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每一泡老茶都是历经时光的打磨,难能可贵;它们将某一段历史封存,在时光中静默,自我沉淀;待人们打开它时,将鲜活的生命淋漓展现;与老茶的相遇讲究缘分,因为岁月的凝重都在它的身上。

这款老茶略偏轻发酵,早期的薄绵纸包装。

一直存在昆明,如今已经过了6000多个日夜的干仓存储,岁月婆娑,老茶的魅力即将开启。

茶针撬起老茶,撬起的不仅是茶叶而且是那段尘封的历史印记。茶品初成时的模样早已经在岁月中转变,茶叶在辗转的生命里静默而又倔强生长,当茶针撬起茶叶,放入紫砂壶中,与水相遇,老茶鲜活的生命被激活,用丰富纯粹的茶香、稠滑细腻的茶汤、温润香甜的余韵、鲜活油润的叶底构成一幅动人的老茶图,每一泡皆有时间的味道,回忆的暖润。

17年时光,纯干仓转化的老熟茶,干茶饼干净,条索完整,金色茶芽突显,茶饼外围些许疏松,轻嗅下纯粹的熟香中带着沉稳陈香,无任何的杂味。

与水相遇,茶汤酒红透亮,宛若珍贵红玛瑙,在光下发出迷人光圈,热气缥缈间,纯粹的陈香徐徐四散在周围的空气中。

茶汤入口醇滑饱满,经岁月沉淀后的醇滑在口腔中蜿蜒;茶叶中丰富的内含物质自我转化后,呈现出如丝绸般的稠滑细腻;醇滑饱满的茶汤携裹着纯粹浓郁的陈香温婉流经口腔、喉咙、腹部,陈香萦绕在口腔中迟迟不散,17年的时光,造就了这款普洱熟茶的浓郁陈香,闻为愉悦,品为惊喜。

纯粹浓郁的陈香已经和醇滑饱满的茶汤融在一起,茶汤所到之处皆有浓郁茶香;且茶汤中的甜醇感随着品饮泡数的增加而变得浓强,但却是十分自然的甜,完全不会给品感造成任何负面的感受。

采用轻发酵的发酵技术,使茶叶中保留了大量的内含物质,给108普洱熟茶在后期存储过程中,进行的自我转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6000多个日夜的转化,茶品冲泡后不仅有老熟茶的温润圆润,而且茶汤中还有如山泉水般的清冽,饮一口茶汤,以舌头轻搅,用两颊去感受茶汤时,能够清晰感到茶汤中的清爽,这是这款熟茶最为独特的品感所在。

南茗佳人珍藏的2000年《云南七子饼茶108》普洱熟茶,在17年后,拂去历史的尘埃,带着甜醇、温润、清爽从时光深处而来;从普洱茶名不经传到如今声名远播,普洱茶市场涤荡起伏的年月,它都在时光中静默,隔绝了纷争,只留清静和纯粹无杂;历经时光的打磨后,岁月生香,温润如和风。

Cy260.com精选阅读

侨乡老夫妻泉州街头免费奉茶17年


22日,又是一个炎炎夏日,跟往常一样,在福建泉州西街做环卫工人的田大姐径直走到旧馆驿古街巷口的“免费茶水”摊点,拧开半米高不锈钢保温桶的水龙头,用一个矿泉水瓶接了一瓶温茶水。

随后,她转身与一位面容慈祥的年长妇女相谈甚欢。来西街工作三年来,扫地累了的她都会来到这里休息片刻。

与田大姐交谈的老人姓黄,是“免费茶水”摊点的女主人。虽然已经68岁,但是老人看起来十分精神。从1995年开始,她和现年74岁的老伴苏阿伯一起,每年夏天坚持免费给路人提供茶水。17年来,这对老夫妻为南来北往的路人免费奉茶,消暑解渴。

“我每天早上5点起来,先烧开水,放进茶饼、茶叶烧开,凉后再装进保温桶。”黄阿婆对中新社记者说,茶摊每天从早上8点摆到傍晚,一天大概烧四五桶茶水,足有三四百斤。

黄阿婆和老伴的茶摊其实很简陋:一个简易的招牌上书“奉茶:免费茶水”几个醒目大字,铁架子上放着一个保温桶,一个塑料篮子里搁着几个干净的玻璃茶杯。黄阿婆和老伴还贴心地准备了一个盛满清水的脸盆,专门用来清洗茶杯。

“我每天在街上打扫卫生10多个小时,又热又辛苦,每天都要喝上三四瓶水,而平时赚的钱不多,舍不得买矿泉水。”喝下一瓶解暑的茶水,田大姐用手抹了一下嘴唇,“自己买水的话太贵了,到这里喝水很方便,不用花钱。”

像田大姐一样,到茶摊喝水的人不计其数,有收废品的大爷,有摩的师傅,还有卖菜的大娘、隔壁的邻居、过路的游客……黄阿婆则站在一旁,不时提醒喝茶水的人记得把水龙头关紧,以免浪费茶水。

“小时候,跟妈妈去走亲戚,在山里口渴,突然看到路边有免费供应茶水的摊点,喝了别人的茶水后自己就暗暗下决心,以后也要这么帮助他人。”就这样,黄阿婆和老伴坚持了免费奉茶17年。

这几年,苏阿伯身体逐渐不如以前硬朗了,前年夏天倒茶时脚还被开水烫伤。而今,煮茶的工作基本都落在了黄阿婆身上。

在与记者闲聊间,黄阿婆打开保温桶的盖子,看看还剩余多少茶水,随后转身走进一间狭小屋子里继续烧茶。

“我家的房子2010年被台风刮倒了,最近正在重建,这是暂时找别人租的房子。”黄阿婆一边用手中的漏勺搅拌着茶水,一边向记者介绍。记者看到,仅有几平方米的屋子十分拥挤,煤、锅炉、茶叶、茶饼等烧茶工具一应俱全。

黄阿婆老夫妻的善举感动着泉州民众,一些人有时会给点买煤的钱或者茶叶,帮助夫妻俩。2009年苏阿伯生病无法奉茶,许多民众还自发前去看望他。而且,在黄阿婆老夫妻的带领下,泉州老城区免费供茶水的地方越来越多,已至少有五六处。

“每个月用于买煤、茶叶的钱大概300元人民币左右,我们老俩口没有收入来源,但大家都很支持。”黄阿婆十分感恩所有支持茶摊的人,她告诉记者,他们的免费茶摊会坚持做下去,“以后我没办法做了,也会让子女继续做下去”。

大滇说茶丨如何打败大益熟茶


有茶友问到如何打败大益熟茶?我说,大益的熟茶是很难被打败的。要想打败大益的熟茶,你得明白大益的体系。对于内行人来说,大益的强大并不是所谓的发酵技术,也不是所谓菌种说。

大益强大的两个地方,第一在于规模,第二在于营销。营销方面不谈。我在很久以前就说过,规模对于熟茶的重要性,不同年份的原料,不同等级的原料,不同产地的原料,如果有几百堆发酵好的原料,认真研究,自然可以做出很多出色的普洱茶产品。而个人,就算天赋异禀,没有这些条件,你也没办法做出非常好的熟茶来,即便偶尔惊艳,也无法持续。而普洱茶作为所谓可以喝的古董,是强调持续、一致配方的茶种。稳定的品质对于消费者的指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中国人对于新事物未必都有信心去尝试,习惯性购买老的品牌产品就是明证。不加考证地购买名牌,老字号,而某些老字号,虽然物是人非,后人不学无术,产品一塌糊涂,仍然有爱好者追捧,这就是明证。前面我们谈老茶的时候说过,大家操心的不是提高做茶的水平,而是为了祖宗留下的一块匾争个不休,原因就在于卖的不是茶,是这个匾。

那么,大益真的就不可战胜吗?也不是。下面列举战胜大益的某些方法:

一、大益的价格高,那么,同等的品质,用一半或者更低的价格去做,有机会打败大益。大益的价格,居于同等品质,价格是偏高的,而这个同等品质,虽然无法在当年新茶达到大益的品质(因为大益茶有旧茶的拼配),那么,可以选择做好熟茶后,存放一年到3年来达到超越大益熟茶的品质。

二、选用更好地原料。大益茶的用料自然不是最好的,这一点跟生茶类似。那么用更好的原料来发酵制作,从原料堆战胜大益,也是目前一些中等茶厂如福今等采用的策略。

三、低品质,超低价格。市场上90%以上的商家采用这个手段。不要小看,应该来说,在熟茶市场,按出货量来说,大益熟茶的市场占有率肯定不到10%。许多非常低端的熟茶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我们看到市场极其低价的熟茶,基于比大益更低的品质,以及更低的价格,赢得了酒楼,茶楼,大众消费者的认可。毕竟,不懂茶的是大多数,90%的人对普洱茶是完全不了解,完全无鉴别能力的。

以上是从品质方面来诠释。但在中国市场,并不是品质强就能卖得好的,就能让大家承认的。我们喜欢造神。这才是我们最难超越大益的地方。茅台,五粮液,大益,这些都是我们造出的神。我听过太多爱好者,在我面前说大益的神秘之处:配方,工艺。而事实上,全凭想象,对于自己认识不清楚的东西,都归结于秘方、高人,给自己一些不去认真研究的理由。而研究的理由: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然后人云亦云。

我们同样就大益来说大益。到底是现在的大益强,还是过去的大益强?这个分界线,以2005年改制为界限。市场无数人都会认为,新大益不如老大益。我真的很吃惊。新大益,无论就营销还是对茶的研究定位,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远远不是未改制前的大益所能比的。设备的先进程度,员工的总体素质,都有了质的飞跃。营销水平远超过同行。甚至,从茶的拼配以及制作来说,都比改制前强了很多。

董胜:让普洱茶成为大健康常态化饮品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董胜专访

“实际上,我们从去年4月就开始擦亮普洱茶的金字招牌了。刚才在28楼的协会办公室,你就应该看到‘云南省普洱茶协会’那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了吧?”刚落座不久,健谈而又思路清晰的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董胜,就用一句轻松的话语将开场时的寒暄主动回归到采访的主题。

增强协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阮成发省长刚到云南工作不久,就对云南普洱茶产业进了高度、精辟的概括,提出要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云南省普洱茶协会的工作,当然是要为‘普洱茶’这个金字招牌贴金的。”董胜表示,协会主要功能是为茶农、茶企、茶人,或者说是为所有涉茶的人员搭建一个平台,并成为沟通政府和涉茶人员的纽带。

2016年,云南普洱茶产业的产值达139亿元,全国存茶价值接近5千亿,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集群基础。但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所以整个普洱茶产业的痛点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普洱茶这一金字招牌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更好体现,产品名称五花八门,企业间各自为政,无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市场散乱、业态传统、行业集中度低、专业人才匮乏、缺乏行业话语权和有效资本运营等因素,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那么,作为全省性的普洱茶行业组织,云南省普洱茶协会该如何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呢?董胜表示,协会首先要充分发挥作为一个公共平台的整合作用,扩大规模,进行资源共享和市场整合,吸纳更多有形的、无形的涉茶资源进入协会,不拘形式,跨界入会,帮助企业整合,增加资源的互动性、互通性,使企业通过协会这个平台放大自己,为自己增值;其次是要在政府与行业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云茶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为政府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意见和建议的同时,要作为本行业、茶农、茶企及消费者的纽带,维护其合法权益,推进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后是要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服务于政府、企业、茶农、消费者,要将政府的最强声、最新声及时传达给茶企、茶农,也要将茶企、茶农的声音、诉求传达给政府职能部门,为茶企、茶农、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做好服务工作促进普洱茶产业的有序发展。

董胜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好的做法,对行业协会予以支持和一定的授权,增强行业协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让行业协会在标准制定、产业引导、产品创新、“普洱茶”品牌授权等方面,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谋划普洱茶市场大格局

过去的2016年,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对普洱茶产业的整体发展,从文化建设、加大传播、树立品牌、搭建平台等方面重新进行布局,并已经开始初见成效。2016年4月28日,云南省普洱茶协会迁入和成国际28楼办公后,办公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树立和打造对外文化形象交流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协会先后迎来了多起国内外茶界组织的到访,包括沙特阿拉伯王室代表团、台湾中华普洱茶协会会长一行、马来西亚代表团、加拿大华人联合总会代表团,以及国内商协会组织负责人等,在与外界文化交流工作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突破,搭建起一个友好、开放、务实的探讨平台。

在此基础上,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大背景下,先后在迪拜、韩国、加拿大成立联络机构。未来协会还将在南亚、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国家设立更多的联络机构,为在世界各地更广泛地传播普洱茶,进一步助推普洱茶打入国际市场拉开新的篇章。

协会还借助世界名校影响力,积极主动与美国MAT(麻省理工)产业办公室沟通交流,为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树立普洱茶在世界的公信力。2016年3月经协会邀请,MAT亚洲高级官员到访协会并与签订相关战略合作协议,成为MAT产业办公室的世界级会员,共享MAT的研究机构、教授、专家的资源支持与帮助。这些举措将为会员单位开拓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备书。

与此同时,作为“普洱茶”商标管理者,协会将认证做好“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工作。2007年7月1日,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开始启用“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已在海外43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注册商标保护,为广大茶企的海外营销及普洱茶的全球化铺路垫基。2017年协会将重新设计使用地理认证商标,同时进一步推进商标在其他10-20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在号召更多企业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同时,加强商标的管理工作,打击市场乱象,切实保护用心、用情、用标准做茶做品牌的企业。

让普洱茶成为大健康饮品

某家评估机构给出的2016年国际博览交易会,搭建一个包容、开放、交流、贸易的平台;二是认真组织“滇茶进藏”活动,在为期一年的活动中,向藏区送出20余吨边销普洱茶,在满足藏族群众健康饮茶需求的同时,解决云南茶农的销售问题,科学有序地整合滇藏贸易资源,这也是积极“走出去”恢复滇茶传统销区市场的一项举措;三是积极组建普洱茶产业基金,他认为普洱茶的发展遵循着“文化普洱、科技普洱、金融普洱、健康普洱”,最终向着“人文普洱”的战略高度渐进式发展,现阶段协会将在“金融普洱”上有所作为;四是联合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全力推进国际茶叶交易中心的建设;五是大力支持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开展工作。

采访中董胜强调说,健康是全人类追求的目标,普洱茶则最具潜质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健康饮品。普洱茶要想从各茶类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健康饮品的代表,实现“千亿云茶”的产业发展目标,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这有赖于普洱茶产业的科技创新。

所以我们在注重延续传统工艺的同时,要慎重开发创新工艺,同时鼓励支持研发科技普洱,如普洱茶膏、茶褐素、茶珍、茶粉等。未来普洱茶的推广方式是向着大健康产业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要创新品饮方式,简化品饮程序,引导快速消费。

春日说茶


4月10日讯:中国人的待客文化讲究的是一个喝字,喝茶,喝酒。清茶待客无需酒,主要是喝茶容易,不像喝酒不能干喝,最简单的标配也要有盘花生米,几只鸡爪子。而喝茶,只要有茶叶有开水,便可随时随地开喝,可独啜也可聚饮,就像川人那样,从早到晚一整天都泡在茶馆里冲壳子摆龙门阵。人生如喝茶,喝茶是人生。

喜爱喝茶的人,都很在意喝每年新采的春茶。人间四月正采茶。春分到,采春芽。远近山崖上,采茶女如蝶。晨来伴薄雾,暮归竹篓斜。纤手掐嫩芽,翠叶春盈篓。春水试青颜,蟹汤解千愁。春天的第一杯茶,是许多人挂念的。嫩绿的茶叶,翠色明亮,泡上一杯,清韵淡雅,宁心除烦。春茶本就是一年中品质上佳的好茶,喝上一杯春茶,品着清茶香气,如同嗅着春天的气息一般,看杯中嫩叶沉浮,回味口中满满的鲜香,饮用一杯茶,便记住了春天的模样。

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尤物,生于高山幽谷之地,任风抚摸着,雨水滋润着,泥土供养着,阳光哺育着,自由自在地成长,吸纳着天地的精华,凝聚着自然之灵气,清净无语,禀性高洁。茶又与日月同辉,与时令同长,芽叶大小肥瘦春夏秋冬各不相同,这茶也因此便有了分野,有了季节,何时喝何茶,便也有了共识。

春茶的标识大概都在江南了。西湖的龙井,太湖的碧螺春,都是春日的江南名茶。虎跑泉水龙井茶,君山岛上碧螺春,“啜罢江南一碗茶,金芽嫩采枝头露。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满齿牙”。自汉、唐、宋、元、明、清以降,江南的春茶便一直是名扬九州、独占鳌头的天下名茶。

茶生南国,江南从来多名茶。地理上江南天然是茶区,茶好、水好,也与茶文茶诗、茶歌茶曲又好又多,世代传承关系极大。我曾写诗一首,分析其中的原因:“江南自古多名士,文人雅客喜品茗。山泉青颜一壶煮,蟹汤一杯香齿牙。啜罢江南一瓯香,笑看残阳补断霞。一路走去一路歌,留下佳句只咏茶。”

诗歌无茶不香,茶无诗歌不名。江南的茶,江南的水,配之以江南的锦绣诗文,不传于天下便不正常了。就连风流才高的乾隆帝四到江南逛扬州、巡杭州,龙舟荡西湖,饮过虎跑龙井,竟也写下四首咏龙井茶诗:《观采茶作歌(前)》、《观采茶作歌(后)》、《坐龙井上烹茶偶成》、《再游龙井》。皇帝为龙井茶赋诗作歌,兹事体大矣,这皇帝做广告的效应,还用得着说?

江南的茶出名,也与茶专家的专著有关。唐代的陆羽是历史上公认的“茶圣”,本是湖北人,长期生活在江南,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茶经》专著三卷,写名篇佳章无数,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后来,又一个陆姓人氏,清代的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人陆廷灿,撰《续茶经》三卷,目录与陆羽的《茶经》相同,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等十门类,把茶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续茶经》七万余字,从采摘、蒸焙、试汤、候火,对茶艺、茶文化、茶经济的影响深远。陆羽与陆廷灿被后人称为“茶圣”、“茶仙”,俩人都博学多著,既是茶专家,又是学者、诗人,都留下了许多咏茶诗文。不同的是,陆羽咏的多是江南茶,而陆廷灿推崇的却是武夷山的茶,有《咏武夷山茶》诗:“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春雷催茁仙岩笋,雀舌龙团取次分。”

武夷山在地理位置上比江南更南些,种茶的历史悠久,武夷茶闻名遐迩,史书上记载早在会盟伐纣时就将武夷茶献给周武王了,宋代即为贡茶。武夷岩茶产于深长狭谷,“九龙窠”的岩壑幽涧之间,品质独特,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茶汤甘馨可口,回味无穷。故诗云“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2016年秋,我随省里的专家团到武夷山茶区考察学习,见武夷岩茶的母树只剩下半山腰的那几株,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背景,其地位类似于黄山的迎客松。游客到武夷山,除了享受“人在画中游”的九溪十八涧美景,茶区游是一项重要内容。客人到了茶家,主人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都是先喝起来。主人茶道娴熟,洗泡滤冲,多个年份的茶齐喝一遍。电壶煮山泉,浓香生古瓷。武夷岩茶茶色紫红、茶香醇厚,香高气扬,韵显底亮。“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唇四座香”。游客喝足了,咂吧着嘴,划卡点钞,大包小袋,携茶而归。武夷山的茶农,每家年收入一般都在五六十万元,多则年入百万元,不羡神仙不羡官,守块茶园有钱赚,真正是靠茶致富了。

武夷山的茶农里有不少制茶高手。这些大师高手近年也不断被请到别处的茶区去制茶,在汉中的茶区,就有从武夷山重金请来的制茶师傅。南人做事精细认真敬业,在他们的技术支持下,陕南茶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陕南的茶,在中国几百种名茶里,也有着特殊的名位。陕南这块地方,是南方的最北端。陕南的茶是中国地理位置最北端的茶,生长在巴山脉地,富硒地带,生长期长,采摘期晚。春芽的最早开采一般在春分以后,明前茶的产量很少。大量的开采是在谷雨之后了。今年春分刚过,陕西东裕茗茶在汉中西乡的茶园开采春茶,深谙茶道的张为国先生给我打来电话,邀我去看春茶开采。张为国把每年的新茶开采看得很是神圣,搞得很有古人采茶的范儿,组织了100名女童采新春金芽。我因离不开,写诗一首发给他:“岭南春来早,明前采嫩芽。试火煮新茶,茗香满齿牙”。张为国采制的新茶是“汉中仙毫”,都是一芽独秀,撮入杯中,冲入开水,茶叶如一簇簇松针,先是悬立于水中,过一时辰,慢慢下沉,变成一湾里密密匝匝的扁舟,新叶翠绿,水色浅黄,轻呷一口,清香淡雅,新茶入味慢慢品,半是僧道半是仙。

三月下旬的秦巴山地,油菜花开,一片金黄。“香风十里送春回,斜倚竹筐采春芽。采茶歌里春光老,归来清香犹在手。”陕南的茶,自古因交通不便,蜗居在巴山窝子里,自采自饮,又少了茶诗茶文的推送传播,与江南的茶尽管都同属青茶,但名声要少了许多。因地理位置处在南方的末梢,陕南的茶,生长较之于江南的茶,总是要慢半拍,春茶采的也晚,夏茶和秋茶似乎味道更好些。远远山崖新芽翠,清明已煮紫阳茶。紫阳茶名声在外,由来已久。清代曾做过兴安(即安康)知府的叶兆倬有诗,描写了陕南茶的采摘:“桃花未尽菜花开,夹岸黄金照落霞,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紫阳毛尖在唐代就已是长安大明宫里权贵们喝的贡茶了。一叶初展的毛尖,状似松针般挺直,泡于杯中,“蟹汤负盏斗旗枪”,“水交以淡,茗战而肥”,香气清雅甘厚,啜一口提神醒脑。从品种而论,陕南的茶以春茶为优,类似于江南的茶和四川的茶。共有长江水,常饮江南茶。陕南的茶,无论是紫阳毛尖,还是汉中仙毫,生长环境,制茶工艺大致相当。近年来,不断从福建浙江茶区请来高手制茶,从采摘到制茶、茶艺、茶文化等方面,茶质茶品已是大有提升,茶经济的规模正成倍放大。陕南茶的清香已飘到了海内外。

还有一种关于陕南茶的描述似乎更为古老。据说西汉的汉中人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带的就是陕南的茶、陕南的丝绸。其实单就当时的交通水平看,翻越秦巴万重山,茶盐马帮到长安,可能还不及漕运、陆运船车接力来得快。虽有茶盐古道马帮穿梭,那茶叶和丝绸,也大多来自更加遥远的南方,这些有史书记载的事应该是靠谱的说法。一些茶厂为了卖茶,穿凿附会,编些历史故事,玩些商人的小伎俩,硬是要拉扯上古人为自个儿刚注册没有几日的茶叶品牌背书,在中华博大丰厚的茶文化里,却是徒添笑料罢了。茶之作为商品,有历史有故事当然好,没有也不打紧,根本还在于有质量,质量是无言的广告。

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普洱茶这些年名气很大,成为茶中新贵,这与它的个性和特色有关。普洱茶生于云南深山幽谷,属黑茶系,乃茶中重口味,汤色红黄鲜亮,口感厚重味道足,苦涩中回味甘醇,能降脂减肥平血压,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功能,增强免疫能力,预防多种疾病,具有保健作用,是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茶本来就是药,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

普洱茶树生长的地方一般都在云雾缠绕的高山之上,树龄100年以上的普洱茶老树,目前只有几百棵。普洱茶有散茶、饼茶、沱茶、砖茶和柱茶,按制法分为生茶和熟茶。喝茶要喝鲜茶,这是一般品茗常识。但普洱茶正好相反,存放越久茶香越加醇厚,它追求的是岁月的痕迹。普洱茶同古玩、艺术品、瓷器一样,有收藏价值。茶品中只有普洱茶有此地位——“可以喝的古董”,这是普洱茶的精妙之处。茶品万千,独爱普洱,那也是一种追求。喝普洱茶,感觉那一饼饼圆茶中酿就的是时间的厚,在体味“舌底鸣泉”的快感中,在越陈越香中使心灵得到净化。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植物学界的结论是,生于南方的不论是何种茶,其茶树均来自此地。大半个中国的茶树,也都是随着人口的不断迁徙,茶树的种子四处散落,一直散落到了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末端的陕南,也散落到了台湾。地域变了,茶的味道也就有了差异,有了林林总总的众多品种。说到茶,不能不说台湾的高山茶。几年前的八月我去台湾访问,到阿里山茶的原产地嘉义县,痛饮正宗的阿里山高山茶,回味起来,至今感受独特。阿里山的高山茶为青心乌龙茶,生长在海拔800米到1300米的山区。随着我们乘坐的车子在云雾间盘绕出没,便到了阿里山著名的邹族文化部落茶园。进入茶园有一简单的迎客仪式,男子头戴翎羽,赤膊袒胸,肤色黧黑,形似印第安人或毛利人。我在新西兰见到过的毛利人就是从亚洲漂徙过去的。女子则头戴花冠,身着织锦。男的有点像祭司,摆几下手中树枝,口中念念有词,大吼几声。礼仪毕,进入茶园,便见茶园耕管精细,满目油绿。茶园边平地处,一洋派建筑,内饰新潮,是茶叶店。同武夷山茶区一样,客到先品茶。一位肤色白皙、长相西洋的年轻女子,为我们展示茶艺,冲杯换盏,忙个不停。一问始知有荷兰人占台湾时传留的混血基因。女子伶牙俐齿,熟知各地茶的特点。从地域研究的结果看,全世界最优良的茶园集中在北回归线附近约50公里以内的山区。阿里山茶区在北纬23.5度,台湾的高山茶大都出在这个地区。高山云雾出好茶。因雨水充沛,常年云雾蒸腾,生长于中低海拔的山坡地,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缓慢,芽叶柔软,叶肉厚肥,加之精进的制茶技术,阿里山的高山茶香气浓郁,滋味甘醇,是台湾茶中的极品好茶,这种未发酵的春茶,一旦喝过,便觉别的茶味淡如水了。

阿里山的高山茶,因其地理环境优势,一年四季都能采制新茶,以其品质、诚信和产销一体而享誉国际顶级茶叶市场。在当地市场,要买到每年阿里山的竞赛获奖茶,还是要靠点运气的。阿里山的高山茶,是茶中贵族,茗中精品,要想常喝这种茶,自然也离不开经济实力。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春分过,采新芽,采茶的季节和图景是早已固化了的,大抵年年如此。年年岁岁茶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茶技、茶艺、茶情、茶趣、茶味、茶道却都是因人而异,是啜茗一盏还是牛饮几杯,全看你对茶的感受了。

《茶经》深似海,品茗识雅俗。

茶的文化大得海里去啦。

大滇说茶:普洱茶身边的怪相


这个题目,来源于跟在校大学生喝茶。大学生喝茶,没什么奇怪的。但奇怪的是,谈到喝普洱茶,立刻就让人惶恐了。看我的眼光,怎么都不像喝普洱茶的人,也不象卖普洱茶的人。总之,与普洱无关。我笑问,按他们的理解,卖普洱茶的应该是什么形象呢?

右边这个是一种形象,应该长衫马褂,摇着扇子;或者呢,身着唐装,剃着光头,足蹬麻鞋;满口国学,奇经八脉,茶随气动;又或者,长发飘飘,师承某大法师,口称阿弥陀佛,茶禅一味;一个受人尊重的普洱茶人形象就这样呈现出来。惭愧,我是一点都对不上号了。让学生们失望了,大滇飞扬,原来是如此世俗之人。而我则坦言,把普洱茶人打扮成这样的怪叔叔形象,虽然容易引人注意,但长期来说,并非正道。这样的怪叔叔,有;但大多数普洱茶从业者,并非这样一个妖魔化的形象。

普洱茶,并非一定是老人家喝的茶,起码我自己觉得不老。作为一个健康饮料,大学生既然有喝绿茶,乌龙茶的需求,那自然也应该有普洱茶的需求。许多大学生现在都很排斥可乐饮料,趋向茶饮料,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无疑,任何一个产业,未来都是属于现在的年轻人的;如果不纠正这个产业在年轻人中的形象,这个产业就没有未来。许多古老的品牌,面临困境的时候,做出变革的第一步,就是让品牌年轻化;这甚至成了某些传奇CEO的必杀技。普洱茶,也必须从年轻人开始,从娃娃抓起,才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

一、普洱茶的基础是饮料

普洱茶的高档化,并非是茶本身的原因。最好的普洱茶,就原料来说,哪怕3000一公斤,我也不认为有什么了不起。可怕的是,在附加了若干文化因素、包装因素,年份因素、炒作因素后,不可思议的溢价。茶博会上所谓100克茶拍卖到数十万,这些屡屡见诸报端的事,都透着一个字,假!由此也向社会大众传递了许多错误的认知。事实上,真正的普洱茶并不是那么让老百姓不可接近;甚至我们还可以说,普洱茶在茶饮料里,实际上属于总体价格最便宜的品种。传递出各种天价,让更多的潜在客户远离普洱茶,有什么好?

二、请不要附加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气功、周易、阴阳五行,用在普洱茶的描述里,的确可吸引一些附庸风雅之人;以及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茶就是简单的茶,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茶作用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我倾向于忽略这些主观的感受。

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新人在学喝普洱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多半会觉得是无稽之谈。装神弄鬼的罪名落到普洱茶这个产品上,有点冤枉。正常的茶叶产品,比如龙井之类,成名了数百年,不需要这样的神话;好喝就是好喝,单纯PK茶叶本身的品质就行了。历史上以神秘主义来吸引大众追逐的团体,比如太平天国跟白莲教等,最后都被证明是自取其辱。

对于新手来说,尤其是大学生,学过物理、学过化学;这些神秘论,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用解释不清楚的现象拿来说事,而且以赢利为目的,就有些分辨不清楚真假了。强势的气场主导,逼问听众,好不好?有没有感觉到丹田发热?一大群人中自然会有人应答一声,羊群效应产生,事后才感觉那只是黄粱一梦。我不希望茶友对普洱茶的感觉是这样;而是一贯强调,同一款茶,在不同时间段,用不同的水和器皿,多试几次,来判别这个茶的好坏。普洱茶的加工和陈化,伴随着两个变化,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从这个方向去研究和了解普洱茶才是正道。用所谓的气去感悟,那应该是有特异功能的气功师的事;普通人最好不要去玩。

三、喝茶的装备

普洱茶可以喝得很简单。简单到一个大杯也可以,飘逸杯也可以,普通的功夫茶具也可以;喝袋泡茶也可以,喝迷你沱也行,老黄片也罢。从喝茶的角度来说,大家目的各有不同。有些是为了解渴,有些只为了减肥,有些只为了调节下情绪,有些是为了卖茶,有些是为兴趣品茶。目的不同,实在没有必要追求太多喝茶的装备。看自己的经济能力和目的,量入为出,才是硬道理。

许多年轻人看看网上的视频,据说一套茶具要几千上万几十万,都说喝茶喝不起。今天大滇说了,几百元的茶具和几万元的茶具泡出来的茶,可能相差不大。茶具差一点,可以提高对茶品的了解,以及茶艺方面的技术。对于新手来说,茶器的影响,甚至差别不过十分之一。不要因为茶器太贵,把潜在的消费群推开。普洱茶的推广,应该杜绝渲染茶器的昂贵,而强调喝茶本身的益处。关于这一点,我很信服某人的说法:喝可乐是不健康,但是比起一天内滴水不进的人,喝可乐的人,身体会更好一点。因为喝可乐,首先是喝水。

四、喝茶的着装

普洱茶的从业者,应当远离奇装异服。像现代人的正常着装即可。身着唐装,剃着光头,足蹬麻鞋,只能表明自己的虚弱。靠这些奇形怪状吸引人的注意,实在对推广普洱不利。我想没有一个年轻人喜欢这样打扮。要喝普洱就得这幅打扮,我们没法向年轻人交待。如果只有卖普洱茶和算命的,才会有这幅装束。我真的很无语。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湮没在人潮中,自然舒适地喝口茶,是一件惬意的事。一个奇装异服的怪叔叔在人群中,给人一看,就说,这是卖普洱茶的,委实觉得惭愧!甚至,丢人!这类怪叔叔,满口周易、奇经八脉,国学,似乎很有文化的样子;可是,你敢公布你的中学是哪里毕业的吗?我所知道的这样一类人,甚至中学都没有毕业,常年混在社会上:一会是流浪歌手,一会是著名诗人,一会是算卦高手。简单问下,20岁前你在干嘛?混进普洱茶圈子里谈文化,靠这身行头,真的足够了吗?哪怕学习成绩再不重要,中学毕业证要有吧?否则,把周易背熟,你也理解不了。不用沐浴更衣,不用焚香;如果你心愉悦,简单喝茶足矣;茶就是茶,普洱茶就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饮料。

所有莫名其妙的怪叔叔们,请远离普洱茶!

孟庭苇:喜欢喝普洱熟茶


孟庭苇:喜欢喝普洱熟茶

青春年少的岁月里,记不得有多少个夜晚,是在被窝里塞着耳机,听着孟庭苇的音乐入眠的。那是适合夜晚聆听的声音,不是惊艳、反而淡然,更带几分忧伤。音随声动,声声沁心,给少年爱的教育,给成年心的明净。

11年前,她淡出娱乐圈,因顿悟、因释然。相夫教子、参禅礼佛,过平静的生活,不在名利场里逐流。但不知为何,我却总觉得她从未远离,也许是习惯了每年情人节从大街小巷里飘出《没有情人的情人节》,一度慰藉那些无根的心;又或许每到帘外雨潺潺的时候,总禁不住哼起《无声的雨》,想起她《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邀请。那声音,可以在忧伤的时候穿透灵魂,在幸福的时候熔炼尘埃。

如今的孟庭苇虽已年过不惑,却仍保持着少女般纯净的眸子,在袅袅佛音中有一盏清亮的茶汤相伴,并行的灵魂与躯体都变得通透起来。纵使再度回到公众视野,纵使繁华光影交错,她的心一如既往的平和安宁,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她却已经不再为了销售数字而唱,而是为心而唱,为予人希望与欢喜。

2000年您在大陆的告别演唱会是在昆明举办的,那时您在云南应该呆了不短时间,之后你还来过云南吗?对于云南,您有什么特别深刻的记忆吗?

孟庭苇是的,我非常喜欢云南。后来2007年夏天又去了一趟。在昆明待了几天拍广告,工作之后一行人到丽江旅游,对于当地的美景与古镇非常难忘。

听说您比较注重养生,以至到现在还是显得非常的年轻漂亮,能不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养生心得呢?

孟庭苇因为茹素18年的缘故,饮食上较为清淡,在佛法的熏习之下,心境开阔,生活起居正常因此无夜生活与应酬,身体自然健康;家庭幸福美满是我年轻的主因!

您喜欢喝茶吗?有偏爱哪种茶类吗?您对普洱茶有什么认识和感受吗?

孟庭苇我很喜欢喝茶,因为容易胃寒,通常会选用普洱熟茶。我所知的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等等。因此,用餐时总习惯喝普洱茶。

我们知道您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人,这些年一直很低调地在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公益活动,帮助了很多人,您认为公益对您最大的意义在于什么?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怎样将公益渗入生活呢?

孟庭苇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公益是其中一项,在带领群众投入公益的过程中,更珍贵的是,人性中最美好的特质被彰显与提升!公益就在生活起居之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舞人心的话语,一个举手之劳的帮忙,都是公益,即使是一块钱的捐助都能聚沙成塔解人急困。

阔别歌坛十余年,重新走进录音棚、走上舞台,您觉得自己的心态有了什么改变吗?

孟庭苇不再为了销售数字而唱,不再为了排行榜名次而心情起落,此刻站在舞台只为一个目的:给人希望,给人欢喜!

请问您近期有什么全新的音乐和演唱会呈现给大家吗?

孟庭苇去年底结束20周年巡演,今年9月将展开新的巡回演唱——“纯真年代之月亮说话演唱会”。转载《普洱》杂志!

阮殿蓉说茶:傣族与普洱茶


远方来的客人啊,请把澜沧江边的竹楼当成家。喝下一碗傣家的竹筒茶,你就会不渴不乏走天涯

世世代代生息于。繁衍于此的大叶种茶树是普洱茶的原料,也是中国最宝贵的茶树种质资源材料。据专家考证,它们很有可能还是当今世界茶树的正宗原种。这里还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着原始热带雨林和丰富的植物物种,被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傣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他们以茶待客、以茶为友,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丰富的茶文化,饮茶方式除了“竹筒茶”外,还有鲜枝烤香茶、煨茶、烧茶等等,无论从情趣还是从生态的角度看,都是很有个性的茶中佳品。

傣族和别的民族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常常选择临水而居,喜欢与竹为伴。这就为饮茶习俗带来了独特的内涵。竹在中国文化中是清雅脱俗的象征,它的刚劲傲立,又有“君子”的美誉。清代被人称为“茶竹双痴”的文人郑板桥,就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汉族的文人看到了竹与茶的妙趣,傣族更将竹与茶融为一体,创制了“竹筒茶”,为中国茶文化带来了新的意蕴。竹之清香融入茶之醇味,“竹筒茶”成为普洱茶中一种独特的品饮方式。

竹,为普洱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包装形式,普洱茶中的七子饼,均用傣家山寨粗大而修长美丽的糯笋竹和龙竹笋包装,它防潮而透气,经久耐磨,便于运输,外观古朴。傣族人民喜爱的竹为普洱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有茶还得有水,水也是傣族生活中的灵性之物。傣历正月(阳历四月)傣族的泼水节,就是一次用水洗尘、祈福的重要活动。好茶还需好水泡,茶与水相生相荣,有好水才有所谓品饮意义的茶,离开了好水,再好的茶都显不出它的意味。明代的张又新就曾经说过:“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充分注意到了茶与水之间的密切关系。陆羽根据多年的体验,总结出饮茶之水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认为饮茶以山泉之水最好。傣家人生活在山之上,水之畔,他们与水的关系比别的民族更为密切,傣乡的水清沏明静,绿波荡漾,是冲茶的最好选择。

傣族和茶、竹、水的亲密关系体现了“诗意地栖居”这一人类追求的境界。假如你到傣乡去,吸引你的不仅仅是傣家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还有那些古老的茶山、茶园,你将被绿色海洋一样的万亩茶园所震惊,这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来到傣家竹楼上,美丽的小卜少亲手为你冲一碗清香迷人的“竹筒茶”,茶香竹香带着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所有的劳累和尘世的烦恼都将一扫而光,那时你就体会到什么是诗意地栖居了。普洱茶是最能体现傣族气质的一种茶,它的和合之气,它的品质内敛,它的自然与真性,它的醇厚温和,不正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写照吗?

茶韵说


茶的着作,诗歌、广告中屡见茶韵、茶汤之韵、岩韵、韵味绵长等词句。什么是韵,什么又是茶韵。

先明白什么是韵:这个字古字作韵,指声音。《说文解字》:“韵,和也。从音,员声”;《玉篇》:“声音和曰韵”。员即圆字的简写,圆浑之圆;匀为韵之简写,调匀之匀。韵为圆浑和谐的意思。东汉蔡邕《琴赋》:“繁弦既抑,雅韵乃扬”;西晋陆机《演连珠》:“赴曲之音,洪(宏)细成韵”;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喓喓学草虫韵”都是指声音的和协。后来,声的抑扬用到了文字上,好育好记好听,刘勰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唐王勃说“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他的《滕王阁序》便是明证。押韵是为了音律的和,唐白居易说“九岁谙识声韵”,有了音韵和节奏,才称得上琅琅上口,既悦耳又美。把韵用到生活中,又成了一项审美标准。像^***,五官端正叫美,气派风度叫韵。“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韵比美更上一级,现代人可以称为气质。气质是花钱买不到也借不着的,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气度给众人以基本一致的认识,是人文化修养的外露。韵从声音一扩大,就有:

“神韵冲简,识宇标峻”——宋顺帝《诏溢王敬弘》——神韵

“阮浑成长,风气韵度似你”——《世光新语?任诞》——气韵

“石秀幼有令名,风韵秀彻”——《晋书?桓石秀传》——风韵

“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文选》——韵宇

“康乐(谢灵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南史?谢弘征传》——家韵

以上诸例韵的复合词,虽细微却不可混用。除韵宇指人的器量胞怀,家韵指一户人家的处世作风外,都是指在^***状貌基础上的呈现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美的官感反应。

从音节韵律到人的精神状貌,再扩大到对艺术作品的品评。刘勰把山水画的“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标准。荆浩《山水画录》称:“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并说“韵者,隐露立形,备意不俗”。“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鹰运用到文字上是“一曰体、二曰志、三曰气、四曰韵”并指出文字创作是作者人性内在精神美的外观表现。对一些架势大,貌似惊人,但内容苍白无力的作品,不仅不存在什么气韵,反而是“譬之壮夫,其躯干枵然,骨气强盛,而神色昏蒙,言动凡浊,则庸俗鄙人而已。”这种尖刻的评论,说明气和韵都是从整体的质量、精神上来认定的,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品评准则。北宋范温认为“有余意谓之韵”,就象“闻之撞钏,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矣”。读到这样的话,就慢慢转到我们要探讨的“茶韵”中来了。推开去说,非但是范温说的“声外之音”,应该还包括形外之态、言外之意、诗外之情、画外之趣,书外之神、茶外之味,风流韵事等等都可用韵字来描述。

潮州茶人叶汉钟先生来湖州时探及茶韵中的岩韵,他认为韵即气。武夷山采制的茶香茶味的产生的感觉,就是脑海中呈现出来武夷山的山水风土人情,别处的茶叶无可取代的,就是岩韵。

长安茶人马嘉善先生在湖州时探及茶韵,他认为这是茶香茶味进入人的腑脏之后,与^***生气相结合的一种气息。每种茶对每个人所产生的结果并不一致,因此茶韵对每个人的理解也有不同。共同的是体内所产生的那一种一种太和之气,有一种飘渺的愉悦感,就是茶韵。

武夷茶人林治在《神州问茶》中有一节谈到岩韵。他认为武夷山是以石为神髓,水为灵韵的名山。在品茗时要想到岩石的安然、永恒、脉动……心领神会的吸取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岩韵是谁也讲不清,难以言传的爱石恋石情结。

四川徐金华先生《徐公品茶》中有“茶韵”一节。称:“韵者味也。茶韵即各种茶的独特的韵味或风韵”。但他在“茶气”一节中也认为武夷茶的名气非同一般,其原因之一就是有吸收大山之灵气。

北京茶人张英立先生来湖州时探讨茶韵。他认为,传世佳茗极多,但茶与韵相连的却只三种。即福建安溪铁观音的“观音韵”与武夷大红袍的“岩韵”,还有安徽太平猴坑所产的猴魁称为“猴韵”。他认为清代梁矩章《归田琐记》中的香、清、甘、活四字中的活字即指茶韵。最后他认为,对于韵可谓“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韵不仅是短时的感受,流布也长可达百千年。现在研究兰花和对艺兰事业有贡献的,称之为“楚骚遗韵”,典出楚国的屈原崇尚兰花的高洁香远;对集中描写和体现汉唐文化的作品、展示称之为“汉风唐韵”或“大唐遗韵”。在小的方面,弹琴的“指韵”,书画的“笔韵”、“墨韵”;曲艺“京韵大鼓”也指历代北京之风味气韵,非指语音之韵,这些例子说明,形成韵是需要时间积淀的,是需要千万人共识确认的。

茶韵,在大的方面就是中国的茶和中国的历史,地方风土,审美标准和个人修养的总和,非指茶的形、色、香、味,指一种精神境界,属茶外之味。小的方面是人在品饮茶汤之后产生愉悦、空灵,瞬间的迷幻和浮想联翩的境界,也是茶外之味。因为都是茶赋予的,故为茶韵。

见证普洱茶如何蜕变成普洱熟茶


普洱茶蜕变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普洱茶发酵变成普洱熟茶的过程。

普洱熟茶发酵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检验水质,养地,洗地。

一、养地:新的发酵房不能马上拿来发酵用,需要进行养地,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新地面的异味,保证发酵茶的品质。

二、地面要求:水泥地面或者水冬瓜木地板。水泥地有吸水保温的作用,而水冬瓜木也有吸水保温的作用,国营时期的勐海厂用过,但使用周期只有二年左右,几乎所有厂都用水泥地面了。故在此只说水泥地面了。

三、养地要求:根据厂地的大小,准备数量不等的熟茶灰。按0.5-1cm平铺在地面上。然后浇水,要求浇透,但不能积水。每隔二至三天再复浇一次,复浇只是稍微洒少量的水,不让表层出现干的现象。养地以春,冬天7天为好,夏季3-5天为好,(因天热,时间久了会臭)。还要看地面吸收茶汁的情况来决定养地的时间。一看地面的颜色,新的水泥地面以变黑为好。二闻茶灰的味道,挑起茶灰闻一下要没有茶味,只有水泥沙浆的味道为好(表明茶叶已吸收了地面的异味)。

四、洗地:地养好后,清除茶灰,一定要用水把地面冲洗干净,以防养地的茶灰影响发酵茶叶的品质。等地面晾干透后就可下堆发酵了。

普洱茶砖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砖简介

茶砖出现于光绪年间,很多产茶地开始制作砖茶。由于从前茶农交给晋商的散装品,体积大,重量轻,运输不便,且需将茶叶装入竹篓,踩压结实后,再行载运,颇有耗损。为了适应茶商的要求,而出现了砖茶生产。最早出现的茶砖,始自光绪初年,其压制法极为幼稚简单,一般都是人工压制。

从光绪四年(1878)以后,晋商们在砖茶的制作中逐渐采用了水力压机和蒸汽机加工砖茶。这种制造砖茶方法简单有效便于操作。可以说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最早在我国出现,就是因为茶叶贸易带来的,作为一段历史的纪录,茶砖真实的表现了清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历史面貌,以及近代科技在我国的发展演变过程。

了解到以上制作过程后,其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任何好的东西的形成都需要一个不是那么容易的过程。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董玥说茶:这款普洱熟茶已经有17年》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