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叶。

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

4月14日,记者从“魅力彩云南·特色云系列”之人文云茶篇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05年,云南农业大学与龙润集团共同创建了全球首个普洱茶学院,目前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普洱茶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开发相关功能性茶产品。

云南农业大学1972年开办茶学专业,2005年11月19日,依托茶学专业的特色优势,云南农业大学与龙润集团共同创建了全球首个普洱茶学院,同时还成立“云南普洱茶研究院”。目前学院有教育部普洱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云南普洱茶研究院、茶学实验中心等研究平台。

据了解,目前,由云南农业大学盛军教授牵头开展普洱茶的应用基础性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开发相关功能性茶产品,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研究,发现了茶解化疗药物毒性的机理,并开发出了相应的产品,经动物实验和小范围肿瘤患者试用证明,在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不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对改善化疗效果和化疗过程给肿瘤病人造成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研究发现,以茶为主的食品来源的配方还可以改善更年期女性的激素分泌,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更年期主要症状。

据介绍,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以茶为媒先后与英、法、日、韩、泰等国家相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学术交流。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云南特色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承担“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茶叶”、“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云南普洱茶特殊多酚类物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酶组成与来源的蛋白质组研究”、“普洱茶茶褐素和细胞膜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普洱茶因子调节细胞受体信号反应的研究”等国家、省、部教学科研项目30余项。

同时,普洱茶学院还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院优势,开展了普洱茶标准的制定、古茶树资源考察、云南有机茶叶技术规范标准茶园的建设及机采示范等,从“山头到茶杯”的全产业链的科技文化推广等工作,在云南茶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人才和技术支撑的引领作用。

“茶业是健康的朝阳产业,我们要立足云南得天独厚的茶树种质资源优势和茶产业特色,培养服务于产前、产中、产后各重要产业链上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延伸阅读

云南普洱茶集团倾力支持筹建普洱茶学院


云南普洱茶集团倾力支持筹建普洱茶学院

翘首企盼的普洱茶学院即将落地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之称的云南省普洱市。

作为云南省的高原特色优势产业,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腾飞之路将因普洱茶学院而愈发如虎添翼。云南普洱茶集团是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普洱市茶产业龙头企业,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推动普洱茶学院成立的重要角色。

普洱茶学院是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下属的二级特色本科学院,是在国家教育部提出建设人力资源扶贫开发示范区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部署之下应势而生。普洱茶学院将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集团董事长郑炳基先生历来强调普洱茶产业须规范、健康发展,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使命。他说,普洱茶学院的成立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普洱茶学院权威性地树立、制定、发布普洱茶行业的标杆、标准,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行业中“脏乱差”的现象。同时,打破制约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以企业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龙头企业、老茶企、老品牌,云南普洱茶集团倾力支持普洱茶学院的筹建,也希望能真正受益其中。

据悉,普洱茶学院将在12月迎来国家教育部专家评审,如获通过,将于2015年9月开始招生。初期,学院设置一个专业两个方向,即茶学专业(茶叶生产与管理方向、茶文化与商贸方向)。普洱茶学院的成立,将对行业实现真正的规范、健康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是整个普洱茶行业的福音。

云南普洱茶集团将与普洱茶学院共建普洱茶体验馆、普洱茶营销中心、普秀普洱茶示范加工厂、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及标准研发中心。

普洱茶研究: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普洱茶研究: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云南茶叶产业整合方案研究

更新日期:2006-05-1601:30:25

云南茶叶产业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传统产业,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三,有普洱茶、沱茶、滇红茶三大著名品牌,但茶叶产值仅排全国第十位、出口量排第八位。要做大做强云南茶叶产业,促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自然条件优越,茶叶品质良好。云南茶叶主产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土质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叶特别是名优茶生长的自然环境好;茶叶种质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已发现的37个种、3个变种中,我省就有33个种、2个变种,且有25个种、1个变种为云南独有。我省茶叶萌芽早,采摘期长,有利于均衡生产;多数茶园分布在远离污染源的山区和半山区,茶叶污染小,农残量低,具有发展绿色“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态优势。目前,全省已有24家企业、29个系列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云南是世界优良茶树品种大叶种茶的产地,种植面积255万亩,占全省的95%,占全国的15%。生长环境自然系统平衡完善,发育旺盛,芽壮毫丰,叶大质软,持嫩性好,茶多酚、咖啡因等内含成分高于小叶种茶30%~50%,已开发的保健茶、普洱茶、滇红茶、下关沱茶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凤庆滇红茶外形内质上乘,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

(二)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园面积全国第一。云南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滇红茶”的诞生地、“下关沱茶”的创始地;凤庆县小湾香竹箐被誉为“茶王之母”的大茶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双江勐库拥有的古茶树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全省有15个地(州、市)近100个县生产茶叶,2002年,茶园面积27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14万亩,居全国第一;产量8.36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1.2万吨,总产值9.3亿元;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23.5万余亩,占全国的7.8%。

(三)加工工艺日臻成熟,名优品牌逐步形成。我省茶叶生产加工历史久远,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和加工经验,探索出了云南独有的大叶种茶加工技术,建成了云南省茶科所、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及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的一批科研院所,由于引进一系列成熟的加工技术和CTC红碎茶、绿碎茶生产线,使茶叶加工生产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在品牌开发方面,滇红集团生产的特级工夫茶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从1958年起一直被外交部定为外事礼茶;下关沱茶先后3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3次荣膺世界食品“金冠奖”,“松鹤牌”、“下关沱茶”获“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思茅龙生集团生产的“宫廷普洱”,在今年第六届普洱茶叶节举办的“普洱茶王”评比中荣获“普洱茶王”桂冠。

(四)产业基础基本形成,产品市场潜力明显。云南茶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茶苑集团、云南滇红集团、下关沱茶集团、云南龙生集团、云南普洱茶集团、耿马蒸酶茶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营的雏形,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云南普洱茶淳厚耐泡,止渴解腻,消脂减肥;滇红茶汤色浓艳,鲜爽俱佳;绿茶香味浓郁,回味无穷,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包括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产茶大省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区市纷纷到云南采购茶叶,每年约有70%以上的茶叶销往省外。

云南茶叶出口潜力极大,世界红茶贸易量占茶叶总贸易量的80%。我省为大叶种茶产区,其红茶品质普遍高于其他产茶省,有利于红茶出口,最好年景年外销红茶7000~8000吨,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70%以上,约占全国的1/4;我省普洱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品质享誉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逐渐打入西欧及美国市场,1998年以来出口量逐年增长;沱茶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市场;世界绿茶贸易90%由我国垄断,贸易量虽然仅占茶叶总贸易量的10%左右,但呈逐年上升趋势,我省大叶种炒青绿茶已打开中亚市场,进入波兰、德国、俄罗斯市场,所出口的绿茶深受当地消费者钟爱,市场前景广阔;引进CTC设备生产的红、绿碎茶,已批量出口西欧市场。

二、云南茶叶产业整合势在必行

(一)茶叶产业地位特殊,加快发展尤为重要

1.茶叶产业是全省重要的传统产业。茶叶是最能发挥山区优势的产业,适宜我省山区多坝区少的现状。在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中,茶叶是颇具发展基础的“绿色产业”。全省涉及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的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1/4,是我省茶叶产业可持继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茶产业也是我省传统的出口创汇产业之一,正常年景茶叶自营出口均在1万吨以上,创汇约2000万美元,在出口农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外向型茶叶经济有较大的潜力。

2.茶叶产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不可替代的产业。对于我省大部分山区、半山区,茶叶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起着“生命产业”的特殊作用,具有其他经济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茶叶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同时,茶叶产业还是“带一方劳力,富一方群众”的产业,如龙生集团实施的“云南省易地开发扶贫工程”,解决了从昭通市转移到思茅地区的1.6万特困群众的脱贫问题。

3.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地区的重要产业。在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等茶叶主产区,茶叶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凤庆县每年来自茶叶的财政收入达15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临沧、思茅、保山、西双版纳等地(州、市)的重点产茶乡(镇),占到25%以上,最高的达70%。

(二)茶叶产业问题突出,实施整合势在必行。云南茶叶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品牌、三流的价格,与其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符,亟需加快发展。要加快发展,必须通过整合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下述困难和问题。

1.种植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我省茶园面积虽居全国首位,但种植水平低,茶园基础差,零星分散,老茶园、低产茶园所占比重大。全省现有低产茶园100万亩,亩产不到30千克;良种化程度低,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及无公害茶、有机茶推广滞后,种植面积小,仅占茶园总面积9.4%;名优茶产量少,仅占总产量14.4%。全省茶园亩均产茶39.1千克,比全国水平低13.6千克;每千克均价不到10元,低于其他省区18.5元的水平。

2.加工技术落后,名优品牌甚少。我省茶叶生产基本上处于传统工艺、传统产品阶段,绝大多数初、精制茶厂生产设备属上世纪70年代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与外省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茶叶新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的差距更大,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及提取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等深加工项目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茶产业联动作用小。“有茶叶、无茶业,产好茶、名牌少”,对云茶的独特优势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名优茶开发能力弱,形不成大叶种茶的优势品牌。全省茶叶品种上百个,品牌多、乱、杂,全国性知名品牌不多,尚未形成像浙江龙井、福建铁观音、安徽黄山毛峰等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

3.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全省有茶叶初制所3000多个,有独立法人茶叶企业309个,中小企业约占98%,大型企业屈指可数。除个别大中型茶叶企业为国有控股和参股外,其他均为民营企业。企业布局分散,经营规模小,多数企业靠生产、销售普通毛茶维持经营,导致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突出,形成了云茶大量外流进行精制茶加工的不合理状况。大型茶叶企业普遍管理体制陈旧,经营机制不活,资产质量差,加上基地建设致使债务沉重,融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不能形成规模竞争优势,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4.市场培育滞后,无序竞争突出。我省的茶叶专业市场刚刚起步,批发市场建设缓慢,专业营销人员匮乏,与茶叶产业的地位极不相称。已建成的茶叶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档次低、规模小、设施简陋,大多局限于批发、零售。云南茶叶批发市场和楚雄广通茶叶交易市场年经营量仅分别为5000吨和7200吨,对全省茶叶产业的发展形不成带动作用;投资2000万元的思茅茶叶批发市场,由于政策不配套、功能不健全、辐射面窄等原因,尚未形成茶叶集散功能;茶叶销售与新型流通业对接滞后,“行商”意识差,习惯于“坐商”,市场开拓不力;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和云南茶叶地方标准制定严重滞后,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竞相压价、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导致云茶销售信誉下降。

5.茶叶出口下滑,销售形势严峻。目前世界茶叶年消费量达250万吨,年人均饮茶0.5千克,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002年,世界茶叶出口总量150万吨,比上年增长7.5%,比1992年增长47.7%。近十年来,我国茶叶贸易始终保持增长趋势。2002年,我国出口茶叶25.23万吨,占茶叶总产量的35%,创汇3.32亿美元。其中,浙江省出口量10.3万吨,创汇1.33亿美元;福建省茶出口量2.29万吨,创汇0.65亿美元,两省茶叶出口均保持增长趋势。

1997年以来,我省茶叶出口严重下滑,2002年全省茶叶出口4839吨,创汇938万美元,分别比1997年下降60.7%和63.3%;茶叶出口量从占全省总产量的17.4%下滑到5.7%。以出口拉动全省茶叶产业发展的作用受到极大的削弱,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茶叶价格大幅下跌,茶叶企业大范围出现亏损,茶农收入减少,地方财政减收。

6.管理体制不顺,支撑体系薄弱。云南茶叶产业处于多部门多头管理的状况,其种植、加工、包装、营销等管理脱节。省茶叶行业协会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未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全省对茶叶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政策扶持主要集中于茶叶基地、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忽略了龙头企业培育、名优茶品牌打造、产业化经营以及市场开拓等,缺乏全面推进;科技支撑体系薄弱,科技队伍总体素质较低;渠道单一且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设备更新改造的资金投入不足;税费过高,税费标准各地执行不一,现行县域财税征收体制挫伤了茶叶精加工的积极性,阻碍了茶叶企业跨区域合作,致使大量优质毛茶外流,严重制约了我省茶叶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三、云南茶叶产业整合的基本思路、目标与原则

(一)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产权为纽带,以壮大市场主体、壮大云茶品牌为核心,强化规模化生产,强化专业化经营,强化产业化发展;组建外向型大型茶叶销售集团和生产销售一体化茶叶集团;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名优品牌;建设茶城,挖掘、弘扬茶文化,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加大投入,综合开发,深度加工,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鼓励经营者持大股,创新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强化茶叶行业协会职能,搞好协调、服务与管理,不断推进云南茶叶产业化。

(二)整合目标

1.定性目标。以云南茶苑集团为依托,组建茶叶销售集团,实施内外贸拉动战略;以现有的三个优势品牌企业为基础,发展壮大形成三个品牌性茶叶集团,构建以“1+3”(一个茶叶销售集团,云南下关沱茶、云南滇红茶、云南普洱茶三个品牌性集团)为核心的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格局;树立云茶品牌的整体形象,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云茶品牌;建设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辐射广、带动力强的集商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云南茶城;理顺茶产业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源,强化茶叶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通过整合,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把茶叶产业培育成全省的重要产业和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产业。

2.定量目标。到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280万亩,建设无性良种茶园50万亩,茶叶产量10万吨,产值13.5亿元;2007年,面积稳定在280万亩,建设无性良种茶园65万亩,建设生态茶园15万亩,茶叶亩产及售价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茶叶产量14.56万吨,产值24.02亿元;2010年,茶园面积300万亩左右,高优生态茶园面积达60%以上,产量15.6万吨,产值31.2亿元,年产名优茶5万吨,无公害茶7万吨,有机茶6000吨,出口5万吨,创汇1.5亿美元(详见下表)。

(三)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品牌为纽带,政策调控为引导,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坚持市场化运作。

——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加快国有资本退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茶叶产业,引进浙江、福建等产茶大省的茶叶种植、加工、管理和先进技术,提升我省茶叶产业整体水平。

——产业整合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产业整合的同时,督促龙头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整合后快速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品牌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云茶品牌建设,把优势品牌赋予龙头企业的发展之中,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名优品牌的打造。

——应用现代技术与建设绿色生态产业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树立云茶“绿色”形象,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四、云南茶叶产业整合的主要内容

整合的主要内容:做大企业,做精品牌,做深加工,做广市场,做强产业。

(一)做大企业。主要工作是通过整合,尽快形成四个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集团,即组建一个以外向型为主的茶叶销售集团;以云茶的三个优势品牌企业为基础,组建三个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品牌性集团。集中力量把这“1+3”共4个集团做大做强,各集团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对其他茶叶企业实施重组。具体为:

1.以云南茶苑集团为依托,实施“内外贸”拉动战略,构建外向型大型茶叶销售集团,使其成为在我国实力较强、影响较大的外向型茶叶销售集团。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内容的整合,不断壮大云南茶苑集团,以带动全省茶叶销售,扩大云茶市场占有率。主要内容是:

(1)实施多途径的产权整合,构建集团母子公司体制。通过整合,使茶苑集团净资产增加到3亿元左右,总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年外贸出口茶叶1~3万吨,实现出口创汇2000~6000万美元,并带动省内的茶叶销售。具体是:

——将省财政厅和省外经贸厅对云南茶苑集团公司的借款转为国有股权形成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国有法人股权。

——将省财政和省计委对云南龙生集团公司、腾冲清凉山茶有限公司、云南耿马蒸酶茶集团、绿春玛玉茶业公司等4户企业的借款转为国有股权,统一由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云南茶苑集团公司间接持有,最终形成云南茶苑集团公司分别对4户企业的参、控股股权。

——将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有勐海茶业有限公司的国有法人股权,划转为对云南茶苑集团公司持有的国有法人股权,形成茶苑集团公司对勐海茶业有限公司的法人股权。

——在云南茶苑集团通过对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做大下关沱茶集团。

——大力吸引省内外战略投资者投资持股,鼓励经营管理者持股,实现云南茶苑集团的增资扩股。

(2)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壮大省茶叶销售集团。一是千方百计做大。

关于普洱茶的唯一性研究


关于普洱茶的唯一性研究

随着普洱茶的升温,最近国内多种渠道对普洱茶过热、价格过高出现了批评的语言。在一片议论声中,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评价普洱茶,如何对普洱茶与其它茶的关系有个比较确切的说法,如何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共荣,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深思、探讨、研究。与各类茶相比,普洱茶具有地域上的特殊性,具有多个世界级的"唯一性".

一、唯一的气候

由于茶有喜光爱光、喜温暖爱湿润的特性,世界上的茶多数是生长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也可以说阳光雨露的充足与否,决定了茶的品种。云南适应生长茶树的地区平均气温在15-22℃,平均湿度在85°以上。云南山区干、湿季明显,早、晚温差大。虽处于亚热带地区,便由于在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山区,一天中就有四季温度的变化,终日云雾缭绕,太阳一出,又十分炎热。云雾挡住了长波而能量弱的光线照射,使穿透力强的紫外线直接作用在茶的叶面上,多云雾带来了湿润和负离子,营养了茶叶的面和茶茎。于是,阳光、云雾、雨水交替作用的特殊气候,造就了云南普洱茶的特殊内涵。

二、唯一的土壤

茶树生长最适合偏酸性而湿润的腐植土。因为腐植土中有天然的有机肥和植物生命所需的三大要素---"氮""磷""钾"这三大元素一定要在偏酸性、湿润的土壤环境中才能溶解,再被茶树吸收,参与茶树的生长和各种有机内涵物的氧化、分解、重组过程。云南是黄红土壤偏酸性,属火山灰、玄武岩性质,微量元素丰富,其自然形成的比例最适合大叶子树种的生长。

三、唯一的微量元素效应

微量元素是生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条件,其重要性遍及整个生物生命科学。微量元素也是衡量茶的品种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云南土壤的有机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而天然配比合理,造就了普洱茶独特的内涵,水浸出物大多在40%以上,有些品种已高达48%,其中茶的主要有效成份茶多酚类浸出液可达33%以上,其它种类茶的浸出物,至今还没有验出高于此数的。人们在饮用普洱茶的这程中,补充了各种被茶树熬合成水溶性物质,属可溶性、活性微量元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四、唯一的原始加工工艺

普洱茶成茶工艺原始古老,当地农民将茶叶摘采下来稍经低温翻炒软、揉搓后放太阳下晒干。正因为这种简单而不经意的加工方法使普洱茶中各种蛋白质和有机物理学中的活性酶被保存下来,在学术上称为"抑活",而其它烘青、炒青等加工方法,学术上则称为"灭活".被"抑活"的这些有机物和活性酶又给普洱茶在陈放或渥堆、陈化和发酵的过程中提供了有机转化的物质基础。它有生命,能陈放,在陈放过程中,茶中有机物经过氧化、水解、分化、缩合过程形成了茶叶中新的可溶性物质,如没什子酸、茶褐素、阿拉伯糖、单糖等。这些物质如"没什子酸",形成后的浓度比原来提高了3.2倍,茶褐素提高了近20倍。这些新物质可溶性高,对肠胃无刺激性,容易被吸收。原始的加工工艺,使普洱茶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普洱茶具有消渴、解乏、提神、避瘴气、消食解油腻等实际功效,已被大量的实验和案例证实和接受。所以说,普洱茶称得上"似茶非茶,似药非药",世上独有。

五、唯一的可以长时间存放的茶叶

普洱茶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加工工艺,内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很多普洱茶爱好者戏称的:"越陈越香"是"能喝的古董"(北京故宫200年的金瓜贡茶就是最好的见证)。

云南普洱茶科学研究系统提纲


云南普洱茶科学研究系统提纲

近年来,云南茶产量已达9万吨,随普洱茶文化的普及宣传推广,对普洱茶了解的人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由于普洱茶历史悠久,文化沉积深厚,保健功能特异,又有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科学保存、越陈越香”的特点,激发了人们的收藏热,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件好事,预示着普洱茶的美好前景。但是,普洱茶的认知和发展进程尚处在若明若暗的混沌状态,我们对普洱茶的科学研究还很不够,不像红茶、绿茶那样有了系统、全面的研究,从整体上看,对普洱茶的客观真实知识掌握得太少。从工艺过程、工艺条件、成份变化、终端成份的鉴别、提纯、特性、功能,流行病学科学调查、毒性实验、临床研究都缺乏全面系统的工作,这就使普洱茶的发展处在朦胧之中,潜藏着许多不确定性,给产业预测、规划和指导带来困难。没有有力的科学依据的产业,没有科学指导的产业,必然是盲目的,难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盲目性和风险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出现的,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使普洱茶做大做强,特别是在宏观指、引导上,要特别重视。带动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做贡献,必须对普洱茶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把未知变知之,对上述问题给出科学的回答,用这些科学知识来预测普洱茶的发展前景,规划云南茶产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向。为此,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云南普洱茶研究中心经深入讨论,提出下列研究方向和内容,供国家科研和产业主管部门、茶界和社会各界参考,并在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各方力量组织逐步实施,为弘扬普洱茶奠定科学基础。为区别研究项目的性质,在研究项目、课题后标以A、B、AB、C、AC字样,A为硬项目,B为软项目,AB为混合型项目,C为文化型项目,AC为文化建设项目。下列项目,有些已被研究和正在研究,有些已有了相当进展,如刘勤晋、周红杰、梁明达等,但为了系统的完整性,仍全部列进了提纲。

第一部分 预测与宏观指导研究

1、云南茶叶生产的潜力估价研究;(B)

2、普洱茶市场开拓与市场总容量预测研究;(B)

3、云茶产品结构多样性对实现茶叶经济稳定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B)

4、建立地区性、全省性普洱茶总(集团)公司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B)

5、普洱茶名牌选择培育研究。(B)

6、普洱茶科学研究实体的确认与扶持。(B)

第二部分 中观、微观研究

一、普洱茶的名实研究(B)

1、历史的普洱茶:名称、工艺、形态、品质特征,贮运过程等对品质形成研究。(B)

2、普洱茶发展演化:名称、工艺、形态、品质特征。(B)

3、普洱茶的分类地位。(B)

二、普洱茶原料地理学研究:(B)

1、各地原料特点评价;(B)

2、各地原料适制性(青、熟、散、紧);(B)

3、各地加工普洱茶的气候条件分析;(B)

4、各地成品普洱茶的风格与品质特征;(B)

5、“普洱茶原产地”保护申报与标识管理研究。(B)

三、普洱茶工艺及陈化研究:(A)

1、普洱茶加工机理研究:光化学、自动氧化、酶促、微生物诸因子所起的作用;(A)

2、普洱茶优良品质形成的“陈化”所需的理化条件、过程及掌控;(A)

①封闭的环境②开放的环境③人工的环境

3、普洱茶发酵工艺的理化条件、过程及掌控;(A)

4、发酵工艺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特点、动态变化及对品质特征成份形成的影响及掌控;(A)

5、普洱茶的仓贮、“银行”陈放研究及昆明普洱茶银行建设研究(封闭环境、开放环境、人工环境);(AB)

6、普洱茶陈化与葡萄酒陈化对比研究(B)

7、普洱茶品质关键成份研究及快速测定研究(A)

四、普洱茶的功能(营养、药理)成份研究(A)

1、普洱茶营养成份与红、绿、青茶成份比较研究(A)

①氨基酸②多酚类③色素④可溶性糖类⑤矿物质⑥维生素等

2、普洱茶主要药理成份研究:①生物碱②抗氧化、抗突变,清除氧自由基成份③增强免疫力成份④减肥降脂、降糖、降血压成份⑤其他保健成份;(A)

3、普洱茶主要药理成份提取研究。(A)

五、普洱茶汤和药理成份的医学研究。(A)

1、普洱茶饮用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眼病、齿病、三高、三降、癌变、免疫力等);(A)

2、普洱茶汤及药理粗成份的毒性试验;(A)

3、普洱茶及药理粗成份的免疫力试验;(A)

4、普洱茶及药理粗成份抗癌、抗核辐射动物试验;(A)

5、普洱茶汤及药理粗成份的辅助治疗临床试验;(A)

①抗癌辅助治疗研究

②高血酯、高血糖、高血压治疗研究

6、普洱茶减肥美容研究。(A)

六、普洱茶保健药品、保健食品开发研究:(A)

1、普洱茶可溶份或药理粗成份胶囊研制;(A)

2、银杏普洱茶开发;(A)

3、滇丹参普洱茶开发;(A)

4、三七、丹参、普洱茶复方胶囊研制;(A)

5、可口酥油普洱茶膏(饼)研制;(A)

6、普洱茶罐装水开发;(A)

7、普洱茶膳研究推广;(A)

8、普洱茶糕点、食品研究;(A)

9、普洱茶冰淇淋研究开发;(A)

10、普洱茶酸奶开发研究。(A)

七、普洱茶历史文化研究。(C)

1、云南茶叶通志研究编纂;(C)

2、云南茶叶博物馆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AC)

3、民族茶文化广场、文化公园规划、设计与建立研究;(AC)

4、普洱茶冲泡、烹煮、茶艺、茶道程式制定;(B)

5、普洱茶与民族文化融合研究;(AC)

6、普洱茶文化产品开发研究。(A)

7、民族茶图腾研究。(C)

8、茶文化场研究。(C)

9、茶人道德规范研究。(C)

10、茶叶生态文化研究。(C)

八、普洱茶、普洱茶文化传播推广与共享研究:(AC)

1、普洱茶与旅游研究(旅游购茶广场建设);(AC)

2、普洱茶文化与会展结合长效机制建立研究;(AB)

3、政府对茶产业、茶文化的组织、领导作用研究:宏观指导、政策引导、经济扶持;(B)

4、普洱茶民间社会力量整合研究与权威机制建立,实行内部“百家争鸣”,对外宣传“异口同声”。(B)

九、普洱茶市场研究:(B)

1、省内市场研究;(B)

2、国内南方市场分析评估;(B)

3、国内北方市场开拓研究;(B)

4、海外市场开拓研究;(B)

5、10+1市场研究;(B)

6、昆明普洱茶拍卖市场建设研究。(AB)

十、普洱茶信息化建设研究:(AB)

1、云南省茶叶信息网中心建设研究;(AB)

2、州市生产信息系统;(AB)

3、10-20个大中型普洱茶企业加工销售信息系统建设:

①加工信息系统;②内销信息系统;③外销信息系统。(AB)

4、科研信息系统;(AB)

5、教育与人才信息系统;(AB)

6、标准信息系统;(AB)

7、文化信息系统。(AB)

第三部分 当前优先项目(由第一、

第二部份中抽出)

1、普洱茶与葡萄酒陈化对比研究(时空、物理条件、品质风格)及普洱茶银行建设研究。(AB)

2、自然陈化与人工发酵过程分阶段化学成份动态研究。(A)

3、普洱茶与红、绿茶功能成份的差别研究。(A)

4、普洱茶关键功能成份粗品工业提取工艺研究。(A)

5、普洱茶饮用与流行病学调查(减肥、活血、化淤是重点之一)。(A)

6、普洱茶汤或药理粗成份免疫力试验、毒性动物试验。(A)

7、普洱茶汤或药理粗成份抗癌、抗核辐射动物试验。(A)

8、普洱茶汤或药理粗成份临床试验。(A)

普洱茶汤或药理粗成份抗癌辅助治疗。

普洱茶汤或药理粗成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酯治疗研究。

9、“普洱茶”原产地保护申办与标识管理研究。(B)

10、云药普洱茶系列开发研究。(A)

11、普洱茶酸奶、冰淇淋开发研究。(A)

12、云南茶叶博物馆、茶文化公园、广场建设研究。(AC)

13、云南普洱茶文化艺术团组建及进军2008奥运会研究。(AC)

14、云南普洱茶领域力量整合研究及对外宣传“异口同声”机制建立。(B)

15、普洱茶市场研究。(B)

16、云南茶叶信息网建设研究。(A)

17、普洱茶市场开拓与市场总容量预测研究。(B)

18、云茶产品结构多样性对实现茶叶经济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B)

19、普洱茶品质关键成份研究与普洱茶品质快速测定法研究。(A)

20、普洱茶科学研究实体的政府确认与政府重点扶持的建议研究。(B)

关于利用武夷山风景区开展研究性学习


为了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实现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性学习。本文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笔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调查实践;感受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49-0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首次把综合实践活动列入了高中的必修课,其中研究性学习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本文拟就利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的旅游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感受谈些粗浅的认识。

1课题与目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大多数人休闲度假的一种重要方式。面对目前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武夷山市也逐步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和宣传力度,强化和加强了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并把“旅游兴市,旅游强市”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为此,充分利用“双世遗遗产地”的旅游资源与文化,指导学生利用课余及假期对武夷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前景进行调查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地利用“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指导思想与操作思路

2.1指导思想: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学习。相信“处处是创造之处,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所以在活动中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其个性能力,追求并鼓励学生的多元发展,注重学生在活动中责任感和自信心的培养。

2.2操作思路:积极准备——实施调查——形成成果——成果展示。

3具体操作过程

3.1积极准备

3.1.1分工协作。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集思广益,使小组第个同学明确分工和各自承担的研究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就组员的分工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并指导学生讨论和制定研究方案。方案的内容应包括①对课题内涵的界定;②研究的背景(即课题是如何提出的);③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④研究内容;⑤研究的主导学科课程以及相关课程;⑥研究分工;⑦研究过程和步骤;⑧研究所需条件预测;⑨研究的主要方法;⑩预期的成果(论文、调查报告、方案设计等)。在这一阶段,小组同学制定了研究计划,设计了具体方案。如,有的同学负责以游客的身份体验武夷山景区各景点的服务水平;有的负责设计调查问卷,有的负责查询著名旅游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以便于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3.1.2材料的准备。组员在组长的安排下,就武夷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现实条件与存在的问题、国内国际比较、前景展望与预测等方面,分别从报刊、杂志、网站等去收集,小组人人动手,制成相关的资料集、光盘等,调查设计组的成员围绕小论文准备阐述的重点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这一阶段,学生的协作精神、兴趣特长等都开始体现。

3.1.3采访对象的联系。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采访对象,如武夷山市旅游局、环境保护局、公共交通部门等为对象,这些部门,由学校发出介绍信,学生自己主动联系,确定采访时间,并准备好记录。

3.2实施调查。这一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这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在事先分工、材料、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内容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去融入社会,显得很自信,内心也很激动。具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负责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采访,过程有记录、有录音、有照片,各职能部门对于有备而来的学生到访是欢迎的,不少职能部门反映,由中学生就“武夷山旅游状况及前景”为课题前去采访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是新事物;第二部分是负责到武夷山风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有的沿途观察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有的对景区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进行采访,询问有关景区发展规划;第三部分是负责在市区或景区内对市民、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武夷山旅游资源开发的意见与建议,我们的学生戴着校卡,举止文明,落落大方,受到好评。

3.3形成初步成果。调查返校,虽然疲惫,但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占有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和初级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数字、资料选摘等。在采访调查中,学生也学到了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这些知识都是书本上所没有的。我及时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界定,对上述材料进行辩别、分类筛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上升为作为理性认识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在研究性学习课上,我组织小组成员向其他研究性小组成员介绍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还需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对论文初稿进行讨论,就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通过这种方式,充实和完善了论文,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展示自己才华的能力。

3.4成果展示。小组成员将小论文内容及相关照片制作成Powerpoint文件,在论文答辩会上予以展示,回答老师、同学就论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在答辩过程中,他们把握住了三个C即Clearness(清楚),Coneisness(简要),Courtesy(礼貌),对于在采访中形成的一些较好的建议、方案等指导学生给相关职能部门和景区管理处写建议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4实践意义与感想

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锻炼了与他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初步培养起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对课题的社会性研究,学到了不少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明确了自己的使命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感想:

4.1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课题选择、研究过程,还是在活动形式上,都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自身潜力的宽松环境,特别是一些并非平时学习的“尖子生”,他们通过自身的能力,也同样能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并受到老师的赞许和表扬,此时,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原来我也行!”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有利于点燃每一位学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增强信心,从而亲近学习,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4.2研究性学习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主动权在教师手里,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仅仅起一个示范、指导、组织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方便的人,而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原则。事实说明,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师既做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的导师。

4.3研究性学习能带动教师的成长。“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得到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对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要全面掌握,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扩展知识结构,自觉由“传授型”、“经验型”转变为学者型、科研型、交流型,既有科学家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探索兴趣,还能像艺术家那样富于想象,富于幽默,善于与学生交流情感和思维成果,真正做到为人师者当善学。总之,“研究性学习”能促进教师不断进步,要求教师全面发展。

4.4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体验,重在看学生是否按科学规律掌握了调查研究、科学探索的办法,而不必太看中结果,应把握好研究过程与出成果的“度”;开设研究性课程决不可以冲淡和忽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创新,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应体现在研究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而且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认识过程、知识形成过程的关注,并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提出富有启发性、能启迪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应从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广度及人的完善发展的深度来探讨和思考教育教学的规律,将学科教学与研究性课程作为相互依托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云南普洱茶的保存:讲究科学性


云南普洱茶的保存:讲究科学性

“陈”字是普洱茶的核心,所以“藏之得法”尤为重要。传统普洱茶缓慢后发酵的过程是普洱茶形成和提升的过程,人工发酵的普洱茶存放一段时间也会得到提升。随着品质的提升,普洱茶的价值也得以提高,所以普洱茶就具备了饮品和收藏的双重功能,即普洱茶除了具有饮料的属性外,它与文物古董有相同的收藏功能,越是年头久远的越是稀少,价值也越高。科学贮藏是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贮藏要注意的三个事项:

一、流通的空气

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不仅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而且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放置在风口上;另外,要注意存放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是会变味的。

二、恒定的温度

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正常的室内温度就行;可存放在荫凉处,避免太阳照射。

三、适度的湿度

好的普洱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但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转化变慢,所以相对还需要有一定的湿气。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茶叶不可饮用。对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来说,要注意通风透气,保持干燥。

普洱茶各种基础名称解析


普洱茶各种基础名称解析

大家在了解普洱茶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小树茶”、“大树茶、古树茶”、“纯料”、“拼配”“明前”、“谷花”等名称,那么这些名称具有什么意义呢?

1、小树茶,种植年限在30年左右,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人为干预其生长,密植栽培型茶树,也有人称为“放荒茶”。树种有小乔木型和灌木型,小乔木型有明显的主干,叶片为中型,灌木型没有有明显的主干,树形矮,叶片小。

2、大树茶、古树茶,百年以上乔木型古茶树,叶片大,芽头粗,茶农俗称“大树茶”。由于树大根深,古树茶能吸收土壤深层的矿物质,使茶叶据有独特的“山头味”,经久耐泡,回味悠长。这种原料深受各地茶友追捧,价格偏高。

3、纯料,一般用于大树茶、古树茶,纯料这个词一直颇具争议,目前市场对纯料的认定有以下几种形式:

(1)古树纯料,不同山头,不分季节,只要是“大树茶、古树茶”,就是纯料。

(2)季节纯料,同一季节,不分树龄。

(3)茶区纯料,同一片区域,不分树龄,不分季节。

(4)树龄纯料,同一片区域,在“明前”分树龄采摘,此类原料要求较为严格,一般是茶商自采。

(5)单株纯料,以一棵茶树为原料,一般是区域内树龄最大的茶树,此类原料是普洱茶爱好者心目中的“王者”。

4、拼配,以不同区域,不同树龄,不同季节,不同树种,不同发酵度来进行合理搭配,创造出更优质的普洱茶产品。拼配的优点是可以“优劣互补”,更能迎合人们对普洱茶口味上的追求,是一种极具个性化色彩的艺术。

5、明前,即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本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也有部分普洱茶商用“明前”来突显茶叶的采摘时间。

6、谷花,即谷子开花之意,秋茶的另一叫法。以江南地区谷花时节不同,多于9月至11月采摘。

初识普洱茶:普洱茶基础认知之功效


初识普洱茶:普洱茶基础认知之功效

喝普洱茶有什么好处呢?我想很多新茶友都会问这个问题,原本没打算说这个问题的,毕竟到网上一搜,各种答案,但是为了避免一些新茶友走入误区,所以我想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

对于普洱茶的功效,从来都不乏各种减肥、降三高、养胃护味、抗衰老、防辐射、美白养颜等功效,科学验证也好,目的性夸大也罢,对于这些功效我不参与太多的讨论,因为没有确实可靠的证据证明其中真假。对于普洱茶的作用,我想以下几点是确实有的:1、解渴。喝水能解渴,喝茶自然也是可以的,不过在我看来生茶的解渴功能可能会比熟茶好上那么一些。

2、提神。喝茶确实是有一定的提神功能的,这点跟咖啡很像,且越浓的茶提神功效也好,也正是因为这一功效,所以很多人在睡前是不太敢喝茶的,因为一旦失眠,其中滋味实在不好受,在这一功能上生茶表现也更加明显。

3、排毒。普洱茶的排毒功能其实很好理解,你不断地喝茶,然后不断地想要上厕所,在这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实现排毒效果。不过也需要提醒一些身体燥热容易便秘的茶友尽量选择生茶,熟茶可能会加剧这种状况,对排毒反而不利。4、清新口腔。有人说喝茶有助于保护牙齿,这一点我不确定,但是喝茶对于清新口腔一定是有用的,或者用茶水涑口的话效果尤为明显,不过最好选用一些茶香表现较好的茶,果真能够感受到“唇齿留香”的效果。

5、暖身。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熟茶上,在冬天或者雨天可以来一杯热热的熟茶,身体确实会感觉暖和不少,相信不少女性茶友喝红糖水之后也会有这种体现。

6、减肥。喝普洱茶真的可以减肥吗?可以的。但是有一个原则:喝完茶后不论多饿一定不能吃其它东西,否则的话不仅不能减肥,还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吃了,体重自然也只会往上增长。

6、打发时间。普洱茶的一大特色就是耐泡,所以要是实在无聊的话,坐下来泡个普洱茶会发现一不小心个把小时就耗在泡茶过程中了。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喝普洱茶后确实可以感受得到的一些功效,刚接触普洱茶的茶友们也可自行感受,至于其它的功效还是不要过分相信为好。

云南普洱茶:老班章茶研究会成立


云南普洱茶:老班章茶研究会成立

西双版纳老班章茶研究会成立大会

4月9日上午,勐海县陈升制茶厂举行西双版纳老班章茶研究会成立大会。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西双版纳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罗红江以及国内外茶叶专家、普洱茶爱好人士出席成立大会。

老班章茶独特的口味和品质,受到了国内外茶专家和普洱茶发烧友的青睐,在国际茶界享有“班章王”的美誉。老班章茶研究会将致力于为热心勐海老班章普洱茶的茶界知名人士、茶叶专家、学者搭建一个勐海老班章普洱茶研究、交流、联谊的平台。

据悉,研究会将开展以老班章古树茶为主要对象的云南大叶种茶和普洱茶研究,从茶叶与普洱茶科研、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民族茶文化、民族生态等多学科多层面展开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西双版纳老班章茶、普洱茶科技和文化的研究水平,铸造精品勐海老班章普洱茶品牌。

老班章茶研究会当选会长、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升河说,发掘勐海老班章普洱茶文化,提升勐海老班章普洱茶品牌的科技文化内含和市场竞争力是老班章茶研究会的使命。未来研究会将对老班章茶基地和邻近村寨茶农进行茶叶科技培训,在老班章村进行古茶树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科技示范,全面提高茶农的茶叶种植、管理、制茶的技能。

教育部工作组到普洱市考察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组建工作


教育部工作组到普洱市考察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组建工作11月28至29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张泰青率工作组到普洱市考察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组建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市委书记卫星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建组组长邹平主持座谈会。市领导赵联涛、童书玮参加座谈会或陪同考察。

卫星对国家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对普洱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普洱是“世界茶源”,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茶产业是富民产业、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和健康产业,但由于人才和技术匮乏,严重制约了茶产业做大做强。建设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对于推动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加快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卫星强调,要通过建设普洱茶学院,为进一步把普洱茶打造成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卫星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普洱茶学院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建成招生。

张泰青指出,普洱市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要素齐全、体系完备、前景广阔,普洱茶学院是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条件最成熟的院校。他强调,下一步工作中,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遵循教育规律强化制度保障;要结合地域文化,把茶元素融入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人文素质;要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建立符合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聚集学校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他表示,教育部将积极支持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建设,与普洱市共同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会上,普洱茶学院筹建领导小组负责同志汇报了筹建工作情况,合作企业和科研单位代表作了发言。

在普洱期间,工作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普洱茶研究院、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等与普洱茶学院合作办学科研单位和企业,对普洱茶学院的校企合作、校研合作和办学条件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初识普洱茶:普洱茶基础认知之形状盘点


初识普洱茶:普洱茶基础认知之形状盘点

对于很多刚刚接触普洱茶的茶友来说,普洱茶的形状可以说也是一大特色,毕竟大部分茶类都是以散茶的形式而存在的,普洱茶作为紧压茶在外形上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那么,普洱茶究竟有哪些形状呢?

饼茶一直都是普洱茶最为常见的形状,主要分为铁饼和泡饼两种,前者压制相对要紧实一些,且两面均为平面,后者压制没那么紧,一般茶饼背面会有一个茶窝。饼茶的常规规格为357克/饼,但是现在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不少200克、100克的小饼,甚至其它特殊规格,近两年更是出现了极薄的饼茶,可以直接掰开冲泡。除去饼茶,砖茶也是普洱茶常见的形态之一,一般有长砖和方砖,规格则视具体规则而定,250克、500克不等。另外,茶砖这几年逐渐兴起了“九宫格”形式,直接将砖茶裁成小块,冲泡时可直接掰开,无需撬茶。

沱茶,也是普洱茶较为常见的形状,沱茶一般有臼型沱茶和蘑菇沱两种。沱茶一般是100克、150克、250克的规格。

除去以上几种较为常见的形状,金瓜贡茶也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形状,也被称作图案差和人头贡茶,宛如金瓜,其规格也较为灵活,小到100克,大的则可能有数百斤,很多时候都被拿来作为“观赏品”。

这几年随着普洱茶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变化,普洱茶的形状也日益多样,其中迷你型小沱茶、龙珠这一类“一泡型”形状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市场上越来越常见。

另外相对少一些的则是柱状茶,其中以竹筒茶最为常见,至于一些茶屏,也就是压制成屏风的样式,并有各种图案,相信很多茶友刚接触普洱茶时不太有这种需求。

最后,普洱茶有没有散茶形态呢,当然是有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晒青毛茶,不过相对少一些。此外,老茶头、茶化石一般也是以散茶的形态存在的,不过以其它茶类的散茶差别很大。

一般说来,形态对于普洱茶品质影响不大,所以如何选择就看个人喜好了。

关于普洱茶的评茶术语应用


关于普洱茶的评茶术语应用

普洱茶评茶术语简称评语,是指通过言简意赅的确切词汇,表达茶叶品质特点和优缺点的专业性用语。评语就其内容来说,只有两类,一类是表示品质优质的褒义词:如外形的细紧,细嫩,圆结,重实,匀齐,香气的鲜嫩,清香,清高,嫩甜,滋味的鲜爽,醇厚,陈香,鲜浓,汤色的嫩绿,红艳,清澈明亮,叶底的嫩匀明亮,红匀明亮等。别一类是表示品质缺点的贬义词:如外形粗松,短碎,身骨轻飘,花杂,露黄,多茎梗,香气的低闷,粗气,异气,滋味的淡薄,苦涩,粗钝,异味,混浊,叶底的粗老,瘦薄,暗褐等。下面分别按外形与内质评比的各因子。列出大宗普洱熟茶,生茶,常用的品质评语,并对其含义进行注释。

1.条形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一般多为高档普洱散茶和高档绿茶所具有的形状。

紧结卷紧而结实,有锋苗。多为大叶种生熟普洱毛茶,中档小叶种红,绿茶所具有的形状。

紧实嫩度比紧结稍差,但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尚能卷紧,但身骨稍感轻飘,多为7级左右的普洱茶青形状。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身骨轻飘,多为下档茶的形状。

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弯曲不直,呈钩状或弓状,与钩曲同义。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与茸毛显露同义。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茶身轻重

2.普洱生茶

深绿绿得较深,有光泽。

墨绿深绿泛乌,有光泽,与乌绿同义。

绿润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

青绿绿中带青。

黄绿经绿为主。黄中泛绿。

露黄面张含有少量黄朴,片及黄片。

枯黄色黄而枯燥。

普洱熟茶

乌润色黑而润,稍有活力。

乌黑色黑而褐,有光泽。

栗褐色似熟栗壳色,褐中带深棕色。

枯红色红而枯燥。

4.净度

匀净老嫩整齐,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花杂以不同嫩度的老嫩茶和片,末,梗等混杂在一起。

含梗茶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粗老茶梗。

筋皮嫩茎和梗揉碎的皮。

毛衣茶叶中的细筋毛,碎茶中含量较多。

5.普洱生茶香气

清高清香高而持久

清香清鲜爽快。

纯正茶香较低,纯净正常。以适用于普洱茶熟茶香气。

粗气粗老叶的气息。一般陈年生茶所具有的味道。

青臭气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一般生饼新茶多有的味道。

6.普洱熟茶香气

鲜甜鲜爽带甜感。以适中于滋味。

甜和香气虽不高。但有甜感。

果香类似某种鲜果香。好的普洱茶有桂圆香味,糯香。

7.汤色

普洱生茶

黄绿以经为主,绿中稍带黄的汤色。

绿黄经黄为主,黄中稍带绿的汤色。

浅黄物质欠丰富,汤色黄而浅。

莹黄汤色晶透,无杂质。一般多是5年以茶的生茶所具的汤色。

黄红汤色显酒红色,莹透无杂质。陈年的普洱生茶所具的汤色。当然湿仓茶以会这样,但茶底不净,有刺鼻霉味,汤色经混浊。

普洱熟茶

红艳鲜艳明亮,油面厚而艳,是茶汤中物制质丰富。普洱茶品质好的表现。

红亮红而透明光亮。

红明红而透明,亮度次于红亮。

深红红较深。

浅红泛红色,深度不足,多为陈年熟茶,发酵过重的汤色。

滋味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茶味纯正浓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醉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醉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9.叶底

细嫩芽和细嫩叶含量多,叶质嫩软,用于高档普洱生茶。

柔软芽叶嫩度好,手按如绵,按后伏贴盘底,无弹性,不易松起。

嫩匀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大叶乔木所具有的品质。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摊张叶张摊开,叶质较硬。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有弹性。

匀老嫩,大小,厚薄,整碎等均匀一致。

作为茶人或茶艺服务人员应能使用评茶术语记录茶叶的品质特点,让顾客了解茶叶品质情况,评语的使用以是茶叶感管审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普洱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