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国茶文化博大精深,雅趣频生。茶不仅养身,更可怡情。懂得玩茶的人,生活总比别人多几分雅致和情调。而下面的6种高端玩茶法,绝对是你没有试过的。

1、扫雪烹茶,篱落边梅花数点

“雪宜茶声”,邀两三好友一边赏篱笆墙边的数点梅花,一边用梅雪烹茶,清丽疏影,雅趣妙生。用梅雪煮茶,茶水更加清甜爽口。

2、半轮新月数竿竹,千卷藏书一盏茶

读书时总免不了添上一盏茶,但喝茶的情境若是如此:藏有千卷藏书的书房外面,有着半轮明月和数竿竹子,淡泊而宁静。或许这正是浮躁世人所需要的治学品茗之境。

3、浇茶种竹,观鹤听琴,焚香煮茶

喝茶难得有闲心,修身养性之余,不如种种竹,听听古琴,欣赏一下白鹤。点一支香,定心煮茶,品味佳茗,和好友清谈读书,实是一种享受。

4、泡一盏清泉白石

约上三五知己,畅游山林之中,用清冽山泉之水烹茶,再加入用核桃松子肉和方块白糖调饮,此茶名曰“清泉白石”,好不畅快!

5、翠竹青松,高僧对弈;苍苔红叶,童子煎茶

闲暇之时,不如去禅茶院品茗一番。院中翠竹青松,环境幽美,更有高僧对弈,童子煎茶,“禅茶一味”,意味悠远。

6、清茶好酒,以适幽趣

一盏清茶,一壶好酒,知己们在书斋中不言是非,也不涉名利,只为闲谈古今,笑语连连。茶此刻成为人生中重要的伴侣。

cy260.COm小编推荐

吴凤鸣——“玩茶”的人


走进他的办公室,似乎就是走进一个小型的茶文化博物馆,扑入眼帘的是,全国各地的300多种茶被井然有序地摆在壁柜里。环顾整个屋子,有关茶知识、茶文化、茶历史的书籍有上千本,偌大的茶台上摆满了精致的泡茶器具,什么茶具泡什么茶都摆放得井井有条,连泡茶的水都是从百公里外拉回的山泉水,非常考究。

没错,源于对茶的酷爱和痴迷,他筹资组建了山西省茶叶学会(法人代表)和太原市茶业协会(会长)并成为总创始人,现担任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国家茶馆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职称为国家高级评茶师、国家高级茶艺技师、高级(副编审)技术专业职称。

他交茶友,写茶书,拿职称,弘扬祖国茶文化,一脚踏进茶的世界就是20多个春秋,直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国家茶业资质的专业人士。当听到赞美他的声音时,他会淡淡地说:“我只是一个"玩茶"的人”。“玩茶的人”通常也应该是喝茶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带着自己的茶,即使参加全国性的茶业会议,他也是茶不离手。有人说,自己带茶者有两种人,一种是喝茶非常讲究的人,一种是卖茶的人。他属于第三种人,是两者兼而有之的人,就是那种既讲究喝茶又卖茶的人。不同的是,他卖的茶是意念上的茶,理念上的茶,文化上的茶,是以茶为媒,广交朋友;卖的是茶的纯净,茶的感性,茶的率真,茶的天然,其实他玩的是人生的至情至真至善至美。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和性格底色,他为需要帮助的素不相识的弱者能够见义勇为、大打出手而自己受伤,也就不足为奇;他每年会自费拿出几万元来,跑到全国各地,参加有关茶业方面的会议,这也在情理之中了。

谈起茶业协会,谈起茶艺茶道茶文化,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阵阵的古筝声,氤氲的茶香,身着唐装的茶艺小姐用纤纤玉手,为客人把琼浆玉液倒入品茗杯中,再把手起杯落间蕴含的一个个历史传说和典故,用轻声慢语讲述给客人听……这样的情景,似乎与他谦和、低调的做人风格显得尤其一致,初识他的人都会有此种感受,真诚的微笑,绵绵的话语……这就是他性格的矛盾魅力。血性和刚性,柔情与温情,都是他兼具的品性。

1.8米的个头,体重100多公斤,饭量大得能吃两个人吃的东西,但对茶叶研究的细腻,却每每让人咂舌。比如普洱茶饼那层纸的包装,对于有几个褶子、操作手法应该怎样,他都非常谙熟。如果你要是打开的话,他会很快为你复原,并教给你专业人士的做法。如此豪气的男子汉做的却是茶文化这“软科学”的研究与探索,这种落差的魅力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还是回到这样一个矛盾中来。其实,他的第一故乡是山西朔州,是那种典型的雁北大汉,决然与茶这种南方佳木没有太大的关系。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先后获得了大学文、理双学位,曾留学于苏联国立大学。

可能在茶界的朋友有所不知,作为资深媒体人和斩获大学文、理双学位的他,主持开办各种形式的栏目、专版、专题、专刊,出色地报道了山西省各条战线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成绩,取得的成功经验、科技成果和先进事迹,塑造了一大批先进企事业单位形象。在他的倡导下,团结了山西广大茶业科技工作者、茶业经营者、茶文化爱好者,在多家媒体开辟各类茶文化栏目,开展了各种茶文化和社会公益性活动,承接了《太原市茶文化历史及发展研究》学术课题,多次受到了茶业同仁的表彰和好评,他的多篇报告文学、通讯、专题报道等文章刊发于各大媒体,曾多次获奖。与同仁共同编著《走进茶道》一书、《茶与健康》科普知识系列丛书、《闪光的道路》一书等多部著作,以新颖的思维和格调为振兴三晋茶文化不断进行着探索和追求,受到了国内外茶友、专家的好评。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加国内外茶叶学术交流及茶事活动,在全国茶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特别是他在开展普及茶叶科学、倡导科学饮茶方法、传播茶叶科学思想、弘扬茶叶科学精神,在培养山西茶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上,亲自讲课,举办了13期山西省茶业从业人员国家茶叶职业技能(茶艺师、评茶员)培训班,学员们全都获得国家茶业职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和山西省太原市茶业协会培训学习证书。

针对目前山西新型茶庄和茶馆增多的实际情况,他还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茶叶技能培训,不仅为会员单位上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而且为非会员单位和新开茶叶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在提高三晋茶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涉足茶事,也可以叫做“不务正业”。然而,他坦言道:“追求茶的境界,这是我最喜欢的心灵修炼。”从1990年开始“踏上茶路”,一发不可收拾。他超前决策,筹资组建了太原市茶业协会,被推选为会长。此后与多家媒体开辟各类茶文化栏目,开展各种茶文化和社会公益性活动,承接了《太原市茶文化历史及发展研究》学术课题,多次受到了上级部门及茶业同仁的表彰和好评。在他的倡导下,为促进山西茶业经济和茶文化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山西省茶叶学会应运而生,自己又被推选为会长。

“协会和学会是两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将继续把茶文化发扬光大”,这是他的情结所在,也是他成立这两个平台的初衷所在。“两会”一路走来,他和他的团队身后是一连串闪光的足迹“晋商茶文化研讨会”、天美名店茶文化节、“龙福”茶文化节、“马帮茶道瑞贡京城”,为促进山西茶产业发展继续努力、奔波。

他就是山西茶界泰斗吴凤鸣。

杨君

茶生活民谚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藏、蒙)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藏、蒙)

藏人茶饱肚,汉人饭饱肚。(藏)

宁可三天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藏)

茶叶两头尖,价格时时变。

茶是草,客是宝,得罪茶商不得了。

二两茶叶一斤盐,斤半茶叶有衣穿,改善生活在眼前;一斤茶叶十斤钢,四斤茶叶百斤粮,建设祖国富双强。

吃饭靠禾蔸,用钱靠茶蔸。(湖南湘潭)

茶是露水财,不肥自己来。

男耕田,女采茶,老婆婆带娃娃,不荒一丘田,不老一蔸茶。

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广东)

年头三盅茶,客符药店材无交家。(福建福安)

东南路里水泡茶,城西两路罐茶,北路河里油炒茶。(陕西汉中地区略阳)

勤俭姑娘,鸡鸣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赣南客家)

早茶晚酒黎明亮。(深圳)

茶好客自来。(深圳)

好茶一杯,不用请医家。(广州)

茶逢知已千杯少,壶中共抛一片心。(指广州老茶客,一盅在手,互诉心曲)

妇水夫茶。(江西表陵)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平地人不离糍粑,高山人不离苦茶。(湖南江华)

客来敬茶。

一天三餐油茶汤,一餐不吃心里慌。(鄂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

好茶敬上宾,次茶等常客。

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

清茶一杯,亲密无间。

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

饭后一杯茶。

头苦二甜三回味。(云南白族三道茶)

贵客进屋三杯茶。(侗族)

若要富,种茶树。(云南华坪县傈族、勐海县傣族)

萝卜就热茶,闲得大夫腿发麻。

古蔺罐儿茶好喝,麻辣鸡好吃。(四川、古蔺)

不喝一碗擂茶,枉到桃花源。(湖南桃源)

欧洲人喜欢喝红茶,非洲人喜欢喝绿茶,香港人喜欢普洱茶和六安茶,京津人喜欢花茶,上海人爱喝龙井茶。

若要山区富,茶园单产下工夫。(浙江)

若要富、种茶树,茶树是棵摇钱树。(云南凤庆)

跑面指导技术十年,收效不及承包一年。(云南凤庆茶区科技人员)

早晨三杯茶,郎中饿得爬。(湘西城步苗族,意为主人要敬客人四碗茶,四季平安)

喝别人烤的茶不过瘾。(彝族烤茶)

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江南一带茶馆)

无茶不成仪。

烟酒是亲家,烟茶是冤家。

李易祥的玩茶理念


李易祥

星座:双子座 

血型:A型 

199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影视作品:电影《盲井》、《鸡犬不宁》、《我叫刘跃进》,电视剧《军人机密》、《香水》、《心囚》、《天伦劫》等。《盲井》曾在第53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柏林最高艺术成就银熊奖,荣获2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银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改编、最佳新人提名。

重点文字:“每次拍完戏之后,所得片酬我不看作是钱,而看作数字,数字就应该及时归零。”

李易祥的财富观:

越没有财富的时候朋友就越多,越有财富的时候真正的朋友就越少。

理财不是为了要世界的东西,我的理财观是和大家分享。

最大的富足是心灵的满足,不是物质的积累。

我现在的梦想是用智慧的财富,一种比物质财富更简单、更轻松的财富,让我们生活的地球越来越美好,让每个人的心灵都更快地净化。

刚刚主演了电视剧《神话》,正处在空闲档期的李易祥,穿一身白色休闲装,安坐在自家茶馆的巴西花梨木大桌前。

在茶叶的袅袅清香中,没有了鸣蝉的噪音和暑热,李易祥气定神闲地讲述他的财富人生和“茶之道”。

理财是为了分享

“理财不是为向世界索取,我的理财观是和大家分享。”李易祥很平淡地说,娱乐圈里的同行,很多都善于投资、理财,比如做房地产,炒股票,收藏古董、艺术品等等,不乏高人。“不少朋友会跟我聊一些投资股票、房地产之类的事,他们的心情受到市场的影响。而我的心情是随着自己的心跳自然的起伏。很多银行的朋友带他们的大客户来喝茶的时候,他们自己都说理财和喝茶感觉真是不一样。这是一种心灵的理财,是最大的财。他们是钱越多,心里越恐惧。而我是心灵越来越平静。”

他认为,会理财很好,但他不羡慕,“我天生没有什么理财的意识。物质财富对于我而言并不重要,房子再多、再豪华,一晚上也只能睡一张床而已。最大的富足是心灵的满足,不是物质的积累。”

演员的职业充满了风险,很多朋友劝他买几份保险,“可是我自己不需要这些,万能的保险就是你的自信。我的财富是零,就是永远的归零。每次拍完戏之后,所得片酬我不看作是钱,而看作数字,数字就应该及时归零。”[page_break]

他说着,拿出一包凤凰单枞,专注地泡起来。“每次拍完戏之后,想着所得片酬足够一段时间买茶了,就觉得可以了。当我发现需要钱买茶的时候,就再出去工作。”他轻轻地给桌前的每个人倒了茶,然后举起闻香杯,一边仔细地嗅着单枞的香气,一边若有所思地说,“买一些好茶,请多一些人喝,这是很快乐的事。你看,我这里多贵的茶都有,有的百年老茶拍卖价能达到二十万元,但是我不藏着,都拆开、跟朋友一起分享。”

好茶用来喝,不为投资

除非遇到好的角色和剧本而忙与排戏,李易祥多半时间都在茶馆。

茶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5、6岁还没桌子高的时候,就和姥姥一起喝茶了。”他称自己为茶专家,指着多宝格上排列的林林总总、各种包装的茶叶说,迄今他收藏的茶已有200多种,包括绿茶、乌龙茶、陈年普洱茶等等。“也许这算是我最值钱的资产吧。藏茶也可以算是一种理财吧——记得以前中央台做过一期节目,说到囤茶的利润达到每年20%以上。我买的普洱茶,2万多1斤买的,两三年的时间,已经翻了两三倍,到现在涨到6、7万1斤了。”

除了好茶、名茶,他还收集了大概二十把清代和明代的茶壶,那些应该在博物馆展出的价值连城的茶具,他每天都用来泡茶喝。“对我来说,好壶就是用来泡好茶的,不是用来摆着的;而好茶就是用来喝的,不是为了投资。”

此外,他还请专业人士在全国的一些茶产地定制茶。“他们都是茶业世家出身,专业水准勿庸质疑,所以客人在我这里喝到的都是最好的茶。我们根据不同茶叶的味道、香气等特点,自己命名,如‘幸福’、‘长生丹’等等,再包上我们自己设计的包装。”

李易祥说,有位英国的客人,喝了名叫“幸福”的普洱茶,由衷赞叹道:“这是7岁时我在英国乡间闻到过的味道,一瞬间,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实现“财务自由”

李易祥第一次赚钱比较早,是在1993年。“我们全班都去广州拍了一部电影,不管戏份多少,每个同学赚的钱都一样多,所以我心里特平衡。我记得很清楚,是3600块钱,没拍几天戏,赚了那么多钱!那部电影名叫《女人花》,也得了比较多的奖。”

第一次拍电影时他上大二。“可能是当时技术的限制吧,拍片时,多走一步或者少走一步,镜头就虚了,所以我们能走对位置、把台词说完就不错了。”回顾第一次拍电影,他感慨良多,“以前拍戏,我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设计感比较多,一场戏可能有7、8个设计方案。但是现在不同,就是按照直觉去演,用灵感创造人物,只有唯一的方案。”

经过多年的努力,实力派的李易祥凭着精湛的演技、流畅自然的表演风格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也被诸多导演称为“最省胶片的演员”——排戏几乎一条就过,因而越来越红。

李易祥,每一个阶段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无所事事的时候,也有辛苦忙碌的时候,“最快乐的人生就是能够做自己的主人,想工作就工作,想休息就休息。我觉得自己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不为一份具体的工作而束缚。顺其自然,有合适的角色,觉得蛮好玩的就尝试一下。”

除了品茶,李易祥的另一大爱好是旅游,欧洲、美国、中国的名山大川他基本都去过,“不过,不是那种辛苦的专业登山,能开车的路我就开车,能坐缆车上去的就不会走上去,”他笑言,“何必整得自己特别累呢!”

减法人生更快乐

淡泊、随性、自然,这是李易祥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们的会员很多,经营没有问题。每到一定时期我都会去买进一批新的茶,资金在不断的流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有不少个人或者开茶馆的,都会来这里买茶。”他说,“生意方面我不用担心,所以经常有空坐下来品茶,喝上一杯好茶,大脑就被清空了,很放松,很快乐。”

也许是好茶的作用,李易祥总是妙语连珠:人一生下来就在过加法的生活,拼命地累积财富、给自己加担子;人类也拼命地对地球做加法,让地球不堪重负。地球不平衡就会有灾难和危机,身体不平衡就会有疾病。要过简单的生活,减法的人生。

请朋友吃顿素食、喝一杯好茶,就是给自己的心灵洗澡,让心灵放下重负。难怪李易祥诙谐地说:“就是地球马上要毁灭,我也会坐在这里喝茶。”

我的茶生活


我大抵算得上喜欢喝茶却很难喝到好茶的那种穷人。有道是居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倘若家里少了茶,我是必须到外面去购买的。尽管我的日子比较贫寒,但如果哪天嘴边少却了淡淡的茶香,便会感到生活丢失了些许有意思的滋味。

其实我喝茶的茶龄并不长,经历也不怎么值得炫耀。因为出生在北方贫困乡村的我,对茶叶是比较陌生的。我到15岁左右,还不晓得茶叶是什么样子。家在农村,父母经常为一大家子人填饱肚子发愁,哪里还有闲钱买茶叶喝呢?

依稀记得那时家里来了客,顶多是倒上一碗白开水。在我少年的心目中,喝茶是悠闲自在的城里人的享受,跟我们乡下人八竿子打不着。第一次接触茶,是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是在一位家境较为富裕的同学家品尝到的。不过那时并不觉得茶水怎么好喝,只是觉得满嘴的苦涩。或许是咱们穷人命苦,无法接受这奢侈的贵族般的生活方式吧。

我养成茶瘾,是大学毕业到新疆工作之后。尽管那时收入不算高,但无须为生计发愁。因为生活在城市的人群中间,因为西北的少数民族喝茶成风,因为“近朱者赤”,渐渐地我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不过那时在新疆喝的也不是什么好茶,而是大众化的砖头般的茯茶,好大的一块,需要用手扒开慢慢享用。茯茶是用茶叶梗儿切碎制成的,但茶味浓香,喝起来有助消化之功效。在维吾尔哈萨克人家,饱食一餐牛肉后,美美地喝上几杯茯茶,感觉确实不错。

在我看来,新疆最好喝的茶莫过于奶茶,不过奶茶在边城不易见到。我多次去过西北草原,因此有幸喝到了奶茶。在哈萨克同胞的毡房里,放牧为生的哈萨克人嗜茶如命,除了家家喝奶茶外,茶还是待客的上品,到哈萨克人家做客,不喝奶茶是说不过去的。热情的主人欢迎远方来客,必杀一头羊,然后沐浴夕阳,坐在开阔的毡房外,燃起一堆熊熊篝火,大家围着大盆装的煮羊肉猛吃一顿,其气氛十分融洽,令人回味无穷。饭后便是喝奶茶了,女主人提着一小铜壶奶茶,一一给大家斟满。奶茶除了可以开胃外,还有丰富的营养。

边城十载,我和茶结下了莫逆之交。尽管收入不丰,但几块钱的茶资还是付得起的。一块茯茶,大抵七八块钱吧,可慢慢享用一个多月,既经济又满足了喝茶的嗜好,两全其美。大雪纷飞的冬日,若有好友光临,泡上一壶茶,一边神侃一边饮用,可谓其乐融融。

我那时出席过几次像模像样的会议,故有幸喝到比较名贵的茶,诸如龙井茶、君山珍茶、大红袍等,但喝时并不知是名茶,因此味道几乎同普通茶无异。后听说是名茶,且价格贵得令人咋舌,便感慨不已:咱们小老百姓,能有粗茶喝喝就不错了,上千元一斤的名茶,我一个月薪水还不够呢!咱消受不起。

来到南方,我茶趣大增。不仅是天气炎热的缘故,更多的是南方的茶好喝,而且价格便宜。我比较喜欢喝乌龙茶,尤其是对安溪的铁观音情有独钟。我不喜欢练功般的功夫茶,用牛眼睛般大小的花碗,慢慢地呷,实在没劲。

每日中午,我会泡上一大壶茶,然后徐徐斟入普通塑料杯中,一喝就是两三杯,洗脑清目,竟然格外受用。当然有时兴致所及,我会在夜晚泡上一壶浓茶,直喝得悠悠然飘飘然,让自己发思古之幽情,念天地之悠悠,自有一番妙趣。或翻上几页闲书,或信手涂鸦,茶便成了我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喝茶能喝出好心情,能品出生活的真味——或甘美或苦涩,本是我始料未及的,何况一杯热茶入腹,还能清心健脑呢!那种淡淡的优雅的芬芳通过味蕾,让我在安静的夜里,获取一种恬淡似水的安详心境。于是茶不但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滋养了我的精神绿洲,而且还拓宽了我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今生今世,能与茶相伴而行,应该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

感谢茶,给我平淡无奇的生活注入了缕缕芬芳,使我留住了一些淡而有味的鲜活的生活气息。其实茶就是生活最好的写意,可能苦涩,但一经细细品味,便会感到一股香醇渗入丹田,涌进血脉,让你体验到生活的底蕴和至极的快乐。

冬日享受茶生活


在阳光慵懒的冬日午后,坐于柏龄古色古香的案前,端起一杯好茶,静品轻啜,细评慢饮,所有的烦恼也都被抛在脑后。如果能与好友一起品茗对弈、促膝长谈,就更是生活中最为舒心的幸事了。在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品茶也成为人们休闲养生的一种方式,通过体验优雅的茶文化艺术享受来放松身心,成为很多人士的首选。

位于漓江路55号的柏龄,充满了古典的气息。漆器桌椅,古色古香,舒适典雅;花卉盆景,争芳斗艳;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犹如诗中的美景,置身其中品茗赏景,的确让人心旷神怡。在柏龄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洌、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在柏龄感受冬日里温暖的阳光和茶的清香,绝对是一种享受。

茶自古以来就备受医家推崇的养生之品,在中医的很多方剂里都有细茶一味。在冬季,如能根据自身体质,选用适宜的茶品,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也会有益。养生重在养心,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渗透着中国主流文化儒释道的深刻哲理和思想精髓。以茶养身,以茶修心,也一直为柏龄所推崇。

茶可清心,茶可怡神,茶可雅志,高品质养生体验尽在柏龄。这里还拥有完善的会议室、阅览室,正是人们和谈商事、以茶待客的良好地方。环境优雅,古典与现代并存的柏龄,让前来会客的宾客在舒适的环境里享受休闲的愉悦。远离了世俗的嘈杂,更显柏龄茶香的曼妙。品茶之时,还可欣赏柏龄特设的茶艺表演,感受古老的中国茶艺文化,在品茗的同时,又能在听觉上得到心灵的享受。

坐在古色古香的厅内,让古筝的旋律将自己带入高山流水的意境!穿着端庄大方的茶艺师,端坐于古朴的茶桌前,用热水温熨着白瓷杯,那份娴静恬淡的氛围,让人心驰神往! 李勇

茶,竟然还可以这么玩?


茶不用来喝,还能干什么?对于有创意、有想法的人来说,这恐怕不是一个问题,在他们的手中,茶叶的角色可以千万种。

在整个古代,即便茶发展到后期趋于普及,但毕竟还算珍贵,所以古人不敢过于浪费,对茶的利用方式也比较保守,依然与喝茶相关,只不过在具体环节中增加了娱乐的成分。比如在茶汤上作画,和现在的咖啡拉花相似,美其名曰“茶百戏”,前提当然得是煎茶,散茶泡的茶汤可不行。

茶百戏

后来随着茶普及到平民阶层,利用茶的花样渐多。比如用茶做菜,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然要数杭帮名菜:龙井虾仁。此外,还有一个令无数人为之倾倒的风味小吃:茶叶蛋。

龙井虾仁

发展到现在,对茶的利用就更显五花八门,比如茶枕、茶化妆品等,也有更极致的,据说四川有一家酒店用茶砌墙。只能说,除了壕,也未免太过于暴殄天物。

砖茶砌墙

只是外国人脑洞更大,居然将茶和酒这对生死冤家组合在了一起,发明了茶啤酒,名字做“kombrewcha”。

茶啤酒

诚然,以上这些对待茶的方式,多少还是停留在物质层面,对于茶精神的彰显并无助益。而真正将茶叶利用好,其实是一件极其需要智慧的事情。

宋代“点茶法”穷尽雅致 陆游李清照都是高手玩家


行内有话“中国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饮茶文化得到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乃至民间百工的崇尚,茶文化可谓空前繁荣,其上承唐代精致的煮茶法而有创新,穷尽雅致的点茶法成为当时饮茶的主流方式,而随着明代瀹茶法的出现被替代,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实习生卢远芳陈雪梅

文人雅士纷纷借助诗词歌赋寄情于茶

宋人蔡绦《铁围山丛谈》中曾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时盖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有文对北宋生活描述中记载到:“北宋建州一年产茶就不下300万斤。茶叶己经成为了像王安石所说的和柴米油盐一样的常规性食物,一天不能缺少。”北宋政府还有一条规定:“宋选人、使臣等无职田或职田不足者,于俸禄外另给茶汤钱”。由此可见宋代对饮茶的重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也是中国茶文化历史上除唐代外茶学著作与茶诗词出现最多的时期,许多文人雅士纷纷借助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形式寄情于茶,在相关的诗歌及书画作品中往往可见这类表现题材,这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兴盛也起到了重要的文化思想推动作用。宋代许多著名的诗词大家,包括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皆吟过许多以茶为题的诗词,其中陆游还获得了“茶状元”的雅号。而在关于饮茶文化的文章中,除了宋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之外,还有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这本论著从种植、采制、点茶、胆藏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后人对宋代茶文化的系统性了解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还有黄儒的《品茶要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吕惠卿的《建安茶记》、刘异的《北苑拾遗》等。由此可见,相比于唐代茶文化中陆羽《茶经》一枝独秀的研究状况,宋代可谓是研究广泛、名篇辈出。

宋代点茶法有一套独具审美的茶具

从茶艺与茶道精神来讲,宋代继承了唐代时期开创的茶文化,并在其基础上结合自身社会文化的底蕴加以发展,其中,点茶法就是一个代表,其上承唐代精致的煮茶法而有创新,穷尽雅致的点茶法成为当时饮茶的主流方式。

据资料显示,宋代点茶法有一套独具审美的茶具,欣赏宋代茶具,首先要了解以点茶法为代表的宋代饮茶方式。庆历末年,位居北宋士大夫集团核心层的蔡襄继丁谓之后任福建转运使,专事贡茶,并对之加以改良,并于皇祐年间写成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又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茶书——《茶录》。其上篇论茶,下篇论器,专述建安民间斗茶时使用的冲点茶汤之法。蔡襄作为当朝书法圣手,所著《茶录》“书之于石”并自写绢本,流行于世。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对点茶法作了详细论述,以“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为基本过程的点茶法成为宋人主导的品饮方式,韩美林艺术馆副馆长陈云飞在文章中写道:“直至元代,北苑贡茶地位为武夷山新开茶园逐步取代,民间瀹茶法兴起,宋代点茶器具才淡出人们视野。”

建盏的黑釉与白色茶汤相互映衬

宋代前期,点茶法与煎茶法并存,然斗茶的兴起,使得煎茶法在宋代后期基本被摈弃,点茶成了主要的饮茶方式。斗茶据考起源于福建建州,是茶农们评比新茶优良次劣的一种比赛活动。

两宋时建州北苑生产的“龙团凤茶”乃进御贡茶,极为珍贵,斗茶风靡全国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民间活动随着贡茶传入了朝廷,并受到皇帝的推崇。而同样来自福建的黑釉茶盏也随之名声鹊起。蔡襄《茶录》上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斗茶时,茶面泛出的汤花呈白色,建盏的黑釉与茶汤的白色正好相互映衬,而汤花形成的水痕亦清晰可见,故宋人斗茶喜用建盏。

斗茶之风从宫廷传至民间南宋极盛

但值得一提的是,建窑黑釉盏在斗茶的使用时,即便造型类同,然在大小、形制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大观茶论》言:“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盖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盖小则受汤不尽……”

茶盏的大小,不仅仅以用茶的多少来决定,还受围观人员多少、茶饼质量、分茶效果、注水速度及流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可见,宋代斗茶仪式花样繁多,有时一次需要准备大小不同的茶盏,也称“套盏”“列盏”。

上欲行之,下必效焉。根据资料显示,北宋中后期以后,斗茶之风从宫廷传至民间,南宋时达到极盛。受市场利益的驱动,江西、福建、四川、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均有烧制黑釉瓷之窑场,其中,江西吉州窑的黑釉盏独树一帜,别具创新。与建盏的阳刚大气、釉彩浑厚相比,吉州窑或于斗茶功能上略逊一筹,但灵活多变,洒脱质朴,尤其是木叶贴花、剪纸贴花装饰艺术风格独具。另外,洒釉、彩绘等装饰方法在吉州窑也较为常见。

除此之外,吉州窑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把民间剪纸的实物,直接运用于陶瓷生产过程中,取得这种独特的效果,成为了创新的特色。

剪纸纹样中,最常见也是最深入人心的花纹就是梅花,所谓“清友者,梅也”。梅花美丽而不妖冶,花味清韵且又芳香,与宋代文人追求质朴、淡泊、清奇、雅致的精神不谋而合。另一种应用较多的题材是鸾凤纹,凤是中国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人们把它视为“神鸟”,希望能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宋代壶流一改唐代挺直粗短而变曲长

宋代斗茶“捧红”的不仅仅是建盏,还有另外一个关键角色——汤瓶,这对亲密搭档完美演绎了斗茶艺术。汤瓶,又称执壶、注子,南宋审安老人著《茶具图赞》称其为“汤提点”。《大观茶论》专门论述了此物在斗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圆小而俊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为适应斗茶的需要,时人对执壶的流和壶嘴作了特别设计:壶流一改唐代的挺直粗短而变得曲长,壶嘴的出水口圆而小,这样才能使壶嘴在出水时,注汤落点准确,收放自如,并且水流呈抛物线,极具线条美。与此同时,壶的执柄开始加长,几于壶嘴齐平,或高于壶嘴,如此设计,减少了人体手臂上扬的幅度,注水点茶,轻松尽在掌握。

《茶录》载:“瓶……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宋代汤瓶不仅具有注水功能,还要附带烧水,因此金、银、锡、铁等金属器皿维多。即便以瓷器替代,也会仿照金属器的造型。宋代景德镇湖田窑、江西吉州窑、浙江龙泉窑等多个窑口均曾生产执壶,虽釉色不一,但器形设计上存在许多共性,这亦是宋代各地斗茶俗和评定标准相差无几的一个佐证。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懂得玩茶的人,生活总比别人多几分雅致和情调》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