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只因热爱只做好茶

钟广林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进入茶行业之前,先后从事过制造、装饰、再生资源、房地产等10多个行业。他告诉记者:“2002年的一天,朋友说要去芳村的茶叶市场走走,那时候我只喝白开水,而那时候的广州芳村,已是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也就是因为那次的芳村之行,让我对茶叶有了了解,特别是初步知道普洱茶在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后所表现出来的饮用价值跟流通价值,那是大部分商品所不具备的特性,普洱茶所特有的魅力让我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经过进一步接触后,在普洱茶行业资深人士的影响及指引下,也就是在2002年,我以藏家的身份正式投身普洱茶行业。”

钟广林告诉记者,2002年,因为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他就开始以普洱藏家的身份在广州芳村以及原材料源头——云南勐海各茶山进行研究,对普洱茶源头以及原材料了解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经验累积。2007年年初,在广州芳村正式创办了“品正堂茶行”,同期成为了黎明茶厂经销商,正式开始了茶叶的经营,并协助黎明茶厂做品牌区域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品牌推广及招商工作。到了2008年,经过6年的摸索与反复尝试,并在业内资深人士的帮助下,在黎明茶厂定制了第一款名为“黎明精品”的熟茶。与此同时,推出了业内首款普洱茶试饮装,在产品上市时大力推广及免费派送。这一举措当年在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也是“合和昌小红盒”的前身——第一代试饮装。2009年,又继续研发出三款熟茶——“五福临门”“黎明精品”“黎明精品贡茶”,上市前继续向市场免费派送试饮装,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及好评。

他告诉记者:“这几款产品的成功坚定了我们坚持出品好茶的信心。也可以说,2007年到2009年这3年,我收获了对产品定位、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市场运营等方面的初步经验累积。2010年,普洱茶市场开始出现了新变化,同时也给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正式成立了合和昌公司,并确立了以勐海布朗山作为产品主要原材料产区的初步定位。”

坚持品质传承创新

合和昌逐步形成了董事长决策下的总经办负责制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原材料储备、产品研发、生产为核心的勐海研发生产基地,以品牌运营、配送、体验为核心的广州三大中心。在经营理念上,也逐步形成了“诚信、专注、执着、奉献”的务实经营理念。

钟广林表示:“合和昌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以品质作为品牌的发展核心。因此,一路走来,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坚持品质、传承创新。我觉得,普洱茶企的企业文化形成,跟普洱茶一样,是需要经历时间沉淀跟检验的,合和昌会在坚持品质、传承创新这条发展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以对品质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初衷,致力将中国的茶文化、健康的普洱茶传递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每位茶友。”

合和昌坚持传播中国茶文化,先后多次举办“藏之有道”论坛、“普洱思享”、合和昌体验日等活动。钟广林告诉记者:“这几大活动的举办一方面推动了将来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说普洱茶是一个朝阳行业。钟广林表示,合和昌将一直致力于茶文化传播,并对下一阶段茶文化推广制定了新的计划:第一,合和昌将继续坚持品牌的四大茶文化特色推广活动;第二,让更多年轻人接触茶,喜欢茶这样的健康饮品,让年轻一代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第三,通过在俄罗斯市场建立起迈向欧洲乃至全球的茶文化推广平台,将中国的茶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做出最大努力。

CY260.com编辑推荐

访武夷福(南平)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敏琼


“茂密的绿树,悄然盛开的繁花,静谧的林荫小道,幽幽的古琴声伴随着潺潺溪水……”小桥流水人家,眼前的一切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仙境一般。这是记者来到武夷福公司时最直观的感受。坐在武夷福茶室中,品一壶茗茶,听一曲古琴,观一山一水,尘世的喧嚣早已置之脑后,只留下宁静与安逸。

这便是武夷福公司,一个武夷山爱茶之人的聚集地,为我们所带来的武夷式“慢生活”。不论你是否爱茶,都能在这里找到“一种圈子、一种生活”,感悟到武夷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武夷福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

提到武夷福,就不能不提它的创办人,武夷福(南平)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敏琼。一个80后的女性创业者。同时,张敏琼还是省商贸龙头企业——南平市汇峰商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一直从事快消品行业的她,生活及工作节奏一直都是很快。所以,对她来说,茶叶,并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意。在她看来,茶叶就象征着一种载体,它让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爱好的朋友们,都因为茶而聚在一起,让人们真正放下浮于尘的心。喝上一杯茶,静静享受武夷山所带来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作为立足本地的茶企厂家,武夷福希望把武夷山真正的好茶带给大家。奉茶,致有缘之人。

“我们武夷福只做武夷茶!因为专注,所以也更加专业。”张敏琼强调,我们公司的茶均来自跑马岗、一线天、马枕峰、桐木关、牛栏坑、慧苑坑等地。原料上乘的同时,做工更加考究,在武夷山传承百年的古法制茶之上,更注重健康天然的细节,尤其是从茶叶的采摘到成茶,秉承叶不落地的宗旨,提升了安全健康的台阶。

公司不论是茶叶产地还是制茶工艺均是首屈一指,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也有很强的优势,真正让“有缘之人”喝到健康的武夷茶。茶里有春秋,岁月有乾坤。生活或是“无为”或是淡泊,都是一种饮茶本心。

有时,正待起身,笆篱小路寻茶去,阅书听雨观茶色;有时,子独一壶候星月,一种闲情,处处坦然。“我之所以爱茶,就是爱茶的那份与世无争,它的那份闲适,它的那种清净雅合的味道,如闲云野鹤一般,这种生活确实令人向往。”张敏琼说道,就像鲁迅先生在《喝茶》中说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一路的品茗,一路的找寻,正好洗去一身的尘埃,正好接受灵魂的涤荡,最后接近那杯茶,那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茶,那杯有山、有水、有云、有雾、有青烟、有鸟鸣……那杯承载着千年儒释道、通达你心灵无限与永恒瞬间的山水茶。”张敏琼说,公司在抓茶的源头与品质的同时,还非常热衷于传播茶文化,她经常说“与其说我希望大家爱上茶,不如说我希望大家爱上有茶的日子,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让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留点时间和朋友,和家人,喝上那么一杯茶,品上一段有茶的慢时光”!如今,在上海、北京等地均已经有了武夷福的茶会所。

在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等早已名扬四海,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但在张敏琼看来,如何让人们通过一杯茶,爱上武夷山,让人因武夷之美而留下,才是最为重要的。也许就像武夷福所传递出的理念一样,让人们“一种圈子、一种生活”、”自在生活,从容掌握”。放下喝茶,让心回家。让人真正感受到“武夷福,乐福于心”的真正含义。

李朝仲:天弘茶业董事长介绍


天弘茶业创始人李朝仲

个人简介

李朝仲先生,70年代云南人,云南省青年优秀企业家,云南省青联委员,中国普洱茶实践派代表人物之一,从事普洱茶的研发和生产近二十年,经历普洱茶行业风风雨雨的这些年里,始终抱着“一生只做普洱,只做好茶!”的执着心态,对西双版纳地区的古树名山及古生茶园的茶性进行实践研究,从选料到加工,从市场到消费者,认真对待每一款产品,亲自把握其口感和品质。曾为一款名为“论道”的普洱熟茶产品,尝试了上百种方法实验,由李朝仲先生带领团队所研发的口碑产品多不胜数,如“天弘百年老班章、巅峰品味、论道”等,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皆堪称普洱茶经典之作。很多熟识李朝仲的朋友与同行业者,都被其制茶理念和精神所折服。

李朝仲先生,一个简单的茶人,心胸豁达且谦逊不卑,说能做到的,做到说过的!只要坐下来喝一杯天弘的茶,便能感受到李朝仲先生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做茶即做人,有好的心态才能做出好的产品。

以茶会天下友,诚邀广大爱茶之士走近天弘,了解天弘,与天弘结缘!

16年来坚持在实践中研究普洱茶,目前已掌握上百款普洱茶的原茶配比、制茶工艺、品级评判。足迹遍及云南各大古生园,深谙各产区、古茶山、茶园以及古树茶、乔木茶、台地茶的栽培历史、生长习性、品饮口感、冲泡汤色及收藏价值。

成长经历

1997年,李朝仲涉足茶行业,后创始天弘茶业,依靠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核心原产地的古树名山及古生茶园的茶性研究,发挥选料、配茶、加工等特长优势,通过实践研究出每一款普洱茶特殊的口感和品味,使天弘茶业成长为普洱茶界的高端自主品牌之一。

如今,天弘茶业已有分支机构“昆明天弘茶业有限公司”“勐海天弘茶业有限公司”“大理天弘茶业文化传播中心”。

公司理念

天弘以“诚信凝聚人脉,质量铸就品牌”的经营理念,定位于普洱茶中高端市场。历时十五年发展,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古树名山及古茶园的茶性研究,颇有成果。充分发挥选料、加工等技术特长优势,开发的每一款产品都有独特的口感和品质,确保天弘产品成为普洱茶行业中的高端自主品牌之一。

遵循“一品天弘,缘份千里”的发展准则,让天弘普洱“”系列普洱茶结缘更多的茶友。

针对市场近年来出现的新变化,打造了四个级别、大三系列共80余款产品,供收藏级、品饮级、礼品消费及普通消费者定位,用产品的细分对应不同的消费群体。

赢周刊访光大名茶广州国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泽国


对于光大名茶广州国香茶业董事长张泽国来说,做茶叶生意并非偶然,而是自小与茶颇有渊源。

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安溪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唐朝起就是产茶胜地,至今其产茶历史逾千年。安溪茶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成为享誉全球的名茶。张泽国就是从这个闽南内陆小城走出来的茶商。

一直以来,张泽国很低调,也享受着将茶叶生意扎扎实实地做大的过程。在记者接触到的茶商当中,他是颇具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的一位。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传统茶商、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思想、一步步向新型茶商蜕变的过程。

“做茶的人,要有一颗茶心。”与茶为伍三十多年,茶的优雅、溢香、内蕴、随心,让张泽国有了颗淡泊平常、内敛自如的心,他常说,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

在谈到国香茶业的未来时,他希望稳扎稳打,用实力说话。也许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茶人精神,而不是作好高骛远的不切实际的刻意追求,使他遇事摸得准、想得通、迈得过。

高端普洱备受市场追捧

众所周知,普洱茶走进大众的视线是2007年,当时普洱茶概念曾遭疯狂炒作,一时之间,部分普洱茶品种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在普洱茶泡沫崩溃后,普洱茶整个行业一直在反思,很多普洱茶企都开始回归理性,主抓产品品质。

张泽国认为,普洱茶的暴涨暴跌走势客观上让消费者加深认识并了解普洱茶,最近两年,普洱茶市场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市场两极分化”、“品牌化趋势”等,越来越多的宛如栽培小孩,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倾注大量心血,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你没有给他持续不断的培养,供他上学,引导他成长,他很容易就会走偏。品牌也是这样,不能透支,不能浮躁。这是一个长期积累、慢慢沉淀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要学会享受过程。比如收藏一饼普洱茶,当你每年都能感受到它一点一滴的变化,就会非常快乐。”

当然,产品和服务是品牌的载体,形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好坏。做茶同样如此,如果企业领导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忽视茶叶的质量和服务,那么即使做起来也只能风光一时。在茶行业三十多年的坚守,张泽国对高品质的孜孜追求和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变革,让国香茶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总能另辟蹊径。

张泽国深知,现在已不是过去靠产品就能打天下的时代了。这个产品好,就能做得开,这种理念如果放在10年、20年之前是没有问题的,你的东西好,人家会慕名而来。但是在现今,这种路子是走不通的,现在的事实更多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他深知这一点,开始为自己的企业寻找好的宣传和营销方式。他常常主动出击,有针对性地通过媒体投放广告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他也认识到营销是自己的弱项,如何突破传统茶商的固化思维和模式,如何把更多其他各行各业的经营方法融入到茶行业当中,这些都是他一直思考和学习的动力。

2014年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吴远之访谈


讯:2014年1月3日,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做客新华网云南频道,与新华网网友一起探讨伏茶业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未来。

主持人: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大益茶业集团吴远之董事长来参加我们的《新华网云南频道·2013互联网年度人物访谈》栏目。您好,吴董。

吴远之: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相信还有一部分茶友还不太了解贵公司,可以给我们做个简单的介绍吗?

吴远之:大益集团以传承为根基,以拓展为血脉,制茶以心,事茶以诚,不断超越,成就经典。以“大益牌”普洱茶为代表的众多产品,均获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有机”(天然)食品证书,多次荣获国际、国家、部省级金银奖,并通过欧盟国际有机认证,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欧美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大益茶制作技艺”也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大益集团正式签约广州2010年亚运会,成为其茶叶产品供应商,这也是中国茶企业首次成功赞助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同年11月,大益集团获准在上,一款100多年历史的陈年老茶已上升至600万人民币,造成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惊讶。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养生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对茶叶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这是影响茶叶价格不断攀升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具有收藏价值的茶品来说,品质最为首要;其次,根据年份的久远决定茶品的价值。

永年太和茶业公司董事长 太俊林 先生专访


永年太和茶业公司董事长太俊林先生专访

太俊林男,汉族,大学文化,1974年11月生,现任云南普洱市永年茶业有限公司、普洱茶厂董事长,深圳市永年太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呼吸着彩云之南满溢茶香的空气长大,

他的祖辈在茶路上留下过清晰的足印,

他打小就把普洱茶当饮料喝,长大后又与普洱成为亲密的工作伙伴。

别人说他和普洱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他自己说他和普洱是命定的缘分。

在我的印象中,用“XX总”来称呼的人多半会透着几许圆滑和不近人情,可当我第一次见到太总时,便颠覆了心目中“总”们的固有形象,没有标志性地象征富态的肚皮,也没有冷若冰霜的象征权威的表情,只是一个很谦和很亲切的笑容便让人心里所有的顾虑和不安消散殆尽。

说是采访,更似聊天。早前准备好的记事簿、录音笔统统被我遗忘在包包一角,早前既定的问完问题快点闪人的计划也夭折在摇篮里了。采访在一个茶香袅袅的屋内进行,我们边品茶边聊天。时间似乎一瞬间静止了,慢慢刻录着他的故事,那些关于“茶”的故事,那些走在“茶路”上的点点滴滴。

立足传统

“我要像法国人酿葡萄酒一样来做普洱。”太总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位70后的年轻企业家,太总一直致力于普洱传统加工工艺的研究与运用。更加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年轻的太总竟被称为香港四大茶商仓储方法的唯一继承人。这不得不让人好奇,是什么让他这样一位年轻的企业家如此执着于传统。

太总说这多半同他幼时就接触普洱茶有关。从6岁起太总就开始跟着父亲喝茶,8岁时开始自己泡茶,高中时期就喝遍了中国的名茶,一路走来,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又是何时太总真正开始他的普洱茶事业的呢?话说那是1996年,手拿天津商学院企业管理毕业证的太总,进入到了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之后便被派往深圳专做普洱茶的业务员。谈及在深圳的日子,太总说辛苦是难免的,成天在路上跑业务,不管日晒雨淋,白天黑夜。经常是深圳香港两边跑。单是排队等过关就要耗上个把钟头。谈及这些,太总总是淡然地一笑而过。在他看来,年轻人就应该肯学肯做,吃苦耐劳。这样,才能踏踏实实地干事业。有些东西或许当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学到自己手里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所以,太总将在深圳的“上班族”日子视为其普洱事业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时期,他寻获了什么呢?

太总坦言:“到了深圳,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本来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搞外贸只能打打单、跟跟单,可到了深圳,眼界开阔了,在生意往来中直接深入地学习了很多普洱茶的知识。比如我结交过一位吴树荣先生,他经营着香港的一家百年老茶店,我的好多关于普洱茶的基本知识都是从他那吸收的。特别是其中有一条:生茶不能叫普洱茶,至少要收藏好几年,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慢慢转变,陈化后方可称为普洱茶。这句话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让我日后在做普洱茶生意时时刻不忘传统二字。如果对生茶和普洱茶都还存在误解,那又何谈投身于这个领域呢?所以,在流派众多的普洱茶界,我悉心学习了吴先生写的一些关于普洱的书,从中找到了普洱的‘根’,也是这扎实的根基让我之后有了在这行发挥的空间。”在深圳的打工岁月让太总寻到了普洱传统工艺的根,沿着这条“根”,在1999年,太总奔赴西双版纳的易武,希望让古茶工艺重获生机。在保留传统制茶工艺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成就了“99易昌号”,也成就了现在的昌泰集团。此后,太总更加坚定了做传统普洱的信念。

“做普洱,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该陈放五年就放五年,该放八年就放八年。这样才能最好地保留普洱的传统,才对得起作为一个茶人的良心。”这便是太总做茶的原则。在充斥着各种暴利神话的,他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无异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那些疯狂炒作后带来的利润神话,有时神奇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太总说他有一个台湾朋友在炒普洱的过程中仅仅一年就赚了6000万的毛利。相比之下,太总的真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有些傻气。太总说他希望普洱茶以文化为载体,回归本真。让人们在普洱中得到一份踏实而真切的感动,让饮茶不仅仅只是饮茶而已,而是品饮生活,品味人生。他希望人们对普洱的爱是明净透亮的纯粹的喜欢,而不是隔着利益的纱网,做些不真实的白日梦。

由此,太总谈到了近年来的“普洱热”,“在我看来,这好像是普洱的辉煌,但实质上从侧面反映了它正在走下坡路。因为它身上所有的亮点都已经被炒开了,炒没了,已经没有更新的东西去挖掘了,所以人们才咬住这几个亮点翻来覆去地炒,制造出了一种繁荣。由此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为图短期利益而鱼目混珠、虚夸价值的现象。其实,只要大家多一点对普洱知识的了解,便不会再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对此,太总多年来一直在致力于将普洱茶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品饮者和收藏者,让他们知道如何去鉴别优劣、真伪,如何收藏、储存普洱茶,为普洱保驾护航。“下一步我想多探究一些香港老茶人、老茶店的故事,集结成书。这样更有助与大家从根本上了解普洱,从历史、人文各个角度去审视普洱。把普洱真正内化成一种文化,一个文明符号。”太总在透露道。如果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书写童话的理想主义者,那太总应该算是普洱茶界的“安徒生”了。

勇于创新

“机遇。一定是机遇。”太总把自己今时今日的成就归结于两个字“机遇”。在机遇到来时大胆尝试、锐意创新,这便是太总成功的秘笈。

太总又一次提到了在深圳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的经历。“透过深圳这扇中国的南大门,我看到了更为广大的海外茶叶市场,了解了外国人对茶叶的需求。那时我意识到,国际化是任何一个产品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种国际化意识,使得太总在2001开始加工一些精茶块出口法国,但是当时云南能符合这样技术要求和卫生要求的厂可谓凤毛麟角。“如果从源头上就自己做会不会好一些?这样会比单纯加工更为可行?”当时,太总这样问自己。几经思考,他做了一次勇敢地尝试,也可以说是一次冒险,一次赌博。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现有市场资源,在2002年创办了永年普洱集团,真正形成了普洱的生产、储存、销售的一条龙运作。踏出这一步,太总并未就此安于现状。他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并从对外贸易中继续创新。

对此,太总给我讲了一个在与法国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故事。那次交易,法方希望在每个普洱茶块上拴一个吊牌。太总便直接在茶块上钻了个洞,把吊牌拴上,但这样一来,茶块遇水泡开,吊牌也就脱落了啊。就算是这样法方也一定要求吊牌的存在,因为在西方人眼中,有吊牌是正规生产的标志、优良品质的保证。这个小小的经历引发了太总的思考,从而使他开始了对“紧压袋泡茶”的研究,一步一步,层层攻关,他始终不曾放弃,也最终做出了成果。这便是生活的智者,善于从细节处得到启示,勤于思考,并有勇气坚持将所想付诸实际,实在令人佩服。

懂得赢利的只能称为生意人,而懂得创造的才能成为企业家,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才能收获更广阔的天地。我想太总便是这样一个懂得站在传统基石上创新的企业家吧。

他们眼中的“太总”

太总爱茶、懂茶,却不局限于独善其身,在他的引导下,许多朋友都与茶结缘,成为普洱的超级发烧友。一位茶人的博文中这样写道:“认识小太——太俊林,是一种福分。那时,我们坐同一部车回景洪,一路上聊开了普洱茶,聊开了昌泰,也是这次,我从他们嘴巴里第一次听到神奇的99易昌……”再看另一位茶人口中的太总:“普洱茶由大名鼎鼎的太俊林先生经手发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这方面的问题我当然是少不了向他请教的,他很有发言权。”我相信这绝不是言过其实的恭维,而是茶人们对太总最真实的看法。他们眼中的太总,是诚恳执着地追梦者,也是茶界举足轻重的权威人物。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太总是给予他们启迪与指引的“导航卫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

“99年来到深圳,16岁的我从太俊林先生口中认识了邓时海的<普洱茶>一书,从中了解到普洱的精华与奥秘。记得当时办公室里的易昌大砖大饼和那艘大帆船模型,还有那个敬业的太俊林经理。时光飞逝,,易昌大砖大饼和那帆船不知所踪,太俊林经理也成了永年的老总.。而在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天地——广云福茶行。”虽然不知太总是否记得当年与他共事的青涩少年,但那个少年却永远记住了太总。也因为太总对普洱始终坚持的那份痴迷让少年成人后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普洱茶路。

我留意到,太总热衷于投身公益事业。例如在一次中港慈善拍卖会上,他就提供了六筒永年99普洱茶作为拍品,为当晚的拍卖会筹得16,000元。诸如此类的慈善活动也在太总的日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正是这样一个富有爱心及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将这种爱融入生活,融入事业,融入每一片茶叶,每一杯香茗……“情要用水调”,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却承载了一个茶人一生的感情与期盼,现今读来更别有一番滋味。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太总起身泡了一壶普洱慢慢品饮,凝神间,波澜不惊,举杯时,宠辱偕忘。我想这便是一种境界,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境。这让我想到了太总说过的“永年”这个名字的来历。这二字来源于一把太总很钟爱的茶壶,其上刻有八个字“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我想这种心境和精神正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细心体会、用心学习的。

一个与茶结缘一生的人,谱写了一曲牵动人恻隐的茶之恋曲;一个与茶为伴一生的人,缔造了一个至真至纯的普洱世界……

天方茶业董事长郑孝和:以创新为帆,踏实“往前走”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回首悄然远去的2014年,茶叶市场风起云涌,低迷中焕发新机,压力中奋勇前行。对于广大茶企、茶人而言,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在安徽,说到茶,便不得不提到天方茶业,而说到茶人,则自然会想到有着“中国茶王”之称的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2014年,在众多茶企艰难行走之时,天方茶业又是如何将茶这种古老之物不断创意翻新,郑孝和又付出了怎样的人生智慧,收获着属于天方和自己独特的2014呢?

大事记:认领茶山

关键词:创新年

“2014年,对于天方而言,是一个创新年。”回顾2014年时,郑孝和坦言,这一年茶业销售相对低迷,茶界同仁都存在着压力与挑战,在此形势下,天方另辟蹊径,推出“认领一亩茶山,喝上自己富硒好茶”全国路演活动,全年走遍50多个城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热捧。

郑孝和介绍,认领茶山活动于2013年12月份推出,茶山占地2000亩,位于有名的“中国第一富硒村”石台县大山村。消费者只需预付一万元产品款,就能成为天方茶山会员,拥有自己的一亩茶山,并获得一万元的天方产品、享受免费茶山游等活动。同时,连续签约2年的会员,有权在天方上巿前按公司评估净资产价格认购10000股原始股,成为天方的股东,享受未来的增值。

“这一模式让消费者成为了茶园主,他们能到自己的专属茶园享受慢生活,能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并参与监督企业的生产制作过程,这符合现代人回归田园的强烈愿望。”郑孝和道出了认领茶山活动的由来,他表示,在当今茶产能过剩、销售略显艰难的形势下,“一亩茶山”认购模式的推出显得尤为珍贵,是销售渠道的极好补充。

对茶界来说,认领茶山为创新之举,这不仅改变了消费者角色和茶叶销售模式,更是造福广大茶农之举。与此同时,带动了石台茶叶销售及旅游经济发展。

大事记:多渠道经营

关键词:转型升级

“认领茶山”活动是2014年天方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外,天方在创新营销模式、加快企业发展过程中屡出奇招,如发行生肖茶票,为黑茶“颁发”身份证、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等。

“在产品上,天方不仅仅有雾里青高端绿茶,还有祁毫高端红茶、大众化的富硒绿茶;在渠道销售上,天方不仅有直营、加盟,还有电子商务。”郑孝和介绍,天方实行多品牌、多渠道经营。

在郑孝和看来,除“认领茶山”外,电子商务对于天方来说也是转型升级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天方电子商务发展逐年快速递增,组建了专业的电子商务部,成立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新改版“天方茶网”网上购物商城。2014年,天方更是加大了电子商务领域投入。“过去,电商是低质、低价的代表,发展至今,电商逐步走向品牌化、高端化,越来越多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入驻,越来越多有特色、有品质的商品在此畅销。”郑孝和一语中的。正是因此,天方加大了电子商务投入,天方富硒茶深受网民欢迎。此外,天方茶业被评为“2014年度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石台县被评为“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大规划:新三板挂牌

关键词:往前走

2014年,伴随着“一亩茶山”全国路演活动,天方一直行走在路上,足迹遍布各大城市,合肥、杭州、苏州、上海、深圳、蚌埠、包头、北京、济南……一座座城市,一步步脚印,这是一条理想的道路,是一条一往无前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2014年,安徽天方茶苑有限公司在广东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核心组织机构——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为池州市首家在“新四板”上市的茶叶企业。

从小企业成长为大集团,从民营企业发展为股份制企业,天方集团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大潮中逐浪前行。对于已经到来的2015年,郑孝和目标明确,那便是“新三板挂牌”。“全国路演活动,也是在为新三板挂牌做铺垫,通过路演形式与现场股民交流,让股民了解天方的产品和文化。”此外,郑孝和认为,企业的发展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健康越好,在于真正能做成一个长久的企业。用郑孝和的话来说,便是坚持用心去做茶,老老实实做好茶,不断地把健康的茶奉献给消费者。

结语:也是醉了、APEC蓝、蛮拼的、且行且珍惜……2014年已经过去,记忆的碎片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热词。天方茶业的2014,明显充满了“蛮拼的”味道,而在这“拼”的背后,正是企业一直“往前走”的姿态。而天方茶业的发展历程再次证明,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挖掘消费者需求,才能在变化的市场上以变制变、变中求胜,才能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领军企业。

茶香飘出新世界——访福建省天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丞荣


福安坦洋工夫茶驰名世界,为福安赢得“茶的故乡”称号的同时,促进了福安经济的发展,还造就了许多茶界的精英,现任福建省天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丞荣,就是其中的一个。

人的一生,虽然有许多机缘巧合,但大多成功的起点都与生长的那方山水有关联,沈丞荣能有今天的成功,正是他家乡的那片翠绿茶园和福安坦洋工夫茶造就了他。

沈丞荣,1964年出生在福安市松罗乡洋西村的一个茶农世家。高中毕业后,他总想能找点事做,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但刚走出校门的他,一时间很难找到恰当的职业。在和朋友的一次偶然闲聊中,听到收购茶青,贩卖到茶叶初制厂,可以赚到一定的利润,于是萌生了收购茶青的念头。他四处筹资收购茶青,运往各乡镇的初制厂,从此他与茶结下不解情缘。一来二往,他总算摸清了茶青行情。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降低自己的利润,以高出其他茶贩的价位向茶农收购。因为讲信用,绝不拖欠茶农的钱,茶农们都乐意把茶青卖给他,并且同意他售后付钱。这无形中缩小了资金成本,增大了利润空间。就这样,他从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中,赚下了人生第一桶金。

福安是全国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和坦洋工夫茶原产地,而松罗是福安市茶叶种植的主要茶乡之一,平均海拔500米,年平均温度20度,平均年降雨量1621毫米。飞翠叠绿的山头,终年云遮雾绕,恰是茶叶生态的最佳环境。他在贩茶青过程中认识到,贩茶青不如自己种茶树。他不顾家人劝阻,用上几年的积攒,毅然承包山地种茶。在自己原有种植茶叶知识的基础上,经常请市农科院茶叶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引进优良新品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茶园便初见成效。

沈丞荣从来不是一个能安于现状的人,他的经历和实践使他深知,安于现状就会缺乏远见,从而导致失败。他常常告诫自己,与其平平淡淡过一生,不如风风火火干一时。他的“野心”越来越大。1996年,他在原始资金积累的基础上筹资创办了福安市天仁特种茶厂,并开创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同时确定广州为销售的第一站。他知道自己种植的茶叶品质上等,特别是精制的炒青绿茶,广州人最爱喝。为打开销路,他一到广州,不顾路途劳累,逢店必进,恭请他们品饮。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拥有了广州市场。

2006年,福安市政府确定挖掘坦洋工夫茶这一历史名茶作为福安市茶叶公共品牌。政府以大量资金扶持茶农发展高品质茶叶,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为此,福安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坚持每年召开全市茶叶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推动茶产业,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沈丞荣瞄准这一契机,趁势而上,大展宏图。2006年天仁特种茶厂正式改为福建省天荣茶业有限公司。为感念自己在松罗东顶山的3300多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他以“东顶云雾”做为注册商标。公司拥有1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3300多亩有机茶园基地。他在全面引进高技术人才同时,斥巨资引进先进清洁化生产流水线茶叶加工设备。与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福安市茶叶协会、福安市茶业局专家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使公司形成了集种植、生产、科研、出口、销售品牌、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在北京、上海、山东、吉林、西安、深圳、浙江、福建等地建立100多家加盟店。2009年茶叶产品通过QS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公司所生产的工艺花茶远销欧美、东南亚。2011年,“东顶云雾”牌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012年,“东顶云雾”牌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宁德市知名商标”。

沈丞荣深知,茶业是福安农民传统支柱产业,只有改良茶叶品种,促进茶青产量,才能使茶农增收效益。为回报家乡,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以产业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联结模式,建立3300多亩有机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带动10多个行政村发展。同时,他积极扩大有机茶基地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基地向高产标准化发展,千方百计与茶农共同富裕。

福安市政府为了拓展营销市场,在每次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名茶评优“金奖”、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金奖”、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名茶评优“金奖”、“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等。公司先后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国茶业电子商务十强企业”、“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地理标志商标龙头企业”、“A级安全生产单位”、“AAA级信用企业”、“中国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等。由于贡献突出,他也成了福安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会长,宁德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福安市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协会副会长,并荣获“高级评茶师”荣誉称号。面对诸多荣誉,他没有骄傲,还是那样执着,坚韧,带着团队奔波全国。

对话滇红集团董事长王天权


滇红茶创制之初成名于香港,并于1958年的伦敦红茶拍卖中获得最高拍卖价格。1986年,滇红制作的特级功夫红茶作为国礼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深受英女皇喜爱,随即滇红茶进入英国皇室。

滇红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都是出口贸易品,不同于绿茶和普洱茶的在中国式传统轨迹,红茶的发展一开始就是从上往下的推广曲线,红茶的本身就携带了贵族高雅的气息,并与国际化茶叶消费市场紧密联系着。在英国,英伦的茶风文化基本等同于红茶文化。

谈活动:这是再续前缘

邀请英国卡特里娜公主参加在昆明举行的系列活动,王天权认为她此行的意义非凡。

记者:这次英国公主的云南行,参加了包括“中英茶文化高峰论坛”“参观滇红在临沧的茶园并授牌”,这系列活动,您认为它最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天权:这是与英国皇室的再续前缘。1986年,滇红制作的特级功夫红茶作为国礼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深受英女皇喜爱,随即滇红茶进入英国皇室。这是我们曾于今年6月25日到英国伦敦皇家肯辛顿宫隆重举行“印象中国·滇红皇家品茗会”的后续,如果说那次是“走出去”,那么这次就是“走进来”。

我认为,目前正当国内炒得很热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云南省的高原特色农业食品,茶便是它重要的组成部分。配合我省的战略高度,卡特里娜公主此行云南出席滇红主办的系列活动,也力证了“云南高原食品是安全的”,英国王室认可了滇红茶,同时,此举也对中国食品在国际上颇具战略意义。

其次,卡特里娜公主出席此活动,是一个文化的盛会。文化是无国界的,有着5000年的茶文化与英国游几百年历史的茶文化相互融合,体现了中英茶文化为媒的唯美因素。还有,卡特里娜公主是英国旅游局的名誉主席,对英国茶文化有着很深的研究,而中国与英国的茶文化如何交融,则是此次高峰论坛的重点体现。而我们还将突出体现滇红独创的特色茶道,它是参照了一些国家的国际茶道之后,融入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形成的。

为滇红授牌“中英友好茶园”皇家特供庄园

记者:听说公主将为滇红授牌“中英友好茶园”皇家特供庄园,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王总能说说详细情况吗?

王天权:临沧召开首届亚洲微电影节,开幕式与颁奖大会,都邀请到卡特里娜公主参加。这个活动是亚洲艺术节的内容之一,这也是目前自媒体走向微电影的体现,它是传播生活的一点一滴,同时也是家园文化的体现。

此外,卡特里娜公主还将参加英国中国红茶体验馆的开馆仪式,并且将于11月20日赴凤庆新厂参观,同时,种下中英友谊之树,为滇红授牌“中英友好茶园”皇家特供庄园,这标志着云南茶叶生产、种植将以庄园经济的形式体现在消费者面前。王天权说,这也是我省下一步体现后发优势、做好茶“庄园经济”的体现。

谈“南亚战略”

滇红收购4个斯里兰卡茶庄园,誓言要向立顿学习

记者:滇红集团开启的“南亚战略”将怎样走?是什么样的计划呢?您怎样评价未来10年内的滇红市场走向以及品牌扩张?

王天权:滇红的“南亚战略”,是一个较早的谋略。早在2009年,滇红开始了它的第二次创业。

2010年,滇红茶就开启了“南亚战略”。当时,滇红通过战略分析,订下了全球战略定位,以及国际化企业定位。在全球搜索行业内最有优势的国家,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都进入了滇红的市场视野。2009年,在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时任云南省省长)的带领下,200多名云南企业家到斯里兰卡友好交流,当时签了1亿美元的投资协议。第二年10月,云南省红茶的生产领头羊滇红集团便与斯里兰卡埃特肯史宾斯集团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就全面落实贸易合作方式进行了实质性磋商,进一步研究细化了成立合作公司的可行性方案。而此次合作的成功将成为滇红集团启动南亚战略、迈向国际化的一个崭新起点。

记者:目前滇红集团有哪些国际化合作项目呢?

王天权:锡兰红茶是世界红茶市场的佼佼者,而滇红集团从2010年起,便于斯里兰卡伊尔皮提雅种植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框架。历经两年的筹备工作,今年3月,云南滇红集团与斯里兰卡伊尔皮提雅种植公司合资建立了第一家清洁化生产茶叶企业正式投产,滇红集团在国际化发展战略上迈出了切实的步伐。

王天权告诉记者,在斯里兰卡合作收购的4个庄园,是1888年英国人留下的庄园,如今都开辟成了茶园,共有3.6万亩,这是对斯里兰卡茶产业的一个重要事件。众所周知,斯里兰卡的茶原料通常是供应给了立顿公司,其中有部分茶是提供给了英国皇室,如今,滇红的红茶庄园,是以“滇红”为品牌走向英国皇室以及英国市场,这是对斯里兰卡茶界都是有革命性的市场和品牌行动。

谈到东南亚、南亚布局,王天权说,“滇红从斯里兰卡布局,以茶为媒,进行文化交流,以产业、管理交融,通过民间渠道在印度、老挝、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以茶为媒的民间外交。其中,我们就准备到老挝开发古茶树,那是有一千万棵古茶树,正好老挝时下正需要进行产业化改革,就目前的各个产业而言,并非“机器隆隆”才是最好的产业化进程,绿色的庄园经济同样对老挝适用。”

“我们更喜欢让世界来认知滇红”

记者:滇红在开启英国市场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了,这些年,滇红在英国的贸易额是什么现状?

王天权:1939年,滇红创立之初便以出口创汇为主,经滇缅到香港再到伦敦市场,成为我国在计划经济年代的重点。

滇红产品一直以国际化标准来生产,这也说明,滇红的国际化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不懂“国际”游戏规则。

滇红最初走国际市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个现实的问题就先摆在了他们面前,“欧美国家,甚至包括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人们喜欢的饮料还是以咖啡、可口可乐为主,茶是中国人的最爱,但在国外并非如此,怎样才能打开市场,幸分一杯羹呢?”

外国人从不喝红茶到可以接受红茶,但是要在红茶中加点奶、加点糖等调味,这就要去顺应国外的口味,这也是市场所在。”如今,连星巴克这样一个以咖啡为主的品牌店,都引进了红茶,如冰红茶等。就传递了一个好的信号,国际品牌同样需要好的原料。去年,我参加美国的一个国际博览会,星巴克公司便有人来与滇红谈合作,需要滇红的红茶。与世界品牌合作,也是提升滇红产品销量的路径之一。不过,我们更喜欢让世界来认知滇红。

从英国市场走过去,英联邦国家的市场便是我们未来获益的市场所在。

我们打算放下自己的身段,融入世界茶文化,我们坚信,红茶是低浓度、低因饮料,是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饮品,西方人对这样的观点与认知,是需要有些时间的。我们去走国外市场,不是去占领这个市场,而是去融合的过程,我们自信,总有一天,会让喝咖啡的人逐步习惯喝红茶。”

这个国际化,其实才刚刚起步,滇红的做法,正是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普洱茶的未来国际化

记者:、云南红等都不遗余力地在传播云南的文化和产业,烟草集团也在为云南做了大量贡献,云南不缺企业家,而是政府需要怎样来帮助他们,以确定它们的地位,以提升它们的品牌。

记者:杨之辉

岁月知味董事长郑少烘:做纯正易武标杆品牌


的原料及成品库存优势更加凸显出来。用董事长郑少烘的话说,“厂商未来的竞争是优质茶树资源的竞争,岁月知味‘仓里有粮心不慌’。”他的目标是要把岁月知味打造成为纯正易武的标杆品牌。

关于原料涨价

老茶鬼:今年春季包括易武茶区在内的各个山头原料都有较大涨幅,岁月知味的生产计划是否有所调整?

郑少烘:原料成本上涨,如果没有旧茶仓储作为支撑,今年一些主打小茶区概念的品牌将很难坚持下去。岁月知味不会卷入这场炒作潮中,在保持既有仓储的基础上减少新品放量。去年我们的产量是210吨,今年计划只做150吨,等待那些不能坚守的品牌退出,以时间换取空间。

老茶鬼:近两年不少厂商在一些热点山头抢建初制所,岁月知味目前对原料的控制力如何?

郑少烘:从2005年品牌创立,岁月知味就将选料重点放在易武茶区。因为易武茶非常适合做纯料,而且干仓陈化速度比其它茶区更快,可以较早进入品饮期,有着广泛的受众面。整个易武茶区每年产量约为900吨,刨去四成雨水茶,春秋两季总量约540吨,可以支撑企业的规模化运作。作为较早一批向易武茶区渗透的茶商,岁月知味已在麻黑、高山寨、茶王树、弯弓建立了四个有机认证基地,控制着易武茶区春秋两季毛茶产量的“半壁江山”。从2012年起,岁月知味已加速向景迈、贺开、南糯山、临沧等优质茶区渗透,以买断采摘权、购买古树等方式掌控山头核心资源。我们现在储备了很多10年后的“子弹”,10年后“子弹”会变成“炮弹”,20年后就是“核武器”了,这是其它品牌难以企及的。

关于产品线

老茶鬼:岁月知味今年的产品线有无变化?

郑少烘:产品类别会更加清晰,主打价格适中且非常受市场欢迎的常规古树、百年乔木系列;面向小众玩家的山头茶作为形象产品,产量控制在年产量的1%左右,平均价格分布在2500元-8000元/公斤的区段。此举是为了适应消费市场日益细分的形势需要。

老茶鬼:岁月知味是否还会坚持山头茶、小产区的产品定位?

郑少烘:山头茶概念是为了解决如何卖出去的问题。新进入者一无品牌,二无配方,强调“山头主义”是生存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而经过几年沉淀的厂商,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客户圈子,就开始有意弱化山头概念,以强调品质征服客户。如果只做顶尖的纯料茶,风险会越来越大,竞争对手封杀你很简单,只需抬高收购价,收不到原料一切便无从谈起。岁月知味有充裕的易武山头原料仓储,可以抗衡眼下的原料争夺战,别人的劣势恰恰是我们的优势。

关于品牌优势

老茶鬼:您认为岁月知味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郑少烘:岁月知味的核心竞争力可归结为“量与品质的结合”。按照我发明的“普洱茶高端品牌价值综合评定公式”,品质是A,数量是B,年份是C,仓储是D,只有A+B+C+D四项得分都较高,品牌综合价值才能得高分。依托于易武茶区上佳的毛茶品质与岁月知味超过500吨的陈料及成品,我们在A、B两项已经得了“高分”。年份方面,岁月知味主要通过控制每年新茶进入流通环节的数量,来确保新开的渠道终端能配到老茶。去年我们售出的茶中,有6成来自往年的库存。把产品年份拉长有助于提升品牌附加值,也为经销商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这对品牌做大至关重要。所以,岁月知味在A+B+C+D四项的“总分”是很高的,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老茶鬼:您对今年的市场走势如何判断?

郑少烘:2007年普洱茶市崩盘之前,整个市场的氛围是乐观的,东莞、广州芳村有很多投资客大量盲目囤货,有的炒家甚至借高利贷炒茶,“赌”的心态非常明显。近期这一轮热炒,进来混的不乏行家里手,真正持有大货的炒家不多,货到手上转一圈马上出去,这个现象折射出投资客对价格已处高位的普洱茶市的谨慎心态。市场暗含隐忧,岁月知味的做法是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坚持稳妥不冒进,与下游渠道商共进退,不断强化纯正易武标杆品牌的地位。

企业名片

“岁月沉积·人生知味”是西双版纳岁月知味茶业的创始理念。以打造纯正易武标杆品牌为目标,岁月知味从2005年创立至今,一直专注于对易武普洱茶的推广和弘扬。经过8年多的努力耕耘,岁月知味已成为易武茶区规模最大、老茶存量最多的企业,并拥有易武千亩古树茶有机认证。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做茶文化传承的先行者——访合和昌茶业董事长钟广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