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紫砂壶的气密性,壶嘴,钮孔,一进一出,形成一个气压。有些朋友喜欢试壶的气密性,按住壶钮,不出水,按住壶嘴,倒转壶,壶盖不掉,这真的可以吗?

曾有人做过实验,拿了最经典的两款壶型:西施和石瓢。西施,按住壶钮,壶嘴基本不掉水;装满水,按住壶嘴,倒过来,壶盖也都不掉。

石瓢壶,由于壶型的局限,壶钮是按不住的,只能装满水,按住壶嘴,倒过来,基本全部落盖。

“倒过来盖子不掉,说明这壶做工好,盖子掉了,说明做工不好”。这种判断到底正不正确?

试想一下,装满水,倒转壶,壶盖越大,承受水的压力越大,基本壶盖大的,都会掉盖。还有一个,壶钮孔的深度,这个深度足够的话,这个压强足以支撑壶盖不掉;深度浅,没有这个压强,掉盖是很正常的。

有时候,壶友们不要主观去判断,每一把壶的结构构造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今天这个试气密性,只是个物理实验。至于气密性,泡茶,是件爽快的事,玩壶是件雅事,不要去吹毛求疵,这样就没有了“玩”性,走偏了方向。出水爽快,用起来舒适,把玩性强,自己喜欢,才是真性情,大自在。

小编推荐

紫砂壶的实用性


紫砂壶是用于泡茶煮茶的。对于紫砂壶的性能色香味皆蕴”过去早有定论。而且,科学机构也对砂壶的暑月越宿不馊”一事,角砂壶与陶瓷做了详细测试,的确证实了砂壶较陶瓷优越了许多,这一结论是基于紫砂原料的独特性。紫砂壶实用性强,乃在于它具有比较高的气孔率,使其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

据《中国陶都史》第394页记载:紫砂泥料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团聚状”,它的气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团聚内部的气孔,另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且大部份属于开口型气孔,紫砂器良好的透气性,可能与这种特属的显微结构有关。据宜兴陶瓷公司对各陶土的理化工艺性能测定,发现紫砂泥的气孔率高达10%以上。因而又说明了透气性好当然就是泡茶色香味皆蕴”和暑月夜宿不馊”的主要原因了。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好,则是其有利于工艺装饰的原因。再则紫砂泥的焙烧温度范围也宽,为1190℃到1270℃,目前烧成温度约控制在1200度,这是紫砂制品不渗漏,不老化,越使用越显光润的又一原因。以上均说明了,这种粉质细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壶”的最佳泥料,也是陶都宜兴特有的宝藏。

现在有很多人误以为凡是陶壶都是紫砂壶,其实不然。用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才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

 

紫砂壶的发茶性解析


一、茶叶与茶汤

发茶,简单的说,是茶叶加水变成茶汤的一个过程,当然,其中茶具是少不了的。

茶叶和茶汤,有其必然的关系,但它并不一定是线性的,或成正比的关系。但我们喝进嘴里的是茶汤,不是茶叶;故要了解发茶性,我们还是需要提点一下这个人人皆知的事实。我想,我们大多都有用过紫砂,陶器,瓷器,玻璃,甚至塑料器皿泡茶的经验。

不管用的茶具质量如何,泡的是什么茶,如果我们有仔细的对比,就会发觉,用不同器皿泡出来的茶,口感是不一样的。这仅仅是品饮体验不一样?还是实际上,我们喝下去的,是不同的东西?茶汤的口感上的差异,其实是代表了它内含物质,混合度,协调性,和存离状态等各类特征有所差异。

综合来说,就是代表喝进去的茶,在品饮价值,和对人体实质上的影响,有所不同。也就是实效不同。

二、发茶发的是什么

发茶发出来的,当然是茶汤了,要说是茶水也可以。然而,用不同茶具,在不同条件下发出来的茶汤,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如何定质量的好坏高低?

要弄清楚这些关系,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基础理论上的参数如逼热性,保温性,吸水率,透气性等,来做一些辅助性的分析。

如果以此作为主导性的分析,很快就会发觉自己因片面性的理解而得出反复和颠覆的结论。其根本原因是,泡茶这玩意,牵涉到好几个变数,连结果本身都是个变数。我们只能用应用科学的手法,来分析在特定材质,特定环境和条件之下,它的综合反应和结果,然后归纳出一个可重复预测的方向。

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以下四方面来分析和规类茶汤效果:

内含物质

从茶叶内提取,溶入茶汤内的各类芳香物质,各类酸醇成分和其他水溶性成分。其中,质量高和渗透力强的成分,如果分量够集中,品饮时就会有“韵”的感觉。如茶具有选择性的提取,会造成内含物质有所差异。

混合度

内含物质和水的结合程度,它直接影响了品饮汤感。混合度好的茶汤,汤感结实,滋味在水里面,蕴香能力好的,还可以把茶香溶入茶汤里,品饮时舌面生香,甘芳可口。反之,喝起来则会有“空”,“寡”,和茶水分离的感觉。

协调性

内含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能和谐和层次分明。协调力佳者,能在茶水混合后,按各类溶入物质轻重清浊规类,这增加了茶汤层次感和韵律感。

亲和力

茶汤的自然性,适口性,与人体体系自然相容程度。亲和力好的茶汤,入口很顺,喝起来很舒心,会很自然的溶入人体内,对人体的养生效果也比较明显。就紫砂而言,一般协调性佳者,亲和力亦佳。

如何很好的平衡这四项指标,是一个茶具设计者需要考量的事情,其中,材质的使用和制作流程,起了个关键性的作用。当然,这些指标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但我们不认为可以用简单的线性或非线性科学模式来描述发茶性。

三、紫砂的发茶追求

泡茶,如何才算理想,各人有各人的追求,所谓适口为佳。然而,凡好茶,好茶汤,都应该有个共性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其共性的一面,作为好茶汤的基本要求,余者则为不同的风格展现。从品饮的角度来说,茶水混合度佳,茶汤协调性好,亲和适口,应该可以作为好茶汤的基础要求。

优质紫砂发茶,讲究的是以适当的发茶力,配合泥质所散发的协调性和亲和力,从茶叶里提取出高质量的物质,混合入水,并在这过程中很好的协调茶汤味道和亲和力,达到很好的品饮效果。其中它提取高质量的芳香甘醇物质效果,茶汤味道的协调能力,和促进亲和力的效果,是独树一帜的。

故优质紫砂泡出来的茶,不在飘扬的香气和茶味,而是茶汤滋味十足,韵味悠长,也就是后劲比较足。同样是茶香,紫砂和盖碗发的,风格上犹如沉香和檀香之别。

此外,紫砂发茶,所激发溶入的物质,有它选择性的方向。它像一个优秀的厨师,能避短扬长的把合适的物质给发出来。所以,同样的茶品,优质紫砂发的,杂异味较轻。故紫砂发茶,它不仅仅是提取,还有提炼的效果。综合来说,紫砂发出来茶,更具有养生效果。发外刚内柔之汤,酿香韵醇厚之味,成内敛后发之力,达亲和协调之境,是紫砂发茶的追求。

四、紫砂的发茶特征

紫砂,是种比较特殊的泥料,制成品后,它对人的亲和力,是其他陶土所难以比肩的。

论发茶,它的力道是先接触后发力,深具渗透力,但却是有选择性的。同时,它善于有效的提取高质量芳香甘醇物质,故发出来的茶汤,香气虽不似瓷器般飘扬,但滋味醇厚,茶汤香韵悠长,入口亲和力好,味属中正和顺。初似不觉,忽而韵起,令人回味不已,这是它迷人之处,也深符合茶道精神,故自古以来独备受推崇。

首先,壶壁吸水率较高,配合着泥料的亲和力,发茶时,水和壶壁接触后,有个缓冲。它并没有直接发力,是先承后发力,加上泥料发茶力强,故能够先接触后而发力渗透。

然后,紫砂的双气孔,发挥着两个功能,一个是气阀的功能,另外一个是气屏隔离作用。气阀排放出多余的热能,当然同时会带出一些飘香,但这确保了古人说的无熟汤气的功效。其次,气屏发挥了续热作用,让茶汤有充分的时间蕴香入水。

所以,我们其实不难发觉,紫砂发茶,关键就在泥料和窑火。泥料窑火定基调,壶的形制定风格。故选壶挑泥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易养而已。

紫砂壶的实用性指的是什么?


紫砂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因为其用,因为其美,在紫砂行业中有五美、四用的说法。

“五美”是港台壶人对紫砂壶的赞誉,“五美”分别是指功能、造型、材质、工艺、品质。

其中功能美是指紫砂壶的实用性,实用性便是我们所购买紫砂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实用无疑就是:容量大小、高矮适当、口盖严密、出水顺畅。

容量大小

紫砂壶的大小一般是用容量来区别的,130cc或者130cc以下的为特小品壶,130cc以上200cc以下的为小品壶,200cc以上350cc以下的为中品壶,350cc以上600cc以下可称为大品壶,600cc以上可称之为特大品壶。

选择多少容量的紫砂壶,可以根据茶叶品种、饮茶的人数、品茗杯的大小等作为选择紫砂壶容量的考虑因素。

自己一个人喝茶选择一把小品壶再合适不过了,如果是两三人喝茶选择一把中品壶是比较常见的。

大壶保温性较好,适合于多人一起品饮,尤其是适合冲泡普洱茶、红茶,因为有闷、热的特点,茶汤滋味更易体现出韵味。

冲泡绿茶的时候,可选用的器型较大,一般多为300毫升左右,器型身矮,开口较大,以使绿茶能够在85摄氏度摆布的温度下充分展现绿茶特有的清香和清新滋味

高矮适当

紫砂壶的壶型有很多种,不同壶型的高矮程度是不同的,选择高矮适当的壶型就要看冲泡什么茶了。

冲泡红茶,因为需要高温闷,所以需要选择开口较小,壶型较高的紫砂壶,容量方面可大可小。

冲泡乌龙茶的时候,需要选择穹盖的小矮壶,冲泡绿茶的时候选择一把器型较大,开口大,壶身矮的紫砂壶比较合适。

冲泡普洱生茶和花茶时候,选择300cc左右,壶身较矮,大口的紫砂壶。

口盖严密

紫砂壶的口盖严密程度,无论何种器型,壶盖与壶口的间隙紧密得当,达到紧直通转便可,太严反而不好。在泡茶使用过程中,茶水会充当黏合剂的角色。

口盖过于严实的紫砂壶,很容易出现茶叶卡在子口和盖子之间的现象,日常使用多少有些不便。

有人说买来的新壶壶盖总是容易“跑水”,一般新壶的口盖都会流水,这是因为新壶的壶盖与接面还没有完全平滑,多用几次口盖平滑了,表面张力大了,这样用多了也就不流水了。

另外使用手法对其的影响也很大,有人在倒茶会将壶身倾斜成一个直角,这样所有的水都会压向口盖处,口盖流水的概率就会很大了。

出水顺畅

一把好的紫砂壶出水劲爽、冲而有力、断水干净是很重要的。

有些壶型的先天限制,注定出水不会太好,如三湾流和流根部的位置太高的壶型。(并不是绝对的),像石瓢这类的炮管直流,一般来说根本不用试出水,一定是非常顺畅的。

紫砂壶孔一般都是独孔、网孔、球孔,这几种都是为了出水顺畅,一些高三弯流的壶一般都会装球孔,能保证充足的水流面积,使出水更好。

还要选择一些壶流内干净光滑,或是流壁薄,内部通道粗大的,这时候出水便会很好。

所以喜欢紫砂壶的朋友,如果刚开始不是很了解,在选购砂壶的时候,可以先看这“四用”是否达标,再看自己是否喜欢,这样可以选购一把比较实用的紫砂壶。

后续了解更多之后,除了实用美,还可以发现更多紫砂壶的艺术观赏美。(来源:喝茶的学问,

紫砂壶的发茶性,原来这么有讲究?


“常见人评壶时这么说:这壶,泡茶还可以,当实用品了。似乎此壶一无是处,只适合泡茶用了,语气里不无一丝轻蔑的意思。然而,挑一把泡茶用的壶,真的那么简单么?

我们且看看古人说关于紫砂泡茶的话:

李渔在《杂说》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文震亨在《长物志》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茶疏》说:“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尔”。

我想,很多用过现代紫砂泡茶的人,看了这些话,心里不免有些嘀咕。古人是喝多了在瞎扯,还是经验之谈?

不管怎样,我们似乎都需要先了解紫砂的发茶性,才能对这些说法有所定夺。

一、茶叶与茶汤

发茶,简单的说,是茶叶加水变成茶汤的一个过程,当然,其中茶具是少不了的。

茶叶和茶汤,有其必然的关系,但它并不一定是线性的,或成正比的关系。但我们喝进嘴里的是茶汤,不是茶叶;故要了解发茶性,我们还是需要提点一下这个人人皆知的事实。

我想,我们大多都有用过紫砂,陶器,瓷器,玻璃,甚至塑料器皿泡茶的经验。先不管用的茶具质量如何,泡的是什么茶,如果我们有仔细的对比,就会发觉,用不同器皿泡出来的茶,口感是不一样的。这仅仅是品饮体验不一样?还是实际上,我们喝下去的,是不同的东西?

茶汤的口感上的差异,其实是代表了它内含物质,混合度,协调性,和存离状态等各类特征有所差异。综合来说,就是代表喝进去的茶,在品饮价值,和对人体实质上的影响,有所不同。也就是实效不同。

二、发茶发的是什么

发茶发出来的,当然是茶汤了,要说是茶水也可以。然而,用不同茶具,在不同条件下发出来的茶汤,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如何定质量的好坏高低?

要弄清楚这些关系,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基础理论上的参数如逼热性,保温性,吸水率,透气性等,来做一些辅助性的分析。但如果以此作为主导性的分析,很快就会发觉自己因片面性的理解而得出反复和颠覆的结论。其根本原因是,泡茶这玩意,牵涉到好几个变数,连结果本身都是个变数。我们只能用应用科学的手法,来分析在特定材质,特定环境和条件之下,它的综合反应和结果,然后归纳出一个可重复预测的方向。

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以下四方面来分析和规类茶汤效果:

内含物质——从茶叶内提取,溶入茶汤内的各类芳香物质,各类酸醇成分和其他水溶性成分。其中,质量高和渗透力强的成分,如果分量够多够集中,品饮时就会有“韵”的感觉。如茶具有选择性的提取,会造成内含物质有所差异。

混合度——内含物质和水的结合程度,它直接影响了品饮汤感。混合度好的茶汤,汤感结实,滋味在水里面,蕴香能力好的,还可以把茶香溶入茶汤里,品饮时舌面生香,甘芳可口。反之,喝起来则会有“空”,“寡”,和茶水分离的感觉。

协调性——内含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能和谐和层次分明。协调力佳者,能在茶水混合后,按各类溶入物质轻重清浊规类,这增加了茶汤层次感和韵律感。

亲和力——茶汤的自然性,适口性,与人体体系自然相容程度。亲和力好的茶汤,入口很顺,喝起来很舒心,会很自然的溶入人体内,对人体的养生效果也比较明显。就紫砂而言,一般协调性佳者,亲和力亦佳。

如何很好的平衡这四项指标,是一个茶具设计者需要考量的事情,其中,材质的使用和制作流程,起了个关键性的作用。当然,这些指标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但我们不认为可以用简单的线性或非线性科学模式来描述发茶性。

三、紫砂的发茶追求

泡一泡茶,如何才算理想,各人有各人的追求,所谓适口为佳。然而,凡好茶,好茶汤,都应该有个共性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其共性的一面,作为好茶汤的基本要求,余者则为不同的风格展现。从品饮的角度来说,茶水混合度佳,茶汤协调性好,亲和适口,应该可以作为好茶汤的基础要求。

优质紫砂发茶,讲究的是以适当的发茶力,配合泥质所散发的协调性和亲和力,从茶叶里提取出高质量的物质,混合入水,并在这过程中很好的协调茶汤味道和亲和力,达到很好的品饮效果。其中它提取高质量的芳香甘醇物质效果,茶汤味道的协调能力,和促进亲和力的效果,是独树一帜的。故优质紫砂泡出来的茶,不在飘扬的香气和茶味,而是茶汤滋味十足,韵味悠长,也就是后劲比较足。同样是茶香,紫砂和盖碗发的,风格上犹如沉香和檀香之别。

此外,紫砂发茶,所激发溶入的物质,有它选择性的方向。它像一个优秀的厨师,能避短扬长的把合适的物质给发出来。所以,同样的茶品,优质紫砂发的,杂异味较轻。

故紫砂发茶,它不仅仅是提取,还有提炼的效果。综合来说,紫砂发出来茶,更具有养生效果。

发外刚内柔之汤,酿香韵醇厚之味,成内敛后发之力,达亲和协调之境,是紫砂发茶的追求。

四、紫砂的发茶特征

紫砂,是种比较特殊的泥料,制成品后,它对人的亲和力,是其他陶土所难以比肩的。

论发茶,它的力道是先接触后发力,深具渗透力,但却是有选择性的。同时,它善于有效的提取高质量芳香甘醇物质,故发出来的茶汤,香气虽不似瓷器般飘扬,但滋味醇厚,茶汤香韵悠长,入口亲和力好,味属中正和顺。初似不觉,忽而韵起,令人回味不已,这是它迷人之处,也深符合茶道精神,故自古以来独备受推崇。

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紫砂发茶时,具体的影响因素。

首先,壶壁吸水率较高,配合着泥料的亲和力,发茶时,水和壶壁接触后,有个缓冲。它并没有直接发力,是先承后发力,加上泥料发茶力强,故能够先接触后而发力渗透。出来的结果,是茶汤中心结实,外围柔和,实现外柔内刚的效果。

然后,紫砂的双气孔,发挥着两个功能,一个是气阀的功能,另外一个是气屏隔离作用。气阀排放出多余的热能,当然同时会带出一些飘香,但这确保了古人说的无熟汤气的功效。其次,气屏发挥了续热作用,让茶汤有充分的时间蕴香入水。

如果优质泥料,它会更进一步的有效的提取高质量的芳香甘醇物质,然后茶汤味道按清浊规类,达到茶汤味道清晰,茶水醇厚的效果。所以,这一得一失之间,得远多过失,不夺香的意义,也是在这儿体现了,失去了一点飘香,换回来了珍贵的韵香。

故双气孔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协调,续热力的调控,出来的茶汤有活力,而不是硬梆梆的纯味觉刺激。然而,紫砂虽需要有一定的透气性,但并不是说透气性越高就越好。透气性太高了,尤其是人为的,调控幅度就大了,容易造成发力不足,温度气味隔离不足,茶汤质量下降,韵味不足。

倘若泥料不够坚实,首先牺牲的是提取高质量芳香甘醇物质,也就是韵味上有所衰减。然后,不坚实的壶身,发茶力比较散涣,发茶力,协调性,混合度,也会有所减弱。

所以,我们其实不难发觉,紫砂发茶,关键就在泥料和窑火。泥料窑火定基调,壶的形制定风格。故选壶挑泥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易养而已。

五、泥,窑火与形制的影响

从上述发茶特征可知,紫砂发茶的质量,泥质和窑火占据了主导性的因素,而形制,则影响了发茶力的发挥空间;故当泥料质量不足的时候,可以稍微以形补质。而足透的窑火,则是发茶质量的把关点。泥质和窑火,是息息相关的。

六、泥质对发茶性的影响

从紫砂发茶的追求,我们可按它的指标,理出在泥料和泥料处理上的各方面,对发茶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有两个规律,泥料的矿质越好,其发茶力度越强,泥料存在状态越趋于自然,它的发茶协调性越好,也越细腻。当然,优质泥料的协调性和亲和力,本质上是相对的较好。

泥质影响紫砂发茶的因素交叉错综,关键是要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我们还是按发茶力,协调性,和亲和力来分析泥料的各种不同处理方式所带来的影响,这也是比较明了和实用的分析模式。

矿土从地底挖出来后,先需经历风化的过程,在解化过程中吸取天地之间的灵气,恢复生气。陈腐或养土则是在经历过炼泥后,在制成陶之前,让泥料有时间沉淀,恢复自然结合状态。

这两者,对紫砂的亲和力和协调性,是至关重要的。风化陈腐良好的泥料,成品使用后温润坚实如玉,发出来的茶汤,亦是温雅细腻的。

砂粒目数,一般来说,目数低的,在协调性,清晰度,和活性会好些,但在浓郁度,强度和混合度,发挥得可能就有点吃力。如泥质好的,可以达到茶味清晰协调,温雅可口。若泥质跟不上的话,则会感觉有点茶味不足。反之,目数高的则透气性稍逊,协调性和亲和力有点妥协,但发茶力,混合度和浓郁度较好。

其他的如手工成分多会比较协调亲和,调砂或加呈色剂或其他添加物,也会影响协调性和亲和力。但同时却有可能加强发茶力。所以,某种制程对发茶性的影响,得综合的看它对发茶力,协调性和亲和力的增减而评估。不能说手工成分多就一定好,调砂就一定好或不好,泥料拼配亦是如此。

好泥,关键要有丰富的砂质,坚实协调的结构。它所呈现出来的是高雅的质感,亲切的手感,其发茶性,自当优越。优越的矿土,加上趋于自然的内在结构,制程中力免添加干扰,经大窑烧透,是为珍品。

七、窑火对紫砂发茶性的影响

窑火,是紫砂成品中的一个关键门槛。老厂紫砂,隧道窑也成了一个把关的重点,可以说,凡是可以从隧道窑完整出来的壶,在发茶优越性上有着一定的保障。

优质泥料,必须结合泥料和窑火,泥料好,吃火足的壶,铿锵润泽,这对发茶很重要,铿锵代表了泥质结构坚实,润泽是弹性。两者内外一体,是发力自如的必要条件。

如果窑火吃不足,则泥料结构稍微松散,这使发茶力发挥得有点涣散,对高质量的芳香甘醇物质的提取,有一定的影响,茶水混合度也稍微逊色。这也是老厂壶和其他厂外壶在发茶本质上的区别。至于说现在流行的,二次低温重烧的壶,其结构则更为松散涣漫,其发茶性已严重受影响,不论是高质量芳香甘醇物质的提取,还是协调性,或混合度,都已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紫砂发茶的特征亦不显。

从茶汤品饮感觉来说,泥料结构坚实润泽的,发出来的茶汤滋味结实,韵味悠长。反之,结构松散的,发茶性不足,茶汤内部有点“空”的感觉,茶味亦稍微混乱味薄。

八、形制对紫砂发茶性的影响

如果泥质好,窑火足,形制就成了突出风格的一个控制点。综合来说,壶身高瘦壁薄蕴香;方形的中心受力不易,如泥质好则可出有层次的中庸韵味;扁平茶叶上下受力点多,滋味足,但香气稍逊;圆形壁厚收口汤感浓郁。

然而,按形制来分析发茶性,不容易有决定性的结论。而且,真要细分,泡茶时的很多细节,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茶性和茶汤的品饮感觉,包括我们如何倒茶,用什么茶杯,如何喝等等。但如果追求到这个地步,就会“泥”而沉迷在里头,似乎偏离茶道精神了。

所以,形制,在发茶作用,主要还是在塑造出一个和壶型设计匹配的风格。泥质不足的时候,方以型稍微弥补缺陷,而当拉尽泥和形皆不足以发挥出紫砂应用的发茶特征时,也代表了离紫砂发茶渐远了。

九、泥类与茶类的配合

按泥料适茶,可以是个很个性化的东西,只要泥质好,不管是哪种泥料配哪个茶,都会有些人喜欢,当然,也会有人不喜欢。但如果按常规的口味匹配风格,则可以此作为参考:

红泥类——茶香入汤效果佳,香韵显,茶汤甘芳可口,品好茶可舌面生香,颊齿留香。

·适合香气型乌龙茶,如凤凰单丛,铁观音。泡武夷岩茶也有很好的效果;

·泡熟普的话,茶味比较集中,会有比较甜的感觉,但相对于紫泥,稍微单调。

·泡生普效果一般来说,不如紫泥和段泥。然而,当它往朱泥的方向走时,茶汤细腻度会提高,适茶性也有所提高,泡有点年份的生普,效果也很好。

紫泥类——善于激发两端。一方面能有效的提取渗透力强的物质,让茶汤更有韵味;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提取质重物质,让茶汤滋味浓郁醇厚。

·适合岩茶,熟普,老生普等重滋味的茶。

·如果用来泡铁观音之类的香气型乌龙,虽然滋味仍算不错,但因为茶香入水效果不佳,总感觉少了点汤韵。不过,也有例外的,烧结度高的紫泥,其蕴香效果可以比肩红泥类。

段泥类——发茶力轻,但茶味入汤效果佳,茶水混合高。适合绿茶,生普,中轻火乌龙。对于足火乌龙,熟普,或其他陈年老茶,段泥的发茶力稍嫌不足。

十、用壶

适茶的另一面,在于因时得用。生活上,也总有高有低的时候,还有更多的是平日。所以,生活化的适茶,则需以壶的发茶性配茶品,按上中平之时,适时配饮,让品饮生活有个韵律,层次感。平日无事,小水平壶泡一泡中平之茶,也自在舒畅。偶有兴致,喜事,或好友贵客莅临,挑把好壶,配个好茶,相聚品茶,韵味悠长的茶香,也能感染此间的氛围。

适茶性,在乎以茶适用。关键在泥质和窑火,泥质不足而后以形补。

发茶性,是紫砂本质上的东西。了解紫砂的发茶性,可说是从根本上去了解紫砂了。掌握了它的规律,使我们能更合理的对待紫砂,不容易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如此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紫砂之美,乃至从视觉,触觉,和味觉上应用随心,不逾矩。

都说紫砂壶发茶性好,发茶性到底是什么?


文震亨曾在《长物志》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说的正是紫砂壶的发茶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发茶性到底是什么?

暂且不论茶具质量好坏,对于一个分别用过紫砂、陶器、瓷器、玻璃或者一次性杯泡茶的人来说,只要你仔细对比观察,一定会发现:不同器皿泡的茶,口感各不相同,深究下去就是发茶性在作祟!

什么是发茶性

发茶,是茶叶加水变成茶汤的过程,发茶性意味着茶汤的品质,而茶汤的品质由茶品品质x茶具发茶共同决定。

发茶性好的原因

紫砂壶优良的发茶性,让它成为天下茶具魁首,主要得益于泥料的双气孔特性。

(一)双气孔-保温性

瓷器和玻璃茶具的温度变化过于“陡峭”,而紫砂壶的温度变化相对过缓,这种性能上的差异就会体现在茶叶的冲泡上。

(二)双气孔-透气性

总有人认为茶叶冲泡就得靠“闷”,其实不是,紫砂的透气性能确保茶汤有充分的时间蕴香入水,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无熟汤气的功效

(三)双气孔-吸味性

紫砂壶的吸味,并没有香味异味的差别,只是针对部分高香茶类,这就是我们平常说过的“一壶侍一茶”。

假设一把一直冲泡其他茶品的紫砂壶,突然用来冲泡高香类的乌龙茶,一定会因为吸味这一特性降低茶品表现,反之,新紫砂壶亦是如此。

唯有通过长期泡养此茶的紫砂壶,才能确保完全茶品品质,这就是“养壶”的另一种原因。

泥料的影响

泥料对于发茶的影响,并没有固话的标准,不管哪种泥料配哪类茶,有人喜欢,必然,也有人不喜欢,只能说相对适合不适合,只要泥质好即可。

如果说,你还是很纠结,记住六句话!

「段泥、绿泥」配绿茶,透气佳;

「朱泥、红泥」泡乌龙,能扬香;

「全系紫泥」可黄茶,不夺香;

「朱泥、紫泥」辅红茶,原汁原味,层次分明;

「紫泥、底槽清」侍黑茶,发茶性好,味醇香;

「朱泥、红泥」上白茶,茶汤金黄,香气鲜爽。

不同的茶叶使用不同的茶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多此一举,会嗤之以鼻。

对于一个有喝茶习惯、追求茶品的人来说确实平常事,无论是从视觉、触觉、味觉哪一方面,都是一种享受。(文章来源:紫砂壶;作者:砂海墨韵;

紫砂壶制作过程中紫砂泥质的重要性


紫砂壶更有着独特的成型工艺,制壶艺人巧用双手,匠心独运,以紫砂泥的可塑性,线条多变、丰富的装饰、独特的制壶工具,制作出千般巧,万般化的壶艺,形成了如今人们推崇的紫砂文化,成为首屈一指的工艺美术品。

目前大家所能看到的紫砂,就其颜色、粗细和质地等,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其实紫砂泥就是由石英、赤铁矿、云母、粘土等各种矿物组成的混合结构。

一、紫砂泥料大致可分为三类

1、紫泥类:紫泥是所有紫少矿中数量最多,应用最广,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类泥种。色泽呈浅红棕,紫红到深紫一系。此类泥大多可塑性极高,收缩比例小,成品率高,泡养效果变化明显,手感细腻温润,色泽沉稳大度,极具大家风范。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有关清水泥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清水泥在过去严格来说是特指一种炼泥工艺,就是把单一的紫砂泥矿独炼成泥,不配以任何其他泥料的炼泥工艺。而现在,人们把红棕偏紫的紫泥矿料就归称为清水泥。

2、红泥类:红泥是紫砂矿中泥质较嫩更多一类泥料。由于泥质嫩,成泥中细粉偏多,粘性较大,也就是业内谓之‘‘浆性高”。其收缩比例相对比紫泥要高,含铁量高于紫泥,烧成温度较低,烧成后结晶度和密度均高于其他两类泥料。红泥泥色呈浅红、桔红到深红一系。红泥中比较突出,或者说比较高端的泥料就是朱泥,而朱泥尤以小煤窑为最,著名的“大红袍”即出于此。小煤窑朱泥成品呈桔红色,颗粒细腻层次丰富,质感温润,泡养久之更是如玉般滋润,红艳可人。可谓:其声如罄,其润如玉!但此种朱泥烧成收缩极大,其收缩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故制作难度大,成品率极低,以前只有用装饰土,并不用以制壶。随着紫砂制作工艺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成壶,但成品率任然及其低下。小煤窑朱泥的炼制过程及其简单,过程如下:原矿晾硒一泡水成浆一筛除杂物一控出水分一捶打成泥。

3、段泥类:段泥在紫砂矿中因含铁较低,成为较特殊的一个类别。因其出土之矿大多呈青绿色,所以,俗称“绿泥”。色泽按烧成温度和泥质不一,呈浅黄、青黄到青灰一系。其成品颗粒明显,层次丰富,泡养后的效果黄者活泼依人,青者古朴深沉,颇具雅韵。段泥的泥质为沙性,故可塑性相对较差,烧成易开裂。而又因段泥成分中含钛较高,故相对紫泥和红泥来说,烧成温度也高。段泥壶在烧制中往往会受烧成温度所限,经常出珊“吐黑”现象,这是由于壶体烧结不到位,泡养过程中吸附茶色之故。段泥中名声最劲的当属“本山绿泥”,这种料烧成后呈青黄,而且很少黑点,非常纯净。但“本山绿泥”,亦属砂性,可塑性极差,而且烧成温度非常高,所以,宜兴紫砂一厂从未有过用纯“本山绿泥”做成的壶,一般都是用来做化妆土。

二、紫砂壶茶具沏茶

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持久。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散失。长久使用的紫砂茶壶,内壁挂上一层棕红色茶锈,使用时间越长,茶锈积在内壁上越多,故冲泡茶叶后茶湯越加醇郁芳馨。长期使用的紫砂茶壶,即使不放茶,只倒入开水,仍茶香诱人,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紫砂茶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这是一般茶壶所不能比拟的。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缓茶水的霉败变馊,所谓“盛暑越宿不馊”,道理就在这里。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长。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小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紫砂壶收藏,紫砂壶怎样辨别?


紫砂壶的发展分哪几个时期?

都说紫砂壶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作品,除了用来喝茶,不少人看中的就是紫砂壶的艺术价值,也就是拿来收藏。那什么样的紫砂壶才真正有收藏价值?

了解过紫砂壶,便可以知道其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是草创期,紫砂的草创期可以上推到北宋,但从北宋的古窑址中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完整的壶,甚至一个底或是一个盖。

二是成熟期,从明代开始,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是供春壶,不过现在很难鉴定了。

三是兴盛期,即明末清初。

四是现在的发展期,也就是1949年以后。

四个时期的生产工艺也不一样。如果要辨别一个古壶、一个旧壶和一个现代壶,第一要从原料进行鉴别,第二要看表面的亚光程度,第三是看其做工,第四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些作品收藏的趋向等。

如何辨别紫砂陶是否值得收藏?

紫砂陶艺作品是否值得收藏大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判断。

⒈【泥料胎土】色相、颗粒度及光泽肌理,不同时期的不同矿脉各有特点,所以收藏紫砂壶,可以选择一些泥料比较珍稀的。

⒉【造型风格】数百年来人们对紫砂壶美的感受和形式要求均有特定的标准,造型风格、整体的比例以及嘴、把、纽的配制存在着差异。

⒊【工艺手法】正如每个人的签名笔迹,都会存在差异,紫砂陶的制作手艺手法即使是出于同一师傅也会有不同风格,例如线条的粗细曲直、轮廓的方圆锐钝。

⒋【气质神韵】好的紫砂壶由于制作人员独具高超的艺术素养和熟练的专业技巧,以及对泥料性能的深入了解和窑温气氛的把握,自有一般不可模仿的神韵,或者说跃动着一股灵气。也就是以上所提的泥料胎土、造型风格及工艺手法的集中体现。

⒌【印章款识】由名家制作的紫砂壶一般会镌刻款识,也是品质的保证。(来源:喝茶的学问,

买紫砂壶 要知道紫砂壶的级别


很多茶友在泡茶时都会选择紫砂壶,它不仅茶香持久,还保温、透气性良好,是泡茶的好茶具;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紫砂壶不仅是茶具,它还是商品。如果把紫砂壶作为商品看待,紫砂壶与其它品类的商品一样,就有了等级差别。按照紫砂壶的质量、价格、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大致可分为实用品、工艺品、特艺品、艺术品四个级别。

实用品

紫砂壶最根本的价值,是用于泡茶。实用品级别的紫砂壶,其特点是经济实用,主要的用户群体是普通家庭或普通茶馆;由于这一类紫砂壶较为普遍,所以也被称为“大路货”。这类紫砂壶虽然不属于鉴赏壶之列,但却能让普通茶友也可以体验紫砂壶泡茶的乐趣。

工艺品

达到工艺品级别的紫砂壶,相对于实用品紫砂壶来说,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做工更加精细。这类紫砂壶大多出自经验较丰富的能工巧匠,除了泡茶的实用功能之外已初步具备工艺之美。一般来说,能够做出工艺品级别的制壶艺人,大多拥有职称,例如技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等,根据紫砂壶本身和作者职称的不同、紫砂壶的价格会有高低之别。

特艺品

在工艺品创作领域,总会有一些艺人在同行中显得出类拔萃一些,紫砂领域也不例外;由紫砂艺人中的佼佼者创作出来的紫砂壶,多被称为名人壶。

由于名人壶从泥料选择、造型设计、制作工艺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所以作品数量要比普通紫砂壶要少得多;再加上一些有实力的紫砂壶藏家比较追捧名人壶,所以这一类紫砂壶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

艺术品

紫砂壶从明代诞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而在不同的时代,都有极具典型性的代表人物出现,例如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顾景舟、汪寅仙等,每位大师不仅技艺精湛、作品独具个人风格,更体现了浓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了解过紫砂壶按照商品等级进行划分的大致分类之后,以后选购紫砂壶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无论做工是否精致细腻、也不管是手工还是模具成型,紫砂壶的泥料一定要纯正、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毕竟,紫砂壶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于冲泡入口品饮的茶。

保养紫砂壶:新买的紫砂壶要如何保养


很多茶友泡茶都会选用紫砂壶,用来烧制紫砂壶的泥土有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使用时只要不损坏,保养得当就没有寿命限制。那么,新买的紫砂壶要怎么保养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新买到手,先要查看壶盖,壶口是否吻合,气空是否阻塞,茶嘴出水是否顺畅,壶内壶底,壶壁是否遗留你屑等,如发现你屑留存和阻塞则用木质,竹质茶除掉,如盖口不平整或不吻合应该用砂纸磨平或金刚砂磨吻合。

新壶经过查壶,理壶之后将其入在锅中用清水或茶水干净而无异味的锅中,并投入茶叶再将新茶壶置于锅内煮上半小时或一小时,须注意的是锅中的茶汤容量不能底于壶面以防茶壶烧裂,且投入的茶叶,最好用与以后冲泡的茶是同一类品质且高低的茶叶。

有收藏者不懂养壶的道理,将新买回的紫砂壶往陈列柜里一摆,或者往箱子里一装就算完成任务,殊不知,如此藏壶方法是最不可取的。一位藏壶专家告诉记者,新购回的壶,必须用心去养,然后再存放。

新买的壶在使用前,可以先放些茶叶用滚水泡一下,多泡几次更好,再里外刷洗干净,将壶内残留的砂粒彻底清除。用泡过的茶叶擦洗比较好(因为有些商贩,在出售茶壶时,可能会给茶壶“化化妆”,用上面所讲的方法可以清除一些由此产生的异味)。

在泡养过程中,切不要太心急,千万不要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擦,这样很容易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比较好的方法是用粗硬的棉布擦拭,清洗时用尼龙刷。不要太用力以免不小心戳坏茶壶。泡养茶壶要用心,斟茶时要有正确手势,最好用食指轻轻摁住盖沿。

平时喝茶,可以用干净毛巾擦拭,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擦拭以后会有浮光,这种品相玩家比较忌讳。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这种光泽应该是“内敛”的。喝完茶后,茶壶最好不要留茶叶,倾倒洗净。虽然紫砂壶确实有隔夜不馊的特点,但隔夜的茶,会有陈汤味。从卫生方面来讲,紫砂壶终究不是“保险箱”,而且茶泡后放置10小时后再喝本身对身体就不利。

当买来一把新壶时,有些人选择用茶叶水煮的方法来保养。对此,茶水煮壶一是为了去掉新紫砂的土腥味道,还有杀菌的功效,而且,新的紫砂壶的紫砂气孔是闭合的,用高温煮一下,有助于把紫砂气孔打开,对将来泡茶养壶很有益处。

不过,有人认为,这属于一次定型的养法,有的人更喜欢慢慢地用茶来养,养一段时间,把壶清洗一次,如此反复3次后,砂料就能洗得很干净了,此后再也不用洗壶了。茶垢也让它在壶里闷着,因为茶垢是茶叶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的沉淀,对壶能起到养护作用,时间越长,壶就越好,壶体本身不仅会变得颜色温润,甚至会散发出茶叶的自然香气。

紫砂壶的实用性,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量?


壶友们购买紫砂壶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作为品茗的实用器具,也有的是用来作为收藏的。很多人在收藏紫砂壶时往往会忽略紫砂壶的实用性,更看中紫砂的交易价值。如果购买紫砂壶是作为品茗的实用器具,那么就需要从壶嘴的出水、壶钮的拿捏、把手的端握、壶口的形状、容量的大小、器型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

下面就给大家来一一分解。

壶盖

紫砂壶的壶盖是可实用可陈设的艺术品,一般通过壶盖就能出整个壶做工的精良与否。对于大多数的圆形壶盖来说,通转不滞,壶盖和壶身之间的间隙要比较紧密,但是要略微留有一点余地。有的壶盖和壶身之间的密封性很好,用手按住壶盖上气孔,泡茶倾倒壶身时壶嘴里流不出水来,这样的紫砂壶就是实用性比较好的。

壶嘴

壶嘴的出水是否流畅,也是实用性方面的一项。壶嘴流涎,即倒茶时,嘴口不畅余沥不尽,这是一般壶的常见现象,症结在于壶嘴中空与壶身通孔的处理没有到位。最好是茶壶中倾倒出来的茶水“圆柱”要光滑不散落。反之,壶嘴茶水倾出时,即散落迸溅,则不可取。像一些直嘴(炮管嘴)、短嘴的器型就比较容易达到这样的效果,壶嘴造型复杂的就很难做到。

壶把

壶把的端拿舒适与否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壶把和壶嘴,对全壶的均衡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若壶身、壶嘴、壶把三者之间失去协调,整个造型就会显得不舒服,从视觉上看起来也不美观。壶嘴与口大致相平是有一定的必要性,否则嘴低于壶口,往壶里倒水时,壶内水未满壶嘴就会先流水。反之,倒水时,壶嘴未出水而壶口先出水。至于把手的高低则没必要强求一致,只要达到整体器型的均衡饱满即可。壶把大小以便于拿捏为好。太小手指很难在里面伸展活动,太大与壶的整体比例不协调。耳形把,或正装,或倒装,太大失衡,太小拿捏不稳。

容量

壶的大小以毫升计量,和具体的品茶人数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是一人或两人在喝。像这种情况下,壶容量的大小以150毫升到200毫升的小品最为合适,一般尽量控制在200cc以内。如果喝茶人数较多,可以根据人数适当的放宽容量。

器型

器型方面的选择,以圆形或者扁一些的形状合适,可以让茶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根据自己喜欢的茶,来选相应形状的壶型。这里需要补充强调一点,像方器和筋囊器这类的器型,观赏性比较好,但是实用性通常要比圆器要差一些。所以在实用性和观赏性方面,需要壶友去掌握好平衡。

总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用性是考量一把紫砂壶的首要条件。但追求实用不代表说就不要艺术性和观赏性了,要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有其他紫砂方面的问题或者疑问,可以关注我的百家号私信进行咨询。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壶的气密性》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