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以紫砂壶为代表的陶瓷文化,承载了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习俗,同时又体现时代的发展和具有当代意义的创造。在紫砂壶艺领域中有一大类属于纪念意义的壶体造型,业内称之为“纪念壶”。它既融入了鲜明的民风民俗,又不停留于传统的层面,而是不断地将文化修养、社会活动、人生阅历充实到壶艺创作中,形成开放的心境、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感,用紫砂壶传递纪念的主题。

中华民族历来对佳节、寿喜、婚嫁和重大庆典活动等都有欢庆、志喜、祝贺的优良传统。从诗赋文章到书法绘画可谓根繁叶茂。而宜兴紫砂也同样如此,数百年来用喜庆文化元素创制的紫砂纪念壶就不胜枚举。如民间的“五蝠蟠桃壶”、“子孙满堂壶”、“高寿梅桩茶具”、“福泉壶”、“大吉壶”、“鸳鸯归春壶”、“龙凤吉祥壶”等,都是对福寿吉祥的祈愿。资料显示,清朝皇宫也同样喜欢这类的紫砂壶,例如为乾隆寿庆而定制的“荷莲寿字壶”、“紫砂黑漆描金吉庆有余壶”、清嘉庆的“飞鸿延年壶”、“粉彩百果壶”等。可见喜庆元素在宫廷也深受欢迎。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今年的上海世博会,紫砂技艺人员为此创制了许多款式的“奥运壶”、“世博壶”以示庆贺,以紫砂的特质,铭记这重大喜庆带来的哲思和遐想。

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有好多东西可以纳入紫砂壶的创作范畴。俗话说:“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许多带有企盼吉兆的象征语境和新年贺岁的十二生肖都可以创制紫砂壶的血肉之躯和鲜活灵魂,脉动着纪念意义。

紫砂壶的上乘境界是现实的提升、精神的载体。十二生肖是紫砂壶的不朽题材。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紫砂陶艺家总是用紫砂泥捏制出每个生肖的可视的形象、造化的产物和无穷的韵致。从古至今,许多贺岁的生肖纪念壶,都是把生活中的情趣变化为手下的壶艺,流露出生活景象的信息,而成为心灵与生命律动际遇的产物。今年是农历庚寅年,纪念虎年的紫砂壶可谓千姿百态,精彩纷呈,以虎虎生威、福运多多的寓意而特别受到属虎人的追捧。高级工艺美术师葛军的新品“五福临门茶具”,一壶四杯组成,壶、杯用紫泥和段泥制作,圆润浑厚、饱满丰泽,呈现两色,对比和谐,并装饰有如意和祥云纹样。壶体和杯子里都彩绘虎的图案,或卧、或坐、或走,无不生动威武,形象逼真,犹如“四野传高啸,苍茫落照中,疾风思劲草,盛世待英雄”。这5只福虎出自“东北虎王”马彩华先生之手,而“五福临门”四字则由著名书法家都本基先生题写。“虎”、“福”谐音,故将紫砂茶具取名“五福临门”,以祈金虎之年,福进祥门。这是用紫砂塑成的雄健与祥和的祝福。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紫砂壶彰显了厚重的民间工艺元素,蕴蓄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精髓,是具有东方色彩和文化气息的张扬艺术神韵的高雅艺术品,因此经常被选做馈赠新朋好友的礼品,甚至是国礼。

2007年“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宜兴范家壶庄受博览会组委会之托,制作了11把紫砂壶,作为国家礼品赠与与会的11个国家领导人,成为一个亮点。这11把国礼紫砂壶,并分别取名为“和平”、“团结”、“平等”、“合作”、“共进”、“和谐”、“和顺”、“繁荣”、“丰硕”、“共享”和“持续”,造型柔顺优雅,设计灵秀精妙,而且蕴含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团结共进、平等合作、和谐发展的主题精神。

“和平壶”以圆润为基调,用段泥制作,呈梨皮色,绿色的橄榄枝贴在壶身,可爱的和平鸽塑在壶盖上,展翅欲飞,神态可掬,寓意着安逸祥和的景象。“共享壶”展示了天地方圆的大千世界中,我们共有同一个地球,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尤其是“合作壶”,壶体圆中有方,呈12个面,分别刻有包括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内及其东盟10个国家元首的签名,如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缅甸总理梭温、老挝总理波松等。壶上还镌有博览会的标志性图案,讴歌“东盟10+1”的国家团聚在一起,山水相依,携手共进。而壶盖上雕塑的一双紧握之手,分明是友谊合作、互惠共赢的象征。

Cy260.com精选阅读

紫砂上的潘若骏书法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潘若骏喜欢《菜根谭》里的这句话,这是他的心境,也是他的艺境。

年逾花甲的潘若骏,上世纪80年代曾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书法艺术专业,得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真传。他曾隐居四川乐山大佛之侧十年,育兰养性,挥毫怡情,临池不殆,终有所成,早已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曾任天津市塘沽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观其书法,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

欧阳中石先生评价潘若骏书法有“飒飒清朗”之致,潘若骏则将这份“清朗”完全刻在了壶上。

潘若骏的好字刻在壶上,壶也便成了好壶。以刀代笔、刀笔生花的潘若骏,其书刻的所有壶铭,均经过精心构思,总是文切意远,雅趣横生。把持其壶,品读其铭,顿觉风格隽永,意境悠远。这样的好壶,无疑会启迪心智,陶冶性灵。将紫砂壶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将紫砂壶打造成为文化壶,是潘若骏的追求,也是他的贡献。

紫砂茗壶为雅物,镌刻有雅文雅字的紫砂茗壶便更是雅物了。近见潘若骏先生书刻的“室雅兰香”石瓢壶,细细品赏之余,遂对“雅”字平添了一分理解与心仪。

看到潘若骏刻在壶上的“室雅兰香”四字,油然想起郑板桥的那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还有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今人所寓,皆喜起居舒适而环境幽雅,倘若再置诸案头一把古雅温润的茗壶,那主人不须自言,其品位就立现了。室雅兰香,确能使人远离尘嚣,思接千古,别有一番境界。

“水会于海,云翔于天。道之所混,孰后孰先。及子虽殊,同升太玄。舍彼玄冕,袭此云冠。遗情市朝,永志丘园。静犹幽谷,动若挥兰。”这是晋人陆机所作赠潘尼诗,在2009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潘若骏书法作品集《禅诗精选》一函四册中,便有潘若骏所书此诗。多年来,潘若骏兼修诗、书、茶、禅,并使之融为一体;当他找到紫砂壶这个十分适宜的载体后,便倾情创作,把自己的才思全部投入到这片艺术天地中。他的紫砂作品,只见功力,而不见功利,因而无缰无锁,无滞无碍,自由而自如,真是近乎“静犹幽谷,动若挥兰”了。

近年来,潘若骏又在广西钦州坭兴陶器和江西景德镇瓷器上行刀骋艺,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也给自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茶树民俗谚语


三月三,茶出山;九月九,茶盖土。(湖南)

惊蛰过,茶脱裤。(茶脱裤指萌发。湖南)

雨前宝,雨后草。(谷雨节前的茶叶柔嫩度比谷雨节后的高。湖南)

秧到小满禾到秋,茶过立夏一夜粗。(湖南)

高山茶,叶子包干子;低山茶,干子竖叶子。(高山茶比低山茶要好。湖南)

五盖山七十二峰,峰峰有宝;一峰无宝,也有黄连甘草。(湖南南郴县)

春茶前要晴,夜夜老,小满过后茶是草,拿回只有当肥料。(湖北五峰县)

茶怕干凌。

不当东风不起虫,不当北风不受冻。

春雨多,茶挨蔸;夏雨少,发不了。要想茶叶发得好,三晴四雨最为高。

烂泥发黄,种茶兴旺。(浙江)

泥坞油油,茶树包出玩。(浙江)

高山出好茶。

岩缝里的土,骨头上的肉。山岩石缝间土壤,一般肥沃而宜茶。(湖南)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安徽大别山茶区)

“四九”中心腊,河里冻死老母鸭。(安徽大别山茶区)

紫砂壶知壶与识壶


按步就班玩出专业与感情,我们华夏民族5千多年所传承的东西,其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在这一领域中你有多大的素养,就会喜爱什么样的东西,就会有什么层次。从外行到内行,从不懂到懂,从玩假的慢慢看到真的,有句普通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一张画,一张画的好,另一张画的不好,可是摆在一起,好的就突出了。

紫砂壶知壶

要知历史,介绍紫砂壶目前情况首先要了解紫砂壶历史,即紫砂工艺历史、发展史,以及工艺构成。紫砂是优秀民族传承,从茶文化发展而出,明代起为实用品,对于何谓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等老一辈的紫砂艺人,应该研究了解,加之理解,从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及理性的充分认识。

知现在、了解现代,此单指宜兴紫砂壶。华夏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师传徒承。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现在,此外我们作品的造型艺术有时代性,不能、将明朝的搬到21世纪来,也不可以一代十,以点带面的简单领会,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

是知人,何以要知人,这个作者做的壶是雕塑,还是光、素,要知“人”的艺术品、艺术道德及声誉,要从那方面得知呢?不是靠宣传,也不可一味的垂青所谓的名人效应。众所周知,真正的艺术品是放在桌面上,群众来抬轿,民众最有鉴定的资格,是经得起推敲的。

紫砂壶知壶

识壶方面,何谓真?假?好?坏?,壶从大众化到高最层次艺术品,其中分二个层次,一是一般群众普及层次,另一个是高文化水平层次,取决于各阶层不同人士的对紫砂艺术地领会与理解。

谈识壶非一言两语说得明白,总括地说无非是两个字,一是“理”,一是“趣”,所谓的(理)即是实用性的体现,在使用中是否合理;所谓的(趣)即是否有趣也就是艺术性的体现,是否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第—是合理:当然,除了对于泥料要有相应的或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以外,壶最主要的是用来泡茶的,泡茶拿起来舒不舒服为第一要紧,第二是泡茶叶、冲开水时方不方便,倒起来流畅与否,用起来舒不舒服,若产生一点点不舒服的地方,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实用品。

适用是理,还包括用完之后,茶叶倒掉方不方便,洗刷方不方便;这都是适用的理,合理与否要看其符合要求,若不合理也无所谓的欣赏,是找麻烦、找不痛快,这个茶壶就可以不要了,用杯子好了,也就不要欣赏茶壶了。还是应该选一个适合自己用的壶,这样就会愈用愈有感情。

第二是有趣:趣味,就是美,漂不漂亮,喜不喜爱这个造型,你喜欢梅花的、松干的、镶银等花货类,还是喜欢几何形的光素类,这要根据个人的欣赏角度。个人的欣赏水准及底蕴,直接影响到所选壶的状态,如明朝家具较简略些、清朝家具较复杂,所以造型也有它的时代性。过去敦煌的雕塑、石刻、壁画是历史遗留下来,依然令后人叹为观止,这是有她的艺术独到性和历史性所致。

艺术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壶基本上也是一样,总结出这个趣与这个理,你就会愈有趣愈爱它,这是发自真心去爱她,和紫砂壶去用感情沟通达到情感释放,人壶合一,这就是你最好的紫砂壶。从我有个圆的倒又想要个方的,有个方的就想要其她类的,日久天长这样你就会顺其自然变成紫砂行家里手。

如何清洗紫砂老壶


陶质古玩是收藏中的一大项,大多数陶质古玩不需清洗和修复,只需在保管方面注意,避免磕碰,不要互相叠压,不要放在潮湿的房间里保管。有些陶器由于长期埋在地下,大量的可溶性盐类及其它杂质深入到器物内部并积聚起来,使得器物含盐分很高。另外,土壤中的部分钙类、硅类化合物也牢固地吸附在器物表面,形成难溶的履盖层;还有一些彩绘俑仕,表面彩绘剥落、起翘,陶质松脆等等。

陶质古玩病害可溶性盐类去除方法:

陶器中所含可溶性盐类与土壤、水有关。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镁及这些金属阳离子的氢氧化物。可溶性盐类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情况下有一定的溶解度,当温度和湿度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溶解重结晶现象,使器物表面泛白,并且被盐结晶撑出无数小花点,造成器物表面粗糙,釉陶的釉面剥落,器物内部松脆,容易碎裂。可溶性盐类是陶质古玩最主要的病害,一般采用水洗的方法去除。在洗涤含盐分高的陶质文物之前,先要断定其火候,即烧成温度,可以从声音上来判断。火候越高,敲它时声音就越响。其次要看器物表面装饰物(如彩绘)能否经受得住清洗,否则就要先进行加固保护,然后才能清洗。

素陶表面没有其它装饰的器物。这类器物除盐较简单,一般用洗涤法。把器物放入流动的水中,洗涤一二天,除去大量的可溶性盐后,再换用蒸馏水浸泡洗涤,可用2%的硝酸银溶液测定洗涤液中氯离子浓度,来判断除盐程度。

彩陶彩料绘于器物表面和器物结合很牢固。对于这类器物可直接用洗涤法去除盐类。但还有一类彩陶,颜料图纹高于器物表面,且很松散,如果直接用洗涤法除盐,则会使颜料酥松脱落,因而要对其表面进行加固。加固剂一般常用的有2%的硝基纤维素丙酮溶液,2%的可溶性尼龙酒精溶液,3%的乙基纤维素酒精溶液。采用喷涂或者刷涂的方法对器物进行加固时,器物应处于干燥状态,加固后的器物可用洗涤法除盐,除盐完毕后可用溶剂除去高分子材料。也可不除,因高分子材料能起到保护加固器物的作用。

彩绘陶器这类器物由于地下潮湿作用,颜料中的胶结材料已老化失去作用,出土后在干燥状况下彩色颜料脱落。对于这类器物应先修整,进行表面加固后视其强度选择洗涤法或纸浆包裹法除盐。

釉陶釉陶烧成温度较高,其表面覆盖有一层玻璃质石灰釉或铅釉层,故其稳定性比一般器物要好得多。如果釉层不完整,盐类也会渗入陶体内部,盐类的结晶作用会造成釉层剥落。如釉层和器物结合牢固,可直接用洗涤法除盐;如釉层和器物结合很松散,应先用高分子材料加固,视其强度选用洗涤法或纸浆包裹法除盐。

紫砂网提示您: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所有文物的保护处理都应在文物保护专业部门和专家指导下进行。

紫砂壶经典壶型:如意壶


“如意”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历来如意就被各大家所喜爱而用于制壶,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寓情于形,寄情于景,传递自己的祝福。

正传统的“如意壶”端正秀美,既古朴醇厚,又简约时尚,是紫砂壶的一种经典壶型。"如意壶"飞起的壶把与昂起的壶嘴相对称,形成了流畅的线条,方中带圆的壶身显的大气美观,深受壶友的喜爱。

"如意"是吉祥的化身,一直深受大众欢迎。如意壶在传统的壶型上有所变化,气势非凡,结构比例十分完美,尤其是如意纹饰,轻盈灵动,整壶制作难度较高,而此壶既具小品之细腻,又有大品之霸气,把握有度,堪称精品。

最初制造如意壶的为清乾隆年间的邵茂林,宜兴川埠邵氏宗族为制壶世家,壶艺名声卓著,有“邵家壶”之称。最初此壶是为迎合富商、市民情趣而选的款式,但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被其所折射的人文历史背景和蕴含的传统文化所吸引,如意壶也越发受到欢迎。

紫砂:老壶价格难胜新壶


好善簃珍藏的宜兴紫砂

本版撰写黄辉

在紫砂收藏圈,有这样一种怪相:紫砂老壶比新壶早几百年,价格反不及新壶,(本文中老壶新壶以1949年为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新老壶价格出现倒挂?老壶市场难以成大气候原因何在?究竟是新壶价格太高,还是老壶价值被低估?

老壶、新壶,价格倒挂为哪般?

2013年11月24日,香港邦翰斯举行了一场名为“茗韵清心——JimmySha伉俪珍藏宜兴紫砂”的专场拍卖,此次拍卖共计有22件拍品,总成交额为5238万港元。其中,最高成交价拍品为现代紫砂大师顾景舟的“武陵逸人”款朱泥矮石瓢壶,经过场内竞争,最终以1036万港元成交。另一件顾景舟的“景舟制陶”款紫泥矮石瓢壶也同样以1036万港元成交,位居专场成交前列。

而在同场拍卖中,主推拍品——清乾隆时期御制紫泥绘贴泥荷塘如意诗文壶,是以清代已趋成熟的泥浆堆绘工艺制成,集诗书画印于一壶,为龚心钊旧藏,该件作品估价450万港元至550万港元,最终成交价为664万港元。此外,清代制壶大家杨葆年款紫泥铺砂钟鼓形壶为宋芝芹旧藏,成交价为484万港元;清道光紫泥吉安款行有恒堂平盖莲子壶以484万港元成交,而玉成窑王东石款段泥刻诗文扁石壶则以412万港元成交。

在其他几家拍卖公司的紫砂专场拍卖上,也能看到类似的行情——老壶价格与成交率反不如近现代紫砂。比如,在北京保利“中国高端工艺品——紫砂壶”专场中,清乾隆御制描金紫砂山水诗文茶具成交价为402.5万元,清代陈曼生、杨彭年合作的延年壶成交价仅为287.5万元。在“一丈房——海外淘砂”专场中,清康熙陈鸣远制廉斋铭乌泥束腰壶以989万元成交,创艺术家个人作品最高成交纪录,但整个专场23件作品流拍率异常高,仅有11件成交,成交率不及50%。

与此相比较,虽然当代紫砂今年的行情并不好,市场处于理性回调的状态;但当代紫砂工艺师的作品还是再创新高。12月7日,何道洪的歪嘴梅桩套壶在北京翰海拍卖中,估价300万元至350万元,最终以1265万元成交,不仅刷新个人作品成交记录,也创下当代紫砂拍卖新纪录。

被誉为现代“壶艺泰斗”的顾景舟最推崇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曾在他的自传中评价邵大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然而,在市场上,邵大亨单件作品最高成交价为481.6万元,而顾景舟的一套提璧组壶最高成交价已高达1782.5万元,两者价格悬殊近4倍。

老紫砂市场为何难有大作为

在业内行家看来,短期之内,老紫砂市场仍旧难有大作为。

紫砂研究专家张明强总结了老壶价格难以提升的几点原因:首先,从艺术价值而言,除时大彬、陈鸣远这类具有标杆性、创造性的明清制壶大师的作品外,老紫砂壶大多按照日用器制作,只是当时的一门手艺,从原料到成型的制作程度而言,没有什么讲究,更不会像现在这样精雕细琢,早期紫砂壶在文化性、艺术性上的积淀甚至不及现当代,这是客观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在于保存完整、流传有序的老紫砂屈指可数。和瓷器收藏一样,只要有残或者瑕疵,价值就大打折扣,除了出土紫砂器外,保存完整、流传有序的紫砂老壶非常少。”张明强表示,由于日常损耗,以及战争等人为破坏等原因,完好的老紫砂非常少。明清两代的紫砂壶存世量少,即使在各大博物馆也不多见。据统计,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两代紫砂壶总数不过400多件,而明代紫砂壶存世仅有50多件。“缺乏流通的量,这也是老紫砂壶难在市场上形成气候的重要原因。”

此外,从诞生之日起,各代紫砂壶都有很多仿制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民国年间,宜兴紫砂制壶高手被请至上海,根据名家收藏的旧器实物,精心仿制历代名家作品,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仿制款,仿品制作精良,很难辨别真伪。不仅有历代遗存的仿古壶,现在更有仿古作假的专业人员,市场上也充斥为数不少的仿古老壶。因此,业内甚至有人表示,90%的紫砂老壶都是年代不远的仿品。

“而且,老壶鉴定也没有一个权威、认证的标准,大部分是根据买家的经验鉴定,鉴赏要求高,收藏门槛比较高,也是市场难有大起色的原因。”紫砂真伪鉴定的难度远大于瓷器,真伪之间,价值有天壤之别,这也是紫砂器收藏、投资最大的难点。张明强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系统的研究和专著论述仿制紫砂器。”

香港邦瀚斯中国古董艺术专家王晰博表示:“紫砂进入拍卖场时间不长,买家对老壶的鉴别、鉴赏能力有限,相比而言,当代紫砂工艺师的作品更容易辨别真伪。大家对现当代紫砂壶市场更加重视,所以价格能超过老壶。另外,老壶的藏家属于凤毛麟角,尤其是现阶段,国内收藏者还没有认识到这些老壶的价值。看不懂、不敢买。”正因为如此,即便有的老壶品相很好,但如果没有清晰可靠的流传来源,藏家鲜少出手。

老壶真的卖不过新壶?

业界人士一直呼吁:老壶价值被严重低估,明清各时代紫砂高手优秀作品,目前仍处于价格洼地。王晰博认为,老紫砂的文化含量是最大的,具有历史、文化、科技与工艺多重价值。在张明强看来,老紫砂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具有历史和文化性,在紫砂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公认的老紫砂精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都没有体现出来,未来具有相当可观的升值潜力。

显然,老紫砂收藏者必须具备相当的财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非凡的眼力和收藏的长远眼光。

上海藏家许四海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执着地收藏老壶,在他看来,玩壶最高境界就是老壶,拼的是眼力。许四海收藏了1200多把紫砂老壶,其中包括被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视为“壶王”的邵大亨制作的掇只壶,现藏于“四海壶具博物馆”,这把大亨壶体型硕大,容量达2000毫升。现在市场上的估价达上亿元,而许四海在90年代购买这把壶时,只花了近3万元。

实际上,随着紫砂收藏的持续升温,老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逐渐被发掘,老壶行情也在逐步回暖。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四季拍卖第36期“掌玩心悦”专场中,清雍正至乾隆时期杨季初款段泥泥绘山水纹笔筒估价在60万元至90万元之间,最终以316.2万元成交。而在今年春拍期间,杨季初制月下包装独酌园紫砂笔筒在北京保利“燕闲清赏——翦淞阁文房古器录”专场中就曾以586.5万元的高价成交。在北京匡时秋拍紫砂壶拍卖会上,杨彭年的一把扁壶拍到了264.5万元,再为古代紫砂行情添了一抹亮色。

而在收藏方面,具有清晰来源和名家收藏的紫砂壶明显深受市场认可。例如,“八壶精舍”主人、画家唐云收藏的老壶都来源有序,深受藏家追捧。2011年,香港邦瀚斯的“好善簃珍藏宜兴紫砂”专场也受到藏家关注,100件作品成交86件。其中,清乾隆段泥彩绘“杨季初”篆印山水人物纹笔筒以386万港元成交,清雍正紫泥泥绘策杖行旅圆形砚以842万港元成交,清代陈鸣远款紫泥方壶以434万港元成交。

由此可见,并非老壶价格真不如新壶,而是限于当前收藏市场对老壶价值的认可局限,老壶价格没有体现出来。业内行家表示,在拍卖会上,只要具备高人一筹的眼力,现在正是老紫砂“捡漏”的机会。对于那些历史上已有定位的孤品或精品老壶,因其稀缺性和艺术性,定价权取决于持有者,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流传有序、品相完好的精品。随着懂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藏壶的人也会越来越理智,大家在选择紫砂壶的时候会更趋向于好的东西,老壶的价值迟早会被藏家认

紫砂壶经典壶型:文旦壶


文旦壶创于明末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清末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文旦”文字释义为:“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

文旦壶曾有一老壶铭:何必凤凰夸御茗,浣女词前落日尘,松竹开三迳,花落鸟啼水自流。亦有书记载: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那么由此可知,文旦壶在这里的创意又似乎是水果柚的仿生器,文旦柚,金黄色,食之清甜甘酸,金黄色本身就是一种艳丽的颜色,而那成熟的果实清甜甘酸的滋味,就像女人的情感,含蓄而绵长。在这里,一把紫砂壶的仿生态,也充分体现了古代女性化的柔美与雅丽。

现文旦、西施、贵妃变化很多,每个陶手都以自己的方法演绎而成,高矮肥瘦,自然壶名也让人有点难以分辨。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紫砂壶的淘壶妙招


随着茶壶收藏风气的盛行,紫砂壶的投资价值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其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但随之而来的是仿制品也大量出现。收藏紫砂壶,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紫砂艺术收藏注意一下六点。

一、宜兴紫砂泥才是正宗土

过去人们认为用紫砂壶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为宜兴的紫砂泥料烧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气性。但是现在陶艺普及,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用这种原料做出来的“紫砂壶”显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

二、艺术价值比“老”更重要

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藏旧壶、老壶。市面上有两种造假方法,一是将泥料的表面作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作旧;二是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并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三、染色紫砂不宜泡茶

宜兴紫砂由于其矿区、矿层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泽多达几十种,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等。但现在不少制壶者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在陶土里随意添加化学原料,最后制作出来的壶色彩虽艳,但泡茶就会有异味,其价值反而不高。

四、买壶先识造壶者

除了看壶本身,如果条件许可,先跟制壶者交朋友可谓买好壶的一条蹊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表示:“现在很多藏家对紫砂的了解不够,交了很多学费。要藏紫砂壶,先要从了解作者入手,特别是在高仿壶的仿真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认识每位大师的制壶特点,才不至于枉交学费。”

五、从细节把握是否为好壶

瓷库中国专家提醒,看壶身和壶口内里淤泥的地方,在上片子和假底处会留有模具印子。另外看壶把,是否有模型的接头,像仿古与莲子这种壶把末端有飞起的部分,通常这些小地方会被忽略处理。

六、手工有时只是噱头

全手工紫砂壶与普通制壶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用磨具来使壶身、嘴、把成型。相对于磨具成型来说,全手工制壶确实有一定难度,没有一定资历的制壶者是不会通过全手工制作出一把好壶的。可以说,半手工用模具做出来的壶每一把都完全相同。而全手工制壶,仔细观察会发现有细微的差别。每一把全手工的壶就像是为买壶人量身定做的,真正做到“仅此一把”。

壶言壶语:用心解读紫砂壶


爱壶人有好多种,有的喜欢收藏名家壶,有的喜欢收藏文人壶,大部分则纯粹是为了泡茶,因为爱茶,爱屋及乌,渐渐迷上了紫砂壶。都说一把好壶在手,很能涵养一个人的精气神儿。闲暇时,一一拿出来,捧在手心里把玩一番,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雅趣。

大伙养壶的方法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而每种方法的背后,都是一把独一无二的紫砂壶。

有人说,喝茶养壶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一喝茶就抱着茶壶死命擦,拿个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壶上淋,口里还不停念着:“人勤壶不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着实有伤大雅。

养壶,羡慕的当是那些懂得享受“慢”的人。当茶水渐渐沁淋过壶身,韵香氤氲中大有美人出浴的感觉,待到“壶美人”出浴,晶莹剔透喜煞个人儿。温壶、润茶、出汤,一气呵成的美不言而喻,尝到了甘洌香甜的茶汤,也养出了内敛厚朴的紫砂。

紫砂壶,是茶的知己,茶人的知音。当你用一颗心试着解读它,一把壶也就有了生命。紫砂承载了多少茶人的情怀,一把紫砂壶的历史,就是一部茶人把玩的寄情史。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纪念壶上的民风和民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