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生茶熟茶】

茶泡饭

俗话说:“好看不如素打扮,好吃不过茶泡饭”。据《中国烹调大全·古食珍选录》上记载:“冒妾董小宛精于烹饪,性淡泊,对于甘肥之物质无一所好,每次吃饭,均以一小壶茶,温淘饭。此为古南京人之食俗,六朝时已有。”可知茶泡饭在我国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而我记得第一次见到茶泡饭,那是我刚刚参加工作后不久,随我的父亲回乡下老家去看奶奶。

奶奶共生育了三男四女,其中我父亲是男儿中最小的一个。在那万恶的旧社会里,家里是很穷很穷的,奶奶当时实在是没有一点办法,迫不得已便将我的二伯和我的父亲送予了他人。后来,就在即将要解放的时候,我父亲也有十多岁了,奶奶当时也不知是怎么想的,硬是从他人家里又把我的父亲要了回来。我父亲很懂事,自从回到奶奶身边后,在奶奶的“教唆”之下,时常溜到离家不远处的一家私塾里,躲在一个有着窗户的墙角边偷偷跟着“学习”,这事后来还是被“老师”发现了,并狠狠地“教训”了我父亲一顿。奶奶知道后很是伤心,又觉得好可惜,便带着我父亲来到“老师”那儿求情……“老师”当时看了看我的父亲一下,然后“职业性”地给我父亲出了几道“书本”上的问答题,可万万没有想到我父亲竟然回答得完全正确,比他带的学生要强多了。“老师”好自高兴,便对我奶奶说:“要你儿子每天给我捡一担柴火来,他就可以免费来上学了。”

就这样,我父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已经上山了,等到上课的时候,他已早早地挑着一担柴火来到了私塾。奶奶每天看着我的父亲是如此般的辛劳,心里好是难过与自责。于是,她趁我父亲挑着柴火去上学去了,便慢慢地“移动”着自己的一双“小脚”,珊珊地爬上屋后的大山上,连滚带爬地捡着一根一根的柴火,然后打好捆,放在一显眼之处。次日,她便要我父亲多睡一会,说是山上的某处已有打好捆的柴火,挑着去就是了。

我父亲在私塾上了两、三年的“学”,转眼就是十四、五岁的“大人”了。而就在此时,五星红旗已插遍了全国,奶奶本想还要父亲继续“学习”的,但已受红色革命熏陶的父亲,在这一次却偏偏没有听奶奶的话,而是报名参加了大队上的基干民兵组织。不久,优秀的父亲又被挑选进入到了乡镇的革命干部队伍里,随后不是在这个乡镇,就是在那个区公所担任党的“重要职务”,东奔西跑,守边陲、钻山沟,一晃在最为边远的大山区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也就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我父亲在边远地区干了三十多年的基层工作后,组织上才把他调到了咱们的县城。这个时候,我也刚刚参加工作,于是在当年的春节,父亲便带着我第一次回老家看奶奶。

那个时候,资江两岸还没有公路,县城到我老家只能沿着资江河坐班船。大概坐了四、五个小时的班船吧!班船终于在老家的小镇上靠停了,而小镇离我老家还有十多里的山路。我提着满满的一袋袋物品,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又是沿着资江河顺江而下。小径山路崎岖,而且凸凹不平,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便在一个摆渡处停了下来。不一会,一只小划子船便“摇摇晃晃”地划了过来,那划浆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一边划,一边叫着小叔。原来,那划小船接我们的是我大伯的儿子,奶奶接到我父亲的信后,便叫他一直在河对岸等着……船在水中一摇一晃的,我不得不蹲在船里,双手使劲地抓着船沿,保持着身体的平衡。船眼看就要靠岸了,对岸的房舍也从雾气迷漫中凸现了出来,一位白发苍苍、柱着拐杖的“老婆婆”,站在屋檐下放眼观望着河面,大伯的儿子告诉我,那就是我们的奶奶……

奶奶看上去有点显得很苍老,不仅头发雪白,额头上似“泥湫”的纹路也有好多条。据大伯的儿子讲:“奶奶是天天挂念着她的小儿子才成这样子的……”

几十年后母子才相见的情景那肯定是不用说的,自然是十分的感人了。本来住在隔壁的大伯大娘要准备“饭菜”招待我们的,可奶奶就是不依,她说她要独享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我们走进屋里以后,就看见柴火灶上已摆了一个“晕”菜和几个小菜,以及三个碗、三双筷子和三碗还冒着热气的茶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晕”菜——即四个“和包鸡蛋”。眼泪还挂在脸上的奶奶,一进屋就催着我们说:“来!来!来!你们父子俩个肯定饿了,先吃饭吧!”随后,她就将那四个“和包鸡蛋”分给了我和我的父亲。我和我父亲不停地推脱,准备要将那“和包鸡蛋”给奶奶时,奶奶摆了摆手说:“我吃过了的,这是我专门为你们父子俩个准备的。”吃饭的时候,奶奶只端着手中的饭碗,嘴里却不停地劝着我们吃这吃那。当我和我父亲吃完饭后,她碗里还是那个老样子,根本就没有动,我们一个劲地劝她老人家吃饭。奶奶笑了笑,然后端起身边的一碗热茶水,小心翼翼地将茶水倒进了饭碗里,又稍微加了一点食用盐和一点点菜汤水,再用筷子拌了拌,然后几下子就把这碗“饭”“灌”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我当时很是纳闷,奶奶是不是牙齿不好呀!还是没有胃口呀!怎么能这么吃饭呢?这对身体不好吧!奶奶似乎猜透了我的心思,连忙解释说:“这是茶泡饭,我与你爷爷在‘闯’汉口的时候就经常这么吃,现在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茶泡饭?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我转身望着父亲,父亲点了点头,意思是有这么一种“吃法”。

后来,我多次陪父亲回老家看奶奶,奶奶基本上就是吃这种茶泡饭,一直到她老人家九十八岁逝世。

奶奶如此之高寿,这是不是与她经常吃这种茶泡饭有关呢?这个问题我没有去考究过。不过,自从我第一次见到有这么一种茶泡饭的“吃法”之后,我对茶泡饭还是格外十分关注的。回家后,我曾查找过许多的历史资料,而历史资料上的确记载了许多关于茶泡饭的事儿。于是,我也开始尝试这种“茶泡饭”的“吃法”与做法了,譬如用热开水泡饭,用绿茶泡饭,外加一点食用盐或糖类什么的,再配上一小碟腌制菜或花生米之类的,那爽口的滋味的确是蛮有味的。

当然,这种茶泡饭的“吃法”与做法,仅仅是在经济条件还并不算怎么样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而真正进入到了二十世纪之后,由于经济条件有所好转了,我对茶泡饭的“做法”又更有其“研究”了。我时常试着在茶泡饭里融入了许多日本和韩国人的“电影元素”,给这个简便朴素的茶泡饭加了各种各样的晕菜成份。如在煮好米饭之前(煮饭时要稍微加点食盐,还要稍微放点食用油),斩一点肉类(如猪肉、牛肉和鱼肉均可),切细一些青菜叶子,将两者搅拌炒熟。然后将米饭盛到饭碗里,四周稍稍“拍紧”一下,露出一个“凸”形,再倒上自先泡制好的茶水(不要超过米饭线),把搅拌炒熟好的肉类青菜叶子放在饭面上,这就成了带晕的茶泡饭。这种茶泡饭吃起来清爽,闻起来清香,饭到了胃里立刻感觉到浑身的舒服和自在。

而今,我们的经济条件更加好了,昔日的茶泡饭也是花样儿多了。前不久,我独具匠心,对茶泡饭进行了“改革”,用我们家乡的安化黑茶茶水直接用来煮饭和蒸饭,变成“茶煮饭”或“茶蒸饭”,没想到那米饭的颜色格外透明锃亮,那口感更是一绝。既没有盖住茶的清香,也没抢走米饭的麦芽甜味,甜甜爽爽,茶香飘逸,人的整个身子都仿佛置身在一个原始的生态环境里。

茶泡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简单得而不能再简单的“食谱”,可正是因为这种不显眼的“简单”,不正记录了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吗?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茶泡饭》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生茶熟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