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1924年出生于宜兴一个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在其父严格要求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秉承乃父衣钵,成为王派壶艺”的嫡传。在王石耕15岁那年他头一遭徒手独立完成了两把仿古壶:一把掇球壶”、一把线园壶”,嘴平正,口盖准缝,颇见功力,是他壶艺生涯中的处女作”。这两把壶被丁蜀镇上一位老中医珍藏着。

王石耕数十年的陶艺生涯中曾一度脱离制壶工艺,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但他始终把捏茶壶”作为自己一大生活乐趣,追求创造的至情不泯。

1984年是宜兴紫砂的春天,国际上掀起一股紫砂热”,海内外的壶商、收藏家、陶艺家纷至沓来,踏破了紫砂厂的门槛。陶都一时洛阳纸贵”,精品名作更是僧多粥少”,人们为求得一把名壶而费尽心机。这年春天,王石耕年届花甲,光荣退休。但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继续留在紫砂厂,步入他艺术创造的又一个春天。

那年他庆祝六十大寿,特意制作了两把壶:第一把为石圆壶”;第二把为蛋包提梁壶”。这两把壶就像他少年从艺时的处女作”,在他晚年的壶艺生涯中重又赢得声誉。人们交口称赞,王石耕果然宝刀未老。

石耕老人技术全面、技艺精湛,老而弥坚,屡创佳作,接二连三设计创作了几十个新品,方货、圆货、花货样样都有,款式之多,产品之精,令人羡叹。他决心要在创作上与年轻人试比高低,一显身手,发挥他制作组壶的强劲优势,推出力作五彩缤纷”组壶。这套组壶为五把小壶,泥分五色,色泽润和,分别由布纹六方壶”、绿泥凹肩壶”、红泥八卦壶”、黄泥梨式壶”、黑泥砂珠壶”组成,或方或圆,形制不一,造型各异,在风格上却是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

堪称王石耕方货代表作的五头砂汉方茶具”,1986年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博览会上展出时,得到与会行家们的一致好评。

王石耕不仅精于光货器,尤擅长筋瓤器的制作。他设计制作的筋纹壶形神兼备,线条流畅,雍容大方,在成套系列壶的设计上独具一格。著名的13头希菊茶具”和9头高菊茶具”,均以菊为题材,造型以18瓣菊花构成筋纹,纹理清晰,过渡自如,点、线、面严谨和谐。在紫砂界筋瓤货工艺要求极高,这希菊茶具”本是王家传统的保留节目”,难怪人们赞叹王石耕此种功力既得之于祖传,又得之于他本人的才学。他晚年的作品总是传统而不失新意,精巧而不失实用,如他创新制作的一套裙风茶具”就是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实力之作。从实用角度看,大小合适,容量合度,嘴合理,出水流畅。从艺术效果看,结构严谨,变化多端,通体18瓤,瓤瓤相同,纹路阴阳交错,上下贯通。工艺精细,口盖严实,瓤瓤通盖,达到了难以企及的境界。

王石耕的花壶塑器最能显示他的艺术匠心和创造才能。他设计制作的鹏程万里壶”,似一只振翅欲飞的大鹏屹立在峰巅,斜岩为壶嘴,磐石为壶把,鸟为盖钮。气势磅礴,构思奇妙。1993年精心构思的金鸡报晓壶”,光素的壶体上立着一只神采奕奕的公鸡,在黎明破晓时引亢高啼,唤醒沉睡的大地,充溢着乡野田园的气息。

王石耕老人已近耄耋,仍精神矍铄,春心”不已,童心未泯,创作力旺盛,为紫砂艺苑增添不少精品佳作。

 

编辑推荐

紫砂大师王石耕


王石耕1922年出生于宜兴一个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在其父严格要求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秉承乃父衣钵,成为“王派壶艺”的嫡传。

石耕老人技术全面、技艺精湛,老而弥坚,屡创佳作,方货、圆货、花货样样都有,款式之多,产品之精,令人羡叹。“五彩缤纷”组壶在1985年江苏陶瓷新品评比中荣获金奖,在海内外引起轰动。

堪称王石耕方货代表作的“五头砂汉方茶具”,1986年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博览会上展出时,得到与会行家们的一致好评。

王石耕不仅精于光货器,尤擅长筋瓤器的制作。他设计制作的筋纹壶形神兼备,线条流畅,雍容大方,在成套系列壶的设计上独具一格。著名的“13头希菊茶具”和“9头高菊茶具”,均以菊为题材,造型以18瓣菊花构成筋纹,纹理清晰,过渡自如,点、线、面严谨和谐。在紫砂界筋瓤货工艺要求极高,这“希菊茶具”本是王家传统的“保留节目”,难怪人们赞叹王石耕此种功力既得之于祖传,又得之于他本人的才学。他晚年的作品总是传统而不失新意,精巧而不失实用,如他创新制作的一套“裙风茶具”就是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实力之作。

王石耕老人已近耄耋,仍精神矍铄,“春心”不已,童心未泯,创作力旺盛,为紫砂艺苑增添不少精品佳作。

紫砂大师顾绍培


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紫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许多紫砂大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紫砂大家顾绍培先生。

顾绍培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紫砂艺术家。

在紫砂造诣上,他鸿儒硕学。他是高风亮节壶的创造者;百寿瓶的设计者;“紫砂泰斗”顾景舟作品的重现者。

在紫砂行业中,他影响深远。他是紫砂中坚力量的榜样和导师;紫砂文化的深挖者与传承者;紫砂创作的思考者与践行者。

2006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表彰大会上,顾绍培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个称号截止至今只授予了全国444位民间艺人。

从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由学徒开始做到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师在紫砂行业里面已默默耕耘50余载,创新作品约100多个。

这些创新作品最引人注目的还属顾绍培制作的紫砂“大器”。2005年,顾绍培在自己六十岁生日时,制作了一把特大“高风亮节”壶。壶通高达80厘米,能容水53公斤,浓缩了顾绍培制壶的精湛艺术。

这已是他制作的第四把“高风亮节”壶。第一把在台湾,在一次估价中,身价至少100万;第二把被台湾黄正雄收藏,1999年台湾地震将壶震破,黄正雄请人用了430根18K黄金做成的金钉,将这把壶修补复原。

如今,第四把壶被保存在“顾绍培紫砂艺术馆”,贴上了“非卖品”标签。

大师总是值得历史纪念,值得我们铭记的,时隔多年,人们依然在赞扬顾绍培先生和他高超的制壶技艺。只愿我们能将紫砂的文化传承下去,并不断地把它发扬光大。

紫砂大师顾景舟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别称瘦萍、武陵逸人、壶叟,宜兴川埠上袁村人。顾景舟出生于紫砂世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

顾景舟做壶60余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他视紫砂为生命,承前启后,融古铸今,一改清初以来紫砂壶纤细繁琐、堆砌繁华之气,追求壶体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注重造型的简朴大方,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寸壶竟有斗米贵”的声誉。

1988年4月,顾景舟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顾景舟不仅壶艺精湛,几十年如一日读书学习,博闻强识,有深厚的学养,且知古鉴今,著书立说,编著并出版《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发表数十篇学术文章。

顾景舟以其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技艺,在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工艺美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紫砂技艺人才,其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中国陶瓷大师周桂珍、李昌鸿、张红华、潘持平等人,可谓桃李满紫园。

2009年11月23号《十一头提梁壶》拍得313万;2010年05月16日,顾景舟制吴湖帆做书画的《相明石瓢壶》拍得1232万;2010-06-04《矮僧帽壶》拍得313万;2010年8月2日甚至一对紫砂杯就拍到了20万的高价。顾景舟为名副其实的壶艺泰斗,身价最高的紫砂艺术大师。

紫砂工艺大师潘标奎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赞美了宜兴的湖光山色,多少书画家为她挥毫泼墨,但是,宜兴最引人瞩目的却是紫砂陶器。远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就发明创造了陶器。从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制陶技术不断改进,明清时期大放异彩,使宜兴陶器成为闻名于世界的陶艺产品。

而今,宜兴由过去的家家做坯、处处皆窑的集镇,变成了多品种的紫砂产业基地,在紫砂工艺大师辈出的当代,潘标奎是不可忽略的人物。

二十载赤子情

1972年生于陶都宜兴的潘标奎,自幼受到紫砂文化的熏陶,凭借着对紫砂壶艺的热爱,刚满20岁的他毅然选择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至今潘标奎已经投身这个行当二十余载了。

“在艺术培训中心三年磨练是我这一生最宝贵的经历”,已制作出多件经典作品的潘标奎如是说道。紫砂壶艺易学难精,打基础的时期往往是非常枯燥的,研习典籍,一遍遍的临摹,潘标奎却乐在其中,为了掌握紫砂壶艺的精髓,他常因钻研历代美工大师遗留下的经典之作而进入忘我的境界,通过反复临摹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他的紫砂艺术修养和制壶技艺日益精进。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保持着当初新人时的姿态和热情,将全部身心都沉浸在陶艺世界中,以虔诚的精神和对紫砂壶艺精益求精的执着制作每一件作品。

每一件紫砂壶作品的诞生,都是工艺师激情与创意的结晶,制作一件紫砂壶,设计者的想象可以是无边无际的,然而潘标奎认为,无论你思维怎样开阔,构思怎样奇巧,最后的作品一定要具备泡茶这一功能,倘若不能,那你的作品只能叫做“一种像壶的东西”,时髦一点叫做“现代陶艺”。对于紫砂壶艺来说,外表与内在,传统与创新,文化与艺术都是必不可少的,壶中乾坤,自有方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端庄灵秀艺术雅趣

三年的培训为潘标奎的紫砂壶艺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十余载浸淫于紫砂壶艺升华了潘标奎的壶艺修养,在设计创作中,他更注重外表塑造与内在结构、传统与创新的和谐,丰富了作品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效果。

紫砂壶作品的创作要经过打泥条、打身筒、篦身筒、上假底、搓把、通嘴、修整嘴、同盖子、车钮、开口、绞坯等十九道工序,其中很多工序需要手工完成,每一道工序都不容丝毫马虎,因此制壶容易而出精品难。潘标奎尤善制作红泥紫砂壶,他的作品尽情发挥紫砂壶艺之精妙灵气,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深得各界人士好评。

潘标奎的经典作品之一为朱泥壶中相当少见的汉方壶式,此壶器身较小,不满盈握,艳丽秀雅,比例端庄,细方把透出灵气,口盖严密,钮方,粗砂细制作,曾在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评比中获得银奖。业内有“小壶佳者则长于工巧”的说法,潘标奎先生的这件作品浑然天成,体现出作者深厚的美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视角,由此可以想象制壶时的难度和制壶师的高超技艺。

红泥矿氧化铁含量较高,优者光洁明亮,橙中略见红光,劣者杂乱阴霾,俗不可耐,潘标奎的另一红泥经典作品《顶珠壶》可爱灵动,现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足见大师制器之精良,功力之深厚。

潘标奎的作品端庄灵秀,富有艺术韵味,立足于传统又有所创新,颇具文化底蕴。他是陶艺师中的大师!卓越技艺搭配艺术气息,辅以对紫砂壶艺的拳拳之情,相信未来的紫砂壶艺界会因潘标奎而不同。

紫砂壶大师:陈鸣远


许多人喜欢紫砂壶,但和紫砂壶有关的人物您又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先给大家介绍紫砂壶技艺史上技艺最全面而精熟的一位大师:陈鸣远。

陈鸣远,清初康熙、雍正年间人,字鹤峰、鹤屯、石霞山人,又号壶隐,出生于宜兴上袁村的紫砂世家。其父陈子畦是上代制壶名匠。前人称陈鸣远是近百年来颇有成就制壶高手。他所制的茶具、文玩等有数十种,制品新颖,善于翻新花样,塑镂兼长,技艺精湛,尤其是以自然型类更为精雅。有"鸣远一技之能,世间特出"、"紫砂才子"之赞语。他堪称紫砂壶史上技艺最全面而精熟的一位。"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

他的作品多出新意,而且能自制自署,雕镂兼长,且铭刻书法亦古雅,有晋唐风格。人们把他与供春、时大彬并称为宜兴紫砂的三大名匠,近人也称他为清初的第一名手。陈鸣远手制紫砂,除各式茗壶外,还善制各式文房雅玩,从而丰富了紫砂的造型,发展了紫砂的品种。传世作品“南瓜壶”、“包袱壶”由南京博物院珍藏。

对紫砂壶越喜爱,对它的了解越多,就越会发现其中的吸引人之处,便越来越会被其文化底蕴所折服。

细品紫砂壶之石瓢


紫砂壶发展已经百年历史,历史遗留下很多经典的器型,如石瓢,仿古,西施等等,不同的器型,有着不一样的魅力。其中以石瓢最受业内人士关注。

石瓢以骨肉亭匀者为美,崇骨力、厌肥肿;慕简洁,恶重饰。除整体形制有几点平行之要求外,其流、盖、身筒、钮、把亦是自得章法——

流:

流嘴面应当平而挺。从嘴面到流体的边缘线的角度要清晰明朗,干净利落,如有楞角、菱角的处理皆为面貌萎靡之下策,不可取也。

由嘴平面到流的暗接根部之前端三分之一处应成直线,如此则能显秀,随后应渐渐舒展放开,与壶身的连接,其意非流接壶,其势应由壶身引出相接,若树之新枝,浑然天生。

盖:

整体要求盖面平而挺。最忌中间显隆起状。盖之关键还在于盖面到盖沿的线条过度,必须呈自上而下之缓缓走势,如此则能显出一个压字。

身筒:

身筒外观整体形制为一几何三角形(亦有人字称谓者),此形由上而下,即口沿至下部之过渡尤其关键。自口沿到下部的三分之二处为直线,忌太鼓、虚肥,愈挺愈佳,此为石瓢之骨力所在,应显硬骨凌宵之意。底部到壶墙的线条应为,自底部中心往外走势,线条上抛走成有上托之感,宛若平掌曲指,尽显壶之托力,此曲折处系石瓢含肉所在。万物阴阳需调和,无肉则虚亏,有肉则含力。若如此,壶身上下,则圆直相接,流畅和谐。加上盖往下之压力,二力相遇自然也就产生了张力,如此壶遂饱含气度。

钮:

钮,(依壶型不同也有称的子的)壶之制高点,力巧能拨千斤,有定神之功。正面平视看壶,在立面上除了透视原因,盖与壶底呈弧线之外,钮才是正直意义上的曲线,在一个又一个三角形的力度组合中,起到了整体线条过渡连接与调和的作用。钮孔勿高,高则显得突兀。钮之两端要求若隐若现,给人以遐想。若干要素处理得当,则刚柔互济,壶自有神。

把:

与流同理,把之衔接及整体形态以壶身为基础,根据壶身的体形,确定壶把的硬和软,关键地方就是把的三角处理。把应依身筒而生,非强接于壶,不欠不赘,不张扬、不委顿,且流把呼应,如此壶便现筋。

石瓢之款式非一致,各种款式又各有讲究,虽绿肥红瘦,但大的要领不出辙。曼生曾于彭年之壶上刻“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余以为是石瓢壶永远之精髓所在。如上所述,一把壶若有了生机、有了气,有了神,有了筋骨,骨肉亭匀自是不言自显了!而一把壶的外在形制之美,又总能熨贴我们心灵深处的某种怀想。

可谓人生得一石瓢好壶足矣!

紫砂收藏正升温 大师支招辨真伪


自从“宜兴紫砂陶工艺”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收藏界掀起了收藏紫砂的热潮。

收藏紫砂要学会“三看”

专家介绍说,收藏时务必从美术角度进行“三看”。一看泥色。由于泥料的配比不同,紫砂泥的种类也较多,哪几种泥色最佳并无定法。但必须注意,有的泥中掺入了不少矿物燃料。二看肌理效果。由于紫砂壶一般不施釉,全靠素面素心沟通茶人,那么肌理效果就成了选择时的外观标准之一。三看造型艺术。紫砂壶主要有两大类:一为花货,是以支付物为描摹对象,加以变形夸张等方法制作而成;二是光货,即以不同的几何形体为造型依据。

辨别紫砂真伪,关键要看外表,行家很看重壶嘴与壶身接口以及壶口边沿处理得是否圆润,此外整把壶的协调性和美感也很重要。

买到“真人真品”是关键

很多人买紫砂壶只看“料”不重“工”。专家称,收藏紫砂壶,除了看用料之外,其工艺及制作者同样重要。

“只要是工艺师的‘真人真品’,绝对有收藏升值的潜力。”随着工艺的增进,原来的“助理工艺师”升格为“工艺师”,“工艺师”升为“高级工艺师”,制作者名气越来越响,同时作品也越做越少,作品身价自然水涨船高。投资精品紫砂壶有点像买股票。投资者初入门时不必追求名家贵价货,但一定要买“真人真品”,可借此不断提升鉴赏眼光。

另外,专家还提醒,所谓“真人真品”的紫砂壶,其底部均有印章标注制作者名号,并随壶附带制作者本人手书及签名的证书,购买者需留意辨认。现今不少仿造壶都在壶上假冒某些大师印章,即便工艺再好,在玩家眼中也不值钱。因此花大价钱买大师壶应多方求证、辨明真伪。

紫砂收藏升值空间较大

继紫砂壶拍卖不断创下“天价神话”后,收藏界对紫砂的追捧热情日益高涨。专家介绍,近年,国内所有的收藏品几乎都被炒过,紫砂壶是刚刚开始被炒作的领域。从目前来看,投资紫砂壶每年约有30%的升值空间。

精品紫砂壶为何身价如此坚挺?专家解释,一是收藏队伍不断扩大,二是紫砂壶蕴含“工时价值”,大师做壶一个月只做一两把,所以“产量”有限,名家作品往往一问世就被收藏者竞相买走。专家还透露,随着紫砂壶收藏的再度升温,紫砂壶原料砂泥的开采成本也在加大,反过来也会助推紫砂壶收藏热。

顾景舟“汉铎壶”

近日,国内一家生产电缆的上市公司投资上亿元收购了28把紫砂壶名作,之后又发布公告,将投资50亿元打造以紫砂壶为代表的“文化+互联网+金融”的“壶联网”生态圈。紫砂壶这一尚属于小众收藏的艺术品,已成为资本布局中的重要角色。

上世纪80年代,紫砂市场因港台地区的收藏热得以快速发展,进入2000年,受内地收藏市场的影响,以顾景舟为代表的一批紫砂艺人的作品在拍卖市场频出高价,带动了整个紫砂行业的繁荣。2010年,媒体爆出“致癌紫砂”“代工紫砂”等黑幕,原本已如火如荼的紫砂行业骤然冷却。紫砂鉴赏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唐国新认为,紫砂市场在经历了震荡、洗礼及重组之后,正在进入“后时代”。何谓紫砂“后时代”?“后时代”的紫砂市场与创作又会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唐国新给出了他的回答。

紫砂壶历史悠久发展迅速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加上紫砂壶适宜泡茶的独特材质,以及茶禅一味的儒雅文化,为其增添了高贵清雅的韵致。

从发展历史来看,唐国新表示,紫砂壶从出现至今共经历了6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紫砂壶的初始阶段,也就是明朝。在明朝之前,人们通常用煎煮法饮茶,茶壶以提梁为多。随着饮茶方式的改进,紫砂壶开始大量生产。第二个时期则是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了董翰、赵梁、元畅、时鹏四大家,此时的紫砂壶以光货为主。第三个时期始于清朝,清康熙年间的陈鸣远力变明末的筋纹器型,从寻常生活寻找创作思路,以自然形体入壶,开创了宜兴紫砂壶的另一个重要品类“花货”。第四个时期自清中期开始,这一时期,很多文人将书画艺术融入紫砂壶中,由于文化价值的介入,紫砂壶的价值也得到提升。第五个时期是晚清、民国时期,此时的紫砂壶以实用为主,质量平平,艺术价值偏低。第六个时期则是当代,紫砂壶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名家辈出的繁荣态势。

顾景舟、韩美林“此乐提梁壶”

从形态上看,紫砂壶主要分为花货、光货和筋纹器。光货是曲线与直线的巧妙组合,作品以其朴素的自然形态、简洁明快的线条呈现出高雅脱俗的艺术魅力。花货常采用提炼取舍手法,把自然界,动物界的自然形态用浮雕、半浮雕等造型设计成仿生形象,为紫砂壶赋予生机和活力。筋纹器的创作理念主要是依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瓤和纹理,经提炼加工创作,如瓜棱、菊花、玉兰、水仙等,作品有着规则的纹理组织,线条顺畅,自然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美。

“后时代”是对制作者的考验

随着经济的发展,紫砂壶屡屡在市场上创下天价,但是也出现了产品粗制滥造、价格虚高等问题。唐国新认为,很多紫砂作品价格与价值严重不符,且产品泛滥,大众对市场产生质疑,这些问题正反映出紫砂壶进入“后时代”:即市场观望,产品滞销,制作者彷徨。

唐国新表示,造成紫砂“后时代”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很多当代紫砂壶制作者出于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导致作品缺乏内在涵养和文化附加值,如有的作者为了让紫砂壶呈现各种色彩,添加金属元素,会对泡茶产生健康隐患;有的作者利用机械化手段对紫砂壶进行反复打磨,破坏了紫砂壶的自然器型,反而画蛇添足。

此外,目前很多人将“紫砂”与“紫砂壶”混为一谈,唐国新认为,这种说法有失严谨。“紫砂严格来讲应分为两类:紫砂艺术品与紫砂壶,这两个类别是不同的概念。”唐国新指出,紫砂壶的创作必须兼顾其实用性与艺术性,正如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所言:“看着舒服,用着舒服。”紫砂壶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的核心功能即是实用,如果一把紫砂壶只能用来欣赏而不能泡茶,那么它就缺失了本质意义。而紫砂艺术品在创作上则没有太多限制,可以天马行空发挥想象。《庄子·山木》有言:“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紫砂壶不管如何装饰、变异,都必须服从材质美、工艺美、功能美的基本属性。”唐国新说。

那么,紫砂壶创作者应如何挺过“后时代”的考验?唐国新提出,优秀的紫砂壶创作必须符合以下3个要点:首先,紫砂壶选材必须是真材实料,不应有掺假的情况;其次,好的紫砂壶必须是全手工或半手工精心制作;第三,紫砂壶必须要量少质精,避免粗制滥造。符合这3个特征的作品,自然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唐国新认为,紫砂“后时代”不仅是对产品的要求,也是对紫砂制作者技艺与品德的考量,只有德艺双馨者方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后时代”是过热市场的镇静剂

近期,有机构花大笔资金投入紫砂壶市场,并被业界称为“紫砂壶第一股”。唐国新认为,紫砂壶参与股市是一种市场表现,但投资紫砂壶与投资股票存在着本质不同:“股票从严格意义来讲是一场赌博,但紫砂壶除了战乱时期,几乎没出现过贬值。自古代开始,把玩紫砂壶的群体基本集中在‘有钱、有闲、有文化’这样一群人,虽然紫砂已进入‘后时代’,出现了危机和泡沫,但紫砂壶价格依然坚挺。特别是优秀的紫砂壶作品,其价格从未下跌。”

唐国新认为,对过热的紫砂壶市场来说,“后时代”的出现是一剂“降火”的“良药”。通过这一阶段的市场波动,紫砂壶的价格已渐趋于理性。目前紫砂壶的整体价格较平稳,甚至略有小幅回落,暂时处于平台期。此外,目前的市场形势对紫砂制作者也形成一种压力和竞争,迫使他们把作品向少量、优质的方向发展,才能保持住自己的价格不下跌。

对于希望进入紫砂收藏领域的爱好者,唐国新表示,由于目前紫砂壶整体市场趋于平稳,是收藏紫砂壶的绝佳时期。紫砂收藏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充分了解作者的艺术水准、工艺水平等,另外,收藏者不必盲目追求大师作品,而应将视角扩大,给予有潜力的年轻创作者更多关注。

他表示,值得收藏的紫砂壶需具备3个条件:一是真材实料,好的紫砂壶泡茶透气而不跑味,通过氧化可以逐渐出现类似玉器的效果;二是必须是纯手工制作,不应有机械参与;三是要收藏数量较少的紫砂壶,由于纯手工紫砂壶制作过程较复杂,产量较低,数量通常较少。“不要先找壶,而应先找人。”唐国新如是建议。他表示,购买紫砂壶最好尽量通过制作者本人购买,如果是已经不在世的艺术家的作品,建议经过至少3个以上权威机构或专家鉴定,谨慎购买。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紫砂壶的最大市场在东南亚、台湾、福建、广东一带,厦门曾是当时紫砂壶的最大集散地,现在厦门民间还有不少老壶。而紫砂壶收藏热在大陆的真正兴起也就在最近几年。

“现在紫砂壶的市场需求量扩大了几百倍,价格也随之上涨了四五倍。”该人士说,紫砂壶价格的上涨是合情合理的,只是涨得有点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泡沫。

专家介绍,一把壶一般需用1斤泥料,即使差点的泥料也要几十元,还要加上人工、包装、运费,还有烧制过程中的废品损耗等。因此学徒或普通工人制作的普通壶,一把售价在两三百元是比较合理的。

而真正由名家制作的手工紫砂壶,目前在市场上更是炒到了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一把。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当代紫砂大师:王石耕》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