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大白菜的制作者“发哥”:细水长流,做茶“急不得”

——访广隆茶厂掌门人程恒发

2018年1月24日早上,冬日,暖阳。我们从广州驱车前往佛山顺德,拜访发哥(业界尊称),普洱界传奇“班章生态茶(大白菜)”的制作者。笔者与其相识第三年,他并没有因为这份光环有半点傲气,而是非常谦虚与诚恳。

十点,我们如约而至,只见古朴的木质门楣上嵌着硕大的“广隆茶庄”四个大字,简单、大气,没有额外的装饰,一如主人的性格——简约朴实。

广隆茶厂掌门人程恒发

发哥,生于1960年,从1983年开始上云南寻茶,做茶至今35年。

01

八十年代,飞机票提前一月订

发哥告诉我们,他的父亲(程敏)从十几岁开始卖茶,民国时期在广州大茶商行做买办,专研云南普洱茶。解放后在广州市土产公司工作到1986年退休。父亲一辈子就只做茶,没有改行,他也一样,不会改行。

对于过去的故事,发哥侃侃而谈。八十年代时,23岁开始上茶山,当时的条件比较落后,连去茶山都非常困难。由于飞机票紧缺,要提前一个月订票,然后提前半个月排队取票,先从广州飞到昆明,第二天再坐汽车到思茅(现普洱市),第三天再到景洪,如果碰到当天没有汽车,则要第四天才能到勐海茶厂,路程总共要花三四天。此外,当时上茶山的路杂草丛生,只能靠双脚走出路,近2000年,才有拖拉机,坐着拖拉机上山。

在土特产供销社工作两年后,1986年,发哥自己出来卖茶,2000年-2004年在勐海茶厂定制班章系列茶品,“班章生态茶”逐渐获得茶界高度认可。后来在福今茶厂工作,2012年离开茶厂。2013年,发哥自立创办了广隆茶厂,拥有两个商标“一壶好茶”与“广隆”,这是发哥继“大白菜”之后又一力作。

02

薄利艰辛,毛利曾是三毛钱

“曾经有一段时间过得非常艰辛,在1995年左右,一斤毛茶的利润仅有三毛钱,当时很多朋友改行,也劝我改行,但我还是没有离开,最后,那同一批人里,只剩下我坚持做茶至今。”此外,发哥告诉我们,过去的经济与现在的真的无法比拟,2000年时橡筋茶仅500元/片,现在15万元/片以上;2003年时班章沱茶仅60元/个,现在6000多元/个……过去的价格,让我们深感惊讶,从中可见好茶的潜力相当大。

03

班章大白菜,价值将越来越高

“班章生态茶”因为其产品包装纸上有一个“有机标志”,外形像大白菜,所以有了“大白菜”的称呼。对于这段曾经的辉煌,发哥却显得很淡然。他说,2000年时班章一级茶的干茶毛料仅16元/斤,2001年时班章大白菜仅2000元/件,如今100万元/件以上,有些批发价2-5万元/饼。他强调,“大白菜”是由勐海茶厂出品,茶饼上的棉纸可以显明。他负责的主要是技术制作。对“大白菜”的评价,发哥表示,“大白菜”的质量确实是好,它是普洱茶的标杆,价值将越来越高。

04

改变观念,看芽转为看内质

“过去,人们以为只要选用芽头越多的茶叶,做出的普洱茶越好。其实并非如此,2000年,我提出了由看芽头,改为看内质。”发哥说,芽头只是评定的标准之一,一款茶是否好,要看整体的内质,他通常在试茶后,再来评定该茶的质量,这个观念的提出,对当时茶叶的制作和评定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前很多东西并不规范,只有在摸索中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05

匠人守真,质量永是最关键

发哥创办广隆茶厂,也出了不少精品,比如:白纸茶王、金藏青饼、金藏熟茶、广隆青饼,还有三款以发哥名字印章的茶:冰春王、匠人守真、匠心志满。在被问及“一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时,发哥坦言,一定要做好质量!茶要“够靓”,以真心做茶,才能对得起购买和收藏其茶的茶友。

此外,同一株茶树、同一小片区域,今年的茶好,不代表明年的茶一定好,单株茶和纯料茶是很难做出量大的好茶,因为难度高,成本太大,生态也在变化。所以,他的茶全部讲究拼配,根据茶的性格,拼出口感“靓”的茶。

06

细水长流,心态放缓急不得

2014年,茶叶跌得很厉害,当时部分经销商表示担心。发哥告诉他们,“不要怕,慢慢做,因为有质量在。”后来市场逐渐回暖,好茶终归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价值也愈发凸显。正因有多年对茶质量的高要求和严格把控,发哥才会如此信心十足,在别人喊着要做大做强时,发哥却说:“做茶,不能急。茶好,不用担心;但如果茶不好,20元/斤也没人要。”他要的是做好质量,细水长流。确实,有坚持的基础,又何愁“发展”呢?

而对于佛山茶文化的变化,让发哥感触较深的是:现在喜欢喝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八十年代时普洱茶一般是老人家喝,如今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这是很好的事情!

如今,发哥的两个儿子也正在学茶,儿子阿棠说,父亲常对他们兄弟说,“做人不要贪心,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做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忠告,他铭记于心。

07

结语

“做茶35载,您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做好茶给人喝,被人承认说‘发哥的茶不错!’我就很开心!”发哥告诉笔者。

发哥今年五十八岁,从那明亮清澈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份渴望与坚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淳朴、自然、奋发的茶人气息,一辈子,为茶奉献,不改行!

在此,向如此的“茶人”,致敬!

cy260.COm小编推荐

长流壶行茶艺术简介


长流壶是中国茶馆独特的茶器具之一,长流壶艺术包括了创意制作和行茶艺术两个方面。目前我们看到的长流壶多为铜器,少数地方有铁质和锡制,据前辈传说,曾经还有脱胎漆器的长流壶。长流壶的名称由壶嘴的长度而来,古代有无流的泡茶水器,称为无流壶,一般也允许稍有壶流突出;短流壶通常指壶嘴出水口离开壶腔三寸以内的泡茶壶;中流壶出水口离壶腔距离约在三寸到两尺之间;壶嘴出水口离壶腔两尺以上的泡茶壶就称为长流壶。古代长流壶壶嘴长度多在三尺左右,时下俗称的“一米长壶”就是由此而来。

长流壶最早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迄今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后人只能从茶人家族的族谱、民间传说和口传文化中,了解到一些基本历史沿革。目前流行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1、长流壶最早出现在沱江、长江沿岸的茶馆里,大致与茶馆业快速兴盛起来的清康熙年间是同步的。这里的茶馆季节性比较明显,客人一上岸,通常就要求茶博士花最少的时间为满足客人的要求,稍有耽搁,到手的生意就会被别的茶馆抢走。

2、长流壶最早出现在北宋开封,一些茶叶世家的宗谱和民间传说就有关于长嘴壶的记录,缘由是为了茶博士在拥挤的茶馆里方便给客人添加茶水,由于从前的茶馆普遍比较拥挤,茶馆茶博士通常不会配备太多,为此把茶壶壶嘴适当的延长。据说,当时的长流壶是弯曲的,有一定的形态讲究,可惜今日没有实物作依据。3、还有一种说法是,长流壶最早出现在苏杭一带的文人茶事仪式中,文士儒将们在一起“以壶当剑”、“以剑为壶”,茶水与剑气同发,相濡以沫,茶汤入口,平心静气,壶剑出手,英姿勃发。近代长流壶流行较多的是西部的四川、青海、宁夏、贵州等地,东部的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晚清时期,长流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达,交通条件日益改善,长嘴壶的实用功能逐步失去意义。而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交通状况改善相对滞后,直到民国时期仍然有普遍流行。长流壶行茶艺术在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和不同的流派特点。在四川、重庆和贵州等地,长流壶行茶过程被称为“掺茶”,必须注意的是,自这些地方,“掺茶”并不是仅仅指长流壶行茶,那些短流壶、中流壶泡茶和行茶过程,也是统一称作“掺茶”。在东部地区,长流壶行茶被称为“长嘴壶表演”。在学术界,以壶嘴的长度区分,统一称作“长流壶行茶艺术”。其中,“行茶艺术”指的是有讲究的沏茶、奉茶、品茶和论茶过程,正式的长流壶行茶艺术,与简单的用长流壶泡茶有本质的区别,在酒店泡八宝茶,谈不上“行茶艺术”,因为,这只是把长流壶这种茶器当做简单的工具,为客人泡一杯茶而已,它与民俗文化、茶道渊源的联系相对浅显。

长流壶行茶艺术在各地的不同的流派风格,在西部地区,目前比较活跃的长流壶流派有四川峨眉山的“峨嵋派”、蒙顶山的“龙行十八式”、成都小松、大松孪生兄弟为主的“绝代双骄”,在东部地区,长流壶行茶以总部设在杭州的“太极茶道”流派总部为主。

长流壶行茶艺术目前正在显示出较强的流行趋势,许多地方的茶馆开始引入这种艺术为自己的品牌形象服务。例如,累计开办了五百多家流派加盟茶馆的太极茶道流派,就在其门下的加盟店大力推广长流壶行茶艺术,在各地媒体屡屡发起长流壶行茶艺术的“视觉风暴”,为这种艺术的流行和推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匆匆人生,不得不喝的茶!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津润喉,是茶;

琴棋书画诗酒茶,怡情雅兴,是茶;

万事卢胡吃茶去,无心自在,是茶。

吃茶去。

再忙的日子,也能在茶里品出清闲。

再难的时光,也能从茶里品出欢愉。

二十不悔,你说吃茶去,便携了瓜果零嘴儿,唤了三五伙伴儿,彼时还怀揣着梦想,梦里有诗和远方,你说好茶好时节,无怨无悔。

三十而立,你说吃茶去,必是许久未见的故友,觅得了好茶,彼时再没了轻狂,再远的路也在脚下,你说茶要趁热,活在当下。

四十不惑,你说吃茶去,撇开身边琐事,绕开眼前芜杂,彼时已磨圆了棱角,深藏不露时,冷暖浓淡不尝自知,你说茶中有浮沉,智者不惑。

五十知天命,你说吃茶去,想着年少时偷尝的那一口苦涩,插一枝柳,将热茶倒与黄土,生命是场轮回,你说茶山还在,终归尘土。

六十耳顺,你说吃茶去,老家的桃花开了,老井里的水等着煮开,未老莫还乡,彼时没了是非忧乐,你说茶不移植,根在这里。

七十古来稀,你说吃茶去,只是想和共尝汤药的老妻,想一两件喝茶的往事,彼时却是什么也想不起了,你说那就啜一口眼前的茶吧。

放下执念,吃茶去,以平常心,莫道是非,翻滚浮沉,茶汤亦是成全。

放下浮躁,吃茶去,以从容心,笑对悲欢,苦尽回甘,茶味自不负你。

放下过往,吃茶去,以超然心,淡看取舍,空杯以对,有喝不完的茶。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不求别事,任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莫道茶道,只管喝茶去。

做茶就是做良心事业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卿谈品牌建设

走进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阵阵茶香扑鼻而来,品着清茶,我们听总经理王贵卿徐徐道出他们的“海堤”牌茶叶如何创建国际品牌的成功秘籍。

“海堤”茶叶香飘海外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茶”)成立于1954年,销售茶叶150余种,销售网络遍及中国香港、日本、东南亚、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喜欢喝“厦茶”生产的“海堤”茶,众多国外茶客对“海堤”茶亦是念念不忘。

曾荣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称号的总经理王贵卿,堪称中国茶叶界的领军人物,他虽不是生于茶乡,却是个地地道道的事茶者——从大刀阔斧拉开“厦茶”改制发展的序幕,到运筹帷幄摸索企业管理发展的路径,他带领着“厦茶”团队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30年。

“从部队转业到厦门,我一直‘浸泡’在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中,对茶叶有着特殊的感情,几乎不可一日无茶。因为爱茶所以特别重视茶叶质量。”王总认为,茶叶的质量应该排在第一位。

确保食品安全,有赖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厦茶”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十分良好的口碑、市场认同率和很高的客户忠诚度,这都得益于其对产品品质的严格把关。早在几年前“厦茶”就已经完善了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每一款产品都出自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之下,从茶叶基地到生产过程,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控制体系和达标标准。“在我们每一个‘厦茶’人的理念里,做茶其实是在做一份良心事业,因为事业是崇高的,所以大家打拼起来特别有动力。我认为,茶叶是有灵性的,不管是产于安溪的铁观音,还是产于武夷山的岩茶,都有其独特的韵味,真正懂茶的人追求的是茶叶高保真的茶韵。打造高端的乌龙茶品牌,要避免浮躁和急功近利,哪怕企业发展步伐慢一些,也要保证茶的文化底蕴和产品质量。”身为闽南茶协联盟主席、厦门市要想在市场上长期立足,不仅要质量安全,还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把顾客当作上帝来对待,为每一位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厦茶’产品能够远销海内外,并拥有众多的忠实消费者,既有品质的保障,又有价格亲民等优势,‘厦茶’对终端茶叶店服务的严格要求,也使‘海堤’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分量不断提升。”

老徐谈茶:03年班章白菜古树茶品鉴报告


今天给大家品鉴一款由陕西茶友寄来的,标明为03年班章白菜的生茶。03年的大白菜,那可是天价,10万~20万一饼。大白菜的来由大家可自行上网查一下,老班章出名与这款茶的关系极大。我已经等不及想要品鉴一下这款茶了。

第一泡

茶汤呈金黄色,入口后茶汤香及挂杯都不明显。但有一大特点,就是甜,入口即甜,后感上有微酸。

第二泡

茶味出,但比较淡薄,无苦、无涩。甜味似乎有些飘,也就是甜与水分离的感觉。

第三泡

苦涩味出,但不重,苦能化开。茶的陈味有一点,茶汤的质感一般,浓稠感不明显,水路不算细腻。

第四泡

涩感加重,主要集中在舌面及上颚,茶气很弱。

第五泡

甜味下降很快,口腔里发酸明显。结论已有,不再继续。

直接上结论:此茶与大白菜无关,更不是老班章,做过手脚——制作时加糖或甜味剂。

养壶要遵从四不得


养好的紫砂壶一组

颖子

养壶是从茶事中衍生出来的,如今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好壶泡好茶更能品出茶的好味道。有人这样说,一把好壶是养出来的,这话颇有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随意一把壶、任何一个人,都能简而易之地养出一把好壶来的。养壶是茶事过程中的雅趣之举,其目的虽在于器,但主角仍是人。要想养出一把好壶来,那是需要孜孜以求的,要认真地遵从“四不得”。

差不得。想养好壶,就要尽量选择质地上乘的紫砂壶,那些低劣、残缺之壶养得再好,终究也是残缺。有人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好泥料的壶+好的养壶方法=一把好壶。养壶还有外养与内养之说,只有内修外养,兼收并蓄,才能秀外慧中,养出好壶。新壶显现的光泽往往都较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茶液,久而久之,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对于一把质地上乘的壶来说,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最佳艺术效果。

急不得。养壶要不急不躁,不然的话就会事倍功半,反而不得其所。养壶的每个细节都要细心,但每个细节也都可以成为一种享受,至少要有了这样的感觉才算是明白了养壶的真正意义。新壶初用,不免有点土味,用水清洗后开壶,即可沏茶。不论新壶、旧壶,用开水沏茶后,趁壶体表面温度较高,可用湿毛巾,或干净湿布,擦抹壶体,水印旋擦旋干,反复多次,壶体温度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于壶体光润。在饮茶时,可把茶汤浇在紫砂壶上,这样茶汤容易被壶热蒸发,同时,也容易被壶体表面吸收,或在每天清洗茶壶茶具时,用壶中的茶渣在壶体周身润擦一遍,既可擦去壶身茶垢结渣痕,又能经湿茶叶水磨,使壶体光润亮泽。在日积月累的茶汁浇洗涤揩下,紫砂壶才会越发柔和绚丽。

剩不得。有些养壶的人,认为饮剩的茶汁留在壶里有助于壶的滋养,这是错误的认识。虽然紫砂壶确实有隔夜不馊的特点,但隔夜茶会有陈汤味,对紫砂壶损害很大,而且不卫生,对身体不利。如果壶暂时不用,亦应将壶用清水洗净,壶身内外擦干,使其不积湿气,远离灰尘及油烟,贮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乱不得。有些人无论喝什么茶都用一把壶,混乱使用,这是绝对错误的。一定要做到饮什么茶用什么壶,必须严加区别,不能混淆。一把新壶从开始泡第一壶茶的时候就开始和你结缘了,就要细心地呵护它。一壶不事二茶,这是养壶的规矩。因为紫砂壶有特殊的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来的茶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的茶来。否则,相互混杂,几无个性可言,导致壶的品性低下,难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把养出来的好壶,应该呈黯然之色,光泽内敛,醇香四溢,如同谦谦君子,端庄稳重,品德高尚。

做年茶


春节在福安俗称“做年”。福安“做年”,除了春联、守岁、拜年等与全国大同小异的习俗外,也沿袭一些地方民俗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正月初一喝“做年茶”。

“百节年为首”。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糖甜甜,橘圆圆,放火炮,大做年。”初一零点一过,各家开门放火炮,叫作“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凌晨,还要去抢挑第一担“龙头水”回家,以示纳财。一大早,大人小孩先喝一杯甜蜜蜜的糖茶,谓之“做年茶”,寓意“尝甜头”。是时,家里辈分最小的媳妇,按家里人数把茶盅摆放在茶盘上,盅里放把茶匙,然后用瓷羹舀出适量冰糖粉齑、橄榄(橄榄两头尖)、红枣两粒(枣与早谐音,寓意开门红)和茶米放进茶盅,用瓢舀烧滚沸汤泡茶。然后,双手捧起茶盘,按先长辈后小字辈依次敬奉上一盅盅热气腾腾的做年茶。小字辈要站立起来,茶盅接在左手,右手搅拌茶匙。之后,大家站立起来,面向长辈恭敬,齐声说道:“请茶!”长辈笑答:“做年茶!”并示意大家坐下后,各人自由舀上红枣和橄榄片先嚼、饮茶,大家美滋滋喝起了糖茶。留下茶粕(茶渣),不能泼掉,象征有食有剩。由家庭主妇双手捧空茶盘,也按原来递茶的长幼辈分顺序来收回茶盅。泡做年茶时,还要多出一盏,称“添丁茶”。

福安茶谚:“年初三盅茶,官符药材无交家。”意即年初请你喝三杯茶,这一年你就不会因祸与衙门打官司,也不会因病和药店打交道。这种通过喝茶活动来表达的新春祝福,最典型的是舌尖上的“糖茶”。“糖”者甜也,甜甜蜜蜜,吉利如意。故每遇重大民间节日或婚礼、祝寿等喜庆日子,必以糖茶相待:新年叫“做年茶”,成婚叫“新妇茶”,初一出门叫“出行茶”……正月里走亲访友,都要喝上一盅糖茶 (待客泡茶与饮茶礼节习俗同做年茶一样)。客人举步离开时,必须回首对主人说道:“多谢糖茶!”主人双手作揖笑答:“一盅糖茶。”(意思是说礼轻何必挂齿)泡一杯糖茶,初一早茶尝甜头。杯间趣语,都为了讨个吉利,表明祝福之意。喝一盅“做年茶”,唇齿留香甜,甜了舌尖,甜了年味,甜甜美美福安人“做年”的记忆。

(老树/本版国画)

喝茶容易做茶难!


有这么一批人,秉承着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美德,发扬着“爱拼才会赢”的美好精神。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茶园里,每天辛勤的劳作着,他们用心的经营着这么一片茶园,用他们的双手采摘茶青制成茶叶,茶叶的清香芬芳、茶汤的甘醇可口便是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他们就是一杯好茶背后的那个人——茶农。

一杯好茶,靠的是茶农们从源头把关,细心呵护每一颗茶树、精心培育茶树的生长、才能收货丰富肥硕的芽头,当然,从一片茶叶到一杯好茶,其中还包括很多道工序,他们都离不开茶农们的智慧和辛勤。

茶季,不少茶农一大早就背着竹篓来到茶园采茶,指尖的动作轻巧而娴熟,双手齐动的采摘茶叶,像几只麻雀不停的叼啄。几分钟后,嫩芽就不见了!一眼望去,茶树已然换了一个颜色。

随着岁月的进程,每一个人的掌纹里都会有生活与光阴的沉淀。因为长期采茶,茶农的食指和拇指指尖已经染成了墨绿色,手上还出现了裂纹。

采下来的茶叶是不能用力压,也不能在太阳下被暴晒,要及时送回家。茶青采摘回来后,要将其在地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晒青。铺放在较阴凉的地方!如果不能及时送回家的,要放于阴凉处(树底下)!

炒茶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炒茶时要求火很旺的,一旦温度不够,会延长炒茶时间,直接影响茶叶最终品质,所以照看柴火是很重要的!炒一次茶的量大概在10-20斤之间,翻动起来不但费力,还不容易翻匀。如果用力过猛,茶叶还容易飞出灶外。茶叶的炒的程度也不好把握,这时的茶叶是很烫手的,炒茶的过程,会有很清香的气味!所以每到茶季,从村子走过,一路都是茶香!

手工包揉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揉捻完铺开放凉之后,要放入“焙笼”重新加热,加热的热源一部分是大家熟悉的木炭,但更多是使用煤球的。

包揉结束后,就是烘干了,我们叫“炕焙”,之前的包揉用的“焙笼”,一般是一次放一个茶球的量,“炕焙”就放3个,在加热中,慢慢的把茶叶掰开,揉散;知道茶梗干透,能清脆的折断,铁观音就算加工完成了!

其实茶农不容易,做完的的成品茶还愁卖不上价。你说做茶容易吗?

碧螺春的制作


碧螺春是中华名茶之一,有着很多的赞美之声。在制作时也显得很繁琐。那么制作的步骤如何?

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度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

锅温70~75度,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度,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度,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李英:做茶贵在坚持


的。”有很多时候机会是自己把握的,但也是自己放弃的,李英抓住了她的机会,靠自己的汗水,创造了一个属于她的世界...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有很多人认为一辈子只专注于做一件事,那太浪费时间了,可是,如果要把一件事做好,那可能花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而李英就把做茶当做是一生的事业来看待,她没有想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得多大,要让多少人知道,她只想踏实地做好。当笔者问到,“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让您曾想过放弃做茶?”她不假思索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放弃做茶”,她认为,在漫漫长路的人生中,当然会有绊倒过你的石头,但要不要站起来继续走下去,就要由你自己来决定站起来与否。当你坚持并专注于做好某一件事时,即使它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也不会对此感到一丝的苦,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笑对生活中的一切。从事茶行业17年,她并没有为自己今天事业上所得到的成功而骄傲过,相反,她认为每天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无论做茶过程中所经历的苦与甜,她都不放在心上,只把所学到的道理牢牢记在心里,提醒自己下一次要做的更好。态度决定一切,李英那份专注于茶的态度,甚是让人感到钦佩。

李英告诉笔者,她做了那么多年的茶,也品尝了不少的茶,可她却一直钟情于“中茶7581”,这是中茶普洱1975年的经典茶,代表着昆明茶厂,而正是这款茶伴随着她一路走来,她喜欢这款普洱茶的圆润厚重。普洱是越陈越香,包容性很强,而陈年的普洱茶必须用沸水才能调出骨子里的陈味,就像与长者交流,要有相称的智慧,才能相谈甚欢,也正如她在茶行业打滚多年,看尽人生百态,已经宠辱不惊。

如何才能谈得上“懂茶”?她认为,“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可能真正爱茶,而爱得深时,自然就懂了。我将会一生为茶,茶成了我的精神寄托。”做茶确实能为李英的生活提供物质基础,但她更看重茶能让她交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要爱茶的人,我都可以与他成为朋友...”无聊时,约上几个朋友,围坐在一起,沏上一壶茶,聊聊家常...李英,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人。

继中茶普洱马饼在东莞首发后,而再次选择东莞作为中茶蝴蝶牌白茶的首发地的原因是,“不但可以填补白茶在东莞的空缺,同时可以让全国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和了解白茶。东莞是一个藏茶、品茶且茶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东莞人也热衷于藏茶,再加上东莞的消费能力非常强,因此东莞的茶业市场非常大。近些年,东莞更是作为全国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它的一举一动都在牵动全国普洱茶市的神经。”李英回答道。

李英是个很实在、很谦虚的人。在她看来,茶叶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向并不重要,因为她只想做好当前。她相信只要用心做好茶,树立好的口碑,增强客户的信心,这才能走得更远,爬的更高。“未来的事我预测不了,我只能把握好现在,把现在做好了,才实在!”

李英从97年做茶至今,促使她一路走来的是“坚持”二字,她坚信当初选择了作为“中茶普洱”东莞总经销商是正确的,“选对了一个品牌,一直坚持做下去,不能随市场的变化而轻易言弃。在茶叶市场里不分新手老手,不分男人女人,只要选定了一个方向,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走下去,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李英坚定地说。

武夷岩茶的制作


让茶叶的苦水走失,达到突出香气、滋味的目的,通常人们把这个过程叫萎凋或者做青。

萎凋是洋气一点的说法,老百姓爱用做青的说法,因为青是做出来的,一泡茶的好坏,往往是靠人工控制的结果。意思是把鲜叶的青做掉,使茶叶呈现刚刚好的状态。

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

摇青的目的是促进叶边缘摩擦,可以让水分走失更快,但是走失太快,达不到保留有益成分的目的,所以要走走停停地做。

等青的目的是让水分走失的过程中,在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起发酵作用,促进茶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

做青好了以后,武夷山人把茶叶堆放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进一步让茶叶的滋味醇和,这个时间比较短暂。

乘热揉碾,看似做型,其实揉碾过程让剩余茶汁挤压出来,在茶叶表面形成“霜”,也是闻干茶香的主要味觉来源。

烘干茶叶在茶厂仍然用柴火,香味也是很好。烘干技术看似简单,其实用多少温度把茶叶焙到几成干燥,是有讲究的。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大白菜的制作者“发哥”:细水长流,做茶“急不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