也作出了一番努力。“过去因为缺乏明确的地方标准,六堡茶市场上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市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牵头起草六堡茶的有关标准,至今已先后推进形成了多个广西地方标准。近日,《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发布,成为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对于保证六堡茶品质稳定、保障行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前景可观还需提高整体水平

日前,市六堡茶研究院、六堡茶协会作了2016年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认为茶产业是绿色、健康和文化产业,在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逐年提升、市场日渐规范、产业稳步有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六堡茶产业及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

“不过,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国茶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倒逼压力的形势和挑战,梧州六堡茶还需要在夯实六堡茶产业基础、确保六堡茶质量安全、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扩大六堡茶市场影响力等重点问题上下工夫,推进稳步健康发展。”广西茶叶学会会长麦楚均说。

对此,市委、市政府持续研究探索六堡茶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落实扶持政策,并结合国家茶业宏观发展形势与自治区千亿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正在修改完善,对梧州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目标方向、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产业发展要求,我市需合理规划和布局六堡茶加工企业,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形成市场互补的格局,提高六堡茶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作用。

我市还持续提升六堡茶加工和生产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市六堡茶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桂林茶科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六堡茶技改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下一步,计划在推动标准化茶园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认证、六堡茶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有机种植与生产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实践和推广,通过持续努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梁萍)

梧州六堡茶:收益杠杆撬动产业发展


梧州六堡茶:收益杠杆撬动产业发展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值“两节一会”特别是梧州六堡茶博览会来临之际,我们茶友三人,赴六堡镇理冲、四柳、梧峒,走茶山访茶农,并聚而品茶论茶,就当前六堡茶产业论剑一番,从一个普通喝茶人角度,谈一下对当前业界的看法。

劳力缺不愿种 成本高卖价低

在六堡茶山里,跟茶农聊起种茶,说到现在种植六堡茶政府比较重视,有补贴,但总的来说,茶农的积极性还是不高,甚至,在理冲原来种植有六堡茶的几个农户,在茶地上开始种植松木,准备放弃种茶。在六堡茶产业逐步发展起来的今天,出现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其中有几方面原因。首要就是家中劳力不足。做茶耗费人工较多,劳动强度大。如春季,茶树萌芽快,几乎天天要采茶。白天去茶地采茶,忙碌一整天,也不过采得茶青数公斤(还得看采摘的嫩度要求)。采茶回来已经是傍晚,还得先摊晾开,避免发红。最好还是尽快杀青(不然会影响质量),依靠家中的锅杀青,每锅杀青量不多,速度慢。这时候,往往连晚饭也得赶紧吃,接着还要揉捻。一般而言,单靠手工揉捻,揉捻两遍三遍,已经筋疲力尽。接下来还有烘干,也是靠锅和茶甑用炭火烘干,即使全家老少齐上,一天制茶,也要从大清早忙到晚,甚至第二天一早接着干。加之采茶季节多是农忙时候,往往难以兼顾。很多家庭主要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了,靠中老年人做茶,忙不过来。

另一方面,做茶比价不高,要卖出后才算获利。老农给我们算了个数,相对而言,做茶产生价值不高,劳动强度大,获利却不大,往往做出的茶,还需要担心卖不出好价。做其他,如钩松脂、收八角等工艺简单,一般也能有80~100元一天。出外打工,基本也有不错的收入,劳动强度比采茶制茶一天忙到晚低许多。

制茶需要工艺,做工好,才能卖好价。尤其是杀青的技术,揉捻的技术和揉捻的次数,这些都要学习和摸索。现在很多茶农意识到这一点,也希望做好工艺卖个好价钱。但现实是往往跟市场脱节,茶农不知道怎么样做的茶受市场欢迎。做好的茶销路不明朗,渠道不多。多年来都是靠本地茶人茶商和合作社进去收茶,茶农没有销售渠道,往往是刚刚做好了茶,就需要操心销售问题。

制茶成本高,但卖价偏低。老农给我们大致算了一下,采摘的人工,请人摘的话基本上需要每天70元到80元。每天采得茶青约6~8公斤,每公斤干茶单单采摘成本就占去13元左右,加上其他杀青、揉捻、烘干的人工,所耗费的木柴、用电等其他杂项,卖价总得70~80元以上。如此价钱的毛茶,厂家拿来做精制六堡茶是划不来的,这样也导致没有了一项大的销售渠道。

与老茶农把酒话桑“茶”之余,我们也颇多感慨,现在的各级政府对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不可谓不重视,每亩补贴时有耳闻;在六堡镇上,各种“大力发展”的标语横幅宣传栏,也可见其决心;在六堡镇上,现在频频上马的立面美化、古镇重建、茶园发展项目,也足见其投入力度之大。但笔者三人看来,这各项工作还需落到实处,发展大产业,还得从细处着手。

发展六堡茶的种植,除了扶持、补贴政策的出台,还需要这些政策落实到位,真正惠及每一个茶农;除了打造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还需要切实地为茶农拓展销售渠道,协助解决茶农产品的销售;除了要加大科研力度、做好茶园种植研究,还需要切实地对茶农种植、加工等进行技术培训,规范工艺,让茶农掌握并自觉运用于生产。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真正用市场收益的杠杆,去撬动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作原动力带动种植规模的扩大。

科学管理茶园 利于机械采摘

一直以来,我们的科研部门对六堡茶的种植研究不少,对如何科学种植、管理,如何提高产量也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笔者走访的多个茶叶产区,如公平、塘坪、不倚、四柳等,均发现不少茶园的开垦种植不科学、不规范,甚至有的是种植在田地里,这样种植出来的茶,产量固然高,但品质没有保障。如何引导茶农科学种植、加强茶园管理,不用农药喷杀害虫,种植遮阴树、提倡施用有机肥、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合理采摘,合理施肥以提高产量等等,这些工作需落到实处。

科研部门可针对原种六堡茶茶树的特点,综合原种六堡茶树的树冠、萌芽状况、采摘要求等等因素,研制、选用适合的采摘机械,或研究改良现有的采茶机械,使之适合于六堡茶的采摘。这对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采茶效率,是有着很大的作用的。社前茶、冬茶等精细的茶,可以仍旧采用人工手摘,产量会偏低,适合做高端高价茶品。近期也可以采用采茶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产量,兼顾品质。

对六堡茶而言,一直以来就不是等级越高就越好,这点与普洱茶有类似的地方。从前普洱茶进贡给皇帝的都是选用一些细芽做成“人头茶”,但这些高端茶品并不妨碍普洱茶的大宗茶在民间的边销和普及,反倒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六堡茶也可以继续发展一些精细的茶品,如社前茶、明前茶、冬茶等特色品种,但同时,应该大力推广机械采摘,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产量,做出些中低端适合普通消费者购买的茶品,特别是中茶、老茶婆这些传统优秀产品,已经形成较好的市场口碑,更应该研究怎么把这块市场做好。

一直以来,出口南洋诸国的六堡茶包括有各种级别的,但以较为粗老的三级四级为多,甚至是四级五级、级外的茶。这些在马来西亚现存的老茶可以佐证。其中,固然与消费群体如矿工、民众的购买力等有关,有价格因素的考量,但与其追求茶质浓厚、耐泡醇和等也有一定关系。这些对嫩芽要求不高的传统,其实是很有利于六堡茶使用机械采摘的。

从前,在六堡合口街收茶的茶商将六堡茶分作细茶、元度(原度)、粗茶、行等(行茶)等几个级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厂,按国家规定,六堡茶毛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级外)、七级(粗茶),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粗茶和低级别的茶每年销量不少。

在六堡茶的二级茶中,其净度要求是“净,稍含嫩茎”,而三级四级,则直接是“粗实、紧卷”、“有嫩茎、有茎”这样的标准了。可见,六堡茶与其他如精细绿茶等不同,是不排斥茶梗的。据一些老茶师介绍,一定比例的含梗量,工艺上是允许的,而且在出口的茶中,较粗的四五级茶也很被接受,除了出口日本的茶,对含梗率有一定要求。从工艺上,有一定量富含纤维素的茶梗、粗老茶青参与渥堆发酵、陈化,其口感更甜醇平和。一定含量梗的比例、较为粗老的茶青,也会有利于后期陈化。

汲取传统精华 研究改进工艺

笔者走访过不少茶山,发现很多茶农做茶是“各有一套”,大都是依照旧时做法,没有培训,也缺乏交流。这就导致了“一村一寨一处例”的尴尬,有的是杀青过火或不足,揉捻不够,条索过粗,烘干变焦,导致火烟味等等,也直接导致部分茶农的茶卖不出去,卖不得价。

针对这种情况,现阶段内通过集中培训,技术指导等形式规范工艺,或者以合作社的形式,集中加工(或代加工),都是解决办法,既降低了劳动成本,也使得工艺一致品质稳定。部分茶农和合作社已经购置了杀青和烘干的滚筒杀青机,使用机械化取代手工,效率提高了很多。

针对传统工艺不经渥堆发酵的六堡茶,新茶口感苦涩难以让市场普遍接受,有关部门不妨从改进工艺上加以研究。

日前在富民的六堡茶文化特色街开业的时候,就进行了一场六堡寒露茶的评茶比赛,参赛的茶样就出现了一些茶农自发的改进工艺的做法。不过,据资深老茶人郭维森评析,这些工艺的探索精神值得鼓励,不过,在探索的方向上,有点缺乏研究。比如,在发酵上,没有依据六堡茶后发酵茶的特点,而是把发酵提前了,在杀青之前,进行萎凋,做出来的茶口味上与传统差异较大,这些探索还未能真正的取得成效。

据笔者所见,六堡茶乡内,有不少“民间高手”做出来的茶,其工艺相当好,甚至是一年左右的新茶,不是采用前发酵的做法,但已经能基本去除苦涩,茶汤微红透亮,口感很好。而传统的如虾斗茶等著名品种中,按其秘传工艺,特制工具,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六堡茶,其中很多精妙之处,值得借鉴。有不少茶友建议笔者并已经开始筹备,按当年广生祥老茶人古法所传,严格遵循虾斗茶的传统工艺,小批量重做“虾斗茶”,让这个历史著名的品种重新焕发出光彩,并从中对工艺探索得出一些经验和启发。

相关的农业科研部门也可以从传统的工艺中,发掘其精华,并结合现代的制茶研究成果,完善现有制茶工艺,让广大茶农做出更多被市场接受、受市场普遍欢迎的好茶,把销路拓宽。

以收益作杠杆 撬动产业发展

无论政府怎么扶持补贴、大力宣传,最终还是茶品必须得到市场认可。销路畅顺,以市场需求作原动力,带动种植规模的扩大、工艺的研发推广,至为重要。换句话说,六堡茶销售旺了,能大把大把地赚钱了,无需政府大力扶持、努力宣传,茶农自然会想方设法扩大种植、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在这一赚钱效应下,政府可更多从宏观去引导,并对产业进行规范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规律下,一个茶品能否适销对路、拓展并占有市场,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品质和价格。加强茶园管理、规范工艺、改进工艺,品质得到提高;采用机械化的采摘、制茶,大幅降低劳动成本;加大科研投入,缩短六堡茶的生产周期,使得六堡茶新茶能很快就能够进入品饮期,让新茶也能被消费者接受和欢迎;通过提升品质、降低价格做出更多适合普通消费者消费的六堡茶,做大众化的茶,得到市场认识并认可,这样销量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也只有通过市场的广泛消费,让更多人品尝到原种六堡茶的风味,这样反过来促进原种六堡茶的种植,以实实在在的市场收益,真正惠及茶农,惠及整个产业各个环节。这样,茶农及茶商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原动力,去拓展原种六堡茶的种植与生产和销售。相反,假如做出来的茶,销售不畅、价格偏低、获利甚少等情况下,无论怎么鼓励、扶持和补贴,茶农的积极性都难以调动起来,也很难谈得上真正的大发展。

历史上,六堡茶所经历的几次兴衰沉浮,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在东南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市场需求猛增,产品适销对路的情况下,无需怎么推广扶持,当年六堡茶乡的种植和制茶是一片兴旺景象,甚至出现了旺甫、夏郢等地的劳动力来六堡采摘、制茶、贩运的情况。而后来品质下降、销路不畅的情况下,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没有找到其他适合销的市场,六堡茶的生产陷入下滑状态,也必然导致了六堡茶种植的萎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六堡茶百年盛衰给予我们的启示,值得深思。

六堡茶只有被消费者所接受并大量消费,靠品质和价格赢得市场,才能更有力地推动种植和产业发展。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梧州举行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