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明代商品经济活跃,手工业发达。在上层社会,文人、士大夫饮茶之风兴起,他们在茶具选用上往往融入了个人的品味和风格,其中紫砂壶受到推崇。据有关文献记载,紫砂壶由明正德、嘉靖年间的供春开创。继供春之后,紫砂制壶名家辈出,嘉靖至隆庆年间出现了“名壶四大家”,即董翰、赵梁、元畅、时鹏,名盛一时。这时的紫砂壶,壶型不尽相同,样式千姿百态,极具艺术意趣。

万历年间,紫砂制壶工艺发展迅速,宜兴紫砂工艺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名家有“壶家妙手称三大”的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其中,时大彬为时鹏之子,其壶作风格高雅,造型流畅灵活,匠心独运,妙不可思,在当时颇负盛名。明许次纾《茶疏》记述道:“往时供春茶壶,今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大彬在壶上题名款识书法亦是笔酣墨饱,周高起赞道“大彬款用竹刀,书法逼真换鹅经”。

此件明代紫砂醴泉壶为时大彬所作,现藏于苏州古玩城。该壶选料上乘,色呈棠栗色,表面参杂斑驳的浅色细砂,粒粒隐现,甚似熟透之梨皮,让人不禁想摩挲把玩。在明润古雅包浆的衬托之下,优美的紫泥机理隐约而见,正所谓“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壶身扁圆筒形,由上向下渐敛,短直流,圈耳,肩部起一棱线,自流部贯通至耳部,一气呵成,压盖微穹,配合严密,半环盖纽,底刻“万历丁未孟夏之月大彬”铭文及款识。

此壶原为海上收藏大家龚心钊旧藏。龚心钊(1870-1949)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19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是清代最后一任科举考官。光绪年间出使英、法等国,清末出任加拿大总领事,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不问政事,以诗书文物自娱,所藏文物,精品颇多,如国之重宝“商鞅方升”

即为龚氏旧藏,其它如战国越王剑,宋代米芾、马远、夏圭等名家书画,宋汝窑盘,以及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曼生等制的紫砂壶,均为难得名品佳作。

龚氏所藏文物,必有精致考究之包装。该件明代紫砂醴泉壶有度身定做的瘿木囊匣,面板阴刻填金古物名称及“合肥龚氏瞻丽斋记”鉴藏印,该匣本身就是一件精美艺术品。在龚心钊之后,此壶曾流散到日本,近年来得以重返故土,倍受藏家珍惜。(张美)

扩展阅读

收藏紫砂壶看重艺术价值


对许多嗜茶的朋友而言,拥有一把“暑月越宿不馊”的紫砂壶是梦寐以求的事情。近日,中国制壶制茶大师武汉交流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曹亚麟、储立之、蔡正安等制壶制茶大师聚首江城共话“壶与茶的对白”。记者专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亚麟,听其细论紫砂艺术,详解收藏技巧。

紫砂壶始于宋,兴于明清,长久以来,紫砂壶在文人雅士的追捧把玩中,逐步形成“冶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的金石文化艺术风范。宋代词人苏东坡便有“青烟白菜炒米饭,氐壶天水菊花茶”的名句。

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曹亚麟先生便是江苏宜兴人,在他看来,紫砂艺术早已融入了宜兴人的血脉,“从小就耳濡目染,发自内心地喜爱”。在这个领域钻研多年,曹亚麟对紫砂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我看来,紫砂艺术与诗词、书画、音乐是相通的。诗词受格律所限,却可用短短几十字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书画用线条和明暗表达,却能包罗万象;而音乐,用7个音符可谱成千变万化、千古流芳的佳作。创作紫砂壶也是如此,通过造型、线条以及色彩的组合,可以谱成无穷尽的紫砂乐章。”曹亚麟说。

说到紫砂壶收藏,曹亚麟将市面上的紫砂壶分为两大类:日用品和艺术品。曹亚麟表示,作为日用品,紫砂壶只需满足造型美观、制作精美、泥料精良、使用舒适的要求即可,“不追求原创,美观实用,收藏者自己喜欢就行。这种紫砂壶以日用为主,只有技术价值,没有艺术价值,不建议收藏”。“作为艺术品,紫砂壶不仅要满足日用品的要求,更须具备原创的艺术美,和表达丰富思想文化的内涵之美。”曹亚麟说,“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是,这种具备唯一性和创造性的艺术品”。对于许多藏友提出的,如何鉴别紫砂原料优劣的问题,曹亚麟坦言,甄别成型的紫砂壶非常困难,“最保险的方法是跟着名家买,他们不会用差的材料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艺术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名家辈出,代有精品。历代紫砂壶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味,也规范其紫砂壶的造型及纹饰。纵观其历史发展及演变,一般都表现为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简趋繁,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陶都名器紫砂壶就是中国工艺品发展及演变的缩影。

紫砂壶的制作成型都是由手工操作的,以泥片镶接法成型,也有模制的,造型变化多样,不受时代局限。制坯的工具,在明代还极简单。金沙寺僧制壶只用一把竹刀,所谓“削竹为刃,刳山土为之”,到了清初,制壶工具即增加到数十种,主要有椎、碓、钗以及圭形、笏形、贝形、月形和蝎形等工具。后来制壶工具又增加了搭子、拍子、转盘、直尺、矩车、线梗、明针等;而制造工具的原料也有竹、木、角、石和金属等等。各种各样的工具,适应于各种不同的用途,所谓“意至器生,因穷得变”。

紫砂壶造型艺术

紫砂壶如按造型形式分类,可分为几何形体造型、自然形体造型、筋纹器造型及水平壶和茶器造型四类。在紫砂壶生产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几类造型的壶均有制造,但每个时期生产的主流却有所偏重于不同造型、艺术风格及发展趋势。其造型工艺特点及装饰艺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光货”。光货造型讲究器皿的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以及形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辅以一些简洁的线条装饰。

二、自然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花货”。花货取材自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最能代表制壶艺人的匠心独运,以造化为师。

三、筋纹器紫砂壶造型,是将花木形态规则化,结体精确严格,制作精巧的一种陶瓷造型类别。其特点是将形体分作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成于精确严格的结构之中,形成一个完美在整体。

紫砂壶陶刻装饰艺术

紫砂壶陶刻装饰艺术,是由制壶艺人署名刻款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最早见于元代铭壶“且契茶、清隐”五字草书。至明代,供春、时大彬等名家所制紫砂壶都铭刻着作者的姓名和制作年代,一般都刻于壶的底部或壶盖子口或壶把下等不显眼处。如供春制树瘿壶把下刻有铁线小篆“供春”二字;时大彬制凤首印包壶壶底镌“万厉丙申时大彬制”二行楷书。后来,由于茶事业兴盛和紫砂壶的社会影响,追求书法艺术和铭刻趣味,不仅是制壶人自己落款题词刻于壶上,而且还吸引了社会上不少精于品赏的书画家、金石家及文人墨客,他们也纷纷介入紫砂,出样订制的挥毫饰壶。同时,刻画装饰的部位也都移至壶的肩、腹、盖面告示显眼处了。

紫砂茗壶一般不上釉,以其本色特性称著。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一度在紫砂壶上施炉均釉、用珐琅、粉彩绘图案和在壶表包锡、镶玉、描金的装饰,或进行抛光及金银丝镶嵌等装饰工艺,也可使产品别开生面,流光溢彩,另创一种艺术风格。现代讲究紫砂本色,故很少采用此种工艺。此外,还有用本色泥在紫褐色壶上绘画的泥绘工艺。除了各式茗壶,紫砂还用来制作茶杯、花盆、文具、挂屏或陶塑、杂件等。

当代紫砂茗壶的制作技术及装饰艺术,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了空前的发展。紫砂泥色彩的调配更加运用自如;纹饰采用了浅浮雕、印花、贴花、书画镌刻及金银丝镶嵌等新工艺;造型也更加新颖别致。新一代富有开拓精神的壶艺师在茁壮成长。他们的作品,仿创结合,构思新颖,制作精湛,展现出百品竞艳的时代气息,把紫砂壶艺术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徐新芳

紫砂壶:利用线条来表达艺术


宜兴紫砂壶主要是利用紫砂泥料固有的机理质感,造型和泥色的变化特点表现其装饰效果。紫砂壶往往在成型过程中同时完成装饰工艺,如线条的装饰以及造型上弧面反弧面的利用等。

线条装饰在我国陶器上的使用可谓源远流长。彩陶纹饰中的线条运用变化万端,主要以它的二维平面形态,如折线、曲线、直线、点线来适应造型的变化。这种蕴涵着主体审美情感及想象力的线条,为中国绘画线条规定了最原始的审美价值取向,并对我国的青铜器、玉器的纹饰乃至其后丰富的工艺美术作品,自然撚也包括紫砂陶的装饰用线,起到开山的作用。紫砂壶的线条装饰,其实是茶壶造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立体线条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以及云水纹、花瓣纹和菱纹等20余种。这些线纹的运用,既是一种装饰的艺术手段,又起到确保器体质量的作用,可以增强成型时粘接处及边缘部分的应力,也就是增加了实用功能。

中国陶瓷的造型,基本上是线条的运用。线条艺术。是紫砂壶艺术的最基础的本质,也可以说。壶艺所用之线是最富有情感之线,陶艺家的情感宣泄的主要艺术概括手法就是线条,常言有“壶如其人,”但更是“线如其人”。线条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态。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多端的。如:S形、V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螺形、波形,以及长与短、粗与细、纵与横、曲与直、虚与实、断与续等,它们可以使人们心理产生快与慢、刚与柔、滞与滑、利与钝、顿与挫等不同感应。一般来说,直线具有刚劲、挺括、正直等特性。给人以一种力的感受,如:著名工艺大师李昌鸿在1984年制作的一把“壶”,此壶似方非方,似圆非圆。立意新颖,线条挺括,立体感较强,恰似汉字的一个“壶”字。又如:“方壶”、“八方壶”、“僧帽壶”,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中轴线、平行线准确匀挺。整体造型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曲线则是有优雅、柔和、活泼、流畅等特性,给人以一种活力感。如:壶艺泰斗顾景舟的“石瓢壶”,整体看似金字塔结构,一个三角形沿着它的两边画两根平行线作为嘴把,它通体几乎是没有直线,把所有的线化为似直非直的线,似曲非曲的线。当这样的线溶于壶的造型中,使茗壶一下变得生动起来并充满张力。又如:邵大亨的“掇只壶”,用S形的线把身筒捆住。造型呈现出有张有收的对立统。同时注重线条的过度。以似人化的手法,表现有肩、肚、足的曲线,使壶体饱满圆润,隽永耐看,显示着活泼柔顺之美。因此,邵大亨的“掇只壶”真的很美。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陶艺人的线条美。始终贯穿在整个壶艺造型设计构思中。当然。对于线条的运用。从事紫砂造型的艺人一般都在自觉运用,不同艺人所创制的线条技法和线条风格,都应体现出对容体的真挚感受,当主体个性涵养的显露及容体形神的表现相融并现时,线才充分地体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这一精神境界,以及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审美观念。这也使线得以源源流长、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从中看到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和智慧精神。林凤眠指出:“美学可以把知识的对象的真,意志的对象的善,艺术的对象的美,完全统一在一点上。”线条的运用正是具备了人类共同的审美意识,体现出人类的认识意识,表达出人类的情感意义,反映了人类的真美精神和民族意志。因而,体悟和表达陶艺人意境的语言,正确理解点、线、面的构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紫砂壶知壶与识壶


按步就班玩出专业与感情,我们华夏民族5千多年所传承的东西,其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在这一领域中你有多大的素养,就会喜爱什么样的东西,就会有什么层次。从外行到内行,从不懂到懂,从玩假的慢慢看到真的,有句普通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一张画,一张画的好,另一张画的不好,可是摆在一起,好的就突出了。

紫砂壶知壶

要知历史,介绍紫砂壶目前情况首先要了解紫砂壶历史,即紫砂工艺历史、发展史,以及工艺构成。紫砂是优秀民族传承,从茶文化发展而出,明代起为实用品,对于何谓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等老一辈的紫砂艺人,应该研究了解,加之理解,从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及理性的充分认识。

知现在、了解现代,此单指宜兴紫砂壶。华夏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师传徒承。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现在,此外我们作品的造型艺术有时代性,不能、将明朝的搬到21世纪来,也不可以一代十,以点带面的简单领会,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

是知人,何以要知人,这个作者做的壶是雕塑,还是光、素,要知“人”的艺术品、艺术道德及声誉,要从那方面得知呢?不是靠宣传,也不可一味的垂青所谓的名人效应。众所周知,真正的艺术品是放在桌面上,群众来抬轿,民众最有鉴定的资格,是经得起推敲的。

紫砂壶知壶

识壶方面,何谓真?假?好?坏?,壶从大众化到高最层次艺术品,其中分二个层次,一是一般群众普及层次,另一个是高文化水平层次,取决于各阶层不同人士的对紫砂艺术地领会与理解。

谈识壶非一言两语说得明白,总括地说无非是两个字,一是“理”,一是“趣”,所谓的(理)即是实用性的体现,在使用中是否合理;所谓的(趣)即是否有趣也就是艺术性的体现,是否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第—是合理:当然,除了对于泥料要有相应的或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以外,壶最主要的是用来泡茶的,泡茶拿起来舒不舒服为第一要紧,第二是泡茶叶、冲开水时方不方便,倒起来流畅与否,用起来舒不舒服,若产生一点点不舒服的地方,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实用品。

适用是理,还包括用完之后,茶叶倒掉方不方便,洗刷方不方便;这都是适用的理,合理与否要看其符合要求,若不合理也无所谓的欣赏,是找麻烦、找不痛快,这个茶壶就可以不要了,用杯子好了,也就不要欣赏茶壶了。还是应该选一个适合自己用的壶,这样就会愈用愈有感情。

第二是有趣:趣味,就是美,漂不漂亮,喜不喜爱这个造型,你喜欢梅花的、松干的、镶银等花货类,还是喜欢几何形的光素类,这要根据个人的欣赏角度。个人的欣赏水准及底蕴,直接影响到所选壶的状态,如明朝家具较简略些、清朝家具较复杂,所以造型也有它的时代性。过去敦煌的雕塑、石刻、壁画是历史遗留下来,依然令后人叹为观止,这是有她的艺术独到性和历史性所致。

艺术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壶基本上也是一样,总结出这个趣与这个理,你就会愈有趣愈爱它,这是发自真心去爱她,和紫砂壶去用感情沟通达到情感释放,人壶合一,这就是你最好的紫砂壶。从我有个圆的倒又想要个方的,有个方的就想要其她类的,日久天长这样你就会顺其自然变成紫砂行家里手。

紫砂壶的艺术化发展


紫砂壶是专用于茗茶的茶具,有着特别优良的宜茶功能,因此深得饮茶品茗君子的倾心喜爱。同时,紫砂壶又以造型的千姿百态,制作工艺的圆熟精湛,融实用和工艺于一体,享誉中外,成为公私藏家搜求的艺术珍品。

制作紫砂壶所用的泥料,具有极其良好的可塑性,性能之优异可以用来塑造一切壶式造型。另一方面砂壶的成型工艺完全采用手工制作,二者相契,如鱼得水,遂使壶式造型千变万化,几乎不受成型条件的限制。对于历代艺壶陶人所创制的壶式。虽然不能作出全面的精确统计,但估计以不下千万种,紫砂泥料的质地的优异和制作技艺精熟,既是构成紫砂壶造型层出不穷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使紫砂壶成为中国陶瓷器中独具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奇花。

紫砂壶的起源应该比较早,当紫砂泥被用来烧制缸、瓮、罐、砂锅等日用陶器时,紫砂壶也当有烧造,不过这时的紫砂壶与后来专用于泡茶啜饮的紫砂壶,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属于日用陶,后者应是艺术陶的范畴。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紫砂壶由日用陶脱胎而出,并于日用陶分道扬镳,走上艺术化发展道路的转折,约在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也既由金沙寺僧供春所创。只要将这一时期前后的紫砂壶,包挎传世名器和考古出土品作一番考察比较。就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由日用陶向造型艺术化、工艺技术专业化转化的特点。

1976年在江苏宜兴蠡墅羊角山宋代窑址,出土大量紫砂陶残器及废品堆积,残器有盖,流,把,腹片等,可以看出的器形主要为罐和壶种,尤以壶为大宗,有高颈壶,矮颈壶,提梁壶三大类,胎呈紫红色,表里均不施釉,泥质较粗,制作工艺还比较原始,说明早期的紫砂壶还属于日用陶器的范畴。

明代海棠形提梁紫砂壶

1966年在江苏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发掘了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有一件完整的海棠形提梁紫砂壶,根据同的墓志记载,该墓葬成于嘉靖十二年(1533),而此壶则是迄今由考古出土的有确切纪年,而且是年代最早的一件紫砂壶,其造型和工艺技法虽然还保留着早期紫砂壶的特点,但泥质比羊角山残器细腻,制作工艺也更精致,造型已增添了不少艺术化的成份,如提梁作成海棠形,流与壶身的连接处加饰一个柿蒂纹片等。这件提梁壶器形比较大,通高17.7厘米,口径7.7厘米,低径7厘米,据此考察,其用途可能还是用于煮水。

紫砂壶经典壶型:文旦壶


文旦壶创于明末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清末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文旦”文字释义为:“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

文旦壶曾有一老壶铭:何必凤凰夸御茗,浣女词前落日尘,松竹开三迳,花落鸟啼水自流。亦有书记载: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那么由此可知,文旦壶在这里的创意又似乎是水果柚的仿生器,文旦柚,金黄色,食之清甜甘酸,金黄色本身就是一种艳丽的颜色,而那成熟的果实清甜甘酸的滋味,就像女人的情感,含蓄而绵长。在这里,一把紫砂壶的仿生态,也充分体现了古代女性化的柔美与雅丽。

现文旦、西施、贵妃变化很多,每个陶手都以自己的方法演绎而成,高矮肥瘦,自然壶名也让人有点难以分辨。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读储集泉华夏名曲系列紫砂壶


 储集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出生于江苏宜兴,先祖储南强为宜兴文化界著名人士。1971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高丽君、范洪泉两位花货名师,期间曾得朱可心青睐指点,并自习书画,在继承传统中得益于书画文字的修炼,以创作设计见长,作品以语言为主线,追求形式与内涵的美。先后于1983年、1985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紫砂造型制图班”“公司业务技术培训班”学习,于1989年结业于中央工艺美院“陶瓷造型专业班”。储集泉擅长紫砂花货雕器,堆雕嵌贴,得心应手。1997年起,储集泉在传统花货技艺基础上借鉴泥绘、嵌泥、浮雕、贴塑等技艺手法兼容并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融诗、画,融艺于一体,面目一新的紫砂花货绘雕装饰新风格。《遥远的故事》获1998年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冷香绿云》获1999年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蟠桃》被中国南京博物馆收藏。《四君子》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优秀奖。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真诚的语言。中华民族从远古的深处一路走来,天地纵横,风雨兼程,且歌且诵,亦吟亦唱,感悟生活,放飞心灵。华夏名曲凝结文明精华,塑造民族精魂。陶艺名家、紫砂大师储集泉穷十载心力,筛选十阕华夏名曲,以十指绝技,造十把茗壶,以紫砂“密钥”跨界打开音乐经典之秘,“五色”(紫砂泥亦称五色土)演绎五音,“天工”奏响天籁,立意高、意蕴深、器型美、技艺精,有“此壶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取自杜甫诗句,改“曲”为“壶”“闻”为“见”)之妙。

储集泉很享受艺术,读画赏曲是其至爱,受此滋养,移情壶艺,“风生水上,自然成文”。画化为壶,壶塑成画,壶画同构,画壶同体,是他对紫砂壶艺发展的一大特色和贡献,而为音乐造象塑形,制成茗壶,则是郁积于胸、挥之不去的心愿、心结。“二泉映月壶”是肇始之作。此曲是举世公认的音乐经典,出自无锡本土民间“乐圣”华彦钧之手,优美的旋律自幼即滋润着他的身心,著名指挥家小征泽尔聆此曲而泪流满面,说“这种音乐应该跪着听”,这更激起了他化曲为壶的创作激情。他以虔诚之心构思、以浪漫之怀演绎,扁圆壶体似一泓清泉,壶肩之上层层涟漪呈同心圆荡漾,这些尚属可料之法;壶盖和壶把则属灵感与天分碰撞的火花,由“牛鼻盖”演化的壶盖,挖去半个圆弧,呈一阴一阳两个半月拼合的月亮之貌,明暗吻合,圆缺依附,虚实映连,动静变换,如同诉说着月影流泉相拥、乐音水光相激的绵绵情意,壶把由琴师与二胡乐器的弓弦、头部,经抽象变形和拟人化的“人器合一”而来,既点明“二胡曲”乐曲特质,又融入了琴师不灭乐魂。茗壶有形又无形,天籁无声胜有声,独具面目,别样魅力。由此“开篇”,储集泉长年守望“华夏名曲”主题,锲而不舍,创作了辉煌隽永、绕梁穿云的“华夏名曲”的壶艺交响曲。

艺术立于形象。音乐由旋律和音色、音高、音准等构成流动无形的“虚像”,茗壶由块面色彩和肌理等构成静止有形的“实像”,听觉转化视觉和触觉,视觉和触觉替代听觉,在象征和文化层面上才有可能,两者连理的诀窍,是“心灵语言”的共同诉求和情感密码的共同锁定。储集泉制壶,抓住“情感线”,做抒情乐章是要诀之一,“出水莲壶”端面细浪起伏、波光潋滟,并蒂红莲娇羞如妆、沉浮波心,花艳水碧、翩翩起舞,温情脉脉、清韵绵绵。抓住“情景线”做叙事乐章是要诀之二,“渔舟唱晚壶”砂色如晚霞映照,润紫泽华,壶身张开的渔网正欲出水,壶钮为数片帆樯,鼓风而归,也许是渔歌互答,情激湖波,叠叠拥来,配制的四个鱼形茶盏也是鱼肥舱满的注脚,层次丰富的画面叫人陶醉。抓住“形式线”做咏叹乐章是要诀之三,“梅花三弄壶”从“筋囊”器型入手,含蓄欲绽的花蕾、盛放倒覆的花朵、翩翩起舞的花瓣,经几何抽象手法规整成壶的身、盖,把“三态”化作有情义的“三弄”,而一枝泥绘写实的梅枝风姿绰约,伫立在壶身上,更是华彩高调。

把耳中之曲,化为心中之情,移作手中之壶,靠的是壶外功夫,建立在知识积累、学养修为的丰厚基础之上和对特定主题精神文化内涵、底蕴的理解把握。素材的堆积,造就不了茗壶的艺术生命。储集泉新壶“出手慢”,慢就慢在壶外功夫的“顶真”上。往往一壶经年,“语不惊人死不休”。“汉宫秋月壶”体如半月,壶把如月牙,泥色深沉凸现了“秋月”意象,又蕴含宫女柔美而端庄的气质,壶嘴饰以罗带佩环,宫女姿容,恍惚其间,壶之底沿宫墙围锁,壶钮则是乐器琵琶的头部之形,突出了音乐元素,“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和“汉廷和蕃、昭君出塞”的壶内壶外意象,浓郁醇厚。“高山流水壶”造型高古,其上水波平铺,流泉直泻,刚柔相济,曲直呼应,平添灵动之气,壶把壶嘴巧妙地融入古琴特征,春秋时琴师俞伯牙和樵夫钟子期一曲知音、千古绝唱,历史和人文精神深深地嵌入,既“图解”直白,又旷远悠深。联想、移情、共鸣的审美境界,取决于壶外功夫付出的多寡,这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者不愿做、也做不来的事。

紫砂传统制作技艺不仅有丰富的程式和精谨的法度,而且存在着发挥和发展的无穷可能,是培育个性化“语言”的沃土。“华夏名曲”系列壶创制中,储集泉在“公共语言”平台上“自说自话”,特色鲜明,风格强烈。他善于在经典壶型上嫁接现代,翻唱新曲,“出水莲壶”在“井栏”古典壶身上部进行现代雕塑语言的融入,形成凹凸曲折的切面,现代陶艺手法处理的切面肌理,焕发着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和前所未见的新鲜感。他善于化用装饰“语言”,以个性时尚元素改造和置换,“行云流水壶”融入古玉和古漆器纹样组成“云水”连续图纹浅刻装饰,典雅气度和古朴气质充蕴内外,“如梦如幻壶”以黑黄两色绞泥,图纹变化万千、虚实相生,数点纹泥斑块游离飘浮,把梦幻意象渲染得无比空灵活泛。他善于创造新的文化符号,有意外之妙,点睛之奇,“蕉窗夜雨壶”,壶盖上刻冰纹古窗棂,一苗灯焰作壶钮,壶体上以泥代墨绘几笔写意蕉叶,而雨滴的刻画一反常规地凸出而“逆向”思维,以凹塑法清晰挖出,光影晶莹,湿气淋漓,是渲染夜雨的神来之笔。音符是现代乐谱的基本符号,他将音符塑为“三维立体”的精灵,或拥簇着“汉宫秋月壶”的琵琶钮,或搭接为“平湖秋月壶”的壶把,或化作“如梦如幻壶”的壶足,托升“梦幻”的乐魂。这些“第三只眼”发现的“新词汇”,富有活力,是美的创造。

丰子恺先生论人生有三境界,一是功利境界,玩的是物质;二是艺术境界,玩的是精神;三是宗教境界,玩的是灵魂。储集泉薄功利,重艺术,“华夏名曲”系列壶释放了储集泉对民族国粹的敬畏、对紫砂陶艺的挚爱、对传承文化的担当精神,是灵魂的一次洗礼。

紫砂壶经典壶型:如意壶


“如意”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历来如意就被各大家所喜爱而用于制壶,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寓情于形,寄情于景,传递自己的祝福。

正传统的“如意壶”端正秀美,既古朴醇厚,又简约时尚,是紫砂壶的一种经典壶型。"如意壶"飞起的壶把与昂起的壶嘴相对称,形成了流畅的线条,方中带圆的壶身显的大气美观,深受壶友的喜爱。

"如意"是吉祥的化身,一直深受大众欢迎。如意壶在传统的壶型上有所变化,气势非凡,结构比例十分完美,尤其是如意纹饰,轻盈灵动,整壶制作难度较高,而此壶既具小品之细腻,又有大品之霸气,把握有度,堪称精品。

最初制造如意壶的为清乾隆年间的邵茂林,宜兴川埠邵氏宗族为制壶世家,壶艺名声卓著,有“邵家壶”之称。最初此壶是为迎合富商、市民情趣而选的款式,但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被其所折射的人文历史背景和蕴含的传统文化所吸引,如意壶也越发受到欢迎。

紫砂壶的淘壶妙招


随着茶壶收藏风气的盛行,紫砂壶的投资价值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其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但随之而来的是仿制品也大量出现。收藏紫砂壶,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紫砂艺术收藏注意一下六点。

一、宜兴紫砂泥才是正宗土

过去人们认为用紫砂壶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为宜兴的紫砂泥料烧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气性。但是现在陶艺普及,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用这种原料做出来的“紫砂壶”显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

二、艺术价值比“老”更重要

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藏旧壶、老壶。市面上有两种造假方法,一是将泥料的表面作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作旧;二是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并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三、染色紫砂不宜泡茶

宜兴紫砂由于其矿区、矿层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泽多达几十种,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等。但现在不少制壶者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在陶土里随意添加化学原料,最后制作出来的壶色彩虽艳,但泡茶就会有异味,其价值反而不高。

四、买壶先识造壶者

除了看壶本身,如果条件许可,先跟制壶者交朋友可谓买好壶的一条蹊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表示:“现在很多藏家对紫砂的了解不够,交了很多学费。要藏紫砂壶,先要从了解作者入手,特别是在高仿壶的仿真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认识每位大师的制壶特点,才不至于枉交学费。”

五、从细节把握是否为好壶

瓷库中国专家提醒,看壶身和壶口内里淤泥的地方,在上片子和假底处会留有模具印子。另外看壶把,是否有模型的接头,像仿古与莲子这种壶把末端有飞起的部分,通常这些小地方会被忽略处理。

六、手工有时只是噱头

全手工紫砂壶与普通制壶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用磨具来使壶身、嘴、把成型。相对于磨具成型来说,全手工制壶确实有一定难度,没有一定资历的制壶者是不会通过全手工制作出一把好壶的。可以说,半手工用模具做出来的壶每一把都完全相同。而全手工制壶,仔细观察会发现有细微的差别。每一把全手工的壶就像是为买壶人量身定做的,真正做到“仅此一把”。

壶言壶语:用心解读紫砂壶


爱壶人有好多种,有的喜欢收藏名家壶,有的喜欢收藏文人壶,大部分则纯粹是为了泡茶,因为爱茶,爱屋及乌,渐渐迷上了紫砂壶。都说一把好壶在手,很能涵养一个人的精气神儿。闲暇时,一一拿出来,捧在手心里把玩一番,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雅趣。

大伙养壶的方法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而每种方法的背后,都是一把独一无二的紫砂壶。

有人说,喝茶养壶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一喝茶就抱着茶壶死命擦,拿个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壶上淋,口里还不停念着:“人勤壶不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着实有伤大雅。

养壶,羡慕的当是那些懂得享受“慢”的人。当茶水渐渐沁淋过壶身,韵香氤氲中大有美人出浴的感觉,待到“壶美人”出浴,晶莹剔透喜煞个人儿。温壶、润茶、出汤,一气呵成的美不言而喻,尝到了甘洌香甜的茶汤,也养出了内敛厚朴的紫砂。

紫砂壶,是茶的知己,茶人的知音。当你用一颗心试着解读它,一把壶也就有了生命。紫砂承载了多少茶人的情怀,一把紫砂壶的历史,就是一部茶人把玩的寄情史。

艺术家:紫砂壶的创作及壶艺创新的要素


创作紫砂壶首先要了解紫砂、认识紫砂、学习紫砂,进而学习其独特的工艺流程,结合生活、大胆创新。

紫砂壶的创作,必须要具备三大艺术要素:其一是实用性,其二是传统思想性和古雅美,其三是独创性。创作紫砂壶首先要了解紫砂、认识紫砂、学习紫砂,进而学习其独特的工艺流程,结合生活、大胆创新,在创作过程中循序渐进:

1、学习理解紫砂工艺

创作一件紫砂作品,首先应该从理解紫砂壶艺的形象结构开始:壶身好似人的身体,那么壶嘴、壶把、壶盖、壶钮、壶脚则如人的五官四肢,这一切都必须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统一,以及装饰内容的统一和作品形象与表达思想的统一。

2、了解紫砂壶的实用性

紫砂壶不同于其它艺术品,它集欣赏与实用于一身,除了要具备优美的造型、丰富的内涵外,还必须具备优良的实用功能,要求手感舒适、口盖严密,壶嘴出水流畅,壶把拿来顺势得手等等。

3、理解制作基本功在创作中的作用

紫砂作品的优美造型是依托精湛的制作技艺来完成的。一把完美的紫砂作品,壶身要和顺挺括,线条流畅;壶嘴、壶把舒曲自然,似若生成;壶盖则如人之冠,要得体,口盖直而紧,虽然倾侧但无落帽之忧;嘴眼外小而内锥,可无窒塞不通之弊;“克盖”与壶身必须和谐统一,具有活泼自然的节奏感;“截盖”要与壶身合成一整体,不能参差不齐;“嵌盖”则嵌纳于壶身,以严密、合缝、通转而不容丝发为上。此外,各部位的细部衔接要干净明快,塑件要形象逼真、精雕细琢,装饰要画龙点睛、相得益彰,以及砂料烧成等等。

以上要求必须迫使壶艺创作者要熟练掌握紫砂工艺的各个技术要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最完美的造型设计也无法表达得淋漓尽致。

4、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工艺美术作品

紫砂壶艺造型是通过其他工艺品鉴赏、提炼而来的,比如:青铜器造型、古陶瓷造型、古代器物造型、实用器物造型、各种几何图案型、瓜果花木形象,或写真、或变形塑造,用浮雕、半圆雕的手法装饰应用,如莲、荷、桃、梅、竹等。学习以上兄弟工艺,可以从这些造型中捕捉创作灵感、把握经验、吸收养分。

5、传世精品是创新之根本

在传统的紫砂壶艺造型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造型完美的器型,它汇集了历代前辈艺人的创作智慧,经过数百年来人类社会在文化艺术上的演变,很多器型不断翻覆提炼修改,日臻完善,虽古犹新,孕育着紫砂壶艺独特的风格和内涵精华,我们要从中汲取素养,取其精华,以充实自己的设计构思,并且不断地实践,研究掌握其中高难度、高技巧的部分。例如邵大亨的“鱼化龙壶”,圆形的壶体上展现的是大海中波浪的形象,壶盖犹如波涛涌起,立体雕出龙首探出,且伸缩自如,壶柄作龙尾,如蛟龙出海。所以说学习传统、认识传统,在紫砂领域里刻苦锻炼,并掌握高难度的传统工艺,才能有创新的突破。紫砂工艺的发展不能舍源逐流,唯有不忘本、肯学习、肯钻研,才能不断提高创作水准。

6壶艺创新的要素

探索壶艺的创新要吸收和继承传统紫砂工艺的优良特色,又要能增加新的东西,这样才能有新的突破,要能够捕捉其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谛,而这个真谛就是美的本身。如作品“新月壶”壶身为一半圆球体,壶把沿壶身向上伸展,恰似一弯新月,底足为三个半圆角,似众星拱月。此壶打破传统造型,能够抒发自己的艺术语言,给人以油然而生的艺术感觉,在创作中要特别注意三个要素:

(1)形式美

形式来源于自己对造型的熟悉程度,取决于自己的精心设计,要清晰地知道壶身的形状,更要鲜明地强调壶体的每个部分,嘴、把、口、底、足、钮各部件的支配方向,必须清楚线条的来龙去脉、缓冲过度、明暗转折、虚实对比,这样才能深入空间而获得形的深度,把点、线、面处理好以后一切也就找到了,作品的形也就具有了生命。

(2)神韵

壶的神韵也是通过形象表达、散发出的情趣,创作的时候不仅要在平面上探索,更要在起伏上思考。一切生命都是从一个中心迸生出来,然后由内向外滋长发芽、灿烂开花,要设想形象(壶)正向你迎面而来,向你突出、向你诉说、向你表达,这种想象具有强烈的内在冲动。

(3)意境

意境是壶的精神思想内涵,用实质性的东西来表达作品的形象美、内在美而表现出气质美。

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创作思路要源于生活,既要方便使用,又能陶冶性情,让爱壶者在使用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这种美的气质是有健康的情感来表达健康的意境。如果一件新创作的紫砂壶只有轮廓、线条、体积、比例的关系,只有实用的功能,充其量只是一件实用工艺品,没有意境就没有生命,因为艺术创作本身就是情感的产物,完美的作品其本身就应具有充沛丰富的感情在抒发,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内涵丰富才能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才是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

王小平

艺名王平,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1964年出生于陶都宜兴,1980年开始学习制壶技术,经过数年磨练以及高级工艺美术师刘惠大指点,技艺水平不断提高,掌握了造型、设计知识和全手工制壶技术。1993年创办王平陶艺工作室,专门从事紫砂壶的全手工创作、创新。所制作品讲究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器形的圆稳、匀正、珠圆玉润。作品“新月壶”在2006年江苏省宜兴市丁蜀成校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二等奖。

收藏紫砂壶:首重艺术价值


清代文学家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就有过描述:“若夫泥色之变,乍阴乍阳,忽葡萄而绀紫,橘柚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滴琅玕之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粟之香。……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五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说的就是紫砂壶中丰富的色泽,对紫砂壶美感的赞词溢于言表。对于紫砂壶的收藏价值,来自宜兴的陶艺家吴杰认为,取决因素在做壶的手艺而非泥料。

鉴宝课

紫砂泥不是紫砂壶价值的决定因素

在原泥上作假,用不是宜兴紫砂泥做的壶都不能称作“紫砂壶”。不过,宜兴青年陶艺家吴杰认为,泥料对紫砂壶来说是重要的,但决定紫砂壶价值的关键点不在泥料。吴杰表示:“即使一个学徒做紫砂壶,也不会用不是紫砂泥的泥料去做。虽然只是学徒,但因为他要练手感。”

如今不少人买紫砂壶会担心买到“假紫砂”做的壶,吴杰倒觉得,紫砂的真假易辨,其实很多壶泥料不是假的,反而手艺有可能是假的,是模仿大师的。

至于有流传说紫砂泥已经到了紧缺的状态,吴杰认为,这也是一个误解:“紫砂泥料到目前为止,已经开矿开出来的泥料,可以做到几十年用不尽,还不包括没开采的。”

据统计,目前宜兴境内已发现各类陶土矿床102处,探明储量7300万吨,保有储量6500万吨,远景储量2800万吨。其中含有紫砂泥的甲泥矿28处,探明储量5983万吨,保有储量5796万吨,远景储量1160万吨。

因此,取决宜兴紫砂壶价值的因素,不是泥料,而是工艺。吴杰坚持,宜兴紫砂壶,“卖的是手艺而不是泥料”。他说:“这句话很重要。因为我们做一把壶,花七天十天的时间。有的大师可能要花一个月的时间,他的壶相对来讲价值也高,工艺上当然也会好很多。”

从细节判断大师紫砂壶的真伪

正因为工艺师决定宜兴紫砂壶价值的因素,因此目前市场上充斥着模仿工艺大师的作品,这就是所谓的“高仿壶”。追溯到比如民国时期,一些高手专门高仿明清时期的名家紫砂壶,为了追求逼真效果,功夫越练越深,自己的水平也练上去了,如今就连这些“高仿壶”也成了藏家追捧的精品。

吴杰表示,仿制品是没法杜绝的,一位工艺大师一旦名气上去,人家想要仿制,这是阻止不了的,这也是每一个艺术品市场都会出现的现象。“大师的作品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手艺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成的,大师们都用了一辈子时间,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在里面,想模仿像是非常非常难的。”

对于藏家来说,如何判断一把紫砂壶是出自大师之手还是别人模仿的?吴杰认为,收藏者要交点学费才会懂,要一下子从不懂到懂还是有难度的。但创作者则可以轻易判别出壶是否自己的作品,“对于创作者来说,紫砂壶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是有自己的灵感、气质、手法、略小的记号、底款等细节在里面,是否自己的作品一看就能判断。”

其中略小的记号是紫砂壶大师自己心中的秘密,不会向任何人透露。吴杰介绍称:“如果藏家把紫砂壶给工艺大师鉴定是真是假,他如果一看这把是真的,那就是真的,而且还会再出证书,证明真是自己的作品。如果要去收藏一把大师的紫砂壶的话,最好到大师那边去买,或者是到拍卖行和大型的紫砂壶大师指定销售点购买。”

养壶技巧

养壶就是要多喝茶

任何一把紫砂壶拿到手,它初看上去就是黯淡无光,但是经过精心呵护、精心使用、精心养护的过程,这个壶会越来越光润。它的包浆出来以后这个壶就会变得很漂亮。吴杰介绍,所谓“包浆”,又称“黑漆古”,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渍,或者土埋水沁,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紫砂壶到达这个状态,你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不释手。

吴杰还表示,养壶就是要多喝茶,让它里面的茶垢越来越厚,证明使用时间是越来越久。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用开水也好,用茶汤也好,去浇这个壶身,这个壶身的光亮度,不是摸出来,也不是打磨打出来,要用这个茶汤慢慢浇出来。“慢慢浇下去,它的这个光泽才会越来越好,包浆才会自然,但这需要耐心。所谓的用紫砂壶泡茶能修身养性就是这个道理。”

Q&A

紫砂工艺师,从学徒到大师,起码要花50年

南都:古董级别的紫砂壶,跟一些当代大师的作品,主要存在什么区别?

吴杰:古代的时候这只是一件实用性的器具略带艺术。现代的紫砂壶大师,像从顾景舟顾老开始,制壶师们都讲究艺术、美学、美感等原素,把紫砂跟艺术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一种艺术品、工艺品。所以现代制壶师的壶都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

南都:在宜兴,从做壶的学徒,到最顶级的工艺大师,要经过一个怎样的过程?

吴杰:从时间上来说,至少要50年。例如考技术员,那是最低的一个职称,至少要从业6到10年,然后升助理工艺师需要4年,助理工艺师升工艺师,又是4年,但是这个4年也不是说我4年时间熬到了就可以了,这个4年你要得很多奖项,一等奖、特等奖、全国性的那种比赛、评比。一定要有奖项你才有资格,没奖项就没资格。

南都:紫砂壶的工艺界,是否也很强调师承关系?

吴杰:其实也不是说你拜了一个师傅,壶就卖上价格了。在宜兴做紫砂,一个人如果不会做壶,工艺大师根本就不会收你做徒弟,这就是大师他们对自己的一个责任,对宜兴紫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责任。如果一个人会做壶了,想拜某位大师为师,这位大师肯定是先看你的作品和现场制作,你达到了他可以收你做徒弟的标准了,他才可能考虑收你做徒弟。

南都:这种师承是把什么东西传承下来?

吴杰:这就是一个门派的概念。紫砂壶分为方器、光素器、花器、筋纹器等等。比如说,我是做光素器、方器为主,目前暂时不做花器。什么派你就做什么壶。

其实学做壶只是一个过程,最终都要自己去演变,自己动脑,自己慢慢去变化,做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来。

南都:国画、书法、篆刻都是紫砂壶工艺师的必修课,其中最难的是什么?

吴杰:在紫砂壶上作画不难,但篆刻难。一个工艺师没有十几二十年的功底,根本就刻不好的。它不像落款是印上去的,一开始是先用毛笔画出来,再按照纹路给刻出来,要刻不好就刻坏。有时候,一些文人在壶上写字,我们就把它刻下来,他只负责写字作画,我们负责篆刻。一个人做一把壶值几千几万的价值,如果要刻不好,刻坏了,壶也没了字也没了,这都有一定的风险。

紫砂壶经典壶型之葫芦壶


葫芦壶是紫砂壶中常见的一种经典壶型,之所以常见和经典,这是由于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而且又有“福禄”的吉祥寓意,人们常用其来辟邪和招宝,意蕴丰厚。

葫芦壶属于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深得艺人们的喜爱,更是玩家的收藏佳品。

据记载,曼生小时候家境贫寒,读书十分用功,数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取功名。为官之后,清正廉洁,两袖清风,自家的亲戚大多都是贫苦人家。一天,他一远房外甥来看望曼生,竟然拿一担青葫芦作为礼物。曼生不觉得礼物单薄,对外甥热情款待。那外甥虽然家境清贫,但是喜爱读书,临走之际,说道:“区区葫芦不足为礼,送福送禄与舅,恭贺亲舅福、禄双全。”曼生很是喜欢,接连感谢。在外甥走后,曼生拿着葫芦一个个的看,觉得很可爱,就随便拿了一个,放在桌子上参照画画,画完之后,越看越有趣,又将紫砂壶形,按照葫芦样式,重新描绘出来。

本来就是随手描绘,那想到一画成真,尤其是壶钮上的小环,更是点睛之笔,曼生大喜,就将此壶名为葫芦壶,有“福禄”双全的美意。

此壶在壶钮置一小环,最为特别,尤其是轻轻把玩,叮当之音不绝,有如曼生细语送福,可谓情通古今,情趣盎然,壶似葫芦,情寄相思。

其壶质地细柔,造型古朴,典雅迷人,观此壶有沉着之气,不仅意味淳厚,气势沉雄;也矫健劲朗,沉中蕴清,壶钮小环,盎然生情,精雕细琢,巧夺天工。曼生以葫芦形意茗壶,吉祥雅趣显矣。

现如今,时下最珍藏的便是杨彭年制的套环钮葫芦壶,这款壶器身洒冷金斑,壶体设计新颖。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壶腹阴刻行书铭文:“为惠施,为张苍,取满腹,无湖江。”署“曼生铭”。把梢下有“彭年”方印,壶底钤“阿曼陀室”方印。此乃陈曼生、杨彭年两人默契配合所制之壶,可谓珠联璧合,“壶依字传,字随壶贵”,为鉴赏家视为钟爱的“曼生壶”。

张明强:紫砂壶艺术讲究真善美


江苏省宜兴紫砂壶具有近六百年歷史,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文人的喜爱,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紫砂是传统的陶瓷艺术,也是造型艺术、火的艺术,心手相一造出来的紫砂壶,其原料、造型、工艺等融入诸多创作元素,是手作之美。紫砂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世界上没有两把完全相同的紫砂壶,说的是採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艺製作出来的紫砂艺术品。

造型要美工艺要精

高端的紫砂壶是工艺美术品,是艺术收藏品,讲究“真、善、美”,所谓“真”就是原料真,作者真,用真实的手法与态度创作;所谓“善”就是讲究紫砂的人文精神,是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作者人格魅力在作品上的集中反映;所谓“美”就是作品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造型要美,工艺要精,既方便日用,又美观大方,有纯静脱俗的造型,有紫砂特有的凝脂肌理。

在我的眼中,紫砂壶要做到“真、善、美”并不容易,有的人一辈子从事紫砂艺术工作,但没有一件能值得让人收藏,原因就是作者本人的文化修养和个人品性达不到较高的水准。

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三十年来从事紫砂成型工作的一些观点。

关于“真”,归根到底是作者对紫砂艺术的态度要真诚。紫砂原料是宜兴市特有的陶瓷资源,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开始了紫砂陶瓷的製作,紫砂的真,首先表现在原料的真实上,宜兴紫砂最早的歷史记载,始见于北宋,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集》中有一首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就是宜兴紫砂,苏轼曾经在宜兴留下了紫砂东坡提樑壶,宜兴紫砂之所以独一无二,也就是紫砂这一个“砂”字。陶瓷原料中,在物理性能上,紫砂原料有三个形态,即:球形、次球形、棱角形,传统的紫砂原料基本上是球形,现代由机械粉碎的紫砂原料基本上是棱形,球形状的紫砂粒子身上布满了微小的气孔,加上砂粒与砂粒之间也有气孔,组成了双气孔结构,才有了紫砂壶的呼吸功能,于是,紫砂壶就有了生命,所谓“紫砂壶透气不渗水”,就是这个原理;由于紫砂表面及里面不上釉,紫砂壶表面自然朴素而又古拙,加上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紫砂原料,应该是出自宜兴丁蜀镇黄龙山负三百米以下的矿料为最正宗,由于是双气孔结构,使得泡茶不容易走味,不容易变质,能充分释放茶叶本身的有机含量。

其次,是作者“真”,紫砂壶的作者,也就是紫砂壶的成型艺术家,由于近年来对紫砂壶的暴炒,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假冒?品和仿品,作伪的紫砂壶遍地都是,爱好者一不小心,就买到了假的名人名作,这里,我强调紫砂作者的真实性,只有作者的真迹真品才有收藏价值。

关于“善”,紫砂壶的创作凝聚了作者的人文思想,有什么样的艺术理念,有什么样的创作态度,有什么样的文化修养,直接反映到紫砂壶创作的人文价值上,苏东坡说:“松风竹炉,提壶相呼。”说出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紫砂壶的作者多是心灵手巧的工匠,能成为高工大师的不多,当然,能成为紫砂艺术家的就更少,常言道,心手相一,才能创作出好的紫砂壶。顾景舟说:欲善其工,必先利于器。也就是说,从事紫砂壶创作,需要有深刻的艺术创造力,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勇气与耐力。我早就说过,现在的“技术职称”评定与个人艺术实践没有什么大的关系,“考试”的分数规定职称的评定的层级,“职称”被异化为金钱的砝码,壶的价格与职称联繫已经密不可分,其实,这都是悖离了紫砂作为艺术的创作初衷。

“善”,应该表现在艺术创作的态度上,紫砂艺术,如果都以赚钱为目的的话,其只能迎合市场的需求与规则,必将离艺术实践和创作越来越远。

关于“美”,紫砂壶的美,第一表现在紫砂表面的机理美,紫砂不挂釉,素面素心,表里如一,紫砂能表现生动的题材,朴素的禅意,从壶的表面就能感受到它骨子里的美,一件沁人心脾的紫砂壶作品凝聚了作者的心力与智慧,表达的不仅仅是壶作为茶器,更多的是一种作者赋予壶的灵气与内敛的神态,再就是紫砂壶的造型美,没有人能统计出紫砂壶有多少种造型,但是,五百年紫砂歷史流传下来的经典造型不会超过一百个,近年来宜兴评选出了十大传统经典壶型,说明人们自古以来对紫砂壶造型审美的一致性。

现在,我们面临紫砂壶的传承与创新,市场上,紫砂壶同质化非常严重,虽然我们面临最繁荣的紫砂壶发展时期,但创新能力不足是显而易见的,说到底,紫砂壶就是造型艺术,造型决定了紫砂艺术的生命,好的有创意的紫砂壶是人们追捧的物件,但是,如今许多人在缺乏艺术修养情况下的所谓创新作品,也许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天,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再一个就是工艺美,紫砂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如果说,紫砂壶有生命的话,那么工艺就是紫砂的灵魂,紫砂工艺是千日之功,需要作者长期在紫砂成型工作上摸索。紫砂大师顾景舟说:对一个紫砂壶成型工作者来说,十年,三十年坐在泥?上也许是寂寞的,既要做到一天做十把壶的速度,也要有十天做一把壶的耐心,大师总在泥?上诞生,不可能在吹嘘中出来,紫砂工艺就好像是人的精神气质,要做出独一无二的紫砂艺术佳作,精湛的工艺,大美的造型,秀美的紫砂表面自然肌理,三个要素是组成紫砂美的基本要素。

只有达到紫砂艺术的“真,善,美”,紫砂壶才有收藏与投资价值。

收藏紫砂警惕炒作

由于紫砂壶既是日用泡茶器,又是艺术收藏品,近年来又成为投资品,一种金融衍生产品,紫砂信託,紫砂壶作为艺术品份额上市像股票一样交易已经在内地悄悄兴起,为紫砂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说到紫砂壶的收藏投资,自从二○一○年开始,当紫砂壶创造了三千万以上一把紫砂壶的天价以来,紫砂壶的价位一直在高位震盪,投资者越来越多,但许多人是盲目跟风,投资紫砂要对紫砂行业和紫砂工艺做深入的研究,在我看来,紫砂壶的投资分四个层次:一九四九年以前的老壶製作,“文革”前出道的艺人,“文革”后出来的高工大师,当代民间实力派作者。

下面分别说说这四个层次的投资建议。

明清时期的老壶,拍卖市场上很多都是?品,一般完整的器型比较少,由于这种老壶很难鉴定,价位一直处于低位,如果你眼光特别好,可以收藏,如果不是很吃得准,还是不买为好。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的紫砂壶,包括顾景舟、朱可心等多位老人,他们的技术水准相当高,顾景舟的紫砂壶现在市场上可谓一枝独秀,与他同时代的老人其实与他有一样的创作经歷和艺术实践,但其他人的代表作绝对还是价格洼地,收藏时只有要注意是真迹就可行。如在市场上发现,可以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如今顾景舟的紫砂茶壶创造了天价,现在他的精品紫砂壶最少都要五百万元人民币以上了,不是一般收藏者能买的。可是他的壶,在紫砂艺术品的流通管道上确实是硬通货,买卖能力最强。

“文革”后出名的一些紫砂工艺师,一般都是顾景舟这一代人的徒弟,他们都是出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文化层次不是很高,造出来的东西都比较传统,他们的东西从八十年代初就受到港台收藏家的注意,并给他们的作品刻意包装,所以价格炒作得很高,由于他们年事已高,市场上大部分是从台湾回流到大陆的东西,我们不要怀疑他们的工艺水准,但是存在的泡沫很大,在购藏的时候,要注意是不是他们的精品代表作,特别是要弄清楚是不是“枪手”代工的产品,同时,要考虑到他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紫砂不景气的时候也做了许多普通的日用商品壶,这些壶少有艺术追求,价位是有很大区别的。

再就是他们的后代,大约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的,由于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依靠父母挖到了紫砂的第一桶金,这些人步入紫砂行业也二十多年了,在他们中也确实有几个崭露头角的人,但是,我要说,艺术细胞没有遗传,不要迷信他们的出身,艺术素养也没法克隆,在收藏他们作品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艺术潜质,真正的紫砂艺术品是创作出来的,而不是製作出来的,更不是重复父辈的东西就是艺术品。这一代人的紫砂壶价位,从目前来说,炒得有点离谱,在我看来,收藏意义并不是很大。

近来,在宜兴出现了一批没有职称,没有头衔,但活跃在专业紫砂拍卖市场上的一批实力派作者的作品,这批作者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从事紫砂行业二十年以上,其中有许多人被几家紫砂专业投资公司给“包养”了,这些公司在前几年就刻意培养和宣传炒作,以买断的形式,现在已经成为在北京、上海等地拍卖市场上的抢手货,在一般市场或作者本人手上很难买到他们的作品。这样的东西,我觉得价位有一定的水分,需要收藏家结合自己的收藏系列进行筛选。

紫砂壶的收藏投资从二○一○年进入了一个峰值区,二○一三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市场和价格萎缩,可能是受到大的经济环境影响。从二○一五年春季拍卖市场来分析,紫砂收藏市场在扩大,收藏群体在发展,收藏行为在逐步理性,这是紫砂壶收藏步入良性迴圈的一个好的开端,也是紫砂艺术进一步繁荣的基础。

收藏家不要被炒作所左右,要用心作好投资的准备,收藏紫砂壶,不是收藏壶底的名字,不是收藏製壶人的职称。投资紫砂是有风险的,只有买到真正的紫砂艺术品才会有保值增值的潜力,但这需要考验我们的艺术眼光和投资策略。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明代紫砂壶艺术欣赏:时大彬紫砂醴泉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