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

百草茶为灵,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沉浮,浸泡了茶叶,融入了文化,茶叶也滋润了中国人的心。

茶道,将茶理寓于形式,讲求好茶、好水、好人、美境、美事、美器。

好茶好水为茶艺之本,清雅美境则为茶境,间接影响心境,美器或可选择,而相配的好茶好水却是可遇不可求。

当下的社会中,茶道,已渐行渐远。

人们对茶不再专一。

即便专供喝茶的地方,喝茶的心境不一样了,喝的也不再是茶了。

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滋味在里面。细致与豪放,清淡与浓酽,轻灵与厚重,苦涩与香甜,坦然与暧昧……生活的百味,都能在茶中觅到。

几百片鲜芽,经过采摘、烘烤、揉捻,有的甚至还经过窖藏,然后静静地躺在杯里,等热水烫来,睁开双眼,舒展身躯,绽放各般滋味,三两杯之后,魂归尘土。

浮生若茶,甘苦一念。茶叶因为沉浮才释放了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会激发出人生那脉脉幽香。

那些未经历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

生命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就可锻炼自己的意志;挺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就能增加自己的力量。

每当我泡一杯茶,凝望杯中翻腾飞舞的茶叶时,我便成了其中的一片。随着热水的冲泡,我忽上忽下,沉浮不定。当杯中水净,随着热水再次加入,继续折腾下一个轮回。

当茶芽长大之后,有的接受加工,有的散落田间;有的芽片变成红茶,有的芽片变成绿茶;有的变成干枯的废料,有的变成成熟的茶叶;有的入杯浸泡,有的掉落杯外;有的冲入透亮的玻璃杯,有的冲入闷黑的紫砂壶……

无论你是加工完成的何种茶,当幸运的热水来临的时候,只管翩翩起舞吧,展示自身曼妙的身姿,绽放人生精彩的滋味吧!“一杯子,一辈子。”

一辈子的人生,何尝不是在这一杯子里面呢!

cy260.COm小编推荐

茶中品禅意 禅中识茶香


品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目的,茶中有禅,禅借茶悟,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

在寺院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将饮茶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茶禅一味"由此产生。茶与佛有相通之道,均在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

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茶圣陆羽就是用自己对五味人生的感悟,以茶入道,终于禅机感应,觉悟成圣。

一部《茶经》将茶事上升为茶学茶道完成了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可见入道处绝非只在空门,平常心是道,有了"自然"的心境便是得了禅之真谛。

古德云:"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这也是禅道的中心。"总之,自唐宋以来,禅提升了饮茶的品位与境界,茶涤除了人心灵的暗昧,有助于禅心的体悟,禅茶一味,才是茶道的精髓之所在。

在学佛中首先要有包容心,就是在5常生活中能包容"酸、甜、苦、辣"香味。喝茶品茶犹如禅茶一样,能体悟人生的,酸甜苦辣香味,一切都能包容。"包容"则如弥勒佛一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饮茶犹如品味人生一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参禅打坐就是在静滤思考人生,通过品茶参禅,体悟人生、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茶中品禅味,禅中闻茶香


品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目的,茶中有禅,禅借茶悟,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

在寺院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将饮茶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茶禅一味”由此产生。茶与佛有相通之道,均在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

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茶圣陆羽就是用自己对五味人生的感悟,以茶入道,终于禅机感应,觉悟成圣。一部《茶经》将茶事上升为茶学茶道完成了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可见入道处绝非只在空门,平常心是道,有了“自然”的心境便是得了禅之真谛。

古德云:“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这也是禅道的中心。”总之,自唐宋以来,禅提升了饮茶的品位与境界,茶涤除了人心灵的暗昧,有助于禅心的体悟,禅茶一味,才是茶道的精髓之所在。

在学佛中首先要有包容心,就是在5常生活中能包容“酸、甜、苦、辣”香味。喝茶品茶犹如禅茶一样,能体悟人生的,酸甜苦辣香味,一切都能包容。“包容”则如弥勒佛一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饮茶犹如品味人生一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参禅打坐就是在静滤思考人生,通过品茶参禅,体悟人生、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茶香里的幸福,你找到了吗?


哲学大师叔本华说,幸福主要是心灵的平静和满足。

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幸福自然无从说起。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就像那深山里的千年古茶树,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越简单越幸福。

一个人泡茶时,是幸福的。曾幻想过自己是被岁月洗礼、经时光陈化的的安化黑茶,历经炒、揉、晒、压、泡的煎熬之后,成为一杯好茶,留给余生无限回味的滋味。在浩瀚的岁月中,人的一生何其短暂,有多少人能及得上一片小小的茶叶,释放出人生的光芒?

茶香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幸福感便渐渐从心底溢出。

抑或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抛却白日里的繁华和纷扰,和相爱的人一起,冲上一壶醇香的茶,品味一起走过的时光,静心感受当下的幸福。

有人将一杯茶,一本书,一个闲适的午后,视为一种清福。好书如好友,佳茗似佳人,实不为过。曾几何时,一壶好茶,三五知己好友,亦可胜过一切。此刻的幸福,是品好茶,聊实事,天马行空,任信马由缰的思想擦出智慧的火花,是忘却时间界限,摘除身份面具,抛却世俗纷扰后的洒脱自在。

茶香里的幸福,其实一直都在,你感受到了吗?

云南茶品独具的特色--普洱生茶中的烟味


关于普洱生茶中的烟味,常被茶人争论,亦常被固执者乏味而枯燥地认为是对茶叶的一种污染。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十数年来一直在普洱收藏界颇具影响力的“大白菜”系列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该系列产品中不乏烟味浓重之茶品。

其实烟味对于云南普洱茶而言可谓见惯不怪,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一种云南茶品独具的特色。若想知道烟味从何而来,则首先需要了解古树普洱茶制作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烟味的工序。

云南地处亚热带,春夏两季尤为多雨,此时古树毛茶难于室外晒青,故云南茶农往往通过“烘青”之法将毛茶烘干。所谓的“烘青”,即是将毛茶置于用作烧火煮饭的“火塘”之上进行烘干,与毛茶一同放置的还有茶农自制的腊肉等熏制品。如此一来,毛茶自然带有烟熏之味。

烟味的存在则正是古树普洱茶并无经过现代机器烘干炒制,具有天然环保之价值的证明。

好的烟味在品饮的过程中会令人身心愉悦。如由布朗山古树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即具有此种品味。一芽二叶,条清缕晰,水还未下,沉稳的烟香便飘然而至。入口细品,更是沁人心脾,滋味纯正,回甘生津,丛林野韵扑面而来,霸气烟香昂扬于林间,令人熏醉……

此外,有烟味的普洱茶更是颇具收藏价值。具有烟熏味的古树普洱茶品在后期陈化转换中能有更好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品中的烟熏味会逐渐消退,泡出的茶汤亦会更醇厚浓酽,滋味甚佳。

如何品鉴普洱中的烟味?资深茶人自有鉴赏之法!茶叶冲泡后,先浅尝一口,紧闭嘴巴,以舌尖顶住上颚后,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把空气通过鼻孔排出。如此重复几次,自能感受到茶中烟味的与众不同。

烟熏味与烟焦味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烟熏味乃古树普洱茶之天然纯正之味,而烟焦味则是劣质茶品中的不良气味。烟味普洱集天然价值、品饮价值、收藏价值于一身,试问这茶中“烟民”谁怕当呢?

品茶中的暗语你知道多少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叶产量是世界最大的,而中国人习惯以茶会客,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礼仪文化,“以茶待客”是我们最高的待客之道。但是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不同的做法有着不同的暗语,那么你真的懂茶的礼仪吗?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早时做茶用脚踩,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闽南语),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十茶三酒四惕桃二

潮汕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于紫砂中品岩茶的“岩韵花香”


泡养

汤色

外观

紫砂与茶,是一种始于根脉的惺惺相惜,一种达于信仰的文化默契。而对于吃茶的人,也许是在茶与壶的泡养之间、也许是在茶香的入喉之间,感悟紫砂与茶之间无与伦比的匹配之美,豁然开朗。作为乌龙茶之一的武夷岩茶与铁观音一样,适合与各种紫砂搭配,达到醇厚的口感。对于紫砂与茶的关系,高级评茶师沈红如此感悟。

岩茶,生长于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是具有岩韵的一种乌龙茶。同是生长于福建的茶叶,岩茶与铁观音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制作工艺,前者重发酵,轻揉捻;后者重揉捻,轻发酵。

在岩茶当中,大红袍最为有名,此外还有许多不胜枚举的其他品种。比如知名的四大名枞,其中包括铁罗汉、半天妖、水金龟、白鸡冠。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用大红袍取代半天妖,与其他三种并称四大名枞的。

岩茶的外形呈弯条形,色泽丰富,有乌褐色,或者带有墨绿、沙绿、青褐等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如水蜜桃、兰花、桂花、乳香等等,依个人不同体质品评。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

岩茶因其特有的制作工艺,对人体有着较为丰富的保健养生功能,对肠胃有保健作用。不过,沈红也指出,因为岩茶火工较高,不太适合夏季饮用,而是更适合春秋两季,如果要在夏天饮用的话,要注意选择焙火较轻的品种。

岩茶的冲泡方法与铁观音大致相同,紫砂壶和盖碗都是适合的茶具,其不同点在于,用盖碗泡可以闻香,用紫砂壶泡口感较为醇厚。一般投茶6克左右,如果器型较大的紫砂壶则可适当增加投茶量。用紫砂壶冲泡岩茶没有器型限制,越老的茶越适合用紫砂。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一款茶叶选一种紫砂壶专门泡养。也有一种说法是朱泥壶更为适合品味岩茶的各种香气,这可能是因为朱泥壶密度较高的原因。

冲泡岩茶要用沸水,具体冲泡过程为“热壶-投茶-洗茶-冲泡-淋壶”。一般的闷泡时间不宜太长,部分口感淡的品种可以闷泡久一点,达1分钟左右。

岩茶适合长时间存放品饮,陈茶的口感会更绵长醇厚,汤色也越重。保存环境要求遮光、密封、不串味。商报记者原琳

茶叶中的青你了解多少?


许多人在学习和谈论茶的时候,经常谈论绿茶,杀青绿茶,炒绿茶,泡绿茶。茶中反复出现绿色人物,但对许多茶友来说,他们不明白他们的意思。

今天,我们来谈谈各种绿茶的意义。

茶绿:又称茶菁、茶叶等,是茶树的鲜叶,无论是单芽、一芽、一叶等嫩原料,还是开敞叶、折迭叶等成熟原料,都统称为茶绿。

杀青:茶叶生产的一个技术术语。杀青的流行点类似于在家里炒青菜。原因是相似的。失去水分和大部分青草气体,保留部分成为茶叶的香气,高温下使酶活性失活,防止茶叶中的酶氧化。该方法适用于绿茶、乌龙茶、黄茶和普洱茶。

晒法:晒法的一种。当鲜茶叶被杀死后,它们会在阳光下散开进行晒制处理,这就是所谓的阳光,所以一些茶友说喝茶可以感受到阳光的味道。这种方法应该是最早使用茶叶,采摘新鲜的茶叶,为了便于保存,茶农们利用阳光,干燥和储藏,这种做法在普洱茶中已经使用过,但晒干和晒干的茶叶之间的差别仍然很明显。此外,白茶和红茶的光照枯萎也属于茶类。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阳光。

蒸青:杀青的方法之一,在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直接采干确实很简单,但人们在长期饮茶过程中发现茶的苦涩难以忍受。

后来,人们偶然发现,蒸鲜茶叶放在锅里然后烘干,味道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这项技术一直传到了今天。从唐朝到宋朝,茶以玉露的名字命名为蒸绿茶。

炒青:先将鲜叶杀青,然后将绿叶放入锅中烘干。其实,它是杀青和烘干的统一。

在明朝,人们发现,如果茶被炒,茶中的绿色气体基本消失,有一股成熟的香气,闻起来舒服,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西湖龙井茶,锅内鲜叶,油炸至干,香味浓郁,令世人惊叹。

绿色烘烤:一种干燥方法。新鲜的叶子被破坏后,用木炭火和电炉直接烘干。这种纯绿茶通常制成茉莉花绿茶。当然,还有非常顶级的名茶,如栾瓜片、黄山毛峰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目前市面上许多名茶,为了保证它不坏,提高香气,一般都采用半炒半烤的方法。

制绿:乌龙茶的核心技术是制绿,也称混绿和触绿,这一过程非常耗时,需要经验。摇绿、气凝绿和异氰胺的结合促进了香气等物质的转化、细胞破碎、失水等。

乌龙茶是由于绿茶的重量不同而形成的,如制得最轻的绿茶、铁观音清香茶、武夷岩茶,深度更深,甚至东方之美。

婚姻中的那些茶俗,你知道吗?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紧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意爱情“坚贞不移”,又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祝福新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

民间向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三茶”:旧时在江浙一带,将整个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其中“三茶”,即为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也有将“提亲、相亲、入洞房”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三道茶”:举行婚礼时,还有行“三道茶”的仪式。第一道为“百果”;第二道为“莲子或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叶”,都取其“至性不移”之意。吃三道茶时,接第一道茶要双手捧之,并深深作揖。尔后将茶杯向嘴唇轻轻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依旧如此。至第三道茶时,方可接杯作揖后饮之。浙西地区,媒人于男女双方之间说合也俗称“食茶”。媒人说媒后,倘女方应允则泡茶、煮蛋相待。

在浙江德清地区婚姻中的茶俗,则更为丰富多彩,列举如下:“受茶”男女双方对上“八字”后,经双方长辈同意联姻,由男方向女方赠聘礼、聘金,如女方接受,则谓之“受茶”。“订亲茶”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后即举行定亲仪式。这时双方须互赠茶壶十二把并用红纸包花茶一包,分送各自亲戚,谓之“定亲茶”。“大接家茶”女子结婚后,由娘家备发芽蚕豆、茶点分送双方亲邻,谓“大接家茶”。“毛脚女婿茶”未出“阁”,待字闺中的姑娘家里,来串门的小伙子特别多。因此姑娘家往往要备上好茶,以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即俗称“毛脚女婿”)。“亲家婆茶”女子出嫁后第二天,父母看望女儿时,要随身携带一两茶叶(最好“雨前”茶),并半斤烘豆、二两橙子皮拌野兰麻,称之谓“亲家婆茶”。

“新娘子茶”望朝之后,新媳妇的婆婆要至女方家请“亲家公”、“亲家婆”及亲家面上的近亲至自家喝“喜茶”,称为“新娘子茶"。在我国湖南地区,男子去女方上门相亲,姑娘需给男子递上清茶一杯。男子饮后,置贵重物品或钱钞于杯中回赠姑娘,如姑娘当即接受,即示“心许”。在结婚入洞房前,要以红枣、花生、桂圆、龙眼等泡入茶中,再拌以冰糖以招待宾客,寓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合枕茶新人入洞房前,夫妇要共饮“合枕茶”。这时,由新郎捧茶,用双手递一杯清茶,先给新娘喝一口,再自己喝一口,意味着完成了人生大礼。婚礼过后的第二天,新郎新娘需捧着盛满香茶的茶盘,向长辈们“献茶”行拜见礼。长辈们喝了茶,即摸出红包放于茶盘上作为“见面礼”。

闹茶在我国云南地区举行婚礼时,有“闹茶”的习俗。“闹茶”于新婚三天内,每天晚上,由新郎新娘在客堂的中间,向亲朋好友们敬茶。茶内必须加放红糖,取其“甜蜜”之意。闹茶时,可由宾客出题,要新郎新娘以绕口令、猜谜语、咏诗歌等形式回答考题。若新郎新娘不从,宾客们则不饮茶,而若文不对题,众皆哄堂大笑。闹茶取“越闹越热”之意。开门茶江苏地区旧俗,大户人家联姻,新郎至新娘家迎亲,进女家的一重门,要作揖一次,一直至堂屋见岳丈岳母时止。然后再饮茶三次后,才能暂至岳母房中歇息,耐心地等待新娘上花轿,谓之“开门茶”。

谢媒茶男女举行婚礼后,新婚夫妇或双方家长要用茶来谢媒,因在诸多谢礼中,茶叶是必不可少之物,故称“谢媒茶”。喝新娘茶我国南方地区历来有喝“新娘茶”的习俗。新娘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洗漱、穿戴后,由媒人搀引至客厅,拜见已正襟危坐的公公、婆婆,并向公婆敬茶。公婆饮毕,要给新娘红包(礼钱),接着由婆婆引领新娘去向族中亲属及远道而来的亲戚敬茶,再在婆婆引领下挨门挨户拜叩邻里,并敬茶。敬茶毕,新娘向敬茶者招呼后,即用双手端茶盘承接茶盏,这时众亲友或邻里乡亲饮完茶,要随着放回杯子的同时,在新娘托盘中放置“红包”,而新娘则略一蹲身,以示道谢。在喝新娘茶时,无论向谁敬茶,都不能有意回避,否则被认为“不通情理”。

退茶有趣的是,“茶”在我国的婚礼中,不但与订婚、结婚关系密切,且与“退婚”也有关联。茶不但是联姻的使者,也是断亲的表示。旧时贵州地区,姑娘往往被父母包办婚姻(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订婚后女方若对亲事不满意,想断亲时,姑娘即用纸包一包茶叶,选适当时机,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带至未婚夫家,借故与男方父母客套一番后,即放下茶叶包迅速离去,意谓退了“订亲礼”,称为“退茶”。但上男方家放茶叶包对,如事先给男方知道“退婚”的用意,那末女方一旦被男方或男方家人抓住,则男方可立即杀猪设宴与该女成婚。故退茶时,一要保密,选好时机极为重要,一切由姑娘在绝密中进行。一要率先探查去男家的路线,又要探明未来的公婆在家,而又无其他人在场时,才能确保退茶成功。敢于退茶,又退茶成功的姑娘,会得到大众的称赞。退茶后,父母免不了打骂女儿,但过后女方家长,还得正式去男方办理具体退婚手续。

茶之道 在于品


饮茶之道,就在于品

有位作家说过,学会了品茶,您的人生定会从此不同;宋朝大才子苏东坡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意思是说魏帝炼丹炼出来的长命丹我不要,我还是每天多喝几杯茶吧。另外,即使是工作狂,大文豪鲁迅也时不时地对品茶发一通感慨,“有好茶,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就要练就嘴上特别的感觉。”

这种“嘴上特别的感觉”,说到底就是嘴上的功夫了。这可是大学问。饮茶之道,就在于品。

《红楼梦》中就曾道出“品”字诀大口是喝,小口为品;“喝”是为了解渴,“品”的目的是享受,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红楼才女妙玉是这样描述“品”与“喝”的不同之处的。

《红楼梦》四十一回,“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复又斟上……”后来妙玉点拨宝玉:“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茶中旧故


蒙顶茶,产于地横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飘扬蒙顶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

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称的蒙顶茶其由来,有不少神话传说,传说古时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来告诉和尚,说春分前后春雷初发时,采得蒙山中顶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这位老和尚听了老翁的话,便在蒙山上清峰筑起石屋,请了一些人长住在这里,遵照老翁所传授的方法,采了蒙顶茶。煎服后,老和尚病果然好了,体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岁的人。于是,蒙顶茶可以返老还童的神话遂之传开。

蒙山,古时属于祀祭的名山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曾在此致祭。佛教传人中国,蒙山逐渐成佛教胜地。山顶上的五大峰——上清、菱角、毗罗、灵泉、甘露、其命名都与佛教有关。蒙山的贡茶圆,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严密,各守其职。

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种花色名茶的统称。有雷鸣、雾钟、雀舌、鹰嘴、芽白等品名,以后又有凤饼、龙团等紧压茶。民国初年,以生产黄芽为主,故称蒙顶黄芽,为当时的蒙顶茶的代表。如今,以生产甘露为多。

听茶品禅


友人喜欢喝茶,有一次我问他:你听到过荼的声音吗?听到过它在澄澈的水中穿透丝绸般的下滑;听到过它在沉浸时的舒张、绽放,听到过它倾吐的阳光、绿色和花朵的消息吗?

友人笑我痴于禅之玄思冥想,不知品茶之道;我笑友人迷于茶之点分煎煮,不悟听茶之境。因了常识的遮蔽,生活中许多美妙的细节,我们不曾感动。午后静坐,在茶香袅袅中,看阳光穿过树叶,像充盈着大爱的手指轻抚着世间一切的伤痛;思想的江鸥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它们每一时刻的存在.都留下深深的印痕。天因其空,才有阳光舞过、鸟儿划过;心因其静,才有天籁之鸣、大音希声。此时的茶.是沉静灵魂的一剂良药,是打开心锁的一把钥匙。

有一些事物可以看,而有一些则一定要听。细听,有时是一种深沉的思考,是青苔弥漫担负亿年风雨的石。细听,也是一种修养,是对幻象后的宾在的一种追问。郭缘生《速征记》中讲了狐狸的听。狐狸是动物中最智慧又最会听的,它不为幻像所迷,冬天过冰河时,必俯耳细听,确定冰下无水才肯踏冰而行。狐狸虽然聪明,但只是耳听而非心听。

虽然如此,可它的举止还是值得我们细细琢磨。求学之道,不知要渡多少冰河,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有的在眼前,有的在心里。你能倾耳听到流水危险,可你听得到悠扬的梵音吗?池州嵇山章禅师,在投子山义青禅师作柴头。有次同师父吃茶,对师父日:“森罗万象,总在里许。”师波却茶曰:“森罗梦象,在甚么处?”子曰:“可惜一碗茶。”万事不可执之,禅由心悟,不可拘于每况愈下之袁象。

中国古人早就把茶列入自己高雅的精神生活中。泉州栖隐有评禅师,僧问:“如何是平常道?”师日:“法师合掌,道士擎拳。”问:“十二时中如何趣向?”师日:“着衣吃饭。”曰:“别还有事也无?”师曰:“有。”曰:“如何即是?”师日:“斋余更请一瓯茶。”茶,是禅修中之不可或缺者,前贤多以茶为喻,所谓“酽茶三五碗,意在镢头边。”然而当人们渐渐让形式精致的时候,蔡的精神与禅意却在渐渐消逝。言越精美,大道越遥远,鉴越华丽,游鱼越潜沉。

《新唐书·陆羽传》曰:“(陆)羽嗜茶,着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案,即灶台之间).祀为茶神。”笔者每读此传,深为之恨。茶之渐失真意,其来有自,始作俑者,实为“茶神”。宋祁谓陆羽之后“天下益知饮蔡”,而笔者日:“茶经之兴,茶道之灭。”唐宋以降,茶事纷纭,名品夺目,更渐入歧途矣。

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喝茶以至于忘荼,听茶以至于听心,方不为外物所迷。由痴而后明,由“初极狭”至“霍然开朗”,是生活中美好的体验。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在这里,茶只是一个引子,静与悟才是最高的境界。生活中有很多精彩值得听的时刻,我们不经意中把它们遗忘了。如果你也喜欢茶,能和笔者一起去倾听它吗?

茶中的禅悟


茶中的禅悟

广州的茶楼遍布,或是通衢要道,或是人口聚集的大街马路,大有大的气派,小有小的格局,气派的会筵开几十桌,餐车穿梭,人头攒动,简陋的则见缝插针地摆满了桌子,依然能拢住人气,依然是噪音蒸腾热闹簇拥,依然是那壶茶,好茶有好茶的冲泡,简单的也有自在的斟饮。

这壶茶,不仅侍候着广州人的晨起暮落,更围绕着广州人的生计兜兜转转,广州的市井生活就在这壶茶的浅斟低酌中铺排开来,太平盛世的时候,那份热闹嘈杂就张扬迸溅开去,时世紧张的年月,那份嗜好习性就自家内敛品咂着,于不炫耀示人中自得其乐。不知不觉中,它成了广州人的一个符号,成了广州人性情的一种象征。

记忆中的茶楼多是老字号,有着绝妙的书法招牌,都是老式的。茶楼的卡座上,声浪随着水汽和人声在头顶忽聚忽散着,温馨散漫潜逸,人情渗泡消融,熟人的面孔,熟悉的情趣,一壶茶从浓冲到淡,或是从淡续加浓,加注了多少回水,一盅两件也好,精美的点心烧卖也好,心思消遣到差不多了,也该是品咂到时候了,就站起来买单,各忙各的营生。这是阿嬷那辈老人,甚至是父亲他们后来消磨时日的一种方式、一种心情、一种姿态,这跟排场和挥霍无关,如果说这是一种风俗,似乎也不妨说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从中大概是可以杜撰附会出那么一种生存哲学的。有那么点闲适散淡,有那么点无为有为,酌茶自品中,形式是舒缓的,绝对的随意自如,在意的是心思的从容淡定、胸有成竹。然后,过日子也好,待人接物也好,谋事处事也好,该有的分寸都有了,该有的想法也清晰到位了,收放的尺度就看自己如何把握了。

我不能不猜想,我们的祖辈父辈,是否把喝茶这种仪式,当成了一种修炼,在这样特定的氛围与气息里,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平静和舒展,最后的境界当可说是厚积薄发、看似无为实则有为,而命定的人生在每个人前行的路口等着,每个人只需走上前去,只是这迎接的用心和技巧,才使结果有了差异、明暗或者好坏。慢慢地,这种修炼就会潜而默化地成为生存的哲学,宠辱不惊也好、淡然面对也好,多少也透露出本地人独有的气度和胸襟,有为时就呼风唤雨,无为时就守住日子,一盅两件一日三餐总是不能少的。这其中,很难说没有文化的成色在起作用,本土文化的影响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化合着一种叫作一方水土一方情性的生存意识,或进或退都是可以拿得起放得下的。这其中,慢慢就可以过滤出堪可称之为浓淡自适的潇洒了,活得自在,活得进取,更活得随意,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俯仰天年的。

所以,广州人筹措办事商讨定夺,喜欢选择在茶楼食肆里,所谓斟酌把盏中,一切都可以落到实处了。此时,场景是闲适热闹的,并不剑拔弩张,气氛是融洽的,可谐可庄,心情是淡定的,可收可放、可俯可仰。广州人的精明,就在于这种以退为进、皆大欢喜的双赢中,万事好商量,也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以茶况味,就是一种融洽的状态、相谐的状态,彼此都尽着力,朝向那个共同的方向。无为有时就是一种有为,而有为最自我保存的得体方式,就是敛藏在无为的心情里,尽心尽力了,也就无愧了,也就自足了,形如品茶自知,尽在不言中。遗憾的是,这自然少了霸气和豪气,相催与相逼的极限,才会有刀光剑影,也才会催生义薄云天或是盖世豪情。广州人的成事生意经,一如茶道的不温不和,总是徐缓渐进的,戏份不足,自然就没有激越情怀了。虽说如此,事情却绝对能一件件地办成,不经意处,就成就了大事,即使没有火花四溅铺垫,可也是十分地经看和经用,绝对不可小觑的。

所以,广州人人情酬酢礼仪往返也喜欢挑选在茶楼食肆进行,那里的热闹嘈杂轻松自在口腹自乐,本身就是喜庆的、热情的、心无挂碍的,什么烦恼伤心不快都可暂时撇开一边,人生虽不是及时行乐,可说到底也该是心存坦然地过完命定的日子,轻松是一只小舟,可以渡走一些艰难和不易,在这生存的泅渡中,尽可能地少一些沉溺和波折。面带微笑、怡然自得也算是一种轻松的感恩方式吧,日常的所得与所失,都是在垂顾之中,豁达中的洒脱,豁达中的拿得起放得下,一杯茶把或能过滤的都过滤了。在茶的冲泡斟饮中,广州人的情性少了些粗硬,多了些舒缓,信俸上善若水,以柔克刚。那种暖味与不清爽,像此地的季节一样,沉缓而不分明,远没有淋漓尽致大江大河的高扬与激越,也就难以诞生悲歌和黄钟大吕。就像一壶老茶,到了最后,成色都疲软了,可味道也还是有的,就那么将就着吧。有时候我不得不想,这茶或茶道,是成全人的习俗,还是让人越发模陵两可的道具,把玩得上瘾了,有可能就是物非物、我非我了。

到了这份上,该是可以有些禅悟,也该是可以上升到哲学思考的层面吧。作为此中生活情趣以及习俗的文化背景,向来是应该作更深入的追问,只有探寻,才能悟道,才也有望提升。不然,活着也好,茶与人生也好,也仅限于落水流花的一道风景,过眼烟云处,依然不解其中深意,恐怕就辜负了这种习俗的繁衍传播。

至于我一个人的茶滋味,大概就要追溯到很小的时候,追溯到被阿嬷领着,几乎喝遍了广州那些有名的茶楼,追溯到寒冷的冬天父亲用小炭炉温茶,追溯到炎热的夏天父亲用浓茶解暑。勤快和爱清洁的母亲总是或在厨房或在水龙头边忙碌着,一家人的饮食起居,用一个好母亲的肩膀扛起来的时候,那是难以称得动的负重,母亲把一天里附着在时间里的琐碎和累赘抹干净,把一种清爽塞在我怀里,让我念书。我在家里的某个角落里捧着书本,感觉是既替自己也是替热爱阅读的母亲读书。父亲的紫砂茶壶搁在小炭炉上,溢出来的茶汁发出滋滋的声响。屋里的寒气雾状低回,我捧着一杯开水暖着手,走到父亲跟前,他专注地把两滴浓浓的茶汁撞进我的杯里。那茶汁溅出一点水花,俯冲杯底,跟斗一翻一个旋身,顷刻沿杯壁弥漫开去,茶是红茶,此刻,那透明的玫红是那么的晶莹润泽,有那么些沉潜,却又沉潜得透明,我的神思晃动了一下,小心地嘬了一口,已经是有了茶意的,全然不同于白开水的清寡,何况,城里的自来水难免有漂白粉的异味。从此,我的胃只专注于红茶,尤其是一杯热腾腾的红茶,那是暖胃且又暖心的。我尝试着用一年年叠加的成熟,去领悟茶的况味,竟然也是韵味悠长的。

有了开始,只好耐下心来等着漫长的结束,或许那结束已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可这一大段过程,有茶来冲泡,我想该是谙然一些此中况味吧。谁说过过程的意义不在结局,而在感觉,又想起那句有点拗口的歌词“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宿命击中了许多灵魂,等待真的会让人以百倍的速度苍老直至死去?我不知道我该赴什么宿命之约,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不能等待自己。

现在,很多的时候,我自斟酌。几乎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煮开水泡茶。一杯茶捧在手里,是有暖意的,一口茶含在嘴里,是有回味的,这就足够了。广州总是多雨,广州的湿度总是能让人看得见茶气在杯口袅绕,若是雨滴淋漓,若是有风撞着窗玻璃,这时就很容易,顺着那缕茶香遁入冥想的,有那么一刻的失神走神,有那么一刻的酣然沛然,这忘情也算值得的吧,借得浮生半杯茶,不是诗意也胜似诗意了。

品到深处才知茶


国人爱茶,一日不可无此君。沏茶敬茶是待客饷宾迎亲会友不可缺的礼节。每到一处,主人除了给你介绍山水胜迹,少不了要让你品尝当地的名茶。一杯热茶端上来,自然有种心灵的沟通,感情的融合,一切尽在不言中。

茶是平淡温和的,不像酒那样热性张扬,也不似咖啡浓艳激人,即使是香味也只像梅的冷香、水仙的幽香,她的水色、韵味、品位可与玉与水晶媲美。正是有了这些特性,才和中国人主张中庸之道,养心养情之说相契合,茶自然是国人的所癖所好。

茶为神树,一身清正,忌俗、忌尘、忌噪音、忌油腻、忌膻腥,她是天地日月孕育的精英,呼吸山岚云雾雨雪之清?或是沏泡在壶中,抑或是收藏在罐里,虽然经历采摘、揉搓、滚煞、烘炒、气蒸等多道工艺,她都是一个活的生命,只要一遇到水,她就演绎生命的精彩,释放生命的本色,让你体味生命的原味。因而,她对水质、水温的要求极高,唯有地母之乳、名山之泉、天落雪水才能和她匹配;火之过燥,沏之过急,闷盖过久,都得不到茶的真味,只能闻到烟火的熟汤气。如今,喝茶花样迭出,又是柠檬,又是玫瑰,又是茉莉,又是菊花,都失去了茶的本色,把茶的清纯幽香,涩中回甘,沁心润肺,两腋生风,耳目清亮的体验全都丢失了,那叫什么喝茶?喝茶,是种心灵的放假,精神的滋润,三五好友,假座山水之间,选个幽静茶馆,泡上一壶阳羡雪芽、太湖翠竹、茗鼎名茶……慢慢等待,细细去品,让你浮躁的心态平稳下来,让你矜持的神情放松开来,然后你嗅到飘逸的茶香,看到叶片在杯中自在沉浮的姿态,于是你注意到窗上的竹影摇曳,听到高树的鸟鸣,于是你的思绪变得清新而高远,怡悦的快感渗透到身体的每个细胞,这时,神茶在你不知不觉中助你进入“宁静致远”、“天人合一”的境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中乾坤,你品懂了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