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玉露的涩味较少,反而甘甜柔和,茶汤清澄,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据悉,日本的茶风应该从唐朝说起,据了解还是在唐朝的时候,日本僧人最澄在浙江天台山留学,回国时,不仅将天台宗带到日本,还将茶种带到了京都比睿山。后来的僧人荣西也在天台山研习佛法并修学茶艺,写成了著名的《吃茶养生记》,记录了南宋时期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制茶过程和点茶法,从而被誉为日本的“茶祖”。而之后的留学僧圆尔辩圆带回了径山茶的种子,种植在自己的故乡静冈县,茶风从此开始流传。 

玉露,作为日本茶中最高级的茶品,据说一百棵茶树里也有可能找不出一棵来生产玉露,可见对茶树要求之高。在发芽前20天,茶农就会搭起稻草,小心保护茶树的顶端,阻挡阳光,使得茶树能长出柔软的新芽。将嫩芽采下,以高温蒸汽杀青后,急速冷却,再揉成细长的茶叶。玉露的涩味较少,反而甘甜柔和,茶汤清澄,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失恋、失意,请别喝玉露”,不知甚解,直到有一天,晚饭后喝了三泡玉露而导致整个晚上睡不着,才真切体会这句话的深意。这款看着冰清玉润、淡雅悠远的茶叶虽然有个诗意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名字,但内里咖啡因的含量却高过咖啡三倍之多!所以在下一次夜间提神,除了咖啡之外,你又多了个选择。

在春天茶芽生长前的20天,茶农搭起草篷用来遮住阳光,小心地保护茶树顶端慢慢生发的娇嫩茶芽。草篷阻挡了阳光直射,叶绿素的流失也随之减少,使得茶叶保持了鲜绿的颜色外,也提高了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这样成茶的味道就更有一种天然的鲜味。若是嚼一小口未冲泡的玉露,舌头都会被鲜得掉下来,简直可以媲美昆布粉。其实细品玉露,会发现茶汤中也明显带有昆布的味道,这也许就是它相比其他茶来说的迷人之处。

因为这样的生长环境,玉露的涩味比起其他茶叶来说,也大大减少,所以现在很多以煎茶或番茶为主要原料的日本瓶装茶中都会添加玉露,因为玉露的甘甜能中和煎茶和番茶的苦涩味道,使成茶的滋味更圆润温和。

喝玉露最适合用小杯品尝,像潮州人喝功夫茶一样细斟细饮,可以观色闻香,一泡落下,在杯中,我们感觉到了春天满坡青翠的茶园、安静的大自然、淙淙的细流、晚风中寺院的钟声、做茶人的用心保护、煮茶人的一片诚恳之意……茶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怎样喝茶也就成了生活方式的体现。喝日本茶讲究“和、敬、清、寂”的精神修养,茶叶要精细,茶具要干净,心态要平和,我们在家泡一壶日本茶时,不妨也为自己准备两三枝插花,淡雅的古琴曲和一只古朴的茶壶,在这日淡风清的午后,也是种不错的选择。

Cy260.com精选阅读

在煎茶中细味日式茶道


在日本不必担心喝不到好茶,即使是旅店里的免费茶包,泡出来的日本煎茶也一样甘冽清新。当然,如果能光顾专门的茶室感受地道的日本茶道,自然是莫大的享受了。

在日本旅游,茶自然是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茶在日本人的生活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可以有茶味的香皂、毛巾,可以有茶味的点心,甚至可以将茶和米饭一起煮,做成泡饭来吃。日本人的爱茶之深,恐怕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了。

若要真正体会日本的茶道精髓,就不可以错过煎茶。日本煎茶是在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饮茶——12世纪日本茶道的创始人荣西禅师,把茶叶介绍给了日本人,从此煎茶法就在日本流行开来,并一直保持至今。与我们目前采用的“炒青”处理不同的是,煎茶采用的是以蒸汽蒸煮的"蒸青"技术。经过这样处理的绿茶,气味上更青绿一些,并且保持了茶叶的本色特征。

日本煎茶有拇尾的,有宇治的,也有静冈的,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我们这次饮的是静岗煎茶,水近三沸时离火,涤器后备茶。煎茶最合适的水温是70℃,一般将沸水静置一旁,等备茶完毕,水温也就差不多了。日本煎茶加工很精细,注入三分之一水略作温润即可,然后注水至七分满,约一分钟后,就可以开汤饮茶了。

一盏时茶香很清幽,有一丝淡淡的海藻气息。茶汤入口甘淡,几乎没有苦涩。细细品味,于淡然中却别有滋味。饮至第二盏,舌尖已有茶津涌出。至三盏,喉间甘润,茶津濡濡。此时再细细品读,只觉甘香满口,茶息满腹,不似先前的清幽淡薄了。

品饮日本煎茶时,开始想到的不会是日本樱花,感觉却仿佛来到了海边。独坐于一方苍幽青润的礁石上,清澈的海水冲刷着双脚,脚边是翠绿海草和细鳞游鱼,春天亮丽的阳光从天边洒下,发间有些暖意,而心里却很静,能听见海草呢喃的细语。这时才会想起樱花,想起茶道、花道、香道,想起和服,想起艺伎,想起三味琴,想起和歌、俳句,想起日本尺八吹奏出的那似曾相识的音律。有时你会感觉到紫式部似乎就坐在你对面,给你讲述《源氏物语》里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回来偶尔与友人说起,地道的日式煎茶在国内好难找。友人说,国内当然有好茶,或许,只不过是你失去了那样的心境。他向我推荐了国内随处可买到的立顿品牌新出的日式煎茶茶包,并一再嘱咐要用心去体会。将信将疑间,回家用这茶包细细沏了一壶,淡淡的绿色,却就是那种久违的味道。

轻轻闭上双眼,将琐事暂时排遣,我又一次看到了海,看到了樱花,看到了和服艺伎。原来,感受纯正的日式茶道,也可以化繁为简。

工夫茶里话盖瓯


林桢武

清代饮茶常用的盖碗,在潮州工夫茶中称为盖瓯,潮人冲泡工夫茶用的盖碗跟其他地方用途是不一样的。在北京、四川、云南的一些地方,这种盖碗经常出现在茶楼上。我们常常在清代和民国的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达官贵人一手托着盖碗,一手掀碗盖,慢慢品饮,一种气定神闲的样子。然而,潮州工夫茶很少有独饮的情况,一般都要三几个人一起,有“茶三酒四游玩二”的说法,这种盖碗就用来代替紫砂茶壶,用途产生了变化。

在工夫茶中,没有直接用盖碗饮茶的习惯,工夫茶的特色首先体现在茶具上——小壶小杯,茶杯只有半个乒乓球那么大,在清代使用的是撇口的小若琛杯;而茶壶则用宜兴紫砂壶,容量三四小杯即可。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记载:“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香”。袁枚说的便是工夫茶。上世纪80年代,有人觉得紫砂壶在冲泡工夫茶上存在一些不足,因为工夫茶的茶叶相对用量要多些,紫砂壶不便于下茶和倒茶叶,对香气的充分生发上也存在局限,所以用盖碗代替的做法得到推广,大多数陶瓷厂家出品的工夫茶具也都采用盖瓯。当然这种盖瓯比一般的茶盖碗略小,也只为适应小杯的工夫茶,并方便单只手提起操作。

到了明代,饮茶方式已有了根本变化,一改煎茶、点茶为散茶直接冲泡,茶具也因而发生变化。明代张源《茶录》中说:“茶瓯以白磁为上,蓝者次之”。高濂《遵生八笺》也认为青花不如白瓷:“欲试茶色黄白,岂容青花乱之。”文震亨《长物志》也说:“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总体上明清时期的茶具,特别是茶碗都讲究素雅,碗里或杯里以纯白色为佳,便于赏茶汤。盖碗在制作上也注意到这一点,不管是青花还是其他彩瓷,碗里一定是纯白的。潮州工夫茶也不例外,品茶不但讲究窗明几净、小院焚香一类的环境,对茶具同样追求精致、素雅、适用。其盖瓯以纯白居多,也有采用各类彩瓷的,但总体上要雅洁,品位要高。笔者酷爱工夫茶,曾收藏有一对雍正斗彩忍冬花纹盖瓯,大小适合冲泡工夫茶之用,瓷胎略带牙黄色,口沿加金,彩料仅用绿红两种颜色,留白较多,图案也非常简约,雅气十足。忍冬花纹饰在雍正官窑瓷器中比较常见,斗彩也属比较珍贵品种。这对盖瓯,平时偶尔取出冲茶,不忍常用,也多作把玩而已。

普洱茶企话普洱茶经营之道


在普洱,茶是根,是魂,是普洱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普洱的产业。普洱茶作为一种文化深深融入到了普洱各民族的血脉中,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普洱,茶是大产业,茶园面积达302万亩,现代茶园164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20万亩、古茶园18万亩,普洱茶就是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2017年茶产业产值231亿元。在普洱,有茶农130万人,有人种茶,有人做茶,有人分享好茶,每个领域都有一些人可以讲述他们与普洱茶的茶缘情怀。

日前,第十三届中国云南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在普洱举办,在短短三天以茶为媒、以茶会友的盛会中,云南网记者采访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跃于普洱茶市场,以茶论道,以茶为生,借普洱茶的生产和营销,讲述各自的精彩故事。

有人喊她“茶妈妈”

1998年,80多个平均年龄在50岁的茶厂老工人们破产重组了澜沧古茶有限公司。

“半辈子都在做茶,不做茶了好像也没有其他技能在社会上立足了。”这是这群老茶人的心声,他们破产再创业,尽管一路走来多经磨难,但因为一颗做良心茶的初心,他们始终在坚守。

做茶很多年,有人喊她“茶妈妈“,这是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20年的重组创业,一路走来的故事她历历在目。

杜春峄说,创业起步初期从第一年的14余万元到第二年34余万元,一直靠大家集资经营维持。她说自己那时每天都在想:所有的磨难都不是难,而是越磨越好,越磨越亮,等到资产达到千万的时候可能会开心的睡不着觉。

如今,澜沧古茶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段,在茶商界已具有了很高的美誉度。“茶妈妈”说,做茶用诚信,用爱心做茶,用细心和坚心做茶,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做茶者就能收获最大的财富。“人生如茶,先苦后甜,苦中有甘,苦尽甘来。”做了50多年多年茶,闻了50多年茶香,做茶于杜春峄来说就是一种坚守。

他让年轻人爱上普洱茶

传统的普洱茶冲泡从别致的茶器到润茶、分茶都有一套讲究,喝茶者大都除了品茗茶的口感之外,也从冲泡的技法中得到乐趣。但是如何让“静不下来”的年轻人群也爱上普洱茶呢?云南天士力帝泊尔生物茶有限公司贾黎辉有妙招。

他从科技创新入手,把普洱茶分流打造成为快消饮品,从饮用方式和冲泡条件方面进行改变,从而尽量去拓展年轻化的消费群体。一直以来,普洱茶都具有健康饮品的称誉,它也在逐渐成为一种养生保健品,满足亚健康人群服用的需求,帝泊尔在做的就是在保证普洱茶口感纯正和健康的同时,用科技创新的手段对普洱茶产品进行包装和冲泡方式的改良,开发便捷快捷的普洱茶,获得了快消用户的肯定,也对传统普洱茶消费群体进行了补充。

他让有机茶在海外畅销

“很多人一味追求古树茶,其实台地茶只要是有机、健康、生态的,它同样是一款好茶。”在普洱,有机生态茶已经成为一条新兴的健康产业,从种植到管理再到生产,普洱在有机普洱茶产业上要做到的就是“做出让全世界人放心的健康茶叶”。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祖祥介绍,普洱有几百万亩的台地茶,乱、散、弱的做茶乱像已经发声改变,“数据追溯和科学管理已然成为让消费者认同和监督的最好方法,走安全、有机、绿色的茶叶生产是普洱祖祥企业最正确的发展道路,也是最长远的规划”。

如今的有机普洱茶已经打通了国外市场,欧盟、美国、日本、英国等成为主要供应市场,但与此同时国内的市场却缺乏宣传力度。因此,董祖祥有更长远的打算。“好的健康的东西就应该人人来分享,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好的东西销往国外,却不供给国内消费者饮用?”

企业强强联合打造普洱茶

饮用普洱茶不分年龄,它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健康饮品。1729年的普洱茶集团还曾是皇家贡茶园,后来改制成国营茶厂,直到现在的重新打造,借助电商平台线上线下把普洱茶打造成为云南的品牌。

近年来,普洱茶集团与北京同仁堂企业强强联合,借助着普洱茶集团4.5万亩的基地资源、2.7万亩的古茶园优势,以及同仁堂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两家企业在注重普洱茶健康效应和绿色品质的共同合作中把健康、有机的茶产品全面普及到全国。

《美人茶饮》


健康美丽是喝出来的!人如果一直不停地往前走的话,是没有闲暇欣赏路旁美丽的风景的。的确,日子是越过越忙碌,不过仔细想想,是不是好久都没有犒赏自己一下了呢?还是庸庸碌碌的日子,已经把你的身体搞坏了。愈发苍黄的脸色,走样的身材,自己都不爱自己了,又有谁会为这样的你心动呢?现在,就从这一刻开始,好好地爱自己吧!你可以选择草本美颜的花草茶,也可以享受来自田野的水果茶,或是偶尔来个欧陆风情的果粒茶,当然,传统的中药养生茶也是注重健康的你所不能错过的哦!或许你会问,要是真的没有时间或懒得泡怎么办?

生命健康是每个人毕生的首要追求,对于现代人来讲,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就是从重视养生开始的,如何给您健康自然的草本生活?别急,台版经典——七十二变美人馆为您指点茶饮迷津,健康果粒茶,汉方养生茶,特制美容茶包……85种养颜美体茶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你,还在等什么?

人如果一直不停地往前走的话,是没有闲暇欣赏路旁美丽的风景的。的确,日子是越过越忙碌。不过,仔细想想,是不是好久都没有犒赏自己一下了呢?还是庸庸碌碌的日子,已经把你的身体搞坏了,愈发苍黄的脸色、走样的身材,自己都不爱自己了,又有谁会为这样的你心动呢?

现在,就从这一刻开始,好好地爱自己吧!你可以选择草本美颜的花草茶,也可以享受来自田野的水果茶,或是偶尔来个欧陆风情的果粒茶,当然,传统的中药养生茶也是注重健康的你所不能错过的哦!还有,若是你对体重斤斤计较,也别忘了来杯好喝的消脂清茶饮,让讨厌的小肚肚消失哦!或许你会问,要是真的没有时间或懒得泡怎么办?别担心,简便茶包特调是专为忙碌的女人设计的,材料简单且可随冲随喝,轻松给你好气色!

总之,85种养颜美体茶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你,还在等什么?

目录

第1篇:美颜花草茶

清香甜美的花草茶

给你健康自然的草本生活!

5种人气花草,打造你的美丽人生!

25道美颜花草茶谱

美丽瘦身茶

窈窕柠檬草茶

销魂迷迭香茶

净化心神茶

馨香洋甘菊

安神菩提茶

魔力薰衣草茶

甜蜜蜜玫瑰花茶

红粉甜心奶茶

鲜活美颜茶

甜香苹果花茶

纤体枣香茶

窈窕美人茶

飘香茉莉花茶

轻松魔法“亨瘦”茶

紫色幻梦

一叶之秋

沁心薄荷茶

魅力香蜂茶

相思百里茶

活力百倍茶

桂香美容茶

娇颜奶茶

阳光金盏花

恋恋竺葵茶

第2篇健康果粒茶

品尝酸酸甜甜的初恋滋味!

花果茶界的四大天王

装点你的漂亮好气色

5道健康果粒茶谱

蜜桃女孩

蔷薇花园

微酸美人

初恋情愫

魔法养颜茶

第3篇:新鲜水果茶

果香四溢,让您非美丽不可!

4种跟茶最“速配”的水果,让你的美丽CC!

5道新鲜水果茶谱

樱桃美人茶

水水美人茶

橙香养颜茶

清香金橘茶

甜蜜蜜果茶

第4篇:汉方养生茶

汉方养生茶,美颜纤体一起来!

汉方香茶饮

根据体质,喝对汉方养生茶!

想用中药茶饮减肥,先认识4种肥胖症型!

精选瘦身消脂药材

精选美颜红肤药材

30道汉方养生茶谱

莲花养生茶

补血调经茶

元气桑菊茶

清心醒神茶

活氧健康茶

贫血养生茶

翻云覆雨茶

丰胸香茶

西洋参绿茶

不老神话茶

电眼美人茶

健康燃脂茶

性感丰胸茶

泽颜苗条茶

黄莺出谷茶

红肤暖香茶

健康活力茶

完全鲜活茶

姜香红枣汤

香香红颜茶

草本佳人茶

迷人肉桂茶

微笑小美人茶

活血甜心茶

窈窕消脂茶

银耳蜜桂茶

金银瘦身茶

嫩白美人茶

漂亮美眉茶

第5篇:消脂清茶饮

清香甘醇中国茶

5道消脂清茶茶谱

乌龙梅茶

玫瑰乌龙

菊花普洱

桂花金萱

紫罗兰绿茶

第6篇:健康茶包特调

简便茶包特调

15道简便茶包特调

莎莎亚奶茶

茉香蜜茶

鲜绿奶茶

草莓酱女孩

香柠绿茶

乌梅蜜茶

薰衣草恋人

和风玄米绿

粉白美人茶

美人香柚茶

甜心薄荷茶

瘦瘦茶

诱惑梅子绿

蜜糖美人

第7篇:附录

美人快乐吃茶趣,茶具杂货不可少!

生活中唾手可得的茶包美容法!

茶之饮法


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后,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

一煮茶法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二饮。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西晋郭义恭《广志》:“茶丛生,真煮饮为真茗茶”。东晋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晚唐皮日休《茶中杂咏》序云:“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饮者无异也”。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旧习依然难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流行。中唐陆羽《茶经·五之煮》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宋代,苏辙《和子瞻煎茶》诗有“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挎满口”,黄庭坚《谢刘景文送团茶》诗有“刘侯惠我小玄壁,自裁半壁煮琼糜”。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盐酪椒姜与茶同煮,南方也偶有煮茶。

明代陈师《茶考》载:“烹茶之法,唯苏吴得之。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清代周*联《竺国记游》载:“西藏所尚,以邛州雅安为最。……其熬茶有火候”。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二煎茶法

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而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唐诗中多有描述。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诗有“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僧皎然《对陆迅饮天目茶园寄元居士》诗有“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着碗聚生花”。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有“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白居易《谢里李六郎寄新蜀茶》诗有“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来搅拌曲尘”。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有“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李群玉《龙山人惠石禀方及团茶》诗有“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汤霞”。

五代徐夤《谢尚书惠蜡面茶》诗有“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偻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北宋苏轼《汲江煎茶》诗有“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背诵苏辙《和子瞻煎茶》诗有“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火”。北宋黄庭坚《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茶三药》诗有冈炉小鼎不须催,鱼眼长随蟹眼来。南宋陆游《郊蜀人煎茶戏作长句》诗有“午枕初回梦碟度,红丝小皑破旗枪”。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五代、宋朝流行点茶法,从五代到北宋、南宋、煎茶法渐趋衰亡,南宋末已无闻。

三点茶法

点茶法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笼击拂。《荈茗录》“生成盏”条记:“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其茶百戏条记:“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注汤幻茶成诗成画,谓之茶白戏、水丹青,宋人又称“分茶”。《荈茗录》乃陶谷《清异录》“荈茗部”中的一部分,而陶谷历仕晋、汉、周、宋,所记茶事大抵都属五代十国并宋初事。点茶是分茶的基础,所以点茶法的起始当不会晚于五代。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盏、点茶(调膏、击拂)。

点茶法奉行宋元时期,宋人诗词中多有描写。北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诗有“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北宋苏轼《试院煎茶》诗有“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北宋苏辙《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诗有“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南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有”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宋释惠洪《无学点茶乞茶》诗有“银瓶瑟瑟过风雨,渐觉羊肠挽声变。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北宋黄庭坚《满庭芳》词“碾深罗细,琼蕊冷生烟”。“银瓶蟹眼,惊鹭涛翻”。

明朝前中期,仍有点茶。朱元璋十七子、宁王朱权《茶谱》序云:“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飘汲清泉注于瓶而饮之。然后碾茶为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汤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入于巨瓯。候汤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沫不浮,乃成云头雨脚,分于啜瓯”。朱权“崇新改易”的烹茶法仍是点茶法。

点茶法盛行于宋元时期,并北传辽、金。元明因袭,约亡于明朝后期。

四泡茶法:泡茶法是以茶置茶壶或茶盏中,以沸水冲泡的简便方法。过去往往依据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广雅》云”文字,认为泡茶法始于三国时期。但据着者考证,“《广雅》云”这段文字既非《茶经》正文,亦非《广雅》正文,当属《广雅》注文,不足为据。

四泡茶法

陆羽《茶经·六之饮》载:“饮有粗、散、末、饼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即以茶置瓶或缶(一种细口大腹的瓦器)之中,灌上沸水淹泡,唐时称“庵茶”,此庵茶开后世泡茶法的先河。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明代陈师《茶考》载:“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置茶于瓯、盏之中,用沸水冲泡,明时称“撮泡”,此法沿用至今。

明清更普遍的还是壶泡,即置茶于茶壶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据张源《茶录》、许次行《茶疏》等书,壶泡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茶、冲泡、酾茶等。现今流行于闵、粤、台地区的“工夫茶”则是典型的壶泡法。

石昆牧老师话冬日熟茶养生(上)


12月20日,石昆牧老师结束了江西南昌、新余两地的讲座行程后回到北京。北京的茶友们也迎来了入冬以来与石老师欢聚的首场茶会。

本次茶会的主题是“冬日养生话熟茶”,茶友们如约而至,旧友新知济济一堂。

今天第一款茶品,是石老师早期收藏的一款熟散茶——十五年陈入仓老熟茶。

石老师介绍,这款茶是他早年在台湾收藏的一款优质熟茶,收藏之初由于有轻度入仓,口感还未达到石老师的理想状态,所以一直在精心仓储退仓。至今已经退仓完整,迎来了品饮高峰状态。

第一道茶,茶汤入口带有明显樟香,石老师介绍说这是低温高湿入仓茶特有的典型味道,也是早期港台普洱茶爱好者们倍加推崇的香型。

藉由这款茶,石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老熟茶品饮中的几个特征,例如入口的细腻滑润程度、茶汤的厚度、陈化年份带来的凉气感等等,石老师介绍说,这款茶仍然属于轻发酵熟茶,入仓程度较轻且控制较好,所以茶汤陈韵十足不失活力,厚滑度上佳,回甘生津好。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由于石老师的精心仓储退仓,这款茶品原本基于入仓茶所特有的一些缺点几乎已经完全退去,喉部不干不燥,胸口的闷顿感也几乎消失,作为一款日常品饮的优质老熟茶,是再合适不过的。

熟茶养生贴士

石老师说,单就保健意义而言,熟茶对于降低血脂、血压以及尿素过高等现代病来说,其实是较生普洱茶更合适的。早期世界上对于普洱茶保健价值的科学研究,大多也是针对熟茶开展的,其中法国、日本等国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对绝无仅有的气感,会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石老师表示,这是他制茶十余年以来,唯一无法可控复制的一款茶品,其他的茶品无论再好,只要有足够好的原料都可以复制出来,唯独这款茶品,需要原料、制作、气候、压力、干燥工艺等诸多条件天衣无缝的配合方可再现,对于这个,目前云南还没有厂家敢保证。也许,这款茶会成为熟茶史上的绝唱....

石昆牧老师话冬日熟茶养生(下)


接下来是石昆牧老师在今年年末最后制作的茶品之一——2014勐海熟砖。

这款茶品在上个月刚刚上架,便因其优异的性价比备受经典茶友的喜爱,以至于石老师不得不临时更改计划,在年末补单加量,以满足茶友所需。勐海熟砖曾于2008年制作过一批,后来因一直未能寻找到符合石老师严格要求的高性价比原料,这个系列直至6年之后方才再次与茶友见面。

茶汤入口,茶友们纷纷表示,入口浓酽饱满,药香浓郁,堆味轻,甜滑度良好。

在座的老茶友从这款茶品上察觉到一种难以言明的似曾相识的味道。石老师解释说,这款茶的拼配手法,很类似1992年之前昆明茶厂大名鼎鼎的7581熟砖,7581作为早期熟茶的标志性茶品之一,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茶品就是“文革砖”,采用5-8级轻发酵原料拼配,口感微酸不厚,而2006年昆明茶厂复厂之后,7581则采用高发酵原料制作,与早期昆明系熟茶大相径庭,石老师这次拼配的勐海熟砖,在原料等级上与7581的手法类似,但使用勐海原料,口感上相比7581更加厚滑宽广,且药香更佳,别有风味。

经验分享

这款熟砖口感较7581厚重很多,平时喜爱冲泡浓茶的朋友,可以适当降低投茶量,这样口感更佳。

最后,是石老师今年定制的最后一款优质熟茶——醇韵。

石老师介绍,在冲泡新制熟茶的时候,切记泡具不要加盖,这样更容易泡出优秀的口感,同时还便于新制熟茶的异味逸散。

茶汤入口带浓郁典型的传统国营有些许燥感,但作为冬季暖身,则再合适不过,如果购回后放置到春节前后再拿出来品饮,效果将会更佳。

茶会的最后,是炖煮了四个小时的“醇韵”熟饼分享。入口丝滑,带纯正的枣香,喝到的茶友笑称,喝到这款茶,真的不知道喝的还是不是普洱茶了,壶里是不是偷偷加了枣子?

熟茶养生贴士

如果冬季不小心染了风寒,可以先炖煮熟茶2小时以上,之后加入少量老白茶,闭火后加盖闷泡五分钟,大杯饮下,对于祛除风寒有奇效。

至此,今天的茶会顺利结束,与石老师欢聚的时光永远都是这么短暂而丰富,感谢石老师无私辛勤的传播普洱茶的正向知识,最后再次向石老师致敬。同时,欢迎大家常来经典普洱做客,在寒冷冬日共同分享石老师的好茶^_^

安吉溪龙:茶农徐心平新春话“茶事”


“徐站长,我这里有几棵香樟树怕要冻坏了,是不是要包一下?”徐心平一手扶着一株有些“憔悴”的小香樟树,一手拿着电话,满脸的焦急。虽雨水已过,惊蛰将至,但像往年一样,徐心平担忧可能出现的“倒春寒”、“霜冻天”会伤了自家的茶树、茶苗。不同的是,今年这份忧虑名单上又添了那些套种上的树苗。

听到电话那头“不用担心”的答复,徐心平长长地舒了口气。然后又如往常般在茶山上转悠起来。徐心平是溪龙乡徐村湾村人,一共有200亩茶山,分别种有20亩黄茶、180亩白茶。2013年至2014年,他还在茶山上陆续套种上了榉树、红豆杉、香樟、浙江楠等珍贵树种的苗木,一亩套种25棵,共计5000棵,投入总成本10万元左右。于是,常常上山查看苗木的长势,浇水护理成了徐心平这两年新养成的习惯。他将许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这200亩的茶山上。

不过,徐心平告诉笔者,别看他现在那么紧张这些套种的苗木,其实一开始乡里号召茶农套种时,他跟很多茶农一样表现出“不认可、不同意、不愿意”的“三不”姿态。“真是不理解啊,我们本来就是砍树劈山种了茶树啊,怎么又要种树呢?”其实,徐心平更多的是对种了多年的茶树那种“护犊心切”的感情,他怕树长太大,抢了茶树需要的养分,“茶树会长不好”的担忧一直让他不敢迈出尝试的步伐。

而整个溪龙乡跟徐心平一样存在顾虑的茶农还有很多。为了打消大伙的疑虑,溪龙乡农办请来农业专家,耐心讲课,普及种。“那时才知道为什么乡里执意要我们套种了。”徐心平说,通过学习,他知道茶树的根系短浅,护不住水土,容易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接下来,溪龙乡还组织茶农们集体去外地茶园考察、去苗圃学习,通过看、比,徐心平也打开了心中的一个结。

原来,2012年,徐心平的茶山经历了一场干旱,200亩茶树悉数受损,“当时,茶叶都干黄掉了、干焦掉了。”茶山上不见水,没办法,徐心平只能肩担手提地人工浇水,尽最大的努力极力挽回了大部分栽种多年的茶树,但损失仍不可避免。徐心平粗粗算了下,一亩茶园平均减产10斤左右,加上茶叶品质受损,卖不出高价,当时一亩茶园要损失3000多元。“那会,真没想通。后来外出学习,看到别人套种了苗木的茶园里茶树长势都很好,我才知道树的根系比较深,能够涵养一部分水,滋养茶树。”

打消了顾虑,解开了心结,徐心平说干就干,按照浙江省林业厅林业专家的推荐,在自家茶山上套种上了各类树种。与他一样,全乡的茶农都行动起来,在去年栽种浙江楠、银杏、木荷、榉树、桂树等近十种浙江省珍贵树种,共计三千多亩,并完成山核桃套种面积650亩,13000余棵,修筑完成林道1.5公里。

如今,徐心平栽种的苗木已慢慢长高,茶山上多了不少新绿。“树木虽小,但涵养水份的能力已经慢慢体现了。”扫去了天气因素带来的忧虑,徐心平说,接下来,自己就专注忙春茶上市的准备工作。

采访手记

过去,茶农们砍树种茶,现在,茶农们茶园套种,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了茶山、茶园景致的美化,更多的还是茶农们生态意识的增强。为这种在修复环境效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利益的认识点个大大的赞!

思茅民间奇技茶饮


大凡提到饮茶,想到的方式大都是或“泡”或“煮”,然而在茶乡思茅的少数民族村寨里,却可以感受到让你意想不到的品茶方式。

早在1200多年前,唐人樊绰就曾在《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诸山……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里的“银生城”指的就是今天的思茅、西双版纳等滇西南一带,而“蒙舍蛮”(唐时对现彝族等少数民族的称谓)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古老饮茶习俗,至今仍然可以在思茅看到。这里,就给你介绍几种当地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饮茶方式。

腌茶。腌茶的制作方法有点像民间腌咸菜。傣族“腌茶”是将新鲜茶叶放在陶缸里,压紧,加盖密封保存,几个月后腌好,即可取出凉拌而食。而布朗族的“腌茶”,则要于每年冬初采来老茶叶蒸熟,晾干水分后装入龙竹筒中,埋入土里数月,待遇到喜庆之事或有贵客嘉宾,才取出撒上辣椒、盐以资款待,也可直接嚼食,别有一番风味。

清香四溢的竹筒茶。拉祜族、傣族都有竹筒茶,方法类似。先将干青毛茶装入新鲜香竹筒,并用橄榄树枝在竹筒内舂压,一边舂一边放进茶叶,直到填满压紧为止,尔后置于火上烘烤,烤时要不停翻动,待闻到阵阵香味,便将竹筒冷却剖开,取出已成圆柱形的茶柱,掰下少许冲泡。冲出来的茶水芬芳沁香,爽口清凉。

充当饭菜的茶:“八宝油茶”和“凉拌茶”。

苗族的“八宝油茶”是将茶叶与玉米、黄豆、花生、团散、豆腐干、粉条、茶油、花椒、生姜等料拌在一起,经过炒熟加水煮泡而成,可以算作茶汤,既可解渴,又能饱腹。

而基诺族的“凉拌茶”更是最原始的食用方法。将采摘来的新鲜茶叶象拌凉菜一样加入各种调料即可食用,鲜美可口,又可清凉解暑。茶菜混合的茶:菜包茶。

苗族菜包茶是用几片宽大的新鲜白菜叶或青菜叶,将茶严严实实地包好,置于火塘内热灰中捂焖,待菜叶干枯后取出,弃掉菜叶,将冒着热气的茶用水浸泡,立即散发出菜茶混合的香味。

此外,还有彝族的“火焯茶”,拉祜族的“罐罐茶”,佤族的“铁板烤茶”,景颇族的“酒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等。

虽然这些饮茶方式稀奇古怪、形式多样,没有功夫茶、碧螺春、龙井等声名远播,但是却令人感受到别样滋味。

当饮则饮真禅茶 非作困时药


和尚吃茶人人皆知,说起茶来,便不免想到和尚。其实道士饮茶之习也来源甚早,《茶经》卷下引录茶事,曾记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余茶苏而已”,看来这单道开便像个道士;又引陶弘景《杂录》“若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可见南北朝道士便知饮茶,只是将茶当了长生药而已。

道士饮茶当药,僧人饮茶当么生?《封氏闻见记》卷六云:“(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原来僧人也将茶当疗饥汤、防睡药,吃了茶整夜家支棱棱睁眼打禅!不过,在下心中颇有疑惑,道士饮茶,自然可以清胃涤肠,去浊秽,利小便,降心火,与其养生之道相吻合,僧人要清心静虑求无上智慧,饮个甚么茶?禅宗讲求平常心,甚么叫个“平常心”?长沙景岑禅师云“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五灯会元》卷七),偏偏要以茶作兴奋剂,睡时不得睡,强打精神硬睁眼,算甚么平常心?直是用绳索绑着弯腰,用木棍顶着立正,吹网欲满,竹篮打水,正犯着“百般须索”、“千般计较”二语,不得心静,不得适情,想那和尚成日枯坐参禅,积下了多少忧郁,整天压抑情怀,攒出了几多气闷,虽然三碗茶下去,暂时压下心头火,但到得夜间,不能黑甜一觉,无梦到明,反而睁着双眼苦撑,岂不心中倒海翻江地生出无限烦恼?宋人赵希鹄《调燮类编》卷三云:“晚茶令人不寐,有心事者忌之”;实为深得三昧人语,我等不知僧人有心事无心事,三碗茶有晚茶无晚茶,若是有心事又饮晚茶,想来夜间定不能入三摩地得大智慧,只怕是走火入魔陷到罗刹国去了也。

天皇道悟禅师云:“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五灯会元》卷七),是极是极!既是放旷,又是凡心,想来降魔师大兴禅教定不是真禅,禅僧饮茶定不是为“不寐”,若是作困时醒药,定非真茶禅,若是真茶禅,定非作困时药。(摘自葛兆光《茶禅续语》)

云南少数民族茶饮


傣族、拉祜族香竹筒茶

傣族和拉祜族香竹筒茶呈园柱棒状,其制作和冲饮方法也相同。是馈赠宾客的高级礼品。饮用时,掰下适量茶叶,放入碗中,冲上沸开水,几分钟后便可饮用。“香竹筒茶”茶味芬芳沁香,爽口清凉,令人心旷神怡,终身难忘,勐海县勐宋乡哪卡寨香竹筒茶享誉海内外。

哈尼族土锅茶

哈尼族“土锅茶”,哈尼语叫“绘圆老泼”,是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先用土陶锅把山泉水烧开,再把茶叶放入锅内,煮沸后约10分钟,将茶水倒入竹制的茶怀中,即可饮用。这种茶水,汤色绿黄、温度适中,清香润喉,解喝,回味无穷,是哈尼人待客的一种古老习俗。

基诺族凉拌茶

基诺族尚饮凉拌茶,特别年老者更为喜爱,采鲜嫩的芽尖茶,放在碗中或者其它餐具内,放上盐、姜、辣椒放入茶中浇拌,约10分钟后方可饮用,即可品尝茶汁的原味,又清凉爽口、润喉、回味无穷,乐在其中,凉拌茶是基诺族待人的一种古老习俗。

拉祜族火灼茶待客

“火焯茶”是拉祜族喜爱的饮茶方法,每当客人至家,主人先烧水,然后抓一把大叶茶放在瓢内,拣火塘中的灼燃火炭放入瓢中后快速摇动,使瓢中的茶叶烤得发出香味时,把火炭拣掉,茶叶放入茶壶中或者放在杯中,冲上沸水,几分钟就可饮用。火焯茶叶酽香浓,芳香朴鼻。茶色浓黄、清凉。是拉祜族常用的饮茶习俗。

布朗族青竹茶

布朗族在守猎、野外劳作中,在林中或者河旁烧一堆火,取山中竹子砍成竹筒节,盛满山泉水放于火中烧沸,然后折一枝茶叶在火中烧黄,放入筒中煮沸10分钟,将茶水倒入竹制的茶杯中,即可饮用。这种茶水、味甘清香,解署消喝。是布朗族传统的饮茶习俗。

布朗族腌菜茶

布朗族腌菜茶常在喜庆之事或佳宾来访时,用于款待客人。品饮前,在腌制好的茶叶上加适量辣椒和盐,也可以嚼食。“腌菜茶”酸涩清香,喉舌清凉回味甘甜,多食则成癖,该茶是招待年长者和贵宾的佳品。

乌镇特色茶饮—熏豆茶


去过水乡乌镇旅游的人都知道乌镇有一种特色的饼—姑嫂饼,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乌镇还有一道很有特色的茶—熏豆茶。

薰豆茶又称“烘豆茶”,是一道以薰豆为主料,加上其它辅料一齐冲泡而成的茶点。辅料一般为胡萝卜干、桔皮、芝麻和绿茶叶之类,另有讲究的人家还加入震泽黑豆腐干、扁尖、笋尖或青橄榄等等。主要差地在浙江湖州、杭州、嘉兴和江苏吴洲一带,另外洞庭湖畔的一些地方也一直保持着吃熏豆茶的习惯。

熏豆茶是选用优质青黄豆,配以炒芝麻、橙皮、丁香萝卜、紫苏或笋干、桂花等原料,精心制作而成。饮用时,再加入几片嫩绿茶叶沸水中泡,即成一道清香可口,咸淡适宜,风味独特,色香味俱全的绝佳饮品,让人回味无穷。

熏豆茶历史源远流长,为太湖传统风味之一绝。目前,湖州、苏州等许多地区还保持着这一待客习俗。许多农家还用锅粢茶、熏豆茶和绿茶作为招待“毛脚女婿”首次登门的礼仪。换句话说,也就是“毛脚女婿”喝了甜蜜的锅粢茶、咸味的熏豆茶和清淡的绿茶这三杯茶,就算过了丈母家的“第一关”。湖州东郊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爱将熏豆茶作为正月招待亲友及婚礼宴席的首选饮品。

关于熏豆茶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三个版本的传说。

一说是流传于浙江湖州德清、余杭一带民间关于防风氏的传说。防风氏是与大禹同时的另一位治水能人。防风氏曾在浙江一带治水,当地百姓曾用橘皮、野芝麻泡茶,为他袪湿驱寒,另以土产烘青豆佐茶。防风氏性急,将豆倒入茶中,他连茶汤带烘豆一口吃。这样吃了以后呢,防风氏更加力大无边,治水业绩更加辉煌。这种饮茶习俗沿袭了2800多年,被1200多年的唐代茶圣陆羽所记载.从此,湖州、杭州、嘉兴等城乡吃熏豆茶越来越讲究。

二说是流传于太湖畔的江苏吴江一带关于伍子胥的传说。1700多年前吴国大将伍子胥曾在今吴江市庙港乡开弦弓村屯兵,他在拉弓箭时用力过猛,造成地石震动变形,成立弓弦状而得地名。当地百姓对物资徐将军屯兵苦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发地采集土产青豆肉烘干,以充军粮,为劳伍将军吃力口干,就用开水冲泡,还加些茶叶,成了香喷喷、仙津津的熏豆茶,从此这种吃茶方法就在太湖沿岸流传成俗。

三说是流传于洞庭湖湘阴、汨罗一带的关于岳飞的传说。南宋绍兴年间,岳飞被授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带领兵马南下,驻军汨罗县,他的士兵多数来自中原地区一到南方,水土不服,军营中腹胀肠泻,厌食和乏力者日渐增多.岳飞不仅是武将,还精通医术,他吩咐部下熬含盐的黄豆角和姜汁汤让士兵当场喝下。果然,士兵的疾病迅速治愈,军营周围的百姓一看,也学着沏泡这种茶。

西藏饮俗文化


西藏有“世界屋脊”之称,茶叶是当地人民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因此成了西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食品。目前,西藏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达15公斤左右,为全国各省、区之首。

藏族饮茶,有喝清茶的,有喝奶茶的,也有喝酥油茶的,名目较多,喝得最普遍的还是酥油茶。所谓酥油,就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搅拌,倒入竹桶内,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至于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类中的普洱茶、金尖等。酥油茶的加工方法比较讲究,一般先用锅子烧水,待水煮沸后,再用刀子把紧压茶捣碎,放入沸水中煮,约半小时左右,待茶汁浸出后,滤去茶叶,把茶汁装进长圆柱形的打茶桶内。与此同时,有另一口锅煮牛奶,一直煮到表面凝结一层酥油时,把它倒入盛有茶汤的打茶筒内,再放上适量的盐和糖。这时,盖住打茶筒,用手把住直立茶筒并上下移动的长棒,不断催打。直到筒内声音从“咣铛、咣铛”变成“嚓咿、嚓咿”时茶、酥油、盐、糖等即混为一体,酥油茶就打好了。

打酥油茶用的茶筒,多为铜质,甚至有用银制的。而盛酥油茶用的茶具,多为银质,甚至还有用黄金加工而成的。茶碗虽以木碗为多,但常常是用金、银或铜镶嵌而成。更有甚者,有用翡翠制成的,这种华丽而又昂贵的茶具,常被看作是传家之宝。而这些不同等级的茶具,又是人们财产拥有程度的标志。

喝酥油茶是很讲究礼节的,大凡宾客上门入座后,主妇立即会奉上糌粑,这是一种炒熟的青稞粉和茶汁调制成的粉糊,也是捏成团子状的。随后,再分别递上一只茶碗,主妇很有礼貌的按辈份大小,先长后幼,向众宾客一一倒上酥油茶,再热情地邀请大家用茶。这时,主客一边喝酥油茶,一边吃糌粑,这种不可多见的饮茶风俗,对多数人而言,真有另开生面之感。不过,按当地的习惯,客人喝酥油茶时,不能端碗一喝而光,这种狼吞虎咽的喝茶方式,被认为是不礼貌、不文明的。一般每喝一口茶,都要留下少许,这被看作是对主妇打茶手艺不凡的一种赞许,这时,主妇早已心领神会,又来斟满。如此二三巡后,客人觉得不想再喝了,就把剩下的少许的茶汤有礼貌地泼在地上,表示酥油茶已喝饱了,当然主妇也不再劝喝了。

由于藏族喝酥油茶有着比其他民族喝茶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论男女老少,达到人人皆饮的程度,每天喝茶多达20碗左右,很多人家把茶壶放在炉上,终日熬煮,以便随取随喝。当地有一种风俗,当喇嘛祭祀时,虔诚的教徒要敬茶,有钱的富庶要施茶。他们认为,这是“积德”、“行善”。所以,在西藏一些大的喇嘛寺里,往往备有一个特大的茶锅,锅口直径达1.5米以上,可容茶水数担,在朝拜时煮水熬茶,供香客取喝,算是佛门的一种施舍。在男婚女嫁时,藏族兄弟视茶为珍贵礼品,它象征婚姻美满和幸福。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日式茶饮话玉露》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