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知识。

1、手工制一把壶,使用的工具真会有上百种吗?

一般的一把光器壶,制成大概需三四天。如果只用五六十样工具,也能做出来,但是做不出使用上百种工具的那个“味道”。徐汉棠做一把“掇只”壶,连图章在内,使用的工具多达118件。像“转盘”,要分大小,壶身用大转盘,壶盖用小转盘。像“勒子”,壶肩用一种,壶肚用中,壶底用一种,转折的地方也要专门用一种。“篦子”、“明针”等也是这样,每一处线条都有对应的工具。同一个壶,做的过程中干湿度有变化,壶身会收缩,线条变了,用的工具也要变工具都是自己做的,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如果马马虎虎的话,细节的地方就表现不出来了,对艺人来说是个大忌。

2、什么是紫砂壶的对立与统一?

紫砂艺人处理造型的比例关系及形式变化,方法主要有二:

一是重复,在统一中求变化。用大小不同的同类形体长短不一的同类线条来设计造型。如“掇球”壶的壶身、壶盖和壶钮同为圆球体;“双线竹鼓”壶由性质相同而方向相反的弧线组成。

二是对比,在变化中求统将曲直线条、大小形体、宽窄壶面、虚实空间、明暗泥色等极端组合在一起,即为对比。对比可丰富造型。如“线圆水平壶、“秦权”壶,在曲线壶体上安装直形壶流,就对比强烈提梁”壶,利用空间的虚实对比来加强造型效果。对比的目地是在变化中求统一,需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

3、“反光”和“显色”有何区别?

优质泥料加上恰好的火候,壶表会在自然光照下出现反射色光,俗称“反光”。反光越丰富表明泥质越好。

注入沸水后,壶表泥色会变深,俗称“显色”。显色变化越大泥质越好。

4、有什么小经验可以用来判断朱泥壶的年代?

(1)清代中期前的容量多在140毫升以上;若在60毫升以下,应是清末或清末以后的作品。

(2)清代中期前,浑朴和工敦兼有,不过于精工;嘉庆、道光后壶内底面才以竹刀修刮。

(3)一般来说,道光以前,壶盖的子口不长,而盖内有“水平”字样,最早的为道光十三年。

(4)清早期,壶把的位置较高,而且有向上提的感觉。www.CY260.com

5、如何从用印判断“顾景舟壶”的真假?

顾景舟一生用印甚多,每款印章的使用都有开始时间,可帮助判断其壶的真伪。

“墨缘斋”、“墨缘斋景堂制景记”、“景洲”、“武陵逸人”,是自1932年开始钤用;“白怡轩主人”、“得一日闲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曼晞”、“曼晞陶艺”是自1942年开始钤用;“瘦萍”、“老萍”,是自1944年开始钤用;“荆南山樵”、“荆山壶隐”是自1948年开始钤用;“啜墨看茶”,是自1955年开始钤用;“景舟七十后作”、“壶叟是自1984年开始钤用;“生于乙卯”,是20世纪90年代他才使用的最后一方印章。

6、传说中的“凤鸣壶”、“吹箫壶”是怎么回事?

凤鸣、吹箫,听上去唯美神秘,冠之以壶名,仿佛能让紫砂壶身价倍增,其实不过好事者散播的噱头而已。

一把好壶,应做到“出水如柱,平稳顺畅,直入杯底,静默无声”。出水态势,与壶型、流型、流根位置、流壁厚薄、流管光涩、嘴的口径、网孔形式、网孔孔径网孔出水的有效面积、壶盖气孔等有关。

倾壶出汤时,壶体内处于负压状态,空气通过壶盖上的气孔,被吸入壶内进行补充。如果出汤时,水流断续跳跃伴有“突突”声,或者水流扭转,入杯泛花,伴有“吱吱”声主要原因在于气孔孔径过小,形成间歇性“气塞”,使空气入壶不畅。所谓“凤鸣”壶、“吹箫”壶,皆因气孔过小,但好事者引以为荣,自诩为“可遇不可求”,常能蒙蔽初学者。

7、“停匀”和“亭匀”有什么区别?

在赏析紫砂壶的文章中,常见“骨肉停匀”和“骨肉亭匀”,二者属于异形词,但有细微差别。

“停匀”多指“匀称”。

宋·洪迈在《容斋三笔·紬绢尺度》中,用“停匀”描写质量:“宜令诸州道府,来年所纳官绢,每匹须及一十二两,其絁紬只要夹密停匀,不定斤两。”

清·钮琇,在《觚賸·石言》中,用“停匀”描写形态:“(端砚)其受墨也,差差鳞鳞,融洽停匀,石与墨得,墨与石亲,沛然膏流,油然酎醇。”

“亭匀”多指“妥当”。

现代朱自清在《庞贝故城》中用“亭匀”描写结构:“这种画分明仿希腊的壁雕,所以结构亭匀不乱。”(来源:紫砂壶玩家,

扩展阅读

不知道这些,还敢说自己懂紫砂壶?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紫砂当然也有。想要了解紫砂壶,知道这些术语必不可少,买壶时也显得更内行。

1.全手工

全手工指的是做一把壶是不借助模型成型,而是采用拍身筒的方式,其余各部件也都由手工捏成。

全手工制壶工艺大概过程:①打泥片;②围身筒;③拍身筒;④搓壶嘴、钮、把;⑤装壶嘴、钮、把;⑥制壶盖;⑦开壶口;⑧修光、精加工;⑨落印款。

2.半手工

半手工壶,一般来说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有的是壶嘴、壶把、壶盖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也有的是身筒用手工来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

“半手工”也可以是通过手工制作,在最后用范型模具为作品整形,完成最后的校准工作等。在整个制壶过程中运用范型工具超过不多也可称“半手工”。

3.明针

“明针”是紫砂壶的成型工序,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更是紫砂工艺极其重要的特殊的加工手法。

明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茶壶生胚制作完成时,将生胚表面,作精加工的修胚(修整,刮平)等动作。

4.绞泥

绞泥是紫砂中的一种特殊工艺,即将几种不同的泥分别打成泥片,然后叠在一起一绞,再横向切绞过的泥,重新拍泥片,使其呈现多种色泽相交融的纹理。

形成自然花纹,似木理纹、小波纹、花石纹、蝴蝶纹和流云纹等,可使壶体让呈现出或抽象或具像的神奇效果。

5.贴花

贴花装饰方法,多用作花塑器上,用泥浆粘贴,装饰在壶身上,壶盖、壶把、壶颈等等位置。

运用相同的泥色或者不同的泥色来装饰壶体,富于观赏性,不同的器形和造型在贴花的运用上视装饰题材来定,形成效果也不同。

6.包浆

茶壶经长年使用之后,在壶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而又特别的光泽,这种光泽内敛、深稳。

7.陈腐

亦称之为“养土”,是紫砂泥料最后的一道加工工序,将调配练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装好,置于阴湿处,让期腐酿陈化。

8.太阳线

不论是模具壶还是手工壶,壶身成型后,壶的内壁表面都会因受力不均而出现凹凸不平,或毛毛躁躁。

为使内表面光滑平整,师傅们必定会使用工具去进行整理,此操作常被称为“推墙刮底”,使用的多为竹制工具,竹片在泥片表面划过,最终形成了“太阳线”。

9.紫砂的生刻与熟刻

生刻是指在未烧制但又干了的紫砂生坯上进行篆刻。也有人有为了防止线条的断裂,在泥坯尚未完全干透时就进行篆刻。

因为这时泥坯还具有一定的柔软性,线条不会因为刻刀的凿划而产生崩裂。

熟刻是指将泥坯素烧一遍,然后再进行篆刻。熟刻的好处就是可以增强泥坯的硬度,使之更易于受刀。

另外,素烧时不同的紫砂泥坯适合不同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摄氏900度,超此温度则紫砂就会结晶,篆刻殊为不易。

10.本山

本山指的是丁蜀镇黄龙山,产自黄龙山的泥料可以叫做本山料,如本山绿、本山段等。

你绝对不知道的“紫砂夜壶”


说起紫砂茶壶,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要是说起“紫砂夜壶”,我也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尤其是一些年轻一点的紫砂茶友和壶友们。但是要说起晚上上厕所,估计现在的所有人就都太熟悉不过了,现代人上厕所都有卫生间,那么古代的前辈们上厕所都去哪里呢?难道大晚上的还要跑出去如厕吗?非也,古时的厕所离卧房都是很远的,夏天还好,如果是冬天呢?所以,我们古时的前辈们方便呀,其实都是在床上解决的。

看了第一段千万不要惊讶和发笑哦!我可不是开玩笑的,大家也不要瞎猜前辈们都有尿床症,这可是有来头和说头的。

所谓的夜壶也就是尿壶,古时是很受男人们喜欢的,尤其是在天寒地冻的北方,男人夜急不肯起床,用壶“就可以解决了”,因此尿壶也就被成为夜壶了,因为“文雅”而泛用于大江南北。

古时候能进男人被窝的只有两样:女人和夜壶。所以男人们对夜壶情有独钟,样子千奇百怪,用材极尽奢华,金银铜铁锡不过瘾,关键部位还会用钻石珠宝镶着,甚至会专门整个童儿侍候左右,女人和小孩是绝不能享受夜壶的“美妙”的。

的种类有很多,也分有陶制、瓷制、金属等好多材质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用得起金属制的夜壶。在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夜壶大多是以陶加釉烧制而成,特别是陶瓷业较发达的宜兴,颜色或绿或黄或绛红,家家户户会有三四个,而也无东北汉子的讲究,男女老少,往往夜急腾身而起,男人大凡站立提壶,女人则蹲坐就壶,睡意朦胧中享受那份欢畅淋漓的感觉,此时最担心的便是雨天脱在床边的半筒雨靴了,往往会不小心错成夜壶,但凡发生此事,也只能咬牙给予否认,哪怕是头上挨了打,因为传出去可不是光彩的事。

据说张作霖也特别喜欢用夜壶,张作霖的五姨太特别会给张作霖把尿,这也是张作霖喜欢五姨太的原因之一。张作霖从北京回沈阳的路上突然来了尿,五姨太就用温暖的小手给张作霖把尿,当时是在夜晚的火车上,震动比较厉害,五姨太一手把小弟,一手把夜壶,连口都用上了。可就在这把尿的历史紧要关头,只听一声巨响,火车被炸开了花,一代枭雄张作霖就这样还没等尿完尿就没了命,张作霖咽气时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妈了个巴子的小日本儿鬼子,不等我尿完尿就下手,真他妈的不是东西”!

夜壶是时代的产物,到了鼎盛时期,床头边就开始有了床头柜,是不是放夜壶的就不知道了,不过没过几天就开始流行痰盂罐,再到后来就是卫生间了,再到后来就不用倒夜壶了。宜兴丁蜀这个小镇子一直是以陶业为生的,那是很少有厂家生产夜壶了,不过夏天的时候在窑场里,窑工会用刚出窑的夜壶泡浓浓的红茶来解暑解渴,光着脊梁的汉子操把仰脖一阵牛饮,想来也是欢畅淋漓的吧。而周遭的一些城市也会戏称他们为“宜兴夜壶”,想来也不尽是贬损的吧,更多的是作为陶这个产业“品牌”效应吧。

如今,用夜壶的人则是少之又少了,几乎是没人使用了,更别说制作夜壶的艺人了,没市场就没有需求,这么说可能没有人情味,但是我想说的是虽然夜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渐渐的消失了,可它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总是有它存在的历史意义的。

你不知道的茶杯——下篇


除了上篇提到的十种茶杯,本篇将继续介绍十种优质的茶杯。

11、鸡缸杯: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一只杯子好几亿哦!

12、爵杯: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13、高足杯: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嗯,下次谁说高脚杯是专门喝葡萄酒的我跟谁急!

14、鸡心杯:造型为敞口,口以下内收,瘦底,圈足。因杯心下凹呈深圆涡状,底心凸起鸡心形,故名。系明代产品,永乐时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鸡心杯和白釉鸡心杯两种,现均有传世品。

15、卧足杯: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16、罗汉杯: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罗汉缸,以佛教十八罗汉为主题,采用纯手工拉坯制作,并独创性地将粉彩工艺手法与釉下五彩工艺相结合,使之既具有粉彩细膩,粉润、柔和的画面效果,又具有釉下五彩晶莹光亮、润泽饱满的水份感以及安全无毒、永不褪色的特性。因而是集观赏、收藏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17、铃铛杯: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

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这种杯子目前在市场上也是最多见的了。

18、马蹄杯: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把杯子倒过来看像马蹄哦,能想象得出来吗?

19、高足碗: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大的叫碗,小的叫杯,瞧这字眼嚼的...

20、宫碗: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

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图片上看不出来大小,事实上它比类似形状的杯子要大多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壶,有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知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