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2014年11月19日,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2014第七届“金芽奖·陆羽奖”中国茶品牌与杰出茶人颁奖典礼在广州隆重举行,梧州茶厂“三鹤”摘取了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金芽奖”年度唯一六堡茶大奖:“2014中国六堡茶标志性品牌”。这是该厂继2011年荣获“中华老字号”、2012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的又殊荣。

梧州茶厂创建于1953年1月,有“中国六堡茶工业的摇篮”之誉,坐落在梧州市风景秀丽的鸳鸯江畔,三面环山,占地面积40亩,拥有4000多平方米恒温陈化茶窖和600多平方米独具特色的木板房干仓;产品“三鹤”牌六堡茶长期供应出口,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2005年8月,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主编之一王广智教授莅临梧州茶厂,深情地写下以下文字:“一九六三年秋,在陈椽教授领导下,来到贵厂参观与实习,受益匪浅,今有机会重游故里,倍感亲切,如同回到家里一样。现特赠>一部并祝贵厂兴旺发达!”。近年来,梧州茶厂抓住六堡茶兴起的历史机遇,发扬“团结、拼搏、求实、开拓”的企业精神,一手抓生产经营,扩大产能,提升品质;一手抓文化建设,塑造品牌,提升“三鹤”牌六堡茶的文化品位和影响力,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用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提升产品质量

建厂62年来,在总结吸收传统六堡茶制法精髓的基础上,梧州茶厂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出大批量生产六堡茶的精制工艺流程,传承了六堡茶品质特色,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开拓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连续十九年荣获自治区工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在质量管理中,梧州茶厂坚持质量制度和质量文化一起抓,重视培育和提升员工的人品,包括对质量的认识和态度。广大员工能将自己的工作质量视为自己人品的体现,并在不断追求完善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先后有4位管理人员荣获“中国生态原产地品牌创新人物”、“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创新企业家”、“广西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市优秀企业家”、“市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11年以来,梧州茶厂重视用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了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六堡茶车间荣获“市工人先锋号”;“三鹤”牌六堡茶获认定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西名牌产品”、“梧州特色产品”称号;企业先后荣获“广西工业产品质量信誉良好企业”、“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市五一劳动奖状”、“市企业管理优秀单位”、“全区用户满意企业”、“CCTV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广西创新型试点企业”、“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技示范基地”等称号;企业成果《六堡茶发金花形成机理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获2013年度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六堡茶发酵工艺自动控制技术研究》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用底蕴深厚的老字号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

中华老字号是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性、难模仿性,是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2011年荣获“中华老字号”以来,梧州茶厂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多方诠释“三鹤”品牌文化内涵,用底蕴深厚的老字号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2014年,梧州茶厂“三鹤”品牌价值达到2.43亿元,位列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第29位,稳居广西茶叶企业产品品牌首位。在文化建设上,梧州茶厂重点抓了下列几项工作:

1、加强对企业文化发掘、提炼和拓展,不断丰富老字号企业的文化内涵。一是加强对有“中国六堡茶第一仓”美誉的陈化茶窖、木板房干仓等工业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丰富“三鹤”品牌文化内涵;二是提炼出“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历史悠久的侨销名茶厂家、天然恒温茶窖的陈化环境、首创六堡茶加工的独特工艺、来自绿色生态的优质原料、多项国际金奖的特优产品”等品牌宣传语,更加鲜明地树立“三

cY260.com编辑推荐

六堡茶传承:六堡茶文化亟待深挖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六堡茶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涵盖了历史掌故、民俗文化、种植加工工艺、品种研究、茶食茶疗、保健养生、茶文茶艺、冲泡品鉴等多方面的内容;广义而言,六堡茶文化更涉及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等几大领域。

作为梧州人,笔者一直以来都很关注作为梧州历史名茶的六堡茶,也一直致力于六堡茶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从整个茶市场横向来看,这些年,许多外地名茶诸如安化黑茶、金骏眉等通过打好“茶文化”这张牌,引领、推动产业异军突起,获得跨越式发展的例子,很值得我们借鉴。

各地名茶成名有妙招

名茶成名最著名的例子是传统名茶龙井茶,当地营销商结合闻名天下的西湖风景区,以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被封为“御茶”的茶树作为亮点,然后按五个产地的不同品质给龙井茶排名,分别是狮、龙、云、虎、梅(即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推出各个产区的龙井茶。在品茶用水上,有龙井茶与虎跑泉的“双绝”搭配;在旅游上,结合打造“龙井茶乡第一村”,开发龙井茶旅游产品,并利用龙井茶这个品牌做出更多诸如杭州龙井、浙江龙井的系列品牌。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龙井茶这一历史名茶从种植研究、品牌打造、推广营销、旅游文化到衍生品配套产业等等,都发展到一个历史上的空前水平。以茶文化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个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例子。

中国历史上的名茶很多,能够利用自身优势,以特色茶文化将产业做大做强的,还可以找出很多例子。如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以神奇的传说结合武夷山旅游,让人印象深刻。而闽南安溪铁观音,不仅结合当地的“茶王赛”吸引了天下茶客的目光,更利用福建人开茶庄“遍地开花”的推广模式,将闽南乌龙以及闽南功夫茶的茶文化推广开来,使得几乎整个中国知道铁观音,都在采用闽南功夫茶的泡饮方式。

普洱茶更是另辟蹊径,以“能喝的古董”和“越陈越香”作为两大亮点,策划出鲁迅所存“宫廷茶”天价拍卖、茶马古道马帮千里运茶等商业宣传活动。此外,还发掘出贡茶女儿茶、故宫藏茶等历史文化资源,将普洱茶产业做得炙手可热,让人“瞠目结舌”。这其中,固然存在市场资金恶性炒作的问题,不过,以推广茶文化来推动整个茶产业发展的做法,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梧州六堡茶需要文化作为支撑

梧州历史名茶六堡茶,是驰名两广、港澳、日韩以及东南亚的传统名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作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黑茶销往海外。在东南亚,特别是在马来西亚,深受华人华侨和当地居民的喜爱,至今仍拥有相当大的消费群体。当年,甚至出现过因供不应求,马来西亚茶商用普洱茶充当六堡茶出售的情况。茶乡六堡的茶叶产制史是非常悠久的,其古老的制茶方法、冲泡茶艺、茶叶保健养生的传承、茶叶的存储工艺等,都与中国茶业的发展历史一脉相承。因为当时六堡交通闭塞,直至今天当地仍保留有大量中国古代制茶的痕迹和线索。这些都是古老的六堡茶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有待我们去发掘、研究、整理。

 由于地处西江流域,先辈们开创了一条完全可以媲美普洱茶茶马古道的茶船古道。六堡茶的茶叶运输过程非常独特,漫长的水路重重的险滩、特有的茶排茶船,以及香港转口远洋运输的模式,在中国茶史上绝无仅有且富于传奇色彩。以上都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将之写成传奇小说拍成电视片,可惜,它们也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

 据史料记载,古老六堡茶的渥堆工艺远远早于普洱茶,甚至有六堡茶是普洱茶后发酵工艺“师傅”的说法。无论现在写普洱茶书籍的专家认可与否,六堡茶堆放发酵的工艺在文字记载和茶工口口相传中,都无可置疑地早于普洱茶。六堡茶早已定型的堆放工艺以及后来被香港茶商采用湿发工艺大量制作陈化的经验,无疑是1973年普洱茶渥堆工艺在昆明茶厂研制成功的借鉴。

 而六堡茶深厚的茶文化还远远不止这些,以六堡茶为主线串起来的古老煮茶品茶文化、民俗文化、古法工艺传承文化、茶食文化、保健养生文化、诗词文学文化等等,如同一条精美的珠链,上面每一颗珍珠都是那么的璀璨夺目。

 近年来,随着饮茶之风悄然兴起,特别是同是黑茶的普洱茶迅速被市场关注、推高,梧州六堡茶也同样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六堡茶产业遇上了一个重振雄风、加速发展的机遇。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六堡茶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因为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四川边茶、湖北青砖等都在争夺这个黑茶市场。普洱茶、湖南黑茶已经看准时机脱颖而出,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逐步扩大,六堡茶如何在稳固现有市场的同时抓住机遇提速发展,是摆在业界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

 这些年来,我们在发掘六堡茶历史文化方面的确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就当前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势头和规模而言,我们在六堡茶文化的整理发掘和研究利用方面还是相对滞后的。在台湾的一本茶专业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到,作者想要了解六堡茶和六堡茶历史文化,第一时间不是打算到广西梧州、到六堡去,而是到马来西亚去。看到这里,我汗颜。

 那本台湾茶专业杂志上说的有其道理,作为六堡茶的原产地,梧州至今没有一本全面而深入介绍六堡茶的历史文化、工艺品种、品鉴技巧、选购存储等方面的权威书籍,实为憾事。如果有了这么一本书,茶商、茶人可当作六堡茶的资料工具书,茶友则可当作了解六堡茶、交流品鉴心得的辅助读物。另一方面,我们对六堡茶茶船古道以及六堡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缺乏合理规划,对如何利用梧州六堡茶文化带动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缺乏一个总体的思路。

 有感于此,笔者正打算将近十年来遍走六堡茶乡各大茶区时收集到的资料,包括六堡茶历史文化、古法工艺传承、茶艺茶道、品鉴收藏、保健养生等方面的一些心得,整理撰写成一部比较系统介绍六堡茶的资料书籍,也算是为六堡茶文化的研究工作尽自己一份绵力吧。

 历经百年兴衰的六堡茶正面临一个重振昔日雄风、加速发展的良机,如何加强对六堡茶文化的发掘研究,弘扬六堡茶文化,并以茶文化来引领、推动整个六堡茶产业的加速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梧州茶厂:64年艰苦奋斗 成就六堡茶卓越品质的创造者和六堡文化的领跑者


梧州茶厂:64年艰苦奋斗成就六堡茶卓越品质的创造者和六堡文化的领跑者

热烈祝贺梧州茶厂成立64周年

六堡茶陈列馆。本版图片均由厂家提供

六堡茶天然陈化茶窖

梧州茶厂获评“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创建于1953年1月18日,历经几代人的艰苦打造,如今发展成为了中国数一数二的六堡茶加工企业,是广西茶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六堡茶卓越品质的创造者和六堡文化的领跑者。64年的奋斗岁月,创造了企业发展的不凡业绩;64年的风雨兼程,谱写着六堡茶的动人篇章。1月18日,梧州茶厂迎来了建厂64周年华诞。

在梧州茶厂的荣誉陈列室,一个个光荣的称号,一座座闪光的奖杯,一块块沉沉的牌匾,都凝聚着该厂全体员工的智慧和汗水,更凝聚着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

长期以来,六堡茶在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当中久负盛名,是著名的侨销茶。而梧州茶厂有“中国六堡茶工业的摇篮”之誉,其生产的“三鹤”六堡茶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并具有独特的“六堡茶韵”“槟榔香”,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是“广西名牌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64年前,中国茶业公司广州分公司在梧州设立办事处,经营广西茶叶,并在梧州市角嘴路“老虎冲”内设立茶叶加工场。这就是梧州茶厂的最初。

建厂初期,梧州茶厂在吸收传承六堡茶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首创了现代六堡茶生产的独特工艺。

1954年,梧州茶厂建成独具特色、直到目前仍在使用的六堡茶木板仓库。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后期,梧州茶厂对茶窖进行多次扩建和改造,形成了目前颇具规模、四通八达的六堡茶陈化洞窖,使六堡茶特有的“红、浓、陈、醇”风味品质更加鲜明。

近十年来,随着六堡茶越来越被市场认可,梧州茶厂抓住了机遇,积极发挥优势,一手抓生产经营,扩大产能、提升品质、开拓市场;一手抓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三鹤”六堡茶的影响力。

迄今为止,梧州茶厂已申请了40项专利,其中授权专利20项,发明专利9项,是广西茶行业强势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6年10月11日,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江平来视察梧州茶厂时,对企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中国六堡茶第一品牌”的成绩表示肯定。

2016年,梧州茶厂以申报梧州市第二届市长质量奖为契机,提炼企业质量管理经验和“三鹤”品牌文化,形成了“诚信、务实、创新、共赢”的核心理念,建立了卓越绩效评价体系并认真实施,企业首次荣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第二届梧州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

64年风雨兼程,64年艰苦奋斗,印记着梧州茶厂追求理想和奋进的足迹。如今的梧州茶厂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颇具实力的六堡茶领军企业。

面向未来,梧州茶厂将以“传承六堡茶文化,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使命感,团结拼搏,求实开拓,坚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不断把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推向前进,让“中华老字号”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让“三鹤”六堡茶成为美丽广西的文化符号。

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64周年生日快乐!(小钟南国早报)

梧州:“无我茶会”传承发扬六堡茶千年文化


梧州:“无我茶会”传承发扬六堡茶千年文化

1月1日,由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广生祥六堡茶公司、梧州纯好茶叶公司、梧州市鼎吉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无我茶会”在苍梧县六堡镇樟木根广场举行。

据悉,无我茶会于上世纪90年代在台湾地区流行开来,只要爱茶之人均可参加。参加茶会的人不问年龄、出处,不讲茶具贵贱茶叶好坏,大家聚在一起只为泡茶、敬茶、品茶。当天的活动,吸引了广东、湖南、南宁等地客商及上千名六堡镇群众前来参与。

近年来,六堡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品推介多数是参加外地举办的各种展会,以“走出去”形式为主,本次茶会则是将茶商“请进来”,让他们深入茶叶之乡—六堡镇,更直观、真实、全面地了解六堡茶。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陈百昌这位六堡茶文化产业的推广者介绍说,通过这次的“无我茶会”,让大家了解真正的六堡茶,体会其中的差别,促进六堡茶制作工艺、茶艺水平的提高。

茶会结束后,还举办了书画和茶叶义卖活动,当天活动共筹得善款1.8万元,所有善款将用于资助六堡镇中学的贫困学子。

六堡茶成为消费者的健康茶


六堡茶成为消费者的健康茶

六堡茶和普洱茶一样,是“可以喝的古董”,陈放时间越长品质越好,因为久藏的茶叶会产生一种有益于人体的金色菌类孢子——金黄霉菌,所以俗称“发金花”,这种金黄霉菌分泌多种酶,使茶叶物质加速转化,风味独特。

据《梧州市志》记载,早在清代嘉庆年前后,在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中,都已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驱痢和解署的生活饮品。

根据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具有六大主要功效:提神醒脑、消除疲劳:除油腻、助消化、醒酒:利尿解毒、杀菌消炎防病:降血压、防动脉硬化:防辐射、抑制癌症:保健美、减肥胖、延年益寿等。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饮后可清热解暑、祛湿、明目清心、生津止渴、消食除滞等功效。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去暑、倍感舒畅。六堡茶还具有“三增三抗”的功能,茶能增力、增智、增美,茶能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饮茶有益无害,让“不吸烟、少喝酒、多饮茶、饮好茶”逐渐成为生活的新潮流。

六堡茶的名茶文化


六堡茶的名茶文化

在六堡茶的故乡。饮时是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后,稍置放,待微温饮用,倍感味甘醇香,有提抻、益脾消滞,生津解暑的功效,若加适量冬蜜搅匀饮之,可治痢疾。储存五年以上的陈六堡茶,可治小儿惊风等症。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喝时清凉祛暑。

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并畅销于穗、港、澳等地,其品质素以“红、农、醇、陈”四绝而著称,。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并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如果说对其它茶类人们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的则是岁月的沧桑,那愈陈愈香的特质是其它茶类不具备的。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用六堡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同样受到六堡茶收藏者的青睐。

六堡茶爱好者获聘为六堡茶特约研究员


六堡茶爱好者获聘为六堡茶特约研究员

近日,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吴平同志收到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颁发的《聘书》,他被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成为此次获聘的两位特约研究员之一,聘请的主要目的是参与《六堡茶大观》专著的编写。众所周知,六堡茶产制历史有1500多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六堡茶出口历史悠久且出口许多国家或地区,据文献记载六堡茶在清朝嘉庆年间已经有出口,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泰国、日本、加拿大、美国、捷克、沙特亚拉伯等地,六堡茶在2003年以前以出口为主,以“侨销茶”著称,享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美誉。据了解,吴平同志从事进出口食品(包含六堡茶)检验和监管工作三十个年头,于2009年获得食品安全管理高级工程师资格,主要研究方向是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之余因爱好六堡茶而重视对六堡茶的研究。多年来他对出口六堡茶检验和监管工作中碰到的六堡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整理成文,至今他发表《微生物种群在形成“六堡茶”品质中的作用研究兼论离开梧州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六堡茶松烟味探析》、《〈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与《六堡茶》标准的比较》、《自愿性体系认证对茶叶质量保证作用的研究—以六堡茶为例》、《茶叶分类进展研究—兼论六堡茶的归属》、《论六堡茶的选购----基于认证对茶叶质量安全的保证作用》、《〈六堡茶质量技术要求〉析疑》等共20多篇,主持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等三项六堡茶标准,参加制定《黑茶第四部分:六堡茶》、《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等四项六堡茶标准。他先后获得获梧州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等奖励,并获聘为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梧州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兼职副教授等社会职务。

对于应邀参加《六堡茶大观》专著的编写,他积极响应,根据编写需要,他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经发表的文章,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相信《六堡茶大观》专著的出版,将有助于的六堡茶的宣传和推广,更好地促进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梁斯雅/,作者单位: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翩然走来的六堡茶文化—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即将竣工 你期待吗?


翩然走来的六堡茶文化—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即将竣工你期待吗?

你知道六堡茶,总有惊喜带给你...2016年梧州市六堡茶产值达12.8亿元,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吸引众多外商云集,茶旅兴旺,贸易昌盛。政企各方都急需一个集茶文化体验、茶产品推广、学术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展示交流平台。去年12月,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项目在市文化展览中心二层破土动工。

探访施工现场:

走进梧州市文化中心二层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的施工现场,只见木屑飞舞的施工景象扑面而来。承接项目的广西帝豪建筑装饰公司总设计师余小华在木材切割机前,指挥工人按照设计图纸裁出不同规格的面板和木条,交由一旁的工匠雕琢成精美的纹饰,装点展示馆的“戏楼”舞台和展馆的各个角落。

展示馆设计理念:

根据目前展示馆的施工进度,可清晰看到,整个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的大体框架结构和分区板块已全部搭建完成。“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七成,展示馆各功能分区的内饰装修正加快进行,预计今年4月初可投入使用。”余小华说,农业类的展馆在设计上追求简约自然,还要体现返璞归真的自然美感。

因此,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项目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木材的加工和用料。在占地3400平方米的展示馆内,除了主要框架结构采用高硬度的镀锌钢材外,几乎都采用木材进行包装。通过巧妙的木工设计和力学原理,不仅保持展馆美观,还使项目施工费用从500万元节省至300万以内。

展示馆风格设计:

“岭南古建筑讲究精致和一体成形。”余小华介绍,位于展示馆中央的“戏楼”舞台是整个项目的点睛之作,舞台上伫立的亭台由上千个木材部件砌成,使用四根高密度的圆木作为支撑,亭台顶部雕刻有规则图案的花格,外涂红漆,显得庄重质朴。

为了完成舞台设计,装修设计团队在设计初期,走访两广地区保存完好岭南古建筑群和苍梧县六堡镇采集素材,参观走访了许多全国各地的茶文化展示馆。同时还寻访了14名工龄超过20年的木工工匠组成施工团队,其中,年纪最大的有70岁。最后,耗时一个多月才完成舞台搭建工作。

另外,整个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的外墙皆是根据梧州保存最完整最具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城建筑为原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和突出梧州特色的岭南文化,营造一种仿若置身几百年前的岭南,感受六堡茶文化从历史中走来的样子,进馆左手边的茶文化历史长廊如是。“茶文化长廊分朝代(唐、宋、元、明、清、当代)设分展馆,各个分展馆内分别存放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茶器、茶具、茶帘以及与茶相关的茶工艺收藏品等。”广西帝豪建筑装饰公司执行董事陆丽春说。

文化融入设计

“文化展示馆离不开文化,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六堡茶文化生动起来。”余小华说,梧州坊间流转有许多关于六堡茶的传说,其中一则关于龙母与神农的故事打动了他。

文化融入故事

“相传龙母为了帮助苍梧百姓脱离疾苦,呼唤神农播下茶树种子,茶树长出的茶叶可以用来换取粮食和盐巴。龙母走后,人们将种子散播开来,逐渐变成了漫山遍野的茶树林,遍布六堡镇。”文化融入体验

了使这一动人的场景直观展现给参观者,融合现代的真人体验技术。在当代六堡茶文化体验区,特意设计了VR虚拟展示区,参观者可在多媒体投射环境中体验“采茶”。通过虚拟的游戏积分换取实物。还可通过全新的多媒体技术,模拟体验乘坐茶船古道“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乐趣。

综上所述,整个展示馆以茶文化推广展示区和综合创新研究中心区为导向,意在打造一个集茶文化展示和综合创新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展示馆。

让市民在了解六堡茶文化的同时也能通过切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六堡茶文化,吸引大家更喜欢更关注梧州特色的六堡茶文化。

六堡茶文化的推广与挖掘


六堡茶文化的推广与挖掘

六堡茶属黑茶类后发酵茶,除了茶质有别于其他茶类之外,,其加工工艺亦不相同,其风格、品味与其他茶类迥然不同,有着特别的槟榔香味,这种香味是其他任何茶类所没有。加上六堡茶有一定的潜在药用功效,其消费群体与其他黑茶类

特色元素打造六堡茶文化


特色元素打造六堡茶文化

中国有句俗语说:“茶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确实,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茶类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名茶就有90多种,到了现代,各地“名茶”竟达数百种之多。更别说一般地区性的普通品种。传统名茶众多之中,特别著名的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云南普洱茶、黄山毛峰、台湾冻顶乌龙茶、君山银针等,都是其中佼佼者,这些“名茶”无一例外地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或有美丽的传说,或特色的名称。形状和品质。正是依托文化的传播,名茶得以闻名遐迩,深入人心。

●茶名奇特先声夺人

有很多名茶,从名称上已经是先声夺人,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安溪铁观音算是其中一个,很多人不明白茶叶如何叫做“铁观音”?于是,商家在解释名称的同时,便可以说故事了: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敬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往山崖上找,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特别甘醇鲜爽,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

太平猴魁同样也是名称奇而吸引人,其名称也有一段来历:相传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已负盛名的顾渚紫笋是浙江的传统名茶,由于其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名,这新奇的名称也颇为吸引人,听了有一探究竟的冲动。

而台湾的冻顶乌龙茶也是异曲同工之妙。何谓冻顶?很多人都弄不清楚。

其实台湾原产的茶并不优秀,现在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都是福建的传统做法。因此,台湾茶没有了深厚的历史,台湾乌龙就要在别的地方想办法。因其以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为最佳,故以“冻顶乌龙”而命名。不过,现在很多台湾茶都称“冻顶乌龙”了。其“冻顶”一词,据说是因冻顶山迷雾多雨,山路崎岖难行,上山的人都要绷紧脚趾,台湾俗称“冻脚尖”,才能上得去,这即是冻顶山名之由来。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农会更每年举办茶叶比赛,使得“冻顶乌龙”名气大增,几乎成为了台湾乌龙茶的代名词。

从前,六堡茶亦曾从名称好而获益,特别是在茶居“倾”生意的广东商人,讲“意头”,讲究好彩,“六宝”以易记、吉利而被青睐在茶楼上消费。同样得益的是普洱茶,因广东话谐音,被戏称“抱你”而被用于茶客与茶楼小妹的调笑,每日被大量地消费。

●故事传说民间流传

洞庭碧螺春据说是“御赐”的名称,当然其中必然有个故事了。清朝王应奎所著《柳南随笔》中对“碧螺春”茶名的来历有这样的典故。洞庭山碧螺峰的石壁上原有几棵野茶树,当地老百姓进山采茶有几十年。康熙年间茶叶丰收,当地少女入山采茶叶,茶筐满了,便将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茶得到体温,突发袭人香气,采茶女惊呼“吓煞人香”,称茶为“吓煞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吴县巡抚宋荦购买朱家所产“吓煞人”茶献上,康熙以为“吓煞人”不雅,以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御赐名“碧螺春”,此后地方官年年采办碧螺春进贡。

好茶是需要好故事的。大红袍也同样是以故事传名: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秀才临行辞别时,老方丈赠送一小包茶叶,嘱咐秀才好好保存,将来会有用得着的地方。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直到一日,皇后得了个腹痛的怪病,秀才想起当日老方丈所赠的茶叶。皇后在服用茶叶所煎成的汤后迅速复元。皇帝大喜,命状元往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上世纪30年代,崇安县长吴石仙在大红袍母株所生的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

这类故事虽然大同小异,但却不乏受众。同样是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也不能免俗。

西湖龙井茶其传说是,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地?”和尚回答说:“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乾隆走出庙门,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此时乾隆龙心大悦。于是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

当然,这些名茶也确实是成名很早,也颇有历史底蕴,并不全是胡编乱造的,历史上也真有过作贡茶的记录(历代贡茶都有记录,有很清楚的贡茶品目)。而毗邻的桂平西山茶,也是历史悠久的名茶,其发掘的传说与佚事,也被茶友所熟知并为其扬名。某些传统名茶还在重复一些更为虚无缥缈的王母娘娘驾临、仙女赐种等传说,在当今的社会或有不与时俱进之嫌了。

●历史掌故地方特色

近年在发掘历史及传统最有成效的,当属普洱茶和湖南安化黑茶了。

当年,在台湾香港茶人的带动下对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的充分发掘,可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经典案例。从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到两千多年的古茶树;从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的鼎盛,到险峻崎岖的茶马古道;从发现故宫人头茶到鲁迅茶膏的拍卖;再到后来的重走茶马古道,迎接故宫老茶出展,经过云南马帮进京、天价茶叶炒作、思茅市改名普洱市等一系列事件,一系列的运作与策划,把普洱茶宣传得妇孺皆知,普洱茶声名大振。撇开其后来恶性炒作的一面,就其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发掘与策划,摆脱了以往粗糙民间传说的路子,摒弃了皇帝嘉许、状元感恩的模式,直接以史实和掌故等考证,以历史作故事,这些都很符合现代人修养与审美意趣,其在市场上真正成功的例子。使得普洱茶这个同样是本地人不喝的边销茶,变为全国以及海外茶人的抢手货。

同样是悠久历史的湖南安化黑茶,也频频出现被“追捧”迹象,随着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专著的相继问世,对安化黑茶历史文化的发掘,对陈年老茶进行“扫货式”收购已经让当年的安化黑茶的价格“上了一个台阶”,而其往往陈列于店铺门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千两茶”大茶柱,还有各种展会所表演的四五个壮汉,光着膀子、吆喝着号子,赤脚上阵的千两茶压制场面,配上粗犷的音乐,让人一见难忘,铭记终生。这些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让更多人知道千两茶,进而了解安化黑茶,从好奇到试尝进而喜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同样的,安徽的名茶往往配以其特有的名山、美景与名人,如黄山,如做国礼礼品的宣传,而江浙一带的名茶则配以江南采茶女的古典美,这些典型的文化符号让人在品茶的同时,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更多的人文意趣。

根植于岭南茶文化、广府文化的深厚土壤的六堡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及茶文化可供我们去发掘研究,其工艺发展史也与普洱茶、湖南黑茶相似,其兴盛、传播与茶楼消费、民间药用等多方面都打上了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烙印。如何将前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扬光大,从普洱茶、湖南黑茶这些走在了前面的名茶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更多。

●诗词名著诠释文化

蒙顶甘露茶成名很早,汤色黄碧、清澈明亮,饮后齿颊留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地一茶。”宋代有《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彦博在《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中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从这些文辞优美的词句中,不难体会道历代文人对蒙顶茶的酷爱,更难得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句指明茶名称的“茶中故旧是蒙山”。

有着名著所提却不同际遇的是六安茶。在《红楼梦》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有这样的描述:“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红楼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505页第三段)这里提到的六安茶虽以《红楼梦》扩大了知名度,可似乎又因贾母的不喜欢而吃了亏,让人仿佛觉得这种贾母不屑的茶并非好茶。

不过,现在在某些品茶谈天的场合,常常可见一个有趣而搞笑的现象,谈及六安茶,不论官场还是民间常是说《红楼梦》提到六安瓜片,并称贾母不是嫌弃茶,而是口味不习惯罢了,且说来信誓旦旦,仿佛要翻案一般。其实,对六安瓜片历史稍懂一二的人都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到的“六安茶”绝对不是“六安瓜片”,因为,六安瓜片问世于1905年左右,曹雪芹应该是听都没听过“六安瓜片”这个茶名,更别说喝过并写进《红楼梦》了。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百度搜索到很多杜撰信息:如什么“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等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字。

在六堡茶历史文化的发掘上,我们也应当注意,别“发掘”出一些唐宋名人所写的不合格律、不合平仄的咏六堡茶诗让人质疑,别闹出类似于“红楼梦有80多处提到六安瓜片”那样的笑话,

●特色茶艺记忆深刻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君山。采摘标准为单芽。产品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油润程度进行分级,特点是:芽头肥壮,紧结挺直,满披茸毫,芽色金黄,有“金镶玉”的美誉,汤色浅黄,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甘鲜爽。尤为人所称奇的是冲泡时,芽头在杯中沉浮,呈现出“三上三下”的景象。

笔者得友人所赠茶做过试验,证实确有此神奇现象。有的芽头或许会只是沉浮两次,而有的芽头甚至会沉浮四次,很是奇特。赠送茶叶的茶友当时也是以此为一个“亮点”向笔者推荐的。后来,笔者在陕西的另一种茶类“汉中仙毫”(即原午子仙毫)中,也发现有类似的沉浮现象,颇为有趣。将这些作为一个“特色”,让人能够一下子把茶名及特点记住,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

以茶艺、茶文化作为亮点营销的,最著名的莫过于潮州的凤凰单丛茶。

独特的潮州“工夫茶”,形成独具特色的潮州茶文化。潮州几乎可称为中国茶道传承、发扬最好的地方。潮州人饮茶在茶具、茶叶、用水和冲泡方法上都很讲究。潮州工夫茶精致的茶具器皿及配备,也广为国人所学习效仿,包括茶盘、盖碗、茶海、茶壶、茶杯、茶盘、茶垫等等,乃至纳茶、侯汤、冲点、刮沫、分茶、品饮等程序,包括连“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叫法,都为茶人所熟知。

普洱茶则是发掘出一套“彝族寨子”的烤茶的传统茶艺,见证其淳朴的古风。

如何更好地发掘六堡茶传统茶文化、如何从其他历史名茶及其茶文化中得到启示,六堡茶如何依托于独有的名茶文化底蕴,走出一条有自己鲜明个性的特色文化营销之路,值得研究。

六堡茶文化:茶船古道


六堡茶文化:茶船古道

走进六堡镇,会在合口街处发现一条以六堡为名的河流穿城而过。茶船(排)古道即是以六堡合口街为起点,沿六堡河进入西江和珠江,千百年来,无数的船帮茶商驶过,不知道茶叶从这里运销粤港澳和南洋,六堡茶由此成为西江流域最著名的船帮茶。

据1951年出版的《中国茶讯》记载:“由合口街用小船(船排)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船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船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六堡茶除在穗港销售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

六堡茶远销海外,得益于西江流域的船帮,更得益于广州这个茶叶国际贸易口岸,它使梧州成为“海上茶瓷丝绸之路”的一个新站点。

有一个场景,六堡镇的老茶人至今还记忆犹新,放眼望去,仿佛又看到了六堡河上常来常往的十多只载茶小船排。老茶人陈振东勾画出了这种带篷船的形状,两头尖尖,船载重在1000公斤(约20担)左右,大一些的还可以载两吨(约40担)或者更多。遗憾的是,现在的六堡河水早已变浅,再难寻找到这种“尖头船”的踪影。(西江明珠/广西六堡茶)

六堡茶的发展传承


发展传承

文化定位,提升六堡茶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2年,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指出梧州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同为千年中国名茶,六堡茶体现梧州春节节庆文化寓意,关键在于“红”的特色!中国红,是中华民族节庆的主题色彩、文化崇拜和精神皈依,寓意着平安喜庆、和谐团圆、兴旺发达!六堡茶的“红”,既体现梧州春节节庆文化寓意,更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折中、自然、和谐之美!自此,六堡茶获得了国内文化界、茶叶界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肖健,是中国当代文化界享负盛名的人物,学术观点和理论成果赢得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主流媒体高度关注、持续聚焦其学术活动,对提升中国岭南文化、珠江文化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立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

2010年11月,梧州市社科联在广西梧州组织成立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希望通过地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宣传六堡茶,研究六堡茶文化,让更多的地区及人群,了解并喜欢六堡茶,通过发展六堡茶文化产业,繁荣茶乡经济,繁荣梧州乃至广西经济。[8]陈伯昌,男,汉族,1961年07月生,广西苍梧六堡人。梧州传统六堡农家茶文化和工艺的传承者,梧州六堡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倡导者之一,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致力于梧州六堡茶与国际茶业界的学术交流。2010年11月,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在广西梧州成立,陈伯昌担任会长。他提出,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成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地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进一步重视对六堡茶传统文化的发掘研究,引领六堡茶产业跨越式发展。[9]2010年06月,由国家农业部、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在北京开幕,梧州六堡茶作为广西唯一一家参加该届农民艺术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国性的大型文化交流平台上展演,陈伯昌作为传统六堡茶文化的传承人,他把古老的葫芦、茶竹筒、茶箩和制茶工具带往首都北京,在现场表演传统六堡茶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手工制茶传统工艺,为家乡六堡茶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努力。[10]2012年03月,反映广西梧州本土六堡茶的文化微电影《春茶姑娘》开拍,陈伯昌接受微电影《春茶姑娘》项目组聘请为茶文化顾问,再次为梧州六堡茶文化的继承、推广与传播作出了努力。[11]彭庆中编著《中国六堡茶》,对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六堡茶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进行了论述,为梧州六堡茶的传承、发展和弘扬作出了努力。彭庆中,男,广西苍梧人,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六堡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梧州日报社主任编辑。

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在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开幕


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在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开幕

为了进一步挖掘、传承“茶船古道”文化,促进区域文化旅游合作,于9月27晚,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开幕式在六堡茶文化展示馆举行。这次活动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也是2018年北京“两展一节”活动的延续。

出席本次开幕仪式的领导、及部分嘉宾名单: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会副主席蒋济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甘霖;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贾蔚;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丛日芳;广东省旅游局产业促进处副处长武晨。

出席开幕式的梧州市领导有:市长李杰云;市政协主席张学军;梧州学院院长杨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产业办主任叶剑强;副市长黄恩;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李彤华。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广州、佛山、肇庆、茂名、云浮等地市旅游部门代表;粤、桂和港澳旅游企业代表;广西区内其他13个城市旅游部门代表;全国著名茶馆经营者、茶产业行内专家学者;书法家代表;梧州市各县(市、区)、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六堡茶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梧州市旅游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代表;梧州市相关茶企、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非遗传承人,以及区内外有关媒体嘉宾朋友们等。

市长李杰云宣布“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开幕领导嘉宾共同按下启动仪式按钮,正式开启“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

市长李杰云表示,文化是旅游的根与源,旅游是文化重要的形与体。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梧州市积极探寻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大力促进六堡茶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各类节会活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届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以“原味岭南·茶韵梧州”为主题,举办全国茶馆产业发展峰会、桂东南岭南风情采风体验游、六堡茶“茶船古道”美食节等专项活动,内容丰富,定将精彩纷呈,诚邀各位嘉宾尽情感受梧州六堡茶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梧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宣传推介六堡茶文化和梧州旅游产业。

梧州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作为岭南古都,地处广西东部,位于两广中心,山在城中,水绕城过,是广西“水上门户”,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之称。同时梧州也是六堡茶的原产地,六堡茶具有上千年历史,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和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

2018年6月15日至16日,北京“两展一节”举行了茶叶产品推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有217个茶样参选,其中广西梧州六堡茶以其黑褐光润、陈香纯正、带槟榔香、醇厚甘爽的特点,带出了广西六堡文化的悠久性及和谐性,获得了海内外茶叶界、主流媒体及评委们的高度认可。

经典003精选2014年一级优质六堡茶叶,做成每一箩500g的经典003散茶。茶叶条索均匀紧结,叶底黑褐柔润,汤色红浓,香气醇厚,滋味甘甜。在本次推选活动中获得金奖。

茶船古道纪念饼

公司为纪念“茶船古道”行销全球活动而打造。在保留原有品质和口感的同时,工艺更先进。

以精选2015年一级优质原料压制而成,整体发酵适中,后期陈化生命力强,呈现了卓越品质。匠心锤炼,每一饼都卓尔不凡,极具品饮、收藏价值。在本次推选活动中获得最佳创意奖。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中国六堡茶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