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种类】

如果说,绿茶是青姑,红茶是贵妇,那么,黄茶就是风韵动人的徐娘了。

黑茶极具收藏价值,红茶是美容养颜之佳品,白茶素有“绿装素裹”之美称,绿茶年产量位居六大茶类之首,面对茶叶概念平均化时代,茶叶圈的下一个宠儿会是谁呢?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黄色黄汤称鹅黄,形美形鲜为香醇”这三句诗,各自写出了我国茶叶中的黄茶珍稀茗品有三:蒙顶黄芽、君山银针、临海羊岩鹅黄。

日常茶饮中,黄茶并不多见,普通百姓也不常喝到。黄茶,顾名思义,茶色金黄亮丽,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如诗中所说“黄色黄汤称鹅黄。”黄茶茶青嫩香清锐,茶汤杏黄明净,口感甘醇鲜爽,回甘明显,收敛性弱。一般都认为,以产于四川邛崃山脉中的蒙山黄芽、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银针、浙江临海羊岩鹅黄为黄茶极品。黄茶性凉微寒,所以适合胃热者饮用。夏季天气酷热,选择品饮黄茶,也有相当的祛暑解热之功效。如今,黄茶产量不多,而且真品极少,是馈赠和高端茶饮市的宠儿,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

黄茶是鲜叶先经锅炒杀青、揉捻、初烘后,经过一道特殊的加工工序----闷黄,再经过烘干加工而成。闷黄,即鲜叶杀青、揉捻后将茶叶盖布,保持茶叶在较高的温度和湿度下,产生菌类催生茶叶氧化,因而使茶叶变黄。故而,黄茶实际上是由绿茶的加工工艺中增加一道“闷黄”演变而来的,因此,黄茶的干茶色泽由绿变黄,汤色也由呈浅黄至深黄,形成了“黄叶黄汤黄色”的品质风格。其中最关键的要求是:采摘最细嫩的单芽或一芽一叶来加工,幼芽嫩叶色黄而多白毫;而“闷黄”,又更是形成黄茶金黄色泽和醇厚茶香的主要区别方法。

黄茶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纳米黄茶能更好发挥黄茶原茶的功能,纳米黄茶更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黄茶茶根的利用是用来按摩二扇门(无名指本节处)能使微量元素透入穴位,增强穴位磁场产生调节作用,增加脂肪代谢。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此外,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鉴于此种,黄茶,或将成为茶叶圈下一个宠儿!

cy260.com小编推荐

黄茶:茶叶圈的新“宠儿”


黄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作为六大茶类中鲜为人知的黄茶,渊源于中国历史长河中,却一直被人们忽视。

闷黄

很多茶友说,黄茶貌似都听过,却只闻其名,不得其香。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外形没有绿茶的嫩绿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她。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黄茶一般分布在湖南,安徽,四川,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我国黄茶总产量约为7000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份额不到0.5%,在六大茶类中占比最少,市场知名度低,推广力度小,因其原料少,用料精细,传统工艺制作过程繁琐,价位也自然是不低。

黄茶要火了

黄茶国家标准于2018年6月1日正式执行

2018年2月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黄茶国标,于6月1日正式执行。

标准介绍:

GB/T21726-2018黄茶

本标准于2018-6-1代替GB/T21726-2008黄茶

本标准规定了黄茶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摊青、杀青、揉捻(做形)、闷黄、干燥、精制或蒸压成型的特定工艺制成的黄茶产品。

“蒙顶山杯”第三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在川农大举行

5月8日上午,“蒙顶山杯”第三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评审会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5教120茶叶审评室举行。现场由14位审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和“企业组”对全国47份送样黄茶进行了“公开、公平、公正”审评,组委会采用密码评审方式,本次评审严格按将要实施(6.1)的黄茶国标感观评审进行。

此次参评黄茶作品包括黄芽、黄小茶、黄大茶、品种黄茶,分别从茶的外形、滋味、香气、汤色、叶底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分数组成由专家组占百分之六十,企业组占百分之四十。最终结果,将在5月11日下午第七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4-5号连接馆活动中心,“蒙顶山杯”中国黄茶斗茶大赛颁奖仪式上发布,当天下午还举行:中国(成都)黄茶高峰论坛(14:30~15:30),6朵金花绽放蓉城获奖黄茶品鉴会(15:50~17:00)。

黄茶:茶叶圈的新宠儿

自2016年以来,在中国黄茶产业联盟、四川省茶叶学会、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雅安市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雅安市茶叶学会、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四川、湖南、浙江、安徽、湖北等我国重点黄茶产区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蒙顶山杯”中国黄茶斗茶大赛已在四川成都连续举办两届,取得非常明显的宣传效果。大赛以弘扬中国黄茶文化、推动中国黄茶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努力促进我国黄茶产业全面复兴!

蒙顶黄芽:古法传承闷黄制茶工艺

蒙顶黄芽,产于四川雅安“蒙顶山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原料单芽,清明前采摘,

鲜芽每市斤8000-10000个左右,约50000个鲜芽可制500g干茶。黄芽的成茶条形壮硕,芽尖毕露,色泽黄亮,油润有毫。开汤后淡黄明亮,叶底芽嫩黄。滋味醇浓爽嫩,香甘似熟板栗,余香萦绕口腔。可多次冲泡,是黄茶类珍品。

六堡茶会成为下一个流行茶品吗?


六堡茶会成为下一个流行茶品吗?

1月18日,始建于1953年的梧州茶厂“三鹤”六堡茶迎来了65周年华诞。广西梧州茶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的直属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是广西茶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也是六堡茶的创造者与传播者。20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三鹤”六堡茶见证着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峥嵘岁月。

庆典伊始,广西梧州茶厂厂长刘泽森,党支部书记兼副厂长何志强共同为雄狮点睛,开启庆典仪式。现场群狮起舞,贺庆祝福,群狮踏着铿锵的鼓点,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时而灵空探险,时而雄狮抖威,为梧州茶厂65周年庆典献上一份特殊的献礼。

广西梧州茶厂厂长刘泽森,党支部书记兼副厂长何志强共同为雄狮点睛。

如今,六堡茶越来越受到关注,是什么让这座彰显“供销精神”的梧州茶厂再现生机与魅力?我们一同走近她。

承载历史,创造价值

走进茶厂,彩旗飘扬,锣鼓喧天,茶香阵阵,历史的厚重与传统厂房相辅相成,正如这个中华老字号所传承的“精心制茶,诚信至上”理念,将品种、品质、品牌放在首位,也如三鹤的三只仙鹤,亭亭玉立,追求共赢、卓越、上进的心态。庆典现场,舞狮队在厂房前表演。

六堡茶的历史已有1500多年,提起六堡茶,很多人都会想到“三鹤六堡茶”这个中华老字号。而这座始建于1953年的梧州茶厂,是现存最古老的,仍在使用的砖木结构建筑,堪称“中国六堡茶第一仓”,承载见证着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峥嵘岁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苍梧六堡、狮寨,以及广西各地的六堡茶毛茶,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集中运到梧州茶厂精制加工,后按等级储存于木仓,即如今的木板仓库。600平米的特色木板干仓,与六堡茶呼吸、融合、陈化,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干仓木板见证了“三鹤”六堡茶独特的陈化环境,仿佛岁月可以触摸。

梧州茶厂老厂房——“三鹤”六堡茶诞生的地方。

2014年以来,梧州茶厂成功探索了六堡茶发金花关键控制技术、六堡茶发酵工艺自动控制技术、槟榔香六堡茶制作工艺,成功研发出槟榔香、金花、木板陈仓、窖藏等特色系列产品,受到众多茶友的喜爱,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2017年,“三鹤”六堡茶品牌价值达3.1亿元,在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位列第33位,稳居广西茶叶产品品牌第1位,六堡茶成为茶界的新风口。

供销精神,匠心制作

广西梧州茶厂坐落在梧州市鸳鸯江畔,三面环山,树木葱郁,也许是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六堡茶品质优良的秘诀之一。在品牌建设上,梧州茶厂不断挖掘、丰富“三鹤”品牌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天然恒温茶窖的陈化环境、首创六堡茶加工的独特工艺、来自绿色生态的优质原料、获得多项国际金奖的称号,将“中华老字号”展现出新的风貌。正因如此,梧州茶厂也成为六堡茶文化研究、传承、创新示范基地。

梧州茶厂员工在厂房前合影。

匠心制茶,传承经典是“三鹤”六堡茶的初心。不久前,梧州茶厂副厂长何梅珍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为65周年华诞再添风采。30年来,何梅珍继承了老一辈制茶人“精心制茶”的理念,并成功研发了六堡茶自动发酵装置、自动蒸茶装置等一批自动化生产设备,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行业内竖立了六堡茶的品质标杆。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六堡茶研究中心。

在厂房周边有许多老楼很是显眼,向工作者了解后知道,现在很多退休的员工都主要住在这里,包括现在工作的部分工作者。在庆典现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身着西服配白色衬衫,制茶工人身着蓝色工作服,显得格外精神。在合影留念时,洋溢在照片上的是发自内心的欢喜与激动,年轻的工作者在这个有着历史底蕴的老茶厂里,活力十足。在我眼中,这也许就是供销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

梧州茶厂朝气蓬勃的员工。

传统陈化,槟榔茶香

说起六堡茶,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其独特的槟榔香,而这槟榔香源于六堡茶传统箩筐的陈化。

茶窖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用于传统箩装六堡茶的前期陈化,通常在茶窖存放五个月后,再转移到木板干仓,形成六堡茶独特的风味。木板干仓和窖藏是梧州茶厂六堡茶仓储的两大特色,木板干仓的砖木结构和板块结构的设计规范,方便管理,并具有防潮的作用,更适宜后期陈化。

六堡茶传统箩筐陈化过程。

“三鹤”六堡的槟榔韵,归功于木板干仓陈化工艺,经木仓陈化的六堡茶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具有独特的槟榔香味和“六堡茶韵”。梧州茶厂副厂长何梅珍告诉记者,目前茶厂生产的六堡茶每年供不应求,产量稳定。但即使市场再好,也要把品质做到位,让消费者喝到正宗、传统的六堡茶。在梧州茶厂65周年庆典活动中,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有时会苦恼拿不到货,产品不够销售,但也正是因为“三鹤”对产品的要求,消费者才会认同,自己也更放心推荐给消费者。

“三鹤“”六堡茶产品。

65年光辉岁月,印记着一代又一代茶人追求理想和奋进的足迹,使梧州茶厂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三鹤”品牌将情怀与温度蕴藏在六堡茶中,让品质成为值得信赖与亲民的载体。65年风雨兼程,这个六堡茶老字号——“三鹤”,也定将雄姿英发,再现风采。

胡旭华:熟茶必将是普洱茶的下一个爆发点


胡旭华:熟茶必将是普洱茶的下一个爆发点

从我进入这一行那天开始,市场一直都是在追捧炒作生茶。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状况呢?原因不外乎是,生茶太容易操作了,做生茶几乎没什么门槛,没什么周期,可以现炒现卖,来钱快利润高。于是越来越多的商家、越来越多的人在推生茶,鼓动大家去喝生茶。这当中,许多人会刻意的贬低熟茶,甚至低俗化熟茶。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优质晒青被拿去压生饼,熟茶成了消化低端晒青的一个主要渠道。没有优质的原料,肯定做不出优质的熟茶,市场上的熟茶质量堪忧!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谁都不愿意在熟茶上压钱,发酵出来马上就想脱手,很少有厂家商家会把熟茶的仓储做为生产的一个环节,到消费者手上的熟茶有堆味或者霉味是很普遍的事。大家对熟茶的印象普遍观感不佳。

普洱茶(或者应该说是生茶)这些年的畸形发展,为普洱的明天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生茶注定是普洱的明日之殇!在主销区广东,整个普洱茶的存量已经是天文数字。只要是生茶,在广东什么样的茶找不出来?闭着眼一抓就一大把。可以这样子说吧,生茶没有买不到的,只有卖不掉的。而熟茶的情况恰恰相反,长期被低俗化以后,几乎没有人会去存熟茶,而且市场上要找品质优异的老熟茶往往一饼难求。也就是说,优质的老熟茶必然是稀罕之物是稀缺资源。当然,由于长期误导,太多的人对熟茶有着常识上的误区,包括云南本土许多知名的学者专家在内。这些人往往认为好熟茶都差不多。其实,熟茶的丰富性恐怕非生茶能比。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发酵场所,不同的工艺参数,不同的存储地点,不同的存放方式等等,都会造成熟茶风格的迥异。

我无意也没能力去掀起生熟之争,也没那个耐性用辩证法去看生茶熟茶,我只是凭着十多年来在生产一线的经验,凭我对熟茶的情有独钟,凭我的商业直觉,来告诉大家:熟茶才是王道,熟茶必将是普洱茶的下一个爆发点。我看好熟茶的未来,也敢为熟茶的后市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

中茶普洱“大红印”将成为茶行业的下一个里程碑


中茶普洱“大红印”将成为茶行业的下一个里程碑

“印刻历史,弥足珍贵”是老茶人对五十年代“红印圆茶”发出的感慨之声,其中寓含的情感大概是年轻一辈茶人所不能体会的。迷恋着这份不舍的记忆,六十四年后的今天,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茶公司”)决定将这份情感付诸于行动,重磅打造出中茶普洱新品“大红印”,将五十年代“红印圆茶”彻底复原,再现经典。【大红印】初见中茶普洱新品“大红印”净重357g/饼,双层棉纸包装,外棉纸正中间与内飞上都印刻着五十年代“红印圆茶”外包装上文字标志的印章图案,印章底下还附上一张1949年12月6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关于全国茶叶会议消息的报纸,以史料证明五十年代“红印圆茶”是新中国成立后制造的第一批普洱茶品,具有特殊意义,同时也奠定“红印圆茶”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拆开“大红印”的外包装,可见内棉纸上印刻的是“中茶牌圆茶”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中文字样,并冠有八中茶标志,而中间的茶字是红色的,是完全按照50年代大红印1比1完全复原。“大红印”将“红印圆茶”的每一个细节都复原得如此的精细,这看出了云茶公司的用心之处,同时更能表明“大红印”的纪念与收藏价值不菲。

【大红印】细节据云茶公司内部资料记载,五十年代“红印圆茶”的原料是通过收购民间茶菁制造的,主要分布在临沧、勐海茶区一带,其中还掺夹着易武茶山的大叶种茶菁。同时“红印圆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普洱茶品,其历史纪念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对该款茶叶的品质要求都十分严格,茶菁都是选用最优良、最高品级的,由于当时茶叶生产发展刚刚开始,自然环境尚处于未开发状态,所以“红印圆茶”所用原料在今天看来,基本可说是万里挑一,而作为第一款茶,多带有标杆性和实验性,产量并不大且均销往海外市场,所以“红印圆茶”凭借其稀缺性与珍贵,才能在当时的印级茶品中得以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即使到了现今,“红印圆茶”依然备受世人所追捧。

如今,“大红印”的研制过程更是历经万难,云茶公司为了还原历史,让经典得以延续,专门成立了研发小组,按照“红印圆茶”的原版配方,深入到各茶区收集优良的茶菁,由于现今上山采茶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茶菁质量与50年已不可同日而语,这常常导致在研制茶品的过程中,因原料质量不达标造成研发困局。制茶专家和技术人员将各茶区的茶菁进行了无数次的拼配和验证,优中取优,经过了三年的潜心研制,最终加入了新工艺、柔和传统晒青、自然醇化等制茶工艺,成功研发“大红印”,重现了当年“红印圆茶”的口感。

【大红印】品味五十年代“红印圆茶”在市面上的存量极少,一饼难求,现在市价更是接近65万元/饼。据资深茶友分享得知,已陈化60多年的“红印圆茶”茶汤红亮通透呈宝石红,味厚甘醇,韵深气强,品质超群,属现代普洱茶中上乘之品。而新品“大红印”作为其传承产品,无论是使用原料还是制造工艺都完全按照当年“红印圆茶”的标准进行。有幸尝得一泡,蜜香浓郁透山野香,汤色金黄透亮,滋味浓酽醇厚,两颊生津持久,回甘迅速。值得一提的是,“红印圆茶”和“大红印”的原料中都添加了野生岩茶,因此都具有喉韵深远,茶气强劲的特点。相信随着岁月不断的积累,陈醇优化后,“大红印”即可变成或能超越五十年代“红印圆茶”的品饮口感。【大红印】里程碑五十年代“红印圆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款印级茶,它见证的是刚结束动荡不安的内战时期转向新中国成立发展开端的历程,它是“印级茶”中最有代表性、知名度最高的一款,引领着中国茶业的发展,被视为记录中国茶业日益壮大的里程碑。它,已成为老茶人的记忆,历史的传奇。可喜的是,中茶普洱在迈进15年不久,便向市场重磅推出新品“大红印”,不但能唤醒茶人对五十年代“红印圆茶”的记忆,也让茶友得以领略60多年前的那一抹浓浓茶香。众所周知,14年的茶市遭遇寒流,市场的一片萧条,众多茶叶品牌举步维艰,他们艰难地熬过茶市的调整期,期盼着来年茶市的复苏,如今“大红印”的首发背景形如当年的“红印圆茶”一样,此刻的“大红印”不单单是款茶品,承载着更多的是中茶人要创造茶叶新高度、引领茶行业再次辉煌起步的坚定信念,被寄寓的是传承历史,更是被视为继“红印圆茶”后,下一个引领中国茶市走向美好未来的里程碑。

中茶普洱“臻品蓝印”将在莞首发,或成下一个“蓝印”神话


中茶普洱“臻品蓝印”将在莞首发,或成下一个“蓝印”神话

据悉,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臻品蓝印”将于2013年9月27日下午2点30分,在东莞宾馆凯旋会展中心全国首发。“臻品蓝印”是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2013年战略品种,精选北回归线3°内生物优生带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境内1700米以上高山云南大叶种乔木茶上等茶菁,传统晒青工艺加工,历经数载干仓自然醇化,专业茶师精心拼配,每饼净重357克,圆饼状普洱生茶,芷兰醇香系列产品。此次“臻品蓝印”品鉴会将是“臻品蓝印”在全国首次亮相,活动现场将会有茶模走秀,“臻品蓝印”产品的展示以及详细资料的介绍,更有中茶普洱系列产品的品饮环节和猜奖环节。笔者了解到,“臻品蓝印”规格为357克一饼,7饼一提,6提一件。全国总发行量仅为2000件,东莞仅限量供应300件,数量稀少,且每件茶有唯一编号,每饼茶也有唯一编号,真正做到每饼茶都独一无二,更具收藏价值。品鉴会当日发行价格超低,仅为6888元/件(市场行情已涨到7000多),单饼价格只有368元,发行当日每人限购一件。东莞茶叶协会相关人员估计,“臻品蓝印”用料精细,数量有限,加之中茶品牌,很快就能突破400元/片价位,巨大的升值空间毋庸置疑。成为下一个“蓝印”神话也将指日可待。

黄茶,一个美丽的差错


黄茶介绍

黄茶是中国特产的轻发酵茶类。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观察方法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

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而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和广东大叶青则为黄大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

黄茶制作工艺

黄茶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

形成黄茶品质的主导因素是热化作用。热化作用有两种:一是在水分较多的情况下,以一定的温度作用之,称为湿热作用;二是在水分较少的情况下,以一定的温度作用之,称为干热作用。在黄茶制造过程中,这两种热化作用交替进行,从而形成黄茶独特品质。研究黄茶堆积闷黄的实质:湿热引起叶内成分一系列氧化、水解的作用,这是形成黄叶黄汤,滋味醇浓的主导方面;而干热作用则以发展黄茶的香味为主。

在黄茶制造过程中,这两种热化作用交替进行,从而形成黄茶独特品质。研究黄茶堆积闷黄的实质:湿热引起叶内成分一系列氧化、水解的作用,这是形成黄叶黄汤,滋味醇浓的主导方面;而干热作用则以发展黄茶的香味为主。

黄茶功效

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制作工艺近似绿茶,含有大量的茶碱、茶多酚等成分,能刺激胃部的蠕动,因此胃部不适者不适宜饮用。

黄茶中富含鞣酸成分,会影响身体对铁的吸收,因此孕妇不适宜饮用黄茶,否则容易造成胎儿缺铁。

竹叶青和蒙顶黄芽的区别,一个是绿茶一个是黄茶!


最近总是有人在问竹叶青和黄芽茶叶哪种茶叶更好,其实这是一个难解的话题,因为竹叶青和蒙顶黄芽茶叶各有所长,很难分清哪个更好,只能凭自己的爱好去具体选择。下面我会介绍一些竹叶青以及蒙顶黄芽茶叶的具体特别点!

蒙顶黄芽

蒙顶黄芽,是芽形黄茶之一,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古时为贡品供历代皇帝享用,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花香幽长,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

采摘于春分时节,茶树上有10%的芽头鳞片展开,即可开园采摘。选圆肥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经复杂制作工艺,使成茶芽条匀整,扁平挺直,色泽黄润,金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甜香鲜嫩,甘醇鲜爽。为黄茶之极品。

极品黄茶蒙顶黄芽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竹叶青

竹叶青茶产于四川省峨眉山,海拔600-1500米的高山茶园。峨眉山是世界双遗产地,地处北纬30度,有着8.5亿年地质生长史,终年云雾缭绕,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产茶带。

竹叶青茶,峨眉高山绿茶,归属于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竹叶青茶只在清明节前采摘,只选茶芽,采摘的新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培等工艺制作而成。分为品味、静心和论道三个等级。

竹叶青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秀丽,匀整、匀净,干茶色泽嫩绿油润;香气嫩栗香、浓郁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嫩醇爽,叶底完整、黄绿明亮。

竹叶青茶可以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去火,其味清香可口,其色微黄淡绿,其汤晶莹透亮,内含皂苷、糖及维生素A、C,具有生津止渴、消热解毒、化痰、消炎、利尿通便。长饮此茶可排毒,使皮肤光滑,美白祛黄褐斑之功效。

竹叶青与蒙顶黄芽都是四川省产的好茶,一个来自蒙顶山,一个来自峨眉山。二者功效虽有相似之处,但是功效区别也很明显,很难分清哪种茶叶最好,只能说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普洱茶晶的故事:一个创意成一个产业


普洱茶晶的故事:一个创意成一个产业

编者按

在创新体系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是一支重要的力量。那么,小微企业在创新中如何利用平台?本文提供了案例——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可以和平台合作,将项目慢慢“孵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通讯员陈洁浦东报道 

这是一个典型的由一个创意变成一个产业的故事。

2009年11月,从美国回来的旷双远博士带着普洱茶原料与实验室小试成果,只身一人来到张江,找到上海中药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远,说:“我没有公司,没有更多资金,只有这个项目。你有技术,有平台,能不能帮我做?”

在得知旷双远要把普洱茶原料做成像速溶咖啡一样的颗粒剂后,刘志远也兴奋起来。在一番论证后,刘志远决定给力旷双远。

两年多后,梦想成真,旷双远成立了公司,融到了资金,朝着产业化发展。旷双远感慨地告诉笔者:这一切源于中药现代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研转化+技术培养+产业推广的模式能让好的创意成为现实。

研发

刘志远所负责的中药制药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主要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的开发、生产、加工及相关的技术经营等业务。客户有项目需要中试,平台提供场地,仅此而已。但刘志远并不满足于此。因此,当旷双远说出了他的想法后刘志远心动了。“我们很想将这个科研项目转化。”虽说有一定难度,但刘志远决定和旷双远共同研发这个项目。

普洱茶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口感上有一种霉味和涩味,如何在保证茶叶提取物不失原有香味的前提下,又可除去霉味和涩味,并确保茶叶中的活性成分不流失,是刘志远和旷双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刘志远带着实验室核心研发人员和旷双远一次次实验,终于发现采取超临界萃取方法,就是提取茶叶中小分子量的香味成分。再通过水提取离心去除其中蛋白类有霉味的成分,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比较成熟的提取工艺。

旷双远告诉刘志远,他一定要做成致密颗粒剂,而且不加辅料。又是一次次的实验,旷双远还请来了普洱茶原产地云南勐海茶叶专家,并根据明清朝时作为贡品的普洱茶膏(即普洱茶提取物)不添加任何辅料的事实,选择了真空履带式干燥制粒工艺。由于这种新的普洱茶颗粒密度高,不起粉尘,表面光泽成晶体状,旷双远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普洱茶晶。

孵化

旷双远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实验室从事了十多年抗癌机理研究,他一直对普洱茶情有独钟。他觉得,在天然植物中,对人类健康副作用最小,健康功效最明显的植物就是茶叶,而普洱熟茶由于其中国特色,还未被国外科学家重视。他走访了很多省市的高新园区,进行了很多调研,最后来到张江,选择与中药制药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合作。

合作进行得很顺利,看着当初的“纸上谈兵”已转化为一包包实在的“内容”,多年从事科研的旷双远突然又有了一种冲动——想自己办企业。但成立公司,人才的招聘和培养问题凸显而出。旷双远的焦虑被刘志远一眼看出,“只要你招到员工,就送到我们公司的平台来培养。”有了这句话,旷双远当即招了2名员工,并在平台的生产线、研发实验室工作学习。“这些都为公司的运作打下了基础。”

推广

如今,旷双远不仅成立了公司,有了一支团队,融到了首笔资金150万元,还实现了项目的产业化。刘志远说,“来张江创业的科技人员有个通病,研发能力强,但营销推广成了他的‘死穴’。”当初,旷双远存在同样的困惑。

企业小,没有更多资金做推广,刘志远帮着旷双远想到了叠加效应。就是利用淘宝网店+实体销售,造成口碑相传,逐步在张江,乃至上海扩大影响。叠加效应一年,越来越多的白领成了普洱茶晶的粉丝,众多的企事业单位都成为其主要客户。

中药制药领域专家、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沈平?对科研转化+技术培养+产业推广的模式表示肯定。她说,以往很多项目在中试成功后,往往会以被转让而告结束。而这个模式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通过双方的合作,将项目慢慢“孵化”,变成了企业,引导了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增强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家点评

创意可否转化为一个商业机会并进而利用这个机会创立一个企业的关键,要看这个创意是否满足四个条件,即创意是否有市场的吸引力、创意是否正当其时、是否在一个可持续放大的机会窗口之下、是否根植于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之中。

普洱茶晶这个创意的确满足这四个条件。普洱茶的保健作用已被数百年的市场所证明;从2008年前后开始的一轮普洱茶的市场炒作已经预热了这个市场,所以它来得不早不晚正是时候。另外,从未有人从事过从普洱茶晶淬取提炼的工作,普洱茶晶的机会之窗刚刚打开。此外,以普洱茶晶形式呈现的产品方便顾客使用,价值得以体现。因此,普洱茶晶的确是一个市场机会。但将机会转化成一个创业企业还需要将创意商品化,而作为一个刚刚回国不久的年轻人,孵化的资金、设备均十分缺乏。因此利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运用开放式创新的方法可以大幅提升创新的效率。但最终企业的成功还需要在市场上去实现。

普洱茶晶要最终做成一个产业,还需要进一步营造创业环境,更需要旷双远博士发挥企业家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在其本人企业家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感召下,才可能跨越企业成长中的死亡谷。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宁钟)

黄茶,一个试图模糊前发酵与后发酵界线的茶


相信很多人对黄茶的认知概念有些模糊。

其实,这种模糊自古就有。

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但按照今天的工艺原则分类,它们本质上属于绿茶类。

由此可见,仅凭“黄汤黄叶”的直观感觉辨别黄茶,很容易既混淆了黄茶的加工方法,又模糊了黄茶跟其它不同类别茶的本质区别。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实为绿茶;又如连心、包种等茶也都是黄色黄汤,实为青茶。

那么,究竟何为黄茶?

黄茶的学术定义为:黄茶属于轻发酵茶类,加工流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其中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闷黄”,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湿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汤黄叶的特征。

我们都知道,茶叶分类的重要依据源自茶叶加工过程的发酵概念,而关于茶叶发酵的概念又有“前发酵”与“后发酵”之别。

那么黄茶究竟是属于前发酵茶,还是属于后发酵茶?

又是因为什么原因使得学术界不得不将其单立门户,成为六大茶类之一?

所谓【前发酵】,是指茶青鲜叶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之前,进行的自然氧化发酵。待茶青发酵程度达到预设的目标后,再通过高温快速干燥的工艺,让茶青发酵终止并固定。

所谓【后发酵】,是指茶青鲜叶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之后,再采取渥堆或沤堆的方式,在微生物、湿热、氧化作用的共同干涉下,快速开启茶叶微生物种群活动进程。待茶青发酵程度达到预设的目标后,再通过低温渐进脱水工艺,终止茶品当下的快速后发酵进程,但又避免高温固化,在成品茶中保留一定的水分,为存储过程中的继续后发酵奠定基础。

显然,根据上述发酵定义,我们会发现,黄茶之发酵有点特殊。

按照发酵时间,它是杀青后发酵的,应该属于后发酵茶范畴。

但后发酵茶工艺的基本诉求和意义在于:发酵的进程一旦开启,就应该贯彻始终而延续到后茶事的存储环节。要想做到这一点,工艺环节就不能如再前发酵茶一般,施以高温干燥,固化并终止发酵进程。偏偏,这正是黄茶的收官工艺。

从这点看,黄茶发酵的真正意义属于“前发酵”范畴。

这也正是学术界对它的定义。黄茶属于前发酵茶,所以黄茶不适合长期存放。

于是乎,面对黄茶这个既有“后发酵”茶工艺特征,却又隶属于“前发酵”茶意义的茶品,学术上只好单独赋予了它一个类别--黄茶,跟绿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并称为六大茶类。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难看出黄茶工艺的特殊一面。从工艺原理上讲,黄茶“闷黄”发酵的工艺与黑茶渥堆发酵的工艺,都是湿热作用的结果,都会引发茶叶颜色的变化。颜色变化轻时,意在黄茶;变化重时,意在黑茶。一旦变化轻,且高温干燥固化则为“黄茶”;一旦变化重,且留一扇窗,让变化延续则为“黑茶”。

或许未来,随着现代制茶工艺的技术进步,如黄茶这样,不经意间模糊不同工艺界线的创新之茶会越来越多。

届时,我们能否判断出它们工艺的真正含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毕竟,制茶工艺是服务于茶的,而茶,是为了满足茶人需求而存于世的。(图片来源:茶品鉴;作者:王华)

关于牛蒡茶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牛蒡茶的美丽的传说。

古代,一旁姓老农,一家五口,二亩薄地,一头老黄牛,男耕女织也能维持一家生计。但是家中老母有病,症状三多及视力模糊(糖尿病)。一天,老农耕地累了在一棵树下睡着了,醒来看到老黄牛在路旁吃草,把牛赶来继续耕地,这老牛拉起犁来比刚开始时轻松多了,他自感有点跟不上趟。第二天老农又去耕地,休息时老牛又到路旁吃草,老农对昨日老牛吃过草后拉犁的牛劲大增有些奇怪,他想看看老牛吃的是啥草。过去一看,只见那草的叶子大而厚,像个大象耳朵,看牛吃得起劲,他就随手拔出一棵,那知这草的根长的吓人,足有三尺多长,形状有点象山药,掰开里面呈白色,咬一口尝尝微粘带点土腥味,不知不觉把这草根吃完了,也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反而觉得比刚才还精神了。于是,他拔了些带回家,让家人洗干净,切成段,再放几块萝卜一起煮,全家当汤喝。一连喝了七八天,老母亲的眼睛突然明亮了,原来的三多症状也消失了,还能干点体力活了。家中其他人的精神也大有改变,小儿子原来脸色土黄、嘴唇发白,如今变得红璞娇嫩,活泼可爱。全家人坐在一起议论这种草叫什么,给它起个名字,老农说:是老牛吃过这种草后拉犁才有劲的,我姓旁,在旁字上面加个草字头,就叫“牛蒡”吧!小儿子说:老牛吃了这种草就有劲,应该叫“大力根”。从此以后,人们叫这种草为“牛蒡”,也叫“大力根”。

从一株野茶到一个产业,这片黄茶成了百姓口袋里的“黄金”


从一株野茶培育出一片黄茶,再把这片黄茶变成百姓口袋里的“黄金”,龙游黄茶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打开了龙游黄茶产业发展新纪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位茶农在龙游县罗家乡海拔800多米高的圣堂山脉发现了一株野生黄茶母树。此后,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龙游县农业局等单位的联合攻关,成功选育出珍稀黄茶茶树品种——“中黄3号”。

龙游黄茶乔木型,树干粗壮高大,长势旺盛,品种栽培性状好于其它变异品种,抗逆性好,易于管理,产量高。制成的干茶色泽显黄、香高持久,茶汤嫩黄,回味甘甜,具有“低茶多酚、高氨基酸”品质优点。

2014年龙游黄茶荣获第七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白茶类银奖;

2015年全省珍稀白茶品种品质评签中获优质奖;

2016年8月28日,龙游县茶文化研究会成功注册“龙游黄”商标;

2017年正式启用“龙游黄”注册商标,有效拓宽了“中黄3号”的品牌影响力、辐射力,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龙游黄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目前,龙游有黄茶茶园面积2600亩,产值500万元,占龙游全县茶叶总产值的6.2%。有规模茶厂42家,其中3家为“浙江省示范茶厂”,8家茶企获得QS认证。

今年,龙游县出台了《加快龙游黄茶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品种繁育、扩大规模、规范加工、品牌建设等四个方面为抓手,引导龙游黄茶产业向“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茶旅一体化”发展,计划三年内扩种龙游黄茶面积1.5万亩以上,种植总面积达到1.7万亩以上,产值达到1.5亿元。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黄茶:茶叶圈的下一个“宠儿”》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种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