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树花茶】

云南变异茶树“紫娟”

1985年,云南省茶科所科技人员在该所200多亩栽有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茶园中发现一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由其鲜叶加工而成的烘青绿茶,干茶色泽为紫色,汤色亦为紫色,香气纯正,滋味浓强。因该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烘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特取名为"紫娟",该变异品种经过研究和培育,诞生了现在的紫鹃茶树。

在二十多年前,云南省茶科所的科研人员从大面积云南大叶种群体茶园中选了一株紫色叶茶树,从嫩芽顶部到叶层最下部老叶都是紫色的,并对这株茶树进行了系统选育。历经十多年的选育,结果就是现在的茶树新品种--紫娟。报批为国家级茶树保护品种。新选育茶树品种紫娟表现为新萌发的嫩芽叶是紫色的,并保有一定时日,后逐渐变为绿色。所以一眼望去紫娟品种茶树叶层上部呈紫色,下部呈绿色,表现很稳定。据资料反映,紫娟茶的内含物质成份比例也很稳定。

茶树叶紫色显然是花青素含量高造成的。二十多年来,有很多的相关选育和研究,并有很纯正的苗木和栽培,小有产量。普洱茶树良种场、临沧茶科所、瑞丽一家公司都小有种植。

流行说法中的紫娟茶、紫色茶、紫芽茶、紫茶,还有指陆羽《茶经》中说茶"紫为上"的,等等不一,这些说法各有自已的研究侧重,自已的特色和道理,但都不是指茶树保护品种--紫娟。

cY260.com编辑推荐

初识紫娟茶,你见过这样全身发紫的茶吗?


紫茎、紫叶、紫芽、紫汤,见过这样全身发紫的茶吗?它源产于云南勐海,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紫娟”,与《红楼梦》里黛玉的贴身丫鬟同名。茶圣陆羽其《茶经》中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虽然《茶经》中提到的“紫者”也许并未特指紫娟,但是,毋庸置疑,早在上千年前,紫茶就已经被尊为上品。

1、“紫娟”的命名

紫娟,简单来说,属于普洱茶变种,是云南大叶群体茶树品种中的一种变异品种。“紫娟”的命名起于1985年,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在该所200多亩栽有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茶园中发现一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因其品貌独特,故取名“紫娟”。

“紫娟”茶树为小乔木,树姿开张,半木质化茎呈紫红色,木质化的茎呈褐绿色;叶形长椭圆形,色绿,微紫;芽叶紫色,茸毛多。

2、紫娟茶的功效

紫娟茶的黄酮类、咖啡碱、锌、花青素等物质含量比一般的云南大叶种茶要高,尤其是富含花青素,花青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水溶性天然色素,其提取物多作为保健品成分。已有研究证明,花青素是当今人类发现的最有效的抗氧化剂,能有效防止紫外线侵害皮肤,被誉为“口服的美容养颜佳品”。同时,花青素还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降血压等多种功效。2005年,国家林业局将“紫娟”列入国家级保护新品种。

3、紫娟茶的形制

紫娟茶的紫色汤色、紫色叶底的品质来自于用其紫色鲜叶加工。早期,对紫娟茶的加工多是用绿茶的工艺进行加工,有些为散茶形式,有些为紧压茶形式,以饼茶居多。目前,一些新兴茶企也在不断研发紫娟茶的科技型产品。紫娟茶膏、速溶茶珍的面市,是制茶工艺的一大进步,因为对紫娟茶的加工有别一般的大叶种晒青茶,重点在于对花青素的提取。花青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尤其是在高温或者高湿的环境下。

4、紫娟茶的冲泡

紫娟茶尽量以现喝为主,不提倡像普洱茶那样存放,因为花青素含量会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逐渐减少。紫娟作为稀缺品种,冲泡过程中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方法不当就泡不出紫娟应有的汤色,茶味品质也会大打折扣。

对水温的要求有别于其他的普洱茶,泡茶的水温尽量控制在85~90℃之间,这样泡出来的汤色才能呈淡紫色。如果水温过高颜色就会变黄,所以大家冲泡紫娟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可以将水烧开后,将其置于公道杯中,降温一分钟左右,再用公道杯中的水冲泡。

王迎新:漫说云南古茶树


王迎新:漫说云南古茶树

原始森林里草木葳蕤,花香草药香混合着落叶的味道,云南大叶种古茶树傲然其间,苍劲的枝干上覆盖着毛茸茸的苔癣,油绿硕大的叶片边沿锯齿分明。清晨的雾气散去,阳光斑驳地洒下来,茶树的叶子越发油绿清亮,在混合着花香的空气里默默生长。世界茶树的源头中心——中国云南,这些大叶种茶树就这样在这里站立了几百年、几千年。

早在1990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出版的《茶的故乡——云南》一书中,已故的茶叶专家彭承?就专门论述过专家学者从物种起源考察论证“茶树起源于云南”的五大根据:一;云南具有茶树系统发育过程的自然条件。二;从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进行考察。三;茶树近缘植物的分布,是考察茶树原产地的重要标志。四;云南野生大茶树分布辽阔。五;云南茶树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世界茶科植物有共23属380多种,分布在西南的就有260多种,其中以云南为最多。据中科院《780》工程调查,仅仅云南腾冲一个县内,就发现有8属70多种。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研究分类,茶组植物世界上共有40个种,我国分布有39个种,云南就占了33各种。这些研究表明了云南茶树资源的丰富,同时对现存的野生大茶树的分布予以了印证。考察报告中指出;云南境内有四十多个县的深山老林中发现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型大茶树。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是上天对云南的馈赠,对所有爱茶人的恩赐。

漫步在景迈山、老班章、攸乐山、勐库大雪山或者易武的古茶园里,各种林木交杂共生,高大的酸多依树、枝叶青翠的香樟树为茶树搭起一道天然的遮荫凉棚;落叶在地面上堆积起厚厚的一层,慢慢腐化为肥料。灌木丛生,山花烂漫其间,各种昆虫在花木间穿梭。茶山里的蜘蛛最有特点,古茶树林里的蜘蛛色泽鲜亮,个头比一般蜘蛛大。它们在茶树枝上布网捕捉小虫子,为茶树的健康提供了生态绿色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有的地方为了增加茶树面积,人为地把古茶园里的杂树尽数清理掉,种上古茶树的实生茶树苗。这样做改变了古茶树赖以生存了千百年的自然环境,其次以实生苗栽培的茶树会出现基因衰退的现象。还有的地方,为增加茶树的“产量”,对茶树周围的杂草施以除草剂,对土壤造成污染,茶叶的品质也将收到影响。这些都是在古茶树的开发利用中不明智、不科学的做法。

古茶树资源有限,如何在不破坏它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科学地去保护它们,确实刻不容缓,制止一些不科学的做法,急功近利的做法,才能让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千年、远比我们个人生命要长的古茶树们依旧常绿常青,依旧在春天萌发出新芽。同时要合理采摘,采摘春、秋茶,不采夏茶,精采精制,让古树茶在我们的茶盏里芬芳永远。

古树茶之所以予人印象深刻,还在于它的品饮价值。一只洁净的白瓷盖碗里,色泽墨绿,条索肥壮,银毫满披的古树茶充溢着野性天然的美,散发着淡淡的、近似花香又不全似花香之气息。当沸水注入,轻轻把茶叶托起,一点点把它浸透,茶香随水汽飘起,令人闻之欲醉。这香气似乎是有生命力的,随着茶叶冲过程而会发生变化,刚开始润茶时的清香尚带着一点点青味,第一二泡的香气则更为纯正,接下的时段里,古树茶丰厚的内涵物质将会在近由泡、甚至二十泡里逐渐呈现浓醇、甘醇、甜润之滋味,而香气也会有最初的花香、蜜香转至最后的菌香。

曾经有一位非常热爱古树茶的人,很想知道古树茶的内含物质里究竟有哪些超群的成分,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好喝?他自己掏腰包把景迈古树茶样送到了思茅质量检验局进行检验。检验报告出来后,纸上的几个数字叫他明白了,古树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糖、寡糖等各项指标含量均高出一般标准,感官的愉悦被科学的严谨清晰地解析出来,这些数字证实着古树茶优异品质的存在理由。不过,古树茶里还有许多更为微妙的成分还未被研究或公布出来,比如它的香气构成,古树茶叶香气在不同年份、不同温度、湿度下的转变,是哪些物质在起着作用?

况且,云南古茶树的鉴赏之美并非单一,而是丰富而充满个性的。云南的古茶山各个山头自有其独特的韵味,也就是茶人们常说的“山头味道”,就算是同一座大山里,海拔高和海拔低的地方、向阳和背阴的地方,所长茶树的茶叶风味也有不同。

景迈的蜜花香、微涩而回甘悠久,易武的平衡柔美、仪态万千,老班章的气韵饱满、老曼娥的大苦大甘、冰岛的茶质丰厚,每一种都可以让人品味悠久,痴迷其间。在六大茶类里,这样悠长有序,起伏跌宕的品饮体验非普洱茶莫属。因此这也是无数茶人爱上普洱茶,并为之着迷的缘故。

丰富的品饮层次感,嗅觉味觉与视觉之美的综合审美体验,清晰而有深度的文化背景和地理背景,就这样构成了云南古树茶不可复制的气质。质朴、优雅、独立、稀缺。

云南古茶树(园)保护与管理


云南古茶树(园)保护与管理

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植茶历史,至今仍保存有13万亩古茶树,分布于海拔760~2060米的澜沧江水系下游的山区丘陵地带。古茶树都生长在远离城市,空气清洁,生态环境良好的山林中。在茶与天然林复合生态环境下生长的古树茶品质独特、安全,深受消费者喜爱,非常畅销。茶农为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对古茶树过分的采摘,加上管理粗放,造成茶树树势衰退,甚至死亡。为了挽救这一宝贵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古茶树(园)的保护与管理。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树冠管理与土壤管理相结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仅不破坏古茶园生态环境,而且使古茶树树势得到恢复,树幅扩大,茶叶产量、品质得到提高。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一套古茶树(园)的管理措施,为古茶树(园)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供西双版纳州各古茶区参考。

保护生态环境

一、保持古茶树原生境

保护古茶园生态环境,维护原境原貌,减少人为干扰,禁止乱砍滥伐古茶园及其周围的森林植被。

二、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古茶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恢复古茶园生态系统。主要做法为:1、补种适宜当地的、并且与茶树生长相协调的乔木树种,增加古茶园的覆荫度,完善生态系统。补植塘深宽为50×50厘米。2、对株数较少的古茶园,可适当补植茶苗,增加茶树的种植密度。种植塘深宽为50×50厘米,表土回塘,用当地的实生苗进行补缺。

土壤管理

一、茶园耕作

大多古茶园森林覆盖率高,落叶形成的腐殖层厚,土壤疏松,肥力较高,一般不需要中耕松土。但对于森林覆盖率低、肥力低下和土壤板结的古茶园,则需要采取适当的中耕除草措施。

中耕除草措施适用于缓坡古茶园,年耕作1次,时间在11月至12月,方法为:以茶树主干为中心,在树冠覆盖范围内进行,耕作深度20厘米左右,将草翻埋。坡度较大的古茶园不宜采取耕作措施,芟草即可,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茶园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茶园肥培管理

茶树是多年生叶用植物,每年采摘次数多,土壤养分消耗大,需要补充一定的肥料才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古茶园施肥可采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基肥用农家有机肥,如牲畜粪便、厩肥、堆肥、油饼等均可。追肥以生物肥为主。

基肥:10至12月;施肥量:牲畜粪肥、厩肥每株5公斤、油枯0.5~1kg。方法: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冠覆盖边缘垂直的地面开环形施肥沟,施肥沟深20厘米左右,施后盖土。

追肥:5月下旬;施肥量:商品生物有机肥0.5~1.0公斤/株(可根据肥料说明施用),施肥沟深15厘米,施后即盖土。

树冠管理

一、剪除枯枝、细弱枝,促进新枝萌发生长。

每年5月中下旬,对古茶树上的细小枯枝和病弱枝进行修剪,剪后进入雨季较容易形成新枝。

二、采养结合,合理采摘。

在对古茶园加强肥培管理的同时,应贯彻采养结合,合理采摘的技术措施,采取“春茶采摘、夏茶留养、秋茶采摘”的采养方式:春茶留鱼叶采,夏茶不采或留一叶采,秋茶留鱼叶或一叶采,以保持良好的树势。

清除寄生(附生)植物

古茶树大多生长在阴湿的环境条件下,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很容易受一些寄生(附生)植物的侵染,如苔藓、地衣等。如果寄生(附生)植物已严重影响到古茶树的生长,导致树体衰老加剧,则应采取用削好的竹片仔细将寄生在树干上的苔藓、地衣刮除干净,以保障茶树的正常生长。

云南为古茶树办“身份证”


云南为古茶树办“身份证”

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芒景一带,有着千年万亩古茶园,但千年万亩古茶园里,究竟生长着多少棵古茶树?每年产量又是多少?这一直都是一个谜,日前记者从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获悉,他们正为那里的古茶树办理“身份证”。届时,古茶园里究竟有多少棵古茶树、产量有多少都会一清二楚。

记者在景迈、芒景古茶园看到,许多茶树上都挂上了一块火柴盒大小的纸片,纸片一面写着序号,另外一面写着茶树的树高、树幅等相关信息。

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为古茶树办理“身份证”。据介绍,景迈、芒景两村位于澜沧县惠民乡,距离县城72公里。那里的茶园面积达2.8万亩,其中连片可摘的古茶园面积约16900亩。据介绍,古茶园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为此,景迈、芒景的茶园亦被称为千年万亩古茶园,在古茶园里,茶树与其他树木一起生长,由于栽种历史悠久,许多茶树长得很高,采茶时,茶农们还需爬上茶树。

“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是惠民旅游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古茶园数字化管理工作,对古茶园古茶树进行标识,同时对茶叶产量作限量,更好地保护古茶园品牌。”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9月,他们开会为古茶树办理“身份证”,用GPS对其定位,标识牌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

“我们的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共有十余个寨子涉及到古茶树。”惠民乡党委书记李雪松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完成景迈大平掌核心区古茶园登记挂牌和电脑录入工作,今年内其余登记挂牌和电脑录入工作亦将完成。

云南茶好 古茶树更需保护好


云南茶好古茶树更需保护好

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绵延万里,汇聚了大量野生动植物,其中就包括种群庞大的野生乔木茶树在内的山茶科植物。历史研究证明,这里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存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茶叶特别是普洱茶的广泛认同,云南茶叶资源正被加速开采,如何有效运用自然资源,做到既保护古茶树又合理开发,维护其可持续发展则显得尤为迫切。

发展生态和茶文化的需要

少数民族先民通过摸索植物习性,在天然林下种植茶树,模拟或利用森林生态生产是一种古老但成功的茶叶栽培模式。云南山区地广人稀,不施肥、不翻地的广种薄收方式,无形中保持了生态天然。山区交通不便,茶叶仅在春季采摘,留有大量时间可供茶树积累养分,无人影响的古茶树生有较多附生植物,直接增进了物种多样性。

澜沧江流域居民或许是最早引种并驯化野生茶树和食用茶叶的人,悠久的种茶、制茶史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茶道、茶医、茶舞等内涵丰富的茶事活动,如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等已作为传统习俗代代相传。在各民族的婚丧、节庆、祭祀等重大节日和礼仪习俗中,茶叶是必备的饮品、礼品和祭品,它已经浸透到当地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

茶马古道是民族交流和融合的纽带,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形态最为复杂的古商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的形成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古茶树资源这一物质基础。

维持茶树物种资源的基础

古茶园产茶具有现代种植茶园无法比拟的优势。现在,这种优势被广泛认同,并被市场拿来炒作利用,推动资金追捧,其结果造成茶树过度采摘,对古茶园造成严重伤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普洱茶知识的普及,告诉消费者普洱茶不仅讲究原料好,制作工艺及后期储藏环境同样重要。另外,茶树在特定环境经千年自然选择已独具特色,不同区域及品种的茶叶魅力各不相同,分散市场需求也有助于缓解茶叶过度采摘问题。

如分布在临沧市境内勐库大叶种茶,叶色绿或深绿,有光泽,嫩芽肥壮,茸毛张显。生长在凤庆等滇西茶区的凤庆大叶茶,叶色绿润、叶面隆起,茶汤滋味浓而甘甜。产自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的冰岛长叶茶,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茶气特强。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茶的茶气更强,滋味浓烈甘滑。仔细比对不同区域茶叶,将能更深刻体会到普洱茶所蕴含的无穷变化魅力,来自古茶园的原料无疑最为纯正,保护古茶园除了维护茶叶纯正外,也是保护茶树及基因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适度开采与管理得当方能长盛不衰

经济活跃,则茶叶需求旺盛。若对古茶园形成的历史不清楚,单纯保护古茶树却破坏古茶园生物多样性,只会弄巧成拙。不去了解茶园长期形成的生态结构,不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对古茶园会构成更深层的威胁。追求短期商业利益,过度采摘茶叶等违背自然规律的开发和管理方式,终会造成古茶园的惨重损失,甚至消失。

古茶园历经千百年岁月,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稀缺和不可复制的特性,蕴藏巨大的发展社会经济和茶文化的价值,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性刻不容缓。要兼顾生态与市场同步发展就要杜绝浮躁,首先是普及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茶园的历史、特性和保护意义。其次就是企业联合管理者共同开发和保护,这种方式既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又能在解决资金和劳动力的情况下形成切实可行的保护力量,制定完整的长期的保护措施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云南将为3200年古茶树举行祭祀仪式


云南将为3200年古茶树举行祭祀仪式

记者从第七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获悉,首届中国凤庆红茶节将于5月4日至10日在临沧凤庆举办,届时临沧凤庆将会举行3200年“高龄”“锦秀茶祖”古茶树祭祀仪式、采茶制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以展示最深厚的滇红茶文化底蕴。

凤庆种茶、制茶、饮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素有“茶乡”之称,是驰名中外“滇红茶”的故乡。位于凤庆的“锦秀茶祖”古茶树树龄高达3200年,是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最粗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堪称“世界茶王之母”。在本届中国凤庆红茶节上,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便是“锦秀茶祖”祭祀仪式,届时凤庆将向全社会展示古老的茶文化。凤庆还有民国以前栽培的古茶园2万多亩,野生古茶树资源3万多亩。

据凤庆县委王美荣副书记介绍,举办首届中国凤庆红茶节对大力弘扬凤庆茶文化,把凤庆打造成“中国红茶之都”,这对于推动凤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在首届中国凤庆红茶节上,凤庆县还将开展大型的招商引资活动。

凤庆在1939年就已创建茶厂,现已开发出10多类130多个品种的茶叶,产品外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10月,时任云南省长的和志强把“滇红特级功夫茶”作为国礼赠送给来昆明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滇红特级功夫茶”从1958年至今,都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宾的外事礼茶。

制作云南普洱茶的茶树类型有哪些?


制作云南普洱茶的茶树类型有哪些?

制作云南普洱茶的茶树类型有:野生茶树、过渡型野生茶树、荒山茶、老茶园茶(古树茶)、台地茶(有机茶)等几个主要的茶树类型。

野树

野树多为乔木,树姿高挺,树高3米以上;茶树嫩叶无毛或者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5~8厘米,成叶可长达10~20厘米;茶树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低,水甜回甘长且稳定。

已知目前最古老的野树为思茅镇沅千家寨2700年的野生大茶树,这棵茶树由天福集团认养;另一棵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就是勐海大黑山巴达野生大茶树,其树高32米,树龄为1700多年。

过渡型野生茶树

过渡型野生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者半开展,树高1.5~3米;茶树嫩叶多银毫,叶缘有细锐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3~5厘米,成叶可长达6~15厘米;茶树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色或黄绿色;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略薄而刚烈。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过渡型野生茶树为思茅澜沧县邦威野生大茶树,树龄1000年,高度为12米。此树由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杂交而成,因此称为过渡型野生茶树。

荒山茶

荒山茶又称家茶,此种茶为栽培型茶树,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掺杂其中,无人采摘或者少人采摘,这种茶园可以说是荒废的茶园。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荒山茶园是景迈万亩古茶园,树高约为2~3米。

老茶园茶

老茶园茶又被称为生态茶,这种茶基本上由野生茶树移植而来,所以也称为栽培型野生茶;茶树芽体肥壮多银毫,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2~3厘米,成叶长5~10厘米;茶树叶缘有细锐齿,叶身最薄,毛茶多呈浅绿、黄绿色;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却留存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台地茶

台地茶又被称为灌木茶,目前云南茶区这种茶园最多,光是大渡岗茶厂就有2万多亩。台地茶为现在使用最多的茶,因为台地茶较容易种植,产量也较多,其缺点就是没有遮荫,且有些茶园会喷洒农药或者必须喷洒农药。目前,管理的好的台地茶园也叫有机茶园,有机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七彩云南茶业公司在山东滨州举行 云南古茶树春茶品鉴会


七彩云南茶业公司在山东滨州举行云南古茶树春茶品鉴会

6月12日,以“龙年春茶,经典再现”为主题的2012年七彩云南古树茶春茶品鉴会在山东省的滨州举行。

此次品鉴会是七彩云南为支持当地经销商而举办的七彩云南茶叶品鉴会。这次品鉴会是针对当地高端政务、商务、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而进行的七彩云南茶业公司的品牌文化介绍及云南古茶树春茶产品的特别推荐,以促进云南茶业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产品品质文化在当地的推广和提升。

山东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延明,滨州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向阳,滨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织副书记孙承志,滨州市人大、市委、交通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的有关领导参加了此次品鉴会。七彩云南茶业公司特许经营事业部运营部的经理朱世臣、华北区域的经理郝建,就云南古茶树春茶的特点、七彩云南茶业公司的品牌文化向来宾们作了认真的介绍和讲解,七彩云南茶业公司昆明公司总部的茶艺师在品鉴会现场进行了茶艺表演。生动活泼的品鉴会使来宾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云南古茶树春茶的独特魅力,更好的展示了七彩云南茶业公司的企业形象,对七彩云南茶叶品牌在当地的推广将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走进七彩云南双江千年古茶树


走进七彩云南双江千年古茶树

深秋来临,寒风已起,是到了喝红茶品普洱的好时节了。为了更深地了解普洱茶的生长、环境、采摘、制作、发展等情况,近20名南京资深茶友,带着憧憬、怀着好奇,不畏路途遥远,背起行囊,来到七彩云南双江,参加了《江南茶道》云南茶文化之旅活动。

世界茶树发源地

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1700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勐海等)和临沧地区等。这些地区具有终年雨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所产茶叶是纯绿色茶饮。

数百年历史的野生普洱茶树正在慢慢减少,为了保护好先祖留下的自然文物,云南省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保护上年份的普洱茶树,树龄达到500-800年的古树已经禁止采摘茶叶了。普洱茶树与樟脑树、枣树等混生,所产茶叶冲泡之后会有独特的樟香和枣香等香气,品质特优。

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975年,普洱熟茶用于生产,随着逐年的发展,人们对普洱熟茶进一步了解认可,工业化批量生产势在必行,可传统的熟茶工艺制作过程相对缓慢,各种香型需靠陈放几年缓慢转化。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老师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普洱茶被国家质检总局于2008年5月13日以总局2008年第60号公告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也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08年8月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10号(总第123号)批准发布,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有一个名字很长的县名

从云南著名茶文化学者詹英佩女士所著一书《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可以知道,云南是个有着26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在云南的这片土地上有30多个民族自治县,其中有一个是以四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自治县,那就是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这是一个大家觉得名字有些奇怪而且字数很长的县名。

而双江这个很表意的地名,一听便让人联想到这地方一定与两条江有关联。真是名副其实,双江的确与两条江相依:澜沧江和小黑江。澜沧江在其东面,是双江县与景谷县的分界线;小黑江在其南面,为双江县与澜沧县的隔界江。

1951年以后,即半个世纪以来,云南茶品无论是国际大奖还是国内大奖,细究原料成分总能找到双江茶的影子。从封存的档案中可真切地看到,双江茶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美质超群,不争不傲。喧嚣之后,榜名高昭,中国大叶种茶的王冠最终落归双江勐库。

野生古茶树群落世界第一

当今世界四大原始茶种,临沧占据了一半,勐库大叶种更被中国茶界盛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双江勐库邦马大雪山即勐库人称的西半山,属于邦马山脉中的一段,此段山脉在勐库境内由北向南纵贯60千米,整段山脉海拔均超过2700米,最高主峰海拔达3233米。

邦马大雪山2500米以上的地带现在仍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中生长着成片的千年以上野生古茶树,面积超过1.2万亩,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广、保存最完好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中外茶叶专家公认,双江勐库邦马大雪山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核心区域。

这个原始植被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有着“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之说。而在原始森林中,世界古茶谷生长着的1号古茶树,据有关部门测定,已经有3500岁以上的生命。(原题《七彩面纱下那神秘的千年古茶树》)

云南昌宁:千余株古茶树成了村民“摇钱树”


云南昌宁:千余株古茶树成了村民“摇钱树”

提起昌宁你便想到了千年茶乡,这里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境内保存着大量的古茶树、古茶林。其中,较为集中的古茶树群6片1万余株,野猪山就是古茶群集中分布的一个点,分布着千余株百年以上古茶树,其中12株树龄已达千年以上。在那里,古茶树包裹着村民的房屋,寨子的田边地头栽种着古茶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如今,当地村民利用自身宝贝发展产业致富,古茶树变成了“摇钱树”。

生机盎然古茶树

古茶林里的人家

目睹:古茶树和房屋相互交融

七月的野猪山,雨雾蒙蒙。日前,记者涉足于这片古茶树,被这里的风景深深迷住,难以忘却。野猪山位于澜沧江西岸,属漭水镇老厂村范围,平均海拔2000多米。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条件,造就了古茶树的特殊生活环境。走进古茶树群,每一个自然村的田边地头、房前屋后都分布着大量的古茶树,古茶树包裹着房屋,房屋身在古茶树中,相互交融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当地人告诉记者,这些茶树一直以来,都是以这样的一种半野生方式生存着、延续着。

据统计,这里分布着千余株百年以上古茶树,其中,12株树龄已达千年以上。

品牌:“老乔生”已远销省内外

近年,野猪山的古茶树正随着一个叫“老乔生”的茶叶品牌走出大山,走进喜茶爱茶者的生活。“老乔生”就是从这些古茶里得到灵感,意为“古老的乔木生态茶”。随着市场对生态茶的需求越来越大,世世代代生活在野猪山的农民鲁忠相等几个农民看准了商机,注册成立了“野珠山古树茶专业合作社”,并建立起了集初制、精制、包装、营销为一体的茶叶加工厂,依托独特的古树茶资源,开始了“老乔生”的创业路子。

据合作社理事长鲁忠相介绍,合作社现已发展会员160户,去年共生产干茶60吨,实现产值300余万元,支付农民鲜叶款200多万元。其中百年以上古茶产量1.3吨,实现产值130多万元,其余茶叶95%以上是树龄在5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大树茶。目前,百年以上古树茶加工出来的红茶、绿茶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远销广州、成都、昆明等地。

古树茶太少,只能用这样的小机器来加工

村民:古茶树摇身变成“摇钱树”

今年70多岁的老人李开文告诉记者,过去这种大树茶叶与当地茶混在一起销售,卖不出更好的价格,有的人家干脆把茶树砍了栽种为其它的经济林果。如今,有了“老乔生”这个品牌,他们的古茶树一下子变成了“摇钱树”,大家都把它们当成了宝。

看着雨雾中生机盎然的古茶,茶厂专门负责原料收购的常务副厂长杨中平告诉记者,古茶树是老祖宗给他们留下的宝贝,每年采摘茶叶的时候,茶厂都要派出专业人员,挨家挨户地去守着茶农采摘,直接在茶树下进行收购,以保证茶叶的品质。“用古树茶加工出茶上市以后,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欢迎,现在每天都能接到省内外茶商的电话要求定购。今年出厂价达到了1190元/公斤,但仍然供不应求。”杨中平说。(崔敏刘增向吴再忠徐剑春)

普洱茶地位: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的重要中心


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的重要中心

茶树原产地之争是自英国人勃鲁士1824年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开始的。自那以后,许多科技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茶树原产地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有“阿萨姆”说、“伊洛瓦底江源”说、“东南亚”说等等;但世界大部分学者认为茶树原产我国。如1892年美国的瓦尔希写的《茶的历史及奥秘》中,1893年法国金奈的《植物自然分类》中,1960年前苏联的杰莫哈节《论野生茶树进化因素》里,以及近年来日本“茶树原产地研究会”志村桥博士、桥本实博士的论文里,都认为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则进一步指出,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云南则是这原产地的中心。茶树资源专家虞富莲、陈炳环、谭永济等在对云南全境茶树资源考察后,从云南茶种(Species)的数量、新种的发现、茶种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特点、云南的地质历史等,论证了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1994年,陈兴琰教授等又以云南古今地质变迁和被子植物的分布为依据,结合茶树起源的亲缘性、时间性、空间性三个方面,进一步系统地论证了茶树的原产地在云南。总结以往研究结果,云南是世界茶树的重要原产地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云南的地质条件和气候因子为茶树的起源提供了重要条件

云南位于东经97°39?—106°12?,北纬21°09?—29°15?,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属于低纬高原区。云南地质古老,因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岭纵横、山高谷深的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全省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部、东南部、南部流去;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米。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海拔高差达6000多米。由于受到印度洋和太平洋等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温暖湿润的气候。因此,云南古代和以后的气候以及地形、地貌、演变等都是适宜被子植物包括茶树的起源和大量繁衍,以植物种类丰富著称于世,被誉为“植物王国”。全世界被子植物已知的544个科中,云南就有256个科。著名的第三纪孓遗植物鹅掌楸、水杉、金钱松、枫香仍在滇东和滇西的原始森林中存在。还有起源古老的八角科、五味子科、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等,在云南都有较多种类。茶树属山茶科,并由山茶属植物演化而来,山茶目植物的起源时间约距今6—7千万年之间,而山茶属植物可能在距今4千万年。根据对茶树花粉的研究认为,茶树出现于中生代末至新生代初期。

2、云南的山茶属植物和茶组植物种类最多

世界上已报道的山茶属植物有23个属380余种,我国有15个属260余种,大部分集中在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而云南也素有“山茶甲天下”之称。茶树与红山茶、红花油茶、西南连蕊茶等山茶属植物在外形特征方面很相似,并在自然环境中相互混生。我国植物学家张宏达、闵天禄和茶叶专家虞富莲、张芳赐、叶创新等先后报道了山茶属中茶组植物的47种4变种,目前云南已发现的茶树种类就有35个种3变种,占茶组植物的80%,其中具有较多原始形态结构的大厂茶、厚轴茶、大理茶等在云南都有集中分布。始建于1983年的“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中,保存了省内68个县市、8个省区和5个国家的以云南大叶茶为主的各类茶树资源860份,并且每年都在逐步增加。按照某种植物属种最多的地区,也就是那种植物的起源地区的观点,可以认为,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

3、云南的大茶树资源和古茶园分布面最广、数量最大

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和保护了古茶树资源。云南除滇西北高寒地区外,几乎都发现有野生茶树生长,其中树高在数十米以上的有20余处,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有十余株。而巴达大茶树、南糯山大茶树、邦崴大茶树曾经分别代表了茶树的野生类型、栽培类型和过渡类型,被称为“云南三大古茶树王”。同时,云南还是我国乃至世界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保存数量最多的地区。云南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据统计,目前云南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在60公顷以上的有14片,总面积超过1.8万公顷。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双江、镇沅、澜沧、普洱、屏边、勐海等地又发现连片野生茶树,数量之多,面积之广,实属罕见。其中海拔在2250米-2800米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海拔1500米-1700米的景迈万亩古茶园是面积最大的普洱茶种群落。这些大茶树和古茶园是云南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和见证,也是国家珍贵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4、云南茶树资源的传播

从被子植物的进化可以知道,原始被子植物是起源于亚热带区域的高山上,茶树也是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云南的茶树因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毁灭,得以生存和发展。由于茶果难以凭借风和昆虫四处传播,主要传播方式是从高处移到低处,或借助水的流动散播到遥远的地方。云南境内有“三大山系”和“六大水系”,是萨尔温江、湄公河、红河、伊洛瓦底江等许多大江、大河的上游。茶树种子通过这些江河传入缅甸、老挝、泰国、越南以及邻近缅甸的印度北部,在这些地方发现了类似云南大叶茶的乔木型茶树也是很自然的。虞富莲研究员等认为,茶树大致沿着三个方向自然传播:一是沿着云贵高原的横断山脉,从澜沧江、怒江等水系向西南方向,即向着低纬高湿的方向演变,使茶树逐渐适应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栽培型的云南大叶茶是其中的代表。二是茶树沿着云贵高原的南北盘江及元江向东及东南方向,即向着受东南季风影响,且干湿季分明的方向演变,这类茶树的代表种有五室茶、五柱茶等。三是沿着云贵高原的金沙江、长江水系东北大斜坡,即向着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且干燥的方向演变,经人工选育栽培的云南东北部的苔茶是这类茶树的代表。

5、云南发现和利用茶的历史悠久

云南茶树资源的多样性蕴藏着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多样性,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1975年云南省博物馆提供了宾川羊树村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一块果实印痕标本,经专家鉴定是茶树果实;据考证,罗平、师宗从野生茶转移为家种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另据傣文记载,早在东汉时期,云南已有茶树栽培;唐朝樊绰著《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界诸山即当今思茅、西双版纳地区)。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他们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较早的民族。如在对茶树的利用方面,至少能列举出5种不同功效,如提神解乏、消炎解毒、腹泻腹涨等。不同民族对茶的加工和饮用方式更是各具特色。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南诏国时期,大理、景东一带的彝族先民就形成了“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饮茶习俗,其它诸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佤族的“烧茶”、拉祜族的“烤茶”、彝族的“土罐茶”、纳西族的“龙虎斗茶”、藏族的“酥油茶”等已作为传统的饮茶习俗,代代相传。另外,茶对各民族的影响已浸透到精神和宗教方面,在婚丧、节庆、祭祀等活动中,茶叶常常作为必须的饮品、礼品和祭品。因此,源远流长的云南民族茶文化,从侧面也反映了茶树起源于云南。

综上所述,从大量的事实到基础学科提供的理论依据,都证明云南不仅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心,而且也是演化变异中心。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变异茶树“紫娟”》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树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