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真正的友情,如茶之极品,不用天天饮,一段时间没喝,也不至于日思夜想,只是一旦有机会又坐进茶馆,待小炉火苗窜动蒸气,高山流水瑟瑟之声悠悠响起,熟悉的茶香袅袅飘起溢满心肺,你会感叹:生活,原来还可以有如此的境界……这是着名主持人许戈辉曾谈到的君子之交。几千年的茶文化赋予了茶深厚的蕴味,也是与君子之交结合最完美的代名词。一杯清茶,心情几许,有了朋友的关怀,在心烦意乱的时候,轻轻抿上一口,可以忘却心中的烦忧,仅留杯中的淡香和甘甜。

难得的是那份心境,友不贵乎多,贵乎难得。竹叶青有关负责人说,纯净、高尚的朋友之交,是一种超脱的关系,实际上是价值判断与人生观的认同关系。没有复杂的人情冷暖,摒弃浮躁和功利,君子之交就是和谐和高尚的写照。此次活动,正是为了唤醒人们日益麻痹的心灵,寻找被淡忘被忽略的真挚友情,让每个人都记得,除了亲人外,还有一些人是不能忘记,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而这与竹叶青一直追随的茶道文化不谋而合,君子之交的情谊,如一杯清茶,淡然却炙热,令人回味。

扩展阅读

婚姻如茶


一向喜欢喝白开水的我,最近爱上了喝茶,因为我喜欢那淡淡的清香,喜欢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喜欢那股与世无争的静谧。沏一杯热茶,站在窗前,看着从杯口慢慢飘向杯底的茶叶,闻着茶叶散发出的清香,袅袅婷婷的热气扑面而来,很温暖很舒服。

忽然间觉得,婚姻就像这杯淡淡的清茶。沏茶时,茶叶开始都飘浮在水面上,慢慢地,叶子才一点一点舒展,直到沉入杯底;水的颜色也一点一点变深,清醇的香气随之扑鼻而来。这就好比我们的婚姻。

相恋时,两个人花前月下,轰轰烈烈,当终于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开始新婚生活时,才发觉生活并不像原来想像得那样简单。随之而来的柴米油盐的琐碎家务使两个人发生分歧,互不相让。在一起生活久了,就慢慢知道两个人之间是要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互相磨合的。于是,生活又归于宁静,夫妻双方都开始尽力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奉献出各自的爱心。婚前的浪漫已经开始转化为心中沉甸甸的责任,化为对对方无尽的体贴与关怀,两个人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倾注到这个家中,家也因此而弥漫着爱的味道与温馨的情调,就像泡好的一杯茶,浓郁的香气飘满小屋。

爱情似酒,浓烈;婚姻如茶,淡雅。爱情需要浪漫,而婚姻则需要互相关心与呵护,需要精心培育与经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疲惫时有人为你敞开怀抱;悲伤时有人陪你流下泪水;孤独时有人同你聊起童年;彷徨时有人给你无穷力量,这才是一份成功的婚姻。

守住自己如茶的婚姻吧,虽平淡但温馨,虽不再有往日的激情,但却质朴纯真得让你温暖一辈子。

茶如人生


生命如此精彩,但是很多精彩随着年龄和阅历才会展现。茶便是如此。

35岁之前我都没怎么喝茶。现在却变成了茶不离手。有时想想为啥呢?年少不识茶滋味。

有趣的是,第一次强烈地想喝茶的时候,我不在中国。2003年在英国短期学习,很可能是本地食物的作用,我发现很想喝浓郁的红茶。虽然舌头不觉得好,但是身体很需要。

对英国茶文化早有所闻,所以我为英国朋友带去了绿茶,但是很失望地发现,人家客套两句,就回去喝斯里兰卡红茶去了。后来我发现,英国人虽然好茶,自己却不产茶。而中国虽然是茶叶的故乡,红茶产量却屈居世界第三,落后于斯里兰卡和肯尼亚。

不久后我回国,开始写美食,不断遇到茶圈儿的朋友,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茶知识。原来世界范围人们喝的最多的是红茶,而中国人生产和消费则是绿茶居首。另外,中国人更爱喝所谓“原叶茶”,即叶片完整地制作而成的茶,而全世界人民主要以喝红碎茶为主。

中国人喝的茶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国外一般的红碎茶几个美金一磅(合0.91/斤),而我们在国内200-400元买的茶只能算是中低档。明前茶更是动辄上千一斤。

尽管如此,生为中国人很幸运,因为中国的茶类太多了。如果按地域分,估计有2,000多种茶,包括600多种地方名茶。更简单的分类是用颜色和发酵程度分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红茶和黑茶。

据说中国茶的历史已有5,000年。《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像这样的小故事,吸引着我这样的茶爱好者不断学习。

品茶如人生。有时候确实淡而无味,但也有时会充满惊喜。甚至偶尔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最好的是,你知道总有更多的好茶等着你去尝试。

女人如茶


从来都以为,茶是一种最经典的植物。生于青山,长于幽谷,结庐林间。从唐人陆羽的《茶经》走出,饮尽山灵水秀,自然也就意蕴人间风情了。每每捧盏独品,总不由地心骛八极。苏轼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茶清雅的氤氲里,有了许多丰富的意味在缭绕。

最爱的是茉莉香片。那隔了一季的花香,虽是经过培制翻炒等工序,闻来却依旧生动如初。仿佛初恋情怀的芳醇。茶气中,有如少年季节重回,一素衣少女隔了岸浅笑低吟。

淡雅的是碧螺春。单名字就不仅让人想起眉清目秀、风姿陌的秀丽村姑。淡淡的一口,面前幻化出古典的旧式女人。深闺大院,相夫教子。虽美丽而不外敛,气质的清芬却常常在举手投足间似有若无地飘散出来。

云雾有种矜持的冷。沸水注入后升腾起的依然是漠漠的烟雾,有几分超然向外的禅意。象生性沉静的女人,很难真正被热情点燃。她总在云里雾里气定神闲地看你,你却很难走入她的内心。

毛尖最言情。温柔缠绵,风韵十足,散发着高贵成熟的女人气息。有种女人生来柔骨而就,媚而不俗、甜而不腻,象苏州城精致的绿豆糕。当然,此茶需得好水冲了,再加上适当的品茶方式,你方能品尽其中的韵味。

禅茶:心素如简,人淡如茶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

生活中,有的人喜欢华丽,有的喜欢古朴,有的喜欢淡雅。而我偏偏喜欢淡雅。

淡者平淡,雅者雅致。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有人说:用心素如简,人淡如茶,来形容一个女人,是多么的贴切,而我说:用清新淡雅来形容一个男人,也别有滋味,不是吗?淡是态度,雅是品味。

记得苏东坡的一句诗“淡妆浓抹总相宜”。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由此,想到了咖啡与茶。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咖啡与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喜欢咖啡的人生活中多是性情中人,激情与刺激。而喜欢茶的人刚好相反,多是在喧闹中寻求平静,平淡与知足。我呢,平常只喝茶,尤其是绿茶。喜欢绿茶的清香、典雅,清澈中透着馨香,甘醇而又解渴,让人一眼看得透彻。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或许生活中不能缺少激情,但是每个人的激情都是一刹那的事,生活终将归于平淡。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淡雅是一道最美丽,最凝重,最隽永的诗。如果你用心解读,会拥有一种心境,它是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正如徐志摩说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以……”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也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心放平了,人的步子也就不踉跄了。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很好的一句话,带出了我所有的心态。淡雅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机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雅之美的境界。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美美的一段幽梦,像一条小小的溪,缓缓的润着万物,不会使观者痴迷,不会使赏者沉沦,更不会使恋者疯狂。淡名,淡利,无争,无夺。一切自然了,一切脱俗了,一切入了幽美邈远的意境了。方为一盏无味而至味的茶。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蓦然回首的感悟里。

做个淡雅的人,并非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奋斗。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一种积极。

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种境界也许难以企及,但是我走在追求这种境界的路上,努力去收获那份淡,那份雅。

淡雅,吾之所求。淡雅,吾之所愿!

美女如茶


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它传承了中国古老文化。古人云:女人如茶,男人如水。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好比中国四大名茶。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出生在越国,有沉鱼之貌。越王勾践施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其从此沉溺于酒色不能自拔,终于打败吴国。西施一生浸透悲苦、屈辱,为此有的人把她比做“龙井”。龙井是我国第一名茶,品龙井时,口齿生香,略有些苦涩,这苦涩正如西施悲剧的一生。

王昭君,汉宣帝时的一个宫女,自愿代公主出嫁匈奴,她为汉、蛮两方友好相处献出了一生。有的人把她比做“乌龙茶”,乌龙茶因生长环境恶劣,采集困难而驰名中外。王昭君不畏艰险,能在塞外那样的条件下生存,这正如乌龙茶的特质———生于悬崖,留香于人间。

貂禅,汉朝大臣王充的养女,能歌善舞。貂禅为了报答王充的养育之恩,离间了董卓与吕布的关系,借吕布杀了董卓,但最后却还是未得善终。有的人把她比做“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又叫做“报恩茶”,它有色绿、味醇、形美、香郁的特点。

杨玉环,唐朝时的一位贵妃,又名杨贵妃,雍容华贵,风姿万方,她的美貌有“闭月”之称,但也改变不了她悲惨的结局。有人把她比做“白牡丹茶”,这种茶为手工扎制名茶,其外形如牡丹色泽白而得名。牡丹,花中之魁,正如杨玉环人中之凤。

这四大美人都是空前绝后的,而古往今来,多数女人都是相貌平平。但容貌平平,品行高雅的女人,依然是一杯耐品的茶。

莫负眼前茶 且品且珍惜


莫负眼前茶,且品且珍惜

身体不适,改喝红茶。红茶是暖的,汤色亮红色的,自然是暖的。暖暖的一杯茶在手,会想些什么呢?

先讲一件闲事。某日偶遇一茶,本能的停下来细看了一眼,只一眼有位示茶的小姐微笑着邀请道:“坐下来喝杯茶吧。我们的茶都是明前的。”逐坐下浅尝一杯,喝完问:“有更好的吗?我只喝一泡?”小姐回答:“有的。”我说:“那现在就给我泡吧。”示茶的小姐泡上茶。我抬头一看天色已晚,说道:“太晚了我该走。”小姐不语。接着我又说:“可我得喝完茶再走,不然就浪费了。泡好的茶是不能浪费的!”示茶小姐忽然笑颜逐开,说:“今天在这里做宣传,来喝茶的不少,有很多人喝了一两口就走了。我心里真可惜啊,多好的茶就这样浪费了。你是第一个在这里遇到的爱惜茶的人。”我笑而不语,她又说:“交换电话如何?以后去我家喝茶。”“好啊!”我应道。

此事于心一颤,静坐思悟:好茶者首先得惜茶。连眼前的茶都可以随意丢弃或者敷衍了事,又怎可口口声声称自己喜欢茶呢?!喝茶之前请先珍惜眼前的这杯茶吧。

又有一友闲聊时无意间说道:“今年竟还没喝过铁观音。”叹一口气。想了一下家里还有一点去年的秋茶,只是保存的不好,怕是陈了。第二日还是送去。说:“全且喝下,新茶下时总有好茶喝,不急!”他喝过,问如何?他回答:“茶是陈了,不过还是可以喝的。”我说:“实在不好意思啊!”他大笑道:“我这个人什么茶都喝得下去,什么样的铁观音都喝过,不分优劣都可喝好!”

当即悟出:喜欢茶就得包容茶,就像茶包容喝茶的人一样。就像进行无我茶会时,有时会交换茶叶泡,此时你精心准备的茶被他人泡坏了(不得法的泡),你该如何?该还是用心泡他人的茶,用心的品他人泡的茶。包容他人。茶是包容一切,充满慈悲的。

总有人问什么时间适合喝茶?什么样的茶好喝?喝茶是不分时间的。也不必复杂,更不必刻意,所谓渴了就喝,喝完就放下。心情浮躁,苦闷时可以喝,想安静片刻时可以喝,酒足饭饱时可以喝,与友聊天时可以喝,像现在我在打字,茶就及时的给我补充体力。当喝时便喝,此时何种茶都能喝出甘甜的味道来。此时茶具是次要的,哪怕就一个玻璃杯也好。水也是次要的,煮开就好。茶好不好,在茶亦在心!

先写到这里,不停一停怕是要写到看的人会讲太长,看得累。适量就好!像喝茶,好茶的人不可贪茶,遇好茶喝上一泡细细品味就好!不可接二连三的喝几种好茶,喝的饱涨,喝到末了说是头也晕了,眼也迷糊了。茶醉时便伤身体。本是养生有益的东西,却不小心成了伤害身体的东西,也是辜负了眼前的茶。可惜,可惜。

李备:友情慢慢发酵的陈香


——记广州论茶华中赛区八强选手李备

武汉东湖酒店,被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毛主席生前下榻过44次,在2012年10月14日秋高气爽的午后打响了一场茗站。这里是广州论茶华中赛区复赛现场,35名来自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品茗高手为2012大益嘉年华广州论茶华中赛区的八个席位磨拳擦掌。赛场上三分之一是年轻人,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其中有茶龄超过十年的选手。于是,八零后长沙人李备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问起如何开始喝普洱茶的,李备道出了一段曲折的经历。2000年高中毕业后的他就再没见过赴广州求学的好友海鸥,两年之间,虽有电话联络却一直不曾见面。02年暑假,李备专门去了广州。见到好友的海鸥格外激动,拿了父母档口(其父母在广州做普洱茶生意)卖五千元一片的普洱老茶来款待李备。茶喝下去,味道像放了很多书,又很久没开的柜子的气味,琢磨了半天,李备以为茶发霉,听了海鸥的解释才知道这是普洱老茶特有的陈香味。李备心里总觉得是变了质的味道,内心不太接受,但碍于好友的关系,他没表现出反感。

高铁通车,后面几年两人的见面机会逐渐增多。每次逢年过节过生日,海鸥都会从广州带些普洱茶送给李备,李备去广州时也会带去湖南小吃。二十左右的年轻人哪里会喝普洱茶,但家里海鸥送的茶越来越多,一次闲着没事,李备翻出两年前海鸥送的茶,有模有样地泡起来。“诶,这茶怎么跟刚拿来时不一样了,要好喝一些,味道香一些。尤其是,到后面几泡,喝起来甜甜的,杯底那个香啊,沁人心脾!”回忆起这段,李备整个人又沁到了那杯香甜的茶汤中。“我喜欢那种慢慢释放的味道,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呵呵~”

05年以后,不讨厌普洱的李备开始在海鸥的带领下经常喝普洱,研究它的变化,也开始收藏自己喜欢的产品。虽然平时喜欢喝老茶,但他们一群朋友会聚在一起盲喝猜产品(与论茶的形式相似),几年下来,新茶都是他猜得最准,大家送他封号“新茶王”。

恰好今年广州论茶的比赛用茶在这群老茶友看来都属新茶,于是,李备就被大家理所当然地推选来参赛。十年的大益茶经验让他从海选进入复赛,再从复赛闯进决赛。但他似乎不在乎成绩,只是说“能够和好朋友们在一起,喝自己喜欢的茶,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愿李备和他的朋友们可以一辈子在一起开心地享受属于他们的普洱陈香。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醇如茶珍惜友情》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