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白茶的茶毫】

追求极致茶企创新的姿态

关于茶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我觉得不能单就服务谈服务,而要放在一个更宏大的时代背景中去谈。而且在当前的大变局时代,我们一定要正视旧瓶很难装新酒的问题。

也就是说,时代在进步,消费在升级,如今的人们对茶叶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高端消费在升级,大家要喝“精品”,这不仅仅是原料好就能解决的,更需要一整套符合现代人消费模式的供应链服务方案;另一方面大众消费不再满足“价格便宜,比白开水好喝一点”,而是在花钱不多的情况下“喝好茶”,对“质优价平”的茶品需求越来越旺盛。

“三个极致”才是创新的正确姿势

按照传统的经验,我们很难服务好正在迅速升级的消费者。从提升与改善消费者体验出发,面向未来的茶企需要在“三个极致”上下工夫:极致的产品、极致的性价比、极致的消费场景体验。

所谓极致,不是茶企、茶商认为极致,而是能真正击中消费者的内心,让他觉得这个东西是他真正想要的,有体验与购买的欲望。如今许多茶企按照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所谓的专业经验在生产极致产品,消费者还没有买单,就先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等到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就怪消费者不懂茶,白白辜负了自己做好茶的初心……

由此可见,传统的专业经验,无法让大家在消费升级的今天走得更远,那我们是不是要告别传统的经验主义,从一个全新的市场原点出发,重新来思考与构建面向未来的服务体系?

经验一方面帮助大家快速上路,另一方面也会形成严重的路径依赖,让传统茶行业陷入了顽固的结构性锁定,也因此每家茶企都在谈创新,做所谓貌似创新的事,但过了若干年后才发现,我们不过在原地踏步走而已,我们主张的创新摆脱不了传统的地心引力。

从“精品熟茶”需求这个市场原点出发

润元昌品牌诞生于2011年,其前身早在2006年就从事普洱茶行业,专注熟茶领域11年。就因为这份长期与普洱茶死磕的专注劲儿,其才能敏锐地捕捉到2014年起茶行业的三大超级机会——高端熟茶的兴起、小青柑热、中期茶热。润元昌早在2014年就调整企业核心战略,布局这三大新兴市场,成为小青柑与高端熟茶的领跑茶企之一。

但润元昌不满足于靠经验主义取得的市场成就,而是清空所有的专业经验重新建模。2017年以来,从消费升级这个市场原点出发,其认为“精品熟茶”存在旺盛的需求,润元昌要做“熟茶2.0时代”的倡导者,做“精品熟茶”技术专家型品牌。

精品熟茶,是消费者需要的极致茶品。而“技术专家型品牌”,是润元昌重构熟茶供应链的核心驱动力。前文说过,要服务好新时代的消费者,需要重构供应链模型。传统的供应链模型只能提供传统茶品,按照时代最新精神组织的供应链,才能提供老百姓真正需要的“精品熟茶”,而不是光有“精品熟茶”外衣的传统熟茶。

熟茶是普洱茶领域科技介入最深,而且将来会越来越深的子品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技是熟茶的第一生产力。润元昌将自己的基因定位为“科技创新型”品牌,就是用科技的力量来重构熟茶供应链,推出真正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熟茶”。

极致的产品:“润活”是基础

“气韵生动”是高端熟茶的极致之美

2018年春天的广州茶博会,润元昌的“润活发酵技术”正式隆重登台亮相,其主张“为熟茶发酵注入新活力”。这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了熟茶。在熟茶2.0时代,“有活性与润感”是好熟茶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香甜厚滑韵。如果茶叶发酵得很死,失去活性,即便喝起来非常香,非常厚滑,但因基础分不过关,也不是好熟茶。

在古树茶兴起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熟茶成为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是一种用料低劣,加工极不卫生,口感欠佳,喝了对身体无益之茶品。这显然与事实不符,是市场对熟茶妖魔化的一种表现。但我们得承认,当整个市场将熟茶打入底层,卖不起价,做熟茶的厂家会很用心生产熟茶吗?反正是便宜货,那么我怎么舍得用好料,粗放式加工就行了,茶叶做出来能喝就OK。这就是熟茶1.0时代的现状。不是说在那个时代没有用心做熟茶的企业,而是整体层次不高。

传统生茶走过由重视外在的“不苦不涩不是茶”之高刺激性阶段,早在十年前就进入了“冲淡之美”的拼内涵品质之阶段。

熟茶也会重复生茶升级之路,由高刺激性到讲内在的和谐韵味之阶段。润元昌首家独创的“润活发酵技术”,打响了新派熟茶由外转内第一枪,“润活”是茶叶气韵足之基础,“气韵生动”堪称高端熟茶的极致之美。

润元昌首创的国家专利“润活”发酵技术,是指在熟茶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富氧发酵”“加压发酵”等一系列新工艺的应用,提高茶叶内含物质的释放度,减少鲜爽物质损耗,更大程度保持茶叶活性,最终达到提升熟茶滋润鲜活口感的目的。

这项技术要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一切以符合中国茶清饮审美以及身心健康为旨归,尽量增加有活性与韵味的风味物质,避免不愉悦不健康的物质产生。

说到底,精品熟茶创新,是以风味与健康为导向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身心健康需要!总之,服务要首先满足消费者对精品的有效需求。其次,既要服务高端群体,更要为天下人做好茶!服务高端群体,要做有老生茶口感的熟茶”,以体现“润活是基础,气韵生动是熟茶的极致之美”。

相信这非一般的熟茶,即便喝惯古树生茶、武夷岩茶、凤凰单丛之刁钻老茶客,也愿意去尝试体验,去主动传播“润活与气韵生动”之熟茶新主张。

要做出具有老生茶口感的熟茶:首先要选好原料——用春茶发酵的熟茶,而且是经过醇化的原料;其次要做精细化、能管控与提升活性风味物质,避免不愉悦、不健康物质产生之新型发酵模型,让做出来的茶叶充满活性,喝起来口感愉悦,身心健康;最后是要长时间后期仓储,用时光的慢养来大幅度提升熟茶的品质。

春茶原料

后期仓储

要保留熟茶的足够活性空间,就宜采用轻发酵技术,才出堆的熟茶只是半成品,要经过长时间养堆,再压成饼砖沱。饼砖沱再放置仓库里长期慢养,让时光成为最好的雕刻师,花十年时间来成就气韵生动——高端熟茶的极致之美!润元昌有个计划,采用轻发酵的熟茶,才做出来的新茶,只卖百分之二十,百分八十的茶品,仓储十年再销售。这就是轻发酵的二八原则。

极致的性价比

让天下人喝上“国民熟茶”

润元昌的精品熟茶开发有两个方向:一是面向高端人群推出的质优价高茶品;二是面向大众人群推质优价平茶品——国民熟茶,也就是精品熟茶,大众消费。

大众消费者有个特点,就是不怎么懂茶,其喝茶讲究适口性。针对这部分人群的喝茶需要,润元昌专门研发了“陈香发酵技术”,就是让春茶好料发酵出来的熟茶,存放一年左右上市,喝起来香甜厚滑润,满足普通老百姓平价喝好茶,喝了身心健康之需求。

做好消费者服务,需要三个极致。极致的茶品,是建立在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之上的,如果消费者没这个需求,或者需求不够旺盛,那么茶企开发的所谓极致产品就是一场自嗨。润元昌深入研究消费者的精品熟茶需求,有的放矢,将消费者划分为高端专业茶客与大众消费人群,一个是对品质刁钻挑剔的市场,另一个是普适性的基数市场,分别供应建立在不同模型基础上的产品。

前者在“春茶发酵的熟茶”基础上,独创“润活发酵技术”,采用“轻发酵+慢养仓”的模型,来开发经得起挑剔的专业消费者检验之极致茶品。

后者在“春茶发酵的熟茶”基础上,研发“陈香发酵技术”,生产适口性好,性价比极高的茶品满足大众消费者。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熟茶,以“国民熟茶”的名义,让天下人喝好茶!

在第一个模型中,高端与专业消费者偏重于极致茶品体验,有极致茶品再来谈极致性价比。而在第二个模型中,大众消费者先看极致性价比,再来看极致产品体验。

极致的消费场景体验

购买的便利化,体验的人性化

许多茶企误解了极致的消费场景,以为把茶庄、茶楼装修得高大上,就是极致场景。极致消费场景,首先是购买的便利化,然后是体验的人性化。

你装修再好,市场上卖你产品的人太少,没有知名度,没有消费认知感,消费者即便知道了你,也很难找到购买的途径。故首先要打造品牌,解决精品熟茶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消费者有了认知,还能很方便地购买茶品。

润元昌进行现代主流的品牌与渠道建设运作,让润元昌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品牌、口碑品牌,在发展品牌专营店的基础上,针对全国数十万家零售茶庄推“精品熟茶”专柜,让润元昌精品熟茶的小红旗插遍大江南北,从而解决品牌的认知度和购买便利化之问题。

其次终端消费场景要人性化。场景不能从企业的主观出发,而要从人性之深层次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设置不同的消费场景。

场景的人性化要做到“三化”:一是生活化,走进办公室与家庭;二是国际化,随一带一路输出中国元素的健康文化;最终是年轻化,用时尚青春语法打造消费场景,引导年轻人喝茶。如果能做到“三化”,就是“国民熟茶”,就能开启熟茶的大众化。否则,还是在传统的小众圈子体验打转。

下面重点谈一下场景的生活化:

如果北方人有广东喝早茶的时候泡熟茶这种生活场景,估计熟茶销量会增加五倍。这种生活场景很质朴普通常见,也就是居家过日子的场景,而不是强调逼格的场景。

生活处处是风景,没必要刻意景外造景。熟茶的场景生活化,可用“融”字诀,以你喜欢的方式,习惯的方式,融进你本来就很美的生活。而不是另外搞个东西,板着脸教训消费者,你不喝熟茶就没品格,没追求,没文化。为何要对立造景,而不是用好“文化”的大而化之呢?

体验要人性化,人都喜欢找认同感、归属感,不喜欢被异物植入,厌恶对立面的东西,顺应人性就ok!润元昌将围绕“熟茶与健康”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推广活动,让熟茶的大健康文化走进大众社区,让喝精品熟茶有益身心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

CY260.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渐受商务白领青睐 茶企优化创新瞄准新消费群


普洱茶渐受商务白领青睐茶企优化创新瞄准新消费群

近年来,便捷茶品成白领商务人士消费热点

记者了解到市民李女士平时在办公室工作繁忙,想泡杯普洱茶喝,但是传统茶饼的泡茶程序复杂,碎片化的时间根本不足够她慢慢泡茶品饮。

日常奔波于北上广的商务人士张先生也反映自己很想喝茶,但由于经常出差在外,茶不容易携带和冲泡,他至今还没买到适合自己的茶品。

白领陈先生是个爱茶之人,在外吃饭少不了喝茶聊天,但饭店的茶大多不具备选择性,而自己好质量的茶饼又不方便携带。

记者发现,以上三种场景在都市白领商务人群中普遍出现,可见“冲泡麻烦,不方便携带”是白领商务人士主要的喝茶痛点之一。相关调查显示,冲泡简易,携带方便的便捷茶品将成为白领商务人士的消费一大热点。

一些茶企开始瞄准商务白领市场,推出便捷茶品,如知名茶企合和昌茶业曾在2015年初推出了深受喜爱的商务系列“红砖”熟茶,“红砖”呈巧克力砖型,徒手就能掰成小块,放入杯中加热水就能冲泡,即便在办公室、高铁上也能轻松享用一杯普洱茶。加上“红砖”小盒包装十分轻便,出差在外也能随身携带。2016年11月,全新面市的“红砖”再度创新,将小块精细到3克,一块一泡,尤其适合办公室个人容量的杯子品饮,浓度适中,更加灵活,受到白领商务人士追捧。

怎样的便捷茶品更受白领商务人士青睐?

据资深茶友介绍,类似“红砖”这样的产品能赢得市场不只是靠“便捷”。实际上“便捷”作为茶品的卖点还不够,随着人们对“品牌”的注重,大多数人认为品牌能让人更放心,有品牌和品质的便捷茶品更受青睐。众所周知,普洱茶品质的高低、口感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原材料、拼配技术及工艺等要素。有品牌实力的茶企在选料、研发和工艺上都更为讲究。

此外,如今的白领商务人士讲求理性消费,对价格较为敏感,而且喝茶是高频消费,因此具有夯实品牌基础,良好品质和口感体验的高性价比便捷茶品往往更受白领商务人士的宠爱。

都市白领商务人士正成为普洱茶消费的重要群体,茶企更多关注他们的喝茶场景才能研发出他们喜爱的产品。从趋势上看,健康、便捷、有品牌和品质、高性价比的茶品更具吸引力;从长远来看,将基数庞大的白领商务人士引入普洱茶品饮行列,将有助于茶行业的发展和

普洱茶创新史


普洱茶创新史

现代普洱茶有四次创新浪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熟茶技术创新与保健价值发现→九十年代的文化普洱崛起与投资收藏成为核驱力→2008至2014的名山地理大发现与古纯热,仓储升级、交易平台创新与中期茶崛起→2015至今的拼配茶、熟茶2.0系统创新,以及掘金消费茶时代与第三轮建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出口导向技术创新,诞生了熟茶,并用保健价值重构了传统普洱茶,让其脱离了农产品与不入流的大众饮品身份,而与西方社会主流健康价值接轨。

这是第一轮创新浪潮,也是普洱茶技术研发、微生物研究、医学临床试验与小包装开发的第一次高光时刻。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玩的工艺革命、科技普洱与小包装与产品形态创新,早在三四十年前我们的前辈就玩过(虽然层次不高),因为要跟西方消费社会接轨,应日本、法国的代理商要求并在其指导下,普洱茶一夜间提升了若干段位,由土头土脸变得洋气起来。

普洱茶的第二次创新,是由港台人在90年代推动。如果说,第一次创新是熟茶与保健价值的高光时刻,那么这一次是传统制茶在当代复兴——生茶被当成号级茶、印级茶复兴的载体,打破了体制内“普洱茶是熟茶,青饼(生茶)是绿茶”之权威划法,在民间推动生茶入普,以及在保健价值的基础上,赋予普洱茶品鉴价值、收藏投资升值价值、原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四大新价值,从而开启了文化普洱的投资收藏时代。

普洱茶热于2003年登陆大陆后,2003到2007是第二轮创新热的红利放大期。也就是说,这一期间,市场不是由创新推动,而是九十年代的创新冲击波,在台湾衰退后,在大陆掀起了二次冲击波,也就是旧创新扩展到新世界。推动九十年代的创新者,在2003到2007年鲜有突破性创新,都是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创新体系。这时的他们,与其说是创新者,不如说是打着启蒙主义旗号进行“人口普茶”的红利收割者。这是启蒙大师的高光时刻,以港台文化大师与勐海系技术大师为盛。新入行者,除了顶礼膜拜文化大师外,也把以前在大厂工作过的人当技术大神,疯狂追捧他们发酵的熟茶,或者重金请他们指导发熟茶堆子。

2007年市场崩盘了,旧有大师红利逻辑玩不下去了。中国人都很现实,跟你混,能赚钱你是大爷,赚不了钱,滚一边去,别挡我财路!于是大师的光荣不再,大师变大湿,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至于熟茶技术大师,在2007年已经上山追古树茶的茶界新生代眼里,我喝茶的段位已经到了古树新境界,传统熟茶已经是不入法眼的垃圾茶,那么熟茶技术大师也只能扫入遗老遗少行列。那年头,新派制茶人喝茶人,只要有人提起港台文化大师,一定是一脸鄙夷,捏着鼻子走——貌似一个个大师从湿仓中走出来,腐烂霉变大湿,臭不可闻!至于技术大师,就很惋惜地说,老茶人了,人很好,受人尊重的前辈,曾经为行业做了很多贡献,但现在太固执了,做茶舍不得用好料,粗制滥造,能做什么好茶?

这些做茶新人,也就是70后80后,进入茶行业,开始是对启蒙大师顶礼,接受大师灌顶教化,知道一些门道后,就以大师为耻,在2007年以后变成造反派,革老前辈与传统做法的命。这些革命小将推动了普洱茶的第三次创新浪潮,开启了名山古纯时代。

大师的远去,表明茶界的核心推动力由大师的个人英雄主义,进入了系统推进时期。行业的进步不再是,由少数几个人决定,而是由系统内的海量专家的微创新及系统集成决定。在大师时代,是个人大于体系,在系统进化时代,是体系大于个人。

大师走了,唯留下大湿残影,如同逝去时代的绝响。专家来了,现在每一个做茶久了的人都是专家,或砖家!以前是大师满天飞,现在是专家遍地走……

2008到2013,是普洱茶的地理大发现——山头茶淘金热,以及一浪高过一浪的名山古纯创新。2014到2016,名山古纯的创新进入尾声,曾经的创新革命小将,纷纷转型为古纯品牌掌门人,忙于收割古纯市场红利,没有多少心思搞创新。2016年起,南方传统市场古纯由盛转衰,中期茶在2015年崛起,从而将普洱茶从名山古纯时代,拖入老厂中期茶红利期。古纯时代的真正终结,是2019年。因为南方市场货不好走,新兴北方市场在给古纯续命,一直火到2018年,2019年熄火!

中期茶的创新,其实是跟古纯一起开始的,都是始于2008年。其建立在仓储与交易平台的创新——2008年以后专业仓储体系的出现,2011年中期茶交易平台的出现。来自仓储与交易的创新,推动中期茶之崛起。

2008到2014,茶界创新有主次明暗两条线,主线、明线是古纯,次线暗线是中期茶,当名山古纯大放异彩之时,中期茶在暗地里蓄积力量,等到2015年古纯深度回调之年,喷涌而出。中期茶创新推动者是广东茶商,其将南方高温高湿仓通过专业仓储技术系统升级,改造为南方自然干仓,并进行中期茶概念界定与宣传,搭建中期茶交易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2015到2018的老厂中期茶时代,是说老厂、藏家与交易平台收获了中期茶的市场红利,而老厂无疑是最大获利方,因为中期茶出自老厂(建厂十余年以上的厂,2006年以前建厂,在行业有根基),藏家藏的是老厂茶,平台卖的是老厂茶,他不红,谁红?在古纯与大益茶通吃的年代,除大厂外,老厂被贬为吃老本,不思进取,不会做好茶,只会做烂大街的大路货。那年头,老厂成为了陈旧事物的代名词,不合时宜哈,老厂日子难过!灰头土脸的老厂,正想向古纯品牌取真经,做古纯割市场韭菜之时,2015年中期茶崛起,打断了老茶的古纯新生之路,继续倚老卖老。

老可是个好东西啊,现在老字号值钱了,市场风向标由追新转为捧旧,老厂成为中期茶市场的宝,老茶人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活宝。

不是我不知道,而是市场变得太快……一个个不善于创新,因循守旧的老厂,却收获了中期茶的最大红利。这就是人生与社会的戏剧性,这是一幕喜剧!

奥地利学派的主将——庞巴维克倡导主观价值论。价值评价其实是很主观的一件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尺度,同一件事放在不同时代往往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普洱茶创新史中,对人事的评价,要不一飞冲天,要不落入尘埃,要不毁誉参半。复杂的人类社会,复杂的其实是人性与名利!要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何其难也……

谈创新,一定要明白创新的主线。绝大部分人很难逆天改命,随大流抓时代红利,也是不错的选择。幸运的人们啊,请抓住正在发生的市场机会:

普洱茶的第四轮创新,也就是当前正在迅速创造与发生的——2015至今的拼配茶、熟茶2.0系统创新,以及掘金消费茶时代与第三轮建仓。

拼配茶、熟茶升级,肯定意味着行业第三轮建仓,即用新理念重构仓储价值。仓储是普洱茶的时间价值放大器,进行拼配茶、熟茶升级的茶企、茶商肯定会想方设法利用仓储放大器,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015年开启的拼配茶、熟茶2.0时代,其实是山头茶与中期茶的新综合,也就是两股创新力量在新时期合流,并融汇贯通。中期茶,向山头茶学习用精挑细选的原料与精细化加工,山头茶向中期茶学习拼配、发酵与仓储变现,以及规模化生产与收获规模效益。这是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时间价值与规模价值交汇的产物。

古茶山开发的抓手,进入了大名山与小树茶时代。这两者都是用来解决名山古纯不能量产之问题。大名山,是名山核心产区扩张到周边产区。名山古树,进入名山小树时代,以解决高性价比优质原料的稀缺问题。至此,普洱茶由小时代进入了大时代,即围绕核心原产地(大名山)的大产业链开发时代!

熟茶与拼配茶2.0,是以名山茶的逼格、中期茶仓储与规模优势、大名山(名山及周边)小树茶的价值洼地与量产、消费端重构供应链的聚合为核心,并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来驱动,因其体系复杂,需要专业化团队运作,故曰系统创新。

以前的创新都为单点创新,或者是简单系统创新,创新更多表现为创意宣传与短期收割打法,而不是产业链纵深布局与中长期创新战略驱动。第四轮创新,单点与简单系统创新,已经进化为价值原点思维+大产业链升级迭代布局,做的是价值原点创新重构与大体系中长期布局生意。

2019,厂家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失去了走货渠道,于是销量腰斩,过了4月份,市场就冷,连中秋都没有生意,也就是春茶季热闹一下,全年冷清。市场整体不好,是肯定的。但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对高价茶、割韭菜的茶,用脚投了反对票,于是开发高性价比的消费茶成为当前厂商的普遍行为。还有,传统开茶店的不能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他们缺流量,又不能系统输出价值观精准吸粉,于是被网红直播打败,不知道路在何方?

4G来了,5G还远吗?脱离时代的老经销商,是否会随风而逝!

2019年,市场的核心逻辑,将由依靠经销商做市场,转向先输出价值观与培育种子消费者,有了品牌话语权与一定消费者基数,再来顺势招优质经销商,并洞悉目标消费人群的需求,用消费端的逻辑重构供应链,也就是倒做市场。倚老卖老的老厂,如不进行熟茶与拼配茶的升级,重视消费者的利益,还在为了维护经销商的暴利,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是没有前途的,其老厂中期茶红利也会迅速消失。未来是属于价值创新、系统创新者的!

普洱茶仓储的创新之路


普洱茶仓储的创新之路

——“透视中国普洱茶”系列研讨活动侧记

6月19日,以“透视中国普洱茶”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双陈”普洱会所举行。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著名农艺专家黄炳生和著名普洱茶专家张顺高,率云南省种茶、制茶、茶学理论专家一行10人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安排了一项互动内容:干仓茶和湿仓茶品饮比对。一饼是略呈霉变的湿仓茶,另一饼是在“双陈”生态仓库陈化后的干仓茶。冲泡后,茶汤同样清澈通透,茶底同样完整舒展。但冲泡前的条索却有明显区别:湿仓茶条索间界限模糊,色泽暗淡;干仓茶条索清晰,芽叶区分明显,色泽呈澄绿色。冲泡后的茶汤更是大相径庭:湿仓茶有明显霉味,难以入口;干仓茶汤香气醇正,层次丰富,回甘绵长。

在随后参观“双陈”普洱的生态仓库时,黄炳生说:“看来,我们应该考虑修订普洱茶标准了,仓储应该纳入标准。”他毕生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做过10年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对普洱茶产业和市场状况了如指掌,对2005年前后普洱茶的大起大落更是记忆犹新。

选择:艰辛的,也是光明的

东莞不产茶,但茶人们却说,东莞是中国的“藏茶之都”。有专家透露,仅普洱茶,东莞就藏了超过20万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黄炳生告诉记者:云南全省普洱茶年产量约为8万吨。

因为没有权威统计数据,只能做以上描述性的说明了。但仅此,茶,尤其是普洱茶在东莞的地位,就可见一斑了。

陈永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收藏普洱茶。别人藏茶是藏新卖旧,陈永堂当时是只藏不卖。

他每年都要去云南的西双版纳,去易武、布朗、巴达、南糯……,徒步走近一座座令普洱茶人景仰的古茶山,探访一株株几百岁、上千岁的古茶树。在这里,他结识了傣族制茶专家杜琼芝、布朗族种茶专家“老茶树”曾云荣、彝族小伙于大海,还有很多基诺族、哈尼族、拉祜族、瑶族、苗族的茶农。

陈永堂的解释很简单:他要知道什么样的茶树才能长出最好的茶叶。

在东莞,他盖了三间房子,分别存放同一年份生产的同一配方的普洱茶。他在一间房子里加装了空调用来调节温湿度;另一间房子没做任何处理,顺其自然;在第三间房子里放置了适当数量的活性炭和生石灰。他要观察一年、两年、三年之后,这三间房子里存放的茶各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陈永堂的解释依然很简单:他要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普洱茶的最佳陈化环境。

在勐海县曼恩村的鹏程茶厂,他和厂长杜琼芝一道指导着工人,反复试验着把不同的初制原料压制成饼所需要的压力。有一款茶前后试验了9种不同的压力,历时近一年。为此,他俩曾发生争执,甚至好几天谁也不理谁。

陈永堂的解释还是很简单:压力决定了茶饼的内部松紧度和后发酵的进程,他需要最具陈化价值的压制茶。

东莞有很多人做茶生意,其中的不少人无法理解陈永堂的行为:不把藏的茶卖出去怎么赚钱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钱,钱都换成了茶”,陈永堂说。

曾经是躲在深山人不识,在最近的20年中普洱茶却成了茶界宠儿,投资者趋之若鹜。然而,20年的普洱茶市场也从未平静过,特别是在2005年前后的数年中,对“越陈越香”的片面宣传、理解和追求,严重扭曲了普洱茶的品质真相,也背离了普洱茶悠远厚重的文化内涵,普洱茶数度上演了大起大落的悲喜剧,不少久经历练的茶商都被疯狂的茶价搞得叫苦不迭。

然而,不论涨也罢落也罢,陈永堂却不为所动。他曾在90年代末收购了一批数量可观的高品质熟茶,2006年,这批茶的价格上涨了几十倍。周围的朋友劝他赶快出手,他笑着摇摇头。直到今天,这批称之为“90散”的熟茶依然摆放在“双陈”的陈化仓库中。

一天晚上,陈永堂亲自执壶,我们相对而坐,泡的就是“90散”。

“其实你只要到西双版纳的茶山中去看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做好普洱茶的原料,都来自那些几百年、上千年树龄的古茶树,每棵树每年只能采两三公斤的茶叶。资源有限,高品质普洱茶只能越来越少,不可能如市场炒得那么多。”陈永堂说。

后来,我和他一起去了易武、布朗、南糯,看到了那些在热带雨林中与其它植物杂居的老茶树。其中大都是树龄两三百年以上的,也有少数极为珍贵的千年古茶树。它们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应日月寒暑之变化,汲山川雨雾之精华,与其它植物构成了相互支撑、无需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它们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弥足珍贵。

“这么难得的东西,如果我们没存放好,发霉了,不能喝了,就是暴殄天物。所以我要了解它们的生命发展规律,研究普洱茶在陈化期间的环境诉求。这就是‘双陈’理念的缘由。经过10多年的不断完善,就有了今天的‘双陈’生态仓储系统。”

两杯清茶,一片心曲。

与别人的区别在于:陈永堂不喜欢、也从不参与市场炒作,而是全身心投入普洱茶仓储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并由此追溯到种茶、制茶,将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过程纳入到他的关注和研究范围,并在每一个环节都全力倾注心血,力求一个完美的结局。

毫无疑问,他选择了一条独特、艰辛的道路,也是一条理性、光明的道路。

理念:人文的,也是生态的

如果用科学语言定义陈永堂的“双陈”理念,应该是:在适宜普洱茶内含物质蜕变积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中,在一定的期限之内,普洱茶贮存的时间越长,就能获得更好的口感和更多的有益于健康的物质。

是为“陈化时间,陈化质量”。

有人说:哲学是科学之母。

科学认为:物质是不能凭空产生和消失的,它们的变化仅仅是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的改变。物质是永恒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哲学认为:生命是物质的存在形态,每一次生命的终结都意味着新的生命的开始。生命是永恒的,而每一种生命形态都是有限的。

所以,生命存在的过程和形式永远是一个科学命题,也是一个哲学命题。

在和与会专家、茶友交流时陈永堂说:“茶树是普洱茶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只适宜于西双版纳的大山中。采摘下来的叶片是普洱茶的另一种生命形态,萎凋、杀青、揉捻、晒干、发酵、压制等制茶工艺,虽然表现为人的主观行为,却是基于人类通过长期实践对这种特定的生命形态不断深化的理解,就此而言,传统制茶工艺流程是适宜于普洱茶青的生存环境。”

“对于普洱茶来说,陈化是一个最为漫长的生命旅程,通常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们的环境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营造适宜于普洱茶陈化的动态环境,正是‘双陈’理念的核心内涵。虽然陈化环境的营造需要人工干预,但前提是尊重特定阶段的生命规律,而不是将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茶。”

这一番议论,不但令与会专家、茶友连呼“精彩”,就连年逾八旬、一生事茶的普洱茶学者张顺高也不禁击掌叫好:“‘双陈’的生态仓储是普洱茶的工艺创新,也是普洱茶学的理论创新。”

事实上,我们无法确定普洱茶的最长陈化年限,只能靠品饮时的直觉确认其陈化的程度。据说故宫存的金瓜贡茶陈期已近两百年,已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了。

陈永堂说:“普洱茶的陈化年限总会有一个极限值。到那时,普洱茶被彻底碳化了,不再是普洱茶了。”

那么,普通家庭如何贮藏普洱茶呢?

陈永堂给出的建议是:普洱茶与其它物种相似,表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性,所以,贮藏空间必须无杂物、杂味;春季最高温度不能超过28℃,相对湿度不能超过70%,夏季温度在33℃以下,相对湿度在75%以下,秋季温度在26-31℃之间,相对湿度在60-65%之间;千万不要把受过破坏的茶与好茶混藏。

品味历史,收藏时光。

当生活的脚步越来越急促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普洱茶的浓郁厚重中回味,体悟从大漠洪荒到现代科技文明的漫长道路上,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和人类祖先的智慧光芒给我们的启迪。

时光倏忽而逝。每一次日生月落、每一轮斗转星移都值得珍惜。我们在品饮时的每一次灵光乍现,我们珍藏的每一饼普洱茶中蕴含的日月精华,都是这一代人的享受,也是留给后人的财富。

在西双版纳的茶山中,那些百年、千年的古茶树依然枝繁叶茂,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年复一年地为我们奉献着它们的全部心血。

对于大自然的恩赐,陈永堂说:“我们能够回报的,唯有怀着敬畏之心,殚精竭虑,做好每一片普洱茶。

【探索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中茶杯“营销特种兵训练营”正式启动


【探索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中茶杯“营销特种兵训练营”正式启动

昨日,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与“梧州第一学府”梧州学院正式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首次校企联合举办的大型校园活动——中茶杯“营销特种兵训练营”第一季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此次合作旨在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市场调研、广告创意、实践营销等几个环节来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实践中提高能力。通过梧州中茶所提供的实践平台,以“中茶窖藏六堡“作为品牌实践,从六堡茶市场调研分析、中茶六堡营销策划、中茶六堡线下销售等多方面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激情,树立学生们对营销课程的新认识。

张均伟:“学以致用,学院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均伟出席活动并致辞,张总表示: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有着规范的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以及完善的后续培训基地,是同学们学以致用的好地方。通过与梧州学院达成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就业的平台,真正将实习、就业、教育融合,帮助学生实现创业就业的梦想。企业需要不断吸收创新的思维和创意,张总鼓励90后的学生们尽情发挥才智,将中茶的产品结合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祝愿大家在比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程道品:“让学生服务地方经济,打造六堡茶名片”

梧州学院副校长程道品教授指出,梧州学院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的深水期,校企深度合作、产学深度融合、强化高校辅地经济,能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对此次与梧州中茶的合作充满信心。六堡茶是梧州的地方产业支柱,同时也是广西的一张名片,中茶杯“营销特种兵训练营“让学生们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主动走出去服务地方经济,将中茶六堡的营销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程校长希望能在全校推广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主动走出学校,融入社会,融入企业。

梧州学院副院长程道品代表学校与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框架书,并授予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为“科学教研实习基地”。

启动仪式上,梧州学院2012级市场营销全体学生集体宣誓:我们将会秉承团队协作的精神,发挥各自的能力和潜质,挥洒青春与汗水,冲向营销的巅峰。

中小普洱茶企的起飞之路


中小普洱茶企的起飞之路

2010年的时候,有位做得非常出色的中小茶企老总跟我探讨,怎样进一步提升销量,我建议说要做品牌,虽然你们的品牌非常有个性,但这属于一招鲜式的成功,不能长期透支使用,在保持原有的品牌个性基础上要不断注入更多的品牌元素,尤其要从产品品牌的层面上升到企业品牌的高度,要从小众品牌向社会化品牌延伸,这样一来才会使得品牌之树长青,企业越做越大,销量也自然提升起来。最后我强调了广告在打造品牌知名度方面的重要性,谁知这位老总接过话来说,销量就是最好的广告。

我楞了一下,突然明白他为什么有特点、但做不大,这是因为其犯了中小茶企生存与发展的通病——靠天吃饭、靠资源吃饭,或者严重依赖一招鲜打天下,其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即便有突破,也仅仅是点的突破,而不是面的突破,更不是战略性的突破,即便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由于系统思维的缺乏很难建立有效的品牌,其的一点核心竞争力也会在同行的模仿中逐渐消失殆尽,这样一来生存尚且不易,何谈做大做强了。

一、竞争加剧,品牌力量凸显

至于其提出的“销量就是最好的广告”,不过是市场营销界长期争论的一个核心主题——中小企业是先做销量还是先做品牌的问题,很多人主张品牌是大企业的事,小企业在发展初期要集中精力做销售,销量上去了品牌也就自然建立了。一切从销售出发,其实是行业竞争不充分的产物,一个行业机会被激发出来,到处是空白市场,这时企业往往埋头跑马圈地——做销售,通过不断攫取市场份额迅速做大,然后通过做品牌再做强。但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就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宣告跑马圈地运动的终结,市场进入短兵相接的时代,这时销售是硬骨头,要一口一口去啃,通过销量来建立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这时企业就要暂时缓缓销售工作,抬头仰望天空,想想品牌的力量正在喷薄而出,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行业竞争到一定程度,必然进入品牌竞争的阶段,也就是品牌起主导作用的阶段,这时一个企业不能有效建立品牌,就意味着要么出局,要么被品牌收编,靠依附品牌来生存。在品牌化生存时代,品牌无疑就是空中打击力量,在强大的制空权下地面部队——销售才得以有效快速推进,销售碰到什么阻碍都可以随时呼叫空中力量来帮忙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市场竞争到一定程度必然由销售带动品牌建设转向了品牌拉动销售的阶段。茶行业正处于由粗放竞争向专业化竞争迈进的阶段,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时每一个茶行业从业者都必须意识到时代变迁带来的战略抉择问题——茶企必须做品牌或者依附品牌才有出路。

二、剖析中小茶企的路径依赖

在发展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论断:发展中国家为什么穷,是因为陷入了贫穷循环的怪圈——因为穷,所以穷。这不是文字游戏,说的是之所以穷,是因为缺乏发展经济的基础——资本原始积累,而基础薄弱导致了更贫穷,就这样反复恶性循环着,很难摘掉穷国的帽子。一个弱国要发展起来,冲破这个循环怪圈,就要像飞机起飞一样需要靠动力制造加速度来摆脱地心引力,从而飞向高空。这就是发展经济学中后进国家的起飞行为。中国摆脱“因为穷,所以穷”的怪圈,靠的是国民的“低消费、高积累”,靠的是外资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同理,我们来剖析为什么中小茶企很难做大,甚至面临生存的困境,就会发展其严重陷入了传统路径的泥潭——靠天吃饭、靠资源吃饭、靠一招鲜打天下,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因为靠老方法做不大,就这样一直做不大,也不知道怎么去做大。如果继续停留在过去做茶的老路上,恐怕永远没有出路。因此其必须抛弃原有的做法,寻找全新的东西,以打破怪圈,从而实现企业的起飞。这个全新的东西就是品牌。品牌就是动力,能制造加速度,摆脱传统惯性的掣肘,从而飞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高、越来越远。下面我们先来谈谈中小茶企的传统路径,然后再来谈谈如何做品牌。传统茶企的传统做法主要有:

1、靠天吃饭。对于普洱茶行业而言,其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前几年市场赚钱太容易了,把很多人养懒,等着天上掉馅饼。普洱茶行业从2003年兴起,到处都是市场空白机会,很多人靠天吃饭发了大财,所以导致行业从业者普遍不思进取,坐商思维严重。二是普洱茶作为农产品,存在着价格涨跌的周期,很多人幸运地从价格低位进入市场,价格高涨期间出手,也赚了不少钱。三是普洱茶没有保质期,具有越存越值钱的特点,很多人不事经营,以囤货商自居,用时间(拉长资金周转期)、空间(仓储)来换取利润。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合理的,也有很多人靠上述三种方式赚了钱,但是我们要看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靠天吃饭的成本越来越高,天上掉馅饼的中奖率越来越低,因为你不能保证每当天一打雷,雨就下在你家的田里,也许别人打了一个降雨弹就下到了人家的田里了。

2、靠资源吃饭。2008年以来,行业呈现一种集中化趋势,即行业各种资源向品牌汇集,向上游的稀缺资源汇集。不敢做品牌的中小茶企,自然把目光瞄向了稀缺的名山古树茶上,于是一个新兴的、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市场诞生了。名山茶热、古树纯料热,使得中小茶企找到了一条跟大企业进行错位竞争的路径,即你玩大众的,我玩小众的。这样一来许多先知先觉者狠赚了一笔。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三四年的工夫,古纯市场,尤其是名山古纯市场变得面目全非。首先是做古树茶能赚钱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不但行业里的人,甚至行业外的人也纷纷投身古树茶事业,从2010年开始做古树茶的已经人满为患。古树茶资源非常有限,而想分享蛋糕的人又那么多,从而导致古树茶价越来越高,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古树茶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更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茶商意识到,他们是在为资本作嫁衣。很多没有实力的茶商将某个山头炒热后,就发现资本雄厚的企业立马跟进,当起了摘桃派,意欲垄断这座茶山的稀缺资源,让没有实力的茶商收不到茶,或者收不起茶。靠资源吃饭,对于中小茶企而言只是部分人的幸福生活,大部分人虽然能尝得资源的一点甜头,但最终还是会被资本边缘化,使得资源化生存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3、机会主义者,哪里有钱赚往哪里钻。这是一群没有战略坚持,只要战术运转的聪明人。他们不是创造者,而是分食者,哪里有市场机会哪里就出现他们的身影。低价茶好做,他们就在怎样降低成本上动脑筋;古树茶好做,他们就千方百计做起真假难辨的古树茶;电子商务好做,他们就涌进淘宝开店。做来做去,虽然他们之中很多人也赚了一点钱,但是其不要根据地的做法是很难做大做强的。而且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机会的减少,尤其是这种机会是留给经过精心准备的人的时候,他们将发现原有的招数越来越难玩了,是不是换个生意好做的行业试试看?这样一来,他们不转变思路的话,要不生存艰难,要不退出茶行业。

4、一招鲜打天下。一招鲜打天下本身没错,错的是长期靠一招鲜打天下。你的这一招,如同程咬金的三板斧,总有被人识破,被人模仿的那一天,这样一来你光凭这一招如何打天下?救赎办法不外乎两种。一是不断打造这一招的升级版,人家跟你学1.0,你就推出2.0版,永远保持领先半步到一步的优势。二是练就更多的招数,孙行者的七十二般天罡数变化,就是比猪悟能的三十六般地煞数变化厉害,因为数量越多在一度程度上意味着本事越大。品牌的塑造无疑是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招一式就能修成品牌正果的,其靠的是招数的系统集成,多会几招有助于品牌建设的成功率。

平淡的茶市与倒闭的茶企


平淡的茶市与倒闭的茶企

普洱茶市场行情一片大好的时候,新茶企就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当市场行情回落的时候,市场还能不能养活数量如此之多的茶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养活茶企的并不是茶叶,而是销售茶叶获得的资金。再直白点,销量比产量更重要。当产量变成库存,库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变现的时候,产量实际上会成为茶企的负担。

绝大部分的茶企不是上市公司,所以茶企在倒闭的时候只有茶企自己知道,也不需要向外界披露。所以我们很难看到茶企的关门歇业。很少会有茶企会在一夜之间倒闭,他往往会经历以下过程:

雨婷/摄

茶市行情回落,一些缺乏竞争力的茶企就会出现订单下滑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茶企为了自救会采用降价促销,买茶送茶,甚至大量免费抽奖的形式来保住有限的市场份额。这样的尝试一旦失败,那就进入下一个阶段。减产、裁员,降低一切开支来维持企业的最基本运转,毕竟仓库里放着大量的茶叶,只要能熬到市场回暖,仓库的库存一旦能变现,企业会立即还阳。在这一时期,一个企业可能只剩下管理层的核心人物。在市场当中,我们只能看到品牌的名字,却找不到旗下的产品。倘若再过一段时间,市场依旧没有回暖的迹象,茶企为了活下去,或者说为了支持最基本的开销,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库存抵押或是低价变现。到了这一阶段,茶企实际上已经进入慢性死亡的阶段,如果企业负责人再通过借贷、融资的方式来获取的资金,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那茶企可能会突然死亡。

普洱茶市场从2014年下半年结束这一轮的牛市,相对低迷的市场已经持续将近5年。现在已经有个别茶企顶不住压力开始抵押库存。可以预见的是,就算明年春茶行情大好,今年也会有茶企倒下去。

市场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温柔起来比天使还温柔,残酷的时候又比死神都残酷。大概这就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吧。

创新驱动下的普洱茶营销新模式


创新驱动下的普洱茶营销新模式

“11月5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普洱茶作为普洱市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已经走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茶马古道的源头。”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局长卢寒的精彩致辞拉开了2015普洱茶拍卖会(线上线下同步竞买)的序幕。

这场拍卖会由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茶拍”)、普洱市茶叶协会和淘宝网拍卖平台三方联袂举办,是中茶拍首次到普洱市举行的普洱茶专场拍卖会,也是国内首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普洱茶专场拍卖会。

这次拍卖会共有来自普洱市9家重点茶企提供的20件颇具代表性的拍卖品,囊括了普洱茶不同类型、不同年份的优质产品,有普洱生茶、熟茶、散茶和紧压茶;有获得2015普洱茶加工斗茶大赛金奖的茶品,也有2008奥运会“国礼”茶品,还有近年及储存多年的名优生普、熟普茶品,是广大普洱茶爱好者值得珍藏和品鉴的佳品。

截止目前,普洱茶的拍卖已经举办了三届,但像这样高规格、高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拍的创新形式的普洱茶专场拍卖会尚属首次。让我们通过三个“为什么”来揭开这场创下四个“首次”的普洱茶拍卖会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为什么要与中茶拍合作?

据普洱市茶叶协会秘书长朱志安介绍,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茶拍”)成立于2012年,是经商务部、发改委、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等国家部委共同推荐上报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也是我国唯一一家“中”字头的茶叶拍卖的专业公司。

“能争取到中茶拍来普洱举办首次普洱茶专场拍卖会,是普洱茶协、茶企的荣幸。今后,我们还要和中茶拍进行长期的合作,力争把普洱茶的拍卖变成一种常规化、常态化,并成为普洱茶营销的重要渠道。”朱志安表示。

“中茶拍首次到普洱举行的这场普洱茶拍卖会并不是传统的”一锤子买卖“,而是通过深度研究,长远规划,具备科学配置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过普洱茶协与上千家茶企的普洱茶资源组合、中茶拍公司的专业拍卖平台以及‘互联网+’模式下的最有影响力的淘宝网拍卖平台四大配置,再加上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强大后盾,形成了”4+1“的完美组合,来举办这样一场别具特色的拍卖会,目的是创新普洱茶的营销模式,让普洱茶的拍卖成为普洱茶对外销售的新渠道,并争取在普洱市实现普洱茶的常态化的拍卖。”中茶拍公司副总经理吴贺春进一步阐明了这次拍卖会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与淘宝拍卖平台合作?

进入2015年,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更是成为社会各界追捧的热词。普洱茶这种蕴涵悠久历史文化和传统加工工艺的产品,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茶产业升级的最大推力在于茶产业的信息化,在传统营销渠道遭遇肠梗阻的情况下,创新发展网络营销模式,进一步提升普洱茶品牌价值,促进茶产业的生产流通迈上更高台阶。

“拥有信息,掌握未来。”信息服务商将成为传播福音的先知和行业资源的超级整合者,中国淘宝网就是一个全球商品线上交易的高规格的信息平台。据悉,2014年普洱茶在淘宝网上的销售在茶类中排名第一,年销售额6个亿。

“这次拍卖会得到了中国淘宝网的大力支持,淘宝网拍卖平台专门设置了同步拍,除了现场的竞买人外,还增加了全国各地的网民积极参与进来,极大地提高了竞拍人的参与度,实现了双赢。”吴贺春说。

据淘宝网拍卖平台同步拍产品经理睿趣介绍,同步拍这个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讲,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可以随时随地去参与拍卖,还可以在同一档期参与不同的拍卖会;对于商家来讲,客户没有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客户的范围可以扩散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并把商家现有客户的利用率提升了,原来要三选一或是四选一,只能去一家的,现在可以多场兼顾。

据悉,本场拍卖会共有51人报名参与竞拍,其中线下33人、线上18人,网上围观人员达上万人次,共有18件拍品成交。

为什么普洱茶是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茶类?

中国茶叶是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普洱茶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常用“浓醇陈香”来形容普洱茶,普洱茶好就好在一个“陈”字上,“愈陈愈香”及“陈韵”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普洱茶可以长期储存和越陈越香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

“普洱是世界茶的发源地,是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黑茶的主要代表,集悠久的历史沉淀、丰富的文化传承、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传统的加工工艺为一身,其品质特征决定了其具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吴贺春说。

“普洱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我通过多次来普洱,实地考察当地的茶企,对普洱茶的品质十分认可。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普洱人的淳朴、热情,相信好人一定能做出好的茶产品,口感纯正、回味无穷的普洱茶深深吸引了我。今天这次拍卖会我一共拍到5件性价比很高的茶产品,感觉非常的值。”来自山西太原的张永伟满意地说。

普洱茶最大的投资价值,在于其是中国最市场化的一种茶类,即其概念的发展与完善,完全是由终端消费市场决定的,其变迁完全是建立在消费变迁与升级的基础上,每一次消费升级与变迁都会催生全新的普洱茶概念,出现全新的普洱茶空白市场,从而产生巨大的投资机会。一言以蔽之,投资普洱茶不但是投资现在,更是投资未来的n多可能。

这次普洱茶拍卖会的圆满成功,向更多的人展示了普洱茶的魅力,看到了普洱茶的投资价值,拓宽了普洱茶的营销模式,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更是一次勇敢的创新。

稳定出口增长 茶企各显神通


去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但茶叶出口却实现了正增长,并高于预期,特别是出口金额再创历史新高。通过对第119届广交会三期参展企业的采访,记者发现,不断创新、保证食品安全、留住人才成为我国茶叶出口量持续增长的关键。

中国茶叶蜚声世界茶坛,产量连年增长,出口量持续增加。据海关统计,去年中国茶叶出口32.5万吨,同比增长7.8%;出口总额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茶叶出口却实现了正增长,并高于预期,特别是茶叶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但也应看到,茶叶出口量多年在30万吨左右徘徊。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短期内全球经济仍将疲软的态势下,我国出口型茶企更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保持茶叶出口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不断创新是妙招

不断研发新产品并推广到欧美市场是浙江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保持出口稳定的妙招。浙江是绿茶生产大省,但欧美等经济体的消费者喜爱红茶。如何让他们接受绿茶是公司正在努力做的事。浙江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韬表示,通过参加欧洲各大展会并结合调查结果,公司将研发出三角包装的中高端绿茶并推广到德国市场。该产品装入叶片较长、较肥的上等绿茶,开水冲泡后,味道浓郁,满足了德国消费者的需求。

在美国,追求时尚自由的消费者喜欢味道浓郁且有特点的饮品,公司将绿茶与其他食品拼配,推出枸杞绿茶等茶饮。经过多次改进,茶饮逐渐满足美国消费者的喜好,已被当地市场认可。现在已有几款拼配茶饮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除此以外,公司还在不断研发新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国别的消费者的需求。徐韬说。

食品安全来护航

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乌龙茶、花茶远销海外,日本和欧洲是主要消费市场。自2006年起日本执行肯定列表制度,对进口茶叶采取严格的农药残留检查。欧盟对茶叶农残要求更是日益严苛,且执行标准多变。数据显示,2002年日本进口乌龙茶原料2万吨,受产品周期率影响,此后进口量逐年下降,今年已降到不足1万吨。种种不利因素使得我国茶企对日出口备受打击。这些并没有阻碍公司乌龙茶的出口。目前,公司占全国对日乌龙茶出口的比重仍在不断上升。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东铭对记者说,将"食品安全"摆在首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为保证食品安全,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打出了组合拳:首先,在种植期间对自有基地以及合作产地实行统一农药配送,严格规范农药使用;其次,在茶叶出口前,公司请国内外知名的检测机构对产品批批检测,保证出口的每一片茶叶在走出国门前就已获得国际认可。

留住人才成关键

张女士(化名)当年自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后便进入安徽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由职员晋升为公司把控茶叶质量的副总经理。退休后,张女士被返聘为公司总工程师继续从事着老本行。公司很多长期合作的国外伙伴只认她。安徽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茶叶事业一部经理李军说,她的签字就是品质的保证。茶叶品质是保证出口续单的基础,人才是保证品质的关键。企业不惜一切代价留住人才,张女士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的人在公司不在少数。李军直言,为了留住人才,公司提供了均等的晋升机会。不仅如此,公司每年都会从高校招录茶学专业毕业生补充人才队伍。这里是农大茶学专业毕业生的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很快便可脱颖而出,在公司独当一面。

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 看蓝铁熟茶如何左右开弓


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看蓝铁熟茶如何左右开弓

随着近些年“熟茶热”的不断升温,熟茶受众品饮消耗需求愈趋多元化、精品化,不断驱动着很多茶企的熟茶创新。

好的产品,要从源头做起。2012年,润元昌率先提出“春茶发酵的熟茶”这一产品战略,坚持全线熟茶产品采用“春茶发酵的熟茶”的定位,此后,每一款熟茶产品都是以此为基础标准的。如今,“春茶发酵的熟茶”无疑已成为了让人提起润元昌就会想到的代表性名片。

离地发酵、山泉水发酵、新时代铁饼、手撕饼、体验式营销…….都是我们这些年做的创新小尝试,大受市场好评,而此次即将上市的蓝铁会有什么不一样等着我们呢?

技术篇|“润活”发酵,让熟茶更有润感,更有活性

蓝铁,采用已申请国家专利的“润活发酵技术”发酵,通过“富氧发酵”、“加压发酵”等一系列新工艺的应用,充分提高茶叶内含物质的释放度,减少鲜爽物质损耗,更大程度保持茶叶活性,更有润感,更有活性。

富氧和加压发酵是与润元昌之前活性发酵的不同之处:

●“富氧发酵”,针对传统普洱熟茶加工发酵过程中的供氧不足,发酵程度不均匀等问题,采用通过向堆子中导入通气管和缩短翻堆解块的时间,促进茶叶酶促反应,有效减少鲜爽物质的损耗,更多地保留活性。

●“加压发酵”,用特制的棉布将堆子进行覆盖包裹,配合全方位均衡加压技术,较大限度地破碎茶叶细胞壁,提高茶叶内含物的释放渗出。

让熟茶也有老生茶的享受感

老生茶意味着好茶、时光之茶,是老茶鬼的心头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新生茶无论从口感及茶性都不是那么轻易地能被接受,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品饮老生茶。

然而老茶也意味着时间成本很高,熟茶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茶的不足。正常发酵的熟茶,现饮舒适度确实比生茶高得多,但往往与老生茶的口感千差万别,很难满足喜饮老生茶的那一批茶客。

为了更加贴近老生茶的口感,蓝铁采用了偏生发酵,这需要发酵师傅对发酵程度的恰如其分地把控,才能让蓝铁既具备熟茶清晰可辨的特征,又具老生茶风骨,不至于陷入生熟不分的尴尬。

产品篇|新时代铁饼熟茶

铁饼形态,茶条与茶条之间紧密相贴,蓝铁无泥鳅边的外形,线条干净利落,视觉上给人更简约轻盈之感,舍弃了传统铁饼的乳钉塑造,外形更具时代感。不过,蓝铁可并不轻哦,不具窝心的它掂起来质感十足。

铁饼的诞生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无需布袋,直接靠机械压力便直接压制成饼,用料大多不那么讲究;再者,传统铁饼由于当时技术和生产条件有限,压制后紧实硬如铁,撬茶困难,转化慢;

润元昌首款润活专利发酵技术新品——蓝铁,将精彩亮相广州春季茶博会。润元昌独创压饼技术,原料选用内质丰厚的春茶,压制松紧适中,是对传统铁饼工艺的再创新和改良,从营养价值、冲泡、后期转化都更符合现代普洱茶的需求。

聊一聊普洱茶的那些产品微创新


聊一聊普洱茶的那些产品微创新

无论在哪个行业,创新能力无疑是最大的竞争力之一,一旦失去这种能力,失败就将不可避免。创造力的提升源于对思想的制约,而非放任。在需要运用创造力来解决问题时,先明确你的所需,限定一个框架,然后在框架内寻找答案。这远比漫无目的的发散思维或静候灵感降临更有效。这就是微创新的魅力所在。

普洱茶行业发展至今有过很多伟大的创新,熟茶的发明,拼配工艺的诞生,柑普茶的全新形态等等,对于普洱茶行业而言,这些都是颠覆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但有时候好产品并不以一定要颠覆,微小的改进就能带来伟大的创意。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普洱茶的那些产品微创新。

生肖饼的兴起

每至岁末,各家品牌都会推出自己的生肖纪念饼,生肖是一个完美的收藏概念,始自下关,扬自大益,马年起众多品牌全面开花。十二年一遇的稀缺缘分情节与陈化企盼完美结合,中国人注重的生肖纪念与礼品馈赠双重意义体现,促进生肖饼在普洱茶市场迅猛发展。普洱茶如何融入文化,又不让消费者觉得是在捆绑文化一直都是个难题,生肖饼的概念完美打破了这一壁垒,十二生肖的传统文化价值与普洱茶收藏价值的完美融合,让生肖饼的身价倍涨,成为了各大品牌的必争之地。生肖茶可以说只是一个概念上的小小创新,却对普洱茶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新老拼配工艺

拼配工艺是普洱茶生产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过去的拼配,从刚开始只考虑外形、级别之间的合理搭配,到更多的考虑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不同内质(香气、滋味、汤色)之间的合理搭配,好的拼配,可以使内质稳定、外形基本一致,对于成批量的大规模生产,很有必要。

如今普洱茶的拼配有了更多的创新,不同年份的新老茶拼配,让不同茶性的原料组合在一起,充分融合,相互影响、互补打造可品可藏的更适合当下市场需求的产品。大益传世就是采用了新老拼配工艺的典型,选用6-10年的原料,以“以老带新”形式促产品后期醇化,平衡产品的口感品质,同时与改制“十年”的主题遥相呼应。新老拼配的创新为生茶的品饮提供了更多空间,提升新茶的品饮价值的同时也强化了普洱茶的消费属性。

全新的包装形态

产品包装,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直观体验,是产品个性的直接传递者,一直以来普洱茶的产品包装形态都以紧压饼茶为主,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扩增,普洱茶在包装形态上的微创新也在不断进步着。从各种迷你沱、巧克力砖的出现到月饼茶、粽子茶等各式各样包装形态的繁荣,普洱茶已不再是人们固有印象中一定是紧压饼的形态了。最近市场上又兴起了一种普洱茶单泡装,诸如易武天香单泡装、金丝单泡装,提倡一袋便是一泡,更多场景、更方便、更快捷的饮茶方式。普洱茶单泡装虽然只是包装形态上的微创新,但对普洱茶消费习惯和日常品饮方式的改变是巨大的,也符合当下消费者简单、快捷的需求。

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竞争力,腾讯就是凭借微创新打败了MSN、联众、盛大等一系列的竞争对手才成就了今日的企鹅帝国。想要在普洱茶市场中保持生命力,在品牌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源源不断地输出创新的能量。(苦茶师/)

只有茶企才能推动老茶市场的发展?


只有茶企才能推动老茶市场的发展?

在普洱茶收藏当中有一条被许多茶人奉为经典的理论:大厂茶最保值,大厂茶最值得投资。如果10年前的普洱茶市场是无老茶可卖,10年后的今天,老茶比比皆是。关于老茶入市这件事,业内的呼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老茶在哪些地方?就目前公布的资料看,存放老茶的仓库主要在广东、云南两地,其中广东珠三角地区占绝对主力。拥有大宗老茶的人要么是大大小小的普洱茶经销商,要么是早些年对普洱茶青睐有加的茶客,还有一些是将普洱茶当做投资品收藏的人。

在老茶上市的问题上,厂家口头很积极,实际行动很消极。经销商很着急,藏家很着急,厂家却很淡定。厂家需要“越陈越香”的概念去推广新茶,但对老茶的销售实际并不上心。出新品的时候,拿对应老茶的价格做对比,却从不推进老茶的销售。经销商望眼欲穿,厂商淡坐钓鱼台。

未来普洱茶市场的销售必然会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有普洱茶销售模式肯定会发生一些改变。经销商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必然会老茶新茶混搭,每销售出去一部分老茶,再由新茶填补仓库,往复循环。

现在的问题是有哪个企业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其实这必然会迎来阵痛,茶企推动老茶的销售,直接受益者是茶商,当茶商消耗掉一部分库存后,必然会购买一定量的新茶,很多茶企怕经销商卖了老茶之后改换门庭,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明明某名牌的老茶很容易出货,凭啥要换新品。推动老茶去销售新茶,老茶卖的越好,新茶的销路就越广。

很多人都觉得勐海茶厂能够傲视群雄是运气使然,但有多少人想过勐海老茶的高流动性、增值的速度才是这一切的根本所在。只不过是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老茶的交易,勐海茶厂为市场所选择。市场发展到今天,老茶的销售需要茶企投入人力物力,只有茶企为经销商带来财富,经销商才能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收益。做茶不能太过短视,像割韭菜一样去割经销商,注定走不远。

茶叶销量下滑福鼎白茶创新


今年的茶叶市场由于原料上涨以及三公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茶叶销量呈下滑趋势,很多茶商和茶叶品牌也开始重新调整市场战略,制作研发了许多低价位吸引大众消费者的产品。而在这波研发新品的浪潮当中,独具慧眼的鹭岩人选择了福鼎白茶,赶上夏天旺销季的到来,相信会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眼球。

白茶有一个美丽悠久的故事,据传说,尧帝时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后来,太姥山居民保留了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并开始制茶,一直延续至今。

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是白茶系列的标志性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白毫银针在19世纪还曾经出口欧美,是中国茶叶矗立世界的标杆产品。白牡丹源自西汉的孝子故事,并在20世纪初盛产闻名全国。而鹭岩最新系列白茶正是选用这两款产品。

一.优良的茶叶品质

鹭岩白毫银针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制成的白茶,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密,富有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醇和。

鹭岩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其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毫香浓显,清鲜纯正,滋味醇厚清甜,汤色杏黄明净。具有祛暑、通血管、明目、抗辐射、解毒之功效。

二.精湛的制作工艺

白茶制作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白茶叶片多茸毛,这是因为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这就极其考验制茶者的工艺。在开发之初,鹭岩茗茶董事长张荣生就亲赴福鼎太姥山茶叶基地实地探访,并在山上度过几天时间,期间,张总还巧妙结合了其他茶叶的制作工艺,开创了属于鹭岩的独特白茶制作技艺。

三.简易的包装设计

而今茶叶市场上的包装多样化早已成为趋势,然而在提倡节俭风气之下,许多茶商也开始改变这一方式,鹭岩白茶顺应此趋势,选用精致小罐装来代替繁琐多样化的方盒包装,结合白茶特色以及传说文化进行设计。罐装设计易保存携带,在节省原材料的同时,存放也不至于受潮变味。

四.保存容易,升级空间大

白茶制作工艺简单,再加上独特的文火炒制,易于保存,室温干燥不接触曝晒和潮湿便能长久保存。另外白茶的升值空间也很广阔,由于老茶稀少,再加上优质福鼎白茶的产量不多,市场上一度出现收藏老白茶的现象,尽管没有收藏普洱茶的劲头,但在未来白茶的升值及收藏空间依旧值得期待。

白茶虽然味道清淡,但其养生功效不容小视,白茶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骆少君还曾极力推荐饮用白茶,据欧美国家权威机构研究,白茶杀菌和消除自由基作用很强。

鹭岩茶业虽然首次涉及白茶,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鹭岩出口世界的铁观音,红茶,岩茶等就早已受到好评,此次鹭岩董事长张荣生还亲自参与到研发工作当中,出产的白茶由于加入其它茶叶制作工艺,在保留原有风味的同时,也能品出不一样的白茶口感。此次白茶的正式上市不仅是鹭岩多品种发展方式的体现,也能为今后的白茶研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不断开拓新市场的同时,鹭岩人也将始终保持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追求极致 茶企创新的姿态》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的茶毫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