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树花茶】

伤逝:茶树王衰亡启示录

近日相继有媒体报道,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乡落水洞茶树王凋零枯竭,8月22日,易武镇人民政府发布公告,确认茶树王死亡。才刚入秋,闻听这样的讯息,未免让爱茶人多了一份伤感。

有人认为: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任谁都难脱这自然界的规律。这话固然不假,但在这看似宿命般的古茶树衰亡的背后,以我们亲历茶山,耳濡目染的所见,还是让人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刚刚仙逝不久的易武落水洞茶树王,树龄并不是已知古茶树中最久的,有认为800年,更多人的则倾向于附近勒石所记的千年;有媒体报道称这棵茶树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贵为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树王,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梳理一下相关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易武茶树王的衰亡并不是孤例。2012年9月28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定乡巴达贺松野生茶树王衰亡,也曾引发众多媒体报道。作为国内发现的第一棵野生型古茶树王,1962年巴达贺松野生茶树王被有关专家认定为树龄1700余年,在学界、业界的地位非常重要。

更早前的时候,1994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被认定为树龄8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王衰亡,是已知被媒体最早报道衰王的古茶树。由于当时的资讯远不如今日发达,几乎仅限于行业内的人知悉。

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巴达贺松野生型茶树王与易武落水洞茶树王,这三棵茶树王由于自身的重要性,以及所在南糯山、巴达山与易武山在普洱古茶山中的显赫地位,助长了它们的知名度,所以才会更加被人们关注。

有人撰宣称:'曾釆访过茶农,并据此一致认为,除非人为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还没有发现茶树会老死的。'这除非是出于无知被人蒙蔽,或者是无视自然规律,否则断然讲不出这样的话来。

事实上古茶树的衰亡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都是无可避免的。以我们历年行走茶山所亲见,云南古茶山中的古茶树衰亡几乎是普遍现象。只不过没有象上述茶树王衰亡那么引人注目罢了。我们更关心的是在茶树王相继衰亡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力所能及的做一点什么?以为后人所镜鉴。

先说1994年衰亡的南糯山茶树王,于1952年发现,经有关专家确定树龄在800年以上,宣称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1983年西双版纳州成立30周年之际,当地政府部门拨款整修了823级台阶,并在茶树王旁边建盖了一座六角亭等设施。1986年利用国际贷款修建了通往南糯山的乡村公路,随之而来的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使之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1989年南糯山茶树王被发现生命垂危,经历了一系列抢救之后,到1994年悄然仙逝。茶树王衰亡的主因是树老心空,洞宽达40公分,洞空达63厘米。但人为的过度开发利用,加剧了其衰亡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再说2012年衰亡的巴达贺松野生型茶树王,1962年被确认为树龄超过1700年,发现的时候树高32.12米,20世纪90年代因大风、雷击拦腰截断,还有14.7米高。

2012年9月28日,由于根部中空断裂倒伏衰亡。主因是树龄老化,加之长年受蚁害等侵蚀,极度衰竭而自然死亡。由于处于交通不便的原始森林中,除极少数专家和爱好者之外,少有人至,外来因素影响较小。

最后再说2017年8月22日被证实衰亡的易武落水洞茶树王,据相关新闻报道,茶树王由于树龄较长,树干内部腐朽,造成野蜂在里面做窝,树干中空、树体衰老导致枯竭。多年前,茶树王下方土壤坍塌后树根外露,所以砌墙保护。为了应对每年纷至沓来的游客,又在2013年围挡保护。自身的衰老是主因,不尽恰当的保护,外来人员的因素同样加剧了茶树王的衰亡进程。

通过分析1994年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2012年巴达贺松野生型茶树王、2017年易武落水洞茶栽培型茶树王的衰亡,我们不难发现,茶树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这也是中国古茶树研究专家虞富莲研究员,做客湖南卫视茶频道,发表有关古茶树言论,但却引发了争议的主因。专家看到的是因,众生讨论的却是果,让人扼腕叹息。

自然的法则终归无法改变,但人为的因素却不容忽视。回顾已经衰亡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易武落水洞栽培型茶树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同样的隐患不独为已经衰亡的上述三棵茶树王所仅有,备受世人关注的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香竹箐号称树3200年的锦绣茶祖,普洱市镇沅县号称2700年野生型茶树王,普洱市澜沧县邦葳树龄达1000年的过渡型茶树王,都存在开发利用过度的症结。

看起来似乎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事实上,由于1994年南糯山茶树王的衰亡,在随后的2002年,当地的专家就在半坡老寨又找到了一棵大茶树接替前者的王位,大家似乎很快就忘记了前者,兴高采烈的去朝拜新封的茶树王了,人们也默认了这个事实,心安理得的看待这一切。以至于后来有人感叹:南糯山老茶树王任其腐朽,最后居然尸骨无存了。当地政府似乎也汲取了经验教训,当2012年巴达贺松的茶树王衰亡之后,就组织人人物力将其运送下山,加以保管。最近又听闻,当地在巴达贺松大兴土木修造景观供人凭吊。直到最近,易武乡政府在确认落水洞茶树王衰亡之后,表态要就地保管供后人观瞻。当地的茶农似乎早有先见之明,早在去年,就曾带领笔者去参观另外选择的一棵大茶树,以备游人瞻仰。

事情到此似乎就又告一段落了,要不了多久,人们又会将老茶树王抛诸脑后,兴趣盎然的去拜谒新茶树王了。除了眼睁睁看着茶树王再三上演这种悲剧性的宿命,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我们得承认,普洱茶在云南名山古树茶的牵引下,确实做到了带富一方百姓。我们也得正视一个事实,名山古树普洱茶巿场热络之下,古茶树资源面临着重大的危机。亟需需我们重新对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间,做出审慎的选择。相较于茶树王们的衰亡,尚能激发死水微澜,更加让人痛心的是无数的古茶树在默默无闻中衰亡。当先人留给后人的古茶树资源被消耗殆尽的那一天,今天的人们该如何向后人交代?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自2011年至2017年,笔者每年春秋两季行走云南古茶山,所见所闻真可谓是触目惊心。原本古茶园与森林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而今时的人们,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不惜大肆砍伐古茶园中的林木,为得就是多一些鲜叶产量,随之而来的就是水土流失的更加严重。

即便是声名最为显赫的茶树王们,顶着受保护的名声,也难逃厄运,南糯山后立的茶树王、邦葳过渡型茶树王,在茶季仍然被釆摘鲜叶,有保无护罢了。亟需要云南相关政府部门行动起来,对诸如邦葳过渡型茶树王等倍极珍贵的茶树种质资源加以严格保护,划定红线禁釆留养,以图播种未来。

与大多数人的想象不同,茶树并非都可以生命之树长青。以笔者7年来行走云南茶山,留心所作抽样调查显示,相当高比例的老茶树在树干围径达到数十上百公分之后,都会树老心空走向衰亡。

过往遗存下来的古茶园,管理方式并非十全十美。诸如古茶树上寄生的螃蟹脚等植物,实际上对于古茶树的生命存在威胁,应当予以清除。

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茶农有组织的加以培训。对于古茶树资源来讲,应当是保护放在第一位,而利用放在第二位。可以开釆的古茶树,也应适当限釆,避免过度釆摘加快茶树的衰亡。

在名山古树普洱茶的牵引下,普洱茶名动天下,今世尤重之。海量的资金投入普洱茶产业之后,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除了在物质上的高额回报之外,不容忽视的是原有茶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快速消褪。既往茶山民族在原有信仰的引领下,有意无意中守护了古茶园,使其免遭涂毒。现在则伴着原有信仰的消失,而新的文化观念并未确立下来,无所畏惧之下,只剩下对物质片面的追求,这才是让人真正担忧的地方。亟需要文化界加以引导,继承传统农耕文明中的精髓,同时汲取现代工业文明中的成果,使其共同襄助,能够使古茶园世代延续。

作为农耕文明时代重要的文化遗产,云南名山古茶园吸引着越来越多爱茶人上山寻茶,这是一个无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身处这样的时代洪流之中,每一个爱茶人都应当自律,自觉自愿的爱护古茶树,力所能及为守护古茶园尽一份勉薄之力。

但愿茶树王的伤逝,不再成为我们茶余的感叹,而成为令人警醒的长鸣警钟。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茶,我笃信未来人们回顾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时代,会发现我们是属于普洱茶的时代。愿你、愿我,为我们共同所爱的普洱茶多一点爱,这必将温暖人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伤逝:茶树王衰亡启示录》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树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