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夏天,用绢囊装一撮碧螺春,黄昏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心里,第二天早晨拿出冲泡,清香淡远;秋天,用一块纱布,包一勺龙井,挂在盛开的桂花之间,四五个小时后取下,沸水冲过,浓香沉郁。甚至有人将一袋茶隔夜系于稻花丛中,多么田园诗意。

和朋友两个人坐在那里,泡一大壶君山银针,茶叶一根根松针似地直立在水中,挤挤挨挨又有条不紊,人就不容易相处得这么亲密又有致。

也有例外,有时候两个人看茶也会看半天。我和朋友都不年轻了,又经历了一些事,话就少了许多。茶香一层层沉淀下来,在暖暖的安静中我们只轻轻说:“喝茶。”这也是几年前的事了,如今再见已难。

茶倒七分,留三分做人情,你是我的知音,知音渐成绝响。只是我们还记得那个冷雨溟蒙的冬天,君天银针留在唇间的清香与握在手中的温暖。

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是朋友的安慰,也是茶的缘分,强求不得。

情到深处人孤独。

一杯茶的寂寞,不管表面上有多少“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热闹,骨子里却一点一点凉下去。茶是越泡越淡的,水也是越泡越凉的。看尽一生风和月,寂寞的生命就有一份静美。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苦中也会有一丝甜的味道浮动。

现在,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杯冲泡过的茶或茶叶,坦然舒展在杯底。植、摘、焙、烹,历尽煎熬后,半杯残茶,且来浇花吧。我尽了我的本分,剩下的与我无关。

茶冷言尽。茶叶的青碧,茶树的葱茏,清茶的甘醇,都成了记忆。现在,谁还能再握一杯暖梦,重返枝头,做一枚鲜嫩的茶叶,在沸水中绽出最美的容颜?真水无香,滋润人生最清白的日子。

cy260.COm小编推荐

敬茶时只沏八分满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川红茶叶集团总经理陈岗的三分天下


茶,是一段旅程。从制茶之人,到喝茶之人,从茶叶产区,到无茶之地,路因茶而生。

这一路有芬芳的历史,这一路有茶人的理想。当然,走很重要,但比走更重要的是,走向何方。

卖萌电商红茶走进年轻人

走向何方?川红茶叶集团总经理陈岗头脑中的路线很清晰,电子商务、出口贸易、传统渠道,各三分天下。

开展电子商务并不轻松,2012年10月,川红专卖店开始在天猫、京东上线运行,在宜宾不算迟,但是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实在难以称之为先行人。“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最难的。”

建设渠道之前要找到该渠道的消费者,陈岗笑了起来:“所以现在我们要卖萌!”

确实川红在卖萌,打开其淘宝店、京东店,就会发现卖萌的诸多痕迹。用红烧肉做底纹,写上了几个霹雳的大字,“超人!年后需洗胃啦!”肥胖臃肿的漫画超人很是显眼。“茶好胃口就好,我是养胃专家。”类似年轻人耳熟能详的词汇上了他们的首页。打开川红集团的微博,其发布的内容实在很有爱。

卖萌的目的是为了拉近,拉近与普通大众消费者的距离,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红茶不能高高在上。产品要靠营销,现在酒香还怕巷子深呢。”陈岗说,去年川红赞助蔡依林宜宾演唱会正是他们拉近与消费者距离的方法之一,演唱会完成之后,川红还专门组织了市场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川红的市场知名度达到了80%。“影响传播立竿见影,宜宾年轻人原本对川红不是很清楚的,现在也能耳熟了。”陈岗笑言。

卖萌是走进电商的必由之路,贴心知性则能符合所有年龄段。“秋冬暖胃,一杯红茶。”这个营销活动的成果着实让陈岗满意,“这句话,能够满足老年人、年轻人的各种消费需求。”

除了拉近与电子商务的距离,川红也在拉近与东欧的距离,1990年以前,生产的四川工夫红茶大量出口至前苏联和东欧。如今,川红再次踏上了征程,今年三月份即将到俄罗斯注册办事处。

传统之后文化再生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化能为产品品牌走向消费者护航,宜宾的种茶史、品茗史,悠悠三千载,都可以写出一部浩瀚史诗。制茶人与品茗人,茶史、茶事是桥接。

宜宾值得与人说的茶事太多太多。“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载。”公元前1022年,僰人始建僰侯国,其时宜宾始制茶。20世纪50年代,宜宾县蕨溪黄山便发现了上千年的野生大茶树,与云南野生大茶树同古老。唐、宋时期,“茶马互市”兴盛,宜宾茶叶用以换取马匹、盐及其他日用品,筠连的黄芽茶、雷波的黄郎毛尖、宜宾的明前毛尖等品种声名鹊起,除大宗的团茶外,还有品质优异的“上用茶”(即贡茶)。

然传统茶文化被反复消耗,却难以找到实体,文化只能务虚?

时间走到千禧年,宜宾茶企也正在累积沉淀着现代产业文化,这些文化在支撑着茶企的运行,也透过细微末节展现在了产品当中。

把电子商务做成公司销售的三分之一,开接地气的分店,到俄罗斯注册办事处,光听这些事情都觉得企业很忙。“是啊,这两年川红人很忙,做的每一件事情从来就没有以周、以月计量的说法,全部都是以天计。”陈岗说,现在茶叶还没有行业巨头出现,但是如若大的资本进入这个产业那就是猛虎下山,慢一点就要被吃掉,所以在此之前川红一定要做大。

走进川红集团,窗明几净,无丝竹乱耳,只是很少的时候听到工作人员小声讨论的细语。

吸引记者的是墙上两幅表框过的川红集团工作准则:“三个凡是:凡是涉及时间的,一定要制成表格,逐步演进。凡是涉及事务的,一定要列成绩表,最好用笔和纸,逐一消除。凡是给客户或者上级看的,一定做成PPT,节省时间。”这让记者不得不怀疑这是一个科技公司而不是茶叶公司。陈岗正在着力打造一支营销管理团队,希望不断有年轻的血液,精英人才留在川红。“年轻人最懂年轻人在想什么,而茶叶市场毕竟终究是年轻人的市场。”

黄洁研究生尚未毕业,在川红工作了三个月,她向记者感叹道:“每天都很充实,有很多事情。”她笑着补充道,“走进川红,我能看到川红的未来。”

川红的未来之一还包括一个茶博城,里面包括许多互动的茶文化体验设施,他们的目标是能够让小朋友在里面呆一天。陈岗说,“其实文化就是一个务实的东西。”

茶书分甲本与乙本


甲本分为元、亨、利、贞四部分,元部包括《茶经》、《茶录》、《东溪试茶录》、《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品茶要录》6种;亨部为《茶谱》、《茶具图赞》、《茶寮记》、《荈茗录》、《煎茶水记》、《水品》、《汤品》、《茶话》8种;利部包括《茗笈》上下,《品笈品藻》、《煮泉小品》3种;贞部为《茶集》附《烹茶图集》,1种(其中“烹茶图集”有目无文)。共计18种茶书。

乙本分仁、义、礼、智、信五部分,其中仁、义、礼三部分与甲本同;智部为《茶录》(张伯渊)、《茶考》、《茶说》、《茶疏》、《茶解》、《蒙史》上下、《别纪》、《茶谭》18种;信部为《茶集》附“烹茶图集”,(其中《茶集》内容与甲本迥异,目题为“茶集”,文中则题为“茶事咏”,后题作者为“温陵蔡复一”),共计27种。

该书原名只《茶书》二字,周、谢二序及喻政自序中也均作《茶书》,其总目中亦载“茶书目录”、“全集”二字估计为后人所加。

《茶书全集》保存了不少茶书,有些只有此刊本,有些是初版,流传至今,弥足珍贵。但该书对某些茶书的编删增补未加说明,且校勘欠精,是其不足。

3分钟识别真假紫砂壶


近来紫砂壶可谓是“声名大噪”,先是媒体连篇累牍地曝光宜兴紫砂壶在制作中大量使用有毒化工泥,遭遇信任危机;接着在5月底的一次春拍中,现代紫砂壶大师顾景舟的一件作品拍出1232万元的天价,震惊收藏界。

一悲一惊,折射的正是近几年来紫砂壶热下的乱象。记者昨日走访业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紫砂壶多达九成是假货。不过,虽然紫砂壶市场假货横行,但只要懂得方法还是比较容易鉴别的。

最混乱最害人的是泥料

“假紫砂壶在市场上已经盛行多年,只是现在才暴露出来而已。”对于媒体对假壶的炮轰,陶醉轩紫砂艺术体验馆王金龙觉得并不惊讶。

据王金龙介绍,在业内,所谓假紫砂壶包括两种:一是假泥,二是假款。假泥就是用化工泥替代紫砂泥。假款一是有些工艺师在壶上盖自己的章却找人代工;二是作假者冒用名家的印章。“如果算上假泥和假款,现在市面上90%的紫砂壶都是假的。”

“紫砂壶最基础的是泥料,最混乱最有危害的也是泥料。”一名紫砂壶收藏爱好者告诉记者,假泥壶一般进不了收藏界,而且厦门纯粹玩收藏的并不多,大多数人还是作为泡茶使用,如果是假泥壶,会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

据王金龙观察,现在市场上存量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是一种手拉胚的假壶。“紫砂泥的特性决定了它没办法手拉成型,只能是打泥片。”王金龙告诉记者,手拉胚壶往往以全手工的面目示人,但这种壶的泥料其实是普通陶土加化工原料。

“在宜兴,这种壶一个工人一天能做两三百个,价格也就在10元到30元之间。”王金龙说,这种壶的壶内都留有一环环的线条痕迹,懂行的识别起来很简单。

真壶售价两三百元合理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紫砂壶的最大市场在东南亚、台湾、福建、广东一带,厦门曾是当时紫砂壶的最大集散地,现在厦门民间还有不少老壶。而紫砂壶收藏热在大陆的真正兴起也就在最近几年。

“现在紫砂壶的市场需求量扩大了几百倍,价格也随之上涨了四五倍。”该人士说,紫砂壶价格的上涨是合情合理的,只是涨得有点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泡沫。

那么,一把真正的紫砂壶到底能值多少钱呢?

“一把壶一般需用1斤泥料,即使差点的泥料也要几十元,还要加上人工、包装、运费,还有烧制过程中的废品损耗等。因此学徒或普通工人制作的普通壶,一把售价在两三百元是比较合理的。”王金龙表示。

也就是说,如果一把紫砂壶的售价低于200元的话,那十有八九是假货。

而对于那些好的紫砂壶来说,价格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稍微有点名气的工艺师制作的紫砂壶,一把进价至少要1000元。”王金龙说,这种紫砂壶已经算是工艺品,其价值主要看工艺师制作水准,而泥料所占的成本最多不超过10%。

而真正由名家制作的手工紫砂壶,目前在市场上更是炒到了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一把。

识别真假紫砂壶只需三分钟

对于很多市民来说,紫砂壶可能透着神秘。王金龙介绍说,其实如果掌握了方法,只需花个三两分钟即可辨别真假。

一是看。首先看表面。由于是陶土而且不上釉,新的紫砂壶表面不可能是光亮的,而是有粗糙感。而假泥壶为了卖相好,一般会打蜡抛光。其次,紫砂泥中含有石英、云母等微量元素,在高温烧制中会形成结晶体,因此在光亮下,整个壶身能看到很多细微的银白色亮点。第三,真正的紫砂壶壶内外颜色几乎是一致的,不会相差太大。

二是用开水试。将刚烧开的水倒进壶内并沿着壶身浇下,盖上壶盖。你会看到水不是顺着往下流,而是被慢慢吸干;壶盖上则先是慢慢湿润,而后又慢慢吸干。这是紫砂壶拥有双层气孔,透气性好的表现。

三是将泡好的茶留在茶壶内,两三天内茶不会变馊。

王金龙还特意介绍说,用壶盖敲壶身听声音的鉴别方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造型、泥料的不同,声音也会不一样。而且假泥中加入玻璃水等也可以敲出真泥类似的声音。敲击听声音的更大功效在于辨别壶身有没有隐藏的裂痕。

龙井茶泡3分钟味道好


懂茶艺的女子是恬淡美丽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艺部主任张莉颖就是这样。

1997年,张莉颖辞去宾馆总机工作,去日本学习茶道,学成回杭,入茶文化研究会。现在她的工作,是向全世界推荐中国茶艺。

她说,茶艺分生活茶艺和表演茶艺。三五个朋友在家,聊聊天,喝喝茶,这是生活茶艺,古人说:茶水火器四合齐美,要做全这几点,难,但我们可以在原有材料基础上,让茶更好喝、更好看。首先,茶与水的比例要适当,杭州人一般绿茶喝得较多,冲泡时,1克茶叶配50至60毫升水就够了;水温也有讲究,泡君山神针一般70-75℃,泡龙井80-85℃,泡乌龙茶需100℃的沸水。

冲泡时间不要太长,一般龙井等绿茶,冲泡3分钟味道最好,维生素、氨基酸也释放出来了,比较有营养。玻璃杯泡绿茶蛮好,看着茶叶在水中绽放、舒展、回旋,能让人陶醉。

表演茶艺在要求茶质的同时,还要追求艺术上的感染力和效果,尤其在服饰、道具、场景、音乐等方面,要考虑视觉效果和舞台艺术。

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茶艺表演中也有很多方式,有的侧重于宁静,燃一炷清香,弹一段古曲,便开始了;有的则喜欢热闹,插花、舞蹈、欢快的音乐,也是茶艺。

宜兴紫砂名壶价格在明末已十分昂贵


苏罐,指宜兴出产的紫砂陶小茶壶,宜兴属江苏,故简称苏罐(一说是苏州传来,故名)。紫砂陶罐虽创始于宋代,但紫砂壶要到明代中期才开始盛行。

据载,宜兴壶创自当地金沙寺的一位和尚。后来,学使吴颐山书僮供春(也作龚春)在侍奉主人读书之暇,偷偷地把老和尚的手艺学到手并加以改进,宜兴茶具从此遂逐步走向艺术化,其身价、地位也大大提高。

宜兴名壶的价格在明末已十分昂贵,“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紫砂壶之所以倍受茶客青睐,是因为它具备七大优点:(1)泡茶时“色香味皆蕴”,能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2)壶经久用,即使以沸水注入空壶,也有茶味;(3)耐热性强,冬天沸水注入,无冷炸之虞;(4)茶叶不易霉馊变质;(5)传热缓慢,使用时不太烫手;(6)使用越久,越发光润美观;(7)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由于具有上述特点,所以从明代中期起,“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

紫砂壶何时传入潮州?这是一个饶有兴味却又难于确指的问题。据乾隆四十九年立于苏州的《潮州会馆记》:“我潮州会馆,前代创于金陵,国初始建于苏郡北濠”,可见早在明代(可惜具体年代不详),潮人已在南京设立会馆。而会馆之设,则反映了潮属各邑与江苏之间频繁的经贸活动由来已久。

茶禅 空无与和满


禅的文化与其说是佛教中的一支不如说它是一种智慧的思维,一种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方法。在中国的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它虽然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还包括了儒学中的一些观点,使它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开拓出独特超越解脱的途径,这种禅不但易于接受还影响到许多东方国家。

据说圆悟克勤禅师曾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并给了茶一种崇高的使命,就是由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起了人的一种文明并指导人们思考着生和死、心和色、思维与存在等根本问题。由此,一碗茶水就不再是一种生理需要的饮料了。中国的茶饮源自巴蜀,唐代之后成为比国之饮,这和当时的宗教氛围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禅就是茶的翅膀。因为茶的本性是冷静的、思索的、理智的。在一年四季变化的大自然中,成片的茶树永远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人们在一叶一芽中看到了希望,得到当下的宁静,这就是一种禅意。

茶像一根根悄无声息的血管流进了千家万户,串连起一个个彼此相亲的社会关系。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一千多年前。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人们还可以用棒喝顿悟的思辨方式开示,到今天的科技信息时代,“生活禅”、“人间禅”的提出,无疑是禅学的发展。基本内涵是引导人们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将个人融入大众,那么,与人们生活必不可分的茶就是最佳的媒体之一,那是我们需要用心去体悟的。

水是茶之母。水是白的,白色既可视为完满俱足,又可视为空无所有。如果在一碗茶中,它与茶叶平分秋色,就像青山之颠飞过的白鹭予人以高洁远俗感,蓝天中几朵白云给人以悠闲恬静感,深色衣裙上的零碎白花或一缕白边又令人想到是活泼又是静穆。那么在一碗茶中的白水可不可以看作天地宇宙之气在浸泡着我们一个个的^***呢?一碗茶中的你只是一片小小的茶叶,正因为有了你、我、他,我们才能在白色无色的水中浸泡出一碗韵味隽永的芳香。也因为如此,茶中贮满和平、安祥、圆融,为什么人类要在一个地球上彼此争斗呢?水是无垠的,茶叶是单个的。关爱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就是生活中的禅了。

器是茶之父。泥土与火电结合成最质朴的陶或瓷。捧在手上就像托起了大地所有元素。而我们人类生命短暂,躯体渺小,我们必要和手中的茶碗产生一种依恋的亲和力。不要只看成一件容易打研究会或只能盛着茶水的容器。

唐代中国的赵州和尚说了“吃茶去”三字禅,成为一则至今难以破解的公案,我看了许多这方面的书,还要老实承认我看不懂。韩国釜山市已故的茶星崔圭用老师提出他的“吃茶去”,并在山中刻了很大的石碑“吃茶来去碑”,成为两国禅茶文化的交流纪念。但是去和来有什么区别吗?彼此的方位有了变化,去和来有什么影响喝茶的关系吗?对此,我也作了一偈:“赵州和尚吃茶去,韩国茶星吃茶来。茶碗圆团似明月,欲知西北即东南”。

黄安东:“茶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引言: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不仅是一种国粹,更是东方文化的象征之一。这位爱茶者,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旅居国外多年,接触了许多不同的文化。通过茶这个载体,让他正真找到了内心世界的文化诉求点。就让我们来倾听黄安东先生的上海故事吧!

茶体现的是浓浓的中华文化

认识黄安东先生有一段时间了,熟悉他的人都叫他东东。东东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非常注重生活的点点滴滴。他身边的许多东西,看似普通的一个挎包或是一个牙签盒,都是由他亲自设计。东东也是一个非常“乐活”的人,无论是茶杯还是筷子他都会随身携带,用他的话来讲,这样的方式既环保又卫生。

东东的人生阅历可谓丰富,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早年去日本发展,10年前移居美国。随后,他又回到了上海。“我从小就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多年的海外闯荡,让我了解了文化的多元性,这样的接触,时间越长,让我对亚洲文明、中国文化体会就越深!”他同时表示,“无论周遭的环境如何变换,中华文明是我的根。”2003年,一次与朋友的巧遇,让东东迷上了明式家俱,从此一发不可收,并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明式家俱的追随者。

二年前,东东在一位设计师朋友那里,巧遇了一位茶艺老师,边品茗边聊天。忽然间,东东发现,多年来喜欢喝茶的他,原来泡茶的方法都是错误的。同样品质的茶叶,经过老师的手,让茶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老师送了东东一个飘逸杯,并叮嘱他喝茶一定要“茶水分离”,从这一刻起,东东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东东参加了在杭州灵隐寺举办的一次茶会活动,席间无论是茶席的设计,还是茶具的摆设,以及会场的布置,都让他倍感亲切,甚是喜欢。随后,东东前往了上海陆羽茶艺培训班研修初级课程,通过学习,让他深深感到,茶不但是一种饮料,更投射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10年春天,东东放下了手里的一切事务,只身前往台湾,拜访当地资深的茶艺老师,并在陆羽茶艺学校的总部专心研修高级课程。东东说:“茶道是一种国粹,唐代以后传到了日本,被很好的保留下来。然而在大陆,茶文化却没有得到很好保留和发展,台湾非常好的保留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并发扬光大。如今,周边的朋友越来越重视茶文化,这不仅仅是茶道的本身,更是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认同。”

以茶会友享受人生

东东的私人茶室坐落于闹中取静永嘉路上,他把自己的茶室起名叫“迷茶”,倒过来念就是“茶迷”的意思。茶室的面积不大,从装修到布置,以及许多茶具用品都是由东东自己设计,地上铺的石板源自于江浙地区的一处老宅,放茶具的料理台以及窗前的格栅,也都是用旧家俱改造而来。在进门处以及泡茶区的墙上挂著画轴,他们会随著四季的变化而转换。这里举办了多场茶会,并配有茶单,用毛笔小楷书写,品茗者也会记录当时的心得体会。这样的布置,这样的氛围,让人们一下子回到了古代。

东东坦言:喝茶是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越来越多的欧美人士也纷纷加入到喝茶的行列。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而且非常的浮躁,许多人有钱有闲,但生活方式不健康。喝茶是一种非常好的调节心境的方式,放慢生活节奏。喝茶可以静心,只有让心静下来,才能做到人与茶的交流,人与茶的融合。他同时表示:茶室的建立,为许多志同道合的爱茶朋友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不受任何的约束,自由自在交流喝茶心得。另一方面,这里也可以视作一个Showroom,简约的茶席、精致的茶具、沁人心脾的茗茶、令人清新的熏香、古音缭绕的旋律以及浓郁的东方文化元素氛围,向那些还没有开始喝茶的朋友,介绍茶、品味茶、感受茶的魅力,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东东喜欢旅游,一有机会,他就会去周游世界。无论走到哪里,茶一定和他相伴。“喝茶是一种习惯,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每天哪怕挤出十分钟,二十分钟,也是一种享受。在异国他乡,喝一杯家乡的茶,那是最美妙的感觉。”

“上海是一座国际大都市,生活节奏非常快。放慢一下生活节奏,做自己喜欢的事,与喜欢的人一起做事。活在当下,人生的经历是一段一段的,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一件事情,享受每一个过程,给自己一个最好的交代。”

日本茶礼与人情之美


茶礼中透视出的是“敬”的人情之美。珠光茶“上粗相,下律仪”,茶具虽然不需精致,但礼仪须体现的是谦和之心。茶道“四规”之一“敬”指人需有敬人与事的心,切勿虚荣自大。举办茶会之前,在仪式上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主人须先认真打扫、整理庭院、擦洗茶具,茶叶要碾精细,茶具要擦干净,插花也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种种行为都表示了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出了主人的真诚的待客之道主人之心。

同样,客人须穿着与茶室背景颜色协调的衣着;进入待合之处等待时,武士需解下佩刀,再尊贵的权势进入茶室都须跪爬入室;就坐时必须安静,并先向主人安置于床之间的书画行礼致敬。之后主人要让客人观赏茶器,品尝点心,吸饮抹茶,以真诚的心情来招待客人,达到人与人交流的和敬气氛。而作为茶人对客人最好的招待就莫过于有着悟道意味的茶室氛围,因此供奉着佛画或山水花鸟画的床间里常常也供奉已经开悟的禅宗和尚的墨宝,来表达禅茶一味的最高境界,包括对佛、客、我的真诚与崇敬。从茶礼中我们发现,“敬”的可贵之处在于主客之间均以“一期一会”的敬意来举行茶道仪式。以最真诚的礼节相待,体现了主客之间以茶相敬的纯粹情感,正如仪式本身一样安静却饱含敬意,承载的是朴素却满是人情的崇高情谊。

“茶道的本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意是学习佛祖之行,点茶供佛”,主人与客人之间礼尚往来的微妙交流,为静寂的茶室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一碗人情,呈现的是品茶人之间的温暖情意,主客于茶室中得以品天地人心。

茶禅境界:空无与和满


禅的文化与其说是佛教中的一支不如说它是一种智慧的思维,一种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方法。在中国的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它虽然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还包括了儒学中的一些观点,使它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开拓出独特超越解脱的途径,这种禅不但易于接受还影响到许多东方国家。

据说圆悟克勤禅师曾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并给了茶一种崇高的使命,就是由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起了人的一种文明并指导人们思考着生和死、心和色、思维与存在等根本问题。由此,一碗茶水就不再是一种生理需要的饮料了。中国的茶饮源自巴蜀,唐代之后成为比国之饮,这和当时的宗教氛围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禅就是茶的翅膀。因为茶的本性是冷静的、思索的、理智的。在一年四季变化的大自然中,成片的茶树永远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人们在一叶一芽中看到了希望,得到当下的宁静,这就是一种禅意。

茶像一根根悄无声息的血管流进了千家万户,串连起一个个彼此相亲的社会关系。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一千多年前。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人们还可以用棒喝顿悟的思辨方式开示,到今天的科技信息时代,“生活禅”、“人间禅”的提出,无疑是禅学的发展。基本内涵是引导人们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将个人融入大众,那么,与人们生活必不可分的茶就是最佳的媒体之一,那是我们需要用心去体悟的。

水是茶之母。水是白的,白色既可视为完满俱足,又可视为空无所有。如果在一碗茶中,它与茶叶平分秋色,就像青山之颠飞过的白鹭予人以高洁远俗感,蓝天中几朵白云给人以悠闲恬静感,深色衣裙上的零碎白花或一缕白边又令人想到是活泼又是静穆。那么在一碗茶中的白水可不可以看作天地宇宙之气在浸泡着我们一个个的^***呢?一碗茶中的你只是一片小小的茶叶,正因为有了你、我、他,我们才能在白色无色的水中浸泡出一碗韵味隽永的芳香。也因为如此,茶中贮满和平、安祥、圆融,为什么人类要在一个地球上彼此争斗呢?水是无垠的,茶叶是单个的。关爱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就是生活中的禅了。

器是茶之父。泥土与火电结合成最质朴的陶或瓷。捧在手上就像托起了大地所有元素。而我们人类生命短暂,躯体渺小,我们必要和手中的茶碗产生一种依恋的亲和力。不要只看成一件容易打研究会或只能盛着茶水的容器。

唐代中国的赵州和尚说了“吃茶去”三字禅,成为一则至今难以破解的公案,我看了许多这方面的书,还要老实承认我看不懂。韩国釜山市已故的茶星崔圭用老师提出他的“吃茶去”,并在山中刻了很大的石碑“吃茶来去碑”,成为两国禅茶文化的交流纪念。但是去和来有什么区别吗?彼此的方位有了变化,去和来有什么影响喝茶的关系吗?对此,我也作了一偈:“赵州和尚吃茶去,韩国茶星吃茶来。茶碗圆团似明月,欲知西北即东南”。

一部红楼 茶香满溢


《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谈及茶事的有近300处。

在第六十三回中写到袭人、晴雯、麝月、秋纹、芳官、碧痕、春燕、四儿等八位姑娘为宝玉过生日,夜宴即将开始,不料林之孝家的闯进来查夜,于是宝玉便搪塞说:“今日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顽一回。”于是林之孝家的建议给宝玉“该泡些普洱茶吃”。因为普洱茶最去腻助消化。晴雯忙说:“泡了一茶缸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说明女儿茶的效用与普洱茶相似。在第八十二回中,宝玉放学到潇湘馆来看望黛玉,黛玉叫紫娟:“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泡一碗。”可见这位弱不禁风的千金小姐,爱的是清淡雅香的龙井茶。龙井茶在清代是不可多得的贡品,黛玉用此珍品款待心上人宝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回中写宝玉在秦可卿床上昏昏睡去时,被警幻仙子引去,宝玉一到太虚幻境,“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红楼梦》中提到的茶具,虽然大多是古代珍玩,多为今人所不知或少知,但在使用上,还是道出了“因人施壶”的奥秘。如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茗时,妙玉给贾母盛茶用的是“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上,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给宝钗盛茶用的是“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给黛玉用的“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盉’”。给宝玉盛茶用的是一只“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后来又换成“一只九曲十环二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盏”。给众人用茶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而将刘姥姥吃过的那只“成窑的茶杯”,就嫌“腌臢了”,搁在外头不要了。至于下等人用的茶具又如何呢?如写到晴雯因生得艳若桃李,性似黛玉,被王夫人视为妖精撵出贾府后,在临终前,宝玉私自去探望她时,晴雯说:“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宝玉问:“茶在哪里?”晴雯说:“那炉台上。”宝玉看到“虽有个黑煤乌嘴的吊子,也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一个茶碗,未到手,先闻得油膻之气。”两者相比,天地之别。

《红楼梦》中对沏茶用水也有独到的描述。在第二十三回贾宝玉作的春、夏、秋、冬之夜的即事诗中,有三首写到品茶,其中二首写到选水煮茶。如《夏夜即事》诗:“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内柳风凉。”说炎夏以采集荷叶上的露珠沏茶为上;在《冬夜即事》诗中谈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认为冬天用扫来的新雪为佳。在第四十一回中,当黛玉、宝钗、宝玉在妙玉的耳房内饮茶时,黛玉问妙玉道:“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来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么轻清,如何吃得!”近代科学认为,雪水和雨水,都属软水,用来泡茶,香高味醇,自然可贵。用埋在地下五年之久的梅花上的雪水,更属可贵了。因古人认为“土为阴,阴为凉”,入土五年,其水清凉甘冽自是无可比拟了。这种扫集冬雪,埋藏地下,在夏天烧水泡茶的做法,至今还乐为我国不少爱茶人所采用。

在《红楼梦》中谈到的茶俗也有很多。在第七十八回中,宝玉祭花神赋《芙蓉女儿诔》:“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殻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反映了以茶为祭。在第八十九回中,宝玉因见了往日晴雯补的那件“雀金裘”,顿时见物思人,在夜静更深之际,在晴雯旧日居室,焚香致祷:“怡红主人焚付晴姐知之:酌茗清香,庶几来飨。”同样亦是茶祭。在第二十五回中,凤姐笑着对黛玉道:“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这反映了古时的以茶为聘。再如第三回中,林如海教女待饭后过一时再饮茶。第六十四回中,宝玉暑天将茶壶放在新汲的井水中饮凉茶等等,都是饮茶的经验之谈。

此外,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写到茶的沏泡、品饮技艺,以及茶诗、茶赋与茶联等等。所以,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茶中美与禅:空无与和满


茶中美与禅:空无与和满

禅的文化与其说是佛教中的一支不如说它是一种智慧的思维,一种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方法。在中国的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它虽然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还包括了儒学中的一些观点,使它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开拓出独特超越解脱的途径,这种禅不但易于接受还影响到许多东方国家。

据说圆悟克勤禅师曾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并给了茶一种崇高的使命,就是由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起了人的一种文明并指导人们思考着生和死、心和色、思维与存在等根本问题。由此,一碗茶水就不再是一种生理需要的饮料了。中国的茶饮源自巴蜀,唐代之后成为比国之饮,这和当时的宗教氛围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禅就是茶的翅膀。因为茶的本性是冷静的、思索的、理智的。在一年四季变化的大自然中,成片的茶树永远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人们在一叶一芽中看到了希望,得到当下的宁静,这就是一种禅意。

茶像一根根悄无声息的血管流进了千家万户,串连起一个个彼此相亲的社会关系。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一千多年前。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人们还可以用棒喝顿悟的思辨方式开示,到今天的科技信息时代,“生活禅”、“人间禅”的提出,无疑是禅学的发展。基本内涵是引导人们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将个人融入大众,那么,与人们生活必不可分的茶就是最佳的媒体之一,那是我们需要用心去体悟的。

水是茶之母。水是白的,白色既可视为完满俱足,又可视为空无所有。如果在一碗茶中,它与茶叶平分秋色,就像青山之颠飞过的白鹭予人以高洁远俗感,蓝天中几朵白云给人以悠闲恬静感,深色衣裙上的零碎白花或一缕白边又令人想到是活泼又是静穆。那么在一碗茶中的白水可不可以看作天地宇宙之气在浸泡着我们一个个的人体呢?一碗茶中的你只是一片小小的茶叶,正因为有了你、我、他,我们才能在白色无色的水中浸泡出一碗韵味隽永的芳香。也因为如此,茶中贮满和平、安祥、圆融,为什么人类要在一个地球上彼此争斗呢?水是无垠的,茶叶是单个的。关爱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就是生活中的禅了。

器是茶之父。泥土与火电结合成最质朴的陶或瓷。捧在手上就像托起了大地所有元素。而我们人类生命短暂,躯体渺小,我们必要和手中的茶碗产生一种依恋的亲和力。不要只看成一件容易打研究会或只能盛着茶水的容器。

唐代中国的赵州和尚说了“吃茶去”三字禅,成为一则至今难以破解的公案,我看了许多这方面的书,还要老实承认我看不懂。韩国釜山市已故的茶星崔圭用老师提出他的“吃茶去”,并在山中刻了很大的石碑“吃茶来去碑”,成为两国禅茶文化的交流纪念。但是去和来有什么区别吗?彼此的方位有了变化,去和来有什么影响喝茶的关系吗?对此,我也作了一偈:“赵州和尚吃茶去,韩国茶星吃茶来。茶碗圆团似明月,欲知西北即东南”。

于丹:在饮茶中留住乡土人情


人在草木之间,它给了我们一种态度,它给了我们一种中国人血液中的乡土。乡土,不见得是我们手里的耕作和脚下踩过的田野。乡土,有时候是我们魂牵梦萦自己去执守的一份信念而已。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面说过一句话,“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我们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今天再看这句话,我们的感受就更深了,费先生写《乡土中国》这本伟大作品的时候,他哪知道中国的房价会有一天飙高到如此程度,他哪知道我们脚下的泥土正以疯狂速度被柏油盖满,他哪知道我们的孩子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泥土了,而更悲哀的是有很多大都市的孩子,是从空气雾霾中知道什么是灰尘的。

田野何在?乡关何在?如果中国人再不喝茶了,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只去喝饮料了,我们不觉得,血脉中的某种传承,有可能被斩断吗?

用中国的茶,为这个民族留住乡土。这在一些茶乡还是可以期待的,因为喝茶不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而是一种态度的传承。我们今天很少有人喝出卢仝七碗茶的滋味了。当年人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饮卢仝七碗茶。”不需要去求仙,不需要去炼丹,好好喝茶就是养生了。而今天,当各式各样的补品满天飞的时候,我们宁可信任大把的胶囊,却不再信任一盏茶汤。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我们还能够在饮茶中留住乡土吗?

有人说茶会流失钙质,农药残留啊等等,对它的贬低固然是一种对它声誉的损毁,但有时候,过分的抬举也不见得就是对茶的提升。比如说,现在中国人喝茶实在是有点矫情了,特别是现在不敢再轻易请人吃饭,豪奢的宴席过后,最流行的是请人喝茶。喝茶要去的都是外表朴素,内在门槛很高的茶馆。今天喝绿茶,是明前的龙井,什么时候采摘的,什么时候炒制的,不喝这样的茶不好意思说是绿茶;喝岩茶,这是那三棵树上的大红袍,如果不是拿枪守着的这个树,都不好意思说这是岩茶;喝普洱,你说这是哪个寨的,我是哪个号的,你是八十年的,我就敢说是一百年的,不拿出这样的茶来,似乎就没有面子。但这是中国人真正喝茶的道理吗?有的时候过分的抬举,是另外一种贬损,我真不希望喝茶变成茶馆里的事,我希望的茶,是百姓茶事,是家家户户所存留的生活的仪式感。

中国人说生活,大家都知道这个说法,叫做:琴棋书画诗酒花,这是被人们认为雅士,风雅、门槛高。下一句呢?说得多亲切,多温暖,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本来就跟柴米油盐在一起,茶本来是百姓开门七件事,茶就应该是一个人可以静品,呼朋唤友可以闲谈,从小到大伴随一生的一件事。年年岁岁,草木更新,人在草木之间接受春秋往来的涤荡,喝茶有那么矫情吗?所以我还想呼吁:让大家懂茶了、爱茶了是好事,但别再号召大家都上茶馆斗茶了。我们今天的争斗还少吗?中国人原来这么崇尚以和为贵的一个民族,我们的脾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暴躁,没有像今天这样出言不逊,甚至大打出手,每一个人为了自我利益的扩张与别人纷争。这个竞争,甚至从上小学就开始了。家长开始跟孩子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跟你的同学都要竞争。争了一辈子的中国人,争争斗斗,最后在茶上还要斗啊。喝茶,真正的本义是什么?开门七件事,早晨起来就想着有一泡清茶,一团和气,一天好时光在茶香里展开,我想中国的茶,就回到了我们血脉中的滋养。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倒七分满三分留人情》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