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

传统普洱茶虽有对人体立即性的正面功效,但比起一般绿茶,其强烈的口感有些令人却步。所以普洱茶在“文革”时期有了重大改变,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的出现。

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形成,是在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2O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期,吸取广东省与香港茶商人工加温加湿、快速陈化的湿仓观念,加上原先内地炒青后、干燥直接竹篓装的微湿后发酵做法,不断加以改进,利用微生物促进茶叶人工发酵的工序。

普洱熟茶与滇青最人的差别在于渥堆,渥堆工序也左右着质量优劣的关键。每次取用青毛茶十公吨为一渥堆单位,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箐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毛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内部温度不可过高,视制作当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箐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焦炭化。经多次翻堆后,茶箐含水量接近正常时,便不再继续发热。整个渥堆工序时间,视所需发酵度状况不同而异,一般传统做法约四至六周。近几年厂家为减轻堆味、增加口感而改良工艺,低温、少量多次潮水、长时间发酵,已将渥堆时间增长至八至十二周。

渥堆人工熟化除了氧化作用外,其发酵基本上是利用湿度来培养微生物,再藉微生物产生大量的热能与分泌的酶来进行化学反应,使儿茶素与多醣类氧化降解,除了让茶汤有特殊香气与口感醇化外,许多抗氧化性成分更有益人体健康。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值,会产生不同的菌种,也因此对普洱茶质量会有绝对性的优劣影响。

目前,在云南某些民间茶厂利用特定微生物进行渥堆发酵,与国营(国有)厂使用传统潮水方式不同,其产品差异性甚大,发酵后半成品与红茶的香气口感有些类似,而没有明显堆味。未经潮水增湿,直接以菌类发酵的制作工序,至今仅少数厂家与个人在少量生产,并未普及,市场接受度与质量优劣还待后续观察。

以上就是具体介绍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能更好的了解普洱茶。

CY260.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渥堆”技术的发明人是谁?


普洱茶“渥堆”技术的发明人是谁?

吴启英

被普洱茶界誉为“普洱熟茶渥堆技术的创始人”。

唯一获得普洱茶生产技术领域的省级科技成果奖

唯一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的茶品

荣获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荣誉称号

1974年吴启英发明了“普洱熟茶渥堆技术”,极大的改善了普洱茶的品饮品质,将传统普洱茶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45天左右,并为云南省的现代普洱茶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生产工艺提出了规范的品质要求,使普洱茶得以实现工业化、标准化、产业生产,从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1983年,吴启英先生联合云大生物所,主持了“普洱茶发酵工艺原理研究”项目,负责对工艺及各种技术参数和试验茶叶的审评鉴定,并得出了研究结果:普洱茶后发酵的机理是微生物在起主导作用。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荣获云南省政府1984年科技成果四等奖,是迄今为止云南普洱茶生产科技领域获得唯一的省级科技成果奖,吴启英成为该领域第一个获得省级嘉奖的茶叶科技工作者。

2007年1月10日上午,昆明市政府、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组织的首届中国普洱茶商务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在这次旨在弘扬云南普洱茶文化,促进普洱茶茶品牌建设和商务发展高端会议上,普洱茶渥堆技术发明人吴启英获得中国普洱茶终生成就大师荣誉称号

吴启英,女,1938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1963年从安徽农学院茶叶系毕业后,响应支援祖国边疆的号召来到云南,在昆明茶厂工作,被评为茶叶高级工程师,退休前长期担任昆明茶厂厂长。2005年8月19日逝世。

在吴启英漫长的茶叶生涯中,创造性地发明了“普洱熟茶渥堆技术”,使普洱熟茶的大规模、工业划生产成为可能;主持制定的《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为现代普洱茶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生产工艺和规范的质量标准。吴启英的一生,为普洱茶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茶叶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现代普洱茶之母”。

吴启英的普洱茶熟茶渥堆发酵工艺一直被国家列为国家机密,因此除了少数老国企如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还有所继承以外是没有民营企业和个人完全掌握此项技术。

“吴启英”后经家人同意被注册为商标,作为“吴启英”这个品牌,其茶品从原料的选取及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制作都由吴启英的关门嫡传弟子也她的女婿——魏晓峰亲自掌控。

在2008年5月,“吴启英”牌的黄金芽和玉露尖被选为国礼赠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是普洱茶界的最高荣誉和巅峰之作,被载入史册(共提供三套用青花瓷陈放熟茶、生茶各一罐装与酸枝木礼盒中,因为一套赠送,一套存档,一套博物馆留底)。

普洱茶的渥堆


普洱茶的渥堆

渥堆是黑茶制造中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经过这道特殊工序,使叶内的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以形成黑茶特有的色、香、味。

渥堆要求有适宜的条件。渥堆场所要清洁,无异味,无日光直射,室温保持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85%左右。

渥堆要求操作过细。一、二级叶初揉后解散团块,堆在蔑垫上,厚15-25厘米,上盖湿布,并加覆盖物,以保湿保温,促进化学变化。在渥堆进行中,应根据堆温变化情况,适时翻动1-2次。三、四级叶初揉后不需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成高100厘米,宽70厘米的长方形堆,并再加覆盖物。一般不翻动,但堆温如超过45℃,要翻动一次,以免烧坏茶坯.如初揉叶含水量低于60%,可浇少量清水或温水,每百公斤茶坯喷水6公斤左右,并要喷细、喷匀,以利握堆。在渥堆过程中,为做到保温保湿,还要注意将茶堆适当筑紧。但不能筑紧过度,以防堆内缺氧,影响渥堆质量.渥堆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春季12^-18小时,夏秋季8-12小时。渥堆程度,以掌渥茶堆表面出现由热气而凝结的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青气消除,发出酒糟气味,附在叶表面的茶汁被叶肉吸收,粘性减少,结块茶团一打即散为适度。渥堆不足的茶坯,叶色黄绿,有青气味,粘性大,茶团不易解散。渥堆过度的茶坯,摸之有泥滑感,有酸馒气味,用手搓揉时叶肉叶脉分离,形成丝瓜瓤状,叶色乌暗,汤色浑浊,香味淡薄。因此,渥堆过度茶叶不宜复揉,应单独处理,不与正常茶叶混和。

关于渥堆化学变化的实质,据报导,关于渥堆的理论目前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等三种学说。但一般认为在渥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水热作用,同时也不否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水热作用的主要方面是茶坯水分。如茶坯含水量过低,堆温就不容易升高。实践证明,只要茶坯含水量控制适当,即使堆温稍有变化,对渥堆质量影响也不大;相反,如含水量控制不当,即使堆温掌握再好,也会影响渥堆质量。渥堆茶坯含水量以60-65%为宜。过高茶坯容易渥烂,过低,渥堆进程缓慢,化学变化不充分.渥堆需要适宜的堆温,堆温以30-40℃,不超过45℃为宜。在渥堆过程中,堆温是逐步上升的,如开始为30℃,24小时后可升到43℃。随着堆温的上升,化学变化加速进行,因而茶坯的色、香、味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当渥堆进行到16~18小时,堆温升到36-38℃,叶色呈暗黄色,酒糟气味浓烈,黑茶品质特点已趋于完美。如再继续下去,品质就会向反面转化,产生酸馒气味。

经过渥堆,茶坯的色、香、味都有变化,这是由于内含物质化学变化的结果。鲜叶经过高温杀青,酶的活性已被破坏,但在水热作用下,茶多酚的非酶性氧化仍在进行,所以茶多酚逐渐减少,尤以渥堆过程减少最多。据湖南农学院资料:以鲜叶中茶多酚含量100,则杀青叶为92.21写,揉捻叶为92.12%,渥堆叶为80.18%,黑毛茶为78.28%。在渥堆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叶色,由绿色变为黄褐色,这与叶绿素的破坏有密切关系。经杀青、揉捻、渥堆到干燥,叶绿素含量仅存14%左右。以鲜叶中叶绿素含量为100,则杀青叶为79.34%,揉捻叶为71.19%,渥堆叶为35.86%。叶绿素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茶坯在水热作用下,叶绿素受高温高湿环境影响,易于裂解、脱镁转化,同时由于醇、醛类物质氧化产生酸,酸中的氢离子与叶绿素结构中的镁核发生取代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叶子失去绿色而变为黄褐色。另外一些色素如胡萝卜素(橙色)、叶黄素(橙黄素)、花黄素(黄色)和花青素等在初制过程中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对茶汤和叶底色泽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茶叶色泽的变化,除受上述各种色素变化的影响外,还受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影响。此外,在渥堆过程中,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糖类也有变化,茶多酚氧化的中间产物邻醒与氨基酸结合产生一种香味物质,这些都对黑毛茶香味产生良好影响。

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


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

普洱茶渥堆发酵是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一个程序,可是又有谁知道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是怎么样的呢?

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必须注意的8点:

(1)必须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发酵的目的,是要获得优异的茶品,满足市场需要。优质普洱茶最基本的质量前提是品质的"合格".

(2)合理确定渥堆茶的数量:渥堆茶数量多少、堆的大小、高低,关系到"发酵"茶的温度、微生物种群及数量、茶堆透气性、茶叶多酚类物质转化的速度和程度。渥堆茶数量过少。堆温低,微生物活性不足,酚类物质转化慢,茶叶容易受"沤"、易"馊",成品叶底软粘稠,汤浊而欠亮;渥堆茶数量过多,通风不足,堆内茶口十在"无氧"状态下,容易还原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易酸、味苦涩,易导致发酵过度而出现"烧心",汤色浅薄,叶底硬脆,色黑无光泽。渥堆茶数量的多少,应视晒青毛茶的老嫩,二级以上晒青原料,每次渥堆发酵的数量控制在3000~5000千克,最低不少于3000千克,最好不超过5000千克。三级以下的低档原料,视渥堆场地面积、空间大小,控制在6000~25000千克之间。嫩茶量宜少、堆宜低;老茶量多堆大,堆宜高。渥堆高度控制在70~100厘米。

(3)控制水份毛茶补水增湿,是普洱茶渥堆发酵的关键技术。水分过多,堆内透气性差,易缺氧、微生物厌氧菌大量产生,茶品易酸馊、叶底易软烂而粘稠;水分过少,好气性细菌多,温低而干烧,转化慢,达不到预期的发酵效果。

(4)控制温度:发酵茶堆的温度高低,是普洱茶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关键因素。保持适当的温度范围,有利于微生物的大量滋生繁殖,微生物分泌酶的活性、催化活性及速度都会增强并加快,茶叶多酚类化合物的转化也能随之快速转化、降解。

(5)注意通风:通风透气是普洱茶渥堆发酵的又一技术要求。在一定温湿度作用下,发酵茶叶发生着剧烈的化学变化,微生物大量繁殖滋生、高分子化合物逐渐分解、聚合、降解。

(6)掌握好翻堆时间:翻堆,是普洱茶发酵中,人为调节茶堆温度、湿度、空气等的主要手段,也是控制发酵进程的重要措施。通过茶堆的翻动,观察发酵茶叶的变化,调整发酵茶的位置,使上下、内外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发酵程度的整齐一致。同时,平衡茶堆的温度、湿度,增加透气性,解散"结团"茶条。

(7)发酵时间:普洱茶的发酵时间,指从晒青毛茶补水增湿、渥堆开始至发酵适度、茶条呈猪月二F色、陈香显露、汤色红浓明亮,可以"出堆"摊凉所经历的时间。云南属立体气候,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发酵普洱茶所需要的时间不尽相同。春茶一般需60~70天,夏秋茶一般50~60天。低热地区发酵的,时间较短,寒温带地区发酵的,时间较长。

(8)发酵程度的掌握:由于市场和消费者喜好的多样性,使普洱茶在"发酵程度"的把握上出现了多样性。半生熟、六成熟、七成熟等关于普洱茶"发酵程度"的描述和与之匹配的产品在市场上大量出现,含混不清。

本文就是对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的具体讲述,其实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需要注意很多方面。

现代普洱茶传奇


现代普洱茶传奇

2005年,云南马帮清脆的马铃声响彻大江南北,人们开始了解一个特殊的名字——普洱茶。

普洱茶因为自古以来在云南普洱县这个地方集散而得名,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普洱茶故乡云南,喝普洱茶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过去,即使当地的百姓也很难喝到普洱熟茶,这是因为普洱熟茶很难人为控制形成。而如今人们所欣赏和喜爱的现代普洱熟茶,产生的时间却不过三十多年。

1973年夏的一天,云南的昆明茶厂接到了一份来自香港的订单。

“这个时候,香港当时要普洱茶,我们不知道怎么做,做出一批叫做云南青的,交给香港,香港的商人看了之后说,这个不是普洱茶,泡起来是绿绿的颜色,我们要的是红红的颜色。”

更奇怪的是,港商还拿出了他们所要的普洱茶的样品。

“人家香港商人,就把广东的茶叶拿给我们,你们要做出这样的茶来。”

这样一种结果让茶厂的人一头雾水。他们送去的云南青,是当时产量最大的普洱茶,泡制后色泽黄绿,入口微苦,因为没有经过发酵,所以又被称为“生茶”,而香港人所要的“红红的”的普洱茶,是经过发酵的熟茶。普洱熟茶汤色红浓,晶莹剔透,还有象油脂一样的东西浮在表面,叫冷后浑,喝起来有股沉香味,而且冲泡后的叶底鲜活舒展有弹性,叶面完整,品质的确比生茶高出一筹。

普洱熟茶的形成纯属偶然。这种窄窄的山间小路,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以普洱县为中心点,它们分散成六条路线,通过马匹的驮运,将茶叶和其它物品输送到云南以及更远的地方。马队在云南的高山峻岭间艰难地行走,往往要用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才会到达目的地。在漫长的运输时间里,起运时的生茶会悄悄地发生变化。

“马帮运送这个普洱茶过程当中,这个普洱茶通过风吹、雨淋、日晒,然后无意间它就发酵了,发酵了之后,当时大家认为它是坏了,但是有人说试一试这个茶能不能喝,结果泡出来之后,发现这个茶汤色非常好,喝起来口感比原来的茶好得多,喝下去也挺舒服的,那么逐渐逐渐的,大家就把这种茶,列为一种茶的品种。”

普洱熟茶的发酵过程如此漫长,所以在当时,普通人是很难有机会喝到的。

“我这个茶摆到哪儿,然后就听天由命,看它怎么样转化,这个时间就不等了,所以传统的一个说法是爷爷做茶,孙子喝,就等呢,时间很长。”

让人们感到奇怪的是,熟茶在普洱本地都难得一见,为什么会在千里之外?的广东出现呢?是不是广东人掌握了特殊的工艺,缩短了发酵时间呢?当时昆明茶厂的厂长吴启英一行就到广州去学习,但是,结果却一无所获。当时一同随行的同事还记忆由新。

“到广州去巡视,到广州,他们把铁门关着,不让我们看,他们也不给介绍,最后我们这些参观的人,没有学到什么就回来了。”

广州之行让吴启英等人非常郁闷,却也激起了他们想要改进普洱茶发酵工艺的强烈愿望。实验开始了。没有任何现成的资料,办法只有一个——不断地尝试。最先想到的方式是热发酵。

“一开始是蒸汽,用热发酵,但是考虑几点呢,就是说,发酵用雾来蒸,蒸汽由雾来蒸,那么把茶堆起来以后,里头通蒸汽进去,那么既加了水分,又增加了温度。但是这样做,做了两三回不行,失败了。”

蒸汽发酵制作出的茶,滋味和汤色都不理想,问题出在哪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茶叶的品种问题。

作为茶叶的故乡,中国的名茶种类众多,而名茶的优劣,一方面决定于茶种本身,另一方面决定于恰到好处的加工方式。清淡的绿茶经过了烘干、炒干,不适合发酵,回甘的乌龙适合半发酵,那么,初次试验的失败,是不是因为选择的茶叶不适合进行全发酵呢?如何找到最适合发酵工艺的茶种呢?人们想到了一句话“高山云雾出好茶”。

在多山的云南,很多地方生长着高大的古茶树,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在高山独特气候的滋养下,它们产出的大叶种茶,经过当地少数民族使用传统的茶叶制作方法,把采下来的古树茶经过人工杀青,揉捻,接下来的工序和普通的绿茶略微不同了,就是把茶叶自然晒干,而不是烘干、炒干,制成晒青毛茶正是吴启英要找的原材料。原料找到了,下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发酵工艺。

“晒青茶,把它堆起来,压碎进去,然后用蓑衣、用篷布给它盖上去。”

因为熟茶里需要微生物活动才能进行发酵,温度太高了,把茶叶里的微生物杀灭了,就会影响发酵。看来,必须选择另外的发酵方式。吴启英决定试试渥堆法。

“一定数量给它堆起来,开始也是从小到多,怕茶叶浪费,但是不行,它最少要5吨以上,为什么,这个加了水以后,它自己的温度才会升,两三天就升到几十吨,后来发现这个方法好。”

终于找到了可行的方法,但是茶叶是吃的东西,更何况又是几十吨的数量,它的温度涨得很快,在这种温度下,会变成什么样子,当时吴启英心里也没了底。

“那么就是天天观察,随时抽样,品尝,凭感官,监督它的真正变化。就这样反反复复的,也记不清实验了多少次,最后拿出合格的产品,就是现在的普洱茶。”

1975年,利用人工渥堆技术的普洱熟茶开始正式生产了,发酵时间由自然发酵的几年、十几年缩短到四十五天就可以完成。而这项技术的创始人吴启英女士,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

又不断的对这一技术加以改进,成就了今天现代普洱茶优良的品质。2005年8月,吴启英女士离开了我们,同年,她用毕生精力研究的渥堆技术形成的现代普洱熟茶已随着马帮进京,而响誉中国。

普洱茶的渥堆发酵


普洱茶的渥堆发酵

依制作工序的不同,普洱茶可区分为生茶与熟茶两大类。而是否使用“渥堆”技术,正是区别两者的关键。不少人对这项技术存在误解,甚至把“渥堆”与“湿仓”划上等号。这里我们将作一下简单的介绍和澄清。

历史上,普洱茶的后期发酵(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是在长期储运过程中逐步完成其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从而形成普洱茶特有的色、香、味的品质风格,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1973年起,昆明茶厂采取渥堆速成发酵的办法来达到上述品质形成的目的。渥堆的原理是通过湿热作用,促进多酚类化合物非酶性自动氧化,转化茶叶内含物质,减除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发展特殊香气。

渥堆的场所要求清洁,无异味,无日光直射,室温保持在25度以上,相对湿度在85%左右。将茶菁分级堆在篾垫上至一定厚度,喷水,上盖湿布,并加覆盖物,以保湿保温,促进化学变化。

关于渥堆的理论,目前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等三种学说。但一般认为在渥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水热作用,向时也不否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水热作用的主要方向是增加茶坯水分。如含水量过低,堆温就不容易升高。随着堆温的升高,化学变化加速进行,因而茶坯的色、香、味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1983年,省茶司曾因对渥堆工艺的掌握缺乏科学性,对发酵中茶叶生化成份的变化,知之不详。且又由于发酵周期长,影响加工速度,劳动强度大,乃拨款委由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工作,以改革发酵工艺,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

通过反复试验研究,认为普洱茶发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酵类(植物酶类)综合发酵的过程,而发酵结束后,是一个缓慢的酯化后熟过程,逐渐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陈香风貉,其陈香随后期酯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存放时间越长的普洱茶,其陈香风格越浓厚,质量也越高。酯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低级的酯是香气的挥发性的液体,高级的酯是蜡状黏稠液体,是动植物油脂的主要组成部分。普洱茶发酵是微生物及其酶系与茶体酶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起主导作用,而茶体中酶的作用缓慢,占次要地位。

“渥堆”决定普洱茶口感


“渥堆”决定普洱茶口感

热门收藏

在上周刚结束的深圳茶博会上,普洱茶依旧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不过,不少对普洱茶一知半解的消费者甚至连生茶和熟茶的概念都没搞清楚就贸然开始藏茶。据行家介绍,生茶和熟茶是工艺截然不同的两种普洱茶,并非像某些人宣传的“生茶存放一定时间后便可转化为熟茶”。生茶和熟茶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经过“渥堆”这道工序。

文/图记者郭晓昊

“在‘渥堆’工艺出现之前,市面上只有生茶,放得年头再久的也都是生茶。”合和昌茶业董事长钟广林告诉记者,“生普”和“熟普”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而绝非像某些人宣传的“生茶存放一定时间后即可转化为熟茶”。“许多茶友都问我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生普和熟普就像男人和女人,天生不同,男的一辈子都是男的,女的一辈子都是女的。”

据他介绍,普洱茶“渥堆”技术的成熟,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70年代初期,经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汤桂林、张诚等人研发成功后,再由昆明茶厂吴启英等人组团到广东学习、考察,将“渥堆”技术带回云南进行推广、普及。

普洱熟茶与生茶最大的差别在于“渥堆”,“渥堆”工序也左右着质量优劣的关键。每次取用青毛茶十吨左右为一“渥堆”单位,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箐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毛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内部温度不可过高,视制作当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箐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焦炭化。经多次翻堆后,茶箐含水量接近正常时,便不再继续发热。整个渥堆工序时间,视所需发酵度状况不同而异,一般传统做法约四至六周。近几年有厂家为减轻堆味、增加口感而改良工艺,低温、少量多次潮水、长时间发酵,已将“渥堆”时间增长至八至十二周。

“渥堆”可加速茶叶发酵

“以前是‘爷爷做茶孙子卖’,因为普洱茶的自然转化时间较长,往往有几十年的巅峰期。为让消费者能早日喝到普洱茶,‘渥堆’工艺才逐渐普及起来。”钟广林表示,“在‘渥堆’期间,普洱茶的发酵要40多天,这样制成的熟茶毕竟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是人工催熟的,其品质和价值都与自然陈化的生普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据悉,部分2003年高品质生茶,放到现在要3000元一饼,甚至更高,其中包含了时间成本和存放成本,而同样年份的熟茶摆到现在也就五六百元一饼,今后的差价可能会更大。记者观察发现,由于中低档普洱茶市场已经过于饱和,合和昌、八角亭等坚持高端定位,从原材料开始把关,建立严格标准,无论做生茶或熟茶,在按既定标准收回毛茶后,再进一步考虑这款茶需要怎样拼配才发挥其最佳口感;熟茶则在拼配好后,再按一定比例放入发水池里面渥堆。钟广林表示,渥堆可以加速茶叶发酵,让消费者更早地感受到普洱茶的口味。不过,一旦处理不好会过熟、炭化。“有可能只有甜水、淡香,而缺乏丰富的内涵。”钟广林还认为,“茶叶应按加工工艺不同进行分类。例如云南的茶叶原料,按不同的加工工艺既可做成绿茶、红茶,也可以做成普洱茶,勐海地区的原料,更适合做出高品质的普洱茶。”

“渥堆”人工熟化除了氧化作用外,其发酵基本上是利用湿度来培养微生物,再借微生物产生大量的热能与分泌的酶来进行化学反应,使儿茶素与多醣类氧化降解,除了让茶汤有特殊香气与口感醇化外,许多抗氧化性成分更有益人体健康。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值,会产生不同的菌种,也因此对普洱茶质量起决定性的影响。

现代普洱茶工艺制作流程


现代普洱茶工艺制作流程:

摊鲜: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

杀青: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拼配:根据茶叶各花色等级的质量要求,将不同级别、不同筛号、品质相近的茶叶按比例进行拼和,使不同筛号的茶叶相互取长补短、调剂品质、提高质量,保证产品合格及全年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渥堆:渥堆,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

筛选分类:筛选茶叶分级的步骤,一般则细分为十级,按照茶品及茶型之茶菁级数,依要求而分级分类并无固定或特别的要求。

紧压成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清代贡茶与现代普洱茶


清代贡茶与现代普洱茶

普洱茶越陈越香,很多茶商在制茶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一个“古”字,但是清代的贡茶与现代的普洱茶相比区别还是非常大的,盲目套用古代的一些词汇,只能使茶商显得非常不专业。现代人喝茶与清代皇室喝茶有着非常大的口感差异,清代皇室喝茶追求的是茶叶的甘甜,至于苦与涩则是茶叶劣质的表现。所以甘甜爽口的西湖龙井,苦涩度极低的困鹿山与曼松才能入选皇家贡茶。如果有人把生津回甘强烈的老班章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室,进贡者脑袋搬家的概率极大。所以当一些厂家做的明明是勐海这边,布朗山的普洱茶,在包装上打上“皇家贡茶”后,看起来总是不伦不类。

如果说石磨压制是古代制茶的遗存,但这仅仅是古法制茶的一个步骤,至于真正的古法制茶是什么,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根据普洱府志记载,当年进贡皇室的金瓜贡茶,光工序就有数十道,但在清末云南动荡的时候,已经彻底失传了,如今只有收藏在博物馆中的金瓜贡茶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现在的金瓜贡茶只能做出外形,却很难做出当年的茶叶,希望有一天有茶商能够还原吧。

说道制茶,还要说原料。民国以前做茶选料跟现在也是截然不同,现在春茶是春茶,讲究头春、二春。秋茶是秋茶,两者一般不会混淆。而过去制茶则是先采摘一年的毛茶,等到压茶的过程中进行一定比例的混合,然后再压制成茶饼,比如老的车顺号、宋聘号、同庆号都是这样制茶的。至于说当年新茶压出来是什么味道的,现在也已不可考了。毕竟不能通过喝老茶去反推新茶是什么味道。

过去的普洱茶与现代的普洱相比有太多的不同,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茶商如果想要复刻古代的传奇产品,查阅典籍是第一步,还原工艺是第二步,如果仅仅是在包装上打上“皇家贡茶”的标签,那岂不贻笑大方。

黑茶加工:普洱茶渥堆工序


黑茶加工:普洱茶渥堆工序

渥堆是黑茶制造中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经过这道特殊工序,叶内的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黑茶特有的色、香、味。

渥堆要求有适宜的条件。场所要清洁,无异味,无日光直射,室温保持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85%左右。

渥堆要求操作很细。一、二级叶初揉后解散团块,堆在篾垫上,厚15-25厘米,上盖湿布,并加覆盖物,以保湿保温,促进化学变化。在渥堆进行中,应根据堆温变化情况,适时翻动1-2次。三、四级叶初揉后不需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成高100厘米,宽70厘米的长方形堆,并再加覆盖物。一般不翻动,但堆温如超过45℃,要翻动一次,以免烧坏茶坯。如初揉叶含水量低于60%,可浇少量清水或温水,每百公斤茶坯喷水6公斤左右,并要喷细、喷匀,以利渥堆。在渥堆过程中,为做到保温保湿,还要注意将茶堆适当筑紧。但不能筑紧过度,以防堆内缺氧,影响渥堆质量。

渥堆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春季12-18小时,夏、秋季8-12小时。渥堆程度,以掌握茶堆表面出现由热气凝结的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青气消除,发出酒糟气味,附在叶表面的茶汁被叶肉吸收,黏性减少,结块茶团一打即散为适度。渥堆不足的茶坯,叶色黄绿,有青气味,黏性大,茶团不易解散。渥堆过度的茶坯,摸之有泥滑感,有酸馒气味,用手搓揉时叶肉叶脉分离,形成丝瓜瓤状,叶色乌暗,汤色浑浊,香味淡薄。因此,渥堆过度茶叶不宜复揉,应单独处理,不与正常茶叶混合。

关于渥堆的理论目前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等三种学说。但一般认为在渥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水热作用,同时也不否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水热作用的主要方面是茶坯水分。如茶坯含水量过低,堆温就不容易升高。实践证明,只要茶坯含水量控制适当,即使堆温稍有变化,对渥堆质量影响也不大;相反,如含水量控制不当,即使堆温掌握再好,也会影响渥堆质量。渥堆茶坯含水量以60%%-65%为宜。过高茶坯容易渥烂;过低,渥堆进程缓慢,化学变化不充分。

渥堆需要适宜的堆温,堆温以30-40℃,不超过45℃为宜。在渥堆过程中,堆温是逐步上升的,如开始为30℃,24小时后可升到43℃。随着堆温的上升,化学变化加速进行,因而茶坯的色、香、味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当渥堆进行到16~18小时,堆温升到36-38℃,叶色呈暗黄色,酒糟气味浓烈,黑茶品质特点已趋于完美。

经过渥堆,茶坯的色、香、味都有变化,这是内含物质化学变化的结果。鲜叶经过高温杀青,酶的活性已被破坏,但在水热作用下,茶多酚的非酶性氧化仍在进行,所以茶多酚逐渐减少,尤以渥堆过程减少最多。

在渥堆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叶色,由绿色变为黄褐色,这与叶绿素的破坏有密切关系。经杀青、揉捻、渥堆到干燥,叶绿素含量仅存14%左右。以鲜叶中叶绿素含量为100%%,则杀青叶为79.34%,揉捻叶为71.19%,渥堆叶为35.86%。另外一些色素如胡萝卜素(橙色)、叶黄素(橙黄素)、花黄素(黄色)和花青素等在初制过程中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对茶汤和叶底色泽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茶叶色泽的变化,除受上述各种色素变化的影响外,还受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影响。此外,在渥堆过程中,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糖类也有变化,茶多酚氧化的中间产物与氨基酸结合产生一种香味物质,这些都对黑毛茶香味产生良好影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